含有茯苓的处方(一百四十一)
Posted 处方
篇首语: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学会努力奔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含有茯苓的处方(一百四十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方1、当归地黄散处方当归 熟地黄 酒白芍 白术 茯苓 蜜黄耆各3克 蜜黄柏 蜜知母 陈皮各2.4克 人参1.5克 甘草0.9克
功能主治主盗汗,气血两虚者。
用法用量加大枣1枚,浮小麦1撮,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七
处方2、加味泻黄散处方防风3克 葛根6克 石膏12克 石斛9克 山栀4.5克 茯苓9克 甘草1.2克
功能主治泻脾火,生津液。治脾有伏火,舌燥唇干,烦渴易饥,热在肌肉。
用法用量荷叶1角,粳米1撮,煎汤代水。
摘录《医醇剩义》卷二
处方3、琥珀抱龙丸别名抱龙丸(《婴童百问》卷六)。
处方真琥珀 天竺黄 檀香(细锉)人参(去芦)白茯苓(去皮)各45克 粉草90克(去节)枳壳 枳实各30克 水飞朱砂150克 山药(去黑皮)500克 南星30克(锉碎,用腊月黄牛胆酿,经一夏用)金箔100片
制法上药(除朱砂,金箔)或晒或焙(除檀香不过火),为末和匀,同朱砂、金箔(每30克,取新汲井水50毫升和)入乳钵内略杵匀,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祛风化痰,镇心清热。治小儿四时感冒,痰嗽气急,急慢惊风,烦躁不宁,及疮疹欲出发搐者。
用法用量服时用葱汤或薄荷汤化服;痰壅嗽甚,用淡姜汤送下;痘疮见形有惊者,用温净汤送下;心悸不安者,用灯心汤送下;暑天迷闷者,用麦门冬煎水送下。百日内婴孩,每丸分三次投;二岁以上者,每次1~2丸。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处方4、疳积散处方石燕(煅)100克 石决明(煅)100克 使君子仁100克 鸡内金(炒)50克 谷精草50克 威灵仙50克 茯苓100克
制法以上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消积治疳。治小儿疳积,面黄肌瘦,腹部臌胀,消化不良,目翳夜盲。
用法用量每次9克,用热米汤加糖少许调服,一日二次,三岁以内小儿酌减。
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处方5、清心丸处方黄连(净)30克 茯神(去木)微赤茯苓各15克
制法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心泻火。治心经血热所致的痔疮。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食前米饮送下。
备注本方原名“清心汤”与剂型不符,现据《丹溪心法》卷四改。
摘录《仁斋直指》卷二十三
处方6、宁坤丸别名回生丹(《采艾编冀》卷二)。
处方大黄500克(细末)红花9Q克(炒黄色,入好酒400毫升同煮三五沸,去红花不用,只存汁用)黑豆1.2千克(水2.25升煮取汁700毫升,去豆)苏木90克(锉,用河水2.25升煎取汁700毫升,亦去滓不用)以上三味,先将大黄末用好米醋500~700毫升搅匀,以文武火熬成膏,复添醋750毫升,再搅匀,再熬成膏;次下红花酒、黑豆汁、苏木汤,共倾入大黄膏内搅匀,又熬成膏,取出俟用。如有锅巴,即焙干研入后药:当归 川芎 熟地黄(务自制)白茯苓(去皮)苍术(米泔浸)香附米 乌药 玄胡索 桃仁(沸汤泡,去皮,炒,另研)牛膝(去芦)蒲黄各30克 白芍(酒炒)甘草 陈皮 木香 三棱 五灵脂 羌活 山萸(酒浸,去核)地榆各15克 人参 白术(去芦)青皮(去白)木瓜各9克 良姜12克 乳香 没药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用大黄膏调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解郁化瘀,调经止痛。治妇女崩漏带下,产劳虚损;室女经闭,痛经,月水不调。
用法用量每服1丸,酒顿化服。若产后头痛身热,有汗为伤风,无汗为伤寒,加桂枝、麻黄末各0.9克,生姜、葱煎汤顿化服,若产后无乳,加天花粉0.9克、归尾0.9克、川山甲(炙)0.9克、黄连0.9克,共为末,同丸入酒内顿开,不拘时服,令乳母将乳头揉千余转,其乳即来。(下乳)
摘录《采艾编翼》卷二
处方7、芎辛导痰汤处方川芎 细辛 南星 陈皮(去白)茯苓各4.5克 半夏6克 枳实(麸炒)甘草各3克
功能主治治痰厥头痛。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400毫升,加生姜7片,煎至200毫升,食后服。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四
处方8、宁坤丸处方吉林人参12克(另研,和入)白芍30克 益母草180克 广木香15克 大熟地30克 琥珀15克(另飞)制香附30克 淡黄芩15克 生地黄30克 西砂仁15克 上沉香30克 紫苏叶15克 西当归30克 阿胶15克(擦丸,另化)橘红30克 川牛膝12克 炒白术30克 炙甘草9克 川芎30克 乌药30克 白茯苓30克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和匀,以阿胶化开,加炼白蜜为丸,每粒计重9克。
功能主治调经。治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每服1丸,开水化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京方)
处方9、二母宁嗽汤处方知母(去毛)1.5克 贝母(去心)4.5克 黄芩3.6克 山栀仁3.6克 石膏6克 桑白皮3克 茯苓3克 瓜蒌仁3克 陈皮3克 枳实2.1克 五味子10粒 生甘草0.9克
制法上药锉为一剂。
功能主治主因伤酒食,胃火上炎冲肺,咳嗽吐痰,经旬不愈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临卧时,缓缓口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四
处方10、川芎散处方川芎3克 人参 吴茱萸各1.5克 茯苓 桔梗各1.2克 当归3克 制朴1.5克 芍药2.2克 枳壳 炙甘草各0.9克
制法上药细切,作一服。
功能主治主妇人素有冷气冲心,心腹痛,如刀刺者。
用法用量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稍热服。
摘录《医学正传》卷七引《产宝》
处方11、二子消毒散处方皂角子 肥皂子 僵蚕 蝉蜕 杏仁(去皮、尖)各7个 猪牙皂1条 金银花9克 防风 荆芥 牛膝各3克 猪板油60克 土茯苓15克
功能主治主玉茎上生疮,外皮肿胀,及杨梅疳等。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1.6升,煎至600毫升,分三次服。
摘录《外科大成》卷二
处方12、宁嗽丸处方南沙参 桑叶 杏仁 茯苓 川贝 姜夏 前胡 薄荷各60克 苏子45克 橘红30克 米仁90克 炙草15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消痰止咳。治风热咳嗽,痰多色黄,口干咽燥者。
用法用量用川石斛30克 生谷芽60克煎汤法丸。每服9~12克,淡姜汤送下。
摘录《饲鹤亭集方》
处方13、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别名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卷中)、桂苓甘术汤(《医宗金鉴》卷五十四)。
处方茯苓12克 桂枝9克(去皮)白术6克 甘草(炙)6克
功能主治温化痰饮,健脾利湿。治中阳不足,痰饮内停,朐胁支满,目眩心悸,咳而气短,舌苔白滑,脉弦滑。
用法用量上药四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备注方中茯苓健脾渗湿,祛痰化饮为君;白术健脾燥湿,助茯苓运化水湿为臣;桂枝通阳化气为佐,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配合成方,共奏温化痰饮,健脾利湿之功。
摘录《伤寒论》
处方14、补阴丸处方熟地90克 丹皮 夭冬 当归 枸杞子 牛膝 山药 女贞子 茯苓 龟版 杜仲 续断各36克 人参 黄柏各15克
制法用石斛120克熬膏,和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滋肾补肝,强筋壮骨。主阴虚火烁,髓减骨枯,腰软无力,便结溺赤,脉细数无力。
用法用量每早淡盐水下9克。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处方15、天麻白术丸处方天麻(去苗)白术 天南星(炮)半夏(汤洗净)白附子(炮)川芎 白僵蚕(炒,去丝、嘴)寒水石(煅过)薄荷叶(去土)赤茯苓(去皮)旋复花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细末,以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细研雄黄为衣。
功能主治治风湿痰饮,攻冲头目,昏晕重痛,咽膈壅滞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40丸,食后用温生姜、紫苏汤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八
处方16、茯菟丸处方菟丝子150克 白茯苓90克 石莲子(去壳)60克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一本用山药180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养心补肾,固精止遗。治心肾俱虚,真阳不固,溺有余沥,小便白浊,梦寐频泄。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盐汤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处方17、白薇丸处方白薇 柏子仁 白芍药 当归 桂心 附子 萆薢 白术 吴茱萸 木香 细辛、川芎 槟榔各15克 熟地黄60克 牡丹皮30克 紫石英30克 人参22克 石斛 白茯苓 泽兰叶 川牛膝各22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予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月水不利,四肢羸瘦,饮食减少,渐觉虚乏,以致不孕。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酒吞下。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一
处方18、二母二陈汤处方知母 贝母 半夏 白茯苓 陈皮 甘草
功能主治润燥化痰止咳。主外感燥痰,喘咳短气,时作时止,咯痰难出。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处方19、当归芍药散别名六气经纬丸(《元和纪用经》)。
处方当归9克 芍药18克 茯苓12克 白术12克 泽泻12克 川芎9克
制法上六味,杵为散。
药理作用抗贫血作用 《中药通报》1957(1):42,本方有明显治疗贫血作用,各组成生药及混合制剂中均含有叶酸、复合叶酸、烟酸碱和维生素H等抗贫血成分,其中以当归、川芎、芍药含量最高。
功能主治疏肝健脾。主妇人妊娠,肝郁气滞,脾虚湿胜,腹中疠痛。现用于妇女功能性水肿、慢性盆腔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妊娠阑尾炎,以及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脾功能亢进等属脾虚肝郁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温酒送下,一日三次。
备注本方主治妇人肝虚气郁,脾虚血少,肝脾不和之证,重用芍药以敛肝止痛,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合泽泻淡渗利湿,佐当归、川芎调肝养血。诸药合用,共奏肝脾两调,补虚渗湿之功。据《元和纪用经》所载,本方原用于养生,能祛风,补劳,养真阳,退邪热,缓中,安和神志,润泽容色;散寒邪、温瘴、时气。安期先生赐李少君久饵之药,后仲景增减为妇人怀妊腹痛方。
摘录《金匮要略》卷下
处方20、防风汤处方防风(去叉)甘草(炙,锉)各30克 黄芩(去黑心)22.5克 当归(切,焙)赤茯苓(去黑皮)各30克 秦艽(去苗、土)葛根(锉)各22.5克 桂(去粗皮)杏仁(烫,去皮、尖、双仁,炒)各30克 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15克
制法上十一味药,粗捣筛。
功能主治主行痹。
用法用量每服5克,用酒150毫升,水150毫升,加大枣3枚(擘破)、生姜5片,同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日二夜一。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九
处方21、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别名甘姜苓术汤(《金匮要略》卷中)、肾着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处方甘草 白术各6克 干姜 茯苓各12克
功能主治温脾胜湿。治身劳汗出,衣里冷湿,致患肾着,身重,腰及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腹重,口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
用法用量上四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温服。腰中即温。
备注肾受冷湿,着而不去,而为肾着。然病不在肾之本脏,而在肾之外腑,故其治法不在温肾以散寒,而在燠土以胜水。方中干姜辛热,温里散寒,为君药;白术、茯苓健脾利水为臣;甘草补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佐使。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处方22、平肝顺气保中丸处方香附米90克(童便浸三日,炒)川芎60克 陈皮90克(去白)白术120克(土炒)厚朴30克 枳实60克(炒)黄连60克(姜汁炒)神曲60克(炒)麦芽21克(炒)木香9克 栀子30克(姜汁炒)莱菔子30克(炒)半夏45克(姜汁炒)白茯苓30克 砂仁12克(炒)干生姜30克 山楂60克(取肉)青皮18克(香油炒)甘草12克(炙)
制法上为末,竹沥打神曲糊为丸,绿豆大。
功能主治顺气和中,化痰清火。治郁火伤脾,中气不运,胃中伏火,郁结生痰,致令呕吐,吞酸嘈杂,心腹胀闷。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食后用白滚汤送下,一日二次。
摘录《古今医鉴》卷五
处方23、凉血四物汤处方当归 生地 川芎 赤芍 黄芩(酒炒)赤茯苓 陈皮 红花(清洗)甘草(生)各3克
功能主治凉血调荣,散瘀化滞。治胃火熏肺,鼻部血液瘀滞所生的酒渣鼻。
用法用量水400毫升,姜3片,煎320毫升,加酒20毫升,调五灵脂末6克,热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五
处方24、填坎汤处方山茱萸30克 茯苓30克 巴戟天15克 肉桂9克 车前子9克 北五味9克 人参9克 芡实30克 白术60克
功能主治治长年作泻,五更时必痛泻二三次,重则五六次,至日间反不作泻。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七
处方25、加减二陈汤处方丁香30克 半夏 橘红各150克 茯苓90克 炙甘草4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7片、乌梅1个,煎至13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候。治痞疾,加草豆蔻45克,面裹烧熟用。
摘录《医学发明》卷六
处方26、增益八味丸处方熟干地黄(酒洒九蒸,晒干称)鹿茸(去毛,炙)五味子各120克 山药(大块者,酒浸一宿)山茱萸(去核)大附子30克(炮)牛膝(酒浸一宿)各60克 白茯苓 牡丹皮(去骨)泽泻(酒浸一宿)各45克
制法上为细末,用真鹿角胶250克,锉细,入银石器中,法酒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滋肾补肝,壮阳益精,强筋壮骨。治男子肝肾两虚,阳衰精亏所产生的堵证。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朱氏集验方》
处方27、宣肺散处方白茯苓120克 干姜45克 五味子 细辛 甘草(炙)各75克 人参3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痰饮内停,胸膈不利,咳嗽有痰,清稀色白,气逆喘促,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每服6克,食后及临卧沸汤调下。
摘录《百一选方》卷五
处方28、人参败毒散处方柴胡(去苗)甘草(烂)桔梗 人参(去芦)芎藭 茯苓(去皮)枳壳(去瓤,麸炒)前胡(去苗,洗)羌活(去苗)独活(去苗)各900克
制法上药十味,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益气解表,散风祛湿。治伤寒时气,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疼,及寒壅咳嗽,鼻塞声重,风痰头痛,呕哕寒热。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薄荷各少许,同煎至100毫升,去滓,不拘时候,寒多则热服,热多则温服。
备注方中羌活、独活善祛一身风湿之邪。解表止痛;柴胡、薄荷、川芎疏散风邪,助羌、独解表疏风。前胡、桔梗、枳壳、茯苓理气化湿祛痰;人参益气扶正;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在表散药中配用人参一味扶正祛邪,可鼓邪从汗而解。正如吴昆所说:培其正气,败其邪气,故日败毒。综合全方,有益气解表。散风祛湿之功。对正气不足,感冒风寒湿邪,或疮疡、痢疾初起,见有上述症状者,皆可应用。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29、桂苓白术丸处方拣桂 干生姜各0.3克 茯苓(去皮)半夏各30克 白术、红皮(去白)泽泻各15克
制法上药为末,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消痰止咳,散痞开结。健脾利水。治痰饮咳嗽,胸腹痞满,水肿腹胀,呕吐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用生姜煎汤送下,日三服。病在膈上,食后;在下,食前;在中,不计时候。
摘录《宜明论方》卷九
处方30、清暑十全汤处方香薷 木瓜 苏叶 厚朴各3.6克 人参 甘草 白茯苓 白术 白扁豆 半夏 白芍各3克
功能主治清暑益气,健脾化湿。治夏月伤暑,头目昏重,潮热烦闷,多渴呕吐,身体倦怠。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不拘时服。
摘录《丹台玉案》卷二
处方31、定痫丸处方明天麻30克 川贝母30克 胆南星(九制者)15克 半夏(姜汁炒)30克 陈皮(洗,去白)21克 茯苓(蒸)30克 茯神(去木,蒸)30克 丹参(酒蒸)60克 麦冬(去心)60克 石菖蒲(石杵碎,取粉)15克 远志(去心,甘草水洗)21克 全蝎(去尾,甘草水洗)15克 僵蚕(甘草水洗,去嘴,炒)15克 真琥珀15克(腐煮灯草,研)辰砂(细研,水飞)9克
制法用竹沥100毫升、姜汁20毫升,再用甘草120克熬膏,和药为丸,如弹子大,辰砂为衣。
功能主治豁痰开窍,熄风镇惊。主痫症,突然发作,晕仆在地,喉中痰鸣,发出类似猪、羊叫声,甚则抽搐目斜;亦治癫狂。
用法用量每服6~9克,照五痫分引下:犬痫,杏仁5枚,煎汤化下;羊痫,薄荷1克,煎汤化下;马痫,麦冬6克,煎汤化下;牛痫,大枣2枚,煎汤化下;猪痫,黑料豆9克,煎汤化下。每日二至三次。方内加人参9克,尤佳。
摘录《医学心悟》卷四
处方32、参苓散处方人参 酸枣仁 白茯苓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睡中汗出。
用法用量每服9克,空腹时用米饮调下。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三
处方33、厚朴草果汤处方厚朴4.5克 杏仁4.5克 草果3克 半夏6克 茯苓块9克 广皮3克
功能主治治湿疟,热少湿多,舌苔白腻,胸脘痞闷,寒起四肢,渴喜热饮。
用法用量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温服。
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处方34、人参补阳汤处方人参补胃汤(《审视瑶函》卷二)。【组成】羌活 独活各l.8克 白芍药 生地黄 泽泻各O.9克 人参 白术 茯苓 黄耆 炙甘草 当归各1.2克 柴胡 防风各1.5克 熟地黄(酒洗,炒)1.2克
功能主治治伤寒余邪不散,上走空窍,其目隐涩赤胀,生翳羞明,头痛骨痛。
用法用量上药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热服。
摘录《原机启微》卷下
处方35、宁坤丸处方党参6克 白术15克 茯苓15克 炙甘草4.5克 姜汁炒生地15克 姜汁炒熟地15克 白芍15克 炒当归15克 炒川芎15克 沉香1.5克 广木香7.5克 制香附15克 西砂仁4.5克 乌药15克 炒广皮15克 川牛膝6克 琥珀7.5克 黄芩6克 苏叶7.5克 阿胶7.5克 益母膏36克
制法上药除阿胶、益母膏外,其余共研细末,再将阿胶、益母膏烊化,加白蜜120毫升炼熟,与诸药末打和为丸,分作四十四粒,每粒约干重6克。
功能主治和气血,调月经。治妇女血虚气滞,经闭经少。
用法用量每用1丸,开水化服。
摘录《中药成方配本》
处方36、泼雪丸处方荜茇 人参 茯苓(去皮)干姜(炮)各15克 桂心23克 诃子45克(炮,去核)胡椒23克 良姜7.5克
制法上药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五痨七伤,阴汗盗汗,夜多小便,沉寒故冷;脾胃虚损,久不思饮食,消渴,腹胀翻胃,口吐酸水,腹中绞结疼痛,泄泻;肺寒咳嗽,寒痰不利;五疟,及一切冷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摘录《鸡蜂普济方》卷十四
处方37、六神全蝎丸处方全蝎90克(焙干,去足、钩)白术(炒)90克 半夏30克 白芍120克 茯苓120克 炙甘草15克
制法共为细末,核桃肉捣为丸,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多年瘰病,百治不愈。
用法用量每日早、晚各服4.5克,火酒送下。
摘录《洞天奥旨》卷十五
处方38、萆薢分清饮处方川萆薢6克 黄柏(炒褐色)石菖蒲各15克 茯苓 白术各3克 莲子心2.1克 丹参 车前子各4.5克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分清别浊,主赤白浊,淋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心悟》卷四
处方39、防风汤处方防风(去芦)60克 川独活(去芦,洗)川当归(去芦,洗)赤茯苓(去皮)秦艽(去芦、,洗)赤芍药 黄芩各30克 桂心(不见火)杏仁(去皮、尖)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血痹,皮肤不仁。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40、人参半夏汤处方人参6克 半夏9克 广皮3克 茯苓6克 当归6克 沉香1.5克 郁金6克 砂仁3克佩兰3克 苡仁12克 牛膝6克 佛手 l.5克 白檀香1.5克
功能主治治痰气上逆,食入呕吐。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醇剩义》卷二
处方41、茯苓琥珀汤处方茯苓(去皮)琥珀 白术各15克 洚泻30克 滑石21克 木猪苓15克(去皮)甘草(炙)桂(去皮)各9克
功能主治治下焦虚冷,小便数而短,昼夜约二十余行,脐腹胀满,腰脚沉重,不得安卧。
用法用量上8味,共研为末,每服15克,用长流甘澜水150毫升煎汤调下,空腹时服。待少时,以美膳压之。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七
处方42、加味四七汤处方半夏(制)75克 白茯苓 厚朴(制)各45克 茯神 紫苏叶各30克 远志(姜汁蘸湿,取肉,焙)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行气解郁,化痰安神。治心气郁滞,痰涎凝结,致生惊悸。
用法用量每服12克,加生姜7片、石菖蒲半寸、大枣2枚,水煎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十一
处方43、玄菟丹别名茯菟丹(《仁斋直指》卷十七)、茯菟丸(《丹溪心法》卷三)。
处方菟丝子(酒浸通软,乘湿研,焙干,取末)300克 五味子(酒浸,别为末)210克 白茯苓 干莲肉各90克
制法上药为末,别碾干山药末180克,将菟丝子、五味子所浸余酒再添酒煮糊,搜和得所,捣数千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肾摄精,健脾利湿。治脾肾两虚,消渴,遗精,白浊。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米汤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处方44、二陈汤处方陈皮 半夏(姜汁炒)茯苓(去皮)白术(去芦)苍术(米泔制)砂仁 山药(炒)车前 木通 厚朴(姜汁炒)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药锉为一剂。
功能主治主痰湿中阻,泄泻或多或少,脉象沉滑者。
用法用量用生姜3片,乌梅1个,灯草1团,水煎,温服。泄泻不止,加肉蔻,诃子,去厚朴。
摘录《万病回春》卷三
处方45、加减平胃散处方白术 厚朴 陈皮各30克 甘草21克 槟榔9克 木香9克 桃仁 黄连 人参 阿胶各15克 白茯苓(去皮)15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益气补血,燥湿清热。治痢疾延久,气血两虚,湿热内蕴,湿胜于热,下痢脓血者。
用法用量同平胃散煎服。血多,加桃仁;泄,加黄连;小便涩,加茯苓;气不下,后重,加槟榔、木香;腹痛,加芍药、甘草;脓多,加阿胶;湿重,加白术;脉洪,加大黄。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处方46、温脾散处方人参15克(去芦头)白术15克 诃黎勒皮22克 木香15克 黄耆15克(锉)白茯苓15克 藿香15克 陈橘皮15克(汤浸,去白、瓤,焙)桔梗15克(去芦头)甘草7.5克(炙微赤,锉)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小儿脾气不和,食少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少许、大枣1枚,煎至75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
处方47、血风汤处方秦艽 羌活 防风 白芷 川芎 芍药 当归 地黄 白术 茯苓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产后诸风。手足痿软无力,筋脉拘挛,关节屈伸不利,舌淡苔白润,脉细。
用法用量温酒调下50~70丸。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
处方48、调营敛肝汤处方归身6克 白芍4.5克 阿胶4.5克(蛤粉炒)枸杞9克 五味子1.5克 川芎2.4克 枣仁4.5克(炒,研)茯苓6克 广皮3克 木香1.5克 大枣2枚 生姜3片
功能主治养血敛肝。主操烦太过,营血大亏,虚气无归,横逆胀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醇剩义》卷四
处方49、延年断汗汤处方黄耆(蜜炙)人宰(去芦)白茯苓(去皮)芍药 肉桂(去粗皮;不见火)甘草(炙)牡蛎粉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自汗。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乌梅各1枚,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四
处方50、参苓丸处方藕节 菱角肉各30克 人参 白茯苓各15克 石莲肉30克
制法上药为末,用黄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煅土朱为衣。
功能主治主泄精无常。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酒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三引《经验良方》
处方51、当归汤处方当归6克(酒洗)赤芍药(煨)4.5克 独活 防风 赤茯苓 黄芩 秦艽各3克 杏仁2.4克(去皮、尖)甘草1.8克 桂心0.9克
功能主治活血祛风,利湿蠲痹。主风湿痹证。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240毫升,温服。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四
处方52、断渴汤处方乌梅肉60克 麦门冬 人参 甘草 茯苓 干葛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消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4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十九
处方53、固本保元丸处方人参 茯苓各90克 紫河车2具 枸杞 五味子 知母 锁阳 仙茅 当归各60克 生地120克 黄耆 杜仲各30克 天雄1枚 甘草24克
制法上药研末,蜜丸。
功能主治治诸虚百损,精血不固,元神不足,四肢乏力,肌肉消瘦,朝凉暮热,梦寐遗精,阳事不举。(阳痿)
用法用量每服9克,空腹时用盐汤送下。
摘录《丹台玉案》卷四
处方54、降火化痰汤处方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贝母 胆星 海石 木通各1.5克 白芥子1.8克
功能主治治痉病,因痰火而成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如火盛痰不降者,加童便60毫升。
摘录《会约医镜》卷十二
处方55、加减固本丸处方熟地 天冬各45克 麦冬 炙草 茯苓各30克 人参 菖蒲 远志 朱砂各15克
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年老神衰健忘。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温开水送下。
摘录《类证治裁》卷四
处方56、健脾丸处方白术(炒)75克 木香(另研)黄连(酒炒)甘草各22克 白茯苓(去皮)60克 人参45克 神曲(炒)陈皮 砂仁 麦芽(炒,取面)山楂(取肉)山药 肉豆蔻(面裹煨熟,纸包,捶去油)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健脾消食,泻热导滞。治脾胃虚弱,食积内停,脘腹痞胀,饮食减少,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濡弱。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陈米汤送下,一日二次。
备注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即四君子汤,补益脾胃,山药补中健脾;神曲、麦芽、山檀消食化滞;木香、砂仁、陈皮行气宽中;肉豆蔻温中涩肠;黄连清热燥湿,诸药相配,补消兼施,并有清化湿热之效。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五
处方57、柴胡栀子散处方柴胡 山栀 牡丹皮各3克 川芎 芍药 茯苓各2.1克 白术(炒)甘草各1.5克 当归 牛蒡子(炒)各2.1克
功能主治主小儿肝胆经有热,疮毒不愈,或发热不止。
用法用量上用水煎,母子同服。
摘录《证治准绳·幼科》卷六
处方58、全趾饮处方淮牛膝9克 鲜石斛9克 金银花30克 元参15克 甘菊花15克 当归15克 茯苓9克 生甘草6克
功能主治治足趾疔毒。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外科医镜》
处方59、柴胡复生汤处方藁本 川芎各1克 白芍药1.2克 蔓荆子 羌活 独活 白芷各1克 柴胡1.8克 炙甘草 薄荷 桔梗各1.2克 五味子20粒 苍术 茯苓 黄芩各1.5克
功能主治疏风祛湿,清热和血。主风湿热邪上攻,目赤羞明,泪多眵少,脑巅沉重,睛珠痛应太阳,眼睫无力,常欲垂闭,不敢久视,久视则瘦疼,翳膜陷下者。
用法用量上药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热服。
摘录《原机启微》卷下
处方60、羊骨汤处方羊骨1具 生地黄 白术各150克 桂心24克 麦门冬 人参 芍药 生姜 甘草各9克 茯苓12克 厚朴 阿胶 桑白皮各3克 大枣20枚 饴糖30毫升
制法上十五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虚劳失精,神疲多睡,视力减退。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羊骨,取3升汁,去骨;以汤煮药,取800毫升;汤成下阿胶、饴糖令烊。平旦、午后各服200毫升。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处方1、养血胜风汤处方生地18克当归6克白芍4.5克川芎3克枸杞9克五味子1.5克枣仁4.5克柏子仁6克杭菊6克桑叶3克红枣10枚黑芝麻9克功能主治养血祛风。治血虚头痛,自觉头脑俱空,目既而弦。用法用
处方1、七宝美髯丹处方赤白何首乌各500克(米泔水没三四日,去皮切片,用黑豆2升同蒸至豆熟,取出去豆,晒干,换豆再蒸,如此九次。晒干)赤白茯苓各500克(去皮,研末,以人乳拌匀晒干)牛膝250克(酒没
处方1、茯苓理中汤处方茯苓6克甘草9克(炙)干姜3克(炮)人参9克木瓜9克制法上五味,哎咀。功能主治治霍乱,脐上筑而悸。用法用量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适寒温,分为四服。摘录《外台秘要》
处方1、加味宁志丸处方白茯苓(去皮)人参远志(甘草煎汤浸软,去木)菖蒲(寸九节者,米泔浸)黄连(去毛)酸枣仁(水浸,去红皮)柏子仁(去壳)各30克当归(酒洗)生地黄(酒洗)各24克木香12克(不用火)
处方1、四柱散别名四柱饮(《张氏医通》卷十四)。处方木香(湿纸襄,煨)茯苓人参附子(炮,去皮、脐)各30克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元脏气虚,真阳耗败,两耳常鸣,脐腹冷痛,头眩目晕,四肢倦怠,小便滑数,
处方1、茯苓补心汤处方茯苓12克桂心6克大枣20枚紫石英3克甘草6克人参6克赤小豆9克麦门冬9克制法上8味,哎咀。功能主治治心气不足,善悲愁恚怒,衄血,面黄烦闷,五心热,或独语不觉,咽痛舌强,冷涎出,
处方1、清肺饮处方瓜蒌仁(去油)桔梗黄连生地二冬陈皮各2克黄芩栀子连翘赤芍前胡半夏川芎茯苓猪苓木通花粉白芷各1.5克功能主治治鼻息肉术后。用法用量灯心为引,水煎服。另用七月七日收甜瓜蒂阴干,临用时以0
处方1、加味泻心汤处方黄连1.5克犀角1.5克蒲黄3克天冬6克丹参6克元参4.5克连翘6克茯苓6克甘草1.5克淡竹叶20张灯心100厘米功能主治清心凉血。治心火炽盛,五中烦躁,面红目赤,口燥唇裂,甚则
处方1、山虎汤处方蛤蚧尾1对(酒洗)生地12克(切片,蛤粉炒)沉香1.5克破故纸4.5克(合桃肉拌炒)人参6克沙参12克茯苓6克山药9克贝母6克杏仁9克麦冬4.5克功能主治治肾经之咳,或呛或喘,痰味咸
处方1、蔓荆子散处方蔓荆子赤芍药生地黄桑白皮甘菊花赤茯苓川升麻麦门冬(去心)木通前胡炙甘草各等分制法上药锉散。功能主治治内热,耳出脓汁,或耳鸣而聋。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红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