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茯苓的处方(一百三十五)
Posted 处方
篇首语: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这样我们会生不如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含有茯苓的处方(一百三十五)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方1、黄耆汤处方黄耆(炒)白术(炒)白茯苓 前胡 人参各9克 川芎 甘草(炒)各6克
制法哎咀。
功能主治益气安胎。治妊娠胎不长。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济阴纲目》卷九
处方2、七皮饮处方大腹皮 陈皮 茯苓皮 生姜皮 青皮 地骨皮 甘草皮各15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水肿。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3、当归散处方当归(洗)木香(煨)赤茯苓 桂心 槟榔 赤芍药 牡丹皮 陈皮 木通 白术(各锉,焙干)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主全身水肿,足胫尤甚,二便不畅,喘急气逆,膇股间冷,口苦舌干,心腹坚胀。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紫苏叶2片,淡木瓜如指大1片,同煎至120毫升,温服,一日三次。觉气下或小便通利为效。脏寒者,去槟榔;腹大脐凸,加大腹皮、木猪苓各30克。
注意服药期间,忌鸡肉、咸、酸、海味。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
处方4、和胃圆处方厚朴(去粗皮.碎.以生姜二两.研烂.同炒)、半夏(一半汤洗.曰干.微炒.一半生姜汁制作饼.炙黄)、鳖甲(九肋.大者一枚.黄泥外固.以米醋二碗.化?两.放鳖甲内.慢火熬干.取二两,.细研如粉用)、神僸(碎.炒)、麦蘖(微炒)、白术(炒)、肉桂(去粗皮),各二两。枳壳(去瓤.麸炒)、三棱(炮)、青皮(去白.炒)、人参,各三两。陈皮(去白)、诃子(炮.去核),各四两。槟榔、当归,各一两半。芍药、甘草(炒),各一两。干姜(炮)、赤茯苓(去皮)、各三分。
炮制上为细末,蜜圆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气痞,心腹胀闷,不思饮食,呕吐痰逆,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肉消瘦,腹胁刺痛,便利不调,少力嗜卧,体重节痛,及治虚劳,脾胃虚弱,饮食不化,心腹痞满,并宜服之。此药老幼气弱皆可常服,能温和脾胃,调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圆,加至三十圆,微嚼破,温水下,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鲤鱼汤处方鲤鱼1头(重1千克)白术15克 生姜 芍药 当归各9克 茯苓12克
制法上六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妊娠腹大,胎间有水气,通身肿满。
用法用量以水2.4升,先煮鱼熟,澄清,取1,6升,内药,煎取600毫升。分五次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二
处方6、生犀散处方大黄(蒸.切.焙)、鳖甲(汤煮.去裙澜.醋涂.炙黄)、麦门冬(去心)、黄蓍、秦艽(去苗并土)、羚羊角(镑)、桑白皮、人参、茯苓(去皮)、地骨皮(去土)、赤芍药、柴胡(去苗)、枳壳(去瓤.麸炒)。
炮制上各等分,捣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骨蒸肌瘦,颊赤口干,日晚潮热,夜有盗汗,五心烦躁,四肢困倦,饮食虽多,不生肌肉,及大病瘥后,馀毒不解,或伤寒病后,因食羊肉,体热不除,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青蒿少许,煎至六分,去滓,温服,食后,儿小即分为二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7、藿香正气口服液处方苍术160g 陈皮160g 厚朴(姜制)160g 白芷240g 茯苓240g 大腹皮240g 生半夏160g 甘草浸膏20g 广藿香油1.6ml 紫苏叶油0.8ml
性状本品为棕色的澄精液体;味辛、微甜。
炮制上十味,厚朴加60%乙醇加热回流1小时,取乙醇液备用;苍术、陈皮、白芷加水蒸馏,收集蒸馏液,蒸馏后的水溶液滤过,备用;大腹皮加水煎煮二次,滤过;茯苓加水煮沸后于80℃温浸二次,滤过;生半夏用水泡至透心后,另加干姜13.5g,加水煎煮二次,滤过。合并上述各滤液,浓缩至适量,加入甘草浸膏,混匀,加乙醇使沉淀,滤过,滤液与厚朴乙醇提取液合并,回收乙醇,加入广藿香油、紫苏叶油及上述蒸馏液,混匀,加水使全量成2050ml,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5.8~6.2,静置,滤过,灌装,灭菌,即得。
功能主治解表祛暑,化湿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夏伤暑湿,头痛昏重,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10ml,一日2次,用时摇匀。
规格每支装10ml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8、香薷剉散处方香薷(二钱)厚朴(姜制.二钱)茯苓(一钱半)甘草(半钱)陈皮(一钱)良姜(一钱)
功能主治解暑毒,止霍乱。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入盐些少,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9、清肺饮子别名清肺散(《证治准绳·类方》卷六)。
处方灯心0.3克 通草0.6克 泽泻 瞿麦 琥珀各1.5克 萹蓄 木通各2克 车前子(炒)3克 茯苓(去皮)6克 猪苓(去皮)9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热在上焦气分,渴而小便闭涩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50毫升,空腹时稍热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处方10、丁香柿蒂散别名温中散(《古今医鉴》卷五)、丁香柿蒂汤(《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处方人参 茯苓 橘皮 半夏 良姜(炒)丁香 柿蒂各30克 生姜45克 甘草15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主吐泻及病后胃中虚寒,呃逆至七八声相连,收气不回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乘热顿服。或用此调苏合香丸亦妙。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四
处方11、五味子丸处方五味子30克 白茯苓30克 车前子45克 巴戟30克 肉苁蓉60克(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干)菟丝子90克(酒浸三日,曝干,别捣罗为末)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诸虚劳损,肾气不足。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酒调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
处方12、哮吼灵秘丹处方胆南星60克 大半夏60克(用白矾15克、牙皂1.5克,同煅—夜,不见白星)赤茯苓(去皮)60克 苦葶苈60克 大贝母60克 沉香30克 青礞石(消煅)15克 天竺黄6克 珍珠9克(豆腐煮)羚羊角1支(锉末)乌犀角9克 白矾30克 硼砂30克 风化消15克 花蕊石(火煅)15克 孩儿茶15克 款冬花30克 铅白霜15克
制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哮喘。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临卧时用姜汤送下。外制六味地黄丸,空腹时服,百发百中。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
处方13、理肺散处方杏仁(去皮、尖,炒)马兜铃(炒)汉防己茯苓 陈皮 桔梗各30克 葶苈7.5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宜肺平喘,理气化痰。治喘嗽,胁肋刺痛,不得眠睡。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和滓,食后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六三
处方14、石斛酒处方石斛(四两)黄蓍(去芦.一两半)人参(去芦.一两半)防风(去芦.一两半)朱砂(水飞.二两)杜仲(炒.去丝.二两)牛膝(酒浸.二两)五味子(二两)白茯苓(去皮.二两)山茱萸(二两)山药(二两)萆薢(二两)细辛(去苗.一两)天门冬(去心.三两)生姜(三两)薏苡仁(半升)枸杞子(半升)
功能主治治心脏中风,下注腰脚,除头面游风,兼补损。
用法用量酒五斗,用稀绢袋装药,浸三日三夜后,温热酒随量饮下,不可断绝。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15、逍遥散处方甘草(微炙赤)半两,当归(去苗.微炒)、茯苓(去皮.白者)、芍药(白)、白术、柴胡(去苗),各一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忪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减食嗜卧,及血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胀痛,寒热如疟。又疗室女血弱阴虚,荣卫不和,痰嗽潮热,肌体羸瘦,渐成骨蒸。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烧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渣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6、加减四君子汤处方白扁豆(蒸熟.焙干)、藿香叶、甘草(炙)、黄蓍(去苗),各一两;人参、茯苓(去皮.焙)、白术,各四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吐泻不止,不进乳食,常服调胃进食。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入盐点服,或用水七分盏,煎五分,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7、菊花酒处方菊花(一斤)、杜仲(一斤)。防风、附子、黄蓍、干姜、桂心、当归、石斛,各四两。紫英石、肉苁蓉,各五两。萆薢、独活、钟乳粉,各八两。茯苓(三两)。
炮制以酒七斗,浸五日。
功能主治治男女风虚寒冷,腰背痛,食少羸瘦,无颜色,嘘吸少气,去风冷,补不足。
用法用量一服二合,稍稍加至五合,日三。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18、草豆蔻散处方草豆蔻60克(去皮)半夏15克(汤浸七遍去滑)肉桂22克(去皱皮)人参22克(去芦头)木香15克 前胡30克(去芦头)高良姜30克(锉)白茯苓30克 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陈橘皮22克(汤浸,去白,甑,焙)厚朴60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热)白术30克 甘草7.5克(炙微赤,锉)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主脾胃气虚,脏腑积冷,呕吐宿食,四肢少力,面色无华。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大枣3枚,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
处方19、儿康宁糖浆处方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麦冬、制何首乌、大枣、焦山楂、炒麦芽、桑枝
性状本品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的黏稠液体;气芳香,味甜。
炮制以上十二味,加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入蔗糖、炼蜜适量,混匀,滤过,加枸橼酸及防腐剂适量,混匀,再加入陈皮油0.6ml,加水至1000ml,混匀,分装,即得。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和中开胃。用于儿童身体瘦弱,消化不良,食欲不佳。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20~30天为一疗程。
规格(1)每支装10ml(2)每瓶装150ml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0、扶元散处方人参 白术(土炒)茯苓 熟地黄 茯神 黄耆(蜜炙)山药(炒)炙甘草 当归 白芍药 川芎 石菖蒲
功能主治益气补血。治小儿禀受不足,气血不充,骨脉不强,筋肉痿弱,致见头项软、手软、足软、口软、肌肉软等五软者。
用法用量引用生姜、大枣,水煎服。
备注原书云:治小儿五软,宜补气为主,先以补肾地黄丸补其先天精气;再以扶元散补其后天赢弱。
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五
处方21、逍遥丸(大蜜丸)处方柴胡100g 当归100g 白芍100g 白术(炒)100g 茯苓100g 炙甘草80g 薄荷20g
性状为棕褐色的大蜜丸;味甜。
炮制以上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35~145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气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2、逍遥丸(水丸)处方柴胡100g 当归100g 白芍100g 白术(炒)100g 茯苓100g 炙甘草80g 薄荷20g
性状为黄棕色至棕色的水丸;味甜。
炮制上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100g,分次加水煎煮,滤过。取上述粉末,用煎液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气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1~2次。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3、安胎饮处方地榆、甘草(微炙赤)、茯苓(去皮)、熟干地黄(洗.酒洒.蒸.焙)、当归(去芦.洗.酒浸)、川芎、白术、半夏(汤洗七次)、阿胶(捣碎.麸炒)、黄蓍(去苗)、白芍药,各等分。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妊娠三月、四月至九个月恶阻病者,心中愦闷,头重目眩,四肢沉重,懈怠不欲执作,恶闻食气,欲啖咸酸,多睡少起,呕逆不食;或胎动不安,非时转动,腰腹疼痛,或时下血,及妊娠一切疾病,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温服,不拘时。如或恶食,但以所思之物任意与之,必愈。
注意按妊娠禁忌,勿食鸡、鸭子、鲤鱼脍、兔、犬、鲈、骡、山羊肉、鱼子、鳖卵、雉雀、桑椹。
备注按《胎教论》云:令母常居静室,多听美言,听人讲论诗书,陈说礼乐。耳不听非言,目不视恶事,心不起邪念,能令生子庞厚福寿,忠孝仁义,聪明无疾。斯乃圣人所留教论,故随方状以书。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4、当归川芎散处方当归 川芎 柴胡 白术 芍药各3克 山栀(炒)3.6克 牡丹皮 茯苓各2.4克 蔓荆子甘草各1.5克
功能主治养血清肝,疏风散热。主手足少阳经血虚疮证;或风热耳内痒痛生疮出水;或头目不清,寒热少食;或妇女月经不调,胸脯不利,腹胁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八
处方25、千金大养脾圆处方枳壳、神僸、陈皮(去白)、麦蘖(炒)、茴香、白姜(炮)、缩砂(去皮)、肉豆蔻、三棱(炮)、茯苓(去皮)、良姜、薏苡仁、益智(去壳)、胡椒、木香、白扁豆(炒)、丁香、白术、红豆、藿香(去梗)、山药、苦梗(炒)、人参、甘草(炙)、蓬莪茂(炮),上各等分。
炮制为末,炼蜜为圆,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停寒留饮,膈气噎塞,反胃吐食,心胸痞满,胁肋虚胀,胸腹刺痛,牵引背膂,食少多伤,言微气短,口苦舌涩,恶心呕哕,喜唾咽酸,久病泄泻,肠胃虚滑;或大病气不复常,饮食无味,形容憔悴,酒后多痰,并宜服之。常服养益脾胃,大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一粒,细嚼,白汤送下,温酒亦得,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6、五淋散处方赤茯苓六两,当归(去芦)、甘草(生用),各五两;赤芍药(去芦,)、山栀子仁,各二十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肾气不足,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不宣,出少起多,脐腹急痛,蓄作有时,劳倦即发,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或冷淋如膏,或热淋便血,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八分,空心,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7、五积散处方白芷、川芎、甘草(炙)、茯苓(去皮)、当归(去芦)、肉桂(去粗皮)、芍药、半夏(汤洗七次),各三两。陈皮(去白)、枳壳(去瓤.炒)、麻黄(去根.节),各六两。苍术(米泔浸.去皮)二十四两,干姜四两,桔梗(去芦头)十二两,厚朴(去粗皮)四两。
炮制上除肉桂、枳壳二味别为粗末外,一十三味同为粗末,慢火炒令色转,摊冷,次入桂、枳壳末令匀。
功能主治调中顺气,除风冷,化痰饮。治脾胃宿冷,腹胁胀痛,胸膈停痰,呕逆恶心;或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心腹痞闷,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体怠惰,寒热往来,饮食不进;及妇人血气不调,心腹撮痛,经候不调,或闭不通,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煎至一中盏,去滓,稍热服。如冷气奔冲,心、胁、脐、腹胀满刺痛,反胃呕吐,泄利清谷,及倂癖症瘕,膀胱小肠气痛,即入煨生姜三片、盐少许同煎。如伤寒时疫,头痛体疼,恶风发热,项背强痛,入葱白三寸、豉七粒同煎。若但觉恶寒,或身不甚热,肢体拘急,或手足厥冷,即入炒茱萸七粒、盐少许同煎。如寒热不调,咳嗽喘满,入枣煎服。妇人难产,入醋一合同煎服之。并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8、破饮圆处方旋覆花八两,白术一斤一两,肉桂(去粗皮)、干姜(炮),各六两;赤茯苓(去皮)七两,枳实(麸炒)二两。
炮制上为末,面糊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冶一切停饮不散,时呕痰沫,头眩欲倒,膈不快。
用法用量每服五十圆,熟水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9、八珍酒处方全当归26g 炒白芍18g 生地黄15g 云茯苓20g 炙甘草20g 五加皮25g 肥红枣36g 胡桃肉36g 白术26g 川芎10g 人参15g 白酒1500ml
炮制1.将所有的药用水洗净后研成粗末;2.装进用三层纱布缝制的袋中,将口系紧;3.浸泡在白酒坛中,封口,在火上煮1小时;4.药冷却后,埋人净土中,五天后取出来;5.再过三至七天,开启,去掉药渣包将酒装入瓶中备用。
功能主治滋补气血,调理脾胃,悦颜色。用以治疗因气血亏损而引起的面黄肌瘦,心悸怔忡,精神萎靡,脾虚食欲不振,气短懒言,劳累倦怠,头晕目眩等症。
用法用量每次10~30ml,每日服3次,饭前将酒温热服用。
备注(1)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脾益气。当归、白芍、地黄、川芎:滋养心肝,补血而理气。川芎:可使地黄、当归补而不腻。五加皮:祛除风湿,强壮筋骨。胡桃肉:润肺补肾,乌须发,强记忆。大枣:健脾而调和诸药。此酒可以起到气血双补的功效,用以治疗因气血亏损而引起的面黄肌瘦,心悸怔忡,精神萎靡,脾虚食欲不振,气短懒言,劳累倦怠,头晕目眩等症。
摘录《万病回春》
处方30、蟠葱散处方延胡索三两,苍术(米泔浸一宿.去皮)、甘草,各半斤;茯苓(白者.去皮)、蓬莪茂、三棱(煨)、青皮(去白),各六两;丁皮、缩砂(去皮)、槟榔、各四两;肉桂(去粗皮)、干姜(炮),各二两。
炮制上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脾胃虚冷,攻筑心腹,连胁肋刺痛,胸膈痞闷,背膊连项拘急疼痛,不思饮食,时或呕逆,霍乱转筋,腹冷泄泻,膀胱气刺,小肠及外肾肿痛;及治妇人血气攻刺,症瘕块硬,带下赤白,或发寒热,胎前产后恶血不止,脐腹疼痛。应一切虚冷,不思饮食,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连根葱白一茎,煎七分,空心,食前,稍热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1、茯苓圆处方葛根、枳实(去瓤.麸炒黄)、白术、甘草(炙),各二两;赤茯苓(去皮)、人参、干姜(炮)、肉桂(去粗皮)、陈皮、半夏(汤洗十遍去滑.切.焙),各一两。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和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妊娠阻病,心中烦愦,头目眩重,憎闻食气,呕逆吐闷,颠倒不安,四肢困弱,不自胜持。常服此药,消痰水,令能食,强力养胎。
用法用量当先服半夏茯苓汤,次进此药。每服三十圆,温米饮空心下,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2、圣散子处方厚朴(去粗皮.姜汁炙)、白术、防风(去芦头)、吴茱萸(汤洗七次)、泽泻、附子(炮裂.去皮.脐.一说去土)、高良姜、猪苓(去皮)、藿香(去枝.土)、苍术、麻黄(去根.节)、细辛(去苗)、芍药、独活(去芦)、半夏(汤洗七次.姜汁制)、茯苓(去皮)、柴胡(去芦)、枳壳(去瓤.麸炒),各半两。甘草(炙)一两,草豆蔻仁(十个,去皮),石菖蒲半两。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伤寒、时行疫疠、风温、湿温,一切不问阴阳两感,表里未辨,或外热内寒,或内热外寒,头项腰脊拘急疼痛,发热恶寒,肢节疼重,呕逆喘咳,鼻塞声重;及食饮生冷,伤在胃,胸膈满闷,腹胁胀痛,心下结痞,手足逆冷,肠鸣泄泻,水谷不消,时自汗出,小便不利,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取一盏,去滓,热服,不计时候,取遍身微汗即愈。时气不和,空腹饮之,以辟邪疫。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3、枳实导滞丸处方枳实(炒)100g 大黄200g 黄连(姜汁炒)60g 黄芩60g 六神曲(炒)100g 白术(炒)100g 茯苓60g 泽泻40g
性状为浅褐色至深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苦。
炮制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消积导滞,清利湿热。用于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大便秘结,痢疾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4、调气清肺汤处方苏子 杏仁 橘红 砂仁 白茯苓 桑白皮 马兜铃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咳安胎。主妇人肺阴不足,每受孕至七月,肺气不肃,咳嗽气促,震动胞络,胎因不安,以致半产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顾氏医径》卷四
处方35、黄耆汤处方黄耆(去芦,蜜水炙)45克 白茯苓(去皮)熟地黄(酒蒸)肉桂(不见火)天门冬(去心)麻黄根 龙骨各30克 五味子 小麦(炒)防风(去芦)当归(去芦,酒浸)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喜怒惊恐,房室虚劳,致阴阳偏虚,或发厥自汗,或盗汗不止,或气虚自汗。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36、牛黄清心圆处方白芍药、麦门冬(去心)、黄芩、当归(去苗)、防风(去苗)、白术,各一两半。柴胡、桔梗、芎、白茯苓(去皮)、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黄.别研),各一两二钱半。神曲(研)、蒲黄(炒)、人参(去芦),各二两半。羚羊角末、麝香(研)、龙脑(研),各一两。肉桂(去粗皮)、大豆黄卷(碎炒)、阿胶(碎炒),各一两七钱半。白干姜(炮)七钱半,牛黄(研)一两二钱,犀角末二两,雄黄(研飞)八钱,干山药,七两。甘草(炒)五两,金箔(一千二百箔,内四百箔为衣),大枣一百枚(蒸熟.去皮.核.研成膏)。
炮制上除枣、杏仁、金箔、二角末及牛黄、麝香、雄黄、龙脑四味外,为细末。入馀药和匀,用炼蜜与枣膏为圆,每两作一十圆,用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治诸风缓纵不随,语言蹇涩,心怔健忘,恍惚去来,头目眩冒,胸中烦郁,痰涎壅塞,精神昏愦。又治心气不足,神志不定,惊恐怕怖,悲忧惨戚,虚烦少睡,喜怒无时,或发狂颠,神情昏乱。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温水化下,食后服之。小儿惊,即酌度多少,以竹叶汤温温化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7、润体圆处方防风(去芦及叉)一两半,白龙脑(别研)、乳香(别研如麻)、羚羊角末(别研如粉)、附子(炮.去皮、脐)、白僵蚕(微炒)、槟榔、肉豆蔻仁、沉香、蒺藜子(微炒)、丁香、蔓荆子(去白皮)、牛黄(别研如粉)、藿香叶、麻黄(去节、根)、生犀角末(别研)、雄黄(研飞)、麝香(研如粉)、木香、辰砂(研飞),各一两。茯苓(去皮)、白附子(炮)、羌活(去芦)、原蚕蛾(微炒)、人参(去芦)、肉桂(去粗皮)、川芎,各一两半。珍珠末(别研如粉)、独活(去芦),各三分。干蝎(微炒)、半夏(水煮三十沸.薄切焙干.生姜汁炒)、川乌头(炮.去皮、脐.捣碎.炒黄),各二两。白花蛇(酒浸炙.去皮.骨取肉)、天麻(去苗),各三两。琥珀(别研如粉)、腻粉(研)、白豆蔻仁,各半两。金箔(六十片为衣)。
炮制上为细末,入研药令匀,炼蜜搜和,圆如鸡头大。
功能主治治诸风手足不遂,神志昏愦,语言蹇涩,口眼僻,筋脉挛急,骨节烦疼,头旋眩运,恍惚不宁,健忘怔忪,痰涎壅滞,及皮肤顽厚,麻痹不仁。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细嚼,温酒下,荆芥茶下亦得。如破伤中风,脊强手搐,口噤发,即以热豆淋酒化破三圆,斡口开灌下,少时再服,汗出乃愈。若小儿惊风诸,每服半圆,薄荷汤化下,不拘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8、分心气饮处方木通(去节)、赤芍药、赤茯苓、肉桂(去粗皮)、半夏(汤洗七次)、桑白皮(微炒)、大腹皮、陈皮(去瓤)、青皮(去白)、甘草(炙)、羌活,各一两;紫苏(去粗梗)四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一切气不和,多因忧愁思虑,怒气伤神,或临食忧戚,或事不随意,使郁抑之气留滞不散,停于胸膈之间,不能流畅,致心胸痞闷,胁肋虚胀,噎塞不通,噫气吞酸,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口苦舌干,饮食减少,日渐羸瘦,或大肠虚秘,或因病之后,胸膈虚痞,不思饮食,并皆治之。常服消化滞气,升降阴阳,调顺三焦,和脾进食。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二个,灯心五茎,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9、天王补心丸处方丹参25g 当归50g 石菖蒲25g 党参25g 茯苓25g 五味子50g 麦冬50g 天冬50g 地黄200g 玄参25g 远志(制)25g 酸枣仁(炒)50g 柏子仁50g 桔梗25g 甘草25g 朱砂10g
性状本品为棕黑色的水蜜丸、褐黑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气微香,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十六味,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丹参等十五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20~3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50~7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滋阴养血,补心安神。用于心阴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大便干燥。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0、羚羊角丸处方羚羊角(七钱半)防风(去芦.七钱半)汉防己(去皮.七钱半)白芍药(七钱半)白茯苓(去皮.七钱半)独活(去芦.七钱半)酸枣仁(炒.七钱半)麦门冬(去心.七钱半)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七钱半)槟榔(一两)人参(去芦.一两)附子(炮.去皮脐.一两)干熟地黄(一两)川芎(半两)桂心(半两)栢子仁(半两)当归(微炒.半两)薏苡仁(一两)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和捣二三百下,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脏中风,口面偏斜,语蹇虚烦,手足腰脚不随。
用法用量每服五十丸,空心及晚食前温酒下。
注意忌鸡猪肉粘滑之物。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41、大橘皮汤处方橘皮(三钱),滑石(四钱),茯苓(一钱半),木香、槟榔、猪苓、泽泻、白术,各一钱,官桂(半钱)、甘草(三分)。
功能主治治湿热内甚,心腹胀满,水肿,小便不利,大便滑泻。
用法用量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食前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42、乌犀圆处方白术(米泔浸一宿.切.焙干.微炒)、白芷、干姜(炮)、枳壳(去瓤.麸炒)、天竺黄(细研)、虎骨(酒醋涂.炙令黄)、厚朴(去粗皮.姜汁涂.炙令熟)、何首乌(米泔浸一宿.煮过.切.焙)、败龟(酒醋涂.炙令黄)、桑螵(微炒)、缩砂仁、蔓荆子(去白皮)、丁香、晚蚕蛾(微炒),各三分(微炙)。细辛(去苗)、蘖本(去土)槐胶、阿胶(杵碎,炒)、陈皮(去白.微炒)、天南星(浸洗.生姜自然汁煮软.切.焙干.炒黄)、羌活(去芦)、麝香(别研)、天麻(酒洗.切.焙)、半夏(汤洗七次.姜汁浸三日.炒)、茯苓(去皮)、独活(去苗)、人参(去芦)、羚羊角(镑)、藿香叶(去土)、槟榔川乌(烧令通赤.留烟少许.入坑内.以盏覆.新土围.食顷出)、肉桂(去粗皮)、沉香、麻黄(去根.节)、白僵蚕(去丝.嘴.微炒)、白附子(炮)、乾蝎(微炙)、防风(去芦)、白花蛇(酒浸一宿.炙熟用肉)、乌蛇(酒浸一宿.炙.去皮.骨.令熟.用肉)、木香,各一两。石斛(去根)、水银、蝉壳(去土.微炒)、川芎、肉豆蔻(去壳.微炮)、硫黄(末.用瓷盏盛.慢火养成汁.入前水银.急炒如青泥.细研)、附子(水浸後.炮.去皮.脐)、龙脑(别研)、朱砂(研飞)、雄黄(研飞)、牛黄(别研),各半两。狐肝(三具.腊月采取.同乌鸦一只.入新瓦罐内.以瓦盆子盖头.用固济.用炭火一称.烧令通赤.待烟尽取出.候冷.研令极细用)、乌鸦(一只.腊月采取.去嘴.翅.足)、腻粉(别研)一分,当归(去芦.酒浸.焙.炒)乌犀(镑),各二两。
炮制上五十八味,并须如法修事,捣研令细,炼白蜜合和,入酥,再捣五千下,圆如梧子大。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卒中诸风,牙关紧急,膈上多痰,或语言蹇涩,口眼斜。又治瘫缓,暗风病,手足潮搐,心神不安,遍身烦麻,肠风痔瘘,肾脏风毒,上攻下注。妇人血风,头旋吐逆,皮肤肿痒,遍身疼痛。
用法用量用薄荷汁与酒各少许,化三圆服之,良久再服,立有大效。常服一圆,不计时,薄荷汤或茶嚼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3、黄耆汤处方黄耆60克(锉)知母30克 石膏60克 白芍药30克 麦门冬30克(去心)甘草15克(炙微赤,锉)白茯苓30克 桂心30克 川升麻30克 熟干地黄30克 人参30克(去芦头)
制法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益气阴,去客热。治痈溃后,气血两虚,内热口渴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5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每日三至四次。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
处方44、半夏茯苓汤处方旋覆花、陈皮(去瓤.麸炒)、桔梗、白芍药、人参、甘草(微炙赤)、川芎,各半两;熟干地黄(酒浸)、赤茯苓(去皮),各三分;半夏(汤洗十遍.切.焙)一两二分。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妊娠恶阻,心中愦闷,头目眩运,四肢怠隋,百节烦疼,胸膈痰逆,呕吐恶心,嫌闻食气,好咸酸,多卧少起,全不进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半,生姜四片,同煎至八分,去渣,稍热服,食前服。次服茯苓圆,即痰水消除,便能食。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5、镇肝圆处方蔓荆子(去白皮)、地肤子、人参、茺蔚子、决明子、白茯苓(去皮)、远志(去心)、防风(去芦.叉),各一两;青葙子、地骨皮、柴胡(去芦)、山药、车前子、柏子仁(炒)、玄参、甘菊、甘草(炙),各半两;细辛(去苗)一分。
炮制上为末,蜜水煮糊,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肝经不足,内受风热,上攻眼目,昏暗痒痛,隐涩难开,堆眵多泪,怕日羞明,时发肿赤,或生障翳,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圆,米饮下,食后,日二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6、韭子丸处方韭子500克 甘草 桂心 紫石英 禹余粮 远志 山茱萸 当归 天雄 紫菀 薯蓣 天门冬 细辛 茯苓 菖蒲 僵蚕 人参 杜仲 白术干姜 芎藭 附子 石斛各45克 苁蓉 黄耆 菟丝子 干地黄 蛇床子各60克 干漆120克 牛髓120克 大枣50枚
制法上三十一味,为细末,牛髓合白蜜枣膏共捣三千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房室过度,精泄自出不禁,腰背不得屈伸,食不生肌,两脚软弱。
用法用量空腹时服15丸,一日二次。可加至20丸。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处方47、耳聋左慈丸处方熟地黄240克 山萸肉 淮山药各120克 丹皮 建泽泻 浙茯苓各如克 煅磁石60克 石菖蒲45克 北五味15克
制法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补肝肾,通耳窍。主肾虚精脱,耳鸣耳聋。
用法用量每服9克,淡盐汤送下。
摘录《重订广温热论》卷二
处方48、惺惺散处方瓜蒌根、人参、细辛(去叶)、茯苓(去皮)、白术、甘草(炙)、桔梗,各一两半。
炮制上件同杵,罗为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风热疮疹,伤寒时气,头痛壮热,目涩多睡,咳嗽喘粗,鼻塞清涕。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薄荷三叶,同煎至四分,温服。如要和气,即入生姜煎服,不计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9、人参固本酒处方何首乌60g 枸杞子60g 生地黄60g 熟地黄60g 麦门冬60g 天门冬60g 人参60g 当归60g 茯苓30g 白酒6000ml
炮制1.将所有药材捣成碎末;2.装入纱布袋,放进干净的坛子里;3.倒入白酒浸泡,加盖再放在文火上煮沸;4.约1小时后离火,冷却后将坛子密封;5.7天后开启,将药渣除去,装瓶备用。
功能主治补肝肾,填精髓,益气血。
用法用量每次10~20ml,每日早晚2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适于中老年因肝肾虚,气血不足而引起的腰膝酸软,体乏无力,精神萎靡,失眠健忘,食欲不振之症。
备注(1)何首乌、怀熟地、枸杞子:补肝肾,填精髓。怀生地、天冬、麦冬:滋阴。人参:补气。白茯苓:健脾利湿。当归:补血活血。
摘录《菉竹堂经验方》
处方50、丁香豆蔻散处方京三棱(炮)、木香(不见火)、厚朴(去粗皮.姜汁制)、芍药、肉豆蔻(炮)、人参、干姜(炮)、茯苓(白者.去皮),各五两;吴茱萸(汤洗七次.焙)、甘草(炙)、丁香,各三两半;苍术(去皮)七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宿寒停积,或饮食生冷,内伤脾胃,泄泻注下,水谷不化,胸满短气,呕逆恶心,胁肋胀满,腹内虚鸣,饮食减少,及积寒久痢,纯白或白多赤少,日夜无度,或脾胃虚寒,泄泻日久,愈而复发者,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个,擘破,同煎至八分,空心,食前温服。如不及煎,入盐少许,汤点服亦得。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1、升麻和气饮处方干姜、熟枳壳,各半钱;干葛、熟苍术、桔梗、升麻,各一两;当归、熟半夏、茯苓、白芷,各二钱;陈皮、甘草,各一两半;芍药七钱半,大黄(蒸)半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治疮疥发于四肢,臀髀痛痒不常,甚至憎寒发热,攻刺疼痛,浸淫浮肿。又癞风入脏,阴下湿痒,耳鸣眼痛,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三片,灯心十五茎,煎至七分,去渣,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2、柏子养心丸处方柏子仁25g 党参25g 炙黄芪100g 川芎100g 当归100g 茯苓200g 远志(制)25g 酸枣仁25g 肉桂25g 五味子(蒸)25g 半夏曲100g 炙甘草10g 朱砂30g
性状为棕色的水蜜丸、棕色至棕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先甜而后苦、微麻。
炮制上十三味,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柏子仁等十二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25~4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00~13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安神。用于心气虚寒,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3、人参羌活散处方柴胡(去苗)、独活(去芦)、羌活(去苗),各二两;人参(去芦)、川芎、枳壳(去瓤.麸炒)、茯苓(去皮)、甘草(炙),各一两;桔梗、前胡、天麻(酒浸.炙)、地骨皮(去土),各半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治小儿寒邪温病,时疫疮疹,头痛体疼,壮热多睡,及治潮热烦渴,痰实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水七分盏,入薄荷少许,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4、除湿汤处方半夏麹(炒.一钱半)厚朴(姜制.一钱半)苍术(米泔浸.二钱)藿香(一钱)陈皮(去白.一钱半)白茯苓(去皮.二钱)白术(二钱)甘草(一钱)
功能主治治寒湿所伤,身体重着,腰脚酸痛,大便溏泄,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七片,红枣一枚,煎至一钟,食前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55、辰砂金箔散处方辰砂(研飞)七十两,人参(去芦)、茯苓(去皮)、牙硝(枯),各三十两;桔梗五十两,蛤粉(研飞)八十两,甘草(炒)二十五两,金箔二百片(入药),生脑子(研)二两。
炮制上散。
功能主治治小儿心膈邪热,神志不宁,惊惕烦渴,恍惚忪悸,夜卧不安,谵语狂妄,齿龈生疮,及痰实咳嗽,咽膈不利。
用法用量大人、小儿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每服少许掺在患处,咽津,立效。大人膈热,每服一钱,新水调下,食后,临卧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6、清肺滋阴散处方川芎(酒洗)3克 白芍(炒)4.5克 生地黄6克 白术(炒)3克 陈皮3克 白茯苓2.4克 黄柏(蜜炒)3克 知母3克 贝母(去心)3克 紫菀2.4克 五味子1.8克 款冬花2.4克 麦门冬3克 地骨皮3克 黄连(炒)1.5克 远志(甘草汤泡)2.4克 酸枣仁(炒)1.8克 甘草1.2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清肺滋阴。治酒色太过,真阴耗损,虚火灼肺,咳嗽咽疮,咽喉溃烂肿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竹沥15毫升,煎服。心下怔忡,夜卧不寐,加人参2.4克;心烦躁乱,加枳实1.8克,竹茹1.8克;如痰涎壅盛,加瓜蒌仁1.8克,天花粉3克。咽喉有疮,用通隘散吹之。
摘录《古今医鉴》卷七
处方57、沉香大腹皮散处方连皮大腹子如克 沉香(锉)槟榔(锉)桑白皮(锉,微炒)乌药(锉)荆芥穗 陈皮(洗,去瓤,焙干)茴香(炒)白茯苓(去皮)木通(锉)紫苏子(微炒)紫苏叶 甘草(炒)各30克 干木瓜75克(去瓤)枳壳(麸炒,去瓤)45克
制法上药十五味,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主湿气郁滞经络,脚气肿满,沉重疼痛,经脉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5片,萝卜5大片,同煎至105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一日二次。十日之后,每日服一次,病愈即止。
摘录《御药院方》卷三
处方58、顾母理脏汤处方枳壳4.5克(麸炒)青皮4.5克 厚朴3克 干姜1.5克 谷芽6克(炒)当归6克 茯苓6克 白术3克 木香1.5克 白蔻1.8克 橘饼9克(切片)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理气消胀。治大肠胀。腹胀肠鸣而痛,冬日重感于寒,则飧泄不化。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醇剩义》卷四
处方59、万病圆处方芍药、肉桂(去粗皮)、川芎(不见火)、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干姜(炮)、防风(去芦)、巴豆(去心.膜.炒)、当归(去芦)、生屑角(镑)、桔梗、芫花(醋炒赤)、茯苓(去皮)、桑白皮(炒)、人参(去芦)、黄芩、黄连(去须)、禹馀粮(醋淬.研飞)、蒲黄(微炒)、前胡(去芦)、大戟(炒)、葶苈(炒)、麝香(研)、细辛(去苗)、雄黄(研飞)、朱砂(研飞)、紫菀(去芦)、甘遂、牛黄(研),各一两;蜈蚣十二节(去头.足.炙),芫青二十八枚(入糯米同炒.候米色黄黑.去头.足.翅用),石蜥蜴(去头.尾.足.炙)四寸。
炮制上为细末,入研药匀,炼蜜为圆,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治七种癖块,五种癫病,十种注忤,七种飞尸,十二种蛊毒,五种黄病,十二种疟疾,十种水病,八种大风,十二种;并风入头,眼暗漠漠,及上气咳嗽,喉中如水鸡声,不得卧,饮食不作肌肤,五脏滞气,积聚不消,壅闭不通,心腹胀满,连及胸背,鼓胀气坚结,流入四肢,或腹叉心膈气满,时定时发,十年、二十年不瘥。五种下痢,疳虫、虫、寸白虫、诸虫。上下冷热,久积痰饮,令人多眠睡,消瘦无力,荫入骨髓,便成滞疾,身体气肿,饮食呕逆,腰脚酸疼;四肢沉重,不能久行久立。妇人因产,冷入子脏,脏中不净,或闭塞不通,胞中瘀血冷滞,出流不尽,时时疼痛为患,或因此断产,并小儿赤白下痢,及狐臭。耳聋、鼻塞等病。
用法用量疟病,未发前服一圆,未瘥,如前更服。若一岁以下小儿有疾者,令乳母服两小豆大,亦以吐利为度。近病及卒病用多服;积久疾病即少服;常服微溏利为度;卒病欲死,服一、二圆,取吐利即瘥。卒中恶,口噤,服二圆,浆一合下,利即瘥。五注鬼刺客忤,服二圆。男、女邪病歌哭,腹大如妊身,服二圆,日三、夜一,间食服之。蛊毒吐血,腹痛如刺,服二圆,不瘥,更服。诸有痰饮者,服三圆。冷癖,服三圆,日,三服,皆间食,常令微溏利。宿食不消,服二圆,取利。瘕症积聚,服二圆,日三服。拘急,心腹胀满,心痛,服三圆。上气呕逆,胸满不得卧,服二圆,不瘥,更服。大痢,服二圆,日三服。疳湿,服二圆,以一圆如杏仁大,和醋二合,灌下部中。水病,服三圆,日再服,间食服之,瘥止,人弱,即隔日服。头痛恶寒,服二圆,复取汗。伤寒天行,服二圆,日三服,间食服之。小便不通,服二圆,不瘥,明日再服。大便不通,服三圆,又内一圆下部中即通。耳聋,耳,以绵裹如枣核,塞之。鼻衄,服二圆。痈肿、丁肿、破肿,内一圆如麻子大,日一傅之,根亦自出。犯下肿血出,以猪脂和涂,有孔,内孔中,瘥。癞疮,以酢泔洗讫,取药和猪脂傅之。漏疮有孔,以一圆内孔中,和猪脂傅上。痔疮,涂绵筋上,内孔中,日别易,瘥止。瘰倁,以酢和涂上,瘥。癣疮,以布揩令汗出,以酢和涂上,日一易,瘥,止。胸、背、腰、胁肿,以醋和傅肿上,日一易,又服二圆。诸冷疮积年不瘥,以酢和,涂之。恶刺,以一圆内疮孔中,即瘥。蝮蛇螫,以少许内螫处,若毒入复,心烦欲绝者,服三圆蜂螫,以少许傅之瘥。妇人诸疾,胞衣不下,服二圆。小儿惊俌,服一圆如米许,以涂乳,令嗍之,看儿大小加减。小儿客忤,服一圆如米,和乳涂乳头,令嗍之。以意量之。蝎螫,以少许傅之瘥。小儿乳不消,心腹胀满,服一圆如米许,涂乳头令嗍之,即瘥。
备注服此药,以三圆为一剂,服不过三剂,万病悉除,说无穷尽,故以万病圆名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60、秘传酸枣仁汤别名酸枣仁汤(《证治准绳·类方》卷一)。
处方酸枣仁(泡,去皮,炒)远志肉(净)黄耆 莲肉(去心)罗参 当归(酒浸,焙)白茯苓 茯神各30克 陈皮(净)粉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补血养心,化痰安神。治心肾水火不交,精血虚耗,痰饮内蓄,怔忡恍饱,夜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个,瓦器煎至160毫升,日三服,临卧一服。
摘录《永类钤方》卷十三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处方1、连翘散处方连翘、黄芩、羌活、菊花、蒙花、蒺藜、草决明、胆草、甘草。功能主治眼目畏日羞明。摘录《医学集成》卷二处方2、还睛丸处方川芎、白蒺藜、密蒙花、菟丝子、白术(土炒)、木贼、羌活、熟地、甘草
处方1、小定心汤处方白茯苓(去皮.四两)官桂(去粗皮.三两)甘草(炙.一两)干姜(炮.一两)芍药(一两)远志(去心.一两)人参(一两)功能主治治心气不足,风邪所乘,惊悸恍惚,梦多魇。用法用量每服五钱匕
处方1、五苓散处方泽泻(三钱),猪苓、茯苓、白术,各二钱。官桂(去皮.一钱)。功能主治治发汗后,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渴欲饮水,脉浮,小便不利者。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摘录明·方
处方1、纯阳正气丸处方广藿香100g半夏(制)100g青木香100g陈皮100g丁香100g肉桂100g苍术100g白术100g茯苓100g朱砂10g硝石(精制)10g硼砂6g雄黄6g金礞石(煅)4g
处方1、秘真丸别名秘真丹丸(《普济方》卷二一七)。处方莲花蕊30克白茯苓(去皮)7.5克缩砂仁15克益智仁30克黄柏60克甘草(炙)60克半夏木猪苓各7.5克制法上为细末,水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功
处方1、导赤圆处方赤芍药、茯苓(去皮)、滑石,各四两;生干地黄(焙)、木通(去节),各半斤;大黄(炒)十五两,山栀子仁(炒)一十二两。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心肾凝滞,膀胱有热,
处方1、清气化痰丸处方陈皮(去白)杏仁(去皮、尖)枳实(麸炒)黄芩(酒炒)瓜蒌仁(去油)茯苓各30克胆南星制半夏各45克制法姜汁为丸,如椒目大。功能主治化痰清肺。治热痰内结,咳嗽痰黄,稠厚胶粘,甚则气
处方1、消暑圆处方半夏(醋五升煮干)、甘草(生)、茯苓(去皮),各半斤。炮制上细末,生姜汁作薄糊为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伤暑,发热头疼。中暑为患,药下即苏,伤暑发热头疼,用之尤验。夏月常服,止渴利
处方1、丁香和胃丸处方丁香木香沉香各15克藿香叶白茯苓(去皮)白豆菠仁陈皮(去白)白术人参各30克半夏(姜制)90克制法上药同为细末,生姜汁煮面糊和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温中和胃,止呕进食。主脾胃
处方1、桂苓神术汤处方桂枝2.4克,茯苓9克白术3克茅术3克苡仁24克广皮3克半夏4.5克厚朴3克砂仁3克姜3片功能主治治溢饮。水气溢于四肢,肢节作肿,身重无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醇剩义》卷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