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黄芩的处方(七十二)
Posted 处方
篇首语: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含有黄芩的处方(七十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方1、防风通圣散处方防风(五分)川芎(五分)当归(五分)芍药(五分)大黄(五分)薄荷叶(五分)麻黄(五分)连翘(五分)芒硝(五分)石膏(一钱)黄芩(一钱)桔梗(一钱)滑石(三钱)甘草(二钱)荆芥(二分半)栀子(二分半)白术(二分半)
功能主治治一切风热等证。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一钟,不聚时服。如痰嗽,加半夏一钱。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大秦艽汤处方秦艽(一钱半)石膏(一钱半)甘草(一钱)川芎(一钱)当归(一钱)羌活(一钱)独活(一钱)防风(一钱)黄芩(一钱)白芍药(一钱)白芷(一钱)白术(一钱)生地黄(一钱)熟地黄(一钱)白茯苓(一钱)细辛(半钱)
功能主治治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为血弱不能养于筋,故手足不能运化,舌强不能言,宜养血而筋自荣。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如心下痞,加枳实一钱。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3、云母膏处方蜀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甘)、白芷、没药(研)、赤芍药、肉桂(去粗皮)、当归,各半两;盐花(研)一十四两,麒麟竭(研)、菖蒲、白芨、川芎、草龙胆、木香、白敛、防风(去芦.叉)、厚朴(去粗皮.姜汁制)、麝香(研)、桔梗、柴胡(去芦头)、松脂、人参、苍术(泔浸一宿)、黄芩、夜合(用皮)、乳香、附子(去皮.脐)、茯苓(去皮)、高良姜,各半两;硝石(研如粉)、甘草、云母(光明白薄者.研粉),各四两;桑白皮、水银(候膏凝如人体热.以生绢袋盛水银.以手弹如针头大.铺在膏上.谓之养药母)、柏叶(不用近道者)、槐叶、柳枝,各二两;陈皮一两,清油四十两,黄丹(细研)一十四两,黄蓍(去芦)半两。
炮制上除云母、硝石、麒麟竭、没药、麝香、乳香、黄丹、盐花八味别研外,并如豆大,用上件清油,于瓷器中浸所药七日,以物封闭后,用文火煎,不住手搅,三上火,三下火。每上,候匝匝沸,乃下火,候沸定再上,如此三次,候白芷、附子之类黄色为度,勿令焦黑,以绵或新布绞去滓,却入铛中、再上火熬。后下黄丹与别研药八味,以柳篦不住手搅,直至膏凝,良久色变再上熬,仍滴少许水中,凝结不黏手为度。先炙一瓷器,热即倾药在内,候如人体温热,弹水银在上,每用膏药,即先刮去水银。
功能主治治一切疮肿伤折等病。
用法用量治发背,先以败蒲一斤,用水三升,煎五十沸,如人体温,将蒲水洗疮,拭干贴药,一两分为三服,温酒下,未成脓者立瘥,于外贴之,奶痈外贴。瘰倁骨疽,毒穿至骨,用药一两,分作三服,温酒下,甚者即泻出恶物,兼外贴,瘥。肠痈,以药半两分为五服,甘草汤下,末成脓者当时消,已有脓者,随药下脓出,后每日酒下五圆,如梧桐子大,待脓止即住服。风眼,贴两太阳穴。壁镜咬、蜘蛛咬,外贴,留疮口。发脑、发髭鬓、发眉、发耳、脐痈、牙痈、牙疼,并外贴包裹,即当时痛止。箭头所伤,箭头在内,外贴,每日吃少许烂绿豆,箭头自出。虎、豹所伤,先以甘草汤洗,然後贴膏,每日换,不过三次贴。狗、蛇咬,生油下十圆,如梧桐子大,仍须贴外。难产三日不分娩,温酒下一分便生。血运欲死,以姜汁和小便半升温酒下十圆,死者即返。死胎在腹,以榆白皮汤下半两便生。丈夫本脏气,茴香温酒下一分,每日一服,不过二服瘥。中毒药酒洗袜(一本作中暑毒,取地水),温下一分,每日一服,不过四度,泻出恶物瘥。瘤赘,外贴消之。一切肿疖,外贴立瘥。但有所苦,并皆治之,药到即瘥。
注意已上主疗,只忌羊血,馀无所忌。
备注如人收此药防身,以蜡纸裹,不令风干,可三十年不损药力。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黄连羊肝丸处方黄连20g 胡黄连40g 黄芩40g 黄柏20g 龙胆20g 柴胡40g 青皮(醋炒)40g 木贼40g 密蒙花40g 茺蔚子40g 决明子(炒)40g 石决明(煅)40g 夜明砂40g 鲜羊肝160g
性状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苦。
炮制以上十四味,将鲜羊肝切碎、蒸熟、干燥,与其余黄连等十三味掺匀,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5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泻火明目。用于肝火旺盛,目赤肿痛,视物昏暗,羞明流泪,胬肉攀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1~2次。
规格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女金丸处方当归140g 白芍70g 川芎70g 熟地黄70g 党参55g 白术(炒)70g 茯苓70g 甘草70g 肉桂70g 益母草200g 牡丹皮70g 没药(制)70g 延胡索(醋制)70g 藁本70g 白芷70g 黄芩70g 白薇70g 香附(醋制)150g 砂仁50g 陈皮140g 赤石脂(煅)70g 鹿角霜150g 阿胶70g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至黑棕色的大蜜丸或大蜜丸;气芳香,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二十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20~15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调经养血,理气止痛。用于营血不足,气滞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小腹胀痛,腰腿酸痛。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5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孕妇慎用。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6、大黄蟅虫丸处方熟大黄300g 土鳖虫(炒)30g 水蛭(制)60g 虻虫(去翅足,炒)45g 蛴螬(炒)45g 干漆(煅)30g 桃仁120g 苦杏仁(炒)120g 黄芩60g 地黄300g 白芍120g 甘草90g
性状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气浓,味甘、微苦。
炮制以上十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0~45g 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0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活血破瘀,通经消痞。用于瘀血内停,腹部肿块,肌肤甲错,目眶黯黑,潮热羸瘦,经闭不行。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3g,小蜜丸一次3~6丸,大蜜丸一次1~2丸,一日1~2次。
注意孕妇禁用;皮肤过敏者停服。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7、凉膈散处方大黄(二钱),连翘(四钱),黄芩、薄荷、山栀子、朴硝、甘草,各一钱。
功能主治火证通治。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入蜜一匙,竹叶十片,煎至三五沸,去滓,温服,不以时候。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8、苍芩汤处方苍耳子12克,黄芩18克,辛荑花10克,防风15克,甘草6克。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通窍止痛。主肺受风寒,郁而化热,热移于脑。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江西中医药》
处方9、芩连片处方黄芩250g 连翘250g 黄连100g 黄柏400g 赤芍250g 甘草100g
性状为黄色片;气微香,味苦。
炮制上六味,赤芍、黄连粉碎成细粉;其余黄芩等?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92190.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奈都铀逯笕危喜⒓逡海斯艘号ㄋ踔料喽悦芏任?.35~1.40(50℃)的清膏,加入赤芍、黄连细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175片,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脏腑蕴热,头痛目赤,口鼻生疮,热痢腹痛,湿热带下,疮疖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2~3次。
规格每片重0.55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0、双黄连口服液处方金银花375g 黄芩375g 连翘750g
性状为棕红色的澄清液体;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三味,黄芩切片,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并在80℃时加入2mol/L盐酸溶液适量调节PH值至1.0~2.0,保温1小时,静置12小时,滤过,沉淀加6~8倍量水,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再加等量乙醇,搅拌使溶解,滤过,滤液用2mol/L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2.0,60℃保温30分钟,静置12小时,滤过,沉淀用乙醇洗至PH值7.0,挥尽乙醇备用;金银花、连翘加水温浸半小时后,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蜜度为1.20~1.25(70~80℃测),冷至40℃时缓缓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5%,充分搅拌,静置12小时,滤取上清液,残渣加75%乙醇适量,搅匀,静置12小时,滤过,合并乙醇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入黄芩提取物,并加水适量,以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搅匀,冷藏(4~8℃)72小时,滤过,滤液加入蔗糖300g,搅拌使溶解,再加入香精适量并调节PH值至7.0,加水制成1000ml,搅匀,静置12小时,滤过,灌装,灭菌,即得。
功能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ml,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规格每支装10ml
贮藏密封,避光,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1、黄连上清丸处方黄连10g 桅子(姜制)80g 连翘80g 蔓荆子(炒)80g 防风40g 荆芥穗80g 白芷80g 黄芩80g 菊花160g 薄荷40g 酒大黄320g 黄柏(酒炒)40g 桔梗80g 川芎40g 石膏40g 旋覆花20g 甘草40g
性状本品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芳香,味苦。
炮制以上十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50~17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通便,散风止痛。用于上焦风热,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痛耳鸣,暴发火眼,大便干燥,小便黄赤。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丸,一日2次。
注意忌食辛辣食物;孕妇慎用;脾胃虚寒者禁用。
规格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2、小续命汤处方麻黄(去节.一钱)人参(去芦.一钱)黄芩(一钱)芍药(一钱)甘草(炙.一钱)川芎(一钱)杏仁(去皮尖.麸炒.一钱)防已(一钱)肉桂(七分)防风(一钱半)附子(炮.去皮脐.二钱)
功能主治治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足战掉,言语蹇涩。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用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一钟,食远服。中风无汗恶寒,倍加麻黄、防风、杏仁;中风有汗恶风,加桂枝;中风身热无汗,不恶寒,加石膏、知母;中风身热有汗,不恶风,加葛根;中风无汗身凉,倍加附子,加干姜;中风有汗无热,倍加附子,加桂枝。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13、保生圆处方大麻仁(去皮)一两半,贝母、黄芩、大豆黄卷、粳米、甘草(微炙赤)、干姜(炮)、肉桂(去粗皮)、石斛(去根)、石膏(细研),各一两;当归(去芦.炒)半两,秦椒(微炒出汗)一两。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和圆,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养胎益血,安和子脏。治妊娠将理失宜,或因劳役,胎动不安,腰腹痛重,胞阻漏胎,恶露时下,子脏挟疾,久不成胎,或受妊不能固养,痿燥不长,过年不产,日月虽满,转动不力;或致损堕,及临产节适乖宜,惊动太早,产时未至,恶露先下,胎胞枯燥,致令难产;或横或逆,痛极闷乱,连日不产,子死腹中,腹上冰冷,口唇青黑,吐出冷沫。新产恶血上冲,运闷不省,喘促出汗,及瘀血未尽,寒热往来;或因产劳损,虚羸未复,面黄肌瘦,心忪盗汗,饮食不进,渐成蓐劳。入月常服,壮气养胎,正顺产理,润胎易产。产后常服,滋养血气,和调阴阳,密腠理,实腑脏,治风虚,除痼冷。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并用温酒或枣汤化下,嚼亦得,空心,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4、柴胡连翘汤处方中桂0.9克 当归梢4.5克 黍粘子6克 炙甘草 酒黄柏 生地黄各9克 柴胡 黄芩(炒)酒知母 连翘各15克 瞿麦穗18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主马刀疮。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稍热,食后服之。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处方15、利咽解毒颗粒处方板蓝根、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炒)、山楂(焦)、桔梗、大青叶、僵蚕、玄参、黄芩、地黄、天花粉、大黄、浙贝母、麦冬
性状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或味苦(无糖型)。
炮制上十六味,薄荷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其余金银花等十五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将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8~1.40(60~65℃)的清膏,加入适量的蔗糖和淀粉,制成颗粒,干燥,加入挥发油,混匀,即得;或将合并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8~1.40(80℃)的清膏,加入适量的糊精,制成无糖颗粒,干燥,喷入挥发油,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清肺利咽,解毒退热。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风热乳蛾,风热喉痹,痄腮,伴有咽痛,咽干,喉核红肿,发热恶寒等症;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4次。
注意忌食辛辣及过咸食物。
规格每袋装(1)20g(相当于原药材19g)(2)6g(无糖型)(相当于原药材1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6、蛤蚧定喘丸处方蛤蚧11g 瓜蒌子50g 紫菀75g 麻黄45g 鳖甲(醋制)50g 黄芩50g 甘草50g 麦冬50g 黄连30g 百合75g 紫苏子(炒)25g 石膏25g 苦杏仁(炒)50g 石膏(煅)25g
性状为棕色至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气微,味苦、甜。
炮制上十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10~25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70~10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滋阴清肺,止咳定喘。用于虚劳久咳,年老哮喘,气短发热,胸满郁闷,自汗盗汗,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5~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小蜜丸每60丸重9g,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7、柴胡加芒消汤处方柴胡8克 黄芩3克 人参3克 甘草3克(炙)生姜3克(切)半夏3克 大枣4枚 芒消6克
功能主治和解少阳,润燥去结。主伤寒少阳证未解,阳明燥结,胸胁满而呕。日晡潮热者。
用法用量上药除芒消外,以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去津,内芒消,更煮微沸,分二次温服,不解更作。
摘录《伤寒论》
处方18、清肺饮子处方山茶花60克 黄芩60克 胡麻仁60克 山栀子60克 连翘30克 薄荷90克 荆芥30克 芍药30克 防风30克 葛花60克 苦参60克 甘草60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清肺祛风。治酒渣鼻,鼻准发红,甚则延及鼻翼,皮肤变厚,鼻头增大,表面隆起,高低不平。
用法用量茶清调服9克。
摘录《古今医鉴》卷九
处方19、附子汤处方芍药(一两)、甘草(炙.一两)、麻黄(去根节.一两)、白术(一两)、防风(去叉.一两半)、防己(一两半)、附子(炮制.去皮脐.一枚)、人参(一两)、黄芩(去黑心.一两)、桂心(一两)、独活(去芦.一两)、川芎(一两)、天雄(炮制.去皮脐.一枚)
功能主治治中风欲死,身体缓急,目不得开,舌强不能语。
用法用量上挫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切,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日午夜卧各温服,如人行五里,以熟生姜粥投之,微汗出,慎外风。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0、小儿解表颗粒处方金银花300g 连翘250g 牛蒡子(炒)250g 蒲公英300g 黄芩300g 防风150g 紫苏叶150g 荆芥穗100g 葛根150g 牛黄1g
性状为黄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十味,连翘、紫苏叶、荆芥穗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金银花、牛蒡子、蒲公英、黄芩、防风、葛根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5小时,第二次1.5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2~1.35(50℃)的清膏。取清膏1份、蔗糖粉4份,糊精1份,牛黄(先与蔗糖粉、糊精配研均匀)及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加入上述连翘等挥发油,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宣肺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恶寒发热,头痛咳嗽,鼻塞流涕,咽喉痛痒。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岁至二岁一次4g,一日2次;三岁至五岁一次4g,一日3次;六岁至十四岁一次8g,一日2~3次。
规格每袋装8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1、黄芩半夏汤处方半夏 枳壳 黄芩(酒炒)桔梗 紫苏 麻黄 杏仁 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治喘证由于寒包热者。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取320毫升,空腹时服。天寒,加桂枝。
摘录《古今医统》卷四十四引《医经大旨》
处方22、柴葛解肌汤(程氏)处方柴胡6g 葛根6g 黄芩6g 赤芍6g 甘草3g 知母5g 生地9g 丹皮3g 贝母6g
来源《医学心悟》此方比陶氏柴葛解肌汤少羌、芷、桔,是因不恶寒无需多用升散发表之品,且羌、芷皆辛温香燥,见症已有口渴,故减去;再者,虽去石膏,但配入知、贝、丹、地,不仅清热,还能滋阴;若见谵语,则其力不逮,故又加入石膏。可知程氏方重在清里,陶氏方重在解肌,是两方同中之异。
功能主治外感风热,里热亦盛证。不恶寒而口渴,舌苔黄,脉浮数。
用法用量水煎服。心烦加淡竹叶十片(3克);谵语加石膏三钱(12克)。
摘录《医学心悟》
处方23、通宣理肺丸处方紫苏叶144g 前胡96g 桔梗?96g 苦杏仁72g 麻黄96g 甘草72g 陈皮96g 半夏(制)72g 茯苓96g 枳壳(炒)96g 黄芩96g
性状为黑棕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味微甜、略苦。
炮制上十一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45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30~16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用于感冒咳嗽,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7g,大蜜丸一次2丸,一日2~3次。
规格水蜜丸每100丸重10g;大蜜丸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4、清肺饮子别名清肺散(《痘科类编释意》卷三)。
处方白芍药1.5克 人参 升麻 柴胡各1.2克 天门冬 麦门冬(去心)各0。9克 陈皮0.75克 甘草(生)黄芩 黄柏 甘草(炙)各0.6克
功能主治治暑热伤气耗阴。
用法用量上药哎咀,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汗多,加黄耆1.5克。
摘录《卫生宝鉴》卷八
处方25、当归散处方当归 川芎 白芍药 黄芩(锉,炒)各30克 白术15克 山茱萸4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妇人经候不匀,或三四月不行,或一月再至,腰腹疼痛,产后气血虚弱,恶露内停,憎寒发热。
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用温酒调下,一日三服。证属虚寒者,去黄芩,加桂30克。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十
处方26、小省风汤处方防风 南星(生)各120克 半夏(米泔浸)黄芩 甘草(生)各60克
制法上药研末。
功能主治治中风痰盛。
用法用量每次12克,加生姜10片,水煎服。
摘录《丹溪心法》卷一
处方27、黄芩厚朴汤处方黄芩4.5克 白芍药(炒)厚朴(姜制)枳壳(炒)陈皮 葛根各3克 甘草(炙)1.5克 柴胡2.1克
功能主治治协热下利。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古今医彻》卷一
处方28、汉防己散处方汉防己(一两)、黄芩(一两)、麻黄(去根节.一两半)、石膏(一两半)。赤芍药、川芎、防风、羌活、附子(炮裂.去皮脐)、当归(炒),各三分。杏仁(汤浸.去皮尖.炒)、白术,各半两。
功能主治治贼风,身体拘急,舌强难言,手足不遂。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9、朱砂丸处方朱砂(水飞.一两)犀角屑(一两)羚羊角屑(一两)人参(去芦.一两)茯神(去木.一两)远志(去心.一两)龙齿(研.一两)麦门冬(去心.一两半)铁粉(另研.一两半)防风(去芦.七钱)黄芩(七钱)汉防己(去皮.七钱)秦艽(去土.七钱)天麻(七钱)升麻(七钱)铅霜(另研.半钱)
炮制上为细末,入研药匀,炼蜜和捣三四百下,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心脏中风,手足惊掣,心神狂乱,恍惚烦闷,言语蹇涩,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丸,粳米汤送下。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30、省风汤处方防风(去芦)、南星(生用),各四两。半夏(白好者.水浸洗.生用)、黄芩(去粗皮)、甘草(生用),各二两。
炮制上俰咀。
功能主治治卒急中风,口噤全不能言,口眼斜,筋脉挛急,抽挛疼痛,风盛痰实,旋晕僵仆,头目眩重,胸膈烦满,左瘫右痪,手足麻痹,骨节烦疼,步履艰辛,恍惚不定,神志昏愦。应一切风证可预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四大钱,用水二大盏,生姜十片,煎至一中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1、黄芩贝母汤处方黄芩6克 柴胡 玄参 桔梗 杏仁 芍药 贝母各9克 五味子3克
功能主治治鼻孔发热生疮。
用法用量以水450毫升,煎至100毫升,热服。
摘录《医学摘粹》卷三
处方32、清热解毒口服液处方石膏670g 金银花134g 玄参107g 地黄80g 连翘67g 栀子67g 甜地丁67g 黄芩67g 龙胆67g 板蓝根67g 知母54g 麦冬54g
性状为棕红色的液体;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十二味,除金银花、黄芩外,其余生石膏等十味先温浸1小时,煎煮二次(待沸腾后,稍冷加金银花和黄芩),第一次1小时,第二次40分钟,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7,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5%~70%,冷藏48小时,滤过,回收乙醇,加入0.5%活性碳,加热30分钟,滤过,加水至1000ml,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热毒壅盛所致发热面赤,烦燥口渴,咽喉肿痛等症;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20ml,一日3次;或遵医嘱。
规格每支装10ml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3、茵陈蒿大黄汤处方茵陈蒿、山栀仁、柴胡、黄檗(蜜炙)、龙胆草,各半两。黄芩(去黑心)、升麻、大黄(炒),各一两。
功能主治治伤寒发黄,面目悉黄,小便赤,宜服。
用法用量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早晚食后温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34、羊肉汤处方羊肉(一斤半.去脂膜.煮取汁)、生姜(二两)。当归(切焙)、芍药、黄芩、川芎、甘草(炙)、防风(去叉),各一两。
炮制上除羊肉外,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治风冷,气血虚乏。
用法用量每服五钱匕,羊肉汁二盏,剪取一盏,去滓,不拘时温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35、大芎黄汤处方川芎60克 羌活 黄芩 大黄各30克
制法上药叹咀。
功能主治主破伤风,脏腑秘,小便赤,自汗不止者。
用法用量每服15~20克,用水230毫升,同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三服即止,宜利为度。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处方36、蝉花散处方蝉蜕(洗净,去土)谷精草(洗,去土)白蒺藜(炒)菊花(去梗)防风(不见火)草决明(炒)密蒙花(去枝)羌活 黄芩(去土)蔓荆子(去白皮)山栀子(去皮)甘草(炒)川芎(不见火)木贼草(净洗)荆芥穗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主肝经蕴热,风毒内侵,上攻眼目,翳膜遮睛,赤肿疼痛,视物不明,隐涩难开,多生眵泪,内外障眼。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茶清或荆芥汤入茶少许调服,食后及临卧时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
处方37、儿童清肺丸处方麻黄10g 苦杏仁(炒)20g 石膏40g 甘草10g 桑白皮(蜜炙)30g 瓜蒌皮30g 黄芩40g 板蓝根40g 橘红30g 法半夏30g 紫苏子(炒)20g 葶苈子10g 浙贝母40g 紫苏叶20g 细辛8g 薄荷30g 枇杷叶(蜜炙)40g 白前30g 前胡20g 石菖蒲30g 天花粉30g 青礞石(煅)10g
性状黑色的大蜜丸;味苦、辛辣。
炮制以上二十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70~18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嗽。用于小儿风寒外束,肺经痰热,面赤身热,咳嗽气促,痰多黏稠,咽痛声哑。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3岁以下一次半丸。
规格每丸重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8、牛黄解毒丸处方牛黄5g 雄黄50g 石膏200g 大黄200g 黄芩150g 桔梗100g 冰片25g 甘草50g
性状为棕黄色的大蜜丸;有冰片香气,味微甜而后苦、辛。
炮制以上八味,除牛黄、冰片外,雄黄水飞成极细粉;其余石膏等五味粉碎成细粉;将牛黄、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00~11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3次。
注意孕妇禁用。
规格每丸重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9、大黄当归散处方大黄30克 当归6克 木贼30克 黄芩30克 栀子15克 菊花9克 苏木15克 红花24克
制法上为细末和匀。
功能主治主肝热迫血,血灌瞳人,目睛疼痛,服止痛没药散后,痛已止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用茶清调下。
摘录《医宗金鉴》卷七十八
处方40、清开灵口服液处方胆酸、珍珠母、猪脱氧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
性状为棕红色的液体;味甜、微苦。
炮制上八味,水牛角磨粉,板蓝根、栀子、金银花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50℃)的清膏,放冷,加乙醇适量,静置,滤过,回收乙醇,加水适量,静置。将水牛角粉、珍珠母加酸适量,水解,滤过,滤液用15%氢氧化钙溶液调节PH值至4,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50℃),放冷,加乙醇适量,静置,滤过,回收乙醇,加水适量,静置。胆酸、猪脱氧胆酸加乙醇适量使溶解。将上述药材提取液与水解液合并,混匀,加至胆酸、猪脱氧胆酸乙醇液中,加乙醇适量,静置,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加水适量,静置,加入黄芩苷,调节PH值使溶解,加入矫味剂适量并加水至全量,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7.2~7.5,搅匀,静置,滤过,灌装,灭菌,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用于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舌质红绛、苔黄、脉数者;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气管炎,高热等病症属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30ml,一日2次;儿童酌减。
注意久病体虚患者如出现腹泻时慎用。
规格每支装10ml
贮藏密封,遮光。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1、流气饮处方大黄(炮)、川芎、菊花(去枝)、牛蒡子(炒)、细辛(去苗)、防风(去苗)、山栀(去皮)、白蒺藜(炒.去刺)、黄芩(去芦)、甘草(炙)、玄参(去芦)、蔓荆子(去白皮)、荆芥(去梗)、木贼(去根.节),各一两;苍术(米泔浸一宿.炒控)二两,草决明一两半。
炮制上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治肝经不足,内受风热,上攻眼目,昏暗视物不明,常见黑花,当风多泪,怕日羞明,堆眵赤肿,隐涩难开,或生障翳,倒睫拳毛,眼眩赤烂,及妇人血风眼,及时行暴赤肿眼,眼胞紫黑,应有眼病,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半,临卧用冷酒调下,如婴儿有患,只令乳母服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2、海青丸处方海粉30克 青黛9克 黄芩6克 神曲30克
制法上药研末,用神曲一半煮糊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化痰清热,健脾消积。治痰积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白汤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43、枳实导滞丸处方枳实(炒)100g 大黄200g 黄连(姜汁炒)60g 黄芩60g 六神曲(炒)100g 白术(炒)100g 茯苓60g 泽泻40g
性状为浅褐色至深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苦。
炮制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消积导滞,清利湿热。用于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大便秘结,痢疾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4、牛黄清心圆处方白芍药、麦门冬(去心)、黄芩、当归(去苗)、防风(去苗)、白术,各一两半。柴胡、桔梗、芎、白茯苓(去皮)、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黄.别研),各一两二钱半。神曲(研)、蒲黄(炒)、人参(去芦),各二两半。羚羊角末、麝香(研)、龙脑(研),各一两。肉桂(去粗皮)、大豆黄卷(碎炒)、阿胶(碎炒),各一两七钱半。白干姜(炮)七钱半,牛黄(研)一两二钱,犀角末二两,雄黄(研飞)八钱,干山药,七两。甘草(炒)五两,金箔(一千二百箔,内四百箔为衣),大枣一百枚(蒸熟.去皮.核.研成膏)。
炮制上除枣、杏仁、金箔、二角末及牛黄、麝香、雄黄、龙脑四味外,为细末。入馀药和匀,用炼蜜与枣膏为圆,每两作一十圆,用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治诸风缓纵不随,语言蹇涩,心怔健忘,恍惚去来,头目眩冒,胸中烦郁,痰涎壅塞,精神昏愦。又治心气不足,神志不定,惊恐怕怖,悲忧惨戚,虚烦少睡,喜怒无时,或发狂颠,神情昏乱。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温水化下,食后服之。小儿惊,即酌度多少,以竹叶汤温温化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5、大羌活汤处方羌活、独活、防己、防风、黄芩、黄连、苍术(制)、白术、甘草(炒)、川芎、细辛,各三钱。生地黄、知母,各一两。
功能主治解利两感神方,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以是知内外两感,腑脏俱病。欲表之则有里;欲下之则有表,表里既不能一治,故云两感者不治。然所禀有虚实,所感有浅深,虚而感之深者必死,实而感之浅者犹或可治。治之而不救者有矣,未有不治而获生者也。尝用此,间有生者,十得二三,故立此方,以待好生君子用之。
用法用量每服秤半两,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半,去滓,得清药一大盏,热饮之,不解者再服,三四解之亦可。病愈则止。若有余证,并依仲景随经法。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46、清肺抑火丸处方黄芩140g 栀子80g 知母60g 浙贝母90g 黄柏40g 苦参60g 桔梗80g 前胡40g 天花粉80g 大黄120g
性状为淡黄色至黄褐色的水丸,或为棕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苦。
炮制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制成水丸;或每100g粉末加炼蜜130~15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化痰通便。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稠黏,口干咽痛,大便干燥。
用法用量口服,水丸一次6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注意孕妇慎用。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7、百解散处方干葛75克 升麻 赤芍药各60克 黄芩30克 麻黄22.5克 薄桂(去粗皮)7,5克 甘草4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小儿外感风寒,鼻流清涕,头痛发热,昼轻夜重。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葱1根,煎至100毫升,温服。风热盛者,加薄荷。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处方48、蝉花散处方蝉蜕(洗净去土)、谷精草(洗去土)、白蒺藜(炒)、菊花(去梗)、防风(不见火)、草决明(炒)、密蒙花(去枝)、羌活、黄芩(去土)、蔓荆子(去白皮)、山栀子(去皮)、甘草(炒)、川芎(不见火)、木贼草(净洗)、荆芥穗(各等分)。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肝经蕴热,风毒之气内搏,上攻眼目,翳膜遮睛,赤肿疼痛,昏暗视物不明,隐涩难开,多生眵泪,内外障眼。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用茶清调服,或用荆芥汤入茶少许调服亦得,食后及临卧时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9、大柴胡汤处方枳实(去瓤.炒)半两,柴胡(去芦)半斤,大黄二两,半夏(汤洗七次.切.焙)二两,半赤芍药、黄芩,各三两。
炮制上五味,为粗末,入半夏拌匀。
功能主治伤寒十馀日,邪气结在里,寒热往来,大便秘涩,腹满胀痛,语言谵妄,心中痞硬,饮食不下;或不大便五、六日,绕脐刺痛,时发烦躁,及汗后如疟,日晚发热,兼脏腑实,脉有力者,可服。
用法用量每服三大钱,以水一盏半,入生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一中盏,滤去滓,温服,食后、临卧。
注意此药治伤寒内热里实,若身体疼痛,是表证末解,不可服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0、栝楼牛蒡汤处方栝楼仁 牛蒡子(炒,研)花粉 黄芩 生栀子(研)连翘(去心)皂刺 金银花 甘草(生)陈皮各3克 青皮 柴胡各1.5克
功能主治理气疏肝,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治肝气郁结,热毒壅滞,致成乳疽、乳痈,初起憎寒壮热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入煮酒适量和匀,空腹时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六
处方51、安宫牛黄散处方牛黄100g 水牛角浓缩粉200g 麝香25g 珍珠50g 朱砂100g 雄黄100g 黄连100g 黄芩100g 栀子100g 郁金100g 冰片25g
性状为黄色至黄橙色的粉末;气芳香浓郁,味苦。
炮制上十一味,珍珠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朱砂、雄黄分别水飞成极细粉;黄连、黄芩、栀子、郁金香粉碎成细粉;将牛黄、水牛角浓缩粉、麝香、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用于热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等具有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6g,一日1次;小儿三岁以内一次0.4g,四岁至六岁一次0.8g,一日1次,或遵医嘱。
注意孕妇慎用。
规格每瓶装1.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2、消食退热糖浆处方柴胡、黄芩、知母、青蒿、槟榔、厚朴、水牛角浓缩粉、牡丹皮、荆芥穗、大黄
性状为棕色的澄清液体;味甜、微苦。
炮制上十味,取牡丹皮、荆芥穗、厚朴,加6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取水牛角浓缩粉,装袋,与其余柴胡等六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浓缩至适量,与上述滤液合并,混匀,静置,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加入单糖浆和苯甲酸钠适量,制成规定量,搅匀,灌装,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食通便。用于小儿瘟疫时毒,高热不退,内兼食滞,大便不畅;小儿呼吸道、消化道急性感染。
用法用量口服,一岁以内一次5ml,一岁至三岁一次10ml,四岁至六岁一次15ml,七岁至十岁一次20ml,十岁以上一次25ml,一日2~3次。
注意脾虚腹泻者忌服。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3、万病圆处方芍药、肉桂(去粗皮)、川芎(不见火)、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干姜(炮)、防风(去芦)、巴豆(去心.膜.炒)、当归(去芦)、生屑角(镑)、桔梗、芫花(醋炒赤)、茯苓(去皮)、桑白皮(炒)、人参(去芦)、黄芩、黄连(去须)、禹馀粮(醋淬.研飞)、蒲黄(微炒)、前胡(去芦)、大戟(炒)、葶苈(炒)、麝香(研)、细辛(去苗)、雄黄(研飞)、朱砂(研飞)、紫菀(去芦)、甘遂、牛黄(研),各一两;蜈蚣十二节(去头.足.炙),芫青二十八枚(入糯米同炒.候米色黄黑.去头.足.翅用),石蜥蜴(去头.尾.足.炙)四寸。
炮制上为细末,入研药匀,炼蜜为圆,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治七种癖块,五种癫病,十种注忤,七种飞尸,十二种蛊毒,五种黄病,十二种疟疾,十种水病,八种大风,十二种;并风入头,眼暗漠漠,及上气咳嗽,喉中如水鸡声,不得卧,饮食不作肌肤,五脏滞气,积聚不消,壅闭不通,心腹胀满,连及胸背,鼓胀气坚结,流入四肢,或腹叉心膈气满,时定时发,十年、二十年不瘥。五种下痢,疳虫、虫、寸白虫、诸虫。上下冷热,久积痰饮,令人多眠睡,消瘦无力,荫入骨髓,便成滞疾,身体气肿,饮食呕逆,腰脚酸疼;四肢沉重,不能久行久立。妇人因产,冷入子脏,脏中不净,或闭塞不通,胞中瘀血冷滞,出流不尽,时时疼痛为患,或因此断产,并小儿赤白下痢,及狐臭。耳聋、鼻塞等病。
用法用量疟病,未发前服一圆,未瘥,如前更服。若一岁以下小儿有疾者,令乳母服两小豆大,亦以吐利为度。近病及卒病用多服;积久疾病即少服;常服微溏利为度;卒病欲死,服一、二圆,取吐利即瘥。卒中恶,口噤,服二圆,浆一合下,利即瘥。五注鬼刺客忤,服二圆。男、女邪病歌哭,腹大如妊身,服二圆,日三、夜一,间食服之。蛊毒吐血,腹痛如刺,服二圆,不瘥,更服。诸有痰饮者,服三圆。冷癖,服三圆,日,三服,皆间食,常令微溏利。宿食不消,服二圆,取利。瘕症积聚,服二圆,日三服。拘急,心腹胀满,心痛,服三圆。上气呕逆,胸满不得卧,服二圆,不瘥,更服。大痢,服二圆,日三服。疳湿,服二圆,以一圆如杏仁大,和醋二合,灌下部中。水病,服三圆,日再服,间食服之,瘥止,人弱,即隔日服。头痛恶寒,服二圆,复取汗。伤寒天行,服二圆,日三服,间食服之。小便不通,服二圆,不瘥,明日再服。大便不通,服三圆,又内一圆下部中即通。耳聋,耳,以绵裹如枣核,塞之。鼻衄,服二圆。痈肿、丁肿、破肿,内一圆如麻子大,日一傅之,根亦自出。犯下肿血出,以猪脂和涂,有孔,内孔中,瘥。癞疮,以酢泔洗讫,取药和猪脂傅之。漏疮有孔,以一圆内孔中,和猪脂傅上。痔疮,涂绵筋上,内孔中,日别易,瘥止。瘰倁,以酢和涂上,瘥。癣疮,以布揩令汗出,以酢和涂上,日一易,瘥,止。胸、背、腰、胁肿,以醋和傅肿上,日一易,又服二圆。诸冷疮积年不瘥,以酢和,涂之。恶刺,以一圆内疮孔中,即瘥。蝮蛇螫,以少许内螫处,若毒入复,心烦欲绝者,服三圆蜂螫,以少许傅之瘥。妇人诸疾,胞衣不下,服二圆。小儿惊俌,服一圆如米许,以涂乳,令嗍之,看儿大小加减。小儿客忤,服一圆如米,和乳涂乳头,令嗍之。以意量之。蝎螫,以少许傅之瘥。小儿乳不消,心腹胀满,服一圆如米许,涂乳头令嗍之,即瘥。
备注服此药,以三圆为一剂,服不过三剂,万病悉除,说无穷尽,故以万病圆名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4、栀子膏处方栀子仁30克 川升麻30克 犀角屑22克 蛇衔39克 兰叶60克(切)生地黄60克 黄芩30克
制法细锉,以猪脂750克,同入铛内,于微火上煎十余沸,滤去滓,膏成,盛于瓷盒中。
功能主治治小儿热毒疮。
用法用量涂故帛上,贴患处。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
处方55、麦门冬散处方小草(去心)、黄连(去须)、升麻(去粗皮)、犀角屑、甘草(炙)、枳壳(去瓤.炒黄)、黄芩、大青(去根),各半两;芒硝一两,麦门冬(去心)三分。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蕴积邪热,心胸烦闷,咽干口燥,睡卧不安,或大、小肠不利,口舌生疮,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食后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6、导赤丸处方连翘120g 黄连60g 栀子(姜炒)120g 关木通60g 玄参120g 天花粉120g 赤芍60g 大黄60g 黄芩120g 滑石120g
性状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甘、苦。
炮制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4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利尿通便。用于火热内盛所致的口舌生疮,咽喉疼痛,心胸烦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规格每丸重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7、柴葛解肌汤处方柴胡3.6克 葛根4.5克 赤芍3克 甘草1.5克 黄芩4.5克 知母3克 贝母3克 生地黄6克 丹皮4.5克
功能主治解肌清热主外感温邪,内有郁热,发热头痛,不恶寒而口渴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心烦,加淡竹叶10片,谵语,加石膏9克。
摘录《医学心悟》卷二
处方58、槐角丸处方槐角(炒)200g 地榆(炭)100g 黄芩100g 枳壳(炒)100g 当归100g 防风100g
性状为黑褐色至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味苦、涩。
炮制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45~55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30~15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肠疏风,凉血止血。用于肠风便血,痔疮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9、柴独苍术汤处方柴胡 独活 苍术 防风 黄柏 黄芩
功能主治主湿热腰痛,内热烦躁,自汗口渴,二便赤涩,酸痛沉重,左关沉数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热甚,加胆草。
摘录《症因脉治》卷一
处方60、独圣汤处方黄芩(去黑心)150克
制法上一味,细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清热止血。主血热妄行,鼻衄或汗孔出血。
用法用量每服21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处方1、加味香苏散处方紫苏2两,香附子2两,陈皮2两,甘草2两,桑白皮2两,生地黄2两,苏木2两,蝉蜕2两,黄芩2两。功能主治时行赤眼,暴发赤肿,怕日羞明,疼痛难忍。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
处方1、黄芩茱萸丸处方黄连30克(陈土炒)苍术23克黄芩(土炒)陈皮吴茱萸各38克制法上为细末,神曲糊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治湿热吐酸。用法用量每服3~6克,津液咽下。摘录《简明医彀》处方2、地黄丸处
处方1、银黄口服液处方金银花提取物(以绿原酸计)12g黄芩提取物(以黄芩苷计)24g性状为红棕色的澄清液体;味甜、微苦。炮制以上二味,分别加水适量使溶解,黄芩提取物再用8%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8,
处方1、甘露饮处方枇杷叶(刷去毛)、干熟地黄(去土)、天门冬(去心.焙)、枳壳(去瓤.麸炒)、山茵陈(去梗)、生干地黄、麦门冬(去心.焙)、石斛(去芦)、甘草(炙)、黄芩,各等分。炮制上为末。功能主治
处方1、清上饮处方柴胡黄芩赤芍厚朴枳实栀子郁金黄连半夏青皮大黄芒消甘草制法上药锉碎。功能主治治胃脘及两胁刺痛,呕吐,胸痞,大便坚,脉数,或发热口干。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热服。摘录《寿世保元》卷五
处方1、柴胡枳桔汤处方麻黄杏仁桔梗枳壳柴胡黄芩半夏知母石膏干葛甘草功能主治主伤寒胸胁痛,潮热作渴,咳痰气喘。用法用量上锉一剂。加生姜3片,水煎,温服。摘录《古今医鉴》卷三处方2、荆防牛蒡汤处方荆芥防风
处方1、防风温胆汤处方半夏半两(制),枳壳半两(麸炒),茯苓半两,橘皮2钱半,防风2钱半,甘草(炒)1钱半。制法上锉散。功能主治消痰,顺气,疏风。主小儿痉痓。用法用量《得效》有人参。摘录《直指小儿》卷
处方1、上清丸处方羚羊角(镑)30克犀角(镑)30克牛黄15克琥珀15克厚朴(姜汁炒)30克黄芩(酒炒)30克川芎15克白芷巧克菊花24克防风24克羌活24克草决明30克生地21克熟地21克防己24克
处方1、麻黄散处方麻黄3两,甘草3两,杏仁3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面皯疱。用法用量以酒调下1钱,每日3次。摘录《普济方》卷五十一处方2、桂枝汤处方桂枝3钱,白芍(生用)3钱,甘草2钱,大枣3枚,浮麦
处方1、诃黎勒散处方诃黎勒3分(煨,用皮),木香3分,鳖甲3分(涂醋炙令黄,去裙襕),川大黄3分(锉,微炒),当归3分(锉,微炒),牛膝3分(去苗),桔梗3分(去芦头),肉桂3分(去皱皮),干姜半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