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黄耆的处方(六十三)

Posted 处方

篇首语: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含有黄耆的处方(六十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方1、寿星丸

处方姜远志 人参 黄耆 白术 甘草 当归 生地 白芍 茯苓 陈皮 肉桂 胆星 琥珀 朱砂 五味子

制法猪心血、姜汁糊丸。

功能主治化痰安神,益气养血。治痰迷心窍,气血两虚,遇事喜忘,言语如痴,神思欠敏,表情呆钝者。

用法用量每服10克,温开水送下,一日二次。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六

处方2、益气聪明汤

处方黄耆 甘草 人参各15克 升麻 葛根各9克 蔓荆子4.5克 芍药3克 黄柏3克(酒制,锉,炒黄)

功能主治益气升阳,聪耳明目。治脾胃气虚,致患内障,目糊,视物昏花,神水变淡绿色,次成歧视(复视),久则失明,神水变成纯白色;亦治耳聋,耳鸣。现多用于老年性白内障、色弱、色盲、听力减退属于气虚清阳不升者。

用法用量上药哎咀。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热服。临卧近五更再煎服之。

摘录《东垣试效方》卷五

处方3、人参五味散

处方黄耆6克 人参9克 白术4.5克 白茯苓9克 当归6克 熟地黄9克 吉梗2.4克 地骨皮9克 陈皮6克 前胡6克 柴胡2.4克 五味子1.2克 枳壳3克 桑白皮9克 甘草2.4克

制法上药锉为一剂。

功能主治治虚劳病,潮热盗汗,咳嗽痰红。

用法用量加生姜2片,乌梅半个,水煎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四

处方4、清燥汤

处方黄连(去须)酒黄柏 柴胡各0.3克 麦门冬 当归身 生地黄 炙甘草 猪苓 神曲各0.6克 人参 白茯苓 升麻各0.9克 橘皮 白术 泽泻各1.5克 苍术3克 黄耆4.5克 五味子9枚

制法上药哎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益气养阴。治湿热成瘘。腰以下痿软,行走不正,或瘫痪不能动,两足欹侧。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75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摘录《脾胃论》卷下

处方5、枸杞子丸

处方枸杞子30克 白茯苓30克 黄耆30克(锉)鸡膍胵45克(微炙)栝楼根22克 泽泻15克 牡丹15克 山茱萸15克 麦门冬45克(去心,焙)牡蛎30克(烧为粉)桑螵蛸22克(微炒)车前子22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肾消,久渴不愈,精神困乏,小便数多,心神虚烦。

用法用量每于空腹时以粥饮送下30丸。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

处方6、培脾舒肝汤

处方于术9克 生黄耆9克 陈皮6克 川厚朴6克 桂枝尖4.5克 柴胡4.5克 生麦芽6克 生杭芍12克 生姜6克

功能主治培脾舒肝,升清降浊。治肝气不舒,木郁克土,致脾胃之气不能升降,胸中满闷,常常短气。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脾主升清,所以运津液上达;胃主降浊,所以运糟粕下行。白术、黄耆,为补脾胃之正药,同桂枝、柴胡,能助脾气之升;同陈皮、厚朴,能助胃气之降;清升浊降,满闷自去,无事专理肝气,而肝气自理。况桂枝、柴胡与麦芽,又皆为舒肝之妙品。用芍药者,收敛肝胆之气,以防上升,且可解黄耆、桂枝之热。用生姜辛散温通之性,以助肝脾之气化。众药合用,则有培脾舒肝之功。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处方7、加减藤黄饮子

处方金银花 黄耆 防风 川芎 羌活 大黄 赤芍药 薄荷 连翘 麻黄 当归 石膏 黄芩 桔梗 白术 白茯苓各2.4克 荆芥0.9克 甘草0.9克 山栀子0.4克 人参0.6克 滑石0.5克 芒消0.7克

功能主治治一切痈疽疮肿。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食后。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十六引《应验方》

处方8、参术膏

处方人参7.5克 白术6克 桃仁 陈皮各3克 黄耆4.5克 茯苓3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产后胞损,小便淋沥。

用法用量水煎猪、羊胞,后入药,作一服。

摘录《丹溪心法》卷五

处方9、跌打营养汤

处方西洋参3克(或党参15克)黄耆9克 当归6克 川芎4.5克 熟地15克 白芍9克 枸杞15克 淮山药15克 续断9克 砂仁3克 三七4.5克 补骨脂9克 骨碎补9克 木瓜9克 甘草3克

功能主治补气血,养肝肾,壮筋骨。主骨折中、后期。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林如高正骨经验》

处方10、固冲汤

处方白术(炒)30克 生黄耆18克 龙骨(煅,捣细)24克 牡蛎(煅,捣细)24克 萸肉(去净核)24克 生杭芍12克 海螵蛸(捣细)12克 茜草9克 棕边炭6克

功能主治治血崩。

用法用量上药煎汤,用五倍子末15克和服。脉象热者,加大生地30克,凉者,加乌附子9克。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处方11、升阳益胃汤

别名益胃汤(《医级》卷八)。

处方黄耆60克 半夏(汤洗,脉涩者用)人参(去芦)甘草(炙)各30克 独活 防风 白芍药 羌活各15克 橘皮12克 茯苓(小便利,不渴者勿用)柴胡 泽泻(不淋勿用)白术各9克 黄连3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湿热滞留中焦,怠惰嗜卧,四肢不收,体重节肿,口苦舌干,饮食无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调,小便颊数;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生姜5片,大枣2枚,用水4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早饭、午饭之间温服。

备注方中人参、黄耆、白术、甘草补益脾胃之气;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举清阳,祛风除温;半夏、陈皮、茯苓、泽泻、黄连除湿清热。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升阳,清热除湿之功。

摘录《内外伤辨》卷中

处方12、麻黄豆蔻丸

处方木香 青皮 红花 厚朴各0、6克 苏木0.9克 荜澄茄1.2克 升麻 半夏(汤洗)麦蘖面 砂仁 黄耆 白术 陈皮(去白)柴胡 炙甘草 吴茱萸 当归身各1.5克 益智仁2.4克 神曲末6克(炒)麻黄(不去节)9克 草豆蔻仁15克

制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客寒犯胃,心胃大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白开水送下。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13、秦艽丸

处方秦艽60克(去苗)黄耆60克(锉)漏芦45克 乌蛇120克(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黄)防风45克(去芦头)黄连45克(去须)苦参60克(锉)川大黄60克(锉碎,微炒)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祛风燥湿,清热解毒。治风湿热毒外侵,遍身生疥,干痒,搔之皮起。现用于脓窠疮,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寻常性狼疮,盘状性红斑狼疮。

用法用量每于食后,以温酒下30丸。

注意体弱者慎用,孕妇忌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五

处方14、益气安神汤

处方当归3.6克 黄连(姜汁炒)生地黄 麦门冬(去心)酸枣仁(炒)远志(去心)各3克 白茯苓(去皮、心)3.6克 人参 黄耆(蜜炒)胆星 淡竹叶各3克 甘草1.8克

功能主治益气养心,化痰安神,治心气不足,夜寐多梦,睡卧不宁,恍惚惊怖,痰迷痴呆。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加生姜1片,大枣1枚,水煎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四

处方15、丽泽通气汤

处方黄耆12克 苍术 羌活 独活 防风 升麻 葛根各9克 炙甘草6克 川椒 白芷各3克

制法上药哎咀。冬月加麻黄(不去节)。

功能主治益气升阳,祛风散寒。治肺气不足,外感风寒,鼻塞不闻香臭。

用法用量每服15克,加生姜3片,枣2枚,葱白10厘米,同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一切冷物,及风寒凉处坐,卧、行、立。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16、泻荣汤

别名补气泻荣汤(《东垣试效方》卷九)。

处方连翘 升麻各1.8克 桔梗1.5克 生黄芩 生地黄各1.2克 黄耆 苏木 黄连 地龙 全蝎 当归各0.9克 白豆蔻 人参各0.6克 甘草0.45克 梧桐泪0.3克 麝香少许 桃仁3个 虻虫(去翅、足,炒)3个 水蛭3个(炒令烟尽)

功能主治治疠风,满面连头极痒,眉毛脱落。

用法用量上锉如麻豆大,除连翘、梧桐泪、白豆蔻另为细末,麝香、虻虫、水蛭三味同为细末,都作一服。水300毫升,酒150毫升,入连翘,煎至150毫升,去滓,再入白豆蔻三味并麝香等,再煎至100毫升,稍热,早饭后、午前服之。

注意服药期间,忌酒、湿面、生冷、硬物。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处方17、增损乐令汤

处方黄耆 人参 橘皮 当归 桂心 细辛 前胡 甘草(炙)茯苓 麦门冬(去心)芍药各60克 附子(炮,去皮、脐)熟地黄各30克 半夏(汤洗)75克 远志23克(去心)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治诸虚不足,小腹急痛,胁肋腆胀,脐下虚满,胸中烦悸,面色萎黄,唇干口燥,手足逆冷,体常自汗,腰背强急,骨肉酸疼,咳嗽喘乏,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40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2个,煎至28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腹满食少,去枣;下焦虚冷,不甚沿,小便数者,倍人参、当归、附子;烦渴引饮,加栝楼根;遗泄、白浊,加龙骨、白蔹;小便急,引心痛者,加干姜。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

处方18、黄耆九物汤

处方黄耆6克 防风3克 党参15克 茯苓6克 白术3克 鹿胶4.5克(角霜炒)独活3克(酒炒)牛膝6克 甘草1.5克 大枣2枚 生姜3片

功能主治治气虚,手足弛纵,食少神疲,不能步履。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醇剩义》卷一

处方19、双和汤

处方白芍药225克 当归(洗,酒浸)黄耆(蜜炙)川芎 熟地黄(净洗,酒蒸)各90克 甘草(炙)肉桂(去皮,不见火)各67.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心肾俱虚,精血气少,遂成虚劳。百骸枯瘁,四肢倦怠,寒热往来,咳嗽咽干,行动喘乏,面色萎黄。或伤于寒,则宿食不消,肚腹疼痛,泻痢吐逆;或伤于热,则头目眩晕,痰涎气促,五心烦热;或因饥饱动作,喜怒惊恐,病随而至,或虚胀而不思食,或多食而不长肉,心烦则虚汗盗汗,一切虚劳不敢服燥药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1枚,煎至14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处方20、舒和汤

处方桂枝尖12克 生黄耆9克 续断9克 桑寄生9克 知母9克

功能主治治因受风寒,小便遗精白浊,其脉弦而长,左脉尤甚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服此汤数剂后,病未痊愈者,去桂枝,加龙骨、牡蛎(皆不用煅)各18克。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处方21、升麻补胃汤

处方白芍药4.5克 升麻 羌活 黄耆各3克 生地黄 熟生地 独活 牡丹皮 炙甘草 柴胡 防风各1.5克 当归身 葛根各0.9克 肉桂少许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分作二服。

功能主治治湿毒肠澼,腹中不痛,大便血色紫黑者。

用法用量每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稍热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处方22、十补丸

处方大熟地120克 当归60克 白芍60克 黄耆120克 人参60克 白术120克 茯苓60克 山药90克 枣仁60克 远志30克 山萸肉90克 杜仲90克 续断60克 北五味30克 龙骨30克 牡蛎3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用石斛120克熬膏,再加炼蜜与药末共和为丸。

功能主治补肾固精,益气养血。治肾虚遗精,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疲倦乏力。

用法用量每早服12克,开水送下。凡使煎剂,仿效丸方。

摘录《医学心悟》卷四

处方23、加味佛手散

处方当归 川芎 黄耆(蜜炙)各30克 柴胡 前胡各4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产后血虚,劳倦盗汗,多困少力,咳嗽有痰。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50毫升,加桃枝、柳枝各3寸,枣子、乌梅各1枚、生姜1片,煎服。如有痰,不用乌梅。

摘录《济阴纲目》卷十三

处方24、生地黄煎

处方生地 当归 黄耆(炙)甘草(炙)麻黄根 浮小麦 黄连 黄芩 黄柏各3克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固表止汗。治阴虚火旺引起的盗汗。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七

处方25、升麻补胃汤

处方甘草2.1克 升麻 柴胡 草豆蔻 黄耆各1.5克 半夏0.9克 当归身 干姜各0.6克 红花少许

功能主治补气升阳,和中止痛。治因内伤服大黄、牵牛等泻下药,泄泻过多,腹中痛甚者。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稍热,空腹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处方26、助阳止痒汤

处方黄耆30克 桃仁6克(研)红花6克 皂刺3克 赤芍3克 山甲3克(炒)

功能主治益气散瘀,通络止痒。治痘出六七日后,作痒不止,抓破无血。兼治失音声哑。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林改错》卷下

处方27、大建中汤

处方黄耆(去芦)附子(炮,去皮、脐)鹿茸(酒蒸)地骨皮(去木)续断 石斛(去根)人参 川芎 当归(去芦,酒浸)白芍药 小草各30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上药叹咀。

功能主治主诸虚不足,小腹急痛,胁肋瞋胀,骨肉酸痛,短气喘促,咳嗽痰多,潮热多汗,心下惊悸,腰背酸痛,多卧少气。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咳嗽者,加款冬花,咳血者,加阿胶;便精遗泄者,加龙骨;怔忡者,加茯神。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28、疏风饮

处方人参 黄耆 当归 白芍 秦艽 升麻 防风 葛根 苏木 钩藤 红花

功能主治治中风。血液耗损,无以养筋,筋脉拘急,口眼歪斜者。

用法用量上药加酒,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二

处方29、补气解晕汤

处方人参30克 生黄耆30克 当归30克(不酒洗)黑芥穗9克 姜炭3克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主正产气虚血晕。

用法用量水煎服。连服四剂。

备注方中黄耆补气,使气壮而生血;当归补血,使血旺而载气;荆芥炭引血归经;姜炭温经行瘀。合用则血气两旺,瘀去新生,不解晕而晕自解。

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下

处方30、养荣汤

别名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淳祜新添方》卷五)。

处方黄耆 当归 桂心 甘草(炙)橘皮 白术 人参各30克 白芍药90克 熟地黄 五味子 茯苓各X克 远志(去心,炒)15克

制法上锉为散。

功能主治补气益血,养心安神治脾肺气虚,营血不足,倦怠无力,食少气短,惊悸健忘,夜寐不安,虚热自汗,咽干口燥,咳嗽痰白,消瘦肤干。或外疡溃后气血不足,寒热不退,体倦瘦弱,食少气短,疮口久不收敛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水220毫升,姜3片,枣2个,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服。遗精、滑泄加龙骨,咳嗽加阿胶。

备注方中熟地、当归、白芍补血养阴,人参、黄耆、白术、茯苓、甘草补气益脾,且可阳生阴长,补气以生血;远志、五味子宁心安神;桂心能导诸药人营生血;陈皮理气,使诸药补而不滞。诸药组合成方,共成养血益气,宁心安神之剂。故对气血不足,心神不宁诸证可以治疗。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

处方31、宁神汤

处方人参 青皮各1.5克 黄耆6克 神曲2.1克 黄柏 当归 柴胡 升麻各0.9克 苍术 炙草各3克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清热燥湿。治脾胃气虚,湿热内困,食后昏沉,懒动嗜卧。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嵩崖尊生》卷九

处方32、养肝活络汤

处方当归6克 白芍(酒炒)肉桂各3克 蜜黄耆4.5克 熟地6~9克 秦艽 防风 木瓜 阿胶(炒)各3克 白术4.5克

功能主治养血补肝,祛风通络。治素体血虚,肝风内动,角弓反张,神昏仆倒,痉厥。

用法用量水煎服。如服药不应,可酌加附子、人参;如血虚有热者,可加生地6克,丹皮4,5克;如风甚不退,四肢拘挛,加钩藤6克。

摘录《会约医镜》卷十五

处方33、附子散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分,狗脊(去毛)1分,山芋半两,熟干地黄(焙)半两,王孙(去土,生用)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天雄(炮裂,去皮脐)半两,山茱萸半两,秦艽(去苗土)半两,干漆(酒炒,令烟出)半两,防风(去叉)半两,甘草(炙)半两,白蔹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周痹,肢体脚膝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空心温酒调下,日2夜1,渐加至1钱半匕。服之1月愈。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

处方34、狗脊散

处方狗脊半两(去毛),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薯蓣3分,熟干地黄3分,天雄3分(炮裂,去皮脐),王孙3分,桂心3分,山茱萸3分,秦艽3分(去苗),白蔹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风湿痹,四肢不仁,肌肉瞤动,举体无力。

用法用量方中王孙,《普济方》引作“防风”。

摘录《圣惠》卷十九

处方35、龟龄集

别名鹤龄丹

处方振山威(即茄茸)1两5钱(砂罐内煮1昼夜,取出,埋土中1宿,晒干为末),水陆使者(即穿山甲)1两(火酒煮软,酥油搽,炙黄色,为末),金笋(即熟地)6钱(酒内浸1宿,瓦焙),玉枝8钱(即生地,人乳浸1宿,晒干),阴飞郎(即石燕子,坚固者)1对(好酒浸1宿,烧红,投姜汁内浸透),劈天龙(即苁蓉,酒浸1宿,麸炒为末)9钱,九阳公(即附子,重1两4-5钱者为佳,蜜水浸3炷香,白水煮3炷香,焙干为末)3钱,昆山雪(即雀脑,要雄者)10枚(加白硫1分,搅匀摊纸上,晒,为末),赤羽娘(即红蜻蜒)10对(5月5日取,去翅足),重阳英(即白菊花,9月9日取,酒浸1宿,为末)1钱5分,寿春紫(即锁阳,黑而实,酒浸1宿,新瓦焙,为末)4钱,宿砂蜜(即砂仁,去皮,为末)4钱,海上主人(即甘草,炙老黄色,为末)3钱,太乙丹(此药无考。用枸杞子,蜜酒浸,晒;为末)5钱,朝云兽(即海马)1对(酥油入铜锅内煎黄色,为末),补骨先生(即故纸,米泔浸)4钱,乾坤髓(即辰砂,荞麦面色,煨,去面,研)2钱5分,旱珍珠(即白凤仙子,8月半取井水浸1宿,瓦焙)2钱5分,通天柱杖(即牛膝,酒浸1宿,焙)4钱,飞仙4钱(即紫梢花,酒浸1宿,瓦上隔纸焙),先登(即青盐,河水略洗)4钱,吐蕃丝(即细辛,醋浸1宿,晒)1钱,仙人仗(即地骨皮,蜜水浸1宿,晒)4钱,玉丝皮(即杜仲,麸炒去丝,童便浸1宿)2钱,风流带(即淫羊藿,人乳拌炒)3钱,王孙草(即当归,酒浸1宿,焙)5钱,如字香(即小丁香,花椒水煮1炷香)2钱5分,云门令使(即天门冬,酒浸半日,焙)8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通和一处,装瓷罐内,沙泥封口,重汤煮三炷香,取出,开口露1宿,捏作一块,入金盒内,如无金,以银代之,重16两,盐泥封口,外用纸筋泥再封包成圆球,晒干,用铁鼎罐一个,将球入中间以铁线十字拴紧,悬于罐中,将黑铅化开,倾入鼎内,以满为率,冷定,再用一缸,贮桑柴灰半缸,安罐在中,以半截埋灰内,其上半截旁以炭??烧着,每辰、戌二时换炭??一次,炭??用炭屑碾细如粉,入熟红枣肉同打,重1两6钱,长5寸,再用水1碗,不时向鼎内滴水,以声为验,如有声而水即干,则火逼略远指许,如无声而水不干,则火逼略近指许,如法制35日足,可将铅打开,倾盒于地冷定,开盒,其药必紫黑色,清香扑鼻,须入瓷罐收贮,蜡封口,勿泄气。

功能主治益精神虚,坚齿黑发,明目。主阳萎泄遗,不育,五劳七伤。

用法用量鹤龄丹(《年氏集验良方》卷二)。《集验良方》有人参无生地。

摘录《何氏济生论》卷七

处方36、催生丹

处方净归身2钱(酒洗),白芍2钱(酒炒),川芎1钱(酒洗),黄芩1钱半(酒炒),绵黄耆2钱(蜜炙),陈皮8分,大腹皮1钱(去毛)。

功能主治催生。

用法用量水煎,加酒半杯冲服。产前二三月,可时服1剂。常服更妙。

摘录《沈氏经验方》

处方37、覆盆子丸

处方熟地黄2两,菟丝子1两,五味子1两,枸杞子1两,覆盆子1两,牛膝1两,葫芦巴1两,绵黄耆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诸虚。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生地黄汁熬成膏,每服半匙,用酒调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二六引《卫生家宝》

处方38、干葛散

处方绵黄耆4两,白茯苓4两,蕗草(既甘草)2两,干葛2两(葛汁中粉尤佳)。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凉膈,止烦渴咽干。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以沸汤调下。

摘录《元和纪用经》

处方39、丁香黄耆散

处方绵黄耆1两,丁香1两,当归(焙)1两,白术1两,鳖甲(酥炙净)1两,人参1两,胡黄连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脾胃虚弱,不食,渐损荣卫,肌体羸瘦,时下利,面青白。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盏,加生姜2片,大枣2个,煎5分,食前温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张涣方

处方40、羚羊角饮子

处方羚羊角2两(1对,镑取细末),车前子2两,决明子2两,防风2两,川升麻2两,绵黄耆2两,川大黄2两,黄芩2两,芒消2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斑疮后,翳膜忽生;风毒眼目暴赤等。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2盏,煎至1盏半。凡欲服药时,先将药末以水浸1宿,次日以此水并药同煎熟,倾入瓷瓶内,用油单纸封系,悬在井中1宿,至次日取出,微暖动,临卧时徐徐呷下。不得睡枕头,至明见效。如势不可缓,急要服者,空心、日午各1服。

摘录《博济》卷三

处方41、茯神汤

处方茯神1两,绵黄耆1两,独活1两,羚羊角(屑)1两,防风1两,肉桂半两,桔梗半两,甘草(微多)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风痫,身体壮热不除,精神恍惚。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用水1小盏,加荆芥、乳香各少许,煎5分,去滓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七七

处方42、活血续命散

处方白芍药4两,当归3两,绵黄耆4两,续断3两,芎䓖(各先为细末)1两半,柏子仁1两半(别研匀)。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虚损。

用法用量酒服方寸匕。

摘录《元和纪用经》

处方43、解渴饮子

处方人参(去芦)2两,绵黄耆(蜜炙)2两,麦门冬(去心)2两,干葛(有粉者)2两,枇杷叶(刷去毛,蜜炙)2两,生木瓜(去皮)2两,甘草1两半(炙),乌梅肉半两,生姜半两。

制法上细锉。

功能主治生津液,除烦躁,止渴。主消渴。

用法用量用水约斗余,银石锅内煮百十沸,候欲饮时,温半盏许,自在饮之,须食后服。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九

处方44、黄耆散

处方绵黄耆(细者,洗,焙)1两,甘草(炙)半两,皂角刺(择红紫者,锉,麸炒黄)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令发背自溃。主发背。

用法用量每服1大钱,酒1盏,乳香1块,煎7分,去滓温服。加当归、赤芍药各半两尤效速。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黄耆气味甘平,入手足太阴;甘草气味甘平,入足太阴;皂角刺气味辛咸温,入手太阴、阳明、足厥阴。此方欲令发背自溃,故方中加酒,使其升至患处也;再佐乳香者,欲其引入经络也。

摘录《本事》卷六

处方45、大效黄耆汤

处方绵黄耆(打扁,2寸许,切,以汤炮蜜1大匙,浸半日,控干,焙黄色)1两,官桂8钱(去粗皮,不见火),川当归(用生地黄汁浸,焙干,汁多尤妙),白芍药(以童子小便浸少时,焙干)1两,败龟壳1两(蘸醋炙,并黄色用),茅花8钱(生用),人参8钱(紫晕者,焙干),大蓟1两(旋取微焙用),白茯苓8钱(米泔净去红丝,焙干),蒲黄半两(银器中炒墨紫色用),伏龙肝半两,甘草1分(炙)。

功能主治诸血妄行。

用法用量每服5钱,用酒小半盏,煎9分,放温,并3服妙。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引《卫生家宝》

处方46、黄耆汤

处方绵黄耆半两,陈皮(去白)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年高老人,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3钱,用大麻仁1合(烂研),以水投,取浆1盏,滤去滓,于银石器内煎,候有乳起,即入白蜜1大匙,再煎令沸,调药末,空心、食前服,秘甚者不过2服愈。常服即无秘涩之患,此药不冷不燥。

摘录《局方》卷六(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处方47、黄耆丸

别名内固黄耆丸

处方绵黄耆(蜜炙)、人参(去芦)。

制法上为细末,入真生龙脑1钱(研细),用生藕汁和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清心内固,调元益气。主疮疡溃脓之后,本虚心热。

用法用量内固黄耆丸(《准绳·疡医》卷一)。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黄耆气味甘平,入手足太阴;人参气味甘温,入足阳明;又佐以生真龙脑之辛凉入手太阴;生藕汁之甘平而润,入足太阴。此疡疾溃脓之后,本虚心热,非峻补不能固内清心,乃调元益气之方也。

摘录《本事》卷六

处方48、黄耆膏

处方绵黄耆半两,吴白芷半两,槐角半两,防风半两,当归半两,杏仁2两。

制法上用麻油4两,木炭火慢慢熬,候药焦,漉出不用,入黄蜡2两,熬成稀膏,入瓷器中收,蜜封。

功能主治头面生疮。

用法用量旋取,如面油用之。

摘录《鸡峰》卷十八

处方49、黄耆六一汤

处方绵黄耆6两(用淡盐水润,饭上蒸),粉草1两(半生半炙)。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渴补虚,免痈疽。主渴疾痈疽,溃后作渴。

用法用量每服2钱,侵晨、日午以白汤调下;不应,作大剂,水煎服。古人号黄耆为羊肉,可见其能补也。

摘录《外科精要》卷下

处方50、调元化毒汤

处方绵黄耆1钱(生),当归身8分(酒洗),牛蒡子7分(炒研),人参3分,白芍7分(酒洗),连翘7分(去心),木通7分,黄芩5分(酒炒),黄连2分(酒炒),防风7分,荆芥7分,桔梗6分,前胡1钱2分,蝉蜕12只(去头足),红花3分(酒洗),紫草茸5分(酒洗,研末),生地黄1钱(酒洗),山楂肉1钱,甘草2分(生,去皮)。

功能主治活血养气解毒。主痘疹。痘疹身热1-2日即出,痘先发于天庭、司空、印堂等处者,或一齐出而稠密者,或干枯而紫黑者,或成片不分颗粒,皆血气凝滞而毒气肆行所致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同煎,温服。

各家论述《痘疹活幼至宝》:此方以参、耆养气,归、芍、红花、生地活血,翘、蒡、芩、连、荆、防、前、桔、紫、蝉、通、草解毒,加山楂疏气。

摘录《痘疹传心录》卷十九

处方51、大效至圣千金饮子

处方绵黄耆(蜜炙)、甘草、陈皮、罂粟壳(炙)、木香、白芍药、地榆、川当归、枳壳(制,炒)、黑豆(炒)、乌梅、淮枣、白术、诃子(炮,去核)、黄连各等分。

功能主治小儿脾积虚痢,便下五色,先由呕吐,后作泄泻,脐腹(疒丂)痛,胁肋胀满;受湿虚鸣,脓血相杂,下如豆汁,亦如瘀血,日夜无度,食少肌羸。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小盏,煎至半,去滓,通口与服。

摘录《活幼口议》卷十八

处方52、荆芥柴胡散

处方鳖甲1两,柴胡1两,荆芥穗1两,人参1两,白术1两,绵黄耆1两,延胡索1两,赤芍药半两,当归半两,熟干地黄半两,木香半两,青橘皮半两,黄橘皮半两,桑白皮半两,地骨皮半两,甘草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处女气虚,血海不调,时发寒热,目涩舌干,身体困倦,心忪气短,不思饮食,小便赤涩,大便或秘,迤逦瘦弱,面色萎黄,变为劳疾。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盏,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午、临卧各1服。

摘录《鸡峰》卷十五

处方53、非风汤

处方桑寄生3钱,当归3钱,赤芍1钱,川芎2钱,生绵黄耆2钱,炙绵黄耆2钱,桂枝6分,红花6分(酒润),牛膝2钱,独活1钱,木瓜1钱5分。

功能主治产后遍身肢节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冲入陈酒1盏服。

摘录《医方简义》卷六

处方54、参归鹿茸汤

处方鹿茸3钱(酒涂炙,稍可用,酥炙更好),嫩绵黄耆5钱(蜜炙),甘草6分(炙),人参3钱(去芦),当归身1钱(酒洗)。

功能主治峻补其血。主痘疹色淡白,根脚四围无一丝红色,浆不足者。痘有水疱无脓者,血少不能化脓。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好龙眼肉3个,同煎,去滓,入酒1杯温服。

摘录《痘疹传心录》卷十九

处方55、独活黄耆汤

处方独活1两,绵黄耆1两,酸枣仁1两,羚羊角(屑)半两,桑根白皮(锉)半两,肉桂半两,麻黄(去根节,称)半两,川芎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中风拘挛。

用法用量每服1大钱,以水1盏,加生姜、薄荷各3片,煎至5分,去滓,放温热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三引张涣方

处方56、参香胜金散

处方当归2两,白薇1两,没药1分,元胡索(去皮)1两,藁本头1两,绵黄耆(蜜炙)1两,京芍药半两,甘草半两,肉桂半两,紫石英(煅)半两,白术半两,白石脂(火煅醋淬)半两,川芎半两,白茯苓半两,人参半两,川白芷半两,白牡丹皮半两,沉香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妇人血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温酒调下。又用水1大盏,加生姜2片,北枣2个,同煎服。若虚烦作热,每服之时入生地黄汁1合,同煎1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三六引孟诜方

处方57、定金汤

处方绵黄耆、人参、炒术、当归、白芍药、生地黄、白茯苓、甘草、白芷、防风、荆芥、升麻。

功能主治臭痘黑烂成窝,元气亏损者。

用法用量加芫荽1握,白银1块,灯心20茎,同煎服。

摘录《准绳·幼科》卷六

处方58、虎骨酒

处方虎骨1两(酥炙),当归(去芦,酒浸)半两,天雄(炮,去皮脐,作4片,生姜2两切片子,盐少许,水半升同煮,水干为度)半两,附子(炮,去皮脐,作4片,生姜2两切片子,盐少许,水半升同煮,水干为度)半两,肉苁蓉(酒浸,去土)半两,牛膝(去芦,酒浸)半两,川萆薢半两,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半两,酸枣仁(炒)半两,茯神(去木)半两,绵黄耆(蜜炙)半两,远志(去心)半两,金钗石斛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宁神志,去虚风,补五脏,悦神彩,强筋骨,进饮食;久取活血养气,足膝轻健。

用法用量用酒1斗,浸7日,每服1合,空心服。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六

处方59、苁蓉丸

处方肉苁蓉1两(酒漫1宿,刮去外皮,炙干),鳖甲1两(酥多,去裙襕),绵黄耆半两,何首乌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血少喜汗。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五

处方60、固真汤

处方绵黄耆2两(蜜炙),酸枣仁4两,人参、白芍、当归、生地黄、茯苓、甘草、陈皮。

功能主治敛汗补肝。主小儿身发火热,自汗不止,眼睛昏花,呵欠啼叫,未愈而痘随见。

用法用量方中人参、白芍、当归、生地黄、茯苓、甘草、陈皮用量原缺。

摘录《准绳·幼科》卷四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含有黄耆的处方(六十一)

处方1、鸡苏散处方鸡苏叶黄耆(去芦)生地黄(洗)阿胶(蛤粉炒)白茅根各30克桔梗(去芦)麦门冬(去心)蒲黄(炒)贝母(去心)甘草(炙)各15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治劳伤肺经,唾内有血,咽喉不利。用法

含有黄耆的处方(六十五)

处方1、益气养阴汤处方炙甘草15克,黄芪15克,党参12克,生地12克,麦冬12克,茯苓12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郁金10克,佛手10克,生姜6克,大枣5枚。功能主治益气养阴。主气阴两虚。用法用

含有黄耆的处方(六十七)

处方1、温肝汤处方黄芪30克,附片10克,白术10克,香附10克,杏仁10克,橘红10克,党参12克,紫河车12克,白芍15克,当归15克,茵陈15克。功能主治温补脾肾,益气养血,柔肝。主脾肾阳虚,气

含有黄耆的处方(六十四)

处方1、保坤至圣丸处方香附子8两(童便、酒、醋、盐水各制1次),当归身2两(酒浸,晒干,醋拌炒),大熟地3两(酒洗蒸,醋炒),川芎1两5钱(醋炒),白芍1两5钱(酒拌炒),延胡索2两(醋炒),白茯苓2

含有黄耆的处方(六十六)

处方1、柏子养心丸处方柏子仁25g党参25g炙黄芪100g川芎100g当归100g茯苓200g远志(制)25g酸枣仁25g肉桂25g五味子(蒸)25g半夏曲100g炙甘草10g朱砂30g性状为棕色的水

含有黄耆的处方(十三)

处方1、黄耆散处方嫩黄耆、嫩柴胡、苏木、紫草各等分。功能主治雪天疮疹难出,皮肤温壮,头烧脚冷,呵欠困闷,无时惊悸。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白水煎服。摘录《普济方》卷四○三处方2、麻黄苍术汤处方麻黄8钱,

含有黄耆的处方(三十三)

处方1、连芍补中汤处方人参、白术、甘草、黄耆、陈皮、升麻、柴胡、白芍、黄连。功能主治久痢阳虚,脉洪大无力。用法用量去升麻,加阿胶、地榆尤妙。摘录《医学传灯》卷下处方2、参耆托里散处方人参(气虚多用之)

含有黄耆的处方(二十三)

处方1、大补丸处方赤何首乌(大者)4两(用黑豆拌蒸),白何首乌(大者)4两(用黑豆拌蒸),人参2两,黄耆3两(蜜炙),白术2两(炒),白茯苓3两,当归4两(酒洗),熟地4两(酒蒸),白芍2两(酒炒),

含有黄耆的处方(五十三)

处方1、加味虎潜丸处方人参1两,黄耆1两,芍药(煨)1两,黄柏(盐酒炒)1两,当归(酒洗)1两,山药1两,锁阳(酥炙)7钱5分,枸杞子7钱5分,虎胫骨(酥炙)7钱5分,菟丝子(盐酒浸3宿,细研,焙干,

含有黄耆的处方(四十三)

处方1、八风汤处方防风2两,芍药2两,茯苓2两,黄耆3两,独活4两,当归3两,人参3两,干姜3两,甘草1两(炙),大豆2升,附子大者1枚(炮)。制法上切。功能主治五缓六急不随,身体不仁,下重,腹中雷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