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茯苓的处方(五十五)
Posted 处方
篇首语: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含有茯苓的处方(五十五)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方1、茯苓汤处方白茯苓(去黑皮)6两,麦门冬(去心,焙)6两,款冬花6两,独活(去芦头)6两,槟榔(锉)6两,桂(去粗皮)5两,防风(去叉)5两,防己5两,甘草(炙)4两,枳壳(去瓤,麸炒)4两,地骨皮(去土)10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心蒸。苦心惊悚粟,男子因读书损心气,伤思虑,过损心,吐血,心烦多忘,失精神,或身体痒瘙,风癣,或胸中气满。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2盏,先煎山泽根,取水1盏半,入药并生姜半分(切),大枣3个(擘破),同煎取1盏,去滓温服,每早晨、日晚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处方2、定乱汤处方人参1两,山药1两,茯苓5钱,薏仁5钱,甘草5分,黄连5分,陈皮3分,神曲3分,砂仁1粒。
功能主治冬月伤寒,汗吐后,又加大下,而身热犹然如火,发厥,气息奄奄欲死。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一
处方3、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别名苓甘味姜辛夏仁黄汤、茯甘姜味辛夏仁黄汤
处方茯苓4两,甘草3两,五味半升,干姜3两,细辛3两,半夏半升,杏仁半升,大黄2两。
功能主治咳逆倚息不得卧。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
用法用量苓甘味姜辛夏仁黄汤(《普济方》卷一四○)、茯甘姜味辛夏仁黄汤(《医门法律》)。
临床应用支饮《橘窗书影》:京桥叠街,和泉屋清兵卫之母,年五十余,曾下血过多,以后面色青惨,唇色淡白,四肢浮肿,胸中动悸,短气不能步行,时下血,余与六君子汤加香附子,厚朴,木香,兼用铁沙丸。(铁沙、干漆、莎草、苍术,厚朴,橘皮,甘草)下血止,水气亦减,然血泽不能复常。秋、冬之交,咳嗽胸满甚,遍身洪肿,倚息不得卧,一医以为水肿,与利水之剂,无效。余诊之曰:恐有支饮,先制其饮,则咳嗽浮肿,自得其道;因与苓甘姜味辛夏仁黄汤加葶苈,服之二三日,咳嗽胸满减,洪肿忽消散,余持此案治水肿数人,故记以示后学。
摘录《金匮》卷中
处方4、金蝉丸处方白术(炒)16两,黄芩16两,山楂16两,莪术(炙)16两,陈皮16两,莱菔子(炒)16两,干蟾(烧)16两,银柴胡8两,使君子8两,麦芽8两,神曲(炒)8两,槟榔8两,茯苓8两,三棱(炒)8两,厚朴(炙)8两,鸡内金(炒)8两,青皮(炒)8两,甘草8两,黄连4两,胡连4两,芦荟1两,枳壳(炒)32两。
制法上为细末,过罗,用冷开水泛为小丸。
功能主治消疳化积,退烧杀虫。主小儿疳积痞块,食积腹胀,面黄肌瘦,口舌糜烂。
用法用量小儿每服1钱,1日2次,温开水送下,3岁以下小儿酌减。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5、茯苓理中汤处方茯苓2两,甘草3两(炙),干姜1两(炮),人参3两,木瓜3两。
功能主治霍乱,脐上筑而悸。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6升,煮取3升,去滓,适寒温,分为4服。
注意忌海藻。菜、酢物。
摘录《外台》卷六引《范汪方》
处方6、独活散处方川独活(黄色如兔眼者,去芦洗,焙干称)1两,白术1两,白茯苓(去皮)1两,秦艽(洗,去芦)1两,葳蕤(洗)1两,柏子仁(研)1两,甘草(炙)1两,犀角(镑)半两,川椒(去目并合口,微火炒,地上出汗)半两,熟干地黄(酒洒,9蒸9晒,焙干称)半两,枳实(汤浸,洗去瓤,薄切,麸炒)半两,白芷(不见火)半两,官桂(去粗皮,不见火)半两,人参(去芦)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一切风。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同煎至7分服,不拘时候。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独活气味苦辛甘平,入足厥阴、少阴;白术气味甘温微苦,入足太阴、阳明;茯苓气味甘平淡渗,入足阳明;葳蕤气味甘平,入手、足太阴;秦艽气味苦平,入手、足阳明,兼入肝胆;柏子仁气味苦辛微温,入足厥明;甘草气味甘平,入足太阳;犀角气味苦酸咸寒,入足厥阴、手少阴;川椒气味辛温,入手、足大阴及命门;熟地黄气味甘寒微苦,入足少阴;枳实气味苦寒,入足太阴;白芷气味辛温,入手、足阳明,为引经之药;官桂气味辛温,入足厥阴;人参气味甘温,入足阳明。即惊恐亦七情所伤之病,致脏腑偏胜不平,故用补五脏之药,护持正气,虽用独活为主,再佐以辛温苦寒之品,使偏胜者得以和平,客病何由得入哉。
摘录《本事》卷一
处方7、补肾汤处方磁石2两(捣碎,水淘去赤汁),牛膝1两(去苗),桂心1两,黄耆1两半(锉),人参1两(去芦头),白茯苓1两,独活1两,芎䓖1两,当归1两,白芍药1两,白术1两,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泽泻1两,汉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肾脏乏损,耳聋体瘦,脚膝少力,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用羊肾1对(切去脂膜),以水1大盏半,煎至1盏,去肾,下药末半两,更煎至6分,去滓,空心及晚食前分2次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
处方8、固本丸处方黄耆18g,白术6g,防风6g,茯苓6g,陈皮6g,半夏6g,党参9g,补骨脂9g,紫河车1.5g。
制法上为细末,水泛为丸。
功能主治益气固表,补益脾肾,燥湿化痰。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咯痰,气喘等。
用法用量每服9g,1日2次,连服4周,停药10日,再继续服药。
摘录《古今名方》引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方
处方9、参香温肺汤处方人参、桑白皮、橘皮、白茯苓、半夏、紫苏、五味子、木香、甘草、白术、肉桂、生姜。
功能主治形寒饮冷伤肺,喘嗽胸满,气不通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2钟,煎取1钟,食远温服。
摘录《杏苑》卷五
处方10、茯苓汤处方赤茯苓(去黑皮)半两,冬葵子半两,木通(锉)半两,车前子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5-6岁儿,每服1钱匕,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如人行10里以来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处方11、芦姜汤处方神曲3钱,半夏2钱,茯苓3钱,芦根汁1碗,生姜汁1合。
功能主治爱食河鲀,以致血毒中人,舌麻心闷,重者腹胀而气难舒,口开而声不出。
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即安。
摘录《辨证录》卷十
处方12、大补脾丸处方人参、白术、当归、熟地、白芍、甘草、茯苓、杜仲、黄芩、广皮、木香、砂仁。
功能主治大补脾胃,开郁。主妊娠忧郁不解,以致阴血衰耗,胎燥而萎。
各家论述是方四君以补气,归、芍、熟地以养血,芩、术清热凉血,佐以木香、香附、砂仁行气开郁,而总以补脾土为主,故曰大补脾丸。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处方13、茯苓汤处方白茯苓(去黑皮)半两,柴胡(去苗)半两,桔梗(炒)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芍药半两,大腹皮半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3分,甘草(炙)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骨节烦疼,乍起眼暗,气冲胸背,上气满急。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处方14、赤芍药散处方赤芍药3分,前胡半两(去芦头),人参3分(去芦头),桂心半两,犀角屑3分,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赤茯苓3分,芦根半两,大腹皮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病,往来寒热,胸胁满闷,哕逆。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七
处方15、降火止泻汤处方茯苓1钱,白芍1钱,黄连3分,车前子2钱,泽泻5分,猪苓3分,麦芽1钱,枳壳2分。
功能主治小儿身热口渴,烦躁而泄泻。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车前、茯苓、泽泻、猪苓皆止泻分水之圣药;以白芍平肝,使不来克脾;黄连清心火,不来助脾之热;而麦芽、枳壳消滞气以通水道。不必止泻,泻自止也。
摘录《集成良方三百种》
处方16、赤茯苓散处方赤茯苓1两,泽泻1两,柴胡1两(去苗),川大黄1两半(锉碎,微炒),汉防己1两,猪苓1两(去黑皮),麦门冬1两(去心),桑根白皮1两(锉),犀角屑1两,紫苏茎叶1两,槟榔1两半,子芩1两,木通1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心神烦躁闷乱,身体面目浮肿,喘促坐卧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差半分,葱白7寸,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处方17、参茸广嗣鱼鳔丸处方净鱼鳔1斤(分4份,用牡蛎、蛤粉、麦麸各面炒成珠),鹿角胶4两,鹿角霜4两,生沙苑4两,蒺藜4两,人参1两,麦冬1两,天冬1两,当归1两,泽泻1两,山茱萸1两,芡实1两,菖蒲1两,莲须1两,赤石脂1两,五味子1两,覆盆子1两,白茯苓1两,车前1两,白术1两,广木香1两,柏仁1两,炒枣仁1两,山药2两,石斛2两,巴戟2两,川牛膝2两,川椒2两,生地黄2两,熟地黄2两,地骨皮2两,杜仲2两,远志2两,苁蓉2两,菟丝子2两,枸杞2两。
制法除二地捣膏外,余则共碾极细面,加炼蜜为丸,2钱重。
功能主治滋补强壮,促进生殖机能旺盛。主身体虚弱,未老先衰,四肢无力,精神倦怠,饮食减少,面黄肌瘦,失眠盗汗,怔忡不安,恍惚健忘,腰酸腿软,生殖机能减退。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白开水送下。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处方18、大五补丸处方薯蓣2两,石龙芮2两,覆盆子2两,干地黄2两,五味子2两,石南1两,秦艽1两,五加皮1两,天雄(炮,去皮)1两,狗脊1两,人参1两,黄耆1两,防风1两,山茱萸1两,白术1两,杜仲(炙)1两,桂心1两,麦门冬(去心)1两半,巴戟天1两半,远志2两半(去心),石斛7分,菟丝子7分,天门冬(去心)7分,蛇床子半两,萆薢半两,茯苓5分,干姜3分,肉苁蓉3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劳七伤,虚损不足,冷热不调,饮食无味。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腹以酒送下,1日3次。稍加至30丸。
摘录《千金翼》卷十五
处方19、赤茯苓散别名赤茯苓汤
处方赤茯苓1两,白术半两,黄芩3分,旋覆花半两,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木通3分(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妊娠身体浮肿,心腹急满,小便涩滞。
用法用量赤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处方20、参术半夏汤处方人参1钱,白术1钱,茯苓5分,陈皮5分,甘草2分,薄荷2分,半夏7分,天麻7分,细辛3分,全蝎(去毒,炒)1个。
制法上细切,作1服。
功能主治小儿慢惊风。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1盏,煎至7分服,子母俱服。
摘录方出《医学正传》卷八,名见《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十一
处方21、降生散处方苍术(制)2钱,枳壳1钱,桔梗1钱,陈皮1钱,杨芍1钱,白芷1钱,川芎1钱,当归1钱,肉桂5分,干姜5分,厚朴5分,半夏5分,茯苓5分,木香5分,杏仁5分,麻黄5分,甘草5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临产生育艰难,痛阵尚疏,三两日不生,或产母气乏羡顿,产道干涩,致令难产。
用法用量每服2钱,顺流水温暖送下。若觉热闷,蜜汤调;或锉散,姜枣顺流水煎服。冬月用之,甚为的当。隆暑之时,恐难轻服,但以五苓散,用葵子、灯心煎汤调下。
注意才觉腹痛,但破水后,便可服此药,即生矣,如死胎亦下。未经破水,不宜服之。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二
处方22、金牙散处方金牙(别研)1两,防风(去叉)2两,侧子(炮裂,去皮脐)2两,当归(切,焙)2两,石膏(别研细)2两,桂(去粗皮)2两,芎䓖1两半,白术(微炒)3两,泽泻1两半,细辛(去苗叶,轻炒)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石南叶(洒酒炒)2两,人参2两。
制法上除金牙、石膏别研外,将12味为末,方入金牙、石膏末拌匀,重罗。
功能主治周痹,脚胫细瘦,痿弱不能行立。
用法用量每服1钱半匕,渐加至2钱匕,空心温酒调下,日2,夜1。未觉,更增药至2钱半。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
处方23、和气治中汤处方人参半两(去芦头),藿香半两,白术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干姜1分(炮裂,锉),白茯苓1分,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伤寒4日,太阳初受病,服恒山散吐后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5分,即去生姜,和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24、厚朴汤处方厚朴2两,麻黄2两,桂心2两,黄芩2两,石膏2两,大戟2两,橘皮2两,枳实3两,甘草3两,秦艽3两,杏仁3两,茯苓3两,细辛1两,半夏1升,生姜10两,大枣15枚。
功能主治肺劳。风虚冷,痰澼水气,昼夜不得卧,头不得近枕,上气胸满,喘息气绝。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3升,煮取4升,分为5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痰澼水气积于胸中,不能眠卧,故汇采《金匮》射干麻黄汤、泽漆汤中泄肺诸味,参入大戟与射干、泽漆,味虽变而功用不殊。其余枳、橘、茯苓、秦艽不过为麻、朴、姜、半之佐辅。苟不知《金匮》之渊源,无以推《千金》之发派。
摘录《千金》卷十七
处方25、大黄散处方川大黄2两(锉,微炒),牡丹1两,川朴消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牛膝1两(去苗),当归1两(锉,微炒),赤茯苓1两,水蛭半两(炒微黄),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虻虫半两(炒令黄,去翅足)。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月水不调,或月前,或月后,或如豆汁,腰痛如折,两脚疼痛,胞中风冷。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空心服。如人行10里以外,当下恶物;如未下,次日再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二
处方26、八物参术丸别名八物定志丸、八味定志丸、八物远志丸
处方麦门冬(去心)1两,远志(去心)1两,菖蒲1两,茯神(去木)1两,白茯苓(去皮)1两,白术半两(炒),人参1两(炒,去芦),牛黄2钱(别研)。
制法上为细末,次研入牛黄,炼蜜为丸,如黍米大,以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平补心气,安神镇惊,除膈热痰实。
用法用量八物定志丸(《御药院方》卷十一)、八味定志丸(《丹溪心法》卷三)、八物远志丸(《医统》卷五十)。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十
处方27、和中温表汤处方炙耆2钱,人参1钱,白术1钱,茯苓1钱,肉桂1钱,川芎1钱,当归1钱,苡仁1钱,干姜1钱,炙草5钱,防风5钱,白芷5钱,丁香5钱,附子5钱。
功能主治痘疮收靥之时,身凉足冷,虚阳不能收结而当收不收者。
摘录《种痘新书》卷八
处方28、麦门冬丸处方麦门冬(去心,焙)1两,虎睛1对(微炙),龙齿(研)1两,金箔(研)100片,银箔(研)100片,石膏(研)1两,升麻1两,枳实(麸炒)1两,生姜(切,焙)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锉)1两,玄参3分,萎蕤(炒)3分,芍药3分,甘草(炙,锉)3分,远志(去心)3分,柏子仁(生用)半两,薤白(细切,焙干)半两,牛黄(别研)半两。
制法上药除虎睛并别研6味外,余捣罗,再与研者同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安魂定志。主风癫狂乱失心。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煎地骨皮汤送下,日3夜1,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五
处方29、参苓汤处方人参10两,茯苓10两,藿香4两,干姜4两,白芷3两,缩砂3两,甘草5两,粘米5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调中和气,消酒食。
用法用量如茶点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六五引《御医撮要》
处方30、保和汤处方生地、人参、茯苓、熟地、五味子、当归、白芍、知母、黄柏、地骨皮、黄耆、赤芍、赤苓、炙草、陈皮、柴胡、萸肉、天冬、麦冬。
功能主治止嗽宁肺。主虚劳咳嗽。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证治宝鉴》卷六
处方31、白术散处方白术3分,熟干地黄1两,白茯苓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当归1两(锉,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胎动,腹痛,及腰疼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处方32、阿胶丸处方阿胶(炒令燥)1两,黄连(去须)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当归(锉,炒)1两,黄柏1两,干姜3分(炮)。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赤白痢,日久不止,肠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饮送下,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处方33、定风饼子处方天麻、川乌(去皮尖)、南星、半夏、川姜、川芎、白茯苓、甘草各等分(并生)。
制法上为细末,生姜汁为丸,如龙眼大,作饼子,生朱为衣。
功能主治常服解五邪伤寒,辟雾露瘴气,爽慧神志,诸风不生。主风客阳经,邪伤腠理,背膂强直,口眼喎[音 wāi]斜,体热恶寒;痰厥头痛,肉瞤筋惕,辛(安页)鼻渊;及酒饮过多,呕吐涎沫,头目眩晕,如坐车船。
用法用量每服1饼,细嚼,热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本事》卷一
处方34、和气通真丸处方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楮实3分(水淘去浮者,焙干),石斛1两(去根,锉),肉桂1两(去皱皮),干姜3分(炮裂,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牛膝3分(去苗),白术1两,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1两(去芦头),白茯苓半两,槟榔3分,薯蓣半两,木香3分,乳香半两,肉豆蔻2两(去壳)。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暖脾壮胃,令思饮食。主虚劳。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生姜、枣汤送下;酒下亦得。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35、和中汤别名和中散
处方人参5分,茯苓5分,甘草5分,白术8分,半夏8分,陈皮1钱,藿香1钱,砂仁1钱。
功能主治小儿痘疹,虚吐不止。
用法用量和中散(《疡医大全》卷三十三)。
摘录《准绳·幼科》卷五
处方36、赤散处方干姜1两,防风1两,沙参1两,细辛1两,白术1两,人参1两,蜀椒1两,茯苓1两,麻黄1两,黄芩1两,代赭1两,桔梗1两,吴茱萸1两,附子2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伤寒头痛,项强身热,腰脊痛,往来有时。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食前酒下,日3次。
摘录《千金》卷九
处方37、大乌金丸别名大乌金散丸
处方当归1两,熟地黄1两,白芍药1两,川芎1两,附子1两,肉桂1两,沉香1两,延胡索半两,粉草半两,香附子半两,乳香半两,缩砂仁半两,败姜半两,白芷半两,蒲黄半两,姜黄半两,槟榔半两,白茯苓2两,丁香2两,白术2两,没药2钱,人参2钱。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弹子大,百草霜为衣。
功能主治妇人心腹刺痛,身体疼痛,产前恶心,产后恶露不下,疼痛不已。
用法用量大乌金散丸(《普济方》卷三三五)。如经行盛,则去白芷、延胡索。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
处方38、枸杞子丸处方枸杞子(汤洗)2两,菊花(拣净)2两,肉苁蓉(酒浸1宿,切,焙)2两,桂(去粗皮)2两,黄耆(涂酥炙,锉)2两,牛膝(酒浸1宿,焙)2两,生干地黄(酒漫1宿,焙)2两,远志(去心)2两,山芋2两,柏子仁(酒浸,焙炒)1两半,人参1两半,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
制法上为末,以浸药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平补心肾,延年驻颜。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用温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处方39、赤茯苓散处方赤茯苓2两,甘草2两(炙微赤,锉),紫菀1两(去苗土),白前3分,前胡1两(去芦头),旋覆花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骨蒸肺痿,心胸满闷,咳嗽涎唾,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
处方40、茯苓散处方茯苓、钟乳(研)、云母粉、石斛、菖蒲、柏子仁、菟丝子、续断、杜仲、天门冬(去心)、牛膝、五味子、泽泻、远志(去心)、甘菊花、蛇床子、薯蓣、山茱萸、天雄(炮)、石韦(去毛)、干地黄、苁蓉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长生延年,老而更壮。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以酒下,日2次。20日知,30日病悉愈,100日以上体气康强。
注意忌酢物、羊肉、饧、鲤鱼、猪肉、芜荑。
摘录《外台》卷十七引《素女经》
处方41、姜术二仁汤处方炮姜5分,白术2钱,茯苓3钱,半夏1钱,当归2钱,苡仁8钱(炒),砂仁1钱,厚朴1钱,木香5分,广皮1钱,生谷芽4钱,熟谷芽4钱(煎汤代水)。
功能主治扶土渗湿,兼解寒邪。主脾胀,善哕,四肢烦困,重不能胜衣,卧不安。
摘录《医醇剩义》卷四
处方42、茯苓汤处方赤茯苓(去皮)3两,桑根白皮(锉)3两,防己3两,木香3两,黄芩(去黑心)3两,郁李仁(汤浸,去皮,研)2两半,木通(细锉)2两,大腹七颗(连皮子锉)。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脚气盛发,两脚浮肿,小便赤涩,心腹妨满,气急,坐卧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碎),煎取7分,去滓,早、晚食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四
处方43、京三棱方别名京三棱散
处方京三棱1两(微煨,锉),柴胡3分(去苗),桔梗1两(去芦头),木通1两(锉),当归3分(锉,微炒),赤茯苓3分,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赤芍药半两,鳖甲半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郁李仁3分(汤浸,去皮,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症瘕气,腹胀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处方44、茯苓安肝定精神丸别名茯苓丸
处方茯苓5分,远志(去心)5分,防风5分,人参5分,柏子仁(熬)5分,龙骨7分,牡蛎(熬)8分,大枣肉8分,甘草4分(炙)。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劳热,恐畏不安,精神不守,闷怒不能独卧,感激惆怅,志气错越,不得安宁。
用法用量茯苓丸(《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注意忌海藻、菘菜、大酢。
摘录《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
处方45、大五石泽兰丸别名补益大泽兰丸
处方钟乳2两半,禹余粮2两半,紫石英2两半,甘草2两半,黄耆2两半,石膏2两,白石英2两,蜀椒2两,干姜2两,泽兰2两6铢,当归1两半,桂心1两半,芎䓖1两半,厚朴1两半,柏子仁1两半,干地黄1两半,细辛1两半,茯苓1两半,五味子1两半,龙骨1两半,石斛30铢,远志30铢,人参30铢,续断30铢,白术30铢,防风30铢,乌头30铢,山茱萸1两,紫菀1两,白芷18铢,藁本18铢,芜荑18铢(《千金翼》有阳起石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风虚寒中,腹内雷鸣,缓急风,头痛寒热,月经不调,绕脐恻恻痛;或心腹痞坚,逆害饮食;手足常冷,多梦纷坛,身体痹痛,荣卫不和,虚弱不能动摇,及产后虚损。
用法用量补益大泽兰丸(《圣惠》卷七十)。
摘录《千金》卷四
处方46、虎睛丸处方虎睛1对(微炙,取仁),牛黄1分(微研),珍珠末1分,朱砂1分(细研),甘逐1分(煨黄),赤芍药1分,赤茯苓1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牡蛎1分(炒黄),麝香半分(细研),犀角屑半两,巴豆半两(去皮心,纸裹压去油),杏仁1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末,糯米饭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食痫,及惊风百病。
用法用量本方甘遂,原作“甘草”,据《普济方》改。
摘录《圣惠》卷八十五
处方47、和气养荣汤处方人参1钱,陈皮1钱,白术1钱,黄耆1钱,茯苓1钱,丹皮1钱,当归1钱,熟地1钱,沉香5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鹳口疽已成未溃,不得内消者。
用法用量水2钟,煎8分,食前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处方48、花蛇续命汤处方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焙干)1两,全蝎(炒)1两,独活(去土)1两,天麻1两,附子1两,人参1两,防风1两,肉桂1两,白术1两,藁本1两,白附子(炮)1两,赤箭1两,川芎1两,细辛(去叶)1两,甘草(炙)1两,白僵蚕(去丝,灰炒)1两,半夏(汤浸,切)1两,白茯苓(去皮)1两,麻黄(去节,水煮3沸,去沫,细切)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卒中风,牙关紧急,精神昏愦,口眼喎[音 wāi]斜,不知人事,痰涎不利,喉中作声。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盏,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医学启源》卷中
处方49、大圣散别名泽兰散、大圣泽兰散
处方兰9分(使嫩者,不用根),白术3分(米泔浸,切作片子,以麸炒令黄),白芷3分(湿纸裹,煨过),人参3分,川椒1两(只取3分红皮用),厚朴1两(去皮,姜汁炙),藁本2分,桔梗1两,白芜荑7分(拣择,只用仁子),阿胶半两(研,炒令虚,别杵),细辛1两,丹参3分,肉桂5分(去皮,不见火),生干地黄1两半,吴茱萸4分(洗,炒),黄耆3分,川乌头3分(炮,去皮脐),卷柏4分(不用根),白茯苓1两,甘草7分(炙),石膏2两(研细,水飞过),五味子3分,柏子仁1两(生用),防风1两,当归7分,芍药7分,川芎7分(微炒),干姜3分(炮),白薇2分(去土)。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常服暖子宫,和血气,悦颜色,退风冷,消除万病。主妇人子脏虚冷,频频堕胎;或子死腹中,疼痛;产后血晕、血癖、血滞、血崩,胎衣不下;伤寒呕吐,遍身生疮,经候不调,赤白带下,咳嗽寒热。丈夫五劳七伤。
用法用量泽兰散(《苏沈良方》卷十)、大圣泽兰散(《永类钤方》卷十九)。
摘录《博济》卷四
处方50、固精丸处方牡蛎(煅)4两,菟丝子(淘净,酒蒸)6两,韭子(炒)2两,龙骨(煅)4两,北五味(微炒)2两,白茯苓4两,桑螵蛸(酒炙)3两,白石脂(煅)4两,山茱萸4两,杜仲(盐炒)3两。
制法上为细末,山药研糊为丸。
功能主治下元虚损,精滑将脱者。
用法用量空心盐汤送下。
摘录《会约》卷十三
处方51、金露丸处方生干地黄(锉,焙)1两,贝母(去心)1两,紫菀(洗,去苗,锉,焙)1两,柴胡(去芦,锉,焙)1两,干姜(炮)1两,桂心(不见火)1两,人参(洗,去芦,切,焙)1两,防风(去芦,锉,焙)1两,枳壳(汤浸,去瓤,麸炒)1两,蜀椒(去目,炒出汗)1两,桔梗(洗,去芦,锉,焙)1两,吴茱萸(汤浸7遍)1两,甘草(炙)1两,芎䓖(洗,去芦,锉,焙)1两,菖蒲(米泔浸1宿)1两,白茯苓(去黑皮,锉,焙)1两,厚朴(去粗皮,姜汁制)1两,鳖甲(米醋炙黄)1两,甘松(净,洗)1两,草乌头(炮)2两,黄连(洗,锉,焙)2两,巴豆(去心膜,用醋煮30沸,焙干,取1两,不去油,煮时须亲自数30沸,便倾出焙干,若沸过则药无力)(一方用甘遂)。
制法上为细末,以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腹内积聚症块,久患大如杯,及黄瘦宿水,朝暮咳嗽,积年冷气,时复腹下盘痛绞结,冲心及两胁,彻背连心,痛气不息,气绕脐下,状如虫咬不可忍。又治十种水气,反胃吐食呕逆,饮食多噎,五般痔瘘,腝气走注风,有似虫行,手足烦热,夜卧不安,睡语无度。又治小儿惊疳,妇人五邪,梦与鬼交,沉重不思饮食,昏昏如梦,不晓人事,欲死俱多,或歌或哭不定,月候不调,心中如狂,身体羸瘦。心中痰患,心痛酸,口疮,一切脾气,水泻、气泻、赤痢、白痢;胸膈噎闷,妇人血气,疝气、岚气、小肠气及下坠,伤冷腹痛,酒食所伤,酒疸、黄疸,结气痞塞,鹤膝。
用法用量每服5丸,小儿2丸。心中痰患,姜汤送下;心痛酸,石榴皮汤送下;口疮,蜜汤送下;头痛,石膏汤葱茶送下;一切脾气,橘皮汤送下;水泻、气泻,煮陈皮饮下;赤痢,甘草汤送下;白痢,干姜汤送下;赤白痢,甘草干姜汤送下;胸膈噎闷,通草汤送下;妇人血气,当归酒送下,如不饮酒,当归煎汤送下亦得;疝气、岚气、小肠气及下坠,附子汤送下;常服及应急诸般疾患,只米饮、茶、酒、熟水任下;伤冷腹痛,酒食所伤,酒疸、黄疸,结气痞塞,鹤膝,并用盐汤、盐酒送下。
摘录《局方》卷三(宝庆新增方)引依林巢先生方
处方52、和中化浊汤处方茅术1钱,厚朴1钱,茯苓2钱,枳壳1钱,青皮1钱,砂仁1钱,木香5分,乌药1钱,楂炭3钱,神曲3钱,车前2钱,荷叶1角,煨姜3片。
功能主治暑月贪凉受寒,过食生冷,肠胃受伤所致之泄泻。
摘录《医醇剩义》卷一
处方53、补肾汤处方磁石(水飞,研,淘去赤汁)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黄耆(锉)1两,五味子1两,当归(切,焙)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石斛(去根)1两,芍药1两,人参1两,沉香1两,桂(去粗皮)1两半,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枳壳(去瓤,麸炒)半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半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肾脏虚冷,气攻两胁下胀,小腹急痛,胸中短气。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如枣大(拍碎),大枣3枚(擘破),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处方54、沉香散处方沉香1两,白蒺藜3分(微炒,去刺),酸枣仁3分(微炒),羌活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桂心3分,羚羊角屑3分,赤茯苓1两,防风3分(去芦头),赤芍药3分,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牛膝1两(去苗),槟榔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脚气疼痛,皮肤不仁,心胸顿壅,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处方55、导饮丸处方京三棱(炮)3两2钱,蓬莪术(炒)3两2钱,青皮(去白)1两半,陈皮(去白)1两半,白术1两半,槟榔1两,枳壳(麸炒,去瓤)1两,木香1两,白茯苓(去皮)1两半,半夏1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去痰涎,进饮食。主风痰气涩,膈脘痞满,停饮不消,头目昏眩,手足麻痹,声重鼻塞,神困多睡,志意不清。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后以生姜汤送下。渐加至100丸。
注意忌猪肉、荞面。
摘录《御药院方》卷五
处方56、经进乌头丸处方川乌(炮,去皮尖)2两半,黄连(去须)半两,肉桂(取心)半两,干姜(炮)半两,川椒(炒,去目)半两,远志(去心)半两,人参半两,石菖蒲半两,桔梗半两,防风(去尾)半两,巴豆(去皮膜心,出油研)半两,白茯苓半两,吴茱萸(洗,焙)半两,厚朴(姜汁制)半两,紫苑(洗,焙)半两,柴胡(去苗)半两,杏仁(去皮尖,研)半两,甘草(炙)半两,猪牙皂角(炙去黑皮)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除膏肓之疾。主五脏诸疾,腹内积聚,多年气块,大如碗,小如盏;或冷气攻刺脐腹搅痛;十种水病,翻胃呕逆,五淋五痔,九种心疼,一切腹痛;诸风瘫痪,顽痹;伤折内损,天阴多痛;或妇人无子,断续多年;或小儿惊痫,手足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3丸,渐加至5丸,空心或临卧酒送下。
摘录《卫生家宝》卷二
处方57、赤苓汤处方厚朴(姜制)8分,陈皮(去白)8分,苍术(米泔浸,炒)1钱,炙甘草5分,赤茯苓1钱半,桑白皮1钱半。
功能主治子气。妊娠三月之后,两足浮肿,甚则自脚面肿至腿膝,饮食不甘,小便流利者,属湿气为病。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竹林女科》卷二
处方58、参苓丸处方人参1两1分,赤茯苓(去黑皮)1两1分,细辛(去苗土)1两1分,枳壳(去瓤麸炒)1两1分,熟干地黄(焙)1两1分,当归(切,焙)1两1分,麦门冬(去心,焙)1两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1分,干姜(炮)1两1分,大黄(锉,炒)1两1分,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1两1分,桂(去粗皮)1两1分,甘草(炙,锉)1两1分,乌头(炮裂,去皮脐)1两,桔梗(炒)1两,紫菀(去苗土)1两,蜀椒(去目共闭口,炒出汗)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积聚胀闷,减食黄瘦。
用法用量每服7丸,空心温酒送下,1日3次。渐加至10丸,以知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二
处方59、补肾丸处方五味子1两,人参1两,泽泻1两,干山药1两,车前子1两,茯苓1两,细辛1两,黄芩1两,干地黄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倒睫拳毛外障。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茶清送下。
摘录《秘传眼科龙木论》卷四
处方60、姜桂苓参汤处方甘草2钱,人参3钱,茯苓3钱,干姜3钱,桂枝3钱,丹皮3钱。
功能主治木郁土困,胎妊失养而欲堕。
用法用量煎大半杯,温服。腹痛,加砂仁、芍药。
摘录《四圣心源》卷十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处方1、赤茯苓散处方赤茯苓1两半,前胡1两(去芦头),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白术1两,麦门冬1两半(去心),大腹皮1两(锉),槟榔1两,紫苏茎叶1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妊娠腹胁胀满,心胸痰逆,见
处方1、巴戟丸处方巴戟天(去心)1两,羌活(去芦头)1两,独活(去芦头)1两,茴香子(炒)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木香1两,桂(去粗皮)1两,槟榔(生,锉)1两,
处方1、当归地黄散处方当归熟地黄酒白芍白术茯苓蜜黄耆各3克蜜黄柏蜜知母陈皮各2.4克人参1.5克甘草0.9克功能主治主盗汗,气血两虚者。用法用量加大枣1枚,浮小麦1撮,水煎服。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七
处方1、全鹿丸处方中鹿1只(用鹿肉加酒煮熟,将肉横切,焙干为末;取皮、肚杂洗净人原汤熬膏,和药末为丸;其骨须酥炙,为末,和肉末、药末一处;捣不成丸,加炼蜜)人参白术(炒)茯苓炙甘草当归川芎生地黄熟地黄
处方1、救呆至神汤别名收呆至神汤(《串雅内编》卷一)。处方人参柴胡当归白芍半夏甘草生枣仁天南星附子菖蒲六曲茯苓郁金功能主治治呆病,因郁抑不舒,愤怒羞恚所致者。用法用量用量均须大于常人,水煎灌服。少顷人
处方1、地黄煎丸处方生地黄汁1.2升生杏仁汁600毫升薄荷汁600毫升生藕汁600毫升鹅梨汁600毫升法酒1.2升白蜜120毫升生姜汁600毫升柴胡120克(去芦,焙)木香120克人参60克白茯苓60
处方1、加减补中益气汤处方人参、黄耆、当归、生地、川芎、柴胡、陈皮、甘草、细辛、羌活、防风、白术。功能主治劳力伤寒,头痛发热恶寒,但微渴自汗,身腿酸软无力,此内伤气血,外感风寒故也。用法用量加生姜、大
处方1、大黄汤别名干姜汤处方大黄3铢,人参3铢,细辛3铢,干姜3铢,当归3铢,甘皮3铢。功能主治少小风痫,积聚腹痛。用法用量干姜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一)。方中甘皮,《圣济总录》作“甘草”。各家论述《
处方1、抵圣枳壳丸处方枳壳(去瓤,麸炒)2两,威灵仙(去苗土)2两,陈橘皮(去白,焙)2两,续断2两,生干地黄(焙)1两,连翘1两,槐实(炒)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当归(切、焙)1两,干姜(
处方1、柴胡散处方柴胡1两(去苗),黄芩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芍药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犀角屑半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麦门冬半两(去心)。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妊娠伤寒,外证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