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黄精的处方(五十四)
Posted 处方
篇首语:种子牢记着雨滴献身的叮嘱,增强了冒尖的勇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含有黄精的处方(五十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方1、反魂丹处方当归(酒浸.切.焙.微炒)、乌犀(镑),各二两;干姜(炮)、枳壳(去瓤.麸炒)、白术(泔浸一宿.微炒)、人参(去芦)、木香(不见火)、茯苓(去皮)、丁香(不见火)、厚朴(去皮.姜汁炙熟)、天竺黄(细研)、败龟(酒.醋涂.炙黄)、蔓荆子(去白)、桑螵(微炒)、何首乌(泔浸一宿.煮过.切.焙)、白芷、虎骨(酒.醋炙令黄)、晚蚕蛾(微炒),各三分;缩砂仁、麻黄(去根.节)、麝香(别研)、羌活(去芦)、羚羊角(镑)、半夏(汤洗七次.姜汁浸三宿.焙干.炒黄)、川乌头(烧令通红.留烟少许.入坑以盏盖.新土围.食倾)、防风(去芦)、白花蛇(酒浸一宿.炙令熟.去皮.骨.用肉)、白僵蚕(去丝.嘴.微炒)、槟榔、白附子(微炮)、天南星(汤洗.生姜自然汁煮软.切.焙.炒黄)、藿香(叶.去土)、阿胶(碎炒.微炙)、肉桂(去粗皮)、细辛(去苗)、陈皮(去瓤.微炒)、槐胶、乌蛇(酒浸一宿.炙熟.取肉用)、沉香(不见火)、乾蝎(微炙)、独活(去苗)、天麻(酒洗.切.焙),各一两;朱砂(细研水飞)、石斛(去根)、雄黄(细研水飞)、肉豆蔻(去壳.微炒)、牛黄(别研)、龙脑(别研)、水银、附子(水浸後.炮.去皮.脐)、蝉壳(去土.微炒)、川芎,各半两;乌鸦一个(去嘴.翅.足),腻粉(别研)一分,狐肝三具(腊月采取同乌鸦一个.入新瓮内.以瓦盆盖头.用泥固济.炭火一斤.烧令通赤烟尽出.候冷.研细用),硫黄(研细.用瓷盏盛.慢火养成汁.入水银.急炒如青泥.成砂再研)半两,金箔二十片(为衣)。
炮制上如法修事,捣研令细,炼白蜜合和,入酥,再捣三、五千下,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诸风癫,潮发,口眼相引,项背强直,牙关紧急,目睛上视,及诸病久虚,变生虚风,多睡昏困,荏苒不解,速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一岁儿一圆,温薄荷自然汁化下,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生姜汤处方干生姜二斤,白面(炒)三斤,甘草(炒)十三斤,杏仁(去皮.尖.麸炒.别研)十斤。
炮制上炒盐二十二斤同为末。
功能主治治酒食所伤,心胸烦满,口吐酸水,呕逆不定,饮食无味,胸膈不快。常服一字,消食化痰,宽利胸膈,不拘时候。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如茶点吃。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御爱姜苏丸处方紫苏叶(拣净.五两)乌梅肉(切炒.二两)甘草(生.三分)桂心(去麄皮.半两)香薷(拣净.半两)生姜(切.焙干.一分)木瓜(干者二两.如生.去皮穰.切焙)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
功能主治治中暑恶心,头疼烦躁,生津止渴。
用法用量每服一丸,细嚼,热水送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4、橘姜丸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为末)生姜(去皮,切,烂捣,研)豆豉(为末)各等分
制法上三味,同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食鱼中毒。
用法用量每服20丸,茶清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七
处方5、煨姜圆处方附子、木香、生姜。
炮制上用大附子五十个,各重半两者,去皮、脐,以尖刀子剜去心子,约?钱实之。却以附子末和面作饼子,裹附子,用文武火煨令黄,用木香如附子之半,同为细末,以水为圆,如鸡头大。
功能主治治本脏虚,饮食不化,或成倂癖,或发心痛。冷积水脾,结聚疼痛,一切冷气等疾。
用法用量以生姜一块,擘作两片,以药在内,湿纸裹令煨,候姜热,白汤嚼下,空心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6、秘传降气汤处方桑白皮(炒二两),骨碎补(去毛.炒)、草果仁(去皮.煨)、五加皮(酒浸半日.炒黄)、半夏(生为末.生姜自然汁为饼.再碎.炒)、桔梗、诃子(炮.去核),各半两。甘草(炒)、枳壳(去瓤.麸炒)、陈皮(去白.炒黄)、柴胡(去芦)、地骨皮(炒黄),各一两。
炮制上为粗散和匀,再就蒸一伏时,晒干。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上热下虚之疾。凡饮食过度,致伤脾胃,酒色无节,耗损肾元,水土交攻,阴阳关膈,遂使气不升降,上热则头目昏眩,痰实呕逆,胸膈不快,咽喉干燥,饮食无味;下弱则腰脚无力,大便秘涩,里急后重,脐腹冷痛。治以凉,则脾气怯弱,肠鸣下利;治以温,则上焦壅热,口舌生疮,及脚气上攻,与久痢不瘥。宜先服此药,却以所主药治之,无不效者。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紫苏三叶,姜钱三片,水一盏,同煎至七分,食后,通口服。常服调顺荣卫,通利三焦,开膈化痰,和五脏。痰嗽,加半夏僸煎。心肺虚,加人参、茯苓煎。上膈热,加北黄芩煎。下部大段虚,加少许炮附子煎,如使附子,多加生姜。妇人血虚,加当归煎。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7、青娥丸处方杜仲500克(炒)生姜300克(炒)破故纸500克(炒)
制法上药为末,用胡桃肉120个,汤浸去皮,研成膏,人少熟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肝肾两虚,腰腿重痛,并治风湿脚气。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
处方8、撞气阿魏圆处方茴香(炒)、青皮(去白)、甘草(炒)、蓬莪术(炮)、川芎、陈皮(去白),各一两。白芷半两,丁香皮(炮)一两,缩砂仁、肉桂(去皮),各半两。生姜(切作片子.用盐半两,淹一宿.炒黑色)四两,胡椒、阿魏(醋浸一宿.以面同为糊),各二钱半。
炮制上捣为末,用阿魏糊和圆,如鸡头大,每药圆一斤,用朱砂七钱为衣。
功能主治治五种噎疾,九般心痛,倂癖气块,冷气攻刺,及脾胃停寒,胸满膨胀,腹痛肠鸣,呕吐酸水,丈夫小肠气,妇人血气、血刺等疾。
用法用量丈夫气痛,炒姜盐汤下一粒至二粒;妇人血气,醋汤下。常服一粒,烂嚼,茶、酒任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9、败毒散处方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生姜、薄荷
来源虚人而感风寒湿邪,邪正交争于肌腠之间,正虚不能祛邪外出,故憎寒壮热而无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风寒犯肺,肺气不宣,故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苔白腻,脉浮而濡,正是风寒兼湿之证。所以治当益气解表,散寒祛湿。方中羌活、独活并为君药,辛温发散,通治一身上下之风寒湿邪。川芎行血祛风;柴胡辛散解肌,并为臣药,助羌活、独活祛外邪,止疼痛。枳壳降气,桔梗开肺,前胡祛痰,茯苓渗湿,并为佐药,利肺气,除痰湿,止咳嗽。甘草调和诸药,兼以益气和中。生姜、薄荷,发散风寒,皆是佐使之品。配以小量人参补气,使正气足则鼓邪外出,一汗而风寒湿皆去,亦是佐药之意。本方原为小儿而设,因小儿元气未充,故用小量人参,补其元气,正如《医方考》曰:“培其正气,散其邪毒,故曰败毒。”后世推广用于年老、产后、大病后尚未复元,以及素体虚弱而感风寒湿邪,见表寒证者,往往多效。喻昌也认为:“人受外感之邪,必先汗以驱之。惟元气大旺者,外邪始乘药势而出。若元气素弱之人,药虽外行,气从中馁(nei),轻者半出不出,留连为困,重者随元气缩入,发热无休。……所以虚弱之体,必用人参三、五、七分,入表药中少助元气,以为驱邪之主,使邪气得药,一涌而出,群非补养虚弱之意也。”(《寓意草》)喻氏不仅常用本方治时疫初起,并用治外邪陷里而成痢疾者,使陷里之邪,还从表出而愈,称为“逆流挽舟”之法。本方证系正气素虚,又感风寒湿邪。风寒湿邪袭于肌表,卫阳被遏,正邪交争,故见憎寒壮热、无汗;客于肢体、骨节、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头项强痛、肢体酸痛;风寒犯肺,肺气郁而不宣,津液聚而不布,故咳嗽有痰、鼻塞声重、胸膈痞闷;舌苔白腻,脉浮按之无力,正是虚人外感风寒兼湿之征。治当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方中羌活、独活发散风寒,除湿止痛,羌活长于祛上部风寒湿邪,独活长于祛下部风寒湿邪,合而用之,为通治一身风寒湿邪的常用组合,共为君药。川芎行气活血,井能祛风;柴胡解肌透邪,且能行气,二药既可助君药解表逐邪,又可行气活血加强宣痹止痛之力,俱为臣药。桔梗辛散,宣肺利膈;枳壳苦温,理气宽中,与桔梗相配,一升一降,是畅通气机、宽胸利膈的常用组合;前胡化痰以止咳;茯苓渗湿以消痰,皆为佐药。生姜、薄荷为引,以助解表之力;甘草调和药性,兼以益气和中,共为佐使之品。方中人参亦属佐药,用之益气以扶其正,一则助正气以鼓邪外出,并寓防邪复入之义;二则令全方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综观全方,用羌独活、芎、柴、枳、桔、前等与参、苓、草相配,构成邪正兼顾,祛邪为主的配伍形式。扶正药得祛邪药则补不滞邪,无闭门留寇之弊;祛邪药得扶正药则解表不伤正,相辅相成。喻嘉言用本方治疗外邪陷里而成之痢疾,意即疏散表邪,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此种治法,称为“逆流挽舟”法。
功能主治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痢疾、过敏性皮炎、湿疹等属外感风寒湿邪兼气虚者。)
用法用量上为粗末。每服二钱(6克),水一盏,加生姜、薄荷各少许,同煎七分,去滓,不拘时服,寒多则热服,热多则温服(现代用法:作汤剂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若正气未虚,而表寒较甚者,去人参,加荆芥、防风以祛风散寒;气虚明显者,可重用人参,或加黄芪以益气补虚;湿滞肌表经络,肢体酸楚疼痛甚者,可酌加威灵仙、桑枝、秦艽、防己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咳嗽重者,加杏仁、白前止咳化痰;痢疾之腹痛、便脓血、里急后重甚者,可加白芍、木香以行气和血止痛。
注意本方多辛温香燥之品,若是暑温、湿热蒸迫肠中而成痢疾者,切不可误用。若非外感风寒湿邪,寒热无汗者,亦不宜服。(方中药物多为辛温香燥之品,外感风热及阴虚外感者,均忌用。若时疫、湿温、湿热蕴结肠中而成之痢疾,切不可用。)
备注(1)本方是一首益气解表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肢体酸痛,无汗,脉浮按之无力为辨证要点。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小儿药证直决》
处方10、养心定悸膏处方地黄120g 麦冬60g 红参20g 大枣60g 阿胶20g 黑芝麻50g 桂枝30g 生姜30g 炙甘草40g
性状为棕褐色的黏稠液体;气香,味甜。
炮制上九味,除阿胶外,红参切片,用温水浸泡1小时后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生姜绞汁;桂枝提取挥发油;其余甘草等五味与上述红参、生姜、桂枝三种药渣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加入红参提取液,浓缩成稠膏;取黄酒30g烊化阿胶;另取蔗糖120g,制成糖浆,加入上述稠膏、烊化阿胶及炼蜜20g,继续浓缩至适量,放冷,加入生姜汁及桂枝挥发油,搅匀,制成约300g,即得。
功能主治养血益气,复脉定悸。用于气虚血少,心悸气短,心律不齐,盗汗失眠,咽干舌燥,大便干结。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20g,一日2次。
注意腹胀便溏、食少苔腻者忌服。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1、当归散处方当归30克(锉,微炒)乌梅肉60克(微炒)阿胶30克(捣碎,炒令黄燥)干姜30克(炮裂,锉)白术30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赤芍药30克 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厚朴45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主白痢,腹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煎取9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
处方12、水沉散别名水沉汤(《朱氏集验方》卷一)。
处方香薷叶90克 白茯苓30克(去皮)厚朴(去粗皮,蘸生姜汁炙令紫色)90克 白扁豆30克 丁香15克 甘草15克(炙)
制法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伏暑伤冷,霍乱转筋,虚烦躁渴,心腹撮痛,吐利交作,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入好酒75毫升,同煎至150毫升,水中沉冷服,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三
处方13、小建中合剂处方桂枝111g 白芍222g 甘草(蜜炙)74g 生姜111g 大枣111g
性状为棕黄色的液体;气微香,味甜、微辛。
炮制以上五味,桂枝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甘草、大枣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约560ml;白芍、生姜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稀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后与上述药液合并,静置,滤过,另加饴糖370g,再浓缩至近1000ml,加入苯甲酸钠3g与桂枝挥发油,调整总量至1000ml,搅匀,即得。
功能主治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用于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嘈杂吞酸,食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30ml,一日3次,用时摇匀。
贮藏密封,遮光。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4、柴胡加芒消汤处方柴胡8克 黄芩3克 人参3克 甘草3克(炙)生姜3克(切)半夏3克 大枣4枚 芒消6克
功能主治和解少阳,润燥去结。主伤寒少阳证未解,阳明燥结,胸胁满而呕。日晡潮热者。
用法用量上药除芒消外,以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去津,内芒消,更煮微沸,分二次温服,不解更作。
摘录《伤寒论》
处方15、桂枝芍药知母汤处方桂枝12克 芍药9克 甘草6克 麻黄12克 生姜15克 白术15克 知母12克 防风12克 附子10克(炮)
功能主治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
用法用量上九味,以水700毫升,煮取210毫升,每次温服70毫升,日三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处方16、黄耆饮处方黄耆(锉)地榆 桑寄生各45克 艾叶15克 白龙骨(研)60克 生地黄60克 生姜15克
制法上七味,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补益冲任,摄血安胎。治妊娠胎漏,月水时下。
用法用量每服1 5克,用水230毫升,煎取18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约隔半小时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处方17、七皮饮处方大腹皮 陈皮 茯苓皮 生姜皮 青皮 地骨皮 甘草皮各15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水肿。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18、和胃圆处方厚朴(去粗皮.碎.以生姜二两.研烂.同炒)、半夏(一半汤洗.曰干.微炒.一半生姜汁制作饼.炙黄)、鳖甲(九肋.大者一枚.黄泥外固.以米醋二碗.化?两.放鳖甲内.慢火熬干.取二两,.细研如粉用)、神僸(碎.炒)、麦蘖(微炒)、白术(炒)、肉桂(去粗皮),各二两。枳壳(去瓤.麸炒)、三棱(炮)、青皮(去白.炒)、人参,各三两。陈皮(去白)、诃子(炮.去核),各四两。槟榔、当归,各一两半。芍药、甘草(炒),各一两。干姜(炮)、赤茯苓(去皮)、各三分。
炮制上为细末,蜜圆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气痞,心腹胀闷,不思饮食,呕吐痰逆,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肉消瘦,腹胁刺痛,便利不调,少力嗜卧,体重节痛,及治虚劳,脾胃虚弱,饮食不化,心腹痞满,并宜服之。此药老幼气弱皆可常服,能温和脾胃,调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圆,加至三十圆,微嚼破,温水下,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9、巴戟天酒处方巴戟天18g 牛膝18g 石斛18g 羌活27g 当归27g 生姜27g 椒2g 酒1000ml
炮制1. 将上述药材捣细,放入干净的器皿中;2. 倒入酒浸泡,密封,煮1小时;3. 取下冷却,过滤后装瓶备用。
功能主治补肾壮阳,活血通经,舒筋利关节。主治腹部瘀结冷痛,折伤闪挫,腰膝痹痛,足痿无力,肢节不利、四肢拘挛,肾虚阳痿。
用法用量每次15~20ml,将酒温热服用,不拘时候,常觉有酒力为好。
摘录《圣济总录》
处方20、鲤鱼汤处方鲤鱼1头(重1千克)白术15克 生姜 芍药 当归各9克 茯苓12克
制法上六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妊娠腹大,胎间有水气,通身肿满。
用法用量以水2.4升,先煮鱼熟,澄清,取1,6升,内药,煎取600毫升。分五次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二
处方21、丁香柿蒂汤处方丁香 柿蒂 人参 生姜
功能主治温中降逆,益气和胃。主胃虚有寒,呃逆不止,或恶心呕吐,得热则减,得寒则甚者。
备注方中丁香、柿蒂温胃散寒,降气止呃,人参补气益胃,生姜温胃散寒。诸药合用,共奏温中降逆,益气和胃之功。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处方22、丁香柿蒂散别名温中散(《古今医鉴》卷五)、丁香柿蒂汤(《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处方人参 茯苓 橘皮 半夏 良姜(炒)丁香 柿蒂各30克 生姜45克 甘草15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主吐泻及病后胃中虚寒,呃逆至七八声相连,收气不回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乘热顿服。或用此调苏合香丸亦妙。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四
处方23、石斛酒处方石斛(四两)黄蓍(去芦.一两半)人参(去芦.一两半)防风(去芦.一两半)朱砂(水飞.二两)杜仲(炒.去丝.二两)牛膝(酒浸.二两)五味子(二两)白茯苓(去皮.二两)山茱萸(二两)山药(二两)萆薢(二两)细辛(去苗.一两)天门冬(去心.三两)生姜(三两)薏苡仁(半升)枸杞子(半升)
功能主治治心脏中风,下注腰脚,除头面游风,兼补损。
用法用量酒五斗,用稀绢袋装药,浸三日三夜后,温热酒随量饮下,不可断绝。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4、枣汤处方枣(去核)一斤,生姜(洗.切)五斤,甘草(炙)三斤。
炮制上三味一处拌匀,用盆器盛贮,以布盖罨一宿,焙干,捣为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干呕恶心,胁肋胀满,不美饮食。常服健脾胃,顺气进食。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5、羊肉汤处方羊肉(一斤半.去脂膜.煮取汁)、生姜(二两)。当归(切焙)、芍药、黄芩、川芎、甘草(炙)、防风(去叉),各一两。
炮制上除羊肉外,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治风冷,气血虚乏。
用法用量每服五钱匕,羊肉汁二盏,剪取一盏,去滓,不拘时温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6、草豆蔻散处方草豆蔻60克(去皮)半夏15克(汤浸七遍去滑)肉桂22克(去皱皮)人参22克(去芦头)木香15克 前胡30克(去芦头)高良姜30克(锉)白茯苓30克 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陈橘皮22克(汤浸,去白,甑,焙)厚朴60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热)白术30克 甘草7.5克(炙微赤,锉)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主脾胃气虚,脏腑积冷,呕吐宿食,四肢少力,面色无华。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大枣3枚,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
处方27、润体圆处方防风(去芦及叉)一两半,白龙脑(别研)、乳香(别研如麻)、羚羊角末(别研如粉)、附子(炮.去皮、脐)、白僵蚕(微炒)、槟榔、肉豆蔻仁、沉香、蒺藜子(微炒)、丁香、蔓荆子(去白皮)、牛黄(别研如粉)、藿香叶、麻黄(去节、根)、生犀角末(别研)、雄黄(研飞)、麝香(研如粉)、木香、辰砂(研飞),各一两。茯苓(去皮)、白附子(炮)、羌活(去芦)、原蚕蛾(微炒)、人参(去芦)、肉桂(去粗皮)、川芎,各一两半。珍珠末(别研如粉)、独活(去芦),各三分。干蝎(微炒)、半夏(水煮三十沸.薄切焙干.生姜汁炒)、川乌头(炮.去皮、脐.捣碎.炒黄),各二两。白花蛇(酒浸炙.去皮.骨取肉)、天麻(去苗),各三两。琥珀(别研如粉)、腻粉(研)、白豆蔻仁,各半两。金箔(六十片为衣)。
炮制上为细末,入研药令匀,炼蜜搜和,圆如鸡头大。
功能主治治诸风手足不遂,神志昏愦,语言蹇涩,口眼僻,筋脉挛急,骨节烦疼,头旋眩运,恍惚不宁,健忘怔忪,痰涎壅滞,及皮肤顽厚,麻痹不仁。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细嚼,温酒下,荆芥茶下亦得。如破伤中风,脊强手搐,口噤发,即以热豆淋酒化破三圆,斡口开灌下,少时再服,汗出乃愈。若小儿惊风诸,每服半圆,薄荷汤化下,不拘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8、乌犀圆处方白术(米泔浸一宿.切.焙干.微炒)、白芷、干姜(炮)、枳壳(去瓤.麸炒)、天竺黄(细研)、虎骨(酒醋涂.炙令黄)、厚朴(去粗皮.姜汁涂.炙令熟)、何首乌(米泔浸一宿.煮过.切.焙)、败龟(酒醋涂.炙令黄)、桑螵(微炒)、缩砂仁、蔓荆子(去白皮)、丁香、晚蚕蛾(微炒),各三分(微炙)。细辛(去苗)、蘖本(去土)槐胶、阿胶(杵碎,炒)、陈皮(去白.微炒)、天南星(浸洗.生姜自然汁煮软.切.焙干.炒黄)、羌活(去芦)、麝香(别研)、天麻(酒洗.切.焙)、半夏(汤洗七次.姜汁浸三日.炒)、茯苓(去皮)、独活(去苗)、人参(去芦)、羚羊角(镑)、藿香叶(去土)、槟榔川乌(烧令通赤.留烟少许.入坑内.以盏覆.新土围.食顷出)、肉桂(去粗皮)、沉香、麻黄(去根.节)、白僵蚕(去丝.嘴.微炒)、白附子(炮)、乾蝎(微炙)、防风(去芦)、白花蛇(酒浸一宿.炙熟用肉)、乌蛇(酒浸一宿.炙.去皮.骨.令熟.用肉)、木香,各一两。石斛(去根)、水银、蝉壳(去土.微炒)、川芎、肉豆蔻(去壳.微炮)、硫黄(末.用瓷盏盛.慢火养成汁.入前水银.急炒如青泥.细研)、附子(水浸後.炮.去皮.脐)、龙脑(别研)、朱砂(研飞)、雄黄(研飞)、牛黄(别研),各半两。狐肝(三具.腊月采取.同乌鸦一只.入新瓦罐内.以瓦盆子盖头.用固济.用炭火一称.烧令通赤.待烟尽取出.候冷.研令极细用)、乌鸦(一只.腊月采取.去嘴.翅.足)、腻粉(别研)一分,当归(去芦.酒浸.焙.炒)乌犀(镑),各二两。
炮制上五十八味,并须如法修事,捣研令细,炼白蜜合和,入酥,再捣五千下,圆如梧子大。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卒中诸风,牙关紧急,膈上多痰,或语言蹇涩,口眼斜。又治瘫缓,暗风病,手足潮搐,心神不安,遍身烦麻,肠风痔瘘,肾脏风毒,上攻下注。妇人血风,头旋吐逆,皮肤肿痒,遍身疼痛。
用法用量用薄荷汁与酒各少许,化三圆服之,良久再服,立有大效。常服一圆,不计时,薄荷汤或茶嚼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9、化痰铁刷丸处方白附子(炮)南星(炮)半夏(汤洗)白矾(生用)各15克 寒水石30克(烧)干生姜22克 硇砂 轻粉各3克 皂角(去皮、子)30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细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化痰坠痰,止嗽定喘。治痰逆呕吐,痰厥头痛,头目昏眩,肺痿吐脓,声如拽锯。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食后用生姜汤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五
处方30、百花煎处方生地黄汁200毫升 生姜汁100毫升 黄牛乳200毫升 藕汁200毫升 胡桃仁10枚(研如糊)干柿5枚(细锉,研如糊)大枣21枚(煮,去皮、核,研如糊)清酒200毫升 黄明胶(炙燥,为末)秦艽末各15克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如糊)90克
制法上十一味,相次下,煎减一半,加白蜜120克,慢火熬成煎,入瓷器贮存。
功能主治养阴补肺,凉血止血。治吐血不止,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一匙,每日三服,糯米饮或酒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八
处方31、乌须酒处方何首乌500g 白首乌500g 胡桃肉90g 枸杞子60g 莲子肉90g 全当归60g 生姜汁20g 蜂蜜90g 细曲300g 生地120g 麦冬30g 糯米5kg
炮制1.先将两种首乌洗净,用水煮过,捣烂;2.除生姜汁、蜂蜜外,其余药材捣为粗末与首乌一起装入白布袋,封口备用;3.将细曲捣成细末,备用;4.生地用酒洗净,放入煮首乌的水中去煮,等水渐干时,再用文火煨;5.待水汁尽后,取出捣烂备用;6.将糯米放入锅中,加水3000ml,放在文火上熬成粥状,然后倒入干净的坛子里;7.冷后加入细曲末,用柳枝拌匀,加盖密封,放在保温处酿制,待有酒浆时开封;8.将生地黄倒入酒糟中,用柳枝拌匀,加盖密封,3~5日后开封;9.压榨去糟渣,贮入干净的坛子里,再将药袋悬入酒中,加盖;10.将坛放入锅中,隔水加热约80分钟后取出,埋入土中;11.过5日将酒坛取出,开封,去掉药袋,将蜂蜜炼过,倒入药酒中,再细滤一遍,装瓶备用。
功能主治补肾养肝,益精血。主治因肝肾精血不足而导致的腰膝酸软,体乏无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面色憔悴,须发早白,大便秘结等症。
用法用量每次10~20ml,每日3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
备注(1)何首乌、白首乌、枸杞子、胡桃肉、莲子肉、当归:补肾养肝,益精血。红枣:调和诸药,并有健脾作用。麦冬:滋阴润燥。蜂蜜:调味,并能缓和酒性。此酒功效为补肾养肝。
摘录《寿世保元》
处方32、控涎丸处方生川乌(去皮)半夏(洗)僵蚕(不炒,此三味锉碎,生姜汁浸一宿)各15克 全蝎(去毒)7个 铁粉9克 甘遂4.5克
制法上为细末,用生姜自然汁打糊为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治诸痫久不愈,顽涎聚散无时,变生诸证。
用法用量每服15丸,食后用姜汤吞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甘草。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33、趁痛散处方牛膝 当归 官桂(去皮)白术 黄耆各15克 薤白7.5克 独活15克 生姜15克 甘草7.5克(炙)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益气补血,温经止痛。主产后遍身疼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75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分二次热服。
摘录《经效产宝》
处方34、栝楼散别名瓜蒌散(《证治准绳·疡医》)。
处方栝楼1个(去皮)生姜15克 甘草15克金银花9克 牛蒡子(微炒)9克
制法上药不犯钢铁器,捶碎。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治便痈等恶疮。
用法用量用酒适量,煎数沸,空腹时温服。微利为度。
摘录《瑞竹堂经验方》卷五
处方35、灵脾肉桂酒处方仙灵脾100g 陈橘皮15g 黑豆皮30g 连皮大腹槟榔3枚 豉30g 肉桂30克 生姜3片 葱白3根(切)黄酒1000ml
炮制1. 将上述药材捣碎,装入纱布袋内;2. 悬挂于小坛内不触坛底,煻灰火(热灰火)外煨1日后取出候冷备用。
功能主治温补肾阳,健脾利湿。主治脾肾两虚,脘腹冷痛,食欲不佳,腰酸体弱。
用法用量每次10ml,每日早晚2次,将酒温热服用。
备注(1)仙灵脾、肉桂:温补肾阳,虚冷纳差诸证可除,为方中主药。陈皮、豉、槟榔、黑豆皮、生姜、葱白:理痰气,健胃疏风,推陈以致新。补肾温脾,疏利肠胃,标本相顾,则虚冷诸症自退。黄酒:有助温补疏利之功。
摘录《普济方》
处方36、大青龙汤处方麻黄12克(去节)桂枝4克(去皮)甘草5克(炙)杏仁6克(去皮、尖)生姜9克(切)大枣10枚(擘)石膏20克(碎)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清热除烦。主外感风寒,兼有里热,恶寒发热,身疼痛,无汗烦躁,脉浮紧3亦治溢饮,见上述症状而兼喘咳面浮者。
用法用量上七味,用水900毫升,先煮麻黄,减2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恶风烦躁,不得眠。
备注本方是以麻黄汤加重麻黄、甘草的用量再加石膏、生姜、大枣所组成。麻黄汤功能发汗解表,本方加重麻黄则发汗解表之力更强;增加石膏清内热,除烦躁;倍甘草,加姜、枣,是和中气,调营卫,助汗源。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清热除烦之功。
摘录《伤寒论》
处方37、玉芝圆处方人参(去芦)、干薄荷叶、白茯苓(去皮)、白矾(枯过)、南星(米泔浸一伏时.焙干),各三十两;半夏(汤洗七次.为末.生姜汁捣和作面)六十两。
炮制上为末,用生姜汁煮面糊和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风壅痰实,头目昏眩,咳嗽烦满,咽嗝不利,呕吐恶心,神志昏愦。心忪面热,痰唾稠粘。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圆,生姜汤下,食后。如痰盛燥热,薄荷汤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8、白花蛇煎处方白花蛇(二两)乌蛇(二两),并用酒浸.去皮骨.焙干。白蜜(三十两)生姜汁(六两)薄荷汁(六两)白僵蚕(炒 一两)干蝎(炒.一两)苦参(一两)白附子(炮.三分)
炮制上为末,先下蜜,并生姜汁薄荷汁,次下诸药末,捣和匀,银器中重汤熬成煎。
功能主治治蛊风,身痛如刀划。
用法用量以无灰酒下半匙匕。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39、必应汤处方延胡索 香附 艾灰 归身 砂仁 生姜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祛寒止痛。主寒邪客于心脾,气血不和,胸脘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六
处方40、茯神汤处方茯神(去木.四两)、独活(四两)、黄蓍(五两)、远志(去心.五两)、防风(五两)、生姜(三两)、甘草(一两)、人参(一两)、当归(一两)、牡蛎(煅.一两)、白术(一两)、苁蓉(一两)、附子(一两)
功能主治治风眩倒,屋转吐逆,恶闻人声。
用法用量以涝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服五合,一日夜尽。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41、快脾丸处方生姜180克(洗净,切片,以飞罗面120克拌和,晒干)橘皮30克(去瓤)甘草(炙)丁香各60克(不见火)缩砂仁9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气久虚,不受饮食,食荤则肠鸣腹泻,下尽所食物方快,不食则无事,经年累月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腹时用姜汤、熟水嚼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五
处方42、千缗汤处方齐州半夏7枚(炮制,四片破之)皂角(去皮,炙)3厘米 甘草(炙)3厘米 生姜(如指大)1块
功能主治治痰喘不能卧。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250毫升,煮至125亳升,顿服。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六
处方43、柴陈煎处方柴胡6~9克 陈皮4.5克 半夏6克茯苓6克 甘草3克 生姜3~7片
功能主治解表发汗,化痰止咳。主伤风兼寒,咳嗽发热,痞满多痰者。
用法用量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空腹时温服。如寒盛者,加细辛2.1~2.4克;如风盛气滞者,加苏叶4.5克;如冬月寒甚,加麻黄4.5克;气逆多嗽者,加杏仁3克;痞满气滞者,加白芥子1.5~2.1克。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44、通天愈风汤处方人参3克 威灵仙(去芦)1.5克 南星(汤泡)贝母(去心)各3克 连翘 防风(去声)各1.5克 瓜蒌仁15粒 白术4.5克 桔梗9克 甘草 荆芥穗各1.5克 生姜3片
功能主治治舌纵涎下多唾。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入荆沥10毫升,姜汁少许,半饥时服,吞下清心导痰丸50粒,日一服。
摘录《医学纲目》卷十七
处方45、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处方桂枝9克(去皮)芍药12克 甘草6克 人参9克 大枣12枚(擘)生姜12克
功能主治调和营卫,益气养血。治伤寒发汗后,气血两虚,身疼痛,脉沉迟者。
用法用量以水1.2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
摘录《伤寒论》
处方46、葛根汤处方葛根 生姜各18克 独活12克 当归9克 甘草 桂心 茯苓 石膏 人参 白术 芎藭 防风各6克
制法上十二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产后中风,口噤痉痹,气息迫急,眩冒困顿。
用法用量以水1.2升,煮取300毫刀,去滓,每次服100毫升,每日三次。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处方47、葛根汤处方葛根(锉)300克 甘草(炙)90克 半夏60克(生姜汁75毫升,浆水500毫升,同煮软,切,焙干)黄连(去须)30克
制法上四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治胃脘实热,烦渴,咽干吐逆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2片,竹茹少许,同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处方48、疳积散处方厚朴(厚而紫色有油者佳,去粗皮,切片,生姜自然汁炒熟,为末)30克 广陈皮(去白,为末)24克 粉甘草(去皮,为净末)真芦荟(净末)各21克 芜荑(真孔林大而多白衣者佳,去白衣亮,净末)15克 青黛(研净末)9克 百草霜(净末)6克 旋复花(净末)4.5克
制法上药匀和成剂用。
功能主治理气行滞,化积杀虫。治饮食过饱伤脾,致成疳积。面黄腹大,小便色如米泔,大便泄泻色黄酸臭,头皮干枯,毛发焦穗,甚至目涩羞明,睛生云翳,形体骨立,夜热昼凉者。
用法用量每一岁用药0.3克,早上空腹时用灯心汤调服。
摘录《证治准绳·幼科》卷八
处方49、内消散处方陈皮 半夏(姜制)白茯苓(去皮)枳实(去瓤,麸炒)山楂肉 神曲(炒)砂仁 香附 三 棱 莪术 干生姜
功能主治治过食生冷硬物,脾不能运,呕吐痞满胀痛,饮食少思。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二
处方50、干嗽补肺膏处方生地1千克 杏仁60克 生姜 白蜜各120克
功能主治治肺中津液不足,干嗽。
用法用量上药捣为泥,饭上蒸五七度,每于五更挑3匙咽下。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一
处方51、辅正驱邪汤处方当归9克 熟地12克 人参随便 白术9克 茯苓7.5克 山药9克 甘草3克 干姜(炒)3克(或用煨生姜4.5克)麻黄3~6克 桂枝3~6克
功能主治扶正祛邪。治气血两虚,外受风寒,难以疏散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阳虚寒盛,加附子;头痛,加川芎、白芷、细辛;骨瘤,加防风;无力用人参,可用沙参9克代之。
摘录《会约医镜》卷十
处方52、豆蔻橘红散处方丁香30克 木香30克 白豆蔻仁 人参(去芦头)白术 厚朴(生姜汁制)神曲(炒,)干姜(炮)半夏曲 陈橘皮(去白)甘草(炙)藿香叶(去土)各15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温脾养胃,消食和中。主脾胃虚弱,食谷不消,泄泻,呕吐,腹胀。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同煎至105毫升。空腹时温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六
处方53、桂枝生姜枳实汤处方桂枝 生姜各9克 枳实5枚
功能主治通阳散寒,开结下气。治寒邪或水饮停留于胃,向上冲逆,心下痞闷,并向上牵引疼痛者。
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处方54、五膈宽中散别名宽中散(《世医得效方》卷三)。
处方白豆蔻(去皮)60克 甘草(炙)150克 木香90克 厚朴(去皮,生姜汁炙熟)500克 缩砂仁 丁香 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各120克 香附子(炒,去毛)50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五膈。一曰忧膈,胸中气结,津液不通,饮食不下,羸瘦短气;二曰恚膈,心下实满,噫辄醋心,饮食不消,大小便不利;三曰气膈,胸胁逆满,噎塞不通,噫闻食臭;四曰寒膈,心腹胀满,咳嗽气逆,腹上苦冷,雷鸣绕脐痛,不能食肥;五曰热膈,五心中热,口中烂生疮,四肢烦重,唇口干燥,身体或热,腰背疼痛,胸痹引背,不能多食。
用法用量每服6克,人生姜2片,盐少许,沸汤点服,不计时。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处方55、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别名桂附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
处方桂枝9克 生姜9克 甘草6克 大枣12枚 麻黄6克 细辛6克 附子5克(炮)
功能主治温经通阳,宣散水饮。治寒饮停积于胃,病在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覆杯,苔白腻,脉沉迟者。
用法用量上七味,以水700毫升,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处方56、大温中饮处方熟地9~21克 冬白术9~15克 当归9~15克(如泄泻者不宜用,或以山药代之)人参6~15克(甚者30克,或不用亦可)炙甘草3克 柴胡6~12克麻黄3~9克 肉桂3~6克 干姜(炒熟)3~6克(或用煨生姜3-7片亦可)
功能主治温中补虚,解表祛邪。主阳虚伤寒及一切四时劳倦寒疫阴暑之气,身虽炽热,时犹畏寒,即在夏月亦欲衣被覆盖,或喜热汤,或兼呕恶泄泻,但六脉无力,肩脊怯寒;邪气不能外达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去浮末,温服,或略盖取微汗。如气虚,加黄耆6~9克:寒甚阳虚者,加制附子3~6克,头痛,加川芎或白芷、细辛;阳虚气陷,加升麻,肚腹泄泻,宜少减柴胡,加防风、细辛亦可。
备注原书云:服后畏寒悉除,觉有躁热,乃阳回作汗佳兆,不可疑之畏之。此方宜与理阴煎、麻桂饮相参用。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57、起痛汤处方当归6克,甘草1克,白术2.4克,牛膝2.4克,独活2.4克,肉桂2.4克,韭白8根,生姜3片。
功能主治温经活血,消滞止痛。主气血虚有滞。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嵩崖尊生全书》卷十四
处方58、大半夏汤处方半夏9克 人参6克 白蜜20毫升 白术3克 生姜9克
制法上五味,叹咀。
功能主治主胃反不能受食,食已即吐者。
用法用量用水500毫升,和蜜扬之200~300下,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
处方59、白豆蔻汤处方白豆蔻(去皮)诃黎勒(炮,去核)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炒)干姜(炮)各15克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2克
制法上五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肠胃受湿,濡泻无度,腹痛,饮食不化。
用法用量每服1-5克,切薤白3寸,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一日二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处方60、桂枝汤别名阳旦汤(《伤寒论》)。
处方桂枝9克(去皮)芍药9克 甘草6克(炙)生姜9克(切)大枣12枚(擘)
药理作用1.解热、镇痛、抗炎与镇静作用 《中成药研究》1983(3):25,解热试验说明;75%桂枝汤能使发热家兔肛温降低0.71℃,皮温试验也可使小鼠正常皮肤温度降低8.13%。镇痛实验结果,在120分钟时,37.5%、75%桂枝汤使小鼠基础痛阈分别增高64.82%和105.35%;与0.1%吗啡(20mg/kg)的作用相近;75%桂枝汤对小鼠扭体反应的抑制率为90%。另外,桂枝汤有较强抗甲醛性炎症作用,致炎后1小时,37.5%和75%桂枝汤的肿胀抑制率分别为85.72%和84.77%。实验还表明桂枝汤能抑制小鼠自由活动,增强巴比妥类药物的催眠作用。2.对巨噬细胞功能的促进作用 《福建中医药》1983(1):61,本方对小白鼠巨噬细胞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桂枝汤组的巨噬细胞吞噬率为24.4%、吞噬指数为42.2%;对照组则分别为21.0%、36.4%,(P<0.05)有显著性差异。实验还参考Ashman、Ellingson提出的体温升高,巨噬细胞活动能力随之增强的观察结果,证实了原方“啜粥温覆”的科学性。并采用不同给药时间分组观察,发现每日服2~3剂或每日1剂连服数日的效果最佳,与仲景“后服小促”、“不愈更作”的记载一致。
功能主治解肌发汗,调和营卫。治外感风寒,发热恶风,头痛项强,身痛有汗,鼻呜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等见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上五味,哎咀三味。以水700毫升,微火煮取300毫升,去滓。适寒温,服100毫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适量,以助药力。温覆一时许,遍身微汗者为佳。若一服汗出病愈,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
注意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表实无汗,表寒里热,及温病初起,见发热口渴者,均忌用。
备注本方证属腠理不固,风寒外袭,营卫不和。治宜辛温解肌,调和营卫。方中桂枝散寒解肌为君;芍药敛阴和营为臣;生姜助桂枝解肌祛邪,大枣助芍药和里营,并为佐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配合成方,共奏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功。
摘录《伤寒论》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处方1、半附汤处方生附子半夏各7.5克生姜10片功能主治温胃化痰。主治胃冷生痰,呕吐不止。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服。或加木香少许尤妙。摘录《医学入门》卷七处方2、荆芥散处方天南星(浸洗.生姜自然汁煮软.
处方1、当归芍药汤处方当归9克芍药人参桂心生姜甘草各6克大枣10枚干地黄6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主产后虚损,不思饮食。用法用量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服。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处方1、地黄煎丸处方生地黄汁1.2升生杏仁汁600毫升薄荷汁600毫升生藕汁600毫升鹅梨汁600毫升法酒1.2升白蜜120毫升生姜汁600毫升柴胡120克(去芦,焙)木香120克人参60克白茯苓60
处方1、四柴胡饮处方柴胡3~9克炙甘草3克生姜3~7片当归6~9克(泻者少用)人参6~9克或15~21克功能主治扶正解表。治元气不足,或忍饥劳倦,而外感风寒,或六脉紧数微细,正不胜邪者。用法用量用水4
处方1、薷苓清暑汤处方藿香4.5克,香薷4.5克,茯苓6克,陈皮3克,厚朴3克,麦冬2.4克,人参2.4克,白术9克,泽泻4.5克,甘草3克,草豆蔻2.1克,竹茹1.5克,砂仁1.5克,生姜3片,乌梅
处方1、葡萄姜蜜汁处方鲜葡萄汁生姜汁各50克绿茶5克蜂蜜适量制法以沸冲浸浓绿茶1杯,对入葡萄汁、姜汁、蜂蜜即可。功能主治除烦止渴,健胃止痢。适用于细菌性痢疾。用法用量每日2次,趁热顿服。摘录《民间方》
处方1、调中汤处方白术2两,茯苓1两,丁香半两,厚朴2两(生姜汁炒),半夏1两(汤浸7次,切,焙干),甘草1两(炙赤色),肉桂半两(忌火),槟榔2对(锉碎)。制法上为粗散。功能主治伤寒后脾胃气不和。用
处方1、白术汤处方白术(锉,炒)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两,芎藭半两,芍药半两,当归(切,焙)半两,人参半两,甘草(炙,锉)半两,诃黎勒(炮,去核)半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妊娠胎萎燥,渐觉
处方1、诃黎勒散处方诃黎勒皮1两,赤茯苓3分,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枳实半两(麸炒微黄),桂心半两,白术3分,干姜1分(炮裂,锉),甘草1分(炙微赤,锉),人参3分(去芦头),木通半两(锉)
处方1、草豆蔻散处方草豆蔻(面裹煨熟,去皮取肉)1两,茴香子(炒)1两,木香半两,陈曲(微炒)2两,麦糵(炒)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干姜(炮)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制法上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