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桂枝的处方(十二)
Posted 桂枝
篇首语: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含有桂枝的处方(十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方1、调荣活络饮处方川大黄 当归条 川牛膝(去芦,酒洗)杏仁(去皮,研如泥)各6克 赤芍药 红花 羌活 怀生地黄(酒洗)各3克 川芎4.5克 桂枝0.9克
功能主治调荣活络。主失力腰闪,或跌仆瘀血,及大便不通而腰痛。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空腹时温服。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四
处方2、大青龙汤处方麻黄12克(去节)桂枝4克(去皮)甘草5克(炙)杏仁6克(去皮、尖)生姜9克(切)大枣10枚(擘)石膏20克(碎)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清热除烦。主外感风寒,兼有里热,恶寒发热,身疼痛,无汗烦躁,脉浮紧3亦治溢饮,见上述症状而兼喘咳面浮者。
用法用量上七味,用水900毫升,先煮麻黄,减2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恶风烦躁,不得眠。
备注本方是以麻黄汤加重麻黄、甘草的用量再加石膏、生姜、大枣所组成。麻黄汤功能发汗解表,本方加重麻黄则发汗解表之力更强;增加石膏清内热,除烦躁;倍甘草,加姜、枣,是和中气,调营卫,助汗源。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清热除烦之功。
摘录《伤寒论》
处方3、柴胡桂枝干姜汤别名柴胡桂姜汤(《金匮要略》卷上)。
处方柴胡24克 桂枝9克 干姜3克 栝楼根12克 黄芩9克 牡蛎6克(熬)甘草6克(炙)
功能主治和解散寒,生津敛阴。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寒重热轻,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心烦;牡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
用法用量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温服150毫升,日二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摘录《伤寒论》
处方4、桂枝甘草汤处方桂枝12克(去皮)甘草6克(炙)
功能主治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
用法用量上药二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津,顿服。
摘录《伤寒论》
处方5、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处方桂枝9克(去皮)芍药12克 甘草6克 人参9克 大枣12枚(擘)生姜12克
功能主治调和营卫,益气养血。治伤寒发汗后,气血两虚,身疼痛,脉沉迟者。
用法用量以水1.2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
摘录《伤寒论》
处方6、甘草附子汤别名四物附子汤(《备急千金要方》卷七)。
处方甘草6克(炙)附子12克(炮,去皮,破)白术6克 桂枝12克(去皮)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
用法用量上四味,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初服得微汗则解。
摘录《伤寒论》
处方7、辅正驱邪汤处方当归9克 熟地12克 人参随便 白术9克 茯苓7.5克 山药9克 甘草3克 干姜(炒)3克(或用煨生姜4.5克)麻黄3~6克 桂枝3~6克
功能主治扶正祛邪。治气血两虚,外受风寒,难以疏散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阳虚寒盛,加附子;头痛,加川芎、白芷、细辛;骨瘤,加防风;无力用人参,可用沙参9克代之。
摘录《会约医镜》卷十
处方8、桂枝生姜枳实汤处方桂枝 生姜各9克 枳实5枚
功能主治通阳散寒,开结下气。治寒邪或水饮停留于胃,向上冲逆,心下痞闷,并向上牵引疼痛者。
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处方9、壮筋续骨丹处方当归60克 川芎30克 白芍30克 炒熟地120克 杜仲30克 川断45克 五加皮45克 骨碎补90克 桂枝30克 三七30克 黄耆90克 虎骨30克 破故纸60克 菟丝饼60克 党参60克 木瓜30克 刘寄奴60克 地鳖虫90克
制法上药晒脆为末,沙糖泡水泛丸。
功能主治治骨折、脱臼、伤筋等复位之后。
用法用量每服12克,温酒送下。
摘录《伤科大成》
处方10、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别名桂附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
处方桂枝9克 生姜9克 甘草6克 大枣12枚 麻黄6克 细辛6克 附子5克(炮)
功能主治温经通阳,宣散水饮。治寒饮停积于胃,病在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覆杯,苔白腻,脉沉迟者。
用法用量上七味,以水700毫升,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处方11、桂枝柴胡汤处方桂枝 柴胡
功能主治治寒疟。寒伤少阳,寒多热少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处方12、桂枝茯苓丸别名夺命丸(《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二)、牡丹丸(《普济方》卷三五七)、夺命丹(《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二)、桂心茯苓丸(《张氏医通》卷十五)。
处方桂枝 茯苓 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
制法上药五味,研末,炼蜜为丸,如兔屎大。
药理作用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中成药研究》1986(5):24~26,实验表明,静脉注射或口服本方,能明显降低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红细胞电泳速度。实验发现,该药显效于静注、口服两种给药途径,前者作用快,后者作用持久。且口服降低血浆比粘度的作用特强。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缓消症块。治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月经困难;经停腹胀痛;难产;胎死腹中;胞衣不下;产后恶露不尽而腹痛拒按者。
用法用量每于空腹时服1丸,不知,加至3丸。
备注方中桂枝温阳通脉,芍药养血和营,桃仁破血消症,丹皮活血散瘀,茯苓益气养心。以蜜为丸,取其渐消缓散之义。
摘录《金匮要略》卷下
处方13、桂枝汤别名阳旦汤(《伤寒论》)。
处方桂枝9克(去皮)芍药9克 甘草6克(炙)生姜9克(切)大枣12枚(擘)
药理作用1.解热、镇痛、抗炎与镇静作用 《中成药研究》1983(3):25,解热试验说明;75%桂枝汤能使发热家兔肛温降低0.71℃,皮温试验也可使小鼠正常皮肤温度降低8.13%。镇痛实验结果,在120分钟时,37.5%、75%桂枝汤使小鼠基础痛阈分别增高64.82%和105.35%;与0.1%吗啡(20mg/kg)的作用相近;75%桂枝汤对小鼠扭体反应的抑制率为90%。另外,桂枝汤有较强抗甲醛性炎症作用,致炎后1小时,37.5%和75%桂枝汤的肿胀抑制率分别为85.72%和84.77%。实验还表明桂枝汤能抑制小鼠自由活动,增强巴比妥类药物的催眠作用。2.对巨噬细胞功能的促进作用 《福建中医药》1983(1):61,本方对小白鼠巨噬细胞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桂枝汤组的巨噬细胞吞噬率为24.4%、吞噬指数为42.2%;对照组则分别为21.0%、36.4%,(P<0.05)有显著性差异。实验还参考Ashman、Ellingson提出的体温升高,巨噬细胞活动能力随之增强的观察结果,证实了原方“啜粥温覆”的科学性。并采用不同给药时间分组观察,发现每日服2~3剂或每日1剂连服数日的效果最佳,与仲景“后服小促”、“不愈更作”的记载一致。
功能主治解肌发汗,调和营卫。治外感风寒,发热恶风,头痛项强,身痛有汗,鼻呜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等见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上五味,哎咀三味。以水700毫升,微火煮取300毫升,去滓。适寒温,服100毫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适量,以助药力。温覆一时许,遍身微汗者为佳。若一服汗出病愈,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
注意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表实无汗,表寒里热,及温病初起,见发热口渴者,均忌用。
备注本方证属腠理不固,风寒外袭,营卫不和。治宜辛温解肌,调和营卫。方中桂枝散寒解肌为君;芍药敛阴和营为臣;生姜助桂枝解肌祛邪,大枣助芍药和里营,并为佐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配合成方,共奏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功。
摘录《伤寒论》
处方14、桂枝防风汤处方嫩桂枝4.5克 杭白芍6克 北防风4.5克 炙甘草3克
功能主治治婴幼儿伤寒初起,恶寒发热,体重面黄,或面白喘急,口中气热,呵欠烦闷。
用法用量上作一剂。加老生姜3克 大红枣5枚,水煎,热服。有痰,加北芥子3克,有呕吐,加陈皮、半夏各3克,热多,加柴胡3克,胸紧气急,加枳壳、桔梗各3克。
摘录《幼幼集成》卷二
处方15、桂枝半夏汤处方桂枝2.4克 半夏4.5克 茯苓9克 白术6克 贝母6克 广皮3克 芥子3克 厚朴0.3克 紫苏3克 甘草1.2克 生姜3片
功能主治治痰饮内伏,喘咳吐痰,胸满,发则寒热,腰背痛,其人振掘身瞤剧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醇剩义》卷三
处方16、桂枝四七汤处方桂枝 白芍药 半夏(制)各30克 白茯苓 厚朴(制)枳壳(制)甘草(炙)各15克 人参 紫苏各7.5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治外感风冷,内有寒邪,心腹作痛。
用法用量每服12克,加生姜7片,大枣2个同煎,空腹时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六
处方17、桂枝附子汤处方桂枝12克(去皮)附子15克(炮,去皮)生姜9克(切)大枣12枚(擘)甘草6克(炙)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现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于风寒湿邪而成者。
用法用量上药五味,以水18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备注方中桂枝散风寒,通经络,附子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二药相配,散风寒湿邪而止痹痛;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甘草补脾和中。五味合用,共奏祛风除湿,媪经散寒之功。
摘录《伤寒论》
处方18、桂枝二越婢一汤处方桂枝(去皮)芍药 麻黄 甘草(炙>各2.3克 大枣(擘)4枚 生姜(切)3.1克 石膏(碎,绵裹)3克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兼清里热。治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属外感风寒,内有郁热之轻证。
用法用量上七味,以水500毫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2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
摘录《伤寒论》
处方19、桂枝散处方枳壳30克(小者,去瓤,麸炒黄)桂枝(去皮,不见火)15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因惊伤肝,胁骨疼痛不已。
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用生姜、大枣汤调下。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七
处方20、桂苓神术汤处方桂枝2.4克,茯苓9克 白术3克 茅术3克 苡仁24克 广皮3克 半夏4.5克 厚朴3克 砂仁3克 姜3片
功能主治治溢饮。水气溢于四肢,肢节作肿,身重无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醇剩义》卷三
处方21、甘露饮处方茯苓 泽泻 甘草 石膏 寒水石各60克 白术 桂枝 猪苓各15克 滑石120克
制法上药研末。
功能主治治伤寒汗后,烦渴不止;伏暑大渴。
用法用量每服9克,汤调或新汲水调服,姜汤尤妙。
摘录《伤寒心要》
处方22、桂枝四物汤处方当归 熟地 川芎各6克 白芍9克(炒)桂枝9克 甘草(炙)3克
功能主治治妇人经来,外感风寒,发热有汗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四十四
处方23、温脾汤处方草果6克 桂枝9克 生姜15克 茯苓15克 蜀漆9克(炒)厚朴9克
功能主治温脾截疟。治太阴三疟,腹胀不渴,呕水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温服。
摘录《温病条辨》卷三
处方24、扶阳汤处方鹿茸15克(生,锉末,先用黄酒煎透)熟附子9克 人参6克 粗桂枝9克 当归6克 蜀漆(炒黑)9克
功能主治益气补血,扶阳祛寒。治少阴三疟,久而不愈,气血两虚,形寒嗜卧,发时不渴,舌淡,脉微。
用法用量用水1.6升,加入鹿茸酒,煎成300毫升,日服三次。
摘录《温病条辨》卷三
处方25、葛根汤处方葛根12克 麻黄9克(去节)桂枝6克(去皮)生姜9克(切)甘草6克(炙)芍药6克 大枣12枚(擘)
功能主治发汗解毒,升津舒筋。治外感风寒表实,恶寒发热,头痛,项背强几几,身痛无汗,腹微痛,或下利,或干呕,或微喘,舌淡苔白,脉浮紧者。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痢疾以及关节痛等病证见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上七味,以水1升,先煮麻黄、葛根,减至8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再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150毫升,覆取微似汗。
备注方中葛根升津液,濡筋脉为君;麻黄、桂枝疏散风寒,发汗解表为臣;芍药、甘草生津养液,缓急止痛为佐;生姜、大枣调和脾胃,鼓舞脾胃生发之气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升津舒筋之功。
摘录《伤寒论》
处方26、蜘蛛散处方蜘蛛14枚(熬焦)桂枝7克
制法上二味,研末为散。
功能主治破结行气,温肝散寒。治阴狐疝气,偏有小大,时时上下。
用法用量每服1克,米饮调下,一日二次。或作蜜丸。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处方27、调荣活络饮处方当归尾 红花 桃仁 赤芍药 独活 牛膝 秦艽 桂枝 大黄
功能主治活血通络。主瘀血停滞,腰痛日轻夜重,痛定一处,不能转侧,尺脉芤涩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有寒者,去大黄;有热者,去桂枝。
摘录《症因脉治》卷一
处方28、理饮汤处方于术12克 干姜15克 桂枝尖6克 炙甘草6克 茯苓片6克 生杭芍6克 橘红4.5克 川厚朴4.5克
功能主治治心肺阳虚,脾湿不开,胃郁不降,饮食不化,变为饮邪。脘腹满闷,短气喘促,咳吐粘涎,脉弦迟细弱。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桂枝,干姜以助心肺之阳;白术、茯苓、甘草理脾胃之湿;厚朴通胃中阳气;橘红助白术、茯苓、甘草以利痰饮;白芍酸敛,可防热药之上窜,制虚火之浮游,且药之热者,宜于脾胃,恐不宜于肝胆,又取其凉润之性,善滋肝旭之阴,即预防肝胆之热也。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处方29、升阳补胃汤处方黄耆 人参 甘草 当归 白术 升麻 柴胡 桂枝 芍药 羌活 防风 葛根 独活 生地黄 牡丹皮
功能主治治湿热侵入阳明、少阳,肠澼下血,血出如箭。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四
处方30、桂枝加芍药汤处方桂枝9克(去皮)芍药18克 甘草6克(炙)大枣12枚(擘)生姜9克(切)
功能主治治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病属太阴者。
用法用量上五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摘录《伤寒论》
处方31、牡蛎黄耆桂枝汤处方牡蛎3克 黄耆6克 桂枝1.5克 麻黄根3克 白术 甘草各1.5克 浮麦3克
功能主治治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启蒙》卷四
处方32、八宝回春汤处方附子(炮)人参 麻黄(去节)黄芩 防己 香附子(去毛)杏仁(去皮)川芎 当归各30克 茯神45克 陈皮30克 防风30克 白芍药150克 沉香15克 半夏45克 川乌15克(炮)桂枝30克 白术60克 天台乌药15克 干姜30克 黄耆90克 甘草30克 熟地黄30克 生干地黄30克
制法上药二十四味,为末嚼咀。
功能主治祛风,和气,活血。一切诸虚不足,风疾血气交攻,凝滞脉络,拘急挛拳,气不升降,瘫中疼痛,痰涎壅盛,脾胃不和,饮食不进。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一枚,煎取150毫升,空腹时服。合二服滓,再煎服。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一
处方33、驱邪汤处方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防风 羌活 独活 川芎 藁本 柴胡 家葛 白芷 升麻
功能主治治感冒风寒,颈项强痛。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薄荷,水煎服。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四
处方34、桂枝芍药汤处方桂枝 陈皮 甘草 生姜 白芍药
功能主治治寒气腹痛。面黄唇白,手足多冷,恶寒不热,二便清利,腹中绵绵作痛,脉左关弦紧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处方35、葛根加半夏汤处方葛根12克 麻黄9克(去节)甘草6克(炙)芍药6克 桂枝6克(去皮)生姜6克(切)半夏9克(洗)大枣12枚(擘)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舒筋止呕。治外感风寒,头痛,项背强直拘急,无汗,口不渴,呕逆,苔白,脉浮者。
用法用量上八味,以水1升,先煮葛根、麻黄,减至800毫升,去白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覆取微似汗。
摘录《伤寒论》
处方36、芍葛汤加味处方白芍30克,葛根20克,灵仙20克,丹参15克,米仁15克,秦艽12克,白芷12克,当归尾12克,桂枝9克,细辛3克。
功能主治散寒祛湿,活血通络。主寒湿兼血滞。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
摘录吴福财方
处方37、金蝉蜕衣汤处方桂枝9克 防风9克 蝉蜕9克 苍术6克 苡仁6克 茵陈12克 猪苓9克 银花15克 连翘15克 郁金6克 大枣6克
功能主治治药物性皮炎。
用法用量水煎服。热重,加石膏、知母;湿重,加扁豆、土茯苓;风胜,加荆芥、川芎;血热,加生地、丹皮、赤芍。
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处方38、黄耆桂枝五物汤别名黄耆五物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桂枝五物汤(《赤水玄珠》卷十二)。
处方黄耆9克 芍药9克 桂枝9克 生姜18克 大枣12枚(一方有人参)
功能主治补气通阳,养血除痹。治血痹,脉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用法用量上五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分三次温服。
备注方中黄耆补气、桂枝通阳为君;芍药养血除痹为臣;大枣、生姜调和营卫为佐、使。合用以奏补气通阳,养血除痹之效。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处方39、黄耆建中汤别名黄耆汤(《外台秘要》卷十七引《古今录验》)。
处方黄耆4.5克 桂枝9克(去皮)甘草6克(炙)大枣12枚 芍药18克 生姜9克 胶饴30克
功能主治温中补气,和里缓急。治虚劳里急,诸不足,小腹急痛,脐下虚满,面色萎黄,唇口干燥,胸中烦悸,少力身重,骨肉酸痛,行动喘乏,食欲不振,病后虚弱,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上七味,以水1.4升,煮取600毫升,入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每次温服200毫升,日三服。气短胸满,加生姜,腹满,去枣,加茯苓4.5克。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处方40、桂枝石膏汤处方桂枝15克 石膏 知母各45克 黄苇30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疟无他证,隔日发,先寒后热,寒少热多者。
用法用量分作三服。每服用水150毫升煎服。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处方41、当归导滞汤处方大黄3克 当归9克 麝香少许 丹皮9克 桃仁9克 红花3克 白芍9克 乳香9克 没药9克 生地9克 桂枝9克 柴胡6克 黄芩9克 枳壳3克 甘草3克
功能主治主跌打损伤,内外瘀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血证论》卷八
处方42、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处方茯苓25克 桂枝12克(去皮)甘草6克(炙)大枣15枚
功能主治治伤寒发汗后,其人脐下悸,欲作奔豚者。
用法用量上四味,以甘澜水1升,先煎茯苓减至800毫升,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一日三次。
摘录《伤寒论》
处方43、琥珀汤处方琥珀3克 人参 白术各9克 茯苓6克 桂枝 附子 干姜 砂仁各3克 陈皮 破故纸 桑白皮(童便浸,炒)各6克
功能主治益气温肾,利水消肿。治脾肾虚寒,小水不利,遍身肿满,或咳喘者。
用法用量上药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产科发蒙》卷四
处方44、浆水散处方半夏60克(汤洗)附子15克(炮)干姜15克 良姜7.5克 桂枝15克 甘草15克(炙)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暴泄如水,周身汗出,一身尽冷,脉微而弱,气少而不能语。
用法用量每服9~15克,用浆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和滓热服。甚者三四服,微者三服。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处方45、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别名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卷中)、桂苓甘术汤(《医宗金鉴》卷五十四)。
处方茯苓12克 桂枝9克(去皮)白术6克 甘草(炙)6克
功能主治温化痰饮,健脾利湿。治中阳不足,痰饮内停,朐胁支满,目眩心悸,咳而气短,舌苔白滑,脉弦滑。
用法用量上药四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备注方中茯苓健脾渗湿,祛痰化饮为君;白术健脾燥湿,助茯苓运化水湿为臣;桂枝通阳化气为佐,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配合成方,共奏温化痰饮,健脾利湿之功。
摘录《伤寒论》
处方46、黄连汤处方黄连9克 甘草9克(炙)干姜9克 桂枝9克(去皮)人参6克 半夏6克(洗)大枣12枚(擘)
功能主治平调寒热,和胃降逆。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
用法用量上七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昼三次,夜二次。
备注方中黄连苦寒,上清胸中之热,干姜、桂枝辛温,下散胃中之寒,二者合用,辛开苦降,寒热并投,上下并治,以复中焦升降之职;更以半夏和胃降逆,人参、甘草、大枣益胃和中。合而用之,能使寒散热消,中焦得和,阴阳升降复常,痛呕自愈。
摘录《伤寒论》
处方47、人参建中汤处方炙甘草4.5克 桂枝9克 生姜6克 大枣6枚 芍药18克 胶饴60克 人参3克
功能主治治虚劳自汗。
用法用量上七味,用水1.4升,煮取600毫升,去滓纳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每次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注意素患呕吐者忌用。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三
处方48、桂枝黄芩汤处方桂枝(去皮)芍药 黄芩各15克 甘草(炙)30克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风疫。脉浮数而不弱,头项痛,腰脊痛,发热恶风。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六
处方49、疏肝散瘀汤处方当归 红花 苏木 青皮 柴胡各3克 山棱6克 白芍 乌药 桂枝 甘草各2.4克
功能主治治瘀血凝结,两胁刺痛。
用法用量水煎,热服。
摘录《丹台玉案》卷五
处方50、加减八珍汤处方党参12克,茯苓9克,白术9克,当归9克,桂枝9克,川芎9克,熟地15克,鸡血藤15克,制附块6克,干姜6克,炙甘草6克。
功能主治调补气血,健脾益肾。主气血两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朱南荪方
处方51、乙肝解毒汤处方方1:黄芪30克,虎杖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露蜂房15克,半枝莲15克,仙鹤草15克,土茯苓15克,仙灵脾15克,鹿衔草15克,柴胡12克,郁金12克,当归12克,生鸡内金12克,桂枝9克,甘草3克。方2:雄黄30克(色赤如鸡冠者为上品,效高毒性小),生白矾(即酸矾)15克,五灵脂60克,共研细末装胶囊。
功能主治清化解毒,活血祛瘀,健脾疏肝,益气湿肾。主湿热邪毒内蕴,肝郁血瘀,脾肾两亏,营卫失调。慢性乙型肝炎。
用法用量方1煎服,先将诸药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沸后再煎5分钟即可。方2胶囊用汤药或温开水送服均可。每次吞服0.3克(2粒),每日2次。汤药、胶囊均6日一个疗程。
摘录来春茂方
处方52、缩汗煎处方黄耆(炙)白芍各15克 桂枝9克
功能主治治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水煎,人酒温服。
摘录《仙拈集》卷二
处方53、大正气散处方厚朴(姜制,炒)藿香叶 半夏(汤泡七次)橘红 白术各30克 甘草(炙)槟榔 桂枝(不见火)枳壳(去瓤,麸炒)干姜(炮)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脾胃怯弱,风寒湿气内侵,心腹胀满,有妨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枣子2枚,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54、桂术二陈汤处方桂枝2.4克 白术4.5克 广皮3克 半夏4.5克 茯苓9克 枳实3克 泽泻4.5克 牛膝4.5克 车前6克 姜3片
功能主治治痰饮。水从胃出,下走肠间,漉漉有声,胸中微痞,头目作眩。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醇剩义》卷三
处方55、白虎加桂枝汤别名桂枝白虎汤(《张氏医通》卷十六)。
处方知母180克 甘草(炙)60克 石膏500克 粳米60克 桂枝(去皮)90克
制法上锉为粗末。
功能主治清热通络止痛。温疟,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风湿热痹,壮热汗出,气粗烦躁,关节肿痛,口渴苔白,脉弦数。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5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温服。汗出愈。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处方56、黄耆芍药桂枝苦酒汤别名耆芍桂酒汤(《金匮要略》卷中)。
处方黄耆15克 芍药9克 桂枝9克
功能主治益气祛湿,和营泻热。治黄汗。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沉。
用法用量上三味,以苦酒200克,水1.4升相和,煮取600毫升,每次温服200毫升。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处方57、调经汤处方当归 桂枝 赤芍各3克 麝香0.15克 琥珀(另研)没药(另研)各0.6克 炙甘草 细辛各0.9克
功能主治化瘀退肿。主产后因败血蓄于脏腑,循经流入四肢而化为水,以致面目四肢浮肿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妇科玉尺》卷四
处方58、保元汤处方桂枝6克 白术 人参各3克 黄誊2.5克 当归2.5克 生附子2克
功能主治主中风虚脱,卒然昏迷,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肾气易动而燥者,加芍药、地黄。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观聚方要补》卷一
处方59、茯苓泽泻汤处方茯苓25克 泽泻12克 桂枝6克 白术9克 生姜12克
功能主治治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
用法用量以水1升,煮取300毫升,纳泽泻,再煮取300毫升,温服100毫升,一日三次。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处方60、木防己汤别名防己桂枝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
处方木防己9克 石膏(鸡头子大)12克 桂枝6克 人参12克
功能主治行水散结,补虚清热。治膈间支饮,喘满,心下痞坚,面色熏黑,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吐下不愈者。
用法用量上四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温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处方1、麻黄散处方麻黄3两,甘草3两,杏仁3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面皯疱。用法用量以酒调下1钱,每日3次。摘录《普济方》卷五十一处方2、桂枝汤处方桂枝3钱,白芍(生用)3钱,甘草2钱,大枣3枚,浮麦
处方1、理中汤处方人参、白术、黄耆、附子、炮姜、炙草、茯苓。功能主治痘疮脏寒木能发毒,而腹胀,二便清利,手足冷,痘淡白,脉微缓者。摘录《种痘新书》卷四处方2、桂枝加黄耆知母石膏汤处方桂枝汤加黄耆4钱半
处方1、金沸草散处方金沸草、荆芥、前胡、麻黄、半夏、桂枝、干姜、五味、甘草、细辛、杏仁、枳壳、桔梗。功能主治冷痰哮喘,冷而淋背,多吐冷沫,舌上白苔。用法用量喘甚,加姜汁磨木香汁半杯。摘录《伤寒全生集》
处方1、除湿蠲痛汤处方羌活1钱,苍术1钱,当归8分,川芎8分,白芷8分,防己8分,黄柏8分,南星8分,威灵仙6分,红花6分,桂枝5分。功能主治湿热流注经络,四肢百节流布走痛,红肿或死血。用法用量加生姜
处方1、茯苓泽泻汤别名茯苓汤处方茯苓半斤,泽泻4两,甘草2两,桂枝2两,白术2两,生姜4两。功能主治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霍乱,吐利后,烦渴欲饮水。用法用量茯苓汤(《千金翼》卷十九)。各家论述①《金匮
处方1、加减消风百解散处方川芎1钱,白芷1钱,陈皮1钱,苍术1钱半,紫苏1钱1分,麻黄(去根)1钱半,桂枝8分,甘草5分。功能主治冬月外感风寒,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痛,四肢倦怠,痰壅喘嗽,涕唾稠
处方1、健步丸处方生地黄15克归尾芍药陈皮苍术各30克吴茱萸条芩各15克牛膝30克桂枝6克大腹子3个制法上药为末,蒸饼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湿热脚气。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腹时煎白术、木通汤送下
处方1、阳和解凝膏处方鲜牛蒡草480g(或干品120g)鲜凤仙透骨草40g(或干品10g)生川乌20g桂枝20g大黄20g当归20g生草乌20g生附子20g地龙20g僵蚕20g赤芍20g白芷20g白蔹
处方1、桂枝加川芎防风汤处方桂枝1两半,芍药1两半,生姜1两半,甘草1两,防风1两,川芎1两,大枣6枚。制法上锉细。功能主治柔痉,发热、自汗,而不恶寒者。用法用量每服1两,水3盏,煎至1盏半,去滓温服
处方1、麻黄桂枝汤处方麻黄2两(去根节),桂枝1两,葛根3两,芍药3两,甘草1两(炙紫色)。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伤寒。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2枚,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