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桂枝的处方(十一)
Posted 处方
篇首语: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含有桂枝的处方(十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方1、活血通络方处方川芎10克,当归12克,茺蔚子18克,红泽兰12克,桂枝12克,茯苓12克,干地龙12克,防风12克,木瓜18克,丹参18克,代赭石18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活血通络。主气血瘀滞,目系受累。(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罗成仁方
处方2、鱼鳞汤处方生地20克,熟地20克,黑芝麻40克,枸杞子15克,何首乌15克,白藓皮15克,地肤子15克,当归20克,川芎10克,桂枝10克,丹参15克,苦参15克,防风15克,蝉蜕10克,甘草10克,大枣3枚。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健脾润燥,益气养血,祛风活络。主肝肾阴虚,脾胃衰弱,荣血不足,血虚生风,风盛则燥,肌肤失养。(全身性皮肤角化症)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
摘录周鸣岐方
处方3、正元丹处方附子 干姜 良姜 乌头各120克 胡椒 荜澄茄 人参 红豆蔻 白术 桂各30克(一方有赤石脂、诃子、川椒各30克,无桂枝)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冷,寒湿久滞,心腹胀满,胁肋牵疼,吞酸气逆,呕吐清涎;症瘕积聚,上下奔冲;腹胀肠鸣,泄泻滑肠,里急后重,手足厥冷,口中气寒;及膈间停水,胁下饮癖,眩晕恶心,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十四
处方4、清阳汤处方红花 酒黄柏 桂枝各0.3克 生甘草 苏木各1.5克 炙甘草3克 葛根4.5克 当归身 升麻 黄耆各6克
功能主治治口歪,颊腮急紧,胃中火盛,汗出不止而小便数者。
用法用量上药哎咀,都作一服。用酒45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服讫,以火熨摩紧结处。
摘录《脾胃论》卷下
处方5、健脾除湿汤处方白术15克,茯苓15克,山药30克,草蔻10克,生薏米30克,生扁豆30克,萆解10克,枳壳15克,黄柏15克,芡实15克,桂枝10克,花粉10克。
功能主治滋阴养胃,健脾和胃,除湿清热。主脾胃湿热内蕴。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中医杂志》
处方6、芎葛汤处方川芎 葛根 桂枝 细辛 枳壳 人参 芍药 麻黄 防风各15克 甘草7.5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胁下疼痛不可忍;兼治脚弱。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同煎至,200毫升,去滓温服,一日三次。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七
处方7、益气养阴汤处方炙甘草15克,黄芪15克,党参12克,生地12克,麦冬12克,茯苓12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郁金10克,佛手10克,生姜6克,大枣5枚。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主气阴两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杨百方
处方8、升降汤处方野台参6克 生黄耆6克 白术6克 广陈皮6克 川厚朴6克 生鸡内金(捣细)6克 知母9克 白芍药9克 桂枝3克 川芎3克 生姜6克
功能主治治肝郁脾弱,胸胁胀满,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处方9、复方少腹化瘀汤处方红藤60克 牛膝25克 桃仁 红花 当归各15克 延胡索 赤芍 香附各10克 炮姜 桂枝 川楝子 小茴香各6克 柴胡3克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温经止痛。治阑尾包块、索条,腹部手术后切口炎性浸润,腹腔内炎性包块。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一剂,每剂二煎,分二次。
摘录《急腹症方药新解》
处方10、阳和活络汤加减处方麻黄5克,白芥子10克,熟地15克,桂枝10克,甘草3克,炮附子10克,姜黄6克,淫羊藿15克,当归10克,川芎6克,制乳没各6克。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化痰祛瘀。主寒邪祛瘀,痹阻经络。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
摘录郑国珍方
处方11、肩凝汤加味处方黄芪30克,川草乌各9克,当归30克,丹参30克,桂枝15克,透骨草30克,羌活18克,生地30克,香附15克,甘草6克。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益气活血。主寒凝血滞,兼有气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娄多峰方
处方12、加味积实理中汤处方炮姜炭1.8克,党参9克,白术9克,制半夏9克,炙甘草6克,枳实4.5克,参三七3克(研末吞服),桂枝3克,牡蛎30克,猪茯苓15克。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消痞止血,利湿化痰。主中气久损,脾失健运,痰湿内停,脾阳不振。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沈敏南方
处方13、乌梅丸处方乌梅300枚 细辛84克 干姜140克 黄连224克 当归56克 附子84克(去皮,炮,)蜀椒56克(出汗)桂枝(去皮)84克 人参84克 黄柏84克
制法上十味,各捣筛,混合和匀;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于米饭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纳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
药理作用排胆及驱蛔等作用 《中成药研究》1986(3):33~35,本方能促进胆囊收缩和排胆作用,有利于胆汁引流,减少或防止胆道感染及蛔虫卵留在胆道内形成胆石核心,减少胆石症发生。加大乌梅剂量作用更为明显,而单用乌梅作用没有复方强,表明复方有协同作用。实验还表明,本方在麻醉蛔虫体,使其失去附着肠壁的能力,促进肝脏分泌胆汁量增加,降低pH值,明显扩张奥狄氏括约肌,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尤对痢疾杆菌作用明显。
功能主治温脏安蛔。治蛔厥。脘腹阵痛,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则吐,甚至吐蛔,手足厥冷,或久痢不止,反胃呕吐,脉沉细或弦紧。现用于胆道蛔虫病。
用法用量空腹时饮服10丸,一日三次,稍加至20丸。
注意服药期间,忌生冷、滑物、臭食等。
备注本方所治蛔厥,是因胃热肠寒,蛔动不安所致。蛔虫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故方中重用乌梅味酸以安蛔,配细辛、干姜、桂枝、附子、川椒辛热之品以温脏驱蛔,黄连、黄柏苦寒之品以清热下蛔;更以人参、当归补气养血,以顾正气之不足。全方合用,具有温脏安蛔,寒热并治,邪正兼顾之功。
摘录《伤寒论》
处方14、舒筋养血汤处方当归12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鸡血藤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威灵仙10克,桂枝6克,蜈蚣6克,橘络6克,黄芪15克,细辛1克。
功能主治活血养血,舒筋通络。主久伤入络,筋肉失养。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余锡明方
处方15、加味黄耆五物汤处方生箭耆30克 子术15克 当归15克 桂枝尖9克 秦艽9克 广陈皮9克 生杭芍15克 生姜5片
功能主治治历节风证,周身关节皆疼,或但四肢作疼,足不能行步,手不能持物。
用法用量水煎服。热者,加知母;凉者,加附子;脉滑有痰者,加半夏。
备注本方是取《金匮要略》治风痹之黄耆五物汤,加白术以健脾补气,而即以逐痹;当归以生其血,血活自能散风;秦艽为散风之润药,性甚和平,祛风而不伤血;陈皮为黄耆之佐使,能引肌肉经络之风达皮肤由毛孔而外出也。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处方16、小青龙加石膏汤处方麻黄20克,桂枝20克,白芍20克,干姜20克,细辛20克,五味子20克,大枣20克,半夏30克,生石膏120克,甘草20克。
功能主治温化水饮,开郁清降。主寒饮郁肺,失其肃降。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熊永厚方
处方17、蠲痹镇痛汤处方制川乌10克,制草乌10克,细辛6克,牛膝15克,苍术12克,防己12克,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川芎15克,桂枝12克,甘草6克。
功能主治散寒除湿,通痹止痛。主寒湿闭阻。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周天寒方
处方18、阳旦汤处方大枣12枚(擘)桂枝9克 芍药9克 生姜9克 甘草9克(炙)黄芩6克
制法上六味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中风伤寒,脉浮,寒热往来,汗出恶风,项颈强,鼻鸣干呕。
用法用量以泉水1.2升,煮取800毫升,分四服,一日三次。
注意脉浮紧,发热者,不可用,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生葱。
摘录《外台秘要》卷二引《古今录验》
处方19、加味化坚汤处方桃仁9克,杏仁9克,橘皮9克,丹皮9克,桂枝9克,甘草6克,醋30克,大黄10克,蜜(冲服)30克。
功能主治破血软坚,理气行滞。主血瘀凝滞。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丰明德方
处方20、泄肝和胃化湿汤处方炒苍术9克,川朴5克,陈皮5克,木香5克,姜半夏9克,茯苓9克,桂枝3克,炒白芍9克,香橼皮9克,建神曲12克。
功能主治泄肝和胃化湿。主肝有郁热,胃蕴痰湿。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张泽生方
处方21、加味核桃承气汤处方桃仁3克,桂枝10克,大黄16克,芒硝10克,甘草6克,水蛭10克。
功能主治破瘀,调气,逐积。主热犯血分,热与血结,凝聚少腹。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吕兰凯方
处方22、三建膏处方天雄 附于 川乌各1枚 桂心 官桂 桂枝 细辛 干姜 蜀椒各60克
制法上药切片,麻油1千克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煎熬去滓,滤净再熬,徐下黄丹,不住手搅,滴水不散为度。
功能主治治阴疽,歹肉不化。
用法用量阴疽以葱汤洗净,摊成加银粉少许,贴患处;腹痛少食泄泻,摊成加丁香末少许,贴脐中及中脘;阳衰精冷,摊成加阿芙蓉少许,贴脐中及丹田;冷哮喘嗽,摊成加麝香少许,贴肺俞及华盖、中膻;症瘕冷积,摊成加麝香、阿魏少许,贴患处。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三
处方23、黄连启心汤处方人参3克 白术 丹皮各9克 黄连 玄参各6克 甘草3克 桂枝1克 半夏1.5克 柴胡1克
功能主治治五志厥阳之火太盛,遏抑于心包之内,致患关格,吐逆不得饮食,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五
处方24、麻黄桂枝汤别名麻黄黄芩汤(《校注妇人良方》卷十四)
处方麻黄30克(去节)甘草9克(炙)桃仁30个(去皮、尖)黄芩15克 桂枝9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发散血中风寒。治疟病头痛项强,脉浮,恶风无汗,发于夜间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50毫升,候发前温服。
备注疟发于夜间,此邪气浑入阴血。故方中以麻黄、桂枝发散风寒,黄芩清泄伏热,桃仁引药入血,散血缓肝。诸药相伍,共奏发散血中风寒之功。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处方25、玉池汤处方桂枝9克 茯苓9克 甘草6克 芍药9克 龙骨6克 牡蛎9克 附子9克 砂仁3克(炒,研,去皮)
功能主治治遗精。
用法用量水煎200毫升,温服。如湿旺木郁,而生下热,倍茯苓、白芍,加泽泻、丹皮。
摘录《医学摘粹》
处方26、萱草忘忧汤处方桂枝1.5克 白芍4.5克 甘草1.5克 郁金6克 合欢花6克 广皮3克 半夏3克 贝母6克 茯神6克 柏子仁6克
功能主治治忧愁太过,忽忽不乐,洒淅寒热,痰气不清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金针菜30克煎汤代水煎药服。
摘录《医醇剩义》卷二
处方27、补肝益气汤处方昆黄芪30克,党参20克,山萸肉20克,桑枝10克,桂枝10克,杜仲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
功能主治温补肝肾,祛散风寒。主肝之精气虚衰,筋失温煦,复感风寒之邪,痹阻于肩。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程远文方
处方28、椒桂汤处方川椒18克(炒黑)桂枝18克 良姜9克 柴胡18克 小茴香12克 广皮9克 吴茱萸9克(泡淡)青皮9克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治暴感寒湿成疝,寒热往来,脉弦反数,舌白滑,或无苔,不渴,当脐痛,或胁下痛。
用法用量用急流水1.6升,煮成600毫升,温服200毫升。覆被令微汗,佳。不汗,再服200毫升,接饮生姜汤,促之得汗。次早又服200毫升,不必覆被再令汗。
摘录《温病条辨》卷三
处方29、托里快斑汤处方紫草 黄耆 鼠粘子 连翘各3克 木通1.8克 当归2.1克 甘草 桂枝 川芎 防风各1.5克 木香0.9克 蝉蜕7枚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治痘疹发迟,热不止;或痂后发热。
用法用量加淡竹叶10片,水煎服。
摘录《痘疹世医心法》卷十二
处方30、通经止痛汤处方制南星10克,白芷10克,黄柏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羌活10克,威灵仙25克,苍术15克,桃仁15克,防己15克,元胡15克,独活15克,龙胆草6克,神曲12克,桂枝12克。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涤痰通络。主风寒湿气侵入肌肤,流注经络,湿凝为痰,痰瘀互结,闭塞遂道,营卫失其流畅。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天为1疗程。
摘录李治方方
处方31、祛风舒筋丸处方防风50g 桂枝50g 麻黄50g 威灵仙50g 制川乌50g 制草乌50g 苍术(炒)50g 茯苓50g 木瓜50g 秦艽50g 骨碎补(炒)50g 牛膝50g 甘草50g 海风藤50g 青风藤50g 穿山龙50g 老鹳草50g 茄根50g
性状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甜、苦。
炮制上十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60~18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用于风寒湿痹,四肢麻木,腰腿疼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孕妇慎用。
规格每丸重7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2、桂枝茯苓丸处方桂枝100g 茯苓100g 牡丹皮100g 赤芍100g 桃仁100g
性状为棕褐色的大蜜丸;味甜。
炮制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90~11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症。用于妇人宿有症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1~2次。
注意孕妇慎用。
规格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3、桂龙咳喘宁胶囊处方桂枝、龙骨、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牡蛎、黄连、法半夏、瓜蒌皮、苦杏仁(炒)
性状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浅棕色的粉末;气芳香,味微苦而甜。
炮制上十一味,桂枝与部分白芍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剩余的白芍与其余生姜等九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第三次半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60℃),加入上述细粉,混匀,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装入胶囊,即得。
功能主治止咳化痰,降气平喘。用于外感风寒、痰湿阻肺引起的咳嗽、气喘、痰涎壅盛等症;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粒,一日3次。
注意服药期间忌烟、酒、猪肉及生冷食物。
规格每粒装0.3g(相当于原药材1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4、小建中汤处方芍药(三钱)桂枝(二钱)甘草(二钱)胶饴(一鸡子黄大)
功能主治伤寒阳脉涩,阴脉弦,腹中急痛,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自汗者。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一钟,去滓,下胶饴,再煎化,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35、前列舒丸处方熟地黄、薏苡仁、冬瓜子、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苍术、桃仁、泽泻、茯苓、桂枝、附子(制)、韭菜子、淫羊藿、甘草
性状为棕黑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气微,味甘、酸。
炮制上十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45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1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扶正固本,滋阴益肾,利尿。用于尿频,尿急,尿滴沥,血尿;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12g,大蜜丸一次1~2丸,一日3次;或遵医嘱。
注意尿闭不通者不宜用本药。
规格水蜜丸每10丸重3g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6、疏风定痛丸处方马钱子(制)100g 麻黄300g 乳香(醋制)100g 没药(醋制)100g 千年健30g 自然铜(煅)30g 地枫皮30g 桂枝30g 牛膝30g 木瓜30g 甘草30g 杜仲(盐水制)30g 防风30g 羌活30g 独活30g
性状为灰黑色的大蜜丸;气辛香,味苦、酸。
炮制上十五味,将马钱子粉碎成细粉,其余麻黄等十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与马钱子粉配研,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40~16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用于风寒湿痹,筋脉不舒,四肢麻木,腰腿疼痛,跌打损伤,瘀血作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按规定量服用,不宜多服;体弱者慎服;孕妇忌服。
规格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7、桂枝汤处方桂枝、芍药,各二钱半。甘草(炙.三钱)。
功能主治伤寒中风病头痛发热汉出恶风者。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红枣二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38、大青龙汤处方麻黄(去节)、石膏,各三钱。杏仁(去皮尖)、甘草(炙)、桂枝,各一钱。大枣五个,生姜一钱半。
功能主治治伤寒头痛发热,恶寒无汗,燥烦,六脉浮紧。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39、当归四逆汤处方当归、桂枝、芍药、细辛,各二钱半。通草、甘草,各一钱半。
功能主治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红枣一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40、麻黄汤处方麻黄(三钱)桂枝(二钱)杏仁(去皮尖.一钱)甘草(炙.一钱)
功能主治伤寒病头痛发热,身痛恶风,恶汗而喘者。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41、麻黄桂枝各半汤处方麻黄(去根节)、桂枝、芍药,各二钱半。甘草(炙.二钱),杏仁(去皮尖.十个)。
功能主治伤寒通治。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大枣二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42、白龙汤处方桂枝 白芍(酒炒)龙骨(煅)牡蛎(煅)甘草(炙)各9克
功能主治男子失精,女子梦交,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加大枣2枚,水煎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四
处方43、侯氏黑散处方菊花300克 白术75克 细辛23克 茯苓23克 牡蛎23克 桔梗60克 防风75克 人参23克 矾石23克 黄芩38克 当归23克 干姜23克 芎藭23克 桂枝23克
制法上十四味,杵为散。
功能主治清肝祛风,化痰通络。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
用法用量每次3~9克,用酒调服,日一服。
注意服药期间,禁一切鱼、肉、大蒜,常宜冷食。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处方44、渗湿汤处方白术(三钱)干姜(炮 一钱)白芍药(一钱)附子(炮.去皮脐.一钱)白茯苓(去皮.一钱)人参(一钱)桂枝(不见火.半钱)甘草(炙.半钱)
功能主治治坐卧湿地,或为雨露所袭,身重脚弱,关节疼痛,发热恶寒,或多汗恶风,或小便不利,大便溏泄。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红枣一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45、麻黄续命汤处方麻黄(去节)60克 人参 黄芩 芍药 防己 桂枝 川芎 甘草各30克 防风90克 附子15克 杏仁60克
制法上药除附子、杏仁外,捣为粗末,后入二味调匀。
功能主治治中风中腑,无汗恶寒;以及风寒湿痹,痿证等。
用法用量每服15~20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处方46、麻黄桂枝汤处方柴胡(三钱)芍药(二钱半)桂枝(去皮.一钱半)甘草(炙.一钱半)黄芩(一钱半)半夏(一钱三分)人参(一钱)
功能主治治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有恶寒,表证未解者。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大枣二枚,煎至一钟,食远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47、药艾条处方艾叶2400g 桂枝125g 高良姜125g 广藿香50g 降香175g 香附50g 白芷100g 陈皮50g 丹参50g 生川乌75g
性状呈圆柱状,长20~21cm,直径1.7~1.8cm;气香,点燃后发出持久的、气特异的烟,而不熄灭。
炮制上十味,艾叶碾成艾绒,其余桂枝等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先取艾绒20g,均匀平铺在一张长28cm、宽15cm的白棉纸上,再均匀散布上述粉末8g,将棉纸两端折叠约6cm,卷紧成条,粘合封闭,低温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行气血,逐寒湿。用于风寒湿痹,肌肉酸麻,关节四肢疼痛,脘腹冷痛。
用法用量直射灸法,一次适量,红晕为度,一日1~2次;或遵医嘱。
规格每支约重30g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8、阳和解凝膏处方鲜牛蒡草480g(或干品120g)鲜凤仙透骨草40g(或干品10g)生川乌20g 桂枝20g 大黄20g 当归20g 生草乌20g 生附子20g 地龙20g 僵蚕20g 赤芍20g 白芷20g 白蔹20g 白及20g 川芎10g 续断10g 防风10g 荆芥10g 五灵脂10g 木香10g 香橼10g 陈皮10g 肉桂20g 乳香20g 没药20g 苏合香40g 麝香10g
性状为摊于纸上的黑膏药。
炮制上二十七味,除苏合香外,肉桂、乳香、没药粉碎成细粉,与麝香配研,过筛,混匀。其余牛蒡草等二十二味,酌予碎断,与食用植物油2400g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另取红丹750~1050g,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取膏,用文火熔化后,加入苏合香及上述粉末,搅匀,分摊于纸上,即得。
功能主治温阳化湿,消肿散结。用于阴疽,瘰疬末溃,寒湿痹痛。
用法用量外用,加温软化,贴于患处。
规格每张净重(1)1.5g(2)3g(3)6g(4)9g
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9、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处方丁公藤2500g 桂枝75g 麻黄93.8g 羌活7.5g 当归7.5g 川芎7.5g 白芷7.5g 补骨脂7.5g 乳香7.5g 猪牙皂7.5g 陈皮33.1g 苍术7.5g 厚朴7.5g 香附7.5g 木香7.5g 枳壳50g 白术7.5g 山药7.5g 黄精20g 菟丝子7.5g 小茴香7.5g 苦杏仁7.5g 泽泻7.5g 五灵脂7.5g 蚕砂16.2g 牡丹皮7.5g 没药7.5g
性状为棕黄色至红棕色的液体;气香,味微苦、甘。
炮制以上二十七味,除乳香、五灵脂、木香、没药、麻黄、桂枝、白芷、小茴香、羌活、猪牙皂外,其余丁公藤等十七味混匀,蒸2小时,取出,放冷,与上述各味合并,置容器内,加入白酒10kg,密闭浸泡30~40天,滤过,即得。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于风寒湿痹,手足麻木,腰褪酸痛,跌扑损伤。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15ml,一日2~3次。外用,擦于患处;若有肿痛黑瘀,用生姜捣碎炒热,加入药酒适量,擦患处。
注意孕妇禁内服,忌擦腹部。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0、右归酒处方仙萸肉70g 菟丝子55g 炮附片30g 枸杞子75g 茯苓50g 鹿角30g 当归120g 桂枝70g 熟地50g 白酒1500ml
炮制1. 将上述药材洗净一起研为粗末,装入纱布袋中,缝口;2. 放入白酒中浸泡,封存100天;3. 过滤去渣,取液装瓶备用。
功能主治温利肾阳,填充精血。主治肾阳不足,阴寒内盛,老年身半以下常有冷感,腰酸腿软,小便不利或反而增多,遗尿,尺脉微弱,舌淡;或者中年人阳痿,滑精,以及寒癫,浮肿,火不暖土,脾胃虚寒,呕吐腹胀,食少便溏等症。
用法用量每次5~10ml,每日早晚2次服用。
注意药性偏热,故阴虚火旺者忌用。
摘录《景岳全书》
处方51、桂枝附子汤处方桂枝(三钱)附子(炮.去皮脐.三个)甘草(二钱)
功能主治治伤寒八九日不解,风湿相搏,身体烦疼。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活人书有芍药大枣。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52、养心定悸膏处方地黄120g 麦冬60g 红参20g 大枣60g 阿胶20g 黑芝麻50g 桂枝30g 生姜30g 炙甘草40g
性状为棕褐色的黏稠液体;气香,味甜。
炮制上九味,除阿胶外,红参切片,用温水浸泡1小时后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生姜绞汁;桂枝提取挥发油;其余甘草等五味与上述红参、生姜、桂枝三种药渣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加入红参提取液,浓缩成稠膏;取黄酒30g烊化阿胶;另取蔗糖120g,制成糖浆,加入上述稠膏、烊化阿胶及炼蜜20g,继续浓缩至适量,放冷,加入生姜汁及桂枝挥发油,搅匀,制成约300g,即得。
功能主治养血益气,复脉定悸。用于气虚血少,心悸气短,心律不齐,盗汗失眠,咽干舌燥,大便干结。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20g,一日2次。
注意腹胀便溏、食少苔腻者忌服。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3、小青龙合剂处方麻黄125g 桂枝125g 白芍125g 干姜125g 细辛62g 甘草(蜜炙)125g 法半夏188g 五味子125g
性状为棕黑色的液体;气微香,味甜、微辛。
炮制以上八味,细辛、桂枝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白芍、麻黄、五味子、甘草加水煎煮至味尽,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和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约1000ml。法半夏、干姜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漉液浓缩,与上述药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1000ml,加入苯甲酸钠3g与细辛、桂枝挥发油,搅匀,即得。
功能主治解表化饮,止咳平喘。用于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20ml,一日3次,用时摇匀。
贮藏密封,遮光。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4、小青龙颗粒处方麻黄154g 桂枝154g 白芍154g 干姜154g 细辛77g 甘草(蜜炙)154g 法半夏231g 五味子154g
性状本品为浅棕色至棕色的颗粒;或浅灰色至浅棕色的颗粒;气微香,味甜、微辛。
炮制以上八味,细辛、桂枝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白芍、麻黄、五味子、甘草加水煎煮至味尽,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和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约1000ml;法半夏、干姜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漉液回收乙醇,与上述药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8~1.10(55~60℃)的药液,喷雾干燥,制成干浸膏粉,加乳糖适量,混匀,喷加上述细辛、桂枝的挥发油,混匀,制成颗粒,制成461.5g,即得。或取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1.38(80℃)的清膏,加入蔗糖粉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喷加上述细辛、桂枝的挥发油,混匀,制成1000g,即得。
功能主治解表化饮,止咳平喘。用于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6g(无糖型)或一次13g(含糖型),一日3次。
规格每袋装(1)6g(无糖型)(2)13g(含糖型)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5、小建中合剂处方桂枝111g 白芍222g 甘草(蜜炙)74g 生姜111g 大枣111g
性状为棕黄色的液体;气微香,味甜、微辛。
炮制以上五味,桂枝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甘草、大枣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约560ml;白芍、生姜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稀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后与上述药液合并,静置,滤过,另加饴糖370g,再浓缩至近1000ml,加入苯甲酸钠3g与桂枝挥发油,调整总量至1000ml,搅匀,即得。
功能主治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用于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嘈杂吞酸,食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30ml,一日3次,用时摇匀。
贮藏密封,遮光。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6、桂枝芍药知母汤处方桂枝12克 芍药9克 甘草6克 麻黄12克 生姜15克 白术15克 知母12克 防风12克 附子10克(炮)
功能主治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
用法用量上九味,以水700毫升,煮取210毫升,每次温服70毫升,日三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处方57、桂枝汤处方桂枝(去皮)、芍药,各一两半。甘草一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以水一盏,入生姜三片,枣三枚擘破,同煎取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惟春初可行,自春末及夏至以前可加黄芩半两。夏至后加知母半两、石膏二两或升麻半两。若病人素虚寒者,不用加减。
注意无汗休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8、舒筋丸处方马钱子(调制)80g 麻黄80g 独活6g 羌活6g 桂枝6g 甘草6g 千年健6g 牛膝6g 乳香(醋制)6g 木瓜6g 没药(醋制)6g 防风6g 杜仲(盐制)3g 地枫皮6g 续断3g
性状为棕褐色的大蜜丸;味苦。
炮制上十五味,取马钱子用砂烫法炮制,粉碎成细粉,照马钱子含量测定方法测定士的宁含量后,以淀粉为稀释剂,调整其含量为1.15%;其余麻黄等十四味粉碎成细粉,与马钱子细粉80g配研,混匀,过筛。每100g粉末加炼蜜150~17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血。用于风寒湿痹,四肢麻木,筋骨疼痛,行步艰难。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1次。
注意孕妇忌服。
规格每丸重3g
贮藏密闭。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9、柴葛桂枝汤处方嫩桂枝3克 杭白芍4.5克 北柴胡 粉干葛各3克 炙甘草2.4克
功能主治主小儿伤风,自汗发热。
用法用量上药加老生姜3克、大红枣5枚,净水浓煎,热服。
摘录《幼幼集成》卷三
处方60、消栓通络片处方川芎120g 丹参90g 黄芪180g 泽泻60g 三七60g 槐花30g 桂枝60g 郁金60g 木香30g 冰片2.4g 山楂60g
性状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褐色;气香,味微苦。
炮制上十一味,冰片研细,三七粉碎成细粉;其余川芎等九味加水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5~1.40的清膏,加入三七细粉,烘干,制成颗粒,干燥,加入冰片细粉,混匀,压制成片,包糖衣或薄膜衣,即得。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用于血脂增高,脑血栓引起的精神呆滞、舌质发硬、言语迟涩、发音不清、手足发凉、活动疼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片,一日3次。
注意禁食生冷、辛辣、动物油脂食物。
规格每片相当于原药材1.8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处方1、桂曲丸处方人参1两,荜茇1两,白术1两,干姜(炮)1两,高良姜(微炒)1两,缩砂仁1两,肉豆蔻(面裹,煨)1两,陈皮(汤洗,去白)1两,桂枝(去粗皮)1两,甘草(锉,炒)半两,丁香半两,神曲3
处方1、加减小建中汤处方人参归身(米拌炒)桂枝木白芍兰枣功能主治治虚劳,胃阳已弱,卫气不得拥护,背微寒,肢微冷,痰多微呕,食减不甘,小便短赤,大便微溏,脉右虚左小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备注原书按云:此方
处方1、麻黄散处方麻黄3两,甘草3两,杏仁3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面皯疱。用法用量以酒调下1钱,每日3次。摘录《普济方》卷五十一处方2、桂枝汤处方桂枝3钱,白芍(生用)3钱,甘草2钱,大枣3枚,浮麦
处方1、桂枝加川芎防风汤处方桂枝1两半,芍药1两半,生姜1两半,甘草1两,防风1两,川芎1两,大枣6枚。制法上锉细。功能主治柔痉,发热、自汗,而不恶寒者。用法用量每服1两,水3盏,煎至1盏半,去滓温服
处方1、麻黄桂枝汤处方麻黄2两(去根节),桂枝1两,葛根3两,芍药3两,甘草1两(炙紫色)。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伤寒。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2枚,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服
处方1、桂枝参耆煎处方桂枝2钱,太子参2钱,生耆2钱,白芍2钱,白术2钱,新会皮8分,炙甘草5分,浮小麦5钱,麻黄根3钱(醋炒)。功能主治止汗固脱。主伤寒过汗、误汗,自汗不止、气脱者。摘录《重订通俗伤
处方1、杜松散处方杜松子2钱,桂枝1钱,枳壳1钱,茴香1钱,甘草3分。制法上锉。功能主治一切疝气拘挛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续名家方选》处方2、妇女抽筋丸处方海螺(煅)100两,线麻炭5两,杜仲(炒
处方1、白蛇汤处方当归、川芎、芍药、甘草、大黄、白蛇(酒浸,少炙)、黄芩、肉桂、桂枝、槟榔、山椒、丁子、茯苓、人参(用俗称萨摩小人参者)、青木香各等分(一方加威灵仙、萍蓬根、没药、乳香)。功能主治杨梅
处方1、参附渗湿汤别名渗湿汤处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附子(炮)、干姜(炮)、桂枝、芍药各等分。功能主治坐卧湿地,雨露所袭,身重脚弱,关节疼痛,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大便溏泄。肤腠不密,易冒风湿,身体
处方1、化毒汤处方桂枝8分,麻黄8分,赤芍8分,防风8分,荆芥5分,羌活5分,桔梗5分,人参5分,川芎5分,牛蒡子1钱,生姜3片。功能主治痧症初起,冬月寒冷。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玉案》卷六处方2、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