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光背杜鹃的处方(五)
Posted 处方
篇首语:君不见长松卧壑困风霜,时来屹立扶明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含有光背杜鹃的处方(五)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方1、半夏饮处方半夏(汤洗去滑)3分,大腹皮(锉)3分,麦门冬(去心,焙)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白术3分,桔梗3分,青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前胡(去芦头)3分,厚朴(去粗皮,涂姜汁炙令香)1两,防风(去叉)半两,枇杷叶(拭去毛,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痰,心腹烦满,呕吐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七
处方2、半夏木通汤处方半夏半两(汤洗7遍,切,焙干),木通(锉)1两,芦根(锉)1两半,陈橘皮(去白,焙)半两,柴胡(去苗)1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枇杷叶(拭去毛)半两(姜汁炙)。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胃间余热,干呕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碎),同煎至1盏,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处方3、白及散处方白及1钱,枇杷叶5分,藕节5分,莲须6分,柏叶6分,沙参6分,阿胶8分。
功能主治劳瘵,因饱屈伸伤肺,吐、咯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另以生地汁磨好墨服。
摘录《嵩崖尊生》卷八
处方4、加味六味地黄丸处方地黄半斤,天门冬4两,麦门冬4两,牛膝4两,鳖甲4两,黄柏4两,青蒿4两,五味子4两,橘红4两,枇杷叶4两,怀山药4两,山茱萸肉4两,泽泻2两,牡丹皮2两,白茯苓2两。
功能主治吐血。
摘录《广笔记》
处方5、贝母煎处方贝母、桑皮、苏子、花粉、沙参、百合、前罔、射干、薄荷、枇杷叶。
功能主治小儿肺热胀满,发为龟胸。
摘录《医学集成》卷三
处方6、甘露饮处方黄芩、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枇杷叶、茵陈、石斛、桔梗、甘草、枳壳各等分。
功能主治痘疮,热毒攻牙,口肿。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
注意不可吃热物。
摘录《医统》卷九十一
处方7、六神汤处方莲房、干葛、枇杷叶(去毛)、甘草(炙)、栝楼根、黄耆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三消渴疾。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小便不利,加茯苓。
摘录《三因》卷十
处方8、加味二陈汤处方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山楂、神曲、桔梗、南星、枇杷叶、黄连、竹茹。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痰火停食,腐化酸水,吐出黄臭,或醋心不安。
用法用量加生姜煎,临熟入姜汁1匙调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十五
处方9、芒消散处方川芒消2两,前胡1两(去芦头),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葛根1两(锉),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先下,九日不解,致令内实,胸胁逆满,日晚即潮热者。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10、甘露散处方熟干地黄、生干地黄、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枇杷叶(刷去毛,净)、枳壳(麸炒,去瓤)、苦参、石斛(去根)、山茵陈、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胃热,牙龈宣露出血,口臭,脸肿,赤眼口疮,不欲乳食,肌体烦热及疮疹已未发。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至半盏,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八
处方11、复方清肺止咯汤处方桑叶9克,桑皮9克,地骨皮15克,生甘草9克,生地15克,地榆15克,枇杷叶12克,炙紫菀15克,黄芩9克,黛蛤散15克(包)。
功能主治平肝清肺,宁络止血。主肺有燥热,肝火亢盛,灼伤肺络,迫血妄行。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黄文东方
处方12、加味前胡汤处方前胡12克,杏仁9克,桑叶12克,知母12克,麦冬9克,黄芩9克,银花15克,款冬花15克,枇杷叶12克,桔梗9克,甘草6克。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宣肺利气。主痰火犯肺,瘀塞肺窍,肺失肃降。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郑侨方
处方13、分气饮处方藿香1钱,枇杷叶1钱,贝母(去心)1钱,陈皮1钱,当归1钱5分,厚朴(姜汁炒)1钱5分,沉香1钱5分,香附(醋炒)1钱5分,苏子(炒)1钱5分,白豆蔻1钱5分。
功能主治远年近日噎膈。
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水煎服。
摘录《玉案》卷四
处方14、枇杷叶粥处方枇杷叶10~15克 粳米100克 冰糖适量
制法将枇杷叶用纱布包好放入砂锅内,加水200克煎至100克,去渣入粳米、冰糖,再加水600克,煮成稀薄粥。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咳降气。适用于急性气管炎、大叶性肺炎、衄血以及胃热呕吐呃逆等症。
用法用量每日早晚温热服之,3~5天为一疗程。
摘录《老老恒言》
处方15、加味荆防葛根汤处方葛根钱半(虚者1钱),荆芥钱半,桔梗钱半,象贝钱半,防风钱半,蝉退1钱,枳壳(炒)1钱,生甘草4分,牛蒡子3钱,白杏仁3钱,枇杷叶3钱,浮萍3钱。
功能主治厉邪痧症。形寒壮热,咽喉肿痛,头痛体痛,咳嗽胸闷,鼻塞呕恶,两目汪汪,手足指冷,脉来濡数,或浮数,风塞外束,皮肤闭密,痧发不出。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卫生鸿宝》卷四
处方16、新定枇杷叶饮处方枇杷叶4.5克 扁豆 茯苓 陈皮各1.5克 缩砂1.2克 麦门冬3克 木香0.9克
功能主治解暑毒。【加减】吐泻,去麦门冬,加丁香;热高,加香薷、黄连。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观聚方要补》卷一
处方17、清凉甘露饮处方茵陈3克,银柴胡3克,石斛3克,枳壳3克,麦冬3克,甘草3克,生地3克,黄芩3克,知母3克,枇杷叶3克,淡竹叶20片,灯心草20片。
功能主治清心解毒。主热毒上蒸。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食后服。
摘录《外科正宗》
处方18、润肺止嗽方处方松子肉9克 贝母 紫菀各4.5克 知母牛膝各3克 枇杷叶 菊花各9克
功能主治治水亏金燥,火盛刑金,喉干声哑。
用法用量水煎,睡时温服。
摘录《不居集》上集卷十五
处方19、芡实合剂处方芡实30克 白术12克 茯苓12克 怀山药15克 菟丝子24克 金樱子24克 黄精24克 百合18克 枇杷叶9克 党参9克
功能主治补肾填精,健脾益气,肃肺利尿。治慢性肾炎,脾肾俱虚型蛋白尿。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900毫升,煎成300毫升,分二次服,每日一剂。
摘录《岳美中医案集》
处方20、生地黄饮子处方人参 黄耆 生地 熟地 金石斛 天冬 麦冬 枳壳 枇杷叶 泽泻各3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生精补血,润燥止渴。治消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处方21、掌胃膏处方人参 白术 白茯苓(去黑皮)甘草(炙)肉豆蔻(面裹,煨,去面)白豆蔻(去壳)陈皮(去白)沉香 枇杷叶(去毛)青皮(去白)丁香 草豆蔻(去皮)木香 藿香叶 缩砂仁各等分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温中止泻。治小儿脾胃虚弱,呕吐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腹时用米汤化下,日进二服。
摘录《百一选方》卷十九
处方22、大养胃汤处方厚朴(去皮)生姜各60克 肥枣90克(锉,上三味同炒)白术 山药(炒)人参 川芎橘皮 当归 五味子 藿香 甘草(炙)枇杷叶(刷毛,姜炙)黄耆各30克
制法上锉为散。
功能主治主饮食伤脾,宿谷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或为细末,米汤调下。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
处方23、辛夷清肺饮处方辛夷1.8克 黄芩 山栀 麦门冬 百合 石膏 知母各3克 甘草1.5克 枇杷叶3片(去毛)升麻0.9克
功能主治清肺通窍。治风热郁滞肺经,致生鼻痔。鼻内息肉,初如榴子,渐大下垂,闭塞鼻孔,气不宜通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食后服。外以硇砂散逐日点鼻。
注意服药期间及初愈后,应断厚味,戒急暴,省房欲。
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处方24、清露饮处方天冬3克(去心)麦冬3克(去心)生地3克 熟地6克 钗斛2.4克 桔梗2.4克 枳壳2.4克(麸炒)甘草1.8克 枇杷叶1片(蜜炙,刷去毛)
功能主治治咽喉干燥塞疼,脉虚大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食后服。
摘录《重楼玉钥》卷上
处方25、清肺泄热饮处方沙参 花粉 地骨皮 知母 甜杏仁 玉竹 玄参 甘草 连翘 枇杷叶 西瓜翠衣
功能主治清肺泄热。治秋燥发热,汗出,咳痰不爽,鼻衄口干。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补。
摘录《六因条辨》卷中
处方26、清凉甘露饮处方犀角 银柴胡 茵陈 石斛 枳壳 麦门冬 甘草 生地 黄芩 知母 枇杷叶各3克
功能主治清热养阴。治情志不遂,过食膏粱厚味,痰火内蕴,致患茧唇,唇部高突坚硬,或损破流血。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淡竹叶20片,灯心20根,煎至320毫升,食后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处方27、川贝枇杷糖浆处方川贝母流浸膏45ml 桔梗45g 枇杷叶300g 薄荷脑0.34g
性状本品为棕红色的粘稠液体;气香,味甜、微苦、凉。
炮制以上四味,川贝母流浸膏系取川贝母45g,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5天后,缓缓渗漉,收集初漉液38ml,另器保存,继续渗漉,俟可溶性成分完全漉出,续漉液浓缩至适量,加入初漉液,混合,继续浓缩至45ml,滤过;将桔梗和枇杷叶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5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入蔗糖400g及防腐剂适量,煮沸使溶解,滤过,滤液与川贝母流浸膏混合,放冷,加入薄荷脑和适量杏仁香精的乙醇溶液,随加随搅拌,加水至1000ml,搅匀,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宣肺,化痰止咳。用于风热犯肺,内郁化火所致的咳嗽痰黄或吐痰不爽,咽喉肿痛,胸闷胀痛,感冒咳嗽及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8、半夏饮处方半夏(汤洗)、麦门冬(去心)、赤茯苓(去皮)、白术、桔梗、青皮(去白)、前胡,各三分。厚朴(生姜制.炙.一两)。枇杷叶(去毛.炙)、防风,各半两。大腹皮(三分)。
功能主治治风痰,心腹烦满呕吐,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三片,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热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9、蜡梅丸处方蜡梅花末、干姜末、甘草末、枇杷叶末、百药煎末、乌梅肉末,各一两。蜡,五两。
炮制先熔蜡开,投蜜二两,和上拌药末,捣二三百下,丸如鸡头实大。
功能主治止渴生津。
用法用量夏月长途,一日含化一丸。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30、枇杷叶散处方枇杷叶(去毛.炙)、陈皮(汤去瓤.焙)、丁香,各半两。厚朴(去皮.涂姜汁炙)四两,白茅根、麦门冬(去心.焙)、干木瓜、甘草(炙),各一两。香薷三分。
炮制上件药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伤冷,饮食不化,胸膈痞闷,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口干烦渴,肢体困倦,全不思食,或阴阳不和,致成霍乱,吐利转筋,烦躁引饮。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温水调下亦得。如烦躁,用新汲水调下,不计时候。小儿三岁以下,可服半钱,更量大小加减。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1、白豆蔻散处方枇杷叶(去毛.微炙)、白豆蔻(去皮)、陈皮(去白)、川芎、甘草(炙),各一分;干木瓜、人参、黄蓍,各半两。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小儿脾胃不和,憎寒壮热,腹痛呕吐,不纳乳食。
用法用量三岁小儿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生姜钱子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2、儿童清肺丸处方麻黄10g 苦杏仁(炒)20g 石膏40g 甘草10g 桑白皮(蜜炙)30g 瓜蒌皮30g 黄芩40g 板蓝根40g 橘红30g 法半夏30g 紫苏子(炒)20g 葶苈子10g 浙贝母40g 紫苏叶20g 细辛8g 薄荷30g 枇杷叶(蜜炙)40g 白前30g 前胡20g 石菖蒲30g 天花粉30g 青礞石(煅)10g
性状黑色的大蜜丸;味苦、辛辣。
炮制以上二十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70~18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嗽。用于小儿风寒外束,肺经痰热,面赤身热,咳嗽气促,痰多黏稠,咽痛声哑。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3岁以下一次半丸。
规格每丸重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3、枇杷叶散处方枇杷叶(去毛.炙)、厚朴(姜制)、陈皮、丁香,各半两。白茅根、麦门冬(去心)、干木瓜、甘草(炙),各一两。香薷,七钱半。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中暑伏热,烦渴引饮,呕哕恶心,头目昏眩。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生姜汤或冷水调下,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34、紫菀膏处方枇杷叶 木通 款冬花 紫菀 杏仁 桑白皮各等分 大黄减半
制法上药为末,蜜丸如樱桃大。
功能主治治肺热久嗽,身如火炙,肌肉消瘦,将成肺痨者。
用法用量食后、夜卧时各含化1丸。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世医得效方》卷五补。
摘录《本草衍义》卷十八
处方35、甘露饮处方枇杷叶(刷去毛)、干熟地黄(去土)、天门冬(去心.焙)、枳壳(去瓤.麸炒)、山茵陈(去梗)、生干地黄、麦门冬(去心.焙)、石斛(去芦)、甘草(炙)、黄芩,各等分。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小儿胃中客热,牙宣口气,齿龈肿烂,时出脓血,目睑垂重,常欲合闭,或即饥烦,不欲饮食,及赤目肿痛,不任凉药,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疮疹已发、未发,皆可服之。又疗脾胃受湿,瘀热在里,或醉饱房劳,湿热相搏,致生疸病,身面皆黄,肢体微肿,胸满气短,大便不调,小便黄涩,或时身热,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小儿一服分两服,仍量岁数,加减与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6、羚羊清肺丸处方浙贝母40g 桑白皮(蜜炙)25g 前胡25g 麦冬25g 天冬25g 天花粉50g 地黄50g 玄参50g 石斛100g 桔梗50g 枇杷叶(蜜炙)50g 苦杏仁(炒)25g 金果榄25g 金银花50g 大青叶25g 桅子50g 黄芩25g 板蓝根25g 牡丹皮25g 薄荷25g 甘草15g 熟大黄25g 陈皮30g 羚羊角粉6g
性状为黑色的大蜜丸;味微苦。
炮制以上二十四味,除羚羊角粉外,其余浙贝母等二十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将羚羊角粉与浙贝母等细粉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40~16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肺利咽,清瘟止嗽。用于肺胃热盛,感受时邪,身热头晕,四肢酸懒,咳嗽痰盛,咽喉肿痛,鼻衄咳血,口干舌燥。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3次。
规格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7、白豆蔻散别名白豆蔻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处方白豆蔻7.5克(去皮)黄耆15克(锉)甘草7.5克(炙微赤,锉)干木瓜15克 陈橘皮7.5克(汤浸,去白、瓤,焙)芎藭7.5克 人参15克(去芦头)枇杷叶7.5克(拭去毛,炙微黄)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脾胃气不和,憎寒壮热,不纳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3克,以水150毫升,入生姜少许,大枣1枚,煎至75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
处方38、甘露饮别名甘露饮子(《阎氏小儿方论》)。
处方枇杷叶(刷去毛)干熟地黄(去土)天门冬(去心,焙)枳壳(去瓤,麸炒)山茵陈(去梗)生干地黄 麦门冬(去心,焙)石斛(去芦)甘草(炙)黄芩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清热养阴,行气利湿。治胃中客热,牙宜口臭,齿龈肿烂,时出脓血;目睑垂重,常欲合闭;或饥饿心烦,不欲饮食;目赤肿痛,不任凉药;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疮疹已发未发;脾胃受湿,瘀热在里,或醉饱房劳,湿热相搏,致生黄疽,身面皆黄,肢体微肿,胸闷气短,大便不调,小便黄涩,或时身热。现用于口腔炎、咽炎、齿龈肿痛,慢性扁桃体炎属阴虚而有湿热者;亦用于眼科工业性眼灼伤、角膜实质炎。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O毫升,去滓,食后临卧时温服。小儿一服分两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处方39、蛤蚧汤处方蛤蚧(酒浸,酥炙)知母(焙)贝母(炮)鹿角胶(炙令燥)甘草(炙,锉)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人参 葛根(锉)桑根白皮(炙,锉)枇杷叶(去毛,炙)各30克
制法上十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治咳嗽,咯吐脓血。
用法用量每服10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处方40、千里梅花丸处方枇杷叶 干葛末 百药煎 乌梅肉 腊梅花 甘草各3克
制法上俱为末。用蜡150克,先溶蜡开,投蜜30克,和药末捣二三百下,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治夏月长途,津少口渴。
用法用量夏月长途噙化1丸,津液顿生,寒香满腹,妙不可言。
摘录《寿世保元》卷二
处方41、七鲜育阴汤处方鲜生地15克 鲜石斛12克 鲜茅根15克 鲜稻穗2支 鲜鸭梨汁 鲜蔗汁各2瓤(冲)鲜枇杷叶(去毛,炒香)9克
功能主治治伏号后期,阴伤未复者。
用法用量前四味与枇杷叶水煎,去滓,冲入二汁内服。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42、嘉禾散别名谷神散
处方枇杷叶(去毛.尽涂姜汁.炙令香熟为度)、薏苡仁(微炒)、白茯苓(去皮)、人参(去芦)、缩砂仁(去皮),各一两。大腹子(微炒)、随风子(如无.楝实.诃子亦得)、杜仲(去皮.用姜汁与酒合和涂.炙令香熟微焦)、石斛(细.酒拌.微炒)、藿香叶、木香、沉香、陈皮(去白),各三分。谷蘖(微炒)、槟榔(炒)、丁香、五味子(微炒)、白豆蔻(微炒.去皮)、青皮(去瓤)、桑白皮(微炒),各半两。白术(炒)二两,神僸曲(微炒)、半夏(汤洗七遍.生姜一分.切作片子.与半夏同捣烂.作饼炙黄),各一分。甘草(炙)一两半。
炮制上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治中满下虚,五噎五膈,脾胃不和,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心腹刺痛,不思饮食,或多痰逆,口苦舌酸,胸满短气,肢体怠惰,面色萎黄。如中焦虚痞,不任攻击,脏气虚寒,不受峻补,或因病气衰,食不复常,禀受怯弱,不能多食,尤宜服之。常服育神养气,和补脾胃,进美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肥枣三枚,同煎至七分,温服不计时候。及疗四时伤寒,能调治阴阳,使无变动,克日得安。如疗五噎,入干柿一枚同煎,十服见效。如疗膈气,吐逆羸困,入薤白三寸、枣五枚同煎。妇人亦可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3、凉血清肺饮处方生地30克 丹皮9克 赤芍9克 黄芩9克 知母9克 生石膏30克 桑白皮9克 枇杷叶9克 生甘草6克
功能主治凉血清肺治痤疮,酒渣鼻。
用法用量水煎服。大便秘结,加大黄、大青叶。
备注方中生地、丹皮、赤芍凉血清热;黄芩、枇杷叶、桑白皮清肺热;知母、石膏清胃热;生甘草清热解毒。用于脾胃积热,上蒸于肺,而成肺风粉刺,酒刺、酒渣鼻诸证。
摘录《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处方44、复元散处方贝母 百合 阿胶(炒)枇杷叶(蜜炙,去毛)桔梗 罂粟壳(炒)各3克
制法为末。
功能主治治麻疹喘急,鼻孔干黑如煤。
用法用量用桑白皮煎汤下3克。
摘录《麻科活人全书》卷一
处方45、降逆止呃汤处方代赭石24克 陈皮15克 旋复花 竹茹 太子参各12克 丁香 柿蒂 天冬 麦冬 甘草 枇杷叶各9克
功能主治降逆止呕。治寒热错杂,胃气上逆,呃声低怯,下肢欠温,口干,舌红苔薄,脉细。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中医治法与方剂》
处方46、白凤饮子处方乌嘴白雄鸭1只(取头颈连喉管以及嗓嗉,均莫刺破,不落水)玄参12克 生地15克 蜗牛2个 地龙2条 古文钱4枚 白盐梅3个 枇杷叶9克(绢包)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清热解毒。疫喉白腐,会厌腐溃,口出臭气。
用法用量用新取急流河水L5升,扬三百六十五遍,用芦薪煮至600毫升,去油。每服200毫升,加柿霜3克,和匀,缓缓饮之。春加蚕食过桑叶(孔多者)9克,夏加荷花蒂(连须)7个,秋加荸荠苗梢9枝各3.3厘米许,冬加青果汁10毫升冲服,或青果5枚,去两头尖,捣烂人煎亦可。
摘录《疫喉浅论》
处方47、六神汤处方莲房 干葛 枇杷叶 甘草 瓜蒌根 黄耆各等分
制法哎咀。
功能主治补气生津。治三消渴疾。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永类钤方》卷十三
处方48、宁肺汤处方黄芩 桑皮 贝母 花粉 杏仁 知母 天冬 沙参 枇杷叶
功能主治清肺养阴,止咳定喘。治麻疹后,热毒蕴肺伤阴,咳嗽连声不止,呼吸喘促,甚致咳血,或呛出饮食,素体壮实。亦用于肿胀,先喘后胀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五
处方49、加味橘皮竹茹汤处方赤茯苓 橘皮 枇杷叶 麦门冬 竹茹 半夏各3克 人参 甘草各1.5克
功能主治治胃热多渴,呕哕不食。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水煎,温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50、发声汤处方枇杷叶5片 贝母6克 茯苓15克 百部3克 苏叶3克 麦冬9克 甘草3克 玄参15克 桑白皮9克
功能主治宣扬肺气,分消水湿。主口渴之极,快饮凉水,忽然暗哑,不能出声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一剂声少出,再剂声大出矣,三剂痊愈。
摘录《辨证录》卷十
处方51、地黄饮子别名生地黄饮子(《世医得效方》卷七)。
处方人参(去芦)生干地黄(洗)熟干地黄(洗)黄耆(蜜炙)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枳壳(去瓤,麸炒)石斛(去根,炒)枇杷叶(去毛,炒)泽泻 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消渴。口燥咽干,面红心烦,小便频数。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00毫升,煎取120毫升,去滓,临卧温服。
摘录《简易方》引《家宝方》(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二五)
处方52、清肺饮别名甘露饮子(《症因脉治》卷三)。
处方石膏 桔梗 山栀 知母 连翘 川黄连 甘草 麦冬 杏仁 枇杷叶
功能主治治湿热伤肺灼津,致成上消,烦渴引饮,咳嗽面肿,寸脉数大。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三
处方53、清热甘露饮处方生地黄 麦冬(去心)石斛 知母(生)枇杷叶(蜜炙)石膏(煅)甘草(生)茵陈蒿 黄芩
功能主治清热生津。治小儿疳渴。形体干瘦,面黄发枯,不时大渴引饮,心神烦热。
用法用量灯心为引,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二
处方54、枇杷清肺饮处方枇杷叶 桑白皮(鲜者更佳)各6克 黄连 黄柏各3克 人参 甘草各1克
功能主治治肺风酒刺。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空腹服。
摘录《外科大成》卷三
处方55、枇杷叶散处方枇杷叶(去毛,炙)陈皮(汤,去瓤,焙)丁香各15克 厚朴(去皮,涂姜汁炙)120克 白茅根 麦门冬(去心,焙)干木瓜 甘草(炙)各30克 香薷23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伤冷,饮食不化,胸膈痞闷,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口于烦渴,肢体困倦.全不思食,或阴阳不和致成霍乱,吐利转筋,烦躁引饮。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50毫升,入生姜2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温水调下亦得;如烦躁,用新汲水调下,不计时候。小儿三岁以下,可服1.5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56、柴胡散处方柴胡45克 赤茯苓 麦门冬各30克 枇杷叶(去毛)人参 橘红 甘草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妊娠心烦,头目昏重,心胸烦闷,不思饮食或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4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三
处方57、致和汤处方北沙参12克 枇杷叶(去毛)9克 鲜竹叶9克 生甘草1.8克 生扁豆12克 陈木瓜3克 金石斛12克 麦冬9克 陈仓米12克
功能主治治霍乱后,津液不复,喉干舌燥,小水短赤。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霍乱论》卷下
处方58、驾轻汤处方鲜竹叶 白扁豆各12克 炒豆豉 石斛各9克 枇杷叶6克 橘红(盐水炒)木瓜各3克 焦栀子4.5克
功能主治治霍乱后余邪未清,身热口渴,及余热内蕴,身冷脉沉,汤药不下而发呃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霍乱论》卷下
处方59、先期丸处方枇杷叶500克(蜜炙)白芍药250克(酒浸,切片,半生半炒)怀生地黄180克(酒洗)怀熟地黄120克 青蒿子150克(童便浸)五味子120克(蜜蒸)生甘草(去皮)30克 山茱萸肉120克 黄柏120克(去皮,切片,蜜拌炒)川续断(酒洗,炒)120克 阿胶150克(蛤粉炒。无真者,以鹿角胶代之,重汤酒化)杜仲(去皮,炙)90克
制法上为细末,怀山药粉120克打糊同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血热,经行先期。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空腹时用淡醋汤吞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白萝卜。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医学正印种子编》卷下补。
摘录《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二
处方60、藿香汤处方藿香 人参 桂心 桔梗 木香 白术各15克 茯苓15克 枇杷叶10片(去毛)半夏30克(汤洗,用姜汁制)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治心下虚满,饮食不入,时时呕吐,短气;或大病后胃气虚弱,日渐羸弱。
用法用量每服15克,水400毫升,入炒姜丝0.3克,煎至26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处方1、嘉禾散别名谷神敬(《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谷神嘉禾散(《世医得效方》卷五)。处方枇杷叶(去毛尽,涂姜汁,炙令香熟)、薏苡仁(微炒)白茯苓(去皮)人参(去芦)缩砂仁(去皮)各30克大腹子(微
处方1、枇杷叶散处方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人参1两(去芦头),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白术1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痰饮,发即烦闷不安,兼吐痰水。用法用量每服
处方1、藿香汤处方藿香半两,人参半两,桂心半两,桔梗半两,木香半两,白术半两,茯苓半两,枇杷叶10片(去毛),半夏1两(汤洗,用姜汁制)。制法上锉散。功能主治心下虚满,饮食不入,时时呕吐,惙惙短气;或
处方1、地黄人参汤处方生地黄1钱,人参1钱,熟地黄1钱,枇杷叶1钱,甘草4分,黄耆8分,天门冬7分,麦门冬7分,泽泻7分,石斛7分。功能主治心膈有热,消渴,咽干,面赤。用法用量以水2钟,煎1钟,食前温
杜鹃花(别名红踯躅、山踯躅、山石榴、映山红、杜鹃、艳山红、山归来、艳山花、满山红、清明花、红柴丬花、灯盏红花、山茶花、虫鸟花、报春花、迎山红、红花杜鹃、春明花、长春花、应春花),甘;酸;性平,和血;调
午时花(别名半支莲、佛甲草、打砍不死、万年草、草杜鹃、太阳花),淡;微苦;性寒,清热解毒;散瘀止血。主咽喉肿痛;疮疖;湿疹;跌打肿痛;烫火伤;外伤出血,本文介绍了含有午时花的处方2个。处方1、夺命神效
处方1、五倍子汤处方五倍子朴消桑寄生莲房荆芥各30克功能主治治痔疮脱肛等。用法用量煎汤熏洗患处。摘录《疡科选粹》卷五处方2、济危上丹处方乳香五灵脂硫黄(研)太阴玄精石(研)陈皮(去白)桑寄生真阿胶(炙
半支莲[别名松叶牡丹(《植物学大辞典》),金丝杜鹃(《中国植物图鉴》),佛甲草、打砍不死、万年草(《南宁市药物志》)],《南宁市药物志》:苦,寒。清热,解毒。治咽喉肿痛,烫伤,跌打损伤,湿疮。《南宁市
紫靛(别名蓝花草、吐红草、地狗胆、青藤、刺牛膝、白牛膝、假红蓝、洋杜鹃),味辛;苦;性凉,清肺化痰;祛风利湿;解毒消肿。主肺热咳嗽;百日咳;风湿疼痛;风疹身痒;黄水疮;小便淋痛;跌打瘀肿;痈肿疮疖,本
处方1、紫草消毒饮处方紫草连翘鼠粘子各3克荆芥2.1克甘草山豆根各1.5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宣肺利咽。治痘疹,血热咽痛者。用法用量水煎,时时温服。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处方2、紫草饮处方紫草60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