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高良姜的处方(六)

Posted 处方

篇首语:百艺通,不如一艺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含有高良姜的处方(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方1、白术散

别名八物白术散、八物白术汤

处方白术半两,白茯苓半两,麻黄半两(去根节),五味子半两,桂心3分,高良姜1分(锉),羌活半两,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阴痉,三日不愈,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不出,恐阳气内伤。

用法用量八物白术散(《活人书》卷十七)、八物白术汤(《永类钤方》卷八)。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2、进食散

别名理脾散

处方青皮1分,陈皮(去瓤)1分,草豆蔻3个,甘草1分(炙),诃子(去核,煨)5个,高良姜(薄切,炒)1分,川乌头1个(炮,去皮脐),肉桂1分(去外皮)。

功能主治脾胃虚冷,不思食,及久病人脾虚,全不食者。

用法用量理脾散(《普济方》卷二十三引《如宜方》)。方中草豆蔻,《局方》(淳祜新添方)作“草果肉”。

临床应用脾虚不食:李潜在真州治贾使君女子,已五十余日,病脾多呕,都不进食,医绝无验。潜投此药一服,遂食蒸饼半枚,明日百味皆思。潜云:此药进食极神速。予疑此药太热,潜云不然,用之三十年,无不效者。

摘录《苏沈良方》卷四引李潜方

处方3、半夏散

处方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芎藭3分,人参半两(去芦头),草豆蔻半两(去皮),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白术半两,高良姜半两(锉),艾叶半两(微炒),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伤冷,心腹痛,或痰逆,不纳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处方4、安脾散

处方高良姜1两(以百年壁上土2-3合敲碎,用水2碗煮干,薄切成片),南木香半现,草果(面裹煨,去壳)半两,胡椒半两,白茯苓半两,白术半两,丁香(怀干)半两,人参(去芦)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瓤)半两,甘草(炙)1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翻胃吐食,及吃食咽酸,口吐黄水,曾经诸方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2大钱,空心、食前米饮入盐点服;盐酒亦得。

临床应用翻胃:甲申之春,以事至临安,寓止朱家桥詹翁店,詹翁年六十余,苦翻胃,危殆,已治棺在床侧,适予有宣司之辟,往别而去,其詹翁已不能言。及11月自淮上归,过其门,意此翁已不存,为之惨然,方访问间,而此翁已出迎揖,见其颜色极红润,甚惊异之,问其所以,乃云:官人此日离去,即有一州官来歇,得药数服,遂无事。其后授得此方,昨以此在建康医朱机宜新妇,及近日医圆通观维那,皆作效。

摘录《百一》卷二

处方5、八味丸

处方川巴戟1两半(酒浸,去心,用荔枝肉1两,同炒赤色,去荔枝肉不要),高良姜1两(锉碎,用麦门冬1两半,去心,同炒赤色为度,去门冬),川楝子2两(去核,用降真香1两,锉碎同炒,油出为度,去降真香),吴茱萸1两半(去梗,用青盐1两,同炒后,茱萸炮,同用),胡芦巴1两(用全蝎14个,同炒后,胡芦巴炮,去全蝎不用),山药1两半(用熟地黄同炒焦色,去地黄不用),茯苓1两(用川椒1两,同炒赤色,去椒不用),香附子1两半(去毛,用牡丹皮1两,同炒焦色,去牡丹皮不用)。

制法上为细末,盐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老人常服延寿延年,温平补肝肾,清上实下,分清浊二气,补暖丹田。主积年冷病,累岁沉疴,遗精白浊,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空心、食前盐汤送下;温酒亦得。

摘录《寿亲养老》卷四

处方6、白术散

处方白术1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芎藭半两,当归半两(锉碎,微炒),桂心1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槟榔半两,大腹皮半两(锉),草豆蔻1分(去皮),川大黄1分(锉碎,微炒),高良姜1分(锉)。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脾胃气不和,吃食全少,四肢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7、军门一笑膏

处方白芷2两,川萆薢2两,防风2两,罂粟壳2两,甘松2两,川羌活2两,三奈2两,川独活2两,藁本2两,高良姜2两,官桂2两,大茴香2两,秦艽2两,小茴香2两,麻黄2两,威灵仙2两,川椒2两,真附子4两,草乌4两,天南星4两,干美4两,穿山甲4两,大黄4两,闹杨花(火酒拌炒)4两,半夏4两,老葱2筋,老姜2筋,制松香4斤,土硫黄1斤,密陀僧1斤,广木香5钱,乳香(去油)3钱,没药(去油)3钱,潮脑1两,麝香3钱。

制法老姜以上各药用麻油3斤、桐油半斤浸,熬枯去滓,复入净锅内,熬至滴水成珠;入制松香、土硫黄、密陀僧,为细末,收成膏冷定;再下广木香、乳香、没药,为细末,搅匀;再下潮脑、麝香,和匀,收贮。

功能主治寒湿诸疯疼痛,贴骨痈疽。

用法用量任摊用。

摘录《疡医大全》卷七引《邵氏秘书》

处方8、当归汤

处方当归8分,茯苓8分,桔梗8分,橘皮8分,高良姜8分,槟榔8分,生姜8分。

制法上细切。

功能主治卒心腹痛,气胀满,不下食。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2升3合,绞去滓,分3次温服,每服相去如人行6-7里。服讫,利2-3行,宜停后服。

注意忌猪肉、酢物、生冷、油腻、鱼、蒜、粘食、小豆。

摘录《外台》卷七引《广济方》

处方9、良姜汤

处方高良姜1两,蓬莪术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妊娠中恶,忽然心腹刺痛,闷绝欲死。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方出《圣惠》卷七十七,名见《朱氏集验方》卷十

处方10、防风散

处方防风3分(去叉),人参3分,白术3分,独活3分(去芦头),草豆蔻(去皮)3分,天麻1两,芎䓖1两,白芷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细辛半两(去苗叶),高良姜半两,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焙),甘草(炙)半两,京三棱(炮,锉)1两半,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钱。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咽喉中如有物,妨闷噎塞,胸膈痰滞。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温酒调下,枣汤亦得,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处方11、冰壶汤

处方高良姜(生锉)。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霍乱呕吐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大枣1枚(去核),煎至5分,去滓用水沉冷,顿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12、二珍散

处方芫花1两,高良姜2两。

制法上2味,米醋1升,入砂石器中,熬干为度,焙干为末。

功能主治丈夫、妇人九种心痛。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空心温酒调下。

注意忌油腻之物。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五

处方13、半夏橘皮汤

处方半夏(汤洗7遍去滑,切,焙)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1两,人参半两,白术半两,高良姜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霍乱,心下痞满,饮食吐逆,水谷不化。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2个(去核),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

处方14、见晛丸

处方姜黄、京三棱、荜澄茄、陈皮(去白)、高良姜、人参、蓬莪术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用细切萝卜慢火煮令烂,研细,将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口干烦渴,心下痞闷,因荣卫大虚,血气未定,食面太早,胃不能消化,面毒结聚于胃脘,上熏胸中所致者。

用法用量方中陈皮,《女科百问》作“青皮”。

摘录《产育宝庆集》卷上

处方15、诃黎勒汤

处方诃黎勒(炮,去核)1两,甘草(炙)1两,干姜(炮)1两,厚朴(生姜汁浸1宿,炒)1两,白豆蔻(去皮)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高良姜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神曲(炒)1两,麦糵(炒)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心脾冷痛不可忍,霍乱吐泻。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2盏,加盐少许,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处方16、白术散

处方白术3分,诃黎勒1两(用皮),高良姜半两(锉),丁香半两,肉桂半两(去皱皮),甘草1分(炙微赤,锉),桔梗半两(去芦头),人参半两(去芦头),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胃虚逆呕哕,不纳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17、化气沉香汤

别名沉香汤

处方沉香3分,黄耆3分,人参3分,茴香子(炒)半两,甘草(炙)半两,木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乌药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石斛(去根)半两,牛膝(酒浸,切,焙)半两,五味子(炒)半两,巴戟天(去心)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高良姜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肾积。

用法用量沉香汤(《普济方》卷一七一)。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一

处方18、立应散

处方高良姜1分,五灵脂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急心痛。

用法用量每用1钱半,以醋1茶脚调匀,用百沸汤投半盏,连滓急服。

摘录《百一》卷八

处方19、良姜膏

处方高良姜6两,穿山甲6两。

制法上用真麻油2斤,浸7日,熬枯,去滓,入炒过黄丹1斤成膏。

功能主治毒疮并蝎螫、诸恶虫咬伤。

用法用量摊贴。

摘录《疡医大全》卷三十八

处方20、艾煎丸

处方艾叶(米醋浸1宿,炒焦)1两,陈橘皮(去白)1两,高良姜(挫,炒)1两,干姜(炒)1两,赤芍药1两,白芍药1两,吴茱萸(汤洗7遍,炒)1两,蓬莪术(煨,切)1两,龙骨1两,牡蛎(煅)1两。

制法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血海虚冷,月候过多,崩漏带下,腹胁(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食前煎艾叶汤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五

处方21、白附子散

处方白附子6铢,知母6铢,细辛6铢,芎藭12铢,高良姜12铢。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龋齿及虫痛;口气。

用法用量以绵裹少许着齿上,有汁吐出,1日2度含之。

摘录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处方22、白酒药曲

处方高良姜4两,草乌8两,吴茱萸1两,白芷1两,黄柏1两,桂心1两,干姜1两,香附1两,辣蓼1两,苦参1两,秦椒1两,菊花2两,薄荷2两,丁皮5钱,益智5钱。

制法同杏仁共为细末,滑石5斤,米粉,河沙拌匀,为丸。

功能主治消肠胃积滞。

用法用量干用酿酒;或炒焦拌食。

摘录《中国医学大辞典》

处方23、化铁丹

别名化铁丸

处方香附子4两(去毛,通锉块,用巴豆30粒去壳膜,研细,熟水解浸香附透,春3夏1秋5冬7,取出用水洒,晒干,只用1半香附子,却用后药),三棱1两,蓬莪术1两,半夏(醋煮透)1两,丁香半两,肉豆蔻(面裹煨)半两,杏仁(去皮尖)1两,青皮1两,陈皮1两,高良姜1两(多年壁土炒)。

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气块等积。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姜汤送下。

摘录《袖珍》卷三

处方24、二十四味养脾丸

处方丁香1钱半,沉香1钱半,木香1钱半,附子6钱半(炮,去皮脐),陈皮(去白)半两,大腹皮半两,神曲(炒)半两,白术1两半,大麦糵(炒)1两半,肉桂(去皮,不见火)1两半,厚朴(去皮,姜制)3两,诃子(炮,去核)一两3钱,人参(去芦)4钱,茯苓4钱,缩砂仁8钱,荜澄茄2钱,白附子(炮)2钱,高良姜(油炒)2钱,红豆(去红皮)2钱,胡椒(炒)2钱,荜茇2钱,甘草(炙)2钱,川姜(炮)2钱,生姜14两(切作片,焙干)。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感受风冷寒湿邪气,腹胀痞满刺痛,肠鸣泄泻,吐逆吞酸,羸弱困怠无力,不思饮食等脾胃之疾。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统》引作“二十四味养胃丸”。

摘录《传信适用方》卷一引秦绫锦方

处方25、二姜汤

处方高良姜1两,川面姜1两,丁香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甘草(炙)2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分清浊。主霍乱吐利。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米饮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五

处方26、白芷散

处方白芷(炒)半两,巴戟天(去心)1两,高良姜1钱。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虚劳,无脏虚冷,心腹疼痛,精神倦怠。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猪肾1对,去筋膜,入药末煨熟,细嚼,温酒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

处方27、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洗7遍,晒干)3分,干姜(炮)3分,槟榔(半生半炮,锉)半两,桂(去粗皮)半两,旋覆花(微炒)半两,高良姜半两,丁香1分,木香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痰饮在心,久不散,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碎),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处方28、白豆蔻散

处方白豆蔻3分(去皮),芎藭半两,丁香半两,藿香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白术1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茯苓半两,木香半两,陈橘皮2分(汤浸,去白瓤,焙),桂心半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诃黎勒皮半两,高良姜半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脾胃气虚弱,时欲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

处方29、白术散

处方白术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高良姜1两(锉),桂心1两,人参1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食讫醋咽多噫,食不下,脾胃虚冷。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30、九痛丸

处方白川椒1两,公丁香1两,高良姜1两,广木香1两,明腰黄1两,江子仁(即巴豆,拣取白仁,压净油质)1两,五灵脂8钱,西藏红花6钱。

制法上药各为极细末,用汾酒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宿年九种胃痛,如刀如锥。

用法用量每服7厘,温汾酒1杯吞服,泄1-2次,饮冷粥汤1-2口即止。不可蜜丸。定痛极验,重者不过3服;有年久恙,可铲根株。

摘录《疡科纲要》卷下

处方31、必效散

处方附子1只(生,去皮,切作数片,用生姜自然汁一大盏浸1宿,慢火炙干,再浸再炙,候渗尽姜汁为度),高良姜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气虚头疼,呕吐。

用法用量腊茶调服。

注意忌热物少时。

摘录《医方类聚》卷八十一引《澹寮方》

处方32、半夏散

处方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槟榔半两,红豆蔻半两(去皮),桂心3分,木香半两,白术3分,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赤茯苓3分,当归半两(锉,微炒),高良姜半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五膈气,呕吐酸水,脾胃虚寒,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33、二姜散

处方干姜(炮)3分,高良姜3分。

制法上药炒令黑色,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寒疟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未发前温酒调下,每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处方34、必胜散

别名必效散

处方附子1枚(端正重8钱者,生,去皮脐,切为4段,生姜自然汁1大盏,浸1宿,慢火炙干,再于生姜汁内蘸,再炙再蘸,渗尽姜汁为度),高良姜、附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一切风寒客搏阳经,偏正头痛不可忍,及阳虚头痛,连绵不愈。

用法用量必效散(《易简方》)。

注意忌热物少时。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二

处方35、赤茯苓汤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大腹(锉)半两,高良姜1两,吴茱萸(汤洗7遍,焙干,麸炒)3分,诃梨勒(煨,去核)1两半,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半。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息积,胁下气逆,满闷妨胀。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腹服,日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处方36、九宝散

处方青盐、细辛(去叶土)、延胡索、高良姜、荜茇、胡椒、麝香(别研)、乳香(别研)、雄黄(别研)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次入别研药令匀。

功能主治牙痛。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微微擦痛处。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一

处方37、巴豆丸

处方巴豆(去皮心,出油)10粒,胡椒10粒,高良姜1分,乌头(生用,去皮)1分,桂(去粗皮)1分,麝香少许(别研)。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风齿疼痛。

用法用量以绵裹置于痛处咬之,勿咽津液。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处方38、鹿头肉粥

处方鹿头肉150克 蔓荆子15克 高良姜 香子(炒)各10克 粳米100克

制法将蔓荆子、良姜、香子捣箩为末,每用10克。先煮鹿肉,熟后去肉下粳米与药末同煮粥。临熟少加作料调和即成。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利湿消肿。适用于妇女妊娠四肢虚肿、喘急胀满。

用法用量分作3次食,1日食尽。

摘录《圣济总录》

处方39、乌药散

处方天台乌药 香附子(破,用白者)高良姜 赤芍药各等分

制法上药研末。

功能主治治乳母冷热不和,心腹时痛,或水泻,或乳不好。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煎至90毫升,温服。如心腹痛,人酒煎,水泻,米饮调下,不拘时。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处方40、吴茱萸散

处方吴茱萸(汤洗,焙干,炒)15克 肉豆蔻仁 干姜(炮)甘草(炙)各15克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高良姜各60克 缩砂仁 陈曲(炒)白术各30克

制法上十一味,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温中祛寒,健牌燥湿。治肠痹。寒湿内搏,腹满气急,大便飧泄。

用法用量每服3克,空腹时用粥饮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

处方41、丁香煮散

处方丁香15克 赤茯苓(去黑皮)桔梗 白术 白芷 桂(去粗皮)半夏(汤洗七遍,生姜作曲,焙)甘草(炙,锉)人参各30克 干姜(炮裂)15克 槟榔(锉)高良姜 肉豆寇(去壳)各7.5克

制法上药13味,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主噫醋吞酸,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3片,大枣2枚,煎至90毫升,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处方42、良姜粥

处方高良姜15克(为末)粳米90克

功能主治治心腹冷痛。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1.5升,煎高良姜至1升,去滓,下米煮粥食之。

摘录《饮膳正要》卷二

处方43、木香散

处方木香 破故纸 高良姜 砂仁 厚扑(姜汁炙)各22.5克 赤芍药 陈橘红 肉桂 白术各15克 胡椒 吴茱萸(汤洗)各7.5克 肉豆蔻4枚 槟榔1个

制法上药为散。

功能主治治水泻冷痢。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不经水猪肝约120克,去筋膜,劈为薄片,层层掺药,置锅中,加浆水250毫升,醋10毫升煮肝熟,入盐3克,葱白3茎,生姜1小块,同煎至水欲尽,空腹时冷食。

摘录《苏沈良方》卷四

处方44、一服饮

别名二妙香良散(《医学人门》卷六)。

处方高良姜 香附子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心脾疼痛,数年不能得愈。

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用温陈米饮下。

摘录《医说》卷三引《类编》

处方45、大已寒丸

处方荜茇 肉桂各2千克 干姜(炮)高良姜3千克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久寒积冷,脏腑虚弱,心腹疴痛,胁肋胀满,泄泻肠鸣,自利自汗,米谷不化,阳气暴衰,阴气独胜,手足厥冷,伤寒阴盛,神昏脉短,四肢怠惰。

用法用量每服20粒,食后用米饮汤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46、烧脾散

处方干姜(炮)厚朴(姜制,锉,炒)草果仁 缩砂仁 神曲(炒)麦蘖<炒)橘红 高良姜(锉,炒)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温中祛寒,理气化滞。治饮啖生冷果菜,寒留中焦,心脾冷痛不可忍,及老幼霍乱吐泻。

用法用量每服9克,热盐汤调服,不拘时。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47、宽胸丸

处方荜茇900克 高良姜 延胡索 檀香各450克 细辛150克 冰片30克

制法将荜茇、良姜、檀香、细辛提取挥发油及浸膏(挥发油与浸膏比例为1:1),装入胶囊,每料可装胶囊160个左右,每个0.3克。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芳香开窍,理气止痛。治冠心病、心绞痛。

用法用量每日三次,每次1个。

摘录《新医药学杂志》1973(3):9

处方48、升阳燥湿汤

处方高良姜3克,干姜3克,郁李仁3克,甘草3克,陈皮1.5克,黄芪1.5克,白葵花0.9克,柴胡0.9克,升麻0.9克。

功能主治补气升阳,燥湿散寒。主胞宫寒湿。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仁术便览》卷四

处方49、进食散

处方青橘皮(去瓤)、陈皮(去白)、高良姜(薄切.炒)、肉桂(去粗皮)、甘草(炙),各一分。草果肉、川乌头(炮),各三个。诃子(煨.去核)五个。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冷,不思饮食,及久病人脾虚全不食者,只一、二服顿觉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生姜五片,煎至七分,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0、狗皮膏

处方生川乌80g 生草乌40g 羌活20g 独活20g 青风藤30g 香加皮30g 防风30g 铁丝威灵仙30g 苍术20g 蛇床子20g 麻黄30g 高良姜9g 小茴香20g 官桂10g 当归20g 赤芍30g 木瓜30g 苏木30g 大黄30g 油松节30g 续断40g 川芎30g 白芷30g 乳香34g 没药34g 冰片17g 樟脑34g 丁香17g 肉桂11g

性状为摊于兽皮或布上的黑膏药。

炮制上二十九味,乳香、没药、丁香、肉桂分别粉碎成粉末,与樟脑、冰片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其余生川乌等二十三味酌予碎断,与食用植物油3495g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另取红丹1040~1140g,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取膏,用文火熔化,加入上述粉末,搅匀,分摊于兽皮或布上,即得。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用于风寒湿邪、气滞血瘀引起的四肢麻木,腰腿疼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闪腰贫气,脘腹冷痛,行经腹痛,湿寒带下,积聚痞块。

用法用量外用,用生姜擦净患处皮肤,将膏药加温软化,贴于患处或穴位。

注意孕妇忌贴腰部和腹部。

规格每张净重(1)12g(2)15g(3)24g(4)30g

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1、大断下丸

处方高良姜(去芦)赤石脂(研)干姜(炮)龙骨(研)各45克 肉豆蔻(面裹,煨)牡蛎(火煅)附子(炮,去皮、脐)白矾(枯)诃子(煨,去核)各30克 细辛(去土、叶)23克 酸石榴皮(去瓤,米醋浸一宿取出,炙令焦黄色)30克

制法上药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脏腑停寒,肠胃虚弱,腹痛泄泻,全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温米饮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处方52、十香止痛丸

处方香附(醋炙)160g 乌药80g 檀香40g 延胡索(醋炙)80g 香橼80g 薄黄40g 沉香10g 厚朴(姜汁炙)80g 零散香80g 降香40g 丁香10g 五灵脂(醋炙)80g 木香40g 排草10g 砂仁10g 乳香(醋炙)40g 高良姜6g 熟大黄80g

性状本品为深棕褐色的大蜜丸;气香,味微苦。

炮制以上十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40~16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疏气解郁,散寒止痛。用于气滞胃寒,两肋胀满,胃脘刺痛,腹部隐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孕妇慎服。

规格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3、温中降气丸

处方附子(去皮脐.切作半枣大.称一两.用生姜自然汁半升.银石器内慢火煮.姜汁尽为度.薄切.焙)、干生姜(二两.去皮)。白术、人参、陈皮(去白)、神曲(炒黄)、半夏(汤洗七次)、白附子(炮)、当归(洗焙)、天南星(炮)、高良姜(煨切.油炒)、丁香、木香、沉香、胡椒、肉桂(去粗皮),各一两。

炮制上为细末,用生姜自然汁煮,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中寒气痞,脾胃不和,饮食进退,脐腹虚冷;及中酒吐逆,胸膈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五十丸,生姜汤下,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54、仲景胃灵丸

处方肉桂、延胡索、牡蛎、小茴香、砂仁、高良姜、白芍、炙甘草

性状为黑褐色的微丸;气芳香,味辛、甘。

炮制以上八味,白芍、炙甘草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其余肉桂等六味粉碎成细粉,加入上述稠膏,混匀,烘干,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制成微丸,用百草霜包衣,撞光,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健胃止痛。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寒凝胃痛,脘腹胀满,呕吐酸水或清水。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g,一日3次;儿童酌减。

规格每袋装1.2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5、大已寒圆

处方荜拨、肉桂,各四斤。干姜(炮)、高良姜,各六斤。

炮制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久寒积冷,脏腑虚弱,心腹广痛,胁肋胀满,泄泻肠鸣,自利自汗,米谷不化;阳气暴衰,阴气独胜,手足厥冷;伤寒阴盛,神昏脉短,四肢怠惰,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粒,米饮汤下,食前服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6、化症回生片

处方益母草112g 红花14g 花椒(炭)14g 水蛭(制)14g 当归28g 苏木14g 三棱(醋炙)14g 两头尖14g 川芎14g 降香14g 香附(醋炙)14g 人参42g 高良姜14g 姜黄8.4g 没药(醋炙)14g 苦杏仁(炒)21g 大黄56g 麝香14g 小茴香(盐炒)21g 桃仁21g 五灵脂(醋炙)14g 虻虫14g 鳖甲胶112g 丁香21g 延胡索(醋炙)14g 白芍28g 蒲黄(炭)14g 乳香(醋炙)14g 干漆(煅)14g 吴茱萸(甘草水炙)14g 阿魏14g 肉桂14g 艾叶(炙)14g 熟地黄28g 紫苏子14g

性状为棕黄色片;具麝香气,味微苦。

炮制以上三十五味,除麝香、阿魏、熟地黄、益母草、鳖甲胶外,其余三十味混匀,取出430g,粉碎成细粉,剩余部分和益母草用水煎煮二次,滤过,合并滤液,加入鳖甲胶,溶化后,浓缩成稠膏。阿魏用水加热溶化,熟地黄水煎取汁,分别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稠膏。两膏合并,加入细粉拌匀,干燥,研细,用乙醇制粒,干燥,再加入研细的麝香,混匀,压制成1000片,即得。

功能主治消症化瘀。用于症积血痹,妇女干血痨,产后瘀血,少腹疼痛拒按。

用法用量饭前温酒送服,一次5~6片,一日2次。

注意孕妇禁用。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7、椒红圆

处方沉香、莪术、诃黎勒(煨.去核)、椒红(微炒.出汗)、当归(去芦.酒浸.微炒)、附子(炮.去皮.脐)、白术,各一两;麝香一分(别研),丁香、肉豆蔻(炮)、高良姜(去芦.麻油炒),各半两。

炮制上为细末,入麝香匀,酒煮面糊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血气不调,腑脏怯弱,风冷邪气乘虚客搏,脐腹冷疼,胁肋时胀,面色痿黄,肌体羸瘦,怠惰嗜卧,不思饮食。常服补虚损,暖下脏、逐痼冷,进欲食。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圆,用温酒下,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8、药艾条

处方艾叶2400g 桂枝125g 高良姜125g 广藿香50g 降香175g 香附50g 白芷100g 陈皮50g 丹参50g 生川乌75g

性状呈圆柱状,长20~21cm,直径1.7~1.8cm;气香,点燃后发出持久的、气特异的烟,而不熄灭。

炮制上十味,艾叶碾成艾绒,其余桂枝等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先取艾绒20g,均匀平铺在一张长28cm、宽15cm的白棉纸上,再均匀散布上述粉末8g,将棉纸两端折叠约6cm,卷紧成条,粘合封闭,低温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行气血,逐寒湿。用于风寒湿痹,肌肉酸麻,关节四肢疼痛,脘腹冷痛。

用法用量直射灸法,一次适量,红晕为度,一日1~2次;或遵医嘱。

规格每支约重30g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9、良附丸

处方高良姜500g 香附(醋制)500g

性状为棕黄色至黄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辣。

炮制上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温胃理气。用于寒凝气滞,脘痛吐酸,胸腹胀满。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g,一日2次。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60、九气拈痛丸

处方香附(醋制)300g 木香75g 高良姜75g 陈皮150g 郁金150g 莪术(醋制)600g 延胡索(醋制)300g 槟榔150g 甘草75g 五灵脂(醋炒)300g

性状本品为黄褐色至棕褐色的水丸;气香,味苦、辣。

炮制以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气滞血瘀导致的胸胁胀满疼痛,痛经。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注意孕妇禁用。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含有莪术的处方(六)

处方1、沉香快脾丸处方青皮4钱,陈皮4钱,三棱(煨)4钱,莪术(煨)4钱,苍术(米泔浸,炒)4钱,白术(去芦)4钱,白茯苓4钱,砂仁4钱,草果仁4钱,木香4钱,沉香2钱,丁香2钱,藿香4钱,良姜4钱,

含有吴茱萸的处方(六)

处方1、接气沐龙汤处方紫梢花1两,甘草1两,甘遂1两,良姜1两,文蛤1两,母丁香1两,巴戟天1两,川乌1两,附子1两,吴茱萸1两,川椒1两,细辛1两,淫羊藿1两,蛇床子1两,楝树子1两,甘松1两,锁阳

含有干姜的处方(一)

处方1、铁刷汤处方香附子六两,桔梗一斤半,甘草一斤,干姜半斤,肉桂(去粗皮)四两,茴香半斤,良姜、陈皮,各十二两。炮制上除肉桂外,同炒,为细末。功能主治治胃气不和,心腹疼痛,饮酒过度,呕哕恶心,脾痛翻

含有大高良姜的处方

大高良姜(别名大良姜、山姜、良姜),味辛;性温,温胃;散寒;行气止痛。主胃脘冷痛;伤食吐泻,本文介绍了含有大高良姜的处方1个。处方1、白术丸处方白术1两,干姜半两(炮裂,锉),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

含有草豆蔻的处方(十二)

处方1、果附汤处方附子、草果、良姜各等分。功能主治寒气心痛。用法用量以酒煎服。摘录《医学纲目》卷十六处方2、大安散处方乌梅7个,枣子7个(去核),草果子3个(去皮),青皮1钱,陈皮1钱,大甘草3寸,生

含有高良姜的处方(四)

处方1、草豆蔻饮处方草豆蔻(去皮)半两,高良姜半两,甘草(炙)半两。制法上为粉末。功能主治令山岚瘴气不着人。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煎作熟水,频饮之。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七处方2、厚朴煮散处方厚朴(去粗

含有高良姜的处方(一)

处方1、干姜汤处方干姜(炮)半两,甘草(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草豆蔻(去皮)半两,肉豆蔻(去壳,面裹煨)半两,木香半两,高良姜(炒)半两,干木瓜半两。制法上药锉,如麻豆

含有高良姜的处方(七)

处方1、草果饮处方紫苏叶、草果仁、川芎、白芷、高良姜(炒)、青橘皮(去白.炒)、甘草(炒),各等分为末。功能主治治脾寒疟疾。用法用量每服二大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二滓并煎,当发日连进三服,无

含有高良姜的处方(二)

处方1、草豆蔻散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高良姜3分(锉),桂心半两,丁香半两,木香半两,白术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白豆蔻半两(去皮),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肉豆蔻半两(去壳),甘草1分

含有高良姜的处方(三)

处方1、大丁香煮散别名十味丁香煮散、丁香煮散处方丁香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干姜(炮)1两,高良姜(锉,油炒)1两,红豆(去皮)1两,益智仁1两,青橘皮(去白)1两,陈橘皮(去白)1两,甘草(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