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高良姜的处方(三)
Posted 处方
篇首语:不经过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含有高良姜的处方(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方1、大丁香煮散别名十味丁香煮散、丁香煮散
处方丁香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干姜(炮)1两,高良姜(锉,油炒)1两,红豆(去皮)1两,益智仁1两,青橘皮(去白)1两,陈橘皮(去白)1两,甘草(炙)1两,胡椒半两。
功能主治脾经受冷,胃脘停寒,胸膈痞闷,腹胁攻刺疼痛,痰逆恶寒,咳嗽中满,脏腑虚鸣,饮食减少,四肢逆冷。脾胃伤冷,中脘痞滞,胃口宿寒,停痰留饮,气积不散,心腹大痛,胁肋膨胀,泄利水谷,呕逆恶心,下竭上虚,食饮不下,肢体瘦怠,自汗不止,阳气暴脱。
用法用量十味丁香煮散(《百一》卷二)、丁香煮散[《局方》卷三(吴直阁增诸家名方)]。方中附子,《局方》(吴直阁增诸家名方)作“川乌”。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六
处方2、荜澄茄丸处方荜澄茄半两,木香半两,桂心1两,茴香子3分,诃黎勒1两(煨,用皮),沉香半两,干蝎半两(微炒),槟榔1两,蓬莪荗3分,白术半两,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当归半两(锉,微妙),高良姜3分(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脏虚冷,气攻心腹疼痛,胁肋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热生姜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
处方3、厚朴散处方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参1两(去芦头),白豆蔻3分(去皮),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高良姜半两(锉),丁香半两,诃黎勒1两(煨,用皮),桂心3分,前胡3分(去芦头),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脾胃虚冷,吃食即吐,胸中妨闷,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4、复方蓍草散处方蓍草300g,七叶一枝花180g,高良姜180g,枯矾210g,青木香180g,肉桂120g。
制法晒干,研粉过120目筛即成。
功能主治暖胃健脾,化腐解毒,止痛消胀,制酸止血,促溃疡愈合。主溃疡病。
用法用量每服1钱,1日3-4次。(每天早餐后1小时和晚睡前各服1次),用量可酌情增减。
摘录《新中医》1977;1:38
处方5、草豆蔻散处方草豆蔻1两半(去皮),白术3分,高良姜3分,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大肠虚冷,腹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中盏,同煎7分,空心、食前和滓温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处方6、草豆蔻散处方草豆蔻2两(去皮),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肉桂3分(去皱皮),人参3分(去芦头),木香半两,前胡1两(去芦头),高良姜1两(锉),白茯苓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术1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气虚弱,脏腑积冷,呕吐宿食,四肢少力,面无颜色。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7、厚朴散处方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参1两(去芦头),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白术1两,白茯苓1两,草豆蔻1两(去皮),桂心半两,高良姜半两(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甘草2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脾胃气不和,心腹冷气,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8、厚朴汤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炙)3分,大黄(锉,炒)2两,槟榔(锉)3分,枳壳(去瓤,麸炒)3分,朴消3分,高良姜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霍乱,胀满,咳嗽。干霍乱。胀满。寒痰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处方9、草豆蔻散处方草豆蔻10枚(去皮),高良姜3分,人参1两半(去芦头),白茯苓2两,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饮酒过度,呕逆不止,心腹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点少盐搅匀,不拘时候服之。
摘录《圣惠》卷三十九
处方10、草豆蔻饮处方草豆蔻(去皮)1分,高良姜1分,常山1分,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分,生姜半分,淡竹叶1握,黑豆50枚。
功能主治寒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即用水3盏,煎至1盏半,去滓,未发时通口分2次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处方11、草豆蔻汤处方草豆蔻(煨)5分,高良姜5分,广皮5分,陈神曲(炒)5分,吴茱萸(汤泡)5分,茯苓1钱,半夏1钱,炙甘草3分。
功能主治客寒犯胃,或过食生冷,中脘疼痛,手足厥逆,脉见弦紧。
用法用量加煨姜1片,水煎服。
注意非脉实症寒者,勿轻用。
摘录《古今医彻》卷三
处方12、高良姜理中丸处方高良姜2两,白术1两,官桂半两,甘草1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霍乱吐泻,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煎生姜、橘皮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八引《御医撮要》
处方13、丁香汤处方丁香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干姜(炮)半两,胡椒半两,青橘皮(去白,焙)半两,陈橘皮(去白,焙)半两,益智(去皮)半两,高良姜半两,红豆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药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脾胃气虚,风冷乘之,腹内虚满,有妨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枣大(拍破),同煎至7分,去滓热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处方14、丁香散处方丁香3分,缩砂(去皮)3分,白术(炒)3分,干姜(炮裂)3分,陈橘皮(去白,焙)3分,人参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高良姜半两,桂(去粗皮)半两,槟榔(锉)半两,白豆蔻(去皮)半两,陈曲(炒)半两,甘草(炙,锉)1分,木香1分半。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嗑气吞酸,食饮迟化。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炒生姜、盐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处方15、调气温胃丸别名温胃丸
处方半夏(汤洗7遍,培干)2两,肉豆蔻(去壳)半两,桂(去粗皮)半两,人参半两,诃梨勒皮1分,高良姜1分,木香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蜜1两,枣肉1两,生姜自然汁1盏(入蜜、枣熬为膏)。
制法上为末,用姜蜜枣膏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胃寒肠热,腹胀泄痢。
用法用量温胃丸(《普济方》卷三十五)。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处方16、荜茇散处方荜茇半两,木香半两,芎藭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高良姜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丁香半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焙干)3分,芍药3分,人参3分,大腹3枚。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心痛不能食,两胁如刺,壅闷。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炒生姜盐汤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处方17、和气白术散处方白术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白茯苓半两,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芷半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半两,白芍药半两,高良姜半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少阴病,服槟榔散下后者。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白术散”。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18、姜朴汤处方高良姜1两,厚朴5钱,生姜3钱。
功能主治霍乱腹痛欲呕。
用法用量水煎,冷服。
摘录《仙拈集》卷一
处方19、建脾汤处方茴香2两(别炒),粉草4两(锉),白盐6两(炒),高良姜4两(水煮20-30沸,控干,切作片子,以麻油炒)。
制法上先将良姜、甘草、盐同炒,令甘草紫色,入茴香,同研为末。
功能主治快脾胃,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沸汤点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九八引《吴氏集验方》
处方20、草乌头散处方草乌头(米泔浸1宿,去皮,切作片,炒)1两,高良姜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荜茇半两,白僵蚕半两,五灵脂半两,乳香1钱。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牙齿疼痛,风牙疼痛。
用法用量每用1字揩牙。合口少时去涎尽,以盐汤漱口。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处方21、诃黎勒散处方诃黎勒皮1两,龙脑香半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白豆蔻半两(去皮),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茯苓半两,白术3分,前胡3分(去芦头),桂心1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高良姜1两(锉)。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五膈气。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诃黎勒皮散”。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22、大断下丸处方附子(炮,去皮脐)1两,细辛(去土叶)7钱半,干姜(炮)1两半,高良姜1两半,肉豆蔻1两(面裹煨),诃子(煨,去核)1两,酸石榴皮(去瓤子)1两半(醋浸1宿,取出炙令焦黄),龙骨1两半(研),赤石脂1两半(研),牡蛎(火煅,称)1两(研),白矾(枯)1两。
制法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脏腑停寒,肠胃虚弱,腹痛泄泻,全不思食;下痢滑数,肌肉消瘦,饮食不入,脉细皮寒,气少不能言,有时发虚汗,及脏腑停寒,脐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温米饮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七
处方23、除饮丸处方天南星4两,半夏(2味同锉细,以生姜自然汁浸1宿,同姜汁慢火炒干为度)4两,青皮(汤浸,去白)4两,陈皮(汤浸,去白)4两,紫苏子4两,赤茯苓4两,枳壳(汤浸,去瓤,麸炒)4两,桔梗(炒)4两,槟榔2两,干姜(炮)2两,高良姜(锉细,同巴豆14粒捶碎,同炒焦黄色,用纸包定,安土地上候冷,去巴豆)2两,缩砂仁2两,白扁豆2两,大腹皮(蜜炙)2两。
功能主治一切久积痰癖停饮及中酒。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用神曲半斤,麦糵半斤,以生姜自然汁煮糊为丸,内不得着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心痹,怔忪惊悸,加石菖蒲4两,远志(去心)2两;夜不得眠,梦泄,白浊,加酸枣仁、龙骨各2两,用朱砂为衣,参麦门冬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六六引《卫生家宝方》
处方24、豆蔻汤处方草豆蔻3分(去壳),丁香半两,小豆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木香半两,高良姜半两(锉),槟榔半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饮酒大醉,心闷腹胀,吐逆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方出《圣惠》卷三十九,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四六
处方25、厚朴散处方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参半两(去芦头),当归3分(锉,微炒),干姜半两(炮裂,锉),白术半两,干木瓜3分,高良姜半两(锉),诃黎勒3分(煨,用皮),桂心3分,木香半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脏虚冷,不思饮食,腹内(疒丂)痛,大肠泄痢,水谷不化。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油腻。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26、荜澄茄汤别名荜良汤、荜澄茄散
处方荜澄茄3分,高良姜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咳噫,日夜不定,呕哕,日夜不定。
用法用量荜良汤(《卫生总微》卷七)、荜澄茄散(《朱氏集验方》卷三)。
摘录方出《本草图经》(见《证类本草》卷九),名见《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处方27、桂心散处方桂心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桔梗1两(去芦头),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木香1两,白术1两,高良姜半两(锉),芎藭半两,当归1两(锉,微炒),槟榔1两,赤芍药1两,枳实半两(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积聚,心腹疼痛,面无润泽,渐黄瘦。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温酒调下。生姜汤调下亦可。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处方28、诃黎勒散处方诃黎勒皮1两,草豆蔻1两(去皮),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白术3分,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高良姜3分(锉),白茯苓3分,桂心半两,人参3分(去芦头),半夏(汤浸7遍去滑)、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脾胃气逆,胸中痰滞,时欲呕吐,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
处方29、诃黎勒散处方诃黎勒皮1两,人参3分(去芦头),白术3分,黄耆3分(锉),神曲1两(炒微黄),木香3分,桂心3分,麦糵3分(炒微黄),高良姜3分(锉),草豆蔻3分(去皮),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膈气。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诃黎勒汤”。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30、建中丸处方白豆蔻(去皮)1两,胡椒1分,茴香子1分,高良姜3分,甘草(炙,锉)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蒟酱半两,人参半两,红豆蔻(去皮)半两,干姜(炮)半两,芎䓖半两,藿香叶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妇人五种膈气及一切气,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丸,温酒或生姜汤嚼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处方31、诃黎勒散处方诃黎勒1枚(不去核,炮),干姜(炮)1块,高良姜1指节大(炮),甘草1寸(炙),白矾1块(烧灰,如良姜一半大)。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久患血痢。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先吃好茶1盏,后用乌梅1枚捶破,以水1盏,煎至6分调下。微利即愈。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处方32、高良姜汤处方高良姜、厚朴、官桂。
功能主治因寒,心胀痛。
用法用量作1服,水1钟半,煎1钟,去滓,稍温服。
摘录《医学六要·治法汇》卷五
处方33、大通丹处方雄黄2两,硫黄2两,丹砂(3味同研)2两,水银2两,金2两,银2两(2味同水银结成沙子),铅丹2两,胡粉2两,消石2两,白矾(4味研)2两,上共一处和匀,入固济瓷瓶内,瓶子上注一小眼,用火养之,渐渐加火;若窍内有烟出,便用盐泥塞,更养一日。铅霜2两,龙脑(研)半两,麝香(研)1两,玉屑半两,犀角(镑)半两,乌蛇1条(去皮骨,炙),白花蛇3两(去皮骨,炙),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牛黄(研)半两,高良姜1两,蝉蜕1两,白僵蚕(炒)1两,天竺黄2两,荜澄茄2两,天麻2两,白附子(炮)2两。
制法上药铅霜以下为末,并前10味末再研匀,糯米饭为丸,如小弹子大,阴干。
功能主治瘫痪,并一切风,口眼喎[音 wāi]斜,语言謇涩,手足不便。
用法用量若初得患,先洗浴,豆淋酒化下1丸。心膈不烦,津液俱生。相隔如人行10里以来,用稀粥饮投之,须臾汗出便解。3日服1丸。
摘录《普济方》卷一一四引《博济》
处方34、诃黎勒散处方白芷1两,沉香1两,丁香1两,诃黎勒皮1两,前胡1两,木香(锉)3分,人参(去芦)3分,厚朴(去皮,姜汁涂,炙)3分,沉香(研)半两,青橘皮(去白)半两,益智子(去皮)半两,桂心(去皮)半两,枇杷叶(拭去毛,炙)半两,荜澄茄(炒)半两,赤茯苓(去皮)半两,高良姜(锉)半两,白豆蔻(去皮)半两,白术(切)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五气,胸中烦满,痞塞不通,心腹虚胀,心下结实,饮食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热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六引《神巧万全方》
处方35、高良姜汤别名高良姜散
处方高良姜5两,厚朴2两,当归3两,桂心3两。
功能主治卒心腹绞痛如刺,两胁支满,烦闷不可忍。劳风。
用法用量高良姜散(《圣惠》卷四十三)。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心腹绞痛而见胁满如刺,明系木邪凌上之实证,故用良姜、厚朴温散滞气,当归、桂心温散结血,兼行心肝肺三经以破寒积也。
摘录《千金》卷十三
处方36、草豆蔻散别名常山饮子
处方知母2斤,常山2斤(用川者),乌药1斤(捶碎),草果2斤,甘草2斤(炙),高良姜20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疟疾因外邪客于风府,生冷之物内伤脾胃,或先寒后热、先热后寒,或寒热独作,或连日发,或间日一发,寒则肢体颤掉,热则举身如烧,头疼恶心,烦渴引饮,气息喘急,口苦咽干,脊膂酸疼,肠鸣腹痛,诸药不效,渐成劳疟。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5个,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鸡峰》卷十四
处方37、丁香丸处方丁香半两,诃黎勒1两(煨,用皮),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藿香半两,草豆蔻1两(去皮),荜茇3分,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1两(去芦头),白茯苓3分,桂心3分,白术1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高良姜1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气虚弱,食即呕吐,四肢不和,心腹妨闷。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生姜、大枣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38、鸡舌香散处方高良姜半两,天台乌药半两,赤芍药半两,香附子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补虚。主一切冷气,及水泻心痛。
用法用量每服1-2钱,用酒或水煎服,如泻,米饮调下。妇人加桂半两,血气痛加当归。
摘录《传家秘宝》卷中
处方39、赤茯苓散处方赤茯苓1两(去芦头),桔梗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半两(去芦头),高良姜1两(锉),槟榔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卒心腹痛,胀满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二
处方40、固胃丸处方梓朴(去皮,锉)1斤,生姜1斤(锉),枣子半斤(去皮核,以上3味用水2斗,煮枣烂,水干为度),白术半斤,高良姜3两,草豆蔻3两,甘草(炙)2两,荜澄茄2两,肉桂(去皮)2两,白豆蔻仁2两,橘皮(去瓤)2两。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脾胃,进饮食,去宿寒。
用法用量每服70-100丸,清米饮下,或热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五
处方41、厚朴汤处方厚朴(炙)3两,高良姜3两,桂心3两。
功能主治霍乱面烦。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6升,煮取2升,分2次服。
摘录《千金翼》卷十八
处方42、厚朴散处方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高良姜1两(锉),当归3分(锉,微炒),桂心1两,芎䓖3分,白芍药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肠虚冷气,小腹卒痛如刺,胸胁气满,闷乱不忍。
用法用量每服3钱,用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
处方43、厚朴汤处方厚朴(去粗皮,锉)1两半(生姜汁浸1宿,炒令紫),草豆蔻(去皮)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高良姜半两,五味子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甘草(炙)1两,麦糵(炒)1两,柴胡(去苗)1两,人参1两,麻黄(去根节,煮,掠去沫,焙)1两,陈曲(炒)1两,诃黎勒(炮,去核)1两,益智(炒,去皮)2两,乌头(炮裂,去皮脐)2两,干姜(炮)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膈气,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生姜3片,大枣2个(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处方44、参香散处方人参3分,木香3分,荜茇3分,半夏(汤洗7遍,炒)3分,芍药(炒)3分,大腹(锉)3分,高良姜半两,丁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芎䓖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心疼不食,两胁刺痛,壅闷。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炒生姜汤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处方45、草豆蔻丸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白术半两,当归1两(锉,微炒),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黄耆3分(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高良姜半两(锉),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细末,以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热病后,脾胃气冷,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46、沉香丸处方沉香(锉)3两,诃黎勒(去核)3两,缩砂(去皮)3两,白茯苓(去黑皮)3两,肉豆蔻(去壳)3两,草豆蔻(去壳)3两,高良姜3两,巴戟天(去心)3两,丁香皮3两,丁香1两,木香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胡椒1两,红豆蔻(去皮)1两,干姜(炮)1两,阿魏(酒浸)1两,乳香(研)1两,当归(切,焙)1两,白豆蔻(去皮)1两,芍药(炮)1两,芎䓖1两,荜澄茄1两,茴香子(炒)1两,益智(去皮,炒)1两,五味子1两,蓬莪术(炮,锉)1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硇砂(汤飞过)1两,桂(去粗皮)5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丹砂为衣。
功能主治脾脏冷气攻冲,心腹满闷,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温酒嚼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处方47、厚朴散处方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香熟),赤茯苓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白术1两,人参1两(去芦头),高良姜1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冷热气不和,心痛腹满,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三
处方48、胡椒丸处方胡椒3两,荜茇3两,干姜3两,白术2两,桂心2两,高良姜2两,人参2两,款冬花2两,紫菀2两,甘草(炙)2两。
制法上为细末,蜜和为丸,如梧子大。
功能主治咳嗽上气,胸满,时复呕沫。
用法用量每服5丸,1日2服。不知,增之,以知为度。
注意忌生冷、醋、滑、猪、鱼、肉、蒜、桃李、雀肉、生葱、海藻、菘菜。
摘录《外台》卷十引《古今录验》
处方49、草豆蔻丸处方草豆蔻半两(去皮),桂心半两,丁香3分,高良姜半两(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半两(去芦头),白茯苓3分,诃黎勒3分(煨,用皮),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豆蔻半两(去皮),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脾胃气弱,痰饮不散,呕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姜、枣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50、健中散处方白术、枳实(麸炒)、人参、白芍药、干姜(炮)、桂(去粗皮)、高良姜(锉)、丹参、大腹皮、槟榔(锉)、吴茱萸(汤浸,焙干,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桔梗(锉,炒)、干木瓜、艾枝(炙)、草豆蔻(去皮)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脾胃气虚弱,呕吐不下食,脐腹胀满,积聚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温酒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五
处方51、临汝药酒处方当归250g,高良姜250g,生草乌750g,丁香250g。
制法取丁香制成粗粉,余药切片,混合装入袋内,加61℃白酒6000毫升,密闭,水浴加热,使内温达65~70℃,保持24小时,降至室温,过滤,压榨残渣,合并滤液与压榨液。另取红糖1000g,炒至棕色味苦,加入酒内搅匀,静置5~7天,纱布过滤,至澄清液灌装,灯检,包装即得。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活血祛风。主风湿麻木,腰背冷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产后中风。
用法用量口服,每服1毫升,每日2次,早晚空腹服。
注意服后两小时内禁热饮食;高血压、心脏病、孕妇忌服。
摘录《河南省药品标准》
处方52、备急沉香散处方沉香半两,丁香(半生半炒)半两,干姜(炮)半两,京三棱(煨,锉)半两,蓬莪术(煨,锉)半两,藿香(用叶)1两,木香1两,肉豆蔻(去皮)1两,桂(去粗皮)1两,人参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高良姜1分,胡椒1分,甘草(炮)1分。
制法上为散,瓷盒盛。
功能主治霍乱吐泻,气逆结胸,膈气刺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沉香散”。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处方53、沉香温胃丸处方沉香(锉)1两,陈皮(去白)1两,青皮(去白)1两,人参(去芦头)1两,大麦糵(炒)1两,干姜(炮)1两,神曲(炒)1两,白茯苓(去皮)1两,桂(去粗皮)1两,甘草(炙)1两,拣丁香半两,木香半两,白豆蔻仁半两,高良姜(锉)半两,丁香皮(切)半两,荜茇半两,缩砂仁半两,红豆半两,白术(锉,炒)2两,大椒2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10丸。
功能主治益脾胃,大进饮食,温中消痞,宽膈顺气。主脾胃虚弱,三焦痞塞,中脘气滞,胸膈满闷,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胁肋膨胀,呕吐痰逆,噫气吞酸,肠鸣泄利,水谷不化,肢体倦怠,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前细嚼,生姜汤送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四
处方54、草豆蔻散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瓤,焙干),高良姜半两,诃黎勒皮半两(炮),白术3分(微炒),甘草1分(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虚胃乏,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陈米饮调下,日3次。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处方55、草豆蔻拔刀处方草豆蔻2枚(去皮),高良姜半两,生姜汁半合。
功能主治脾胃气虚弱,呕逆,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上药,前2味锉细,以水1中盏,煮取2合,并生姜汁溲白面4两,为拨刀,以羊肉臛汁内煮令熟,空腹食之。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56、草豆蔻汤处方草豆蔻(去皮)1两半,厚朴(去粗皮,姜汁炙)2两,桂(去粗皮)1两,高良姜1两,当归(锉,焙)1两。
功能主治厥逆冷气,上攻心痛,不食。
用法用量上为粗末。每服4钱匕,以水1盏,煎取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处方57、茅香花散处方茅香花1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木香半两,高良姜半两(锉),藿香3分,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诃黎勒皮半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当归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白术1两,桂心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脾胃气逆,或时呕吐,不思饮食,四肢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
处方58、抵圣散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涂炙)4两,白术2两,吴茱萸(汤洗,炼干,炒)1两,高良姜半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锉)1两,木香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草豆蔻(去皮)1两,陈橘皮(去白,焙)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霍乱,宿食不消,心腹(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沸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59、白术散处方白术1两,藿香1两,人参1两(去芦头),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高良姜半两(锉),草豆蔻半两(去皮)。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霍乱胃气虚,干呕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60、豆蔻煮散处方草豆蔻仁1两,白术1两,白茯苓(去皮)1两,高良姜2两(炒),白豆蔻仁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甘草(炙)半两,丁香1分,陈橘皮(去白)1分,木香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主呕逆恶心,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乌梅1枚,煎至1盏,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六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处方1、白附子散处方白附子(生用)1分,莽草1分,细辛1分,芎藭1分,高良姜1分(锉)。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龋齿疼痛。用法用量以绵裹少许,着龋上,有汁勿咽。摘录方出《圣惠》卷三十四,名见《圣济总录》
处方1、草果饮处方紫苏叶、草果仁、川芎、白芷、高良姜(炒)、青橘皮(去白.炒)、甘草(炒),各等分为末。功能主治治脾寒疟疾。用法用量每服二大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二滓并煎,当发日连进三服,无
处方1、高良姜散处方高良姜、草豆蔻(去皮)、陈皮(去白)、当归(微炒)、肉桂(去粗皮),各一分;人参(去芦)半两。炮制上件捣,罗为散。功能主治治小儿冷伤,脾胃不和,腹胀气闷,不欲饮食。用法用量三岁儿每
处方1、良姜饮处方良姜1两,藿香1两,陈皮1两,甘草(炙)3分。制法上锉细。功能主治霍乱。用法用量本方方名,《观聚方要补》引作“良姜散”。摘录《直指》卷十三处方2、豆蔻藿香汤处方藿香叶1分,桂花1分,
处方1、良姜饮处方良姜1两,藿香1两,陈皮1两,甘草(炙)3分。制法上锉细。功能主治霍乱。用法用量本方方名,《观聚方要补》引作“良姜散”。摘录《直指》卷十三处方2、豆蔻藿香汤处方藿香叶1分,桂花1分,
处方1、赤茯苓汤处方赤茯苓5钱,桂心5钱,陈皮(炒)5钱,大腹皮5钱,甘草1分,高良姜1两,吴茱萸3分。功能主治息积,胁下气逆,满闷。用法用量每用3钱,水煎服。摘录《医学金针》卷三处方2、金衣祛暑丸处
处方1、黑神散处方麻黄根4两(烧尽烟,存性,7分),盆消2两(水少许化开,蘸一遍,水尽为度),自然铜2两(烧红,小便蘸),诃子肉半两,雄黄2两,红豆1钱,没药1两,乳香1两,萝卜子1两,良姜1钱,马兜
处方1、救急痧药水处方藿香6两,豆蔻2两,蟾酥4钱,良姜2两,陈皮2两,樟脑1两,大茴香2两,广木香2两,薄荷冰5钱,香蕉4两,桂皮4两,公丁香2两,细辛2两,大黄6两。制法上除樟脑、薄荷冰、蟾酥外,
处方1、常山饮处方常山(烧酒炒)2钱,草果(煨,)1钱,槟榔1钱,知母1钱,贝母1钱,乌梅2个,姜3片,枣1枚(1方有良姜、甘草,无槟榔。1方加穿山甲、甘草)。功能主治祛痰截疟。主疟久不巳者。用法用量
大高良姜(别名大良姜、山姜、良姜),味辛;性温,温胃;散寒;行气止痛。主胃脘冷痛;伤食吐泻,本文介绍了含有大高良姜的处方1个。处方1、白术丸处方白术1两,干姜半两(炮裂,锉),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