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干姜的处方(六十七)

Posted 处方

篇首语:那就是假话,所谓天才。勤奋的工作才是实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含有干姜的处方(六十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方1、丁香饼子

处方丁香1两,木香1两,白豆蔻半两,半夏曲半两,神曲半两,白术1两半,白姜1两半,陈皮1两半,人参3钱,荜澄茄3钱,肉豆蔻半两,甘草2钱。

制法上为细末,用生姜汁煮糊,和作饼子,如棋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虚寒,痰逆呕吐,饮食减少,五膈五噎,翻胃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1饼,空心嚼细,生姜汤送下。

摘录《奇效良方》卷十八

处方2、姜桂散

处方辣桂1两,川白姜(不炒)1两,篷莪术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心中卒痛,腹胁气滞。

用法用量每服1钱,温酒调下。

摘录《直指》卷五

处方3、姜石救急散

处方白姜石1-2斤(捣末)。

功能主治乳痈,肿如碗大,痛甚。

用法用量取上药,用鸡子白和如饧,敷肿上,干易之。

摘录《普济方》卷三二五

处方4、桂姜汤

处方吴茱萸10两(半酒半醋浸1宿,焙干),川白姜(生)半两,辣桂半两,良姜3钱,毕澄茄3钱,茴香(炒)3钱,缩砂仁3钱,益智仁3钱,木香3钱,茯苓3钱,甘草(炙)3钱。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无阳脐冷疝气,兼治湿证。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煎,调苏合香丸,食前服。

摘录《直指》卷十八

处方5、备急丸

处方大黄1两,巴豆10个(去壳,另研),干白姜1两(2味净,去皮及石灰,为细末)。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腹痛,大便结,心腹百病,气虚不散。

用法用量每服3丸,温酒送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三六引《经验秘方》

处方6、保命丸

别名保安丸

处方香附1两(净),白姜(炮)1两,青皮1两,陈皮(去白)1两,砂仁1两,三棱(炮)半两,莪术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瀼泻、伤食泻。

用法用量保安丸(《奇效良方》卷六十四)。方中三棱用量原缺,据《奇效良方》补。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三

处方7、附子汤

处方生附子、白姜(炮)、人参、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吐利过多,手足厥冷,六脉沉细。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冬瓜仁,水煎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五

处方8、安神散

处方人参1两,茯苓1两,甘草(炙)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白姜1两,山药1两,陈皮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调气,顺营卫。主诸色疮肿。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7分,通口服。

摘录《鬼遗方·附录》

处方9、补脾丸

处方白术1两,赤石脂1两,肉豆蔻(面裹,煨)1两,川厚朴1两(去粗皮,姜汁涂炙),川白姜(炮)1两,荜茇(炒)半两,神曲(炒)半两,麦糵(炒)半两,附子(炮,去皮脐)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滑泄。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景岳全书》引作“缩脾丸”。

摘录《百一》卷六

处方10、当归散

处方当归1两,赤茯苓2两,枳壳2两,白芍药2两,川芎2两,川白姜(炮)半两,木香(煨)半两,粉草半两。

功能主治胎前诸疾,或因怒,中气充子脏,或充脬脉,腹急肚胀,腰腹时疼,不思饮食,四肢浮肿,气急时喘,大便忽难,小便忽涩,产门忽肿。

用法用量每服3大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如禀受气弱及南人,枳壳减半;如气实及北人,于内加分量服之;或连日大便秘涩,加蜜同煎。

摘录《妇人良方》卷十五

处方11、沉香荜澄茄汤

处方沉香半两,南木香4钱,丁香4钱,檀香4钱,荜澄茄半两,片子白姜黄半两,陈橘红3钱,青皮(去白)3钱,粉大甘草7钱,藿香(去净土)4钱,白豆蔻仁半两,天台乌药半两,人参半两,缩砂仁3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腰腿间寒湿作痛。

用法用量每服1-2钱,加盐点服。

摘录《洪氏集验方》卷三

处方12、附子爆脾汤

处方川厚朴(去粗皮,姜制,炙)2两,半夏(汤泡7次)2两,草果子(去皮,炒)2两,附子(炮,去皮脐)2两,陈皮(去瓤)半两,白姜(炮,洗)半两,甘草(炙)半两。

功能主治温脾胃,散冷气,利胸膈,进饮食,止呕化痰。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大枣2枚,煎至7分,食前服。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五

处方13、固肠丸

处方大附子1只(炮,去皮脐),白姜(炮,洗)1两,肉豆蔻(面裹煨)1两,橘红1两,大诃子(去核)1两,椒红1两(去目合口,炒出汗)。

制法上为细末,糯米粉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泻痢。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食前盐饭饮送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

处方14、夺命回生散

处方栋丁香半两,川芎半两,白姜(洗泡)半两,神曲半两,木香半两,肉桂半两,罗参半两,大草果2个(炮,取仁),诃子7枚(取肉),砂仁21粒,莪术(炮)7钱半,粉草(炙)7钱半,巴豆14粒(去壳膜,不去油,冷水浸1宿,另研为膏,留钵中)。

制法上为末,入钵内和匀,巴豆膏再筛过,入瓦盒内,以油纸盖盒口,却用黄蜡和松脂溶,如法封固;每以12月,于高爽地上埋土中3尺,至次年6月中伏节取出,向风处摊去湿气,以不漏瓦瓶收贮密封。

功能主治进饮食,止呕吐。主五噎五膈,翻胃呕吐不食。

用法用量壮实人,每服半钱,临睡百沸汤调半盏,顿服,仰卧片时,徐以温白粥压下。若羸弱,只服1字。

注意忌生冷、血腥、粘腻并硬物1-2月。孕妇不可服。

摘录《永类钤方》卷十二

处方15、沉香金粟散

处方沉香(煨干)1两,干木瓜1两,人参(去芦)1两,诃子(炮,去核)1两,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半夏(红曲炒)1两,木香(湿纸煨)1两,丁香(不见火)1两,槟榔1两,川芎1两,乌药1两,陈皮(去白)1两,当归(去芦)1两,白姜(炮,洗)1两,白芷(炒)1两,甘草(炙)1两,桔梗(炒)1两,良姜(炒)1两,远志(去心)1两,白扁豆(炒)1两,缩砂仁1两,龙骨(锻)1两,白茯苓(去皮)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藿香叶(去土)1两,莲子肉(去心)1两,罂粟子(炒)1两,川厚朴(去粗皮,姜制,炒)1两,肉豆蔻(面裹,煨)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温中和气,调养心脾,进食止痢。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2分,加生姜5片,大枣2枚,同煎至8分,和滓,空心温服。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五

处方16、艾姜丸

处方干艾叶4两(炒焦存性),川白姜1分(炮)。

制法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湿冷下痢脓血,腹痛;妇人下血;白痢。

用法用量每服70丸,食前清水米饮送下。

摘录《直指》卷十四

处方17、花香散

处方罂粟壳(制)1两,陈皮(去白)1两,粉草1两,厚朴半两,青皮1分,白姜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正脾去积,和气暖中。主妇人、男子、小儿阴阳不和,冷热相搏,积而成痢,或赤或白,赤白相杂,日夜无度,里急后重,脐腹疼痛,甚不可忍;水泻肠鸣,腹痛,或热毒中伤,或寒气久积。

用法用量每服2钱,赤痢,甘草汤调;白痢,陈米饮调;赤白相杂,紫苏汤调;冷泻,陈米饮调;热泻,新井水调;俱空心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二一

处方18、当归散

处方当归、官桂、川芎、白姜(炮)、香附子、木香、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胎中受寒,面色青白,腹痛,啼哭不宁。

用法用量每服1字,以乳汁调下,日2次。

摘录《医统》卷八十八

处方19、加减乌药顺气饮

处方乌药、防风、枳壳、陈皮、僵蚕、白芷、麻黄(去节)、羌活、半夏、白姜(炮)、甘草、南星。

功能主治中风,风痰壅盛。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冯氏锦囊·杂症》卷八

处方20、甘草干姜汤

别名二神汤

处方甘草(炙)、川白姜(炮)各等分。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男女诸虚出血,胃寒不能引气归原,无以收约其血。

用法用量二神汤(《朱氏集验方》卷七)。

摘录《直指》卷二十六

处方21、阿艾丸

处方白姜(盐、酒或米醋炒)8钱,香附子(童便浸,炒)1两,玄胡索(炒)8钱,真阿胶(炒成珠)1两,艾叶1两(制成炙艾,用糯米糊作饼,瓦上炕干,勿令焦,研为细末)。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血崩,老妇尤效。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盐酒或盐汤任下。

摘录《医统》卷八十四

处方22、参附汤

处方川当归1两,川芎1两,北防风1两,北芍药1两,陈皮1两,白桂1两,大附子1两,黄耆1两(盐水炙),人参半两,丁香半两,益智仁半两,白姜半两,宿砂半两,白豆蔻(焙)半两,肉豆蔻(煨)半两,北五味子半两,南木香4钱,沉香3钱,甘草3钱。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调和五脏,温暖脾元,进美饮食。主男子、妇人诸虚百损,恍惚健忘,神昏气短,头晕目眩,咳嗽多痰,气不升降,夜多盗汗,虚劳咯血,遗精白浊,肠鸣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8分,空心服。枣子胀气,虚满者去之;胆虚不得眠,加酸枣仁;虚劳咳嗽痰多,加半夏、神曲、杏仁、北细辛、紫菀、款冬花;久嗽不愈咯血者,煎地黄汁调钟乳粉,下黑锡丹;气壅,加紫苏叶;腹胀,加萆薢、澄茄;夜多小便,加茴香、益智,煎盐汤服;心热小便涩,加茯苓;口干,加五味子;呕者,加藿香;冷气胀痛,加茱萸、良姜。

摘录《普济方》卷二二五引《医学切问》

处方23、白丁香丸

处方白丁香1两,京三棱半两,槟榔半两,白艾灰1两,白姜1两,桂心1两,木香1两,硇砂半两。

制法上以醋熬硇砂为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痃癖,诸气块并伏梁等疾。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生姜汤送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一○引《神巧万全方》

处方24、加味五积散

处方厚朴(去粗皮,姜汁炒)1两,半夏(洗)1两,扬芍药1两,枳壳(去瓤,炒)1两,木香1两,肉桂1两,陈皮,白姜1两3钱,苍术6两(米疳浸炒),桔梗1两,香附子(炒去毛)1两,茴香(炒)1两,粉草1两,人参(去芦)1两,茯苓(去皮)1两,川芎当归(去尾)1两,川白芷1两。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产后败血不散,阴阳相胜,作为寒热;或外感寒邪,头痛体疼,发热不退。

用法用量原书用本方治产后败血不散,作为寒热,入米醋半合煎;治外感寒邪,头痛体疼,去木香、南香,加生姜、枣子煎。

摘录《得效》卷十五

处方25、当归散

处方当归(炒)、黄耆(蜜炙)、北细辛(去上叶)、肉桂(去皮)、陈皮(去白)、白姜(炮)、缩砂仁、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锉碎。

功能主治小儿胎寒腹痛,面唇青,身温肢冷,多啼。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钟,加生姜3片,糯米50粒,煎至6分,空心服。

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处方26、进食散

处方青皮、陈皮、甘草、肉桂、附子(炮)、草果子、诃子、良姜、白姜各等分。

功能主治调脾进食。主腹胀吐逆。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1盏半,煎至1盏,空心服,日3次。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四

处方27、白豆蔻丸

处方白豆蔻仁(炒)1两,缩砂仁(炒)1两,人参1两,白术1两,茯苓(去皮)1两,丁香1两,白姜(炮)1两,粉草1两,麦糵1两(炒),良姜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气弱,饱则胸间虚满。

用法用量每服1-2丸,食前煎人参、大枣汤嚼下。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四

处方28、红豆散

处方丁香3钱,木香3钱,缩砂5钱,红豆5钱,白姜5钱,桂枝5钱,陈皮5钱,青皮5钱,桔梗5钱,胡椒5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身肿皮紧。

用法用量每服2钱,秋石汤调下。

摘录《得效》卷九

处方29、白沉香散

处方川白姜(炒)1两半,半夏曲1两半,白茯苓1两半,附子(炮熟,去皮)1两半,诃子肉1两半,干山药1两半,沉香1两半,白术(煨)1两半,木香1两半,人参(去芦)1两半,丁香半两,甘草(炙)6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常服坠气,和脾胃。主一切冷气攻冲心腹,胁肋胀满,噫醋吞酸,胸膈噎塞,饮食减少。

用法用量每服2大钱,水1中盏,加生姜3片,大枣3个,木瓜1片,煎7分,食前服。

摘录《局方》卷三(淳佑新添方》

处方30、二姜丸

处方白姜(炮)、良姜(壁土炒)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用猪胆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疟。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遇发前,空心酒吞下。如此2服而愈。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二

处方31、加味青州白丸子

处方白附子2两,天南星2两,半夏2两,白姜2两,天麻1两,全蝎1两,白僵蚕1两,川乌5钱。

制法上并生用,为细末,姜汁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中风壅塞,喎[音 wāi]斜瘫痪。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生姜汤吞下,不拘时候。

摘录《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二

处方32、白姜散

处方白姜半两,良姜(半生半炒)半两,穿山甲3钱(炮)。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疟疾。

用法用量每服2钱,猪肾酒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七

处方33、白姜散

处方白姜、木香、官桂、陈皮、槟榔、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婴儿胎寒,生后身冷,口气亦冷,肠鸣,泻利青黑,盘肠内钓,心腹绞痛不乳者。

用法用量水煎,量儿大小,以绵蘸灌之。呕吐,加木瓜、丁香;面青肢冷,去槟榔,加川芎、当归。

摘录《医学入门》卷六

处方34、白姜散

处方白姜半两(炮),附子3分(炮),甘草半两(炙),陈橘皮半两,诃黎勒皮1两,厚朴3分(姜汁炙)。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食毒伤寒,头痛,身不大热,心间疰闷,大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中盏,同煎5分,温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五十四引《神巧万全方》

处方35、二姜汤

处方良姜半两,生白姜半两,木香2钱半,丁香2钱半,甘草(炙)1钱半。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寒证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煎至1半,食前服。

摘录《直指》卷七

处方36、六神丹

处方巴豆(去皮油膜)1两,蓬术1两,青皮1两,陈皮1两,白姜(炮)1两,黄连1两。

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妇人,远年近日,饮酒过度,结成痞块,噫醋吞酸,肚腹膨胀疼痛,诸般积病。

用法用量每服10-15丸,姜、盐汤送下;或米饮茶汤亦可;面色萎黄,已患伤寒不痊者,用药2钱,茶2钱,生姜3片,葱白1根,水1盏半,煎至1盏,吞下六神丹,用被盖出汗,宣3-5行;温粥补脾寒;妇人血气病,两胁痛,每服10丸,用红花酒送下;男子冷气或两肋刺痈,每服10丸,炒茴香酒送下;冷泻,每服10丸,酸醋汤送下;热泻,每服10丸,冷水送下;瘕聚积滞,随意斟酌,加减服之。

摘录《普济方》卷一六九

处方37、白芷暖宫丸

处方禹余粮(制)1两,白姜(炮)3分,芍药3分,白芷3分,川椒(制)3分,阿胶(粉炒)3分,艾叶(制)3分,川芎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暖血海,实冲任;常服温补胞室,和养血气,光泽颜色,消散风冷,退除百病,自成孕育。主子宫虚弱,风寒客滞,因而断绪不成孕育。及数尝堕胎,或带下赤色,漏下五色,头目虚晕,吸吸少气,胸腹苦满,心下烦悸,脐腹刺痛,连引腰背,下血过多,两胁牵急,呕吐不食,面色青黄,肌肤瘦瘁,寝常自汗。

用法用量每服40丸,米饮送下;或温酒,醋汤亦得。

摘录《妇人良方》卷一

处方38、巴戟丸

处方川楝子(去核)、胡芦巴(炒)、白姜(炮)、川椒(炒)、茴香、川牛膝(酒浸,焙)、破故纸(炒)、山药、木通、肉桂(去皮)、牡蛎(煅)、附子(炮,去皮脐)、赤石脂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诸虚不足,真阳衰惫。

用法用量本方名巴戟丸,但方中无巴戟,疑脱。肾厥头痛,加川芎;肺虚咳唾,加五味子、款冬花;背膊劳倦,加沉香;脾胃不和,加荜澄茄;虚疟寒热,加蜀漆叶;心神不宁,加龙齿、酸枣仁(炒,去壳)。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八

处方39、归气汤

处方沉香1两,木香1两,丁香1两,白姜(炮)1两,川楝子肉(炒)1两,肉桂1两,净陈皮1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附子2个(6钱者,炮),砂仁1两,益智仁(炒)1两,胡芦巴(炒)1两,白术1两,舶上茴香(炒)1两,肉豆蔻(煨)1两。

功能主治气不升降,胸膈痞满,心腹刺痛,不进饮食。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方类聚》引作“归气散”。

摘录《永类钤方》卷十二引《简易方》

处方40、六圣丸

处方莪术(炮,锉)5钱,净黄连5钱,陈皮(去白)5钱,白姜(炮)5钱,南木香2钱半。

制法上除南木香不见火,余4味锉焙,同木香为末。

功能主治和胃,主气厚肠,消疮快膈。主小儿诸积。

用法用量每1钱重。巴豆3粒(去壳膜心,存油,碎切),入乳钵极细杵,同前药末再拌匀,醋煮面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15-25丸,或35丸,五更初空心淡姜汤送下。利3-5行,匀气散止补。常服助脾化积,进食消痞,临睡以净汤或温酒下3-5丸而已。每1次止丸药末3钱重,净巴豆9粒为则,不可多合,久则味过,用之效迟。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处方41、紫金丸

处方白姜 香附子(炒,去毛)紫金皮 石菖蒲 青木香 针砂(煅红)各等分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水气肿满。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第一天用茶清送下,第二天用商陆根汤送下,第三天用赤小豆汤送下,常吃用好酒送下。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九

处方42、天台乌药丸

处方天台乌药(醋炙,或炒)半夏各15克 白姜7.5克 羊屎10枚(羊腹内者)

制法上用文武火炒,研末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反胃吐逆,腹内虚鸣。

用法用量每服5~7丸,红酒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四

处方43、茸香丸

处方鹿茸(酥炙)肉苁蓉(酒浸,焙)当归各15克 鸡内金22克(微炒)龙骨 牡蛎灰 赤石脂 禹余粮(煅,醋淬碎为度,各研细)川白姜 益智仁 巴戟 乳香各7.5克

制法上为细末,糯米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下焦虚冷,尿多,或遗尿,或欲出而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时用盐汤送下。

摘录《仁斋直指》卷十五

处方44、姜术汤

处方白姜(生)白术 茯苓 半夏曲各15克 辣桂 甘草(炙)各0.3克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治痰饮内停,心悸怔忡。

用法用量每服9克,姜、枣煎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十一

处方45、白沉香散

处方川白姜(炒)、半夏僸、白茯苓、附子(炮热.去皮)、诃子肉、干山药、沉香、白术(煨)、木香、人参(去芦),各一两半。丁香半两,甘草(炙)六钱。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一切冷气攻冲心腹,胁肋胀满,噫醋吞酸,胸膈噎塞,饮食减少。常服坠气和脾。

用法用量每服二大钱,水一中盏,生姜三片,枣三枚,木瓜一片,煎七分,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6、妙应丹

别名延龄丹

处方晚蚕沙(炒)、鲤鱼鳞(烧为末)、当归(去芦)、石膏(煅.研)、泽兰(去梗)、附子(炮.去皮.脐)、木香(炮),各二两;熟干地黄(洗.酒浸.蒸.焙)、川芎、防风(去芦.叉)、芜荑(炒)、马牙硝(烧)、人参、黄蓍、川椒(微炒)、柏子仁(微炒.别研)、蝉蜕(去足.洗.焙)、白薇、槟榔(不见火),各一两;厚朴(去粗皮.姜制)、白姜(炮)、甘草(炙赤),各三两;吴茱萸(汤洗七次)、红花(炒),各半两。

炮制上为末,炼蜜搜和,杵数千下,圆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众病,无所不治。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血瘕块痛,绵灰酒下;催生,温酒吞细下;血劳血虚,桔梗酒下;血崩,棕榈灰酒下;血气痛,炒白姜酒下;血风,荆芥酒下;血晕闷绝,胎死腹中,胞衣不下,并用生地黄汁、童子小便、酒各一盏,煎二沸调下;常服,醋汤、温酒化下,并空心,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7、仙茅散

处方仙茅(一两.无则好苍术代之)陈皮(一钱)枳壳(麸炒.一钱)厚朴(姜制.一钱)官桂(一钱)秦艽(一钱)当归(一钱半)白茯苓(一钱半)白芍药(一钱半)白芷(一钱半)川芎(一钱半)半夏曲(一钱半)麻黄(不去节.二钱半)没药(半两)甘草(半两)川乌(炮.半两)白姜(二钱)乳香(二钱)独活(二钱)全蝎(七枚)麝香(半钱)

炮制上除桂芷麝乳没,余并炒转色,却入不炒药,同为末。

功能主治治背膊手足头目筋脉虚掣,一切风证,疼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每服三大钱,炒大黑豆同木瓜浸酒,旋温调服,不拘时候。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48、乳香寻风丸

处方乳香、川乌、没药、五灵脂、白胶香、地龙、白姜、半夏、五加皮、赤小豆,各等分。

炮制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中风。(1)瘫痪不遂,手足亸曳,口眼歪斜,或旋运僵仆,涎潮搐搦,卒中急风,不省人事。(2)风虚眩冒,项筋拘急,太阳穴疼痛。(3)腰脚疼重,行步艰辛,筋脉挛促,俯仰不利,贼风所中,痛如锥刺,皮肤顽厚。麻痹不仁,或血脉不行,肌肉干瘦。(4)风湿脚气,腿膝无力,或肿或疼,不能举步,两脚生疮,脓血浸渍,痒痛无时,愈而有发。(5)打扑闪肭,筋骨内损,已经多年,每遇天寒,时发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丸,空心服。(1)黑豆淋酒下。(2)生地黄汁调酒下。(3)生葱酒或茶下。(4)温盐酒下。(5)没药酒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49、千金大养脾圆

处方枳壳、神僸、陈皮(去白)、麦蘖(炒)、茴香、白姜(炮)、缩砂(去皮)、肉豆蔻、三棱(炮)、茯苓(去皮)、良姜、薏苡仁、益智(去壳)、胡椒、木香、白扁豆(炒)、丁香、白术、红豆、藿香(去梗)、山药、苦梗(炒)、人参、甘草(炙)、蓬莪茂(炮),上各等分。

炮制为末,炼蜜为圆,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停寒留饮,膈气噎塞,反胃吐食,心胸痞满,胁肋虚胀,胸腹刺痛,牵引背膂,食少多伤,言微气短,口苦舌涩,恶心呕哕,喜唾咽酸,久病泄泻,肠胃虚滑;或大病气不复常,饮食无味,形容憔悴,酒后多痰,并宜服之。常服养益脾胃,大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一粒,细嚼,白汤送下,温酒亦得,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0、补脾丸

别名缩脾丸(《景岳全书》卷五十八)。

处方白术 赤石脂 肉豆蔻(面裹,煨)川厚朴(去粗皮,姜汁涂炙)川白姜(炮)各30克 荜茇(炒)神曲(炒)麦芽(炒)附子(炮,去皮、脐)各15克

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脾祛寒,涩肠止泻。主脾阳虚弱,滑泄不禁。

用法用量早、晚食前各服50丸,陈米饮送下。

摘录《百一选方》卷六

处方51、丁香饼子

处方半夏(汤泡)60克 白茯苓(去皮)30克 丁香15克(不见火)白术30克(炒)川白姜30克(泡)甘草30克(炙)白扁豆(用姜汁浸,蒸熟,焙)30克 橘红60克(去白膜,姜汁浸一宿,焙)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用生姜汁煮薄面糊为饼,如大棋子大。

功能主治温胃去痰,解酒进食,宽中和气。主积滞不消,心腹坚胀,痰逆呕哕,噫酢吞酸,胁肋刺痛,胸膈痞闷,反胃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一饼,细嚼,生姜汤送下,不拘时。

摘录《寿亲养老新书》卷四

处方52、曾青散

处方白姜(炮)、防风(去芦),各一两;曾青四两,蔓荆子(去皮)二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一切风热毒气上攻两眼,多生眵泪,怕日羞明,隐涩难开,眶烂赤肿,或痒或痛,及时行暴赤眼,睛昏涩痛,悉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末,搐入鼻中,立有功效。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3、楮实子丸

处方川牛膝60克(酒浸,焙干)川萆薢30克 楮实子90克(焙)山药 白姜(炮)川芎各30克

制法上为末,另用大北枣蒸去皮取肉,研为膏,同上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妇人忧思伤脾,水湿不化,带下赤白,淋沥不干。

用法用量每服4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蜜丸亦可。

摘录《普济方》卷三二一

处方54、调荣汤

处方川芎 当归 芍药 生干地黄 三棱 莪术 白芷 延胡索 蒲黄 香附子 泽兰 细辛 川白姜 厚朴(制)桃仁(浸,去皮,焙)各15克 辣桂 半夏(制)甘草(炙)各23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化瘀止痛。主瘀血不消,脐腹引腰背俱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生姜、大枣,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二十六

处方55、桂香丸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肉豆蔻(炮)白茯苓各30克 桂心 白姜(炮)木香(炮)各15克 丁香7.5克

制法上药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脏腑虚弱,风寒湿邪入侵,大便滑泄不禁。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米汤送下50丸。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

处方56、八风丹

别名八风丸(《圣济总录》卷十六)。

处方滑石(细研)天麻(酒浸)各30克 龙脑(研)麝香(研)各0.3克 白姜蚕(微炒)白附子(炮)各15克 半夏(白矾制)60克 寒水石(火烧通赤,细研,水飞)250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细末,人已研药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樱桃大。

功能主治诸风及痰热上攻,头痛面赤,头晕目眩,鼻塞咽干,颈项不利,痰唾稠浊,神情如醉,百节疼痛,耳啸蝉鸣,面上游风,口眼蠕动。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食后温荆芥汤或茶清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处方57、抽刀散

处方白姜150克(用巴霜3克同炒赤,去巴霜)菖蒲150克(半生半炒)良姜150克(用斑猫25枚同炒黑,去斑猫)糯米188克(炒黄)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主心腹痛属风寒者。

用法用量每次6克,空腹时用温酒送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58、调中正胃散

处方藿香叶 白术 人参 白茯苓 甘草(炙)陈皮(去白)山药 白扁豆(炒)半夏曲 川白姜(炮)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健脾温中。主小儿脾胃虚寒,吐逆烦闷,神困力乏,饮食不美,虚弱思睡,睡不安稳。

用法用量每服3克,水150毫升,生姜2小片,大枣半个,煎二三沸服。

摘录《活幼口议》卷十九

处方59、封脐散

处方甑带灰 乱发灰 白姜灰 红绵灰 南星 白星 当归 赤小豆 五倍子各3克(为末)血竭 龙骨 赤豆脂(煅)海螵蛸 百草霜 胭脂各1.5克(别研)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主治小儿脐中受湿,肿烂成疮。

用法用量湿则干掺,干则清油调涂。

注意忌生水。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

处方60、回阳膏

处方肉桂、草乌、均姜、南星、白芷、赤芍。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痈疽不痛属阴。

用法用量酒调敷。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四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含有黄芩的处方(六十七)

处方1、散肿溃坚汤别名散毒溃坚散(《普济方》卷二九一)。处方黄芩24克(酒洗,一半炒四遍,一半生用)草龙胆(酒洗,炒四遍)瓜蒌根(锉细,酒洗)黄柏(酒制)酒知母桔梗昆布各15克柴胡炙甘草京三棱(酒洗)

含有大黄的处方(六十七)

处方1、泻脾除热饮处方黄耆防风茺蔚子桔梗大黄黄芩黄连车前子芒消各30克功能主治治胬肉攀睛。用法用量每服18克,水煎服。摘录《银海精微》卷上处方2、上清丸处方川芎500克连翘3千克白芷3千克防风1千克大

含有附子的处方(六十七)

处方1、防风天麻膏处方防风1分,天麻1分,人参(去芦头)1分,甘草半两(炙),白僵蚕半两,干全蝎半两,白附子半两(以上为细末),朱砂(细研,水飞)1两,牛黄(研)1分,麝香(研)1钱。制法上为末,炼蜜

含有干姜的处方(六十)

处方1、内灸散处方茴香、藿香、丁香皮、熟干地黄(洗.焙)、肉桂(去粗皮),各一两半;甘草(炙赤)、山药、当归(去芦.洗)、白术、白芷,各八两;干姜(炮)、川芎、黄蓍(去苗),各二两;木香一两,陈皮(去

含有白术的处方(六十七)

处方1、加味六君子汤处方白术3钱,人参1钱半,黄耆1钱半,白茯苓2钱,陈皮1钱,半夏曲1钱,芍药1钱,木瓜1钱,炙甘草5分,大腹皮5分。功能主治病后脾虚浮肿。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摘录《准绳·

含有茯苓的处方(六十七)

处方1、补肝祛疟汤处方白芍1两,当归1两,何首乌(生用)1两,鳖甲3钱,茯苓5钱,青皮1钱,柴胡1钱,半夏2钱,甘草1钱。功能主治补肝以祛邪。主厥阴肝经之疟。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八处方2、

含有甘草的处方(六十七)

处方1、黄耆散处方黄耆1两(锉),赤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1两(去芦头),熟干地黄1两,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五加皮半两,牛膝3分(去苗)。制法上为粗散。功能主治虚劳。手足烦疼,不

含有当归的处方(六十七)

处方1、当归丸处方当归半两,赤芍药半两,川芎半两,熟地黄半两,黄耆半两,京三棱半两,神曲2钱半,百草霜2钱半。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妇人月经不调,血积证。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

含有陈皮的处方(六十七)

处方1、消风宁嗽散处方桔梗枳壳半夏陈皮前胡干葛茯苓各3克苏叶3.6克杏仁桑白皮各3克甘草1.2克功能主治疏风宣肺,化痰止咳。治感冒风邪,鼻塞咳嗽。用法用量加生姜、葱白,水煎服。冬月加麻黄3克。摘录《嵩

含有地黄的处方(六十七)

处方1、鳖甲养阴煎处方鳖甲龟版干地黄枸杞麦冬杭芍各9克首乌藤15克地骨皮茯神各9克丹皮6克功能主治养阴,清热,补益肝肾。主妇人阴虚血亏,经闭不行,两颧色红,潮热盗汗,心烦不寐,手心热,口干唇红,苔薄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