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干姜的处方(六十一)

Posted 处方

篇首语:我们要像海绵一样吸收有用的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含有干姜的处方(六十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方1、庵闾子丸

处方庵闾子15克 白薇15克 桂心7.5克 防葵15克 桃仁1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牛膝30克(去苗)当归15克(锉,微炒)熟干地黄7.5克 芎藭15克 鬼箭羽7.5克 干姜15克(炮裂,锉)鳖甲30克(涂醋,炙令黄,去裙襕)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月候不调,或生寒热,羸瘦,饮食无味,渐成劳证。

用法用量每于空腹时,温酒送下20丸。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

处方2、天雄浸酒

处方天雄(炮裂,去皮、脐)附子(炮裂,去皮、脐)各30克 防风(去叉)独活(去芦头)当归(切,焙)白术各60克 五加皮 芎藭 桂(去粗皮)干姜(炮)各45克

制法上十味,锉如麻豆,以夹绢囊盛,用无灰清酒4升浸,春、夏五日,秋、冬七日。

功能主治治寒湿着痹,皮肉不仁,甚至骨髓疼痛者。

用法用量每温饮适量。任性加减,以知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九

处方3、内补芎藭汤

处方川芎 干地黄各12克 芍药15克 桂心6克 甘草 干姜各9克 大枣40枚

功能主治治产后出血过多,虚羸少气,腹中绞痛。

用法用量上七味,嚼咀。以水1.2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一日三次。微寒下利,加附子9克。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处方4、黑神散

处方乌梅 干姜 大枣各等分

制法上三味,同烧存性,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冷热痢,脓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克,空腹时用温米饮调下。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十四

处方5、黑姜散

处方干姜(烧黑存性)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有寒,下痢赤白。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米饮送下。

摘录《仙拈集》卷一

处方6、备急丸

处方大黄150克 干姜60克 巴豆90克(去心,熬)芒消90克

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主忽然心腹胀满急痛,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先服4丸,如不利下,更加1~2丸。取得四五度利。利如不止,取醋饮之即止。

摘录《医心方》卷六引《拯要方》

处方7、祛癫汤

处方人参15克 白术30克 肉桂3克 干姜3克 白芥子15克 甘草1.5克 菖蒲1.5克 半夏9克 陈皮3克

功能主治治癫痫。脾胃虚寒,痰凝胸膈不化。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石室秘录》卷六

处方8、杏子汤

处方人参(去芦)、半夏(汤洗七次)、茯苓(去皮)、芍药(去粉)、官桂(去皮.不见火)、干姜(炮.洗)、细辛(去苗)、甘草(炙)、五味子(去苗),各等分。

来源出(易简方)。

炮制上俰咀。

功能主治治一切咳嗽,不问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及虚劳咯血,痰饮停积,悉皆治疗。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半,杏仁去皮.尖,五枚,姜五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服。或感冒得之,加麻黄等分。如脾胃素实者,用罂粟壳去筋,碎,以醋淹、炒、等分加之,每服添乌梅一个煎服,其效尤验。

备注若呕逆恶心者,不可用此。一法去杏仁、人参,倍加麻黄,添芍药如麻黄之数,干姜、五味子各增一半,名小青龙汤,入治久年咳嗽,痰涎壅盛,夜不得睡,仍专治脚气喘急。此方虽有麻黄,既有官桂,不致于发汗,服之不妨。一方如麻黄、甘草、杏仁、五味子、茯苓等分,橘红倍之,尤为切当。又一方用紫苏叶、桑白皮、麻黄、青皮、五味子、杏仁、甘草等分,生姜七片,乌梅一个,煎服。久年咳嗽,气虚喘急,皆得其宜。二方中有麻黄,有汗人不宜服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9、七宝丹

处方附子(炮)当归 陈橘皮 干姜各30克 吴茱萸 厚朴(姜汁炙)南椒各15克 硫磺30克

制法上药七味,细锉,以慢火焙,捣罗为末,与硫磺末拌匀,煎米醋和作两剂,再以白面250克,和令得宜,亦分作两剂。用面裹药,如烧饼法,再用文武火煨至面熟为度。去面捣细,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老人一切泻痢,经服诸药不效。以及宿食不消或沉寒宿冷所致气滞腹痛。

用法用量治诸般泻痢,每服20丸,空腹日午以米汤送下;如治气痛及宿食不消,以姜、盐汤送下20丸。

摘录《寿亲养老新书》卷一

处方10、大沉香圆

处方天台乌药、白芷、甘松(洗.晒)、甘草,各二斤半。姜黄(去皮)、檀香、干姜(炮)、肉桂(去粗皮),各二十两。白豆蔻(去皮)十两,沉香二十两,香附子(去毛)五斤。

炮制上为末。炼蜜搜和,每一两作二十圆。

功能主治治一切冷气攻心腹刺痛,胸膈噎塞,呕吐痰水,噫气吞酸,口苦舌涩,不思饮食;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腰背拘急,脐腹绞痛,手足逆冷,小便滑数。又治卒暴心痛,霍乱吐利,疝瘕气痛,妇人血气刺痛,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嚼破,炒生姜盐汤下。元气发动,炒茴香热酒下,空心、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1、千金养脾丸

处方人参 白术 白茯苓(去皮)甘草 山药(炒)木香 丁香 白扁豆(炒)缩砂仁 薏苡仁 益智仁 藿香叶 红豆 肉豆蔻 干姜(炮)高良姜 三棱(炮)莪术(炮)神曲(炒)麦蘖(炒)陈皮 枳壳(炒)茴香(炒)苦梗(炒)各30克

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养脾消积。治脾胃虚弱,停寒留饮,膈气噎塞,反胃吐食,心胸痞满,胁肋虚胀,胸腹刺痛,牵引背膂,食少易伤,言微气短,口苦舌涩,恶心呕哕,喜唾咽酸,久病泄利,病后气不复常,饮食无味。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空腹时用白汤或温酒送下。

备注方中红豆、枳壳,《医学入门》卷七作红豆蔻、枳实,另多胡椒一味。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五

处方12、白通加猪胆汁汤

处方葱白4茎 干姜3克 附子10克(生)人尿15毫升 猪胆汁3毫升

功能主治治少阴病,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而烦者。

用法用量上五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纳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亦可用。

摘录《伤寒论》

处方13、龙骨丸

处方白龙骨7.5克 胡粉9克(炒微黄)黄连7.5克(去须,微炒)黄柏7.5克(微炙,锉)诃黎勒7.5克(煨,用皮)白矾15克(烧令汁尽)干姜15克(锉,微炒)当归15克(锉,微炒)木香7.5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固涩止痢,清热燥湿。治小儿湿热痢疾,延久不止,腹痛,里急后重,舌苔白腻罩黄。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粥饮下,日三四服。

备注方中白龙骨收敛固涩为君;诃子、枯矾、胡粉涩肠止泻,黄连、黄柏清热燥湿为臣;干姜温中止血,木香调气导滞,当归和血止痛为佐。配合成方,既能固涩止痢,又有清热燥湿的功效。方中胡粉即是铅粉,有毒,不宜多服、久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

处方14、温肠丸

处方黄连(去须)干姜(炮)肉豆蔻(面裹,煨香)赤石脂 龙骨 吴茱萸(汤洗,微炒)各15克 诃子(煨,去核)45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粳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肠胃受湿,泄利频作,米谷不化,腹胀肠鸣,脐腹筑痛,肠滑洞下。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七

处方15、扶阳助胃汤

别名扶阳益胃汤(《金匮翼》卷六)。

处方干姜(炮)4.5克 拣参 草豆蔻仁 甘草(炙)官桂 白芍药各3克 陈皮 白术 吴茱萸各),5克 黑附子(炮,去皮)6克 益智仁1.5克

制法上药哎咀,都作一服。

药理作用方中附子、干姜、官桂、吴茱萸、草豆蔻、益智仁扶阳散寒;人参、白术、甘草健脾益胃;芍药缓急止痛;陈皮理气和胃。诸药合用,共奏扶阳散寒,健脾益胃之功。

功能主治扶阳散寒,健脾益胃。治脾胃虚寒,胃脘当心而痛,得热则缓,寒则加剧,肠鸣便溏者。

用法用量用水45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2个,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三

处方16、斗门丸

处方附子1枚(重18克,炮,去皮、脐,尖)硫黄(别研)肉桂(去粗皮)龙骨(别研)诃子(煨,去核)丁香 干姜(炮)各7.5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煮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温阳止泻。主小儿肠胃虚弱,泄泻糟粕,或便白沫,昼夜无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乳食前用温米饮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八

处方17、回阳返本汤

处方人参3克 白术3克 干姜3克(炒)丁香2.4克 甘草3克 陈皮3克 半夏(制)3克 大附子(制)3克 茯苓2.4克 神曲(炒)1.8克 白豆蔻2.4克 沉香15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治急阴证,手足冷,指甲青,小腹疼痛,外肾挛缩。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2枚,盐少许,水煎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七

处方18、四逆加人参汤

别名四顺汤(《肘后方》卷二)、回阳饮(《医学集成》卷一)、人参四顺汤(《鸡峰普济方》卷五)。

处方甘草6克(炙)附子10克(生,去皮)干姜4.5克 人参3克

功能主治回阳复阴。治阳气衰微,阴液内竭,四肢厥逆,恶寒脉微,下利而利忽自止者。

用法用量上四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4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

摘录《伤寒论》

处方19、补肺阿胶散

处方阿胶30克(捣碎,炒令黄燥)薯蓣30克 人参30克(去芦头)五味子30克 麦门冬15~30克(去心,焙)干姜15克(炮裂,锉)杏仁23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白术30克 桂心23克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主肺脏气虚,胸中短气,咳嗽声微,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3克,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

处方20、理中汤

处方人参、甘草(炒)、白术、干姜(炮),各三两。

炮制上粗末。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中寒上冲,胸胁逆满,心腹疗痛,痰逆恶心,或时呕吐,心下虚痞,隔塞不通,饮食减少,短气羸困,温中逐水,止汗去湿。又肠胃冷湿,泄泻注下,水谷不分,腹中雷鸣,伤寒时气,里寒外热,霍乱吐利,手足厥冷,胸痹心痛,逆气结气,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三钱,以水一盏半,煎取中盏,去滓,稍热服,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1、柴胡散

处方柴胡45克(去苗)白术30克 白茯苓22克 甘草22克(炙微赤,锉)五味子30克 干姜22克(炮裂,锉)附子22克(饱裂,去皮,脐)防风22克(去芦头)桂心15克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主伤寒阴痉,闭目合面,手足厥逆,筋脉拘急,汗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5克,以水35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210毫升,去津,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

处方22、木香丸

处方木香30克 诃黎勒(煨,用皮)45克 白术30克 桂(去粗皮)30克 附子(炮裂,去皮、脐)60克 芜荑(微炒)30克 高良姜(锉)30克 肉豆蔻(去壳)15克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过)60克 干姜(炮)22.5克 甘草(炙,锉)15克

制法上药为末,神曲糊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肠痹。腹胀疴痛,时复飧泄,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用生姜、大枣煎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

处方23、青礞石丸

处方青礞石 木香 干姜各30克 京三棱(煨,切)枳壳(麸炒,去瓤)皂角(去皮,酥炙黄,去子)丁香各15克 巴豆7.5克(去壳,出尽抽,取霜)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用神曲15克煮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积聚,胁肋胀硬,肌肉消瘦,不能饮食,及奶癖,食积等。

用法用量周岁儿每服10丸,温生姜汤送下,乳食后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九

处方24、应梦人参散

处方白芷 干葛 青皮 桔梗(炒)白术 人参各23克 甘草(炙)45克 干姜(炮)4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伤寒体热头疼,及风壅痰嗽咯血。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2枚,煎至105毫升。通口服。如伤寒,入豉数粒同煎,热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六

处方25、保安丸

处方川大黄90克(新水浸一宿,蒸熟,切片,焙)干姜30克(炮)大附子15克(去皮、脐)鳖甲45克(好醋300毫升,炙令干)

制法上为末,取三年米醋800毫升,先煎400毫升,然后和药,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症积。心腹内结如拳,渐上不止,抢心疼痛,及绕脐腹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每服10~20丸,空腹时用醋、酒或米饮送下。取积如鱼肠脓血,烂肉青泥而下。

摘录《宣明论方》卷七

处方26、芎辛汤

别名大芎辛汤(《世医得效方》卷十)。

处方生附子(去皮、脐)乌头(生,去皮、尖)天南星 干姜 细辛 川芎 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气虚痰厥,头痛如破,兼眩晕欲倒,呕吐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2克,加生姜5片、茶芽少许,水煎,食后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

处方27、五德丸

处方补骨脂120克(酒炒)吴茱萸(制)160克 木香60克 干姜(炒)120克 五味子(或用面炒肉豆蔻代之,或用乌药亦可)60克

制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肾虚寒,飧泄鹜溏;或暴伤生冷,或受时气寒湿,或酒湿伤脾,腹痛作泻,或饮食失宜,呕恶痛泄。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甚者百余丸,白开水或人参煎汤或米汤送下。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

处方28、建中散

处方青州枣、厚朴(姜汁制),各一斤。干姜(炮)、半夏(汤洗去滑)、甘草,各五两。陈皮(去白.八两)。已上六味,用水三斗,煮令水尽,焙干。草豆蔻(去皮)、人参、藿香、诃子(炮.取皮)、白茯苓(去皮)、白术,各一两。

炮制上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胁肋膨胀,呕吐痰逆,噫气吞酸,肠鸣泄利,水谷不化,肢体倦怠,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六分,去滓,温服,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9、回阳救急汤

处方熟附子 干姜 人参 甘草 白术 肉桂 陈皮 五味子 茯苓 半夏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治寒邪宜中阴经,恶寒,四肢冷厥,战栗腹疼,吐泻不渴,蜷卧沉重,或手指甲唇青,或口吐涎沫,或脉来沉迟无力。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临卧入麝香0.1克调服。呕吐涎沫或小腹痛,加盐炒吴萸;无脉者,加猪胆汁5毫升;泄泻不止,加升麻、黄耆;呕吐不止,加姜汁。

摘录《伤寒六书》卷三

处方30、木香丸

处方木香 丁香各4.5克 干姜9克 麦芽(炒)15克 陈皮9克 巴豆(去壳,炒黑)30粒

制法上药研末,神曲煮糊为丸。

功能主治治寒积冷食,腹痛拒按,或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每服10丸,或20丸,开水下,痛甚者倍之。所食之物,应随利出,如利不止,以冷粥饮之即止。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处方31、膈气散

处方肉豆蔻仁、木香、干姜、厚朴(去粗皮.生姜汁制.炒)、青皮(去白)、甘草,各五两。三棱(炮)、益智仁、莪术(炮)、肉桂(去粗皮)、陈皮(去瓤)、槟榔、枳壳(去瓤.麸炒),各十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五种膈气,三焦痞寒,胸膈满闷,背膂引疼,心腹膨胀,胁肋刺痛,食饮不下,噎塞不通,呕吐痰逆,口苦吞酸,羸瘦少力,短气烦闷。常服顺气宽中,消倂癖积聚,散惊忧恚气。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枣半个,同煎七分,和滓热服。如不及煎,入盐少许,沸汤点服亦得,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2、五膈圆

处方蜀椒(去目并闭口者.微炒去汗)、细辛(去苗.土)、肉桂(去粗皮)、远志(去心),各三两。麦门冬(去心.焙)、甘草(炙),各五两。干姜(炮)二两,人参(去芦)四两,附子(炮.去皮.脐)一两半。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和圆,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因愁忧思虑,饮食不节,动气伤神,致阴阳不和,脏腑生病,结于胸膈,遂成忧膈、气膈、食膈、饮膈、劳膈之病。若食生冷即发,心胸痞满,气不得通,疼痛如刺,及引背膂,食即不下,心下坚痛,痛即欲吐,得吐即已,甚者手足逆冷,上气咳逆,喘息短气。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含化咽之,胸膈喉中当热,药力稍尽,更服一圆,日三服,夜二服,服药七日即愈;或圆如梧桐子大,温酒服之亦得,食后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3、回生丹

处方黑豆(炒,去皮)蒲黄 当归 桂心 赤芍药 干姜各240克 茄种(晒干)120克

制法上药碾细,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每服6克,童便冲,酒送下。

摘录《疡医大全》卷三十六

处方34、附子防风散

处方白术30克 白茯苓23克 柴胡45克(去苗)五味子30克 干姜23克(炮裂,切)甘草23克(炙微赤,切)附子23克(炮裂,去皮、脐)桂心15克 防风23克(去芦头)

制法上药捣碎,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伤寒阴痉,闭目合面,手足厥逆,筋脉拘急,汗出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150毫升,人生姜4片,煎至9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类证活人书》卷十七

处方35、养脾圆

处方大麦蘖(炒)、白茯苓(去皮)、人参(去芦),各一斤。干姜(炮)、缩砂(去皮),各二斤。白术半斤,甘草一斤半。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和圆,每两作八圆。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冷,心腹纹痛,胸膈满闷,胁肋虚胀,呕逆恶心,噫气吞酸,泄泻肠鸣,米谷不化,肢体倦怠,不思饮食。此药养胃进食。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细嚼,生姜汤送下,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6、快活丸

处方良姜 干姜(炮)各120克 吴茱萸(炒)木香各30克 枳实(不去白)陈皮(不去白)各60克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神曲、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上膈停痰,中脘气痞,饮食不下,或时呕吐,食不消化,心腹胀满,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用生姜、陈皮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御药院方》卷四

处方37、琥珀汤

处方琥珀3克 人参 白术各9克 茯苓6克 桂枝 附子 干姜 砂仁各3克 陈皮 破故纸 桑白皮(童便浸,炒)各6克

功能主治益气温肾,利水消肿。治脾肾虚寒,小水不利,遍身肿满,或咳喘者。

用法用量上药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产科发蒙》卷四

处方38、定痛散

处方当归 生地黄 细辛 干姜 白芷 连翘 苦参 黄连 花椒 桔梗 乌梅 甘草各3克

制法上药锉一剂。

功能主治主虫牙痛甚,遇冷、热、酸、咸即痛者。

用法用量水煎,先噙漱,后咽下。

摘录《万病回春》卷五

处方39、集效丸

处方大黄(锉,炒)450克 木香(不见火)槟榔 诃黎勒(煨,去核,酒浸,焙干)附子(炮,去皮、脐)羌活(炒,研)鹤虱(炒)干姜(炮)各315克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脏腑虚弱,或多食甘肥,致蛔虫动作,心腹搅痛,发作肿聚,往来上下,痛有休止,腹中烦热,口吐涎沫,下部有虫,生痔痒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橘皮汤送下。妇人用醋汤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

处方40、浆水散

处方半夏60克(汤洗)附子15克(炮)干姜15克 良姜7.5克 桂枝15克 甘草15克(炙)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暴泄如水,周身汗出,一身尽冷,脉微而弱,气少而不能语。

用法用量每服9~15克,用浆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和滓热服。甚者三四服,微者三服。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处方41、圣术煎

处方白术(用冬术,味甘者佳,炒)15~60克 干姜(炒)肉桂3~6克 陈皮(酌用,或不用)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治饮食偶伤,或吐或泻,胸膈痞闷,或胁肋疼痛,或过用克伐等药,致伤脏气,有同前证,而脉息无力,气怯神倦者。亦用于寒湿泻痢呕吐。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温热服。若治虚寒泻痢呕吐等证,则人参、炙甘草之类当任意加用,若治中虚感寒,则麻黄、柴胡亦任意加用。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42、椒附丸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川椒(去目,炒出汗)槟榔各15克 陈皮(去白)牵牛(微炒)五味子 石菖蒲 干姜(炮)各30克

制法上八味,锉碎,以好米醋放瓷器内,用文武火煮令干,焙,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下经不足,内挟积冷,脐腹弦急,痛引腰背,四肢倦怠,面色黧黑,唇口干燥,目暗耳鸣,心忪短气,夜多异梦,昼少精神,时有盗汗,小便滑数,遗沥白浊,脚膝缓弱,举动乏力,心腹胀满,不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盐酒或盐汤吞下。妇人血海冷,用当归酒送下,泄泻,用饭饮送下,冷痢,用姜汤送下,赤痢,用甘草汤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处方43、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别名甘姜苓术汤(《金匮要略》卷中)、肾着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处方甘草 白术各6克 干姜 茯苓各12克

功能主治温脾胜湿。治身劳汗出,衣里冷湿,致患肾着,身重,腰及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腹重,口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

用法用量上四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温服。腰中即温。

备注肾受冷湿,着而不去,而为肾着。然病不在肾之本脏,而在肾之外腑,故其治法不在温肾以散寒,而在燠土以胜水。方中干姜辛热,温里散寒,为君药;白术、茯苓健脾利水为臣;甘草补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佐使。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处方44、黄连汤

处方黄连9克 甘草9克(炙)干姜9克 桂枝9克(去皮)人参6克 半夏6克(洗)大枣12枚(擘)

功能主治平调寒热,和胃降逆。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

用法用量上七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昼三次,夜二次。

备注方中黄连苦寒,上清胸中之热,干姜、桂枝辛温,下散胃中之寒,二者合用,辛开苦降,寒热并投,上下并治,以复中焦升降之职;更以半夏和胃降逆,人参、甘草、大枣益胃和中。合而用之,能使寒散热消,中焦得和,阴阳升降复常,痛呕自愈。

摘录《伤寒论》

处方45、宣肺散

处方白茯苓120克 干姜45克 五味子 细辛 甘草(炙)各75克 人参3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痰饮内停,胸膈不利,咳嗽有痰,清稀色白,气逆喘促,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每服6克,食后及临卧沸汤调下。

摘录《百一选方》卷五

处方46、泼雪丸

处方荜茇 人参 茯苓(去皮)干姜(炮)各15克 桂心23克 诃子45克(炮,去核)胡椒23克 良姜7.5克

制法上药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五痨七伤,阴汗盗汗,夜多小便,沉寒故冷;脾胃虚损,久不思饮食,消渴,腹胀翻胃,口吐酸水,腹中绞结疼痛,泄泻;肺寒咳嗽,寒痰不利;五疟,及一切冷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摘录《鸡蜂普济方》卷十四

处方47、诃子皮散

处方御米壳(去蒂萼,蜜炒)橘皮各1.5克 干姜(炮)1.8克 诃子(煨,去核)2.1克

功能主治温中祛寒,涩肠固脱。治肠胃虚寒泄泻,米谷不化,肠鸣腹痛,脱肛不收;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白多赤少,日夜无度。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和滓,空腹时热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处方48、神功散

处方五倍子 百药煎 干姜(炮)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滑肠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克,米饮调下。大人煮糊丸如黍米大,每服30丸,米饮下。

摘录《百一选方》卷十九

处方49、加减八珍汤

处方党参12克,茯苓9克,白术9克,当归9克,桂枝9克,川芎9克,熟地15克,鸡血藤15克,制附块6克,干姜6克,炙甘草6克。

功能主治调补气血,健脾益肾。主气血两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朱南荪方

处方50、沉香桂附丸

处方沉香 附子(炮,去皮、脐)干姜(炮)良姜(锉,炒)官桂(去皮)茴香(炒)川乌头(炮,去皮、脐,锉如豆大,再炒令黄)吴茱萸(汤浸洗去苦,炒)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用好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脾胃虚寒,心腹疼痛,食欲不振,胁肋膨胀,腹中雷鸣,便利无度,面色不泽,手足厥冷;下焦阳虚,七疝痛引小腹不可忍,腰屈不能伸,热物熨之稍缓。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腹时用熟米饮送下,一日二次。

摘录《医学发明》卷六

处方51、温脾散

处方附子 干姜 甘草(炮,锉)各15克 白术30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温脾止泻。治小儿脾胃虚寒,水泻不止,食乳不消,吃奶频吐。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米饮送下,每次1.5克。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鲜鱼、毒物。

备注本方乃四逆汤加白术而成。方中重用白术健脾运湿;附子、干姜温阳逐寒;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温阳健脾、祛湿止泻之功。

摘录《颅囟经》卷上

处方52、二参丸

处方人参15克 桂(去粗皮)牡蛎(煅,研成粉)山芋 黄柏(去粗皮,拿炙,锉)细辛(去苗叶)附子(炮裂,去皮、脐)苦参各22.5克 麦门冬(去心,焙)泽泻各30克 干姜(炮)生干地黄(焙)各7.5克 菟丝子(酒浸一宿,别捣)15克

制法上药十三味,捣罗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虚劳,小便余沥及失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酒进下。如顽痹,加附子(炮裂,去皮、脐)7.5克;妇人血虚,加干地黄(焙)15克、黄柏(去粗皮,蜜炙)7.5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处方53、温脾汤

处方大黄 桂心各9克 附子 干姜 人参各3克

制法上五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痢疾经久不愈,脾肾阳虚,积滞未净者。

用法用量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处方54、当归汤

处方当归 干姜 芍药 阿胶各6克 黄芩9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衄血,吐血。

用法用量以水9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

处方55、当归汤

处方当归 芍药 厚朴 半夏各6克 桂心 甘草 黄耆 人参各9克 干姜12克 蜀椒3克

制法上药十味,哎咀。

功能主治主脾胃虚寒,湿阻气滞,心腹绞痛。

用法用量用水1升,煮取640毫升,分四服;体弱者分六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处方56、清暑痢疾丸

处方黄连30克 归身75克 白芍75克(炒)黄芩75克(炒)槟榔75克 枳壳75克 半夏60克 地榆60克(炒)焦楂150克 川朴60克(炒)木香30克 熟军60克 二丑60克(炒)扁豆150克(炒)滑石60克 青皮60克 干姜9克 生姜60克

制法共为细末,以荷叶煎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热化湿,理气导滞。治一切暑痢,不论红白,腹痛泄泻,头痛,小便黄而短少,口干不欲饮,内有积滞湿热者。

用法用量大人海服9克,小儿3~6克,用糖开水送下。

摘录《揣摩有得集》

处方57、温脾汤

处方大黄12克 人参 甘草 干姜各6克 附子9克

制法上五味,哎咀。

功能主治温补脾阳,攻下冷积。治脾阳不足,冷积便秘,或久利赤白,腹痛,手足不温,脉沉弦。

用法用量以水800毫升,先煎后四味,临熟将大黄加入,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温服。

备注方中附子、干姜温阳祛寒,人参、甘草益气补脾,大黄荡涤积滞。诸药相配,使寒邪去,积滞行,脾阳复,则诸证可愈。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处方58、新法半夏汤

处方陈皮(去白)神曲(炒)各120克 草果(煨,去皮)半夏曲(炒)各69克 干姜(炮)120克 丁皮 木香 白茯苓各22.5克 甘草13.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温中破痰,开胃健脾。治脾胃不和,中脘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胁肋膨胀,呕吐痰水,噫气吞酸;或饮酒过量,哕逆恶心,头痛烦渴,倦怠嗜卧,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克,盐汤点服,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处方59、大正气散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厚朴(姜汁制)桂心 甘草(炙)干姜(炮)陈皮各30克 茱萸15克(微炒)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瘴疟,霍乱吐泻。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枚,同煎至160毫升,热服,不拘时。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六

处方60、牡蛎散

处方牡蛎22.5克 干姜22.5克

制法上二味,捣筛为细扮。

功能主治治男子阴下痒湿。及水癞偏大,上下不定,疼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扑患处,日用二次。

摘录《医心方》卷七引《效验方》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含有干姜的处方(六十六)

处方1、桑根白皮汤处方桑白皮6克,干姜10克,桂心6克,大枣5枚。功能主治温肝散寒,降气通阳。主肝经受寒。用法用量加黄酒煎服。摘录《备急知金要方》卷三处方2、人参顺气散处方麻黄(去节)45克干葛30克

含有干姜的处方(六十二)

处方1、炒姜丸处方干姜(炮)桂(去粗皮)木香沉香当归(切,焙)甘草(炙)白豆蔻(去皮)白茯苓(去黑皮)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各15克芍药(锉)30克干木瓜姜黄各15克制法上药捣罗为末,汤浸蒸饼为丸,

含有干姜的处方(六十五)

处方1、消石丸处方消石30克川大黄45克(锉碎,微炒)巴豆3~7枚(去皮、心,研,纸裹,压出油)附子22.5克(炮裂,去皮、脐)干姜22.5克《炮裂,锉)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一二百杵,丸如麻子大

含有干姜的处方(六十三)

处方1、益气健脾汤处方人参6克白术4.5克(去芦,土炒)白茯苓(去皮)9克陈皮6克白芍(炒)9克苍术4.5克(米泔浸)干姜(炒黑)2.4克诃子(煨)6克肉蔻(面裹煨)1.8克升麻(酒洗)1.2克炙甘草

含有茯苓的处方(六十一)

处方1、和气饮处方苍术、葛根、桔梗、当归、茯苓、白芷、枳壳、甘草、陈皮、白芍。功能主治通气。调经。主因跌扑闪挫,顿挫气血,凝滞作痛。经前腹痛。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三十处方2、赤茯苓散处方苦竹叶、淡豆

含有干姜的处方(六十九)

处方1、十膈气散别名十膈散(《景岳全书》卷五十四)。处方人参(去芦头)白茯苓(去粗皮)官桂(去粗皮)枳壳(麸炒,去瓤)甘草(锉,炙)神曲(炒黄)麦芽(炒黄)诃藜勒皮(煨,去核)吴白术陈橘皮(去白)干生

含有干姜的处方(六十四)

处方1、当归摩膏处方当归(切,焙)细辛(去苗、叶)各45克肉桂(去粗皮)30克生地黄500克(切,研,绞取汁)天雄10枚(去皮、脐,生用)白芷22.5克(留一块不锉,全用)芎藭15克丹砂(研)30克干

含有半夏的处方(六十一)

处方1、小半夏汤处方半夏18克生姜15克橘皮12克(一方用人参)制法上三味,哎咀。功能主治治胸中有寒,痰饮内停,胸胁痞满,呕逆,食物不下。用法用量以水一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服。摘录《备急千金要方

含有防风的处方(六十一)

处方1、龙齿饮处方龙齿(碎)2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赤芍药1两半,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升麻1两,大青3分,大腹皮(锉)2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劳风,肺热气壅,卧即多惊

含有赤芍的处方(六十一)

处方1、败蒲散处方败蒲1两,白术1两,诃黎勒1两(煨,用皮),阿胶2两(捣碎,炒令黄燥),白芷半两,赤芍药半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当归1两(锉,微炒),艾叶半两(微炒),厚朴1两(去粗皮,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