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紫苏叶的处方(一)

Posted 处方

篇首语: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含有紫苏叶的处方(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方1、香苏正胃丸

处方广藿香80g 紫苏叶160g 香薷80g 陈皮40g 厚朴(姜制)80g 枳壳(炒)20g 砂仁20g 白扁豆(炒)40g 山楂(炒)20g 六神曲(炒)20g 麦芽(炒)20g 茯苓20g 甘草11g 滑石66g 朱砂3.3g

性状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微甜、略酸苦。

炮制上十五味,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广藿香等十四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5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解表和中,消食行滞。用于小儿暑湿感冒,停食停乳,头痛发热,呕吐泄泻,腹痛胀满,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1~2次;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规格每丸重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马兜铃散

处方马兜铃半两,紫苏叶1两,桔梗半两(去芦头),人参半两(去芦头),桑根白皮2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大腹皮1两(锉),贝母半两(煨微黄),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五味子2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胎气壅滞,咳嗽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3、橘苏散

别名杏苏汤、橘苏汤、橘苏饮

处方橘红1两,紫苏叶1两,杏仁(去皮)2两,桑白皮(炙)2两,半夏(洗7次)2两,贝母(去心)2两,白术2两,五味子2两,甘草(炙)5分。

功能主治伤寒咳嗽,身热有汗,恶风,脉浮数,有热,服杏子汤不得者。

用法用量杏苏汤(《得效》卷五)、橘苏汤(《赤水玄珠》卷七)、橘苏饮(《杏苑》卷五)。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一七引《济生》

处方4、不换金正气散

处方厚朴(姜汁炒)、陈皮(去白)、苍术(米泔浸)、半夏(洗)、白茯苓、紫苏叶各等分,甘草减半,神曲(炒,研细末,另入药)等分。

功能主治伤湿咳嗽。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除神曲末,用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2枚,煎1盏,去滓,入曲末服。

摘录《保命歌括》卷十七

处方5、蛤蚧膏

处方麻黄1斤(去根节),紫菀茸半两,艾叶(炮)半两,槐角(炒)半两,陈皮半两,枇杷叶(去毛)半两,桑白皮半两,甜葶苈半两,款冬花半两,薄荷叶半两,杏仁(去皮尖)半两,佛耳草半两,五味子半两,贝母半两,紫苏叶半两,皂角(去皮子)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用河水3斗,于锅内慢火熬至1斗半,搓揉匀,滤去滓,令极细。再用生绢袋滤过,以文武火再熬成膏,然后下后药2味:蛤蚧1对(雌雄各半,米泔刷洗20遍,酥炙黄色),潞参1两半,为细末,与膏和匀,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远年近日咳嗽,上气喘满。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临卧任意汤送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五

处方6、橘皮汤

处方陈橘皮(去白,炒)1两半,芒消1两半,紫苏叶1两半,白术1两,甘草(炙,锉)半两,桂(去粗皮)半两,石膏(莹净者,碎)3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大肠热咳,胁满,掌中热。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淡竹叶10片,葱白4寸(拍碎),煎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

处方7、解肌宁嗽丸

处方紫苏叶48g,前胡80g,葛根80g,苦杏仁80g,桔梗80g,半夏(制)80g,陈皮80g,浙贝母80g,天花粉80g,枳壳80g,茯苓64g,木香24g,玄参80g,甘草64g。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大丸,每丸重3g。

功能主治解表宣肺,止咳化痰。主小儿感冒发热,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小儿周岁1次半丸,2-3岁1次1丸,1日2次。

摘录《中国药典》一部

处方8、解肌宁嗽丸

处方麻黄5两,前胡20两,菊花20两,黄芩20两,枳壳(炒)20两,桑叶10两,桔梗10两,橘皮10两,紫苏叶10两,贝母10两,生石膏16两,杏仁(去皮炒)8两,甘草5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钱。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止嗽化痰。主小儿感冒风寒,憎寒发热,咳嗽气促。

用法用量每服1丸,3岁以下儿酌减,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9、槟榔汤

处方槟榔半两,香附子(去毛)半两,陈皮(去白)半两,紫苏叶半两,木瓜(去瓤)半两,五加皮半两,甘草(炙)半两。

功能主治顺风防壅。主一切脚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妇人脚气多由血虚,加当归半两;室女脚痛多由血实,加赤芍药1两半;如大便秘结虚弱者,加枳实,壮盛者加大黄。

摘录《济生》卷三

处方10、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天蓼木半两(锉),白薇半两,猪苓1两(去黑皮),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槟榔半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桑根白皮1两(锉),紫苏叶半两,麻黄半两(去根节),细辛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风虚气滞,头面四肢浮肿,喘息促,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处方11、槟榔散

处方茯苓皮、槟榔、枳壳、桑白皮、紫苏叶、大腹皮、猪苓(去黑皮)、泽泻、白术、川羌活、川芎、葶苈子(隔纸炒)、陈皮、甘草、商陆、木通、生姜皮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水气浮肿。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煎至1盏,1日3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二九引《王氏集验方》

处方12、救苦丹

处方紫苏叶4两,羌活4两,川芎2两,生草1两,黄芩(酒炒)2两,防风2两,白芷2两,生地2两,北细辛1两,南苍术(炒)2两,陈皮2两,葛根4两,香附(炒)3两。

制法上为细末,生姜汁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感冒,头疼口渴,身热目胀,筋骨酸疼,一切风寒之症。

用法用量每服3钱,葱汤送下。或做弹子大亦可。

摘录《集验良方》卷二

处方13、楮白皮散

处方楮白皮2两(锉),桑白皮3两(锉),陈橘皮1两(焙,去白瓤),紫苏叶3两,猪苓3两(去皮),木通2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逐水,利小便。主风水毒气,遍身肿满。

用法用量每服5钱,用水1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二

处方14、麻黄十神汤

处方麻黄、桂枝、杏仁(去皮尖)、紫苏叶、白芷、甘草、陈皮、香附、葛根、川芍、升麻、赤芍。

功能主治伤风。

用法用量上加生姜、大枣,水煎,温服。

摘录《医林绳墨大全》卷一

处方15、寸金丹

处方藿香5钱,苍术(土微炒去油)5钱,川厚朴(去粗皮,锉片,姜水炒)5钱,陈广皮5钱,吴神曲(炒黄色,勿令焦)5钱,紫苏叶5钱,生白芍5钱,赤茯苓5钱,桔梗5钱,白芷5钱,法半夏5钱,砂仁(微炒)3钱,广木香(不见火,研为末)3钱。

制法上为细末,外用钩藤钩1两、薄荷1两,浓煎去滓,酒水为丸,每丸重5分。

功能主治小儿食滞感冒。

用法用量姜汤送下。

摘录《一盘珠》卷八

处方16、槟苏散

处方苍术2钱,香附子1钱,紫苏叶1钱,陈皮1钱,木瓜1钱,槟榔1钱,羌活1钱,牛膝1钱,甘草5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疏通气道。主风湿脚气,肿痛拘挛。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葱白3茎,水煎服。

摘录《医部全录》卷一九四

处方17、感冒清热冲剂

处方荆芥穗200g,薄荷60g,防风100g,柴胡100g,紫苏叶60g,葛根100g,桔梗60g,苦杏仁80g,白芷60g,苦地丁200g,芦根160g。

制法上取荆芥穗、薄荷、紫苏叶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其余8味加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次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35~1.38(50~60℃)的清膏;取清膏1份,蔗糖3份,糊精1份及适量的乙醇制成颗粒,干燥,加入上述荆芥穗等挥发油混匀即得,每袋12g。

功能主治疏风散寒,解表清热。主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用法用量每次1g,开水冲服,1日2次。

摘录《中国药典》一部

处方18、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3两,紫苏子(微炒)1两,槟榔1两,荆芥穗1两,乌药1两,橘红1两,紫苏叶1两,萝卜子(炒)半两,沉香(不见火)1两半,桑白皮(炙)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1两半,干宣木瓜(去瓤)2两半。

功能主治脚气肿满,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济生》卷三

处方19、槟苏散

处方槟榔1钱,紫苏叶1钱,桑白皮1钱,赤茯苓(去皮)1钱,木通(去皮)1钱,炙甘草7分半,紫菀7分半,前胡(去芦)7分半,百合7分半,杏仁(去皮尖)7分半。

功能主治脚气湿热肿痛冲心,坐卧不得。

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水2钟煎,不拘时候温服。痛,加木香;肿,加大腹皮;发热,加大黄、黄芩。

摘录《医林绳墨大全》卷五

处方20、调降汤

处方枳壳(制)1两,半夏(制)半两,北梗半两,青皮半两,陈皮半两,真苏子半两,槟榔半两,茯苓半两,葶苈(隔纸炒)半两,木香2钱半,白豆蔻仁2钱半,缩砂仁2钱半,紫苏叶2钱半,甘草(炙)3分。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喘嗽。

用法用量每用3钱,加生姜5片,煎服。

摘录《直指》卷八

处方21、川芎茶

处方紫苏叶(锉碎)、生姜(锉丝)、鲜川芎梗叶(锉碎。如无,用干川芎亦可)、陈皮、鲜菖蒲(用根,锉丝)各等分。

制法作1盒,细茶1盒,于5月5日午时洗干净手收药,与茶拌匀,用厚纸包封,勿令泄气,焙干,瓷瓶收贮。

功能主治感冒风寒,头痛鼻塞,身体拘急,畏风者。

用法用量每服用时,加葱白,用滚汤泡1钟,热服之。汗出即愈。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一

处方22、广顺散

处方甘草3两半(炙),肉桂(去粗皮)1两,干姜(炮)1两,乌梅肉1两半(焙干),紫苏叶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中暑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2钱,冷水调下;沸汤调服亦得。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三

处方23、救苦金丹

处方当归64两,木香16两,玄胡索64两,藁本64两,白薇64两,赤石脂(生)64两,黄柏64两,丹皮64两,阿胶64两,黄耆64两,人参(去芦)64两,山药64两,川芎64两,白芍64两,甘草64两,熟地64两,没药64两,白芷64两,黄芩64两,砂仁64两,鹿角64两,白术64两,茯苓64两,血余炭8两,蕲艾(炭)8两,小茴香8两,青蒿16两,乳香16两,杜仲16两,锁阳16两,菟丝子16两,红花16两,肉桂16两,续断16两,紫苏叶16两,补骨脂16两,松香脂32两,红鸡冠花32两,白鸡冠花32两,橘皮96两,益母草240两。

制法上以青蒿、川芎、木香、益母草、白芷、藁本、白术、砂仁、黄芩、橘皮、紫苏叶、续断、肉桂、红花14味,共为粗末,铺晒,余下罐,加黄酒1184两,蒸3昼夜,再将群药加在一起,共为细末,炼蜜为丸,重3钱。

功能主治益气调经。主经期不准,腹部胀痛,症瘕痞块,精神疲倦。

用法用量每服1丸,1日2次,温开水送下。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方)

处方24、蜡煎散

处方款冬花3分,紫菀(洗去土,焙干)3分,甘草(炙)3分,五味子(炒)半两,桑白皮(炒)1两,桔梗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麸炒)1两,紫苏叶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顺肺气,利咽膈,止咳嗽,化痰涎。

用法用量《济阳纲目》有茶花。

摘录《御药院方》卷五

处方25、调中散

处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诃子(煨)、陈皮、木瓜、白扁豆(炒)、黄耆(蜜炙)、木香、罂粟子(炒)、干紫苏叶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调气益脾。主小儿吐泻。

用法用量白汤点服。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一

处方26、健脾阳和膏

处方党参2两,于术1两(炒),茯苓2两(研),枇杷叶2两(制,去毛),枳壳1两5钱(炒),桔梗1两(苦),木香1两(研),草豆蔻1两2钱(研),三仙4钱(炒黄),辛夷1两,陈皮1两5钱,紫苏叶1两5钱,羌活1两5钱。

制法共以水熬透,去滓,再熬浓,炼蜜为膏。

功能主治温运脾阳。主脾胃病。

用法用量每用4钱,白水冲服。

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处方27、桂心汤

处方紫苏叶2两,桂1两,黄橘皮3钱,桔梗3钱,甘草半两,细辛半两,附子半两,半夏、人参。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肺气逆行,乘于心之肺心痛。心痛不得卧,动则痛甚,面色不变,其脉涩。

用法用量方中半夏、人参用量原缺。

摘录《鸡峰》卷十一

处方28、桔梗黄耆汤

处方桔梗(炒)2两,黄耆(细挫)1两,沉香(锉)1两,当归(切,焙)1两,芎藭半两,人参半两,甘草(炙)半两,紫苏叶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胸膺痛。胸痹。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处方29、解表二陈汤

处方二陈汤1贴加紫苏叶5分,麻黄5分,杏仁5分,桑白皮5分,紫菀5分,贝母5分,桔梗5分。

功能主治哮吼。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五引《医鉴》

处方30、解渴百杯丸

处方木瓜10枚(烂蒸去皮,细研),乌梅(去核)1斤,甘草7两半(炙),干葛2两,川芎半两,余甘子半两,紫苏叶半两,百药煎1两(研),白盐10两(炒)。

制法上为细末,同研匀,将木瓜搜和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渴甚。

用法用量每服1丸,含化。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二十

处方31、救急定中丸

处方紫苏叶(生,晒)1两5钱,木香(生,晒)1两,制香附(炒)2两,藿香(生,晒)2两,槟榔(炒)1两,紫厚朴(姜汁炒)1两,江枳壳(麸炒)1两5钱,山楂炭3两,焦麦芽3两,砂仁(盐水炒)8钱,吴茱萸(泡淡)4钱,宣木瓜(炒焦)2两,青皮(醋炒)8钱,乌药(生,晒)1两,白胡椒10粒,泽泻(盐水炒)1两5钱,法半夏1两5钱,陈皮(炒)1两,生甘草(晒)3钱,真川连(浓生姜汁炒)1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灶心土4两,大腹皮3两(洗净),煎浓汤泛丸,如椒子大。

功能主治吐泻腹痛,转筋。

用法用量每服3钱,重者2服,滚汤送下。

摘录《经验汇抄良方》

处方32、麻黄汤

处方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半两,羌活(去芦头)半两,芎䓖半两,射干半两,荆芥穗半两,山栀子仁半两,紫苏叶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半两,牡丹皮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白僵蚕(炒去丝)半两,牵牛子(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肺脏风热,头目昏眩,皮肤瘙痒,夜卧身体如虫行。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2片,煎取7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

处方33、大辟瘟丹

处方桔梗3两,陈橘皮3两,麻黄(去根节)4钱5分,藿香(去梗)3两,升麻3两,生香附2两5钱,半夏(姜汁炒)1两5钱,川乌(煨熟,去皮)1两5钱,滑石(水飞)1两2钱,紫苏叶7钱5分,雄黄(研细,水飞)3两,雌黄(研细,水飞)1两2钱,生大黄3两,赤小豆6两,鬼箭羽1两2钱,丹参1两5钱,忍冬藤花3两,山茨菇(去毛)2两5钱,千金子(去油)1两5钱,广木香1两5钱,茅苍术(生)1两5钱,山豆根1两5钱,五倍子2两5钱,北细辛(去叶)1两2钱,麝香当门子3钱,红芽大戟(米泔浸,去骨)1两2钱5分。

制法上为细末,糯米粥为丸,重1钱1粒,用朱砂1两,研细水飞为衣。忌烘干。

功能主治诸般时疫,霍乱疟痢,中毒中风,历节疼痛,心痛腹痛,羊痫失心,传尸骨蒸,偏正头痛,症瘕积块,经闭梦交,小儿惊风发热,疳积腹痛。

用法用量瘟疫伏邪,阴阳二毒,狂躁昏乱,胸膈阻滞,毒邪未发,用薄荷泡汤磨服;羊毛温邪,毒火发动,微见寒热,恍惚神迷,头痛或眩,面色露青,舌有红点,或有疹块,胸胀身板,用石膏泡水磨服;霍乱绞肠痧,或感山岚瘴气,温痢温疟,俱用灯草汤磨服;中蛊毒、狐狸毒,并野菌、河豚、死牛马肉、草木鸟兽等毒,腹痛呕吐,气阻神昏,俱用黄酒磨服;类中风,口眼歪斜,语言蹇涩,牙关紧闭,并历节风痛,筋骨拘挛,手足肿痛,行步艰难,俱用淡姜汤磨服;九种心痛、胃痛、腹痛,头晕作哕,并急中癫痫,鬼气狂叫,奔走失心,羊痫诸风,俱用开水磨服或淡姜汤亦可;男妇传尸骨蒸,劳瘵咳嗽,为虫所伤,每上半个月每日早间用开水磨服1粒;妇人症瘕积块,经闭不调,腹中作痛,梦与鬼交,俱用红花煎汤磨,加黄酒少许服之;小儿惊风发热,积聚腹痛,五疳潮热,痧疹温邪,俱用薄荷叶泡汤磨服;偏正头风,左右上下牙疼,俱用生莱菔汁磨敷患处,内用开水磨服;痈疽发背,无名肿毒,俱用烧酒磨,加蟾酥、冰片敷患处,内服用开水磨。预防时行疫证,以绛纱囊装丹,悬于当胸或系左腕。

摘录《羊毛温证论》卷下

处方34、桔梗汤

处方紫苏叶、桔梗、麻黄、桑白皮、杏仁、赤茯苓、天冬、百合、川贝母、前胡。

功能主治风寒子嗽。

摘录《金鉴》卷四十六

处方35、厚肠汤

处方罂粟壳8两(锉,炒),地榆6两,白术2两,紫苏叶2两,木瓜干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下痢赤白。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大枣2个,煎7分,去滓,空腹服。

摘录《三因》卷十二

处方36、减半麻黄汤

处方紫苏叶3钱,薄荷3钱,粉葛根3钱,麻黄1钱,人参2钱,酒黄芩3钱,淡豆豉2钱,桂枝1钱,木通3钱,甘草2钱。

功能主治年老伤寒,恶寒发热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各家论述此方麻黄、桂枝各用1钱,恐其发之过也;苏叶、薄荷清扬之品,佐麻、桂散其头部之邪;葛根、豆豉清淡之品,佐麻、桂散其肌表之邪;黄芩清其血热;木通引热下行;甘草和其中宫;人参扶其正气。老弱之人偶感寒邪,若恶寒发热,服以此方,百无一失。

摘录《医学探骊集》卷三

处方37、桔梗汤

处方桔梗(去芦头)半两,半夏(汤洗7遍,培干)半两,紫苏叶(微炒)半两,石膏半两,甘草(炙)半两,皂荚(烧炭存性)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咳嗽呀呷,咽膈不利。痰壅。

用法用量《医方类聚》引《医林方》有人参。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六引张涣方

处方38、桂沉浆

处方紫苏叶1两(锉),沉香3钱(锉),乌梅1两(取肉),砂糖6两。

功能主治去湿逐饮,生津止渴,顺气。

用法用量用水5-6碗,熬至3碗,滤去滓,入桂浆1升,合和作浆。饮之。

摘录《饮膳正要》卷二

处方39、缓中汤

处方黄耆(锉细)、防风(去叉)、地骨皮(去土)、甘草、紫苏叶各等分(并生用)。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热,三焦壅滞,口干,咽喉不利,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后、临卧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二

处方40、茯苓饮

别名茯苓饮子

处方茯苓3两,紫苏叶3两,杏仁3两,橘皮3两,升麻3两,柴胡3两,生姜4两,犀角2两(屑),槟榔12枚(并皮子,碎)。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脚气肿,气急上气,心闷热烦,呕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茯苓饮子(《鸡峰》卷四)。

注意忌醋物。

摘录《外台》卷十八引《延年秘录》

处方41、草果饮

别名草果饮子

处方紫苏叶、草果仁、川芎、白芷、高良姜(炒)、青橘皮(去白,炒)、甘草(炒)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进食理脾。主脾寒疟疾,瘴疟头疼身痛,脉浮弦寒热;寒热疟疾初愈;产后疟疾,寒热往来,或热胜于寒。

用法用量草果饮子(《丹溪心法》卷二)。《丹溪心法》有陈皮。

摘录《局方》卷三(绍兴续添方)

处方42、大紫苏饮

处方大腹子3分,诃子(炮、去核)3分,桑白皮3分,厚朴(去粗皮,姜制,炒)3分,人参(去芦)3分,陈皮(去白)1两,紫苏叶1两,草果(炮)半两,五味子(去枝)半两,茯苓(白者,去皮)半两,甘草(炙)半两,桔梗(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通利胸膈。主一切气。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盐1字,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临床应用子悬《赤水玄珠·医案》:费少垣乃眷,妊己九月,痰多喘嗽,胎气上逆,眼撑不起,两太阳微疼。予曰:此子悬症兼痰火也。以大紫苏饮为主。才服一帖,逆即不逆,胸膈顿宽,唯咳嗽不止,与七制化痰丸而安。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二

处方43、大效润肺杏仁散

处方紫菀1两半(去泥),半夏1两(煮),五味子1两,杏仁2两(汤浸,去皮尖,泡7次),罂粟壳半两(炙),紫苏叶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咳嗽,上气喘急,唾血,咯血。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食后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六二引《卫生家宝方》

处方44、茯苓汤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3两,紫苏叶3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3两,升麻3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两,柴胡(去苗)3两,槟榔(锉)12枚,犀角(镑)3两,栀子仁3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脚气肿满,气急上气,心闷烦热,呕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枣大(拍碎),同煎至6分,去滓,空心温服,晚食前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处方45、肺痈黄耆散

别名桔梗汤

处方黄耆1两,天门冬1两,川大黄1两,紫苏叶1两,赤茯苓1两,桑白皮1两,生干地黄1两,杏仁3钱,蒺藜3钱,枳壳3钱,当归半两,甘草半两,加贝母、薏苡仁。

功能主治肺痈。心胸气壅,咳嗽脓血,肩背烦闷,小便赤黄,大便多涩,不进饮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加生姜3片,水煎,温服。

摘录《仙传外科集验方》卷五

处方46、保气散

别名保气饮

处方香附子4两,山药2两,缩砂仁1两,木香4钱,粉草1两1分,益智仁半两,紫苏叶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安胎,宽气进食,瘦胎易产。主居处失宜,偶然顿仆,胎动胎痛,漏胎下血。

用法用量保气饮(《准绳·女科》卷四)。本方改为丸剂,名“保气丸”(见《胎产心法》)。

摘录《妇人良方》卷十六

处方47、茯苓分气饮

处方五味子2两半,桔梗2两半,茯苓2两半,甘草(炙)2两半,陈皮2两半,桑白皮2两半,草果2两半,大腹皮2两半,紫苏叶。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胸膈噎塞,腹胁疼痛,气促喘急,心下胀满,饮食不进,呕吐不止,兼脾气横泄,四肢浮肿。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生姜3片,盐少许,煎7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三因》卷十四

处方48、流气饮子

处方黄耆1两,桂心1两,苦梗1两,白芍药1两,甘草1两,当归1两,陈皮1两,大腹皮1两,桑白皮1两,紫苏叶1两,紫苏梗1两,大黄3钱,木通3钱。

功能主治诸般气疾并泄泻。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大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8分,空心温服。须要温,热则泻人。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三

处方49、苦葶苈丸

处方苦葶苈(纸上炒)1两3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3钱,陈橘皮(汤浸,去白,焙)4钱,防己1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紫苏叶半两,郁李仁(汤浸,去皮尖,炒,研)半两。

制法上5味为末,与2味研者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气喘满,小便赤涩,腰腿浮肿,不得眠睡。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煎橘皮汤送下,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

处方50、麻黄透肌汤

处方升麻、羌活、白芷、麻黄、大腹皮、焦山楂、蝉蜕、防风、桔梗、干姜、紫苏叶、枳壳。

功能主治反关痘。

用法用量上加葱白7枚、笋尖3个、地龙4-5条,水煎服。

摘录《幼科金针》卷下

处方51、保肺汤

处方山药1钱,白茯苓1钱,紫苏叶1钱,白僵蚕(去丝嘴,炒)2钱,藿香5分,百部6分,黄芩1钱,防风1钱,杏仁(去皮尖,麸炒)1钱,百合5分,五味子1钱,桔梗1钱。

功能主治肺胃受风热,痰盛咳嗽,喘吐不止,及治久嗽不愈。

用法用量上水煎,食后服。

摘录《保婴撮要》卷六

处方52、参苏饮

别名参苏汤、人参前胡散、十味参苏饮、冲和汤

处方前胡3分,人参3分,紫苏叶3分,茯苓3分,桔梗半两,木香半两,半夏(汤)半两,陈皮半两,枳壳(炒)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锉散。

功能主治益气解表,理气化痰。主虚人外感风寒,内有痰湿,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膈满闷,苔白脉浮。

用法用量参苏汤(《普济方》卷四○三)、人参前胡散(《奇效良方》卷六十四)、十味参苏饮(《保婴金镜录》)、冲和汤(《济阳纲目》卷十一)。本方改为丸剂,名“参苏丸”、“参苏理肺丸”(见《江苏省中药成药标准暂行规定汇编》)。《局方》(淳佑新添方)有干葛;《易简方》有干葛,无木香。哕者,加干葛;腹痛,加芍药。

各家论述1.《古今名医方论》:叶仲坚曰,此咳嗽声重,痰涎稠粘,涕唾交流,五液无主,寒湿稽留于胸胁,中气不固可知矣,故以人参为君;然非风寒之外邪来侮,则寒热不发,而痰涎不遽生,故辅以紫苏、干葛;凡正气虚者,邪气必盛,故胸膈满闷,辅以陈皮、枳壳,少佐木香以降之;痰涎壅盛于心下,非辛燥不除,故用茯苓、半夏,少佐桔梗以开之;病高者宜下,故不取柴胡之升,而任前胡之降;欲解表者,必调和营卫,欲清内者,必顾及中宫,此姜、枣、甘草之所必须也。名之曰饮,见少与缓服之义。2.《医方集解》:风寒宜解表,故用苏、葛、前胡;劳伤宜补中,故用参、苓、甘草;橘、半除痰止呕;枳、桔利膈宽肠;木香行气破滞,使内外俱和,则邪散矣。

摘录《三因》卷十三

处方53、参苏温肺汤

处方人参半两,紫苏叶半两,甘草半两,肉桂4钱,五味子4钱,木香4钱,陈皮(去白)6钱,白术6钱,半夏(姜制)半两,白茯苓(去皮)半两,桑白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补肺散寒。主形寒饮冷,伤肺喘嗽,烦心胸满,气不得通畅。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水1盏半,加生姜3片,同煎至8分,去滓,食后大温服。如冬寒,每服中加不去节麻黄5分,先煎去沫,下诸药。

摘录《医学发明》卷六

处方54、草果饮子

处方草果子仁、乌梅肉(焙)、紫苏叶(去土)、赤茯苓(去皮)、厚朴(去粗皮,生姜制,炒干)、陈橘皮(去白)、甘草(炙)、肉桂(去粗皮)、人参(去芦头)各等分。

功能主治温脾养胃,顺气消饮,生津液,美饮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六

处方55、参苏理肺糖浆

处方浙贝母8公斤,桔梗4公斤,北沙参8公斤,桔红16公斤,厚朴(盐制)4公斤,前胡16公斤,黄芩8公斤,葛根8公斤,天花粉8公斤,生半夏16公斤,紫苏叶16公斤,杏仁8公斤。

制法浙贝母、桔梗、北沙参、桔红、前胡、厚朴、黄芩、葛根、天花粉、按浸渍法提出浸液。生半夏用水泡透心,加入生姜同煎。紫苏叶提取挥发油,残余药渣略加浓缩。杏仁先加热榨油,然后水解蒸馏,得杏仁水24升,将第三次滓液及第二次回收液放在容器中,加入杏仁水,再加沙参等浸液,最后兑入苏叶油,再加入单糖浆搅拌均匀,静置7天即得。

功能主治散风解热,止咳化痰。主四时感冒,风寒咳嗽,头痛无汗,鼻塞声重,畏风恶寒,鼻流清涕,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2毫升(1-2汤匙)1日2次,苏叶每公斤折合苏叶油1.6毫升。

摘录《天津市中成药规范》(附本)

处方56、参苏饮子

处方人参(去芦头)、白术、白茯苓(去皮)、甘草(炙)、紫苏叶、干木瓜、香薷叶、厚朴(生姜汁制,炒香)、半夏曲(炙)、白扁豆(微炒)、陈橘皮(去白)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伏热吐泻,虚烦闷乱,引饮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八

处方57、金疮必效散

处方龙骨(煅)5钱,乳香(制,去油)5钱,没药(制,去油)5钱,花蕊石(火煅红,放地上冷定后再燃,凡7次)5钱,真降香节(炒油干,碾细)5钱,紫草5钱,白芷3钱,紫苏叶3钱,儿茶3钱,白蜡1两(煅),麝香3分。

制法上为细末,研匀,瓷瓶密贮。

功能主治金疮。

摘录《外科证治全书》卷四

处方58、柴胡饮子

处方软柴胡5分,紫苏叶5分,薄荷叶5分,陈皮5分,黄芩5分,炙甘草3分,桔梗5分,芍药5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小儿变蒸之期,有似伤寒,两疑之间。

用法用量水1盏,加大枣、生姜,煎3-4分服,不拘时候。

摘录《医统》卷八十八引《经验方》

处方59、沉香三味散

别名沉香三和汤

处方槟榔(面裹煨,去面)7钱半,甘草(微炒)7钱半,木香(不见火)7钱半,陈皮(去白)7钱半,芎䓖7钱半,白术7钱半,大腹皮(炙黄)1两,羌活(去芦)1两,紫苏叶1两,宣木瓜(切,焙干)1两,沉香1两。

功能主治祛风湿。主脚气初发。

用法用量沉香三和汤(《何氏济生论》卷三)。

摘录《普济方》卷二四二引《经验良方》

处方60、呼脓长肉比天膏

处方金银花1两,合欢皮1两,荆芥穗1两,白芷梢1两,赤芍药1两,当归尾1两,怀生地1两,皂角刺1两,番木鳖1两,蓖麻子1两,山慈姑1两,金线重楼1两,乌梅肉1两,土木鳖1两,紫苏叶1两,骨碎补1两,金钗草1两,刘寄奴1两,玄胡索1两,穿山甲1两,麻黄1两,玄参1两,桃仁1两,防风1两,羌活1两,独活1两,连翘1两,黄耆1两,白及1两,苏木1两,红花1两,川芎1两,乌药1两,甘草1两,苍耳1两,南星1两,蝉蜕1两,蜈蚣1两,五倍1两,蒲黄1两,降香1两,大黄1两,石斛1两,草乌1两,蓬术1两,半夏1两,肉桂1两,川乌1两,姜黄1两,漏芦1两,象皮1两,黄连1两,黄柏1两,山栀1两,败龟版1两,牙皂1两,川椒1两,白蔹1两,苍术1两,苦参1两,僵蚕1两,杏仁1两,蜂房1两,血余1两,蛇蜕1两,鸡肫皮(以上拣选道地精制者,洗去土,去芦头)1两,葱汁1两,千里光汁1两,姜汁1两,金灯光汁(以上熬膏听用)1两,象牙末1两,血竭1两,樟脑1两,木香1两,麝香2钱(共9味,另研极细末无声者,听用),上好山东飞丹2斤(水飞过,炒过,筛净,20两),上好面粉2斤(炒过,筛净,28两),龙骨(醋煅)4两,无名异4两,海螵蛸(去壳,煅)4两,赤石脂(煅)4两(共为极细末无声者,听用),上好黄蜡1斤,白蜡4两,菜油13斤(麻油更妙),嫩松香半斤。

制法将药片入油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取出,入锅内,文、武桑柴火熬至药焦油黑为度,用铁线细眼杓取出滓,冷定,竹箩滤过,用槐枝一尺比大筯者频频搅之;次下4味草膏;次下黄占、白蜡;次下龙骨等4味,搅;次下黄丹,频频搅之;面粉用绢筛筛下,滴水成珠,候冷定,方下乳香等9味,细筛下,频频搅之,候成膏入缸内,理土1日,水浸1日,方可用。火色太早则药嫩.太迟则老,嫩则油散不成膏,老则药耗而难化。切忌火发,仔细;如遇泛起,用锅盖盖之,切不可浇水,浇水反使火气上冲,最宜慎之。每生药片5两,用生油1斤;每生油1斤,熬熟药油10两;每药油1斤,点丹6两;每飞丹1斤,水飞9两;每粉1斤,可炒至14两。

功能主治诸般痈疽,肿毒,痔漏,恶疮,便毒,臁疮,湿毒,下疳,瘰疬,脓窠,血癣,肥疮,结毒。

用法用量方中葱汁、千里光汁、姜汁、金灯光汁用量原缺。又:麝香二钱下云共九味,但象牙末至麝香只有五味,疑脱。

摘录《疡科选粹》卷八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含有紫苏梗的处方(一)

处方1、和气安胎汤处方砂仁2钱(炒),黄芩1钱,紫苏梗1钱,当归身(酒炒)1钱,香附米1钱(童便炒),糯米14粒。功能主治和气安胎。用法用量河水煎,空心服。摘录《胎产护生篇》处方2、流气饮子处方黄耆1

含有紫苏子的处方(一)

处方1、麻黄散处方麻黄3分(去根节),大麻仁1两,前胡3分(去芦头),桑根白皮1两(锉),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紫苏子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制法上为

含有扁豆的处方(一)

处方1、香苏正胃丸处方广藿香80g紫苏叶160g香薷80g陈皮40g厚朴(姜制)80g枳壳(炒)20g砂仁20g白扁豆(炒)40g山楂(炒)20g六神曲(炒)20g麦芽(炒)20g茯苓20g甘草11g

含有香薷的处方(一)

处方1、香苏正胃丸处方广藿香80g紫苏叶160g香薷80g陈皮40g厚朴(姜制)80g枳壳(炒)20g砂仁20g白扁豆(炒)40g山楂(炒)20g六神曲(炒)20g麦芽(炒)20g茯苓20g甘草11g

含有白扁豆的处方(一)

处方1、香苏正胃丸处方广藿香80g紫苏叶160g香薷80g陈皮40g厚朴(姜制)80g枳壳(炒)20g砂仁20g白扁豆(炒)40g山楂(炒)20g六神曲(炒)20g麦芽(炒)20g茯苓20g甘草11g

含有苦地丁的处方(一)

处方1、感冒清热冲剂处方荆芥穗200g,薄荷60g,防风100g,柴胡100g,紫苏叶60g,葛根100g,桔梗60g,苦杏仁80g,白芷60g,苦地丁200g,芦根160g。制法上取荆芥穗、薄荷、紫

含有浙贝母的处方(一)

处方1、解肌宁嗽丸处方紫苏叶48g,前胡80g,葛根80g,苦杏仁80g,桔梗80g,半夏(制)80g,陈皮80g,浙贝母80g,天花粉80g,枳壳80g,茯苓64g,木香24g,玄参80g,甘草64

含有荭草的处方(一)

处方1、大腹皮散处方大腹皮1两(锉),天蓼木半两(锉),白薇半两,猪苓1两(去黑皮),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槟榔半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桑根白皮1两(锉),紫苏叶半两,麻黄

含有滇南冠唇花的处方(一)

处方1、香苏正胃丸处方广藿香80g紫苏叶160g香薷80g陈皮40g厚朴(姜制)80g枳壳(炒)20g砂仁20g白扁豆(炒)40g山楂(炒)20g六神曲(炒)20g麦芽(炒)20g茯苓20g甘草11g

含有玉米的处方(二)

处方1、宁气汤处方御米壳75克(蜜水淹一宿,炒黄)甘草(炙)杏仁(去皮、尖,麸炒)紫菀(去土)桔梗各22克五味子甜葶苈(隔纸炒)人参半夏(生姜制)桑白皮(锉,炒)紫苏叶陈橘皮(去瓤)各30克制法上为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