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栀子的处方(十二)
Posted 处方
篇首语: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含有栀子的处方(十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方1、柴胡汤处方柴胡(去苗)1两,黄芩(去黑心)1两,犀角(镑)3分,芍药3分,山栀子仁半两,大黄(细锉,炒)1两半,木通(锉)3分,朴消1两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4日以后,烦热不解,大小肠涩。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柴胡散”。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一
处方2、大黄泄热汤别名泄热汤
处方大黄2两,泽泻2两,黄芩2两,栀子仁2两,芒消2两,桂心2两,大枣30枚,石膏8两(碎,绵裹),甘草1两(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心劳热,口中生疮,大便难,闭塞不通,心满痛,小腹热。
用法用量泄热汤(《圣济总录》卷九十二)。《千金》有通草。
注意忌海藻、生葱、菘菜。
摘录《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
处方3、除湿消风饮处方当归4钱,川芎2钱,赤芍3钱,黄柏3钱,栀子3钱,胡黄连3钱,茵陈3钱,葳蕤仁3钱,苍术2钱(炒),防风2钱,白芷2钱,土茯苓3钱,薄荷2钱,泽泻3钱,草决明3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迎风赤烂症(溃疡性睑缘炎)。
用法用量水煎服。
临床应用迎风赤烂症:李氏,女。因操劳过度,内伤肝肾,外感风沙,两目常常赤烂生黄痂,隐涩羞明,屡用桑叶熏洗,不能痊愈,按其脉,太阴细数而厥阴弦数,是知脾经有湿,肝经有火,而不正之风上攻于目,发生赤烂,迎风则甚。先将太渊、睛明、肝俞等穴略刺,外敷一扫光,内服除湿消风饮,5-6剂而大轻,又将上星、丝竹空、攒竹轮刺,按前方再加地肤子3钱,乌梅3个,苦参2线,7剂而赤烂全消。
摘录《眼科临症笔记》
处方4、苦参丸别名大苦参丸
处方苦参4两,防风1两,荆芥1两,白芷1两,川乌(生,去皮)1两,赤芍1两,何首乌1两,川芎1两,独活1两,栀子1两,牙皂1两,蔓荆子1两,茯苓1两,山药1两,蒺藜1两,黄耆1两,羌活1两,白附子1两,草乌3钱。
制法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肾水。主人面疮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大苦参丸(《医学入门》卷八)。
摘录《急救仙方》卷五
处方5、苓泽石膏汤处方茯苓3钱,泽泻3钱,栀子3钱,甘草2钱,半夏3钱,石膏。
功能主治湿热熏蒸,目珠黄赤者。
用法用量方中石膏用量原缺。
摘录《四圣心源》卷八
处方6、茯苓汤处方茯苓5两,黄芩5两,栀子仁5两,芒消5两,赤石脂2两,升麻2两,紫菀2两,生麦门冬5两(去心),竹叶(切)1升,香豉1升(熬),石膏8两(碎,绵裹),生地黄(切)1升。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消热,止血气,调脉理中。主脉实热极,血气伤心,使心好生赫怒,口为色变赤,言语不快。
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2升,去滓,下芒消,分3服。
注意忌酢物,芜荑。
摘录《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
处方7、凉血解毒汤处方广角粉0.9g(冲服),生地30g,玄参15g,麦冬9g,丹皮9g,白芍12g,银花30g,黄芩15g,栀子9g,白鲜皮30g,土茯苓30g。
功能主治凉血清热,解毒祛风。主急性进行性银屑病,剥脱性皮炎(急性期)、肢端红痛症、丹毒、蜂窝组织炎等见有营血毒热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渴喜饮者,加生石膏、知母。
各家论述广角、生地、白芍、丹皮,乃是犀角地黄汤,用以清血热;麦冬、玄参可加强凉血之作用;银花、黄芩、栀子清热解毒;白鲜皮、土茯苓清热利湿。该方是凉血解毒之重剂,适应于血热炽盛者。
摘录《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
处方8、金花丸处方黄连2两,枯芩2两,黄柏2两,栀子1两,大黄2两(酒蒸9次),桔梗2两,白粉葛2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酒皶鼻红赤。
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白温水送下。
临床应用酒皶鼻:一人酒皶鼻红赤,余用此方,晚服六味地黄丸全料加当归二两,苦参四两,空心服。不两月而愈。
摘录《寿世保元》卷六
处方9、凉明饮处方黄连1钱,柴胡1钱,黄芩1钱,防风1钱,芍药1钱,生地1钱,当归5分,羌活5分,升麻5分,白芷5分,山栀子5分,川芎5分,甘草2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风热上冲,眼目赤肿,多泪不止。
用法用量水煎服。有赤脉,加菊花、木贼;白睛赤肿痛甚,加桑白皮;多泪不止,加荆芥、薄荷、菊花。
摘录《续名家方选》
处方10、大黄汤别名大黄散、升麻汤
处方大黄2两,甘草2两,炙黄芩2两,升麻2两,栀子100枚。
功能主治发背上初欲肿,热毒生疖,五脏壅滞。
用法用量大黄散(《圣惠》卷六十一)、升麻汤(《圣济总录》卷一三一)。
摘录《肘后方》卷五
处方11、桔梗甘草栀子汤处方桔梗半两,甘草半两,栀子仁2钱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疮疹心烦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煎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六五引《疮疹方》
处方12、复生汤处方蒡子、牡蛎、皂刺、银花、栀子、花粉、水通、骨皮、乳香、没药、僵蚕、川连各等分。
功能主治疔毒内攻,面肿欲死者。
用法用量用磨刀锈水1钟,黄酒1钟,煎服,大便行1-2次即苏,出汗生,无汗危。便闭,加朴消1钱。
摘录《春脚集》卷四
处方13、凉肝散处方芎藭1两,栀子仁1两,槐蛾(炒)1两,荆芥穗2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退晕。主赤眼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或2钱匕,食后以沙糖水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处方14、大黄饮子处方川大黄1两半(锉碎,微炒),栀子仁3分,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黄芩1两,川朴消1两半,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锉细,和匀。
功能主治时气5日,大热,三部脉悉洪数者。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
处方15、茯神散处方茯神1两,黄芩1两,麦门冬1两(去心),栀子仁半两,石膏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秦艽半两(去苗)。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6-7月,忽觉四肢烦疼,心闷口干,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入竹沥半合,更煎2-3沸,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六
处方16、大黄汤处方大黄3两,麦门冬1两(去心),栀子14枚(擘),黄芩2两,芒消2两,甘草(炙)2两。
功能主治石发,烦热胀满,身生疮,年月深久,治不愈,虚热生疮。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2升5合,分为5服。得下止。
摘录《千金翼》卷二十二
处方17、大青散处方大青1两,栀子仁1两,羖羊角(镑)1两,大黄(锉,炒)1两,桑根白皮(锉)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肝肺热甚上攻,白睛覆盖瞳人。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5分,去滓,入生地黄汁半合服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处方18、胡黄连散处方胡黄连1分,珍珠末1分(研入),栀子仁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细散,入珍珠粉,同研令匀。
功能主治小儿肝脏久积风热毒上攻,两眼赤痛。
用法用量每服1字,浓煎竹叶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九
处方19、柴胡散处方柴胡1两半(去苗),贝母1两(煨微黄),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葛根1两(锉),赤芍药1两,石膏2两,玄参(黄芩)1两,知母3分,栀子仁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咳嗽烦热,四肢骨节头目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二
处方20、连翘散处方连翘、川芎、白芷、黄连、苦参、荆芥、贝母、甘草、桑白皮、山栀子。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粉刺。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临卧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九
处方21、大复苏饮处方白僵蚕3钱,蝉蜕10个,当归3钱,生地2钱,人参1钱,茯苓1钱,麦冬1钱,天麻1钱,犀角(磨汁,入汤和服)1钱,丹皮1钱,栀子(炒黑)1钱,黄连(酒炒)1钱,黄芩(酒炒)1钱,知母1钱,甘草(生)1钱,滑石2钱。
功能主治温病,表里大热,或误服温补、和解药,以致神昏不语,形如呆人,或哭笑无常,或手舞足蹈、或谵语骂人,不省人事,目不能闭者,名越经证;及误服表药而大汗不止者,名亡阳证。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入冷黄酒、蜜,犀角汁,和匀服。
摘录《温证指归》卷三
处方22、快脾温胃丸处方川黄连4钱,吴茱萸3钱,焦三仙1两,广木香2钱,川芎1两,炒香附1两5钱,陈皮2两,白术2两,枳实1两,焦栀子5钱,莱菔子8钱,半夏5钱,砂仁5钱,干姜1两,青皮4钱,竹茹5钱,苍术5钱,草蔻5钱,草果仁5钱,炙草8钱,茯苓5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胃脘疼痛,胸隔膨闷,食不知味,倒饱嘈杂,两胁胀满,嗳气吞酸。
用法用量每服3钱,姜汤送下。
注意忌食生冷,忌发怒气。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大同方)
处方23、活络丹处方五灵脂2两,破故纸2两,赤芍药2两,川乌头2两,草乌头(二乌并锉碎,用葱切作片子,同和匀,碗合1宿取出,不用葱)2两,山栀子(去壳)2两,黑牵牛2两,白牵牛2两,何首乌2两,土朱4两。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跌打损伤,脚气,腰疼,一切风疾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5-7丸,打扑伤损,用苏木酒送下;脚气,用木瓜酒送下;腰疼,用核桃酒送下;常服,温酒、盐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一六引《卫生家宝》
处方24、栝楼子散处方栝楼子3分(微炒),皂荚子仁3分(微炒),连翘3分,牛蒂子3分(微炒),牵牛子3分(微炒),何首乌3分,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栀子仁1两,甘草1两(生,锉),白螺壳1两,漏芦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瘰疬初结肿痛,寒热,四肢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六
处方25、混元膏处方羚羊血5钱,没药5钱,漏芦3钱,红花3钱,大黄2钱,麝香3钱,升麻3钱,白及5钱,生栀子2钱,甘草2钱,明雄黄5钱,白敛3钱。
制法上为细末,用高醋熬成膏。
功能主治消青紫肿痛。主打扑损伤,骨碎筋翻,瘀血凝聚疼痛者。
用法用量敷于患处。
摘录《金鉴》卷八十八
处方26、茯神丸处方茯神半两,麦门冬半两(去心,焙),犀角屑1分,栀子仁1分,白鲜皮1分,川升麻1分,玄参1分,车前子1分,铁粉半两(细研),朱砂半两(细研)。
制法上为末,与铁粉、朱砂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安镇心神。主小儿伤寒后,余热不除,心神不安。小儿风热潮作,肌体烦倦,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27、胆道排石汤Ⅵ号处方枳壳5钱,木香5钱,延胡5钱,栀子4钱,虎杖10钱,金钱草10钱,大黄5钱。
功能主治胆系感染、胆石症湿热型。
摘录《新急腹症学》引遵义医学院方
处方28、赤茯苓散别名赤茯苓汤
处方赤茯苓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栀子仁1分,大青半两,川升麻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疹痘疮出后,咳嗽胁痛,吃食不下。
用法用量赤茯苓汤(《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各家论述《奇效良方》:胁痛者,由病后毒气混乱,阻于升降,左右为阴阳之道路,气之所行处,今气滞为胁痛。以枳壳宽肠下气,令气顺胁不痛也;大青、栀子去蕴热;升麻解毒;赤茯苓导心火,利小肠,使火不伤于肺,则不咳耳。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29、苦参丸处方苦参半两(锉),黄连1两(去芦头),黄芩1两,栀子仁半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时气结胸,热毒在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竹叶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
处方30、金不换神化膏处方生军5钱,川乌5钱,栀子5钱,柴胡5钱,生地5钱,威灵仙5钱,薄荷5钱,白芍5钱,木通5钱,乌药5钱,泽泻5钱,当归5钱,桑皮叶5钱,枳壳5钱,首乌5钱,广皮5钱,香附5钱,青皮5钱,白芷5钱,知母5钱,杜仲5钱,黄柏5钱,甘草5钱,细辛5钱,银花5钱,黄芩5钱,蒺藜5钱,杏仁5钱,川连5钱,桃仁5钱,玄参5钱,白术5钱,防风5钱,猪苓5钱,僵蚕5钱,桔梗5钱,升麻5钱,鲜皮5钱,麻黄5钱,山药5钱,远志5钱,牛膝5钱,藁本5钱,良姜5钱,贝母5钱,川断5钱,全蝎5钱,坤草5钱,文蛤5钱,独活5钱,天麻5钱,柳枝5钱,穿山甲5钱,苍术5钱,荆芥5钱,苦参5钱,芫花5钱,蜈蚣5钱,大风子5钱,苍耳子5钱,两头尖5钱,茵陈5钱,五加皮5钱,槐枝5钱,榆枝5钱,秦艽5钱。
制法用香油10斤,将诸药熬枯,滴水成珠,再加章丹5斤,再用细料:乳香、没药、血竭、轻粉、龙骨各3钱,海螵蛸、赤石脂各5钱,樟脑1两5钱,冰片、寸香各3钱,共研面,入膏内。
功能主治散风活血,止痛。主手足麻木,腰腿疼痛及跌打损伤。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青岛方)
处方31、定惊膏处方羌活、防风、川芎、当归、龙胆草、栀子、蝎梢、生甘草、薄荷、竹叶、黄连、麦冬、胆南星、赤苓、朱砂、雄黄、木通、生地。
制法上为末,为丸。
功能主治清气。主肝风惊搐,并胎风。
用法用量临用生姜汁化开,擦胸。
摘录《理瀹》
处方32、苦参散处方苦参3两(锉),黄连2两(去须),栀子仁2-7枚,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生干地黄1两,石榴花半两(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鼻衄。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愈为度。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33、金花明目丸处方川黄连(酒炒)、黄芩(酒炒)、山栀子(连壳捣炒)、黄柏(盐水炒褐色)、山菊花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清水滴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清上焦郁火,明目,消肿止痛。主头痛,齿痛,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食远汤送下。
摘录《医学启蒙》卷三
处方34、除湿逐丹汤处方防风3分,苍术3钱,赤茯苓5钱,陈皮5分,厚朴1钱,猪苓1钱,山栀子3钱,甘草3分,白术3钱,薄桂3分。
功能主治肺脾湿热,满身发斑,色皆黄白,斑上有水流出,时而作疼,久之皮烂。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十
处方35、大黄饮子处方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栀子仁1两,川升麻1两,枳实1两(麸炒微黄),黄芩1两,生地黄2两,人参半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锉细,和匀。
功能主治身有大热,热毒流于四肢,骨节急痛不可忍,腹中烦满,大便涩难。
用法用量《医统》有乌梅一个,无枳实,有枳壳。
摘录《圣惠》卷五十八
处方36、苦参石膏汤处方苦参2两,生葛2两,石膏4两,湿地黄4两,栀子仁1两半,茵陈1两半,芒消1两半,香豉半斤,葱白半斤。
功能主治黑骨温证。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8升,煎至3升半,去滓,下芒消烊化匀,温饮1盏,1日3-4次。
摘录《伤寒总病论》卷五
处方37、狗皮膏处方枳壳1两,僵蚕1两,大茴香1两,泽泻1两,附子1两,猪苓1两,川黄柏1两,小茴香1两,乌药1两,官桂1两,首乌1两,黄连1两,故纸1两,续断1两,蜈蚣4条,半夏1两,没药1两,五加皮1两,川牛膝1两,桔梗1两,前胡1两,丁香1两,五味1两,儿茶1两,血竭1两,川芎1两,连翘1两,轻粉1两,香附1两,天麻1两,栀子1两,细辛1两,潮脑1两,穿山甲1两,沙蒺藜1两,熟地1两,川楝子1两,贝母1两,青风藤1两,荆芥1两,草乌1两,苦参1两,木通1两,楮实子1两,知母1两,苍术1两,玄参1两,白蔹1两,当归1两,大风子1两,蛇床子1两,杏仁1两,杜仲1两,菟丝子1两,灵仙1两,乳香1两,桃仁1两,山药1两,远志1两,防风1两,白芷1两,木香1两,苍耳1两,陈皮1两,赤石脂1两,薄荷1两,藁本1两,地榆1两,白术1两,羌活1两,川乌1两,麻黄1两,赤芍1两,茵陈1两,独活1两,生地1两,青皮1两,黄芩1两,银花1两,大黄1两,甘草1两,苁蓉1两,麝香1两,冰片1两。
制法以上药料用香油26斤熬膏,除没药、儿茶、血竭、轻粉、潮脑另兑外,其它各药随油下锅炸焦,过滤去滓,每斤油用章丹7两,因狗皮缺乏,以羊皮代替。
功能主治腰痛,腿痛,臂痛。
用法用量用时贴患处及穴道。
注意孕妇忌用。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
处方38、林檎散处方麻黄(去节)1两半,肉桂(去粗皮)1两半,苍术(去皮)1两半,川大黄1两半,干葛1两半,石膏1两半,山栀子(去皮)1两半,木通1两,瞿麦1两,甘草(炙)1两,前胡1两,川芎1两,藿香(用叶)半两,川乌头(炮,去皮脐)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及时行疫疠,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腰背四肢拘急烦疼,面赤咽干,呕逆烦渴。
用法用量《鸡峰》有桔梗、白术,无苍术、前胡、川芎。
摘录《局方》卷二
处方39、拨云散处方当归、生地黄、甘菊花、黄连、山栀子、黄芩、石膏、荆芥、防风、郁金、旋覆花、木贼、青葙子、草决明、白蒺藜、草龙胆、蝉蜕。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内障青蒙。
用法用量每服水1钟半,煎7分,食远服。
摘录《扶寿精方》
处方40、羚羊角丸处方羚羊角屑3分,川升麻1两,栀子仁1两,玄参3分,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龙齿1两半,金箔50片,银箔50片(与马牙消同研令细),茯神1两半,知母1两,防风1两(去芦头),子芩1两,赤芍药1两,大麻仁1两半(别研如膏),马牙消2两(细研)。
制法上为末,入金银箔、马牙消、麻仁,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后心肺壅热,背膊烦闷,心虚惊悸,眼涩口干。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竹叶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四
处方41、金花汤别名黄连解毒汤
处方黄连3钱,黄芩3钱,黄柏3钱,栀子3钱,杏仁3钱,槟榔3钱,当归3钱,地榆3钱,赤芍2钱,荆芥1钱,生地3钱,青蒿3钱,生甘草1钱。
功能主治红痢。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秋疟指南》卷二
处方42、大黄汤处方大黄半两,黄连半两,黄柏半两,栀子半两。
功能主治除六经之热。主伤寒5-6日不解,头痛壮热,四肢烦疼,不得饮食。
用法用量水8升,煮6-7沸,纳豉1升,葱白7茎,煮取3升,分服。
注意忌猪肉、冷水。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张文仲引许推然方(见《外台》卷三)
处方43、栀子丸处方栀子仁7个,黄连5分,黄柏3分(炙),矾石4分(烧),大枣4个(炙令黑)。
制法上为末,以蜜为丸,如小豆许。
功能主治小儿热痢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7丸,空腹时服;如未除,更服。
摘录《外台》卷三十六引《小品方》
处方44、奇妙栀子散处方山栀子(火烧成灰,筛罗为细末)半钱,乳香半钱,轻粉少许。
制法上为末,用瓷器盛贮。
功能主治远年日久,内外臁疮。
用法用量每用时先将葱白、花椒煎汤洗疮,稍歇,再温浆水又洗1次,候恶水去尽,再将白水煎百沸,候温再洗,但疮口脓水、血丝、清水各尽,又用粉帛拭干,然后敷之。如干者香油调敷;湿者干掺。但恶疮口满实软,绢帛护之。中硬不作脓者,未可用。如肿软有脓者,依前法再洗敷贴之,2-3次即愈。
摘录《普济方》卷二七六
处方45、攻火汤处方大黄3钱,石膏5钱,炒栀子3钱,当归1两,厚朴1钱,甘草1钱,白芍3钱。
功能主治火郁于脏腑,欲出而不得出,满身皮窍如刺之钻,又复疼痛于骨节之内外,以冷水拍之少止。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此方直泻脾胃,又不损脾胃之气,兼舒其肝木之郁,则火尤易消,乃扼要争奇,治火实有秘奥,何必腑腑而清之,脏脏而发之哉。
摘录《辨证录》卷六
处方46、拨云散处方黄芩8两,大黄1两半,甘草2两,桔梗2两,防风2两,连翘2两,栀子2两,川芎1两。
功能主治除瘀热。主风眼。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盏半,煎7分,去滓,食后服。
摘录《普济方》卷七十五
处方47、胡黄连散处方胡黄连半两,栀子仁半两,牛黄(细研)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子芩1两。
制法上为细散,研入牛黄令匀。
功能主治小儿热病,壮热心闷。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以蜜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九
处方48、刺蓟散处方刺蓟1两,苦参1两,黄连(去须)1两,栀子仁1两,生干地黄1两,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侧柏叶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鼻衄出血,经日不止。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刺蓟汤”。
摘录《圣惠》卷三十七
处方49、除湿压热饮处方细辛1两,苍术1两,防风1两半,知母1两半,茺蔚子1两半,桔梗2两,大黄、黄芩、栀子仁、朴消。
功能主治拳毛倒睫。
用法用量方中大黄、黄芩、栀子仁、朴消剂量原缺。
摘录《银海精微》卷上
处方50、赤茯苓散处方赤茯苓半两,前胡3分(去芦头),白鲜皮1两,瞿麦1两,子芩半两,栀子仁半两,滑石2两,川升麻3分,木通1两半(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时气,有时寒热,四肢沉重,口不知味,胸中哕塞,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一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六
处方51、柴胡清肝散处方银柴胡、栀子(微炒)、连翘(去心)、胡黄连、生地黄、赤芍、龙胆草、青皮(炒)、甘草(生)。
功能主治肝疳。面目爪甲皆青,眼生眵泪,隐涩难睁,摇头揉目,合面睡卧,耳疮流脓,腹大青筋,身体羸瘦,燥渴烦急,粪青如苔。
用法用量灯心、竹叶为引,水煎服。
摘录《金鉴》卷五十二
处方52、麦门冬汤处方麦门冬(去心,焙)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生干地黄(焙)3分,石膏(碎)3分,升麻3分,人参3分,知母(焙)3分,芎䓖3分,山栀子仁3分,小麦半升,黄耆(炙,锉)1两,甘草(炙)1两,枳实(麸炒)1两,芍药1两,黄芩(去黑心)1两半,前胡(去芦头)1两半。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痈疽发背热渴。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2盏,加生姜5片,大枣2枚(擘破),竹叶10片,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处方53、大青汤处方元参、大青、桔梗、人中黄、知母、升麻、石膏、栀子仁、木通。
功能主治麻疹之出,浑身如锦纹黑斑者。
用法用量水煎,调烧人屎服之。便闭者,加酒蒸大黄。
摘录《痘疹全书》卷下
处方54、扁柏散处方沿街草、栀子叶、地竹、扁柏各等分。
功能主治男子衄血。
用法用量先将蒜、姜,水研1浅钟饮之,令睡,随后将4件,用水2碗,煎至1浅碗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九
处方55、败毒饮处方酒芩、川连、连翘、川贝、桔梗、栀子、银花、力子、生地、甘草、红花、竹叶。
功能主治清火解毒。主麻疹色白,血分有热。
摘录《麻症集成》卷三
处方56、定悸汤处方白芍1两,当归1两,茯神5钱,生枣仁5钱,半夏3钱,炒栀子3钱,甘草1钱,菖蒲5分,丹砂末5分。
功能主治春月伤风,忽然发厥,心下悸。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五
处方57、金光煎处方黄柏2两,黄连2钱5分,栀子15枚。
功能主治舌衄。
用法用量水煎顿服。先用黄连3-5钱,浓煎,徐徐服之,不效,速服此方。
摘录《会约》卷六
处方58、凉膈散别名连翘饮子、连翘消毒散
处方川大黄20两,朴消20两,甘草(爁)20两,山栀子仁10两,薄荷叶(去梗)10两,黄芩10两,连翘2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养阴退阳,清热泻火,止渴除烦。泻火通便,清上泄下。主上中二焦热邪炽盛,头昏目赤,烦躁口渴,胸膈烦热,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睡卧不宁,谵语狂妄,便秘溲赤,以及小儿惊风、重舌、木舌、牙痛、翳障、疫喉属热火盛者。
用法用量连翘饮子(《宣明论》卷六)、连翘消毒散(《外科心法》卷七)。
注意孕妇勿服。
各家论述①《医方考》:黄芩、栀子,味苦而无气,故泻火于中;连翘、薄荷,味薄而气薄,故清热于上;大黄、芒消,咸寒而味厚,故诸实皆泻;用甘草者,取其性缓而恋膈也;不作汤液而作散者,取其泥膈而成功于上也。②《医方集解》:此上中二焦泻火药也。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故以连翘、黄芩、竹叶、薄荷升散于上,而以大黄、芒消之猛利推荡其中,使上升下行,而膈自清矣;用甘草、生蜜者,病在膈,甘以缓之也。③《张氏医通》:消、黄得枳、朴之重着,则下热承之而顺下;得芩、栀、翘、薄之轻扬,则上热抑之而下清,此承气、凉膈之所攸分也;用甘草者,即调胃承气之义也;《局方》专主温热时行,故用竹叶。④《古方选注》:薄荷、黄芩,从肺散而凉之;甘草从肾清而凉之;连翘、山栀,从心之少阳苦而凉之;山栀、芒消,从三焦与心包络泻而凉之;甘草、大黄,从脾缓而凉之;薄荷、黄芩,从胆升降而凉之;大黄、芒消,从胃与大肠下而凉之。上则散之,中则苦之,下则行之,丝丝入扣,周遍诸经,庶几燎原之场,顷刻为清虚之腑。⑤《成方便读》:以大黄、芒消之荡涤下行者,去其结而逐其热,然恐结邪虽去,尚有浮游之火,散漫上中,故以黄芩、薄荷、竹叶清彻上中之火,连翘解散经络中之余火,栀子自上而下,引火邪屈曲下行,如是则有形无形、上下表里诸邪,悉从解散。⑥《方剂学》:方中重用连翘清热解毒,配栀子、黄芩以清热泻火,又配薄荷、竹叶以清疏肺、胃、心胸之热;胃热伤津而腑实证尚未全具,不宜峻攻,方中芒消、大黄与甘草、白蜜同用,既能缓和消、黄之急下,更利于中焦热邪之清涤,又能解热毒、存胃津、润燥结,使火热之邪,假阳明为出路,体现了“以下为清”之法。
临床应用①热厥《临证指南医案》:某,先发水痘,已感冬温小愈,不忌荤腥,余邪复炽,热不可遏,入夜昏烦,辄云头痛,邪深走厥阴,所以发厥,诊脉两手俱细,是阳极似阴,鼻煤舌干,目眦黄,多属邪闭坏败,谅难挽回,用凉膈散。②时疫《南雅堂医案》:时疫来势甚暴,目赤口渴,壮热无汗,斑疹隐隐未透,烦躁不已,脘腹按之作痛,大小便闭,热毒内炽,邪势不能外达,防有内陷昏喘之变。拟仿凉膈法,并加味酌治,俾热从外出,火从下泄,冀其邪去正复,得有转机。连翘3钱,大黄1钱5分(酒浸),芒消1钱5分,牛蒡子1钱5分,枳实1钱,栀子8分(炒黑),甘草1钱5分,淡黄芩8分,薄荷8分,竹叶1钱,生白蜜半盏。③疮疡《外科发挥》:一妇人面患毒,焮痛发热作渴,脉数,按之则实,以凉膈散2剂少愈。④牙痛《口齿类要》:表兄颜佥宪牙痛,右寸后半指脉洪而有力,余曰:此大肠积热,当用寒凉之剂。自泥年高,服补阴之药,呻吟彻夜,余与同舟赴京,煎凉膈散加荆、防、石膏,与服1钟即愈。
摘录《局方》卷六
处方59、还睛汤处方山栀子仁1两,黄连(去须)1两,黄柏(去粗皮)1两,细辛(去苗叶)2两,龙胆2两,杜仲(去粗皮,炙,锉)2两,秦皮(去粗皮)4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赤暴赤眼,浮翳眯目,胎赤眦烂,涩痒肿疼。
用法用量每用5钱匕,水3盏,加竹叶7片、灯心20茎,煎10-20沸,澄去滓,早晨、临夜卧热洗,洗了避风,1日2-3次,冷则再暖洗,每剂可用2日。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
处方60、连翘丸处方连翘1两,芍药1两,玄参1两,大黄(锉1两,炒)1两,犀角(镑)1两,防己1两,羌活(去芦头)1两,木香1两,山栀子仁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热毒气毒风毒,结成瘰疬。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米饮送下,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六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处方1、加味二陈汤处方半夏、陈皮、茯苓、甘草、黄芩、枳壳、真苏子、桔梗、白豆蔻仁、山栀子仁各等分。功能主治梅核气。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加生姜1片,水1盏,煎6分,食后徐徐服。摘录《直指》卷
处方1、八宝丹处方珍珠(豆腐煮)1钱,滑石1钱,炉甘石2钱(薄荷水煮,火煅),硼砂8分,乳香1钱,荸荠粉1钱。功能主治跌打损伤。摘录《跌损妙方》处方2、甘桔消痰饮处方桔梗1钱,豆根1钱,栀子5分,连翘
处方1、甘草汤处方甘草(炙)2两,枳实(炙)2两,白术2两,栀子2两,桔梗3两。制法上切。功能主治心痛腹胀,兼冷热相搏。用法用量以水6升,煮取2升,分2服。摘录《外台》卷三十八引《靳邵方》处方2、半夏
处方1、龙脑芎犀圆处方石膏(细研)、川芎,各四两。生龙脑(别研)、生犀角、山栀子(去皮),各一两。朱砂(研.飞)四两(内一两为衣),人参(去芦)、茯苓(去皮.用白者)、细辛(去苗)、甘草(炙),各二两
处方1、防风汤处方防风(去叉)半两,菊花1两,升麻半两,独活(去芦头)半两,知母(焙)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玄参半两,藁木(去苗土)半两,大黄(锉,炒)半两,栀子(去皮)半两,前胡(去芦头)半两,
处方1、解毒汤处方苍术2分,陈皮2分,厚朴2分,甘草2分,大黄2分,黄芩1钱,芒消1钱,花粉1钱。功能主治便毒初起。用法用量灯心为引。摘录《一盘珠》卷五处方2、黄芩汤处方黄芩3两,栀子仁3两,芍药3两
处方1、连翘散处方连翘半两,白药子3分,丹参半两,山栀子仁半两,柴胡(去苗)半两,甘草(炙,锉)1分,恶实半两,黄柏(去粗皮,蜜炙)半两。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伤寒热毒未解,咽喉壅塞,口内生疮。用法用
处方1、防风通圣散处方防风2钱半,川芎5钱,石膏1钱,滑石2钱,当归1两,赤芍5钱,甘草2钱半(炙),大黄5钱,荆芥穗2钱半,薄荷叶2两,麻黄5钱(去根苗节),白术5钱,山栀子2钱,连翘5钱,黄芩5钱
处方1、当归散处方当归2两(锉碎,微炒),栀子仁1两,桃白皮2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赤芍药1两,蓬莪荗1两,桂心1两,吴茱萸1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制法上为粗散。功能主治中恶,心腹痛,胸胁
处方1、加味金花丸处方黄连1两,黄柏1两,黄芩(并酒炒)1两,栀子1两,大黄(煨)5钱,人参5钱,半夏5钱,桔梗5钱。制法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泻三焦火,止嗽化痰,清头目。主三焦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