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栀子的处方(六)
Posted 处方
篇首语: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含有栀子的处方(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方1、搽黄药粉处方栀子1两,雄黄4钱,朱砂4钱,轻粉4钱。
制法上药细研。
功能主治驱风止痒,剥脱上皮。主神经性皮炎(干癣),慢性湿疹(顽湿疡)。
用法用量用黄瓜蒂、茄子皮或生姜片蘸药外搽;或配成10%软膏外用。
注意溃疡勿用。
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处方2、大青散处方大青半两,黄药半两,川朴消半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羚羊角屑半两,土瓜根半两,栀子仁半两,秦艽半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病盛,发黄,皮肤如金色,小便赤涩,大便不通,口干烦渴,闷乱发狂。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冷蜜水调下,不拘时候。以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十七
处方3、黄凉散处方人参1两,茯苓1两,栀子仁2两,宣连2两,黄柏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疾后,眼翳及疼痛。
用法用量每日食后用熟水调2钱服之。
摘录《医方类聚》卷六十五引《龙树菩萨眼论》
处方4、黄芩汤处方黄芩(去黑心)1两,山栀子仁1两,甘草(炙)1两,马牙消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除胃内瘀热。主伤寒发斑,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处方5、藁本汤处方藁本(去苗土,锉)1分,羚羊角(镑)1两,防风(去叉)1两,芎䓖半两,菊花(去萼,爁)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白术半两,人参半两,柴胡(去苗)半两,白蒺藜(微炒)半两,山栀子仁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甘草(炙)1分,黄芩(去黑心)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脑热,鼻干无涕。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7分,入青竹叶5片,同煎至4分,去滓澄清,放温细呷,食后日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处方6、常山散处方恒山1两,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川升麻1两,栀子仁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间日疟,发作无时,寒热不止。
用法用量空腹以温水调2钱服。以微吐为度,未吐再服。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处方7、荆沥汤处方牛黄3分(别研),人参2两,麦门冬(去心)2两,升麻1两,铁精1两(别研),龙齿2两,茯苓2两,天门冬(去心)2两,栀子仁2两。
功能主治中风,虚热狂言,恍惚惊悸,诸风疾有热者,及风痉疾。
用法用量上除牛黄、铁精外,余药为末。每服5钱,水2盏,入竹沥、荆沥各1合,煎1盏,去滓,入牛黄、铁精各1匙,再煎1两沸,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八十九引《指南方》
处方8、大黄消石汤别名大黄黄柏栀子芒消汤、大黄汤、大黄黄柏皮栀子消石汤、大黄黄柏汤、消黄汤
处方大黄4两,黄柏4两,消石4两,栀子15枚。
功能主治湿热黄疸,黄色鲜明如橘色,腹满汗出,口渴,大便秘,小便不利,苔黄腻,脉沉实或滑数;或湿热淋浊等。嘈杂,胸中煎熬,腹满有块,二便不利,或口中觉苦辛酸威等,此症后为膈噎者。
用法用量大黄黄柏栀子芒消汤(《脉经》卷八)、大黄汤(《千金翼》卷十八)、大黄黄柏皮栀子消石汤(《外台》卷四)、大黄黄柏汤(《普济方》卷一四二)、消黄汤(《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六)。①《金匮玉函要略述义》按:消石,即火消。②《金匮要略今释》:消石,《脉经》、《千金》并作芒消,日医亦多用芒消,盖非。宋本、俞桥本,消石并误作滑石。
各家论述1.《金匮要略论注》:此为黄疸有里无表者言之,谓疸色黄,见于表矣,乃腹满,小便不利且赤,里热可知。黄疸最难得汗,乃自汗,则表从汗解,故曰此为表和里实。实者邪也,有邪则宜去,故主大黄消石汤。大黄、消石解气血中之实热,黄柏苦寒主下焦,栀子虽轻浮在上,能使里热从上而下,故以为使,且轻浮则与郁结相宜也。2.《金鉴》引李彣:腹满、小便不利而赤,里病也;自汗出,表和也。里病者,湿热内甚,用栀子清上焦湿热,大黄泻中焦湿热,黄柏清下焦湿热,消石则于苦寒泻热之中,而有燥烈发散之意,使药力无所不至,而湿热悉消散矣。
临床应用黄疸:获原辨藏患黄疸,更数医,累月不见效。发黄益甚,周身如橘子色,无光泽,带黯黑,眼中黄如金色,小便短少,色黄如柏汁,呼吸迫促,起居不安。求治于予,乃以指头按胸肋上,黄色不散,此疸证之尤重者也。乃合茵陈蒿汤、大黄消石汤,作大剂,日服三四帖。及三十日,黄色才散去,小便清利而全愈。
摘录《金匮》卷中
处方9、蓝叶散别名升麻黄芩汤
处方蓝叶1两,黄芩1分,犀角屑1分,川大黄(锉碎,微炒)1分,柴胡(去苗)1分,栀子仁1分,川升麻1分半,石膏1分半,甘草半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月内发一切丹。
用法用量升麻黄芩汤(《圣济总录》卷一八二)。
摘录《圣惠》卷九十一
处方10、麻黄散处方麻黄2两(去根节),知母1两,赤芍药1两半,葛根1两,黄芩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药半两,栀子仁半两,细辛半两,柴胡半两(去苗),石膏2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热病3日,头疼壮热。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衣盖取汗。
摘录《圣惠》卷十七
处方11、理脾却瘴汤处方陈皮(炒)1钱,白术(去芦,炒)1钱,茯神(去皮木)1钱,黄芩(炒)1钱,栀子(炒)1钱,半夏(姜制)1钱,神曲(炒)8分,山楂肉1钱,黄连(姜汁炒)8分,前胡8分,苍术(米泔水浸,盐水炒)8分,甘草5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瘴气,水土不服。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不拘时候,1日1服,或间日1服。
注意宜戒酒色,慎起居。
各家论述可免瘴病何也。苍、白二术去湿,芩、连清热解毒,二陈化痰,楂、曲理脾,百病自却去矣。
摘录《寿世保元》卷二
处方12、葱豉茶处方葱白3茎(去须),豉半两,荆芥1分,薄荷30叶,栀子仁5枚,石膏3两(捣碎),茶末3钱(紫笋茶上)。
功能主治伤寒头痛壮热。
用法用量上以水2大盏,煎取1大盏,去滓,下茶末,更煎4-5沸,分2度服。
摘录《圣惠》卷九十七
处方13、黄连汤处方黄连4两,黄柏4两,栀子15枚(擘),阿胶1两(炙),干姜2两,芍药2两,石榴皮2两(一方用枳实)。
功能主治时行兼有客热,下血痢不止而烦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服。一方以水6升煮之。
摘录《千金翼》卷十五
处方14、大青汤处方大青3两,栀子2-7枚(擘),犀角(屑)1两,豉5合。
功能主治天行壮热头痛,遍身发疮如豌豆者。
用法用量上切。以水5升,煮取2升,分3次服。
摘录《外台》卷三引《延年秘录》
处方15、解郁和肝丸处方当归23两,栀子(炒)23两,黄芩5两,茯苓5两,橘皮5两,枳壳(炒)5两,厚朴(炙)5两,郁金5两,木香5两,香附(炙)17两,川芎9两2钱5分,白芍15两,神曲(炒)15两,山楂15两,砂仁3两2钱5分,青皮(炒)6两,甘草2两5钱,法半夏9两2钱5分,苍术(炒)9两2钱5分,柴胡3两2钱5分。
制法上为细末,冷开水泛为小丸,每16两用滑石细粉3两5钱为衣闯亮。
功能主治舒肝开郁,顺气消胀。主肝郁不舒,气逆胸满,两胁膨胀,胃痛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2钱,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16、黄芩定乱汤处方黄芩1钱5分(酒炒),焦栀子1钱5分,香豉(炒)1钱5分,原蚕砂3钱,制半夏1钱,橘红(盐水炒)1钱,蒲公英4钱,鲜竹茹2钱,川连(姜汁炒)6分,陈吴萸(泡淡)1分。
功能主治温病转为霍乱,腹不痛而肢冷,脉伏;或肢不冷,而口渴苔黄,小水不行,神情烦躁。
用法用量阴阳水2盏,煎1盏,候温徐服。转筋者,加生苡仁8钱,丝瓜络3线;溺行者,用木瓜3钱;湿盛者,加连翘、茵陈各3钱。
摘录《霍乱论》卷四
处方17、蝉花散处方蝉蜕、甘菊、谷精草、羌活、防风、白蒺藜(炒去刺)、草决明、蜜蒙花、荆芥穗、川芎、蔓荆子、木贼、甘草(炙)、黄芩、栀子(炒)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肝经风热,毒气上攻,眼目赤痛及一切内外翳障。
用法用量每服3钱,茶清调下,若欲取速效,则即将此方煎服亦可。若火重者,加黄芩、栀子;若患久者,加生地、麦冬,或熟地、枸杞,或当归、白芍俱可。
摘录《灵验良方汇编》卷一
处方18、黄连散处方黄连1两(去须),蕤仁1两(去皮),甘草1两半,细辛1两,栀子仁1两,苦竹叶2握,生干地黄1两,青盐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眼赤肿痛。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煎取1升,去滓稍热,细细洗眼,不拘时度数,冷即暖用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处方19、柴胡散处方柴胡(去苗)1两,茵陈1两,木通(锉)1两,黄芩1两,土瓜根1两,白鲜皮1两,川朴消1两,栀子仁2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4-5日,壮热头痛,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得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20、解焚汤处方酒蒸大黄2钱,柴胡1钱,白芍1两,当归1两,白芥子2钱,炒栀子2钱。
功能主治泄火养肝。主天禀甚厚,又素好烧酒,一时怒气相激,火盛而肝伤,致成口眼喎[音 wāi]斜、有似中风而未尝身仆,且善饮食,其脉洪大有力。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用大黄以泻其火酒之毒,用栀子以泄其肝木之火,用二味祛除,未免过于迅利,复用芍药、当归以大补其肝血,盖血足而火自息也;加柴胡、白芥子以舒其肝叶之气而消其膜膈之痰,痰消而肝气益舒,肝气舒而风象自去。倘误以为中风也,而妄加入麻黄、羌活等药,愈祛风而愈动其火矣。或不去滋肝而反去补气,则阳旺而气盛,转来助火,肝中血燥,益足以增添怒气,势必火亢自焚,而成卒中之症矣。
摘录《辨证录》卷二
处方21、淮安狗皮膏处方川芎5钱,白芷5钱,生地5钱,熟地5钱,当归5钱,白术5钱,陈皮5钱,香附5钱,枳壳5钱,乌药5钱,半夏5钱,青皮5钱,细辛5钱,知母5钱,杏仁5钱,桑白皮5钱,黄连5钱,黄芩5钱,黄柏5钱,栀子5钱,苍术5钱,大黄5钱,柴胡5钱,薄荷5钱,赤芍药5钱,木通5钱,桃仁5钱,玄参5钱,猪苓5钱,泽泻5钱,桔梗5钱,前胡5钱,升麻5钱,麻黄5钱,牛膝5钱,杜仲5钱,山药5钱,远志5钱,续断5钱,良姜5钱,何首乌5钱,甘草5钱,连翘5钱,藁本5钱,茵陈5钱,地榆5钱,防风5钱,荆芥5钱,羌活5钱,独活5钱,金银花5钱,白蒺藜5钱,苦参5钱,僵蚕5钱,天麻5钱,南星5钱,川乌5钱,威灵仙5钱,白鲜皮5钱,五加皮5钱,青风藤5钱,益母草5钱,两头尖5钱,五倍子5钱,大枫子5钱,巴豆5钱,穿山甲5钱,芫花5钱,蜈蚣20条,苍耳头7个,桃枝30根,柳枝30根,槐枝30根,桑枝30根,楝枝30根,楮枝30根。
制法上药各为粗片,用真麻油12斤浸药在内,夏浸3日,冬浸半月,煎至黑枯色为度,麻布滤去滓,将油再秤,如12斤,加飞过黄丹5斤,如8斤加4斤,依数秤起,将油再下锅熬,黄丹徐徐投下,用槐柳棍不住手搅,火先文后武,熬至滴水成珠为度,春夏硬些,秋冬软些,外加乳香、没药、龙骨、轻粉各3两,研极细末,贮磁器内,临用时加入。
功能主治诸般肿痛,跌打损伤,痈疽发背。
摘录《疡科选粹》卷八
处方22、黄耆散处方黄耆1两(锉),犀角屑2分,地榆2分(微炙),玄参3分,赤茯苓3分,当归3分,川芒消1两半,木香半两,连翘半分,甘草3分(生,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部),栀子仁3分,川升麻1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黄芩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生痈肿,烦疼壮热,口干心燥,大小便涩滞。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竹叶3-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4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处方23、大黄散处方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栀子仁1分,黄芩1分,赤芍药1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壮热,心躁,头痛,口干,小便赤,大便难。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温服。以利为效。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24、黄芩汤处方黄芩(去黑心)1分,石膏(研)1分,茵陈藁1分,柴胡(去苗)1分,桔梗(锉,炒)1分,牡丹皮1分,荆芥穗1分,栀子仁1分,麻黄(去根节)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头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三六引《护命》
处方25、凉惊丸处方黄柏1两,大黄1两,黄连1两,栀子(炒)1两,胆草1两,黄芩1两,生地1两,菊花1两,雄黄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重1钱,朱砂为衣,蜡皮封固。
功能主治清热镇惊,消痰化滞。主小儿急热惊风,咳嗽痰盛,停乳伤食,大便干燥。
用法用量每服1丸,温开水送下,周岁以下酌减。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26、黄连膏处方黄连8两,杏仁1两,菊花1两,栀子1两,黄芩1两,黄柏1两,龙胆草1两,防风1两,当归1两,赤芍药1两,生地黄1两。
制法以水煎浓汁,去滓再煎,滤净,碗盛,放汤瓶口上重汤蒸顿成膏,滴入水中可丸为度,以阳丹收为丸。
功能主治目中赤脉如火,溜热炙人。
用法用量临用加片脑少许研和,以井水化开,鸭毛蘸点眼。
摘录《准绳·类方》卷七
处方27、羖羊角饮处方羖羊角(镑)1两,人参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羌活(去芦头)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栀子仁(炒)1两,牡丹皮1两,黄芩(去黑心)1两,麦门冬(去心,炒)1两,蔷薇根皮1两,大黄(炒)1两,防己2两,胡黄连半两,甘草(炙)3分。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健忘多惊,大便难,口中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2盏,加生姜半分(拍破),盐豉40粒,同煎1盏,去滓,更入淡竹沥少许,搅令匀,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处方28、黄芩散处方黄芩1两,防风(去芦头)1两,石膏(细研,水飞过)1两,知母1两,石决明(捣细研,水飞过)1两,地骨皮1两,栀子仁1两,细辛1两,赤芍药1两,黄连半两(去须)。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风毒攻眼,碜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后及临卧时以温水调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处方29、黄连饮处方大黄5钱,黄连4钱,芒消5钱,栀子3钱。
功能主治疸症,大小便秘涩壅热。
用法用量加灯心30茎,不拘时服。
摘录《玉案》卷三
处方30、大黄汤别名五利汤、五利大黄汤
处方大黄3两,栀子50个,升麻2两,黄芩3两,芒消1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痈疽,发背,时毒焮肿赤痛,烦渴便秘,脉实数;年四十已,还强壮,常大患热痈无定处,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五利汤(《千金》卷二十二)、五利大黄汤(《圣济总录》卷一三○)。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升麻升举清阳于上,消、黄荡涤热毒于下,黄芩、栀子兼清表热,从渗道而泄也。
临床应用时毒:一男子冬月耳面赤肿,发热口干,脉洪实而便秘,此三阳蕴热症也。必舍时从症治之,以五利大黄汤一剂便行二次,赤肿稍退,内热稍疏。又以升麻解毒汤二服,肿消而病愈。此为用寒远寒之意也。
摘录《鬼遗》卷三
处方31、羚羊角散处方羚羊角屑1两,地骨皮3分,黄芩3分,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秦艽半两(去苗),柴胡半两(去苗),栀子仁半两,车前子3分,葳蕤半两,川升麻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丹石毒上攻眼目,涩痛瞳赤,心神烦躁,唇口干燥。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处方32、羖羊角散处方羖羊角5两(炙令微黄),蘘荷4两半,栀子仁7枚,牡丹1两,赤芍药1两,黄连1两(去须),犀角屑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中蛊毒,腹内坚如石,面目青黄,小便淋沥,变易无常。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六
处方33、柴胡散处方柴胡(去苗)1两,升麻1两,栀子仁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舌本强,两边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熟水调下,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九
处方34、滑石通淋散处方赤茯苓8分,泽泻8分,木通8分,黄连8分,猪苓8分,白术、瞿麦、山栀子、车前子各等分,滑石4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产后因血热积于小肠,经水不利,恣食热毒之物而成小便紧涩不通者。
用法用量加灯心12茎,水煎,空心热服。
摘录《济阴纲目》卷十四
处方35、常山汤处方甘草1两,蜀漆3两,恒山4两,石膏5两,鳖甲4两,香豉1升,栀子3-7枚,乌梅3-7枚,淡竹叶(切)2升。
功能主治心热为疟不止,或止后热不歇,乍来乍去,令人烦心甚,欲饮清水,及寒多不甚热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服。
注意忌生葱、生菜、菘菜、人苋、海藻。
摘录方出《千金》卷十,名见《外台》卷五
处方36、菊花汤处方菊花1两,升麻1两,独活1两(去芦头),防风1两(去叉),知母1两(焙),黄芩1两(去黑心),玄参1两,藁本1两(去苗土),大黄1两(锉,炒),栀子仁1两,前胡1两(去芦头),桔梗1两,甘草1两(炙,锉),麦门冬1两(去心,焙),生干地黄(焙)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心劳客热,毒气上攻,口中生疮,齿断肉烂。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处方37、大黄散处方川大黄(锉碎,微炒)3分,栀子仁3分,井泉石3分,秋桑叶3分,甘草(炙微赤,锉)3分,决明子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眼睑垂肿,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处方38、大黄散处方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黄连半两(去须),麦门冬1两(去心),栀子仁半两(锉),柴胡1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时气头痛,壮热不解,心神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豉少半合,葱白2茎,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六
处方39、麻黄汤处方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半两,羌活(去芦头)半两,芎䓖半两,射干半两,荆芥穗半两,山栀子仁半两,紫苏叶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半两,牡丹皮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白僵蚕(炒去丝)半两,牵牛子(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肺脏风热,头目昏眩,皮肤瘙痒,夜卧身体如虫行。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2片,煎取7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
处方40、黄芩汤处方泽泻、栀子仁、黄芩、麦门冬(去心)、木通、生干地黄、黄连(去须)、甘草(炙)各等分。
功能主治心劳实热,口疮,心烦腹满,小便不利。心肺蕴热,咽痛膈闷,小便淋浊不利。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济生》卷一
处方41、麻黄汤别名麻黄羌活汤
处方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半两,羌活(去芦头)半两,牡丹(去心)半两,独活(去芦头)半两,栀子(去皮)半两,柴胡(去苗)半两,桔梗(锉,炒)半两,升麻半两,荆芥穗半两,大黄(锉,炒)半两,半夏(洗去滑,焙)半两,木香半两,知母(焙)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温疟初发,身热,头痛不可忍,临醒时即寒栗战动。
用法用量麻黄羌活汤(《普济方》卷一九八)。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处方42、菊花通圣散处方防风1两,川芎1两,当归1两,芍药1两,大黄1两,芒消1两,连翘1两,薄荷1两,麻黄半两,石膏1两,桔梗1两,黄芩1两,白术2钱半,栀子2钱半,荆芥穗2钱半,滑石3两,甘草2两,菊花。
功能主治暴发火眼,外障。
用法用量方中菊花用量原缺。风盛,加羌活,倍防风、麻黄;热盛,加黄连,倍芒消、大黄。
摘录《金鉴》卷四十三
处方43、大黄散处方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泽泻1两,黄芩1两,栀子仁1两,柴胡1两(去苗),羚羊角屑1两,木香(石膏)2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木通1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心劳热,口疮,心烦腹满,小肠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淡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注意忌炙、热面,生果。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处方44、鼻窦灌注液处方辛夷花30g,白芷30g,黄耆60g,薄荷30g,羊藿叶30g,野菊花30g,桂枝30g,当归30g,栀子30g。
功能主治辛温祛风,消炎解毒,调和气血,培补正气。主鼻渊,上颌窦炎。
用法用量鼻窦内积脓经冲洗并排清积液后,将本方灌入2~3毫升。
摘录《中医耳鼻喉科学》
处方45、大青散处方大青半两,玄参半两,川升麻半两,栀子仁半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热毒,发斑不止,心神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46、黄连饮子处方黄连1两(去须,微炒),栀子仁20枚(捶碎),豉2合,薤白2合(切)。
功能主治热病,便痢无度,烦愤不安。
用法用量上以水2大盏,煎至1盏3分,去滓,不拘时候,分2次温服。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47、大青散处方大青1两,蔷蔽根1两(锉),栀子仁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川升麻1两,甘草半两(生,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体赤烦乱,口舌疮烂,表里如烧,疼痛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处方48、赴晏散别名赴筵散
处方黄连、黄柏、黄芩、栀子、细辛、干姜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清胃去火,消肿止痛。主三焦实热,口舌生疮糜烂,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赴筵散(《外科正宗》卷四)。
摘录《回春》卷五
处方49、调胃黄连解毒汤处方黄连2钱,广陈皮3钱,焦白术2钱,滑石3钱,酒黄芩3钱,粉葛根3钱,栀子3钱,黄柏3钱,木通3钱,甘草2钱。
功能主治伤寒隐疹后,内热过盛,脉象洪数或细数,不思饮食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各家论述此方用黄连、黄芩、栀子、黄柏清上中下三焦之热,滑石清六腑之热,木通引热下行;佐以葛根清淡之品,稍为解其肌表;其脾胃为热所用,久已虚衰,用焦术、甘草、陈皮助胃扶脾,少为开导,培养其根蒂。服1-2剂,周身必见微汗,则热解而人安矣。
摘录《医学探骊集》卷三
处方50、调肝和血丸处方当归8钱,白芍5钱,柴胡3钱(醋炙),香附4钱,薄荷3钱,丹皮4钱,栀子3钱(炒),郁金3钱,大黄4钱(炭),犀角1钱半,生地6钱,青皮2钱。
制法共为细末,水打成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养血调肝,凉血和血。主肝郁血虚,热在血分者。
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处方51、大黄散处方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黄柏1两(锉),黄连3两(去须),川升麻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赤芍药1两,黄芩1两,犀角屑1两,栀子仁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五石发动,体热心烦,肢节疼痛,大小便难。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以水1大盏,加淡竹叶3-7片,豉半合,煎至7分,去滓,不拘时候,分温3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处方52、山栀子汤别名五淋散、五淋汤
处方当归、芍药(赤者)、茯苓(赤者)、甘草、山栀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五淋及血淋。肾气不足,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不宣,出少起多,脐腹急痛,蓄作有时,劳倦即发,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或冷淋如膏,或热淋便血。
用法用量五淋散《局方》卷六(宝庆新增方)、五淋汤(《医学实在易》卷七)。
各家论述《医学实在易》:此方用栀、苓治心腹,以通上焦之气,而心火清;归、芍滋肝肾,以安下焦之气,而五脏阴复;甘草调中焦之气,而阴阳分清,则太阳之气化,而膀胱之府洁矣。
摘录《鸡峰》卷十八
处方53、葛根散处方葛根1两,石膏2两,栀子仁1两,柴胡1两(去苗),赤芍药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时气,头痛壮热。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淡竹叶2-7片,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
处方54、调脉理中茯苓散处方赤茯苓2两,黄芩1两,栀子仁1两,人参1两(去芦头),赤石脂2两,远志1两(去心),犀角屑1两,麦门冬1两(去心,焙),石膏4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脉极实热,血气伤心,好生嗔怒,面色变赤,语涩不快。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入淡竹叶2-7片,豉50粒,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处方55、麻子膏处方麻子1合,柏白皮1两,山栀子(碎)1两,白芷1两,甘草1两,柳白皮1两。
功能主治火烧人肉烂坏。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猪脂1升,煎三上三下,去滓,涂疮上,每日3次。
摘录《外台》卷二十九引《鬼遗》
处方56、黄连解毒散处方黄连、黄芩、黑参、龙胆草、荆芥、栀子、天花粉、茵陈、生地黄、车前子、桔梗、连翘。
功能主治酒毒所致白睛黄赤。
用法用量水煎,加童便3盏,温服。
摘录《银海精微》卷下
处方57、菊花通圣散处方白菊花1两半,滑石3两,石膏1两,黄芩1两,甘草1两,桔梗1两,牙消1两,黄连1两,羌活1两,防风半两,川芎半两,当归半两,赤芍药半两,大黄半两,薄荷半两,连翘半两,麻黄半两,白蒺藜半两,芒消半两,荆芥2钱半,白术2钱半,山栀子2钱半。
功能主治两睑溃烂,或生风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同煎7分,食后服。
摘录《准绳·类方》卷七
处方58、羚羊角汤处方羚羊角(镑屑)半两,木通1两(锉细),玄参1两,防风(去叉)1两,山栀子仁3分,枳壳(去瓤,麸炒)半两,芍药1两,马牙消(研为末,汤澄下)、甜竹叶(洗)。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肝肾虚热,气壅攻冲,眼碜涩赤脉。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竹叶10片,煎取1盏,去滓,入马牙消末1钱匕,食后温服,临卧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处方59、大黄汤处方大黄(锉,炒)2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黄芩(去黑心)1两,菊花1两,栀子仁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时气病后,风毒眼热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取8分,去滓,食后温服。得利即止。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处方60、健脾化痰开郁行气丸处方南星(姜煮)4两,大半夏(姜矾煮)4两,陈皮4两,苍术(泔浸,炒)4两,白术(炒)4两,芍药(炒)4两,香附米(童便浸,炒)3两,栀子(炒)3两,栝楼仁(炒)3两,茯苓3两,贝母(去心)3两,枳实2两,神曲(炒)2两,山楂(去核)2两,地黄(酒)2两,归身(酒洗)2两,川芎2两,黄连(炒)2两,甘草(炒)2两,黄芩(炒)2两。
制法蒸饼为丸。
功能主治健脾化痰,开郁行气。
用法用量温水送下。
摘录《便览》卷二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处方1、解毒犀角散处方犀角屑1两,黄芩1两,栀子仁半两,大青2两,牛黄半两(细研),马牙消1两,天竹黄半两(细研),赤茯苓半两,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黄连半两(去须),麝香1钱(细研),甘草半两(
处方1、三黄排石汤加减处方黄芩15克,生大黄15克(后下),山栀子15克,茵陈30克,金钱草50克,双花15克,郁金15克,木香10克,厚朴12克,芒硝10克(冲)。功能主治清热化湿,通里攻下,利胆排
处方1、泻黄散别名泻脾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处方藿香叶21克山栀子仁3克石膏15克甘草90克防风120克(去芦,切,焙)制法上锉,同酒、蜜微炒香,为细末。功能主治泻脾胃伏火。治脾胃伏火,口燥唇干
处方1、凉膈散处方连翘3钱,栀子3钱,大黄4钱(酒蒸),芒消1钱,黄芩3钱,薄荷8分,知母1钱5分,升麻4分,石膏3钱,黄连6分,甘草8分。制法上锉1剂。功能主治胃有实热,齿痛,或上牙痛尤甚者。用法用
处方1、菊花散处方甘菊花1两,防风1两(去芦头),决明子1两,栀子仁1两,黄芩1两,车前子1两,川升麻1两,玄参1两,地骨皮1两,柴胡1两(去苗),麦门冬1两(去心),生干地黄1两,甘草1两(炙微赤,
处方1、大金牙散处方金牙8分,鹤骨8分,石膏8分,大黄4分,鳖甲4分,栀子仁4分,鬼督邮4分,龟甲4分,桃白皮4分,铜镜鼻4分,干膝4分,桂心3分,芍药3分,射干3分,升麻3分,徐长卿3分,鸢尾3分,
处方1、龙脑丸别名当归龙荟丸(《丹溪心法》卷四)、龙荟丸(《金匮翼》卷三)。处方当归(焙)龙胆草大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各30克大黄芦荟青黛各15克木香7.5克麝香1.5克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小
处方1、理嗽汤处方霜桑叶1钱5分,百合3钱,桔梗1钱5分,前胡1钱5分,象贝母1钱,橘红8分,薄荷1钱5分,栀子(炒)3钱。功能主治咳嗽,不拘新久虚实。用法用量加青果1枚,竹叶20片,水煎服。如身热气
处方1、龙脑丸别名当归龙荟丸(《丹溪心法》卷四)、龙荟丸(《金匮翼》卷三)。处方当归(焙)龙胆草大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各30克大黄芦荟青黛各15克木香7.5克麝香1.5克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小
处方1、茵陈汤处方茵陈12克黄芩6克栀子9克升麻9克大黄9克龙胆草6克枳实6克(炙)柴胡12克制法上八味,切。功能主治治黄疸。身面眼悉黄如金色,小便浓如煮黄柏汁者。用法用量以水800毫升,煮取400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