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吴茱萸的处方(十九)
Posted 处方
篇首语: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含有吴茱萸的处方(十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方1、大虻虫丸处方虻虫400枚 蛴螬60克 干地黄 牡丹干漆 芍药 牛膝 土瓜根 桂心各120克 吴茱萸桃仁 黄芩 牡蒙各90克 茯苓 海藻各150克水蛭300枚 芒消30克 人参45克 葶苈135克
制法上十九味,为末,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月经不通六七年,或肿满气逆,腹胀瘕痛。
用法用量每日空腹时用酒下7丸,不知加之,日三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四
处方2、姜桂汤处方干姜 肉桂 良姜各2克 枳壳(去瓤,麸炒)陈皮 砂仁 厚朴(姜汁炒)吴茱萸(炒)各3克 香附4.5克 木香1.5克(另研入服)甘草0.6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治寒性腹痛。绵绵而痛,喜温喜按,苔白,脉沉迟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服。痛不止,加延胡索、茴香,乳香;寒极手足冷,加附子,去茱萸、良姜;泄泻,去枳壳。
摘录《万病回春》卷五
处方3、香附丸处方香附子60克(醋煮)吴茱萸 白薇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白带,下元虚冷。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米汤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三一
处方4、橘皮防已汤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防己 桑根白皮(锉)各60克 吴茱萸(汤洗,焙干,炒)槟榔(锉)各30克 大腹并子(锉)7枚 生姜(锉,炒)90克 甘草(炙,锉)15克
制法上药八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治脚气肿满、上气。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20毫升,入葱白3茎(切),同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处方5、加味理中汤处方附子 人参 白术 干姜 甘草 吴茱萸 肉桂 当归 陈皮 厚朴各等分
制法共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寒中三阴,躁热烦渴者。
用法用量浸冷水中,或煎汤俟冷后,以棉蘸抹胸口。
摘录《理瀹骈文》
处方6、吴茱萸汤处方当归 肉桂 吴茱萸 丹皮 半夏(制)麦冬各6克 防风 细辛 藁本 干姜 茯苓 木香 炙甘草各3克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温经止痛。治妇女经行腹痛,胞中不虚,惟受风寒为病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四十四
处方7、息贲汤处方半夏(汤洗七次)吴茱萸(汤洗)桂心 人参 甘草(炙)桑白皮(炙)葶苈(炒)各75克
制法上为锉散。
功能主治治肺之积,在右胁下,大如覆杯,久久不愈,洒洒寒热,气逆喘咳,发为肺痈,脉浮。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7片,红枣2枚,煎至16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
处方8、健步丸处方生地黄15克 归尾 芍药 陈皮 苍术各30克 吴茱萸 条芩各15克 牛膝30克 桂枝6克 大腹子3个
制法上药为末,蒸饼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湿热脚气。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腹时煎白术、木通汤送下。
摘录《丹溪心法》卷三
处方9、正经汤处方熟干地黄15克 人参 桂心 半夏(汤洗七次)白芍药 牡丹皮 阿胶 麦门冬 当归各7,5克 吴茱萸(汤洗七次)6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益气补血,温经止痛。治妇人诸虚不足,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200毫升,温服。
摘录《百一选方》卷十八
处方10、丁附理中汤处方丁香 附子 干姜 人参 白术 甘草(加吴茱萸 官桂 砂仁 陈皮)
功能主治主胃寒呕逆,及服寒凉药过多,伤胃呃忒者。
用法用量水煎,蘑木香、姜汁温服。呃逆甚者,加良姜;冷气逆上者,加沉香。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三
处方11、化症回生丹处方人参180克 安南桂60克 两头尖60克 麝香60克 片姜黄60克 公丁香90克 川椒炭60克 虻虫60克 京三棱60克 蒲黄炭30克,藏红花60克 苏木90克 桃仁90克 苏子霜60克 五灵脂60克 降真香60克 干漆60克 当归尾120克 没药60克 白芍120克 杏仁90克 香附米60克 吴茱萸60克 元胡索60克 水蛭60克 阿魏60克 小茴炭90克 川芎60克 乳香60克 良姜60克 艾炭60克 益母膏240克 熟地黄120克 鳖甲胶500克 大黄240克(为细末,以高米醋750克熬浓,晒干研末,再加醋熬,如是三次,晒干研末)
制法共为细末,以鳖甲、益母、大黄三胶和匀,再加炼蜜为丸,重4.5克,蜡皮封护。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破积消坚。治燥气深入下焦血分而成的症积,痛或不痛;血痹;疟母、左胁痛,寒热;妇女干血劳,属于实证;闭经,痛经,经来紫黑有块;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所致的头晕、腰痛而有瘀滞者。
用法用量用时温开水和,空腹时服,瘀甚之证,黄酒下。
摘录《温病条辨》卷一
处方12、吴茱萸汤处方半夏(姜制)吴茱萸 川芎 炙甘草 人参 白茯苓 白芷 广陈皮各等分
制法上锉为末。
功能主治治厥阴经头风头痛,四肢厥冷,呕吐涎沫。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食后服。
摘录《审视瑶函》卷三
处方13、茱萸内消丸处方山茱萸(捣,去校,取肉微炒)桔梗(水浸一伏时,滤出,慢火炒干为度)白蒺藜(炒,去刺)川乌(炮,去皮、脐)肉桂 茴香(舶上者,淘去沙石,焙炒)食茱萸 吴茱萸(微炒)青皮(去白)各60克 海藻(洗焙)五味子(净拣)大腹皮(酒洗,焙)延胡索各75克 桃仁(去皮,尖及双仁,麸炒,别研)枳实(去瓤,麸炒)陈皮(去白)各30克 川楝子(锉炒)90克 木香45克
制法上药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肾经虚弱,膀胱为邪气所搏,结成寒疝阴颓,脐腹疼痛,肤囊肿胀,或生疮疡,时出黄水,腰脚沉重,足胫肿满,行步艰辛。
用法用量每次3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
处方14、吴茱萸丸处方吴茱萸(炒)30克 橘皮(洗)60克 附子(炮,去皮、脐)
制法上为细末,白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胃降逆。治虚寒呕哕。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白饮送下20丸。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四
处方15、吴茱萸粥处方吴茱萸15克(水洗去涎,焙干,炒)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散寒降逆。治心腹冷气攻冲,胁肋疼痛。
用法用量以米60克,一同煮粥,空腹食之。
摘录《饮膳正要》卷二
处方16、吴茱萸丸别名木香利隔丸(《兰室秘藏》卷中)。
处方木香 青皮各0.6克 白僵蚕 姜黄 泽泻 柴胡各1.2克 当归身 炙甘草各1.8克,益智仁 人参 橘皮 升麻 黄耆各2.4克 半夏3克 草豆蔻仁 吴茱萸各3.6克 麦芽面4.5克
制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寒在膈上,噎塞,咽膈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温水送下,细嚼亦得。勿多饮汤,恐药速下。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
处方17、柴胡清肝散处方柴胡3克,龙胆草3克,当归3克,川芎3克,黄芩3克,白芍3克,知母3克,生地3克,桔梗3克,甘草3克,黄连(吴茱萸汁炒)3克。
功能主治清肝和胃。主肝热犯胃,肝火郁遏。(妊娠呕吐)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陈素阉妇科补解》卷三
处方18、茱连丸处方土黄连(去须)吴茱萸各30克 陈皮15克(去白)
制法上药为末,水煮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夏月暴泻注下。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饮送下。
摘录《活幼口议》卷二十
处方19、木瓜丸处方木瓜30克(干者)赤茯苓30克 冰香15克 桂心7.5克 沉香30克 陈橘皮30克(汤浸,去白、瓤,焙)紫苏茎叶30克 柴胡30克(去苗)高良姜30克(锉)赤芍药15克 槟榔60克 吴茱萸22.5克(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脚气。心腹胀满,脚膝浮肿,上气喘促。
用法用量每服不计时候,以温酒下30丸。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五
处方20、八味丸处方川巴戟45克(酒没,去心,用荔枝肉30克,同炒赤色,去荔枝肉不要)高良姜30克(锉碎,用麦门冬45克,去心,同炒赤色为度,去门冬)川楝子60克(去核,用降真香30克,锉碎同炒,油出为度,去降真香)吴茱萸45克(去梗,用青盐30克,同炒后,茱萸炮,同用)胡芦巴30克(用全蝎14个,同炒后,胡芦巴炮,去全蝎不用)山药45克(用熟地黄同炒焦色,去地黄不用)茯苓30克(用川椒30克,同炒赤色,去椒不用)香附子45克(去毛,用牡丹皮30克,同炒焦色,去牡丹皮不用)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盐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补肝肾,暖丹田,聪耳目,老人常服益寿延年。积年冷病,及遗精,白浊,妇人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空腹时用盐汤或温酒送下。
摘录《寿亲养老新书》卷四
处方21、八味汤处方吴茱萸(汤洗七次)干姜(炮)各60克 木香 橘红 肉桂(去粗皮)丁香 人参(去芦头)当归(洗,焙)各30克
制法上药嚼咀。
功能主治脾胃虚寒,气不升降,心腹刺痛,大便滑泻。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不拘时侯,温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六
处方22、加减吴茱萸汤处方吴茱萸15克 麦门冬 干姜 白茯苓 牡丹皮 南木香 苦梗各9克 甘草10.5克 当归15克 北细辛4.5克 防风 官桂各0.3克 半夏21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冲任衰弱,月候愆期,或前或后,或崩漏不止,赤白带下,小腹急痛,每至经行时头眩,饮食减少,气满心忪,肌肤不泽。
用法用量每服12克,加姜1片、枣1枚,水煎,温服。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一
处方23、贴脐散处方吴茱萸(醋炒香熟)15克 干姜(炮)15克 水鳖子5枚(炒)
制法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元脏气虚,浮阳上攻,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每用1.5克,冷水调敷脐部,上以纱布盖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十一
处方24、加减吴茱萸汤处方防风(去芦、叉)干姜(炮)当归(去芦,酒浸,炒)牡丹皮 桂心(不见火)茯苓(去皮)甘草(炙)麦门冬(去心)半夏(汤洗七次)桔梗(炒)细辛(去苗)各30克 吴茱萸(汤洗七次,炒)90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妇人脏气本虚,宿挟岚冷,胸膈满痛,腹胁疠刺,呕吐恶心,饮食减少,身面虚浮,恶寒战栗,或泄痢不止,少气赢困,及因而生产,脏气暴虚,寒邪内胜,宿疾转甚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热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
处方25、五味子散处方五味子60克(拣)吴茱萸15克(细粒,绿色者)
制法上二味,同炒香熟,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肾泄。
用法用量每服6克,陈米饮下。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四
处方26、团参丸处方团参60克 人参30克 大腹皮 橘皮(黄者)各30克 麦门冬60克 吴茱萸15克 半夏曲30克 槟榔 芫花 附子 泽泻 桂 杏仁 枳实 白术 诃子各15克 桑白皮60克
制法上为细末,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喘急。
用法用量每次用米饮送下10丸;不效,加至3Q丸。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十七
处方27、鸡鸣散处方槟榔7枚 陈皮 木瓜各30克 吴茱萸6克 桔梗15克 生姜(和皮)15克 紫苏茎叶9克
功能主治行气降浊,化湿通络。治湿脚气。足胫肿重无力,行动不便,麻木冷痛,或挛急上冲,甚则胸闷泛恶。
用法用量上药为粗末,分作八服。隔宿用水750毫升,慢火煎至375毫升,去滓,用水500毫升,煎滓,取200毫升。两次煎汁相和,安顿床头,次日五更分二三次服。只是冷服,冬月略温亦得。服了用饼饵压下。如服不尽,留次日渐渐吃亦可。服此药至天明,大便当下一碗许黑粪永,即是原肾家感寒湿毒气下来。至早饭前后,痛住肿消。等药力过,方吃食物。
备注方中槟榔质重下达,行气逐湿为君;木瓜化湿通络,陈皮理气燥湿为臣;紫苏叶、桔梗宣通气机,吴萸、生姜温散寒邪并为佐。诸药合用,共奏行气降浊,化湿通络之功。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一
处方28、通脉四逆汤处方吴茱萸(炒)60克 附子(炮,去皮、脐)30克 桂心(去皮,不见火)通草 细辛(洗,去叶、土)白芍药 甘草(炙)各15克 当归(去声)9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活血通脉。治霍乱,寒胜阳衰,肉冷脉绝。
用法用量每服12克,水150毫升,酒75毫升,生姜7片,枣子1枚,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29、散聚汤处方半夏(汤洗七次)槟榔 当归各22克 陈皮 杏仁(麸炒,去皮、尖)桂心各60克 茯苓 甘草(炙)附子(炮,去皮、脐)川芎 枳壳(麸炒,去瓤)厚朴(姜汁制)吴茱萸(汤洗)各30克
制法上药锉细。
功能主治治气机郁结,痰湿内阻,血行不畅,致生积聚,随气上下,发作有时,心腹绞痛,攻刺腰胁,上气室塞,喘咳满闷,小腹腆胀,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
处方30、草豆蔻丸处方泽泻0.3克(小便数减半)柴胡0.6~1.2克(消息胁痛多少用)神曲 姜黄各1.2克 当归身 生甘草 熟甘草 青皮各1.8克 桃仁(汤洗,去皮、尖)2.1克 白僵蚕 吴茱萸(汤洗去苦烈味,焙干)益智仁 黄耆 陈皮 人参各2.4克 半夏3克(汤洗七次)草豆蔻仁4.2克(面裹烧,面熟为度,去皮用仁)麦蘖面(炒黄)4.5克
制法上药十八味,同为细末,桃仁另研如泥,再同细末一处研均,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脾胃气虚,恶风怕寒,耳鸣,腰背疼痛,鼻息不通,不闻香臭,额寒脑痛,目眩,食入反出,心胃疼痛,咽膈不通,四肢厥逆,身体沉重,不能转侧,头项转动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白开水送下。
摘录《脾胃论》卷下
处方31、补中芎藭汤处方当归(洗,焙)干姜(炮洗七次)川芎 黄耆(蜜炙)吴茱萸(汤洗七次)白芍药 甘草 熟干地黄(洗,焙)杜仲(炒令丝断)人参(去芦头)各30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妇人劳损冲任,月水不调,崩中暴下,腰重里急,淋沥不断,妊娠胎动不安,下血连日,小便频数,肢体烦倦,头晕目暗,不欲饮食,产后失血过多,虚羸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5毫升,煎取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热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五
处方32、青木香丸处方吴茱萸30克(分作二份,酒、醋浸一宿,焙干)香附子30克 荜澄茄 青木香各15克
制法上药研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肾经有寒,疝气胀痛。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时用盐汤或乳香、葱白汤送下。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七
处方33、杀虫丹处方楝树根30克 黄连9克 乌梅肉9克 吴茱萸9克 炒栀子9克 白薇30克 白术60克 茯苓9克 甘草9克 鳖甲9克
制法上药各为末,蜜为丸,如小米大。
功能主治治虫积腹痛,得食则减,无食痛增。(打虫)
用法用量每服9克,空腹时服。服后必痛甚,不可即与水,盖虫得水即生也。
摘录《石室秘录》卷三
处方34、四味萸连丸处方吴茱萸(炒)黄连(炒)神曲 荷叶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煮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肝和胃。治肝胃不和,腹胀,噫气,吞酸,食不能化。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白汤下。黄连当量病微甚,或炒黑、炒黄用之。
摘录《证治准绳·幼科》卷三
处方35、附子处方吴茱萸10克,附子10克。
功能主治据报道,用本方治疗鹅口疮170例,有效率达98%。另据报道,单用吴茱萸粉和米醋调敷两脚心,连用3晚,治疗本病30例,也取得较好效果。
用法用量共研细末,用米醋调成稀糊状,分摊于2块塑料薄膜上,每日晚上敷两脚心(涌泉穴),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次晨去掉,连用2晚。
摘录《外治方》
处方36、平肝流气饮处方当归3克(酒洗)白芍1.2克(酒炒)川芎1.8克 橘皮3克(盐汤洗)茯苓3克(去皮)半夏(姜制)青皮各1.8克(醋炒)黄连2.4克(酒炒)柴胡2.1克 香附2.4克(童便浸,炒)厚朴2.1克(姜汁炒)栀子2.4克(盐水拌炒)甘草1.2克(炙,去皮)吴茱萸1.2克(煮三次,去水,炒)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养血活血。治胁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空腹时热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五
处方37、补肝细辛散处方细辛7.5克 桃仁23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前胡23克(去芦头)当归23克(锉,微炒)附子23克(炮裂,去皮、脐)陈橘皮23克(汤浸,去白、瓤,焙)人参23克(去芦头)柏子仁4克 芎藭23克 木香23克 白茯苓23克 吴茱萸15克(汤浸七遍,焙干)桂心23克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主肝脏虚寒,胸膈气滞,四肢厥逆,两胁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250毫升,入生姜4克,大枣3枚,同煎至15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三
处方38、参连丸处方艾叶(用糯米糊拌,焙,取细末)45克 干姜(炮,取末)60克(同艾末用米醋900毫升,慢火熬成稠膏)宣黄连45克(锉如豆大,用吴茱萸45克同炒紫色,拣去吴茱萸不用)木香45克(别用黄连45克为粗末,用水600毫升,慢火煮尽水,去黄连不用,将木香薄切,焙干)酸石榴皮(炒)白茯苓(去皮)地榆 百草霜(别研)当归(洗,焙)各45克 龙骨39克(火煅通红)赤石脂39克 诃子(煨,去核)30克 阿胶60克(蛤粉炒)罂粟壳60克(蜜炙)
制法上为细末,将前项艾膏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肠胃虚弱,冷热不调,泄利肠鸣,日夜无度。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陈米饮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七
处方39、分气丸处方附子 吴茱萸 当归 川芎 陈皮 蓬莪术 干姜 延胡索 桂 五味子 白芷 白及 益智仁 白术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治脾胃虚弱,气不升降,中脘痞塞,四肢倦怠,无力多困,饮食不消;妇人荣卫俱虚,经候不调,两胁刺痛,脐腹胀满,肢节疼痛,时发寒热,面色萎黄,日渐瘦弱,全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腹时用生姜汤送下。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二十
处方40、黄连丸处方黄连 吴茱萸
制法上二味各等分,同炒令紫,色不得过黑,去茱萸,只以黄连一味软饭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热止血。治肠风下血。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米饮下30~50丸,每日二服;更以胃风汤煎,如法吞下。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六
处方41、风引汤别名风饮汤(《普济方》卷二四四)。
处方麻黄 石膏 独活 茯苓各6克 吴茱萸 秦艽 细辛 桂心 人参 防风 芎劳 防己 甘草各3克 干姜4.5克 白术9克 杏仁6枚 附子3克
制法上十七味,哎咀。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主治两脚疼痹,肿或不仁,拘急,屈不得行。
用法用量以水1.6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服。取汗佳。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七
处方42、左金汤处方川连(或生,或炒,随酌)吴茱萸(汤泡)制半夏 茯苓 陈皮 甘草 枳壳 竹茹
功能主治治霍乱吐泻转筋,手足寒,心烦热渴。
用法用量加藿香,水煎服。
摘录《随息居霍乱论》卷下
处方43、木香散处方木香30克 肉豆蔻20克(去壳)人参30克(去芦头)附子60克(炮裂,去皮、脐)当归60克 (锉,微炒)干姜30克(炮裂,锉)甘草15克(炙微赤,锉)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苍术60克(锉,炒)吴茱萸15克(汤浸七遍,焙干,微炒)厚朴60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药捣筛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脏虚冷,大肠泄痢,腹内疼痛,四肢乏力、饮食少思。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入枣2枚,煎至20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
处方44、戊已丸处方吴茱萸(川中者,汤洗两三次)黄连(去须,好酒浸)各等分
制法研细末,米糊为丸。
功能主治清热化湿,温中止痛。治赤白痢。
用法用量空腹时服30丸。赤痢,当归、黄连、甘草汤下;白痢,茱萸、生姜汤下。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六
处方45、木香散处方木香15克 人参22.5克(去芦头)芎劳22.5克 青橘皮30克(汤浸,去白、瓤,焙)白术22.5克 肉桂30克(去皱皮)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当归22.5克(锉,微炒)厚朴60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热)草豆蔻5枚(去皮)高良姜30克(锉)吴茱萸15克(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治脾脏冷气,攻心腹疼痛,或吐清水,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热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
处方46、温白丸处方紫菀22克 吴茱萸22克 菖蒲15克 柴胡15克 厚朴15克(炙)桔梗15克 皂角22克(去皮、籽,炙)乌头75克(熬)茯苓15克 桂心15克 干姜15克 黄连15克 蜀椒15克(汗)巴豆7.5克(熬)人参15克
制法上十五味,合捣下筛,加白蜜和匀,更捣二千杵,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里祛寒,消症除癖。治心腹积聚、症癖。
用法用量一服2丸,不知,渐增至5丸,以知为度。
摘录《外台秘要》卷十二引崔氏方
处方47、续嗣降生丹处方当归 桂心 龙齿 乌药(真天台者佳)益智 杜仲 石菖蒲 吴茱萸各45克 茯神 川牛膝 秦艽 细辛 苦桔梗 半夏 防风 白芍药各22克 干姜30克(半生半炒)附子1只重24克(脐心作一窍,如皂子大,入朱砂3克,湿面裹煨)川椒60克(汤浸半日,焙)牡蛎1大片(用童便浸四十九日,五日一换,取出,用硫黄末30克,米醋涂遍,却用皮纸裹,又用米醋浸令纸湿,盐泥厚固济干,用木炭煅。每遇合药时入60克,余者留后次合药用)
制法上为细末,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禀受气弱,胎脏虚损,子宫冷惫,血寒痼冷,难成子息,血虚带下,肌瘦寒热。及男女诸虚百损,客热盗汗,气短乏力,面无颜色,饮食少味。(不孕)
用法用量每服30~100丸,空腹时用淡醋、温酒或盐汤送下,一日二服。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九
处方48、分气汤处方甘草(炙)干姜(炮)熟干地黄(洗,焙)白茯苓(去皮)当归(洗,焙)细辛(去叶、土)白芍药 吴茱萸(汤洗七次,炒)肉桂(去粗皮)各9克 山栀子仁6枚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治气注胁肋刺痛,服诸药无效,经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羊脂1小片,同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五
处方49、白术散处方白术60克 茯苓60克 吴茱萸30克 橘皮45克 荜茇30克 厚朴60克(炙)槟榔75克 人参45克 大黄75克
制法上九味,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虚寒,痰饮内停,呕吐酸水,胸闷心悸者。
用法用量每次3克,空腹时煮生姜、大枣汤送下,一日二次。渐加至6克。觉热,服少量饮食压之。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醋物、桃、李、雀肉等。
摘录《外台秘要》卷六引《广济方》
处方50、葶苈茯苓丸处方葶苈子210克(熬)茯苓90克 吴茱萸90克 椒目90克(沉水者)甘遂150克
制法上捣筛,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水肿,腹胀硬满。
用法用量每用米饮送服5丸,一日三次。不知,稍加1~2丸,以利为度。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二
处方51、化逆汤处方黄连1.8克 吴茱萸0.9克 厚朴3克 青皮3克 霍香4.5克 木瓜3克 木香1.5克 白蔻1.8克 独活3克 乌药2克 蒺藜12克 茯苓6克
功能主治治暑月受邪,郁于中焦,上吐下泻,手足厥冷,筋脉抽掣。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醇剩义》卷一
处方52、当归丸别名大效内补丸(《世医得效方》卷十五)。
处方白芍 肉桂各60克 阿胶(捣碎,炒)当归(去声,微炒)干姜(炮)甘草(炙微赤)续断 川芎各120克 白芷 附子(炮,去皮、脐)白术各90克 生熟地黄300克 真蒲黄(炒)27克 吴茱萸(汤洗七次,焙干,微炒)9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产后虚羸,面色无华,脐腹拘急,痛引腰背,嗜卧不眠,唇口干燥,心忡烦倦,头重目眩,不思饮食;或劳伤冲任,内积风冷,崩中漏下,及月水将行,腰腿重痛,脐腹急痛;兼治从高坠下,内有瘀血,吐血、下血等。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渐加至5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
处方53、菖蒲散处方菖蒲30克 当归30克(锉,微炒)秦艽15~22克 吴茱萸15克(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行气消肿。主妇人风湿下浸,阴户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200毫升,入葱白16厘米,煎至12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三
处方54、茱萸汤别名木瓜汤(《医心方》卷八)、木瓜茱萸汤(《普济方》卷二四四)。
处方吴茱萸6克 木瓜(切)12克
功能主治治脚气入腹,困闷欲死,腹胀。
用法用量上二味,以水1.3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约隔一小时半服一次。服后或吐、或汗、或利、或大热闷,即愈。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引苏长史方
处方55、木瓜槟榔丸处方槟榔60克 吴茱萸15克(汤浸七次,焙干,炒)木瓜1枚(大者)木香30克
制法为末。切木瓜头作盖,去瓤纳药末盖好,竹签签定,蒸烂,去皮,细研,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湿脚气上攻,心神闷乱,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以温酒下三十丸。
摘录方出《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二四二
处方56、党苓姜根汤处方党参9克,茯苓15克,炒白术9克,肉豆蔻6克,吴茱萸6克,官桂4.5克,附片3克,炮姜3克,煨葛根4.5克。
功能主治温补脾肾,回阳固脱。主脾肾虚衰,阳虚欲脱。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郗霈龄方
处方57、乳香散处方乳香7.5克 木香7.5克 当归23克(锉,微炒)芎藭23克 吴茱萸7.5克(汤浸七遍,焙干,微炒)桂心15克 没药7.5克 硇砂7.5克(细研)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妇人久冷,血气凝滞,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克,空腹时用热酒调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
处方58、夺命丹处方吴茱萸(去枝、梗)620克 泽泻(去毛、土)60克
制法将吴茱萸分为四份,用醋、酒、盐汤、童便分别浸一宿,焙干,与泽泻共研为末,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小肠疝气,偏坠搐疼,脐下撮疼,以至闷乱,及外肾肿硬,日渐滋长,阴间湿痒,抓搔成疮。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盐汤或酒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
处方59、断下丸处方神曲(微炒)吴茱萸(绿色者,泡洗七遍)各30克
制法上二味,为细末。用米醋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暴泻。
用法用量每服50~10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摘录《百一选方》卷六
处方60、麻黄柴胡升麻汤别名麻黄升麻汤(《东垣试效方》卷四)、麻黄定喘汤(《医学纲目》卷二十七)。
处方麻黄 草豆蔻 益智仁各4.5克 吴茱萸 厚朴各0.6克 当归梢 甘草 柴胡 生黄芩各0.3克 升麻 神曲 苏木各1.5克 全蝎2个 红花少许
功能主治治小儿寒郁而喘,喉鸣,腹胀肠鸣,鼻流清涕,脉沉数。
用法用量上药锉碎,分二服。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空腹时服。微有汗则效。
注意服药后宜避风寒。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处方1、乌蛇膏处方吴茱萸藁本独活细辛白僵蚕(去丝嘴,炒)半夏蜀椒(去目,炒)防风赤芍药当归桂心川芎香白芷各15克乌蛇黄蜡各60克干蝎附子(去皮、尖)各30克制法上药细锉,以炼腊月猪脂1千克,文火煎,候
处方1、大效紫菀丸处方紫菀2两,人参2两,巴豆(醋煮,去心膜,研)1两,肉苁蓉1两,吴茱萸1两,菖蒲1两,干姜1两,白槟榔1两,当归1两,防风1两,茯神1两,桔梗1两,车前子1两,川椒1两,乌头(炮,
处方1、分气丸处方附子吴茱萸当归川芎陈皮蓬莪术干姜延胡索桂五味子白芷白及益智仁白术各30克制法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主治脾胃虚弱,气不升降,中脘痞塞,四肢倦怠,无力多困,饮食不消
处方1、癣湿药水(鹅掌风药水)处方土荆皮250g蛇床子125g大风子仁125g百部125g防风50g当归100g风仙透骨草125g侧柏叶100g吴茱萸50g花椒125g蝉蜕75g斑蝥3g性状为暗黄绿色
处方1、当归十味丸别名十味丸处方当归(切)5两,细辛5两,甘草(炙)5两,桂心3两,吴茱萸3两,人参3两,蜀椒3合(汗),橘皮4两,干姜4两,桑白皮8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冷嗽
处方1、广茂溃坚汤处方广茂红花升麻吴茱萸各0.6克生甘草柴胡泽泻神曲青皮陈皮各0.9克厚朴(生用)黄芩黄连益智仁草豆蔻仁当归梢各1.5克半夏2.1克制法上药锉如麻豆大。功能主治治中满腹胀,内有积聚,坚
处方1、巴戟丸处方巴戟(去骨)两半,生地黄(酒焙)两半,桑螵蛸(切破,炙)1两,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山药1两,山茱萸肉1两,菟丝子(酒煮)1两,附子(炮)5钱,肉桂(勿见火)5钱,远志(甘草汤
处方1、补肾熟干地黄丸处方熟干地黄(切,焙)2两,肉苁蓉(酒浸,切,焙)2两,磁石(煅,醋淬)2两,山茱萸3分,桂(去粗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山芋3分,牛膝(酒浸,切,焙)1两,石南3分
处方1、地黄丸处方山药3钱,山茱萸(酒浸,去核取肉)3钱,熟地黄3钱,独活2钱,川续断(酒洗)2钱,白茯苓2钱,丹皮2钱,泽泻2钱。制法炼蜜为丸。功能主治补肾。主小儿痫瘫在左者。此为肝血虚,筋无所养,
处方1、沉香鹿茸丸处方麝香1两,附子1两,沉香1两,茴香1两,巴戟1两,牛膝1两,当归1两,苁蓉1两,山茱萸1两,茯苓1两,龙骨1两。制法上为末,以酒煮山药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补暖下元,帮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