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胺丁醇的药理
Posted 浓度
篇首语: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乙胺丁醇的药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乙胺丁醇的药理
1.药效学本药为合成抑菌抗结核药,有左旋,右旋和消旋异构体三种,右旋体对结核杆菌和其它分枝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其它细菌及病毒则无抑制作用。
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主要是乙胺丁醇与二价锌离子络合,干扰聚胺及金属离子的功能,影响戊糖代谢和脱氧核糖核酸、核苷酸的合成,从而阻碍核糖核酸的合成,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
本药仅对各种生长繁殖状态的分枝杆菌有效,对静止期几乎无影响,对其它细菌及病毒也无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药浓度(MIC)5μg/ml,抑菌活性在pH6.8-7.2时最高,对耐异烟肼和耐链霉素的菌株亦有效。结核杆菌对本药可缓慢产生耐药,但联合应用其它抗结核药(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则可延缓和降低结核杆菌对其产生耐药性。此外,未发现本药与其它抗结核药物有交叉耐药。
2.药动学口服2-4小时血药浓度可达峰值;红细胞内药浓度与血浆浓度相等或为其2倍,并可持续24小时;肾、肺、唾液和尿内的药浓度较高;但胸水和腹水中的浓度则较低。口服后经胃肠道吸收75%-80%。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和体液中(除脑脊液外),不能渗入正常脑膜,但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可有微量。其蛋白结合率约20%-30%,分布容积为1.6L/kg。主要经肝脏代谢,约15%的给药量代谢成为无活性代谢物。经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排出;给药后约80%在24小时内排出,至少50%以原形排泄,约15%为无活性代谢物。在粪便中以原形排出约20%。乳汁中的药物浓度约相当于母体血药浓度。半衰期(T1/2)为3-4小时,肾功能减退者可延长至8小时。相当量的乙胺丁醇可经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从体内清除。
相关参考
乙胺丁醇的用法与用量成人常规剂量·口服给药1.结核初治(与其它抗结核药合用):(1)一次0.015g/kg,一日1次。(2)一次0.025-0.03g/kg,最高2.5g,一周3次。(3)一次0.05
乙胺丁醇的使用注意事项1.禁忌症:(1)对本药过敏者。(2)酒精中毒者。2.慎用:(1)肝、肾功能减退患者。(2)痛风患者。(3)视神经炎患者。(4)糖尿病已发生眼底病变者。3.药物对儿童的影响:13
乙胺丁醇的给药说明1.本药为二线抗结核药,可用于经其它抗结核药治疗无效的病例。因单用本药时可迅速产生耐药性,故常与其它抗结核药联合应用,以增强疗效并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2.可与食物同服,以减少胃肠道
少数患者长期应用后可出现视神经炎,多损害视神经乳头黄斑束,因此产生视力减退、中心暗点、色觉障碍;也可引起视交叉受损,导致颞侧偏盲。
少数患者长期应用后可出现视神经炎,多损害视神经乳头黄斑束,因此产生视力减退、中心暗点、色觉障碍;也可引起视交叉受损,导致颞侧偏盲。
金刚乙胺的药理1.药效学本药为合成的抗病毒药,主要对A型流感病毒具有活性。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通过干扰A型流感病毒脱壳,继而干扰病毒复制周期。另有观点认为,其作用机制为其具有亲溶酶体性,能提
巯乙胺的药理1.药效学当机体应用本药后再接受放射线照射,即可产生大量的游离羟基(-OH),从而产生抗氧化作用,并可与体内某些酶相互作用,使其对放射能稳定。本药还能解除金属对细胞中酶系统活动的抑制,用于
乙胺嘧啶的药理1.药效学本药对某些恶性疟及间日疟原虫的红外期有抑制作用,也能抑制滋养体的分裂,但对于红内期的抑制作用仅限于未成熟的裂殖体阶段。疟原虫红内期不能利用环境中出现的叶酸,而必须自行合成。本药
泛硫乙胺的药理1.药效学本药为辅酶A的前体,其药理作用如下:(1)主要通过增加低密度脂蛋白(LDL)与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胆固醇的分解而降低血胆固醇水平。(2)通过增加载脂蛋白A-1的合成及增
乙胺嗪的药理1.药效学本药对微丝蚴的作用显著,在体内,大剂量时对丝虫成虫(除盘尾丝虫外)也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对易感微丝蚴有两种作用:一方面,抑制虫体肌肉活动,使其固定不动,从而?ahref='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