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索拉唑的药理

Posted 质子

篇首语:事亲尽教自天成,鉴本无尘水本清。相彼禽兮犹学习,灵乌反哺更分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兰索拉唑的药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兰索拉唑的药理

1.药效学

兰索拉唑是继奥美拉唑之后的一种新的质子泵抑制剂,两者的化学结构很相似,均为苯并咪唑衍生物,不同之处为本药在吡啶环上多一个氟。这两种质子泵抑制剂均具有亲脂性,容易穿透细胞壁;又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中都含有吡啶环,故呈弱碱性,对胃粘膜壁细胞的酸性环境具有亲和力。

本药可在胃粘膜壁细胞微管的酸性环境中形成活性亚磺酰胺代谢物,这些活性代谢物可将质子泵的巯基氧化而使其失去活性,从而抑制胃酸分泌的最后一个步骤,阻断H+分泌入胃内。

本药对胃酸分泌的抑制具备以下3个特点:(1)对基础胃酸分泌和所有刺激物(如组胺、氨甲酰胆碱等)所致的胃酸分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与本药浓度有明显的依赖关系。(2)抑酸作用强,明显优于H2受体阻断剂。(3)抑酸作用维持时间长,这是由于质子泵一旦失活后即不能恢复,需等新的质子泵形成后,才能恢复其泌酸作用。

本药除能抑制胃酸分泌外,对胃蛋白酶也有轻到中度的抑制作用。本药及其代谢产物均对Hp有抑制作用,但单用本药对Hp无根除作用,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则可明显提高Hp的根除率。

此外,由于本药使胃内pH值明显增高,对胃内G细胞的反馈抑制减弱,因而使胃泌素的分泌增加。停药1-12周之后血清胃泌素可恢复正常。

2.药动学

本药口服易吸收,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85%,抑酸作用可达24小时以上。餐后服用可延缓吸收,并使峰值浓度降低,但曲线下面积与空腹服用无明显差异。健康成人空腹时单次口服30mg,经1.5-2.2小时达血药浓度峰值0.75-1.15mg/L,其值随剂量的增加而递增。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97.7%-99.4%,在肝内被代谢为有活性的代谢产物,主要经胆汁和尿排泄,尿中测不出原形药物,全部为代谢产物。健康人单次口服30mg,24小时后尿排泄率为13%-14%。本药半衰期β相为1.3-1.7小时,老年人半衰期约为2小时,严重肝功能衰竭患者半衰期延长至7小时。药物在体内无蓄积作用。

相关参考

兰索拉唑的用法与用量

兰索拉唑的用法与用量成人常规剂量·口服给药1.十二指肠溃疡:通常一次15-30mg,一日1次,清晨口服,连续服用4-6周。2.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胃泌素瘤、吻合口溃疡:一次30mg,一日1次,清晨口

兰索拉唑的使用注意事项

兰索拉唑的使用注意事项1.禁忌症:对本药过敏者。2.慎用:(1)肝功能不全者。(2)有药物过敏史者。3.药物对儿童的影响:小儿用药的安全性尚未确定,不推荐使用。4.药物对老人的影响:老年患者对本药的清

兰索拉唑的给药说明

兰索拉唑的给药说明1.使用本药有可能掩盖胃癌症状,故应在排除胃癌可能性的基础上使用本药。2.由于本药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所以必须以肠溶制剂给药。口服时应将本药片剂或胶囊整片或整粒吞服,不应压碎或咀嚼。

兰索拉唑的药物相互作用

兰索拉唑的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药物相互作用1.与对乙酰氨基酚合用,可使后者的血药浓度峰值升高,达峰时间缩短。2.与地西泮或苯妥英纳合用,有报道可延迟地西泮或苯妥英纳的代谢与排泄。故合用时应调整本药剂量

酮康唑的药理

酮康唑的药理1.药效学本药为合成的咪唑类广谱抗真菌药,低浓度具有抑制真菌的作用,高浓度时具有杀灭真菌的作用。对血-脑脊液屏障穿透性差,故不宜用于治疗真菌性脑膜炎。·作用机制(1)干扰细胞色素P450的

奥硝唑的药理

奥硝唑的药理1.药效学本药为第三代硝基咪唑类衍生物,主要以药物原型或活性代谢产物与细胞成分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致病菌死亡。初步研究表明,本药对克隆病有效,但有关本药与其它硝基咪唑类药物间的对比研究有限。

来曲唑的药理

来曲唑的药理1.药效学本药为芳香酶抑制剂类抗肿瘤药,具有非类固醇三唑结构。约1/3-1/2的各种乳腺癌的继续生长依赖于雌激素对肿瘤细胞的刺激,因此,抑制雌激素的生物合成是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方法。由于绝经

达那唑的药理

达那唑的药理1.药效学本药为合成雄激素,具有弱雄激素活性,兼有蛋白同化作用和抗雌激素作用,但无孕激素和雌激素活性。本药可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抑制卵泡刺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的分泌

噻康唑的药理

噻康唑的药理1.药效学本药属咪唑类广谱抗真菌药。对表皮癣菌、白念珠菌、酵母菌等均有抗菌活性;对毛发癣菌病、花斑糠疹和皮肤念珠菌病等病原菌,本药具有与咪康唑、克霉唑同等或更强的作用;对白念珠菌的抗菌活性

利鲁唑的药理

利鲁唑的药理1.药效学本药是一种谷氨酸拮抗药,可阻滞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谷氨酰能神经递质的传递。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兴奋性神经递质,研究认为谷氨酸是造成ALS神经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药可能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