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药理

Posted 叶酸

篇首语: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药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药理

1.药效学

·作用机制 复方磺胺甲噁唑是磺胺甲恶唑(SMZ)和甲氧苄啶(TMP)的复方制剂。

磺胺甲噁唑属全身应用的中效磺胺类药,为一种广谱抑菌剂。它可与PABA竞争性作用于细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阻止细菌二氢叶酸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甲氧苄啶是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药,属磺胺增效药。它可选择性抑制细菌的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活性,使二氢叶酸不能还原为四氢叶酸,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其抗菌谱与磺胺甲噁唑相似,而抗菌作用比磺胺甲噁唑强20-100倍,但单独使用时易产生耐药性。

磺胺甲噁唑与甲氧苄啶联合后,由于SMZ作用于二氢叶酸合成酶,干扰合成叶酸的第一步,而TMP作用于叶酸合成代谢的第二步,因此可使细菌的叶酸代谢受到双重阻断。两药的复方制剂具有协同抗菌作用,不仅使抗菌活性增强,并且可使抑菌作用转为杀菌作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抗菌谱 本药抗菌谱较广,对多数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具有抗菌活性。在革兰阳性菌中,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对本药敏感;在革兰阴性菌中,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沙门菌属、奇异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流感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百日咳杆菌、摩根菌属、费氏志贺菌、宋氏志贺菌等对本药敏感;此外本药对霍乱孤菌、诺卡菌属细菌、沙眼衣原体等也有抑制生长的作用。

2.药动学

本药吸收后两种成分在全身均分布良好,其中TMP的脂溶性比SMZ高,具有更大的分布容积,且TMP主要集中在前列腺液和阴道液等相对酸性环境中。TMP和SMZ按1:5的比例制成的复方药物,可以产生1:20的血浆浓度比,系最佳抗菌效应比。两种成分的体内过程相似,给药后2小时可达血药浓度峰值,其比例为1:20-1:30(TMP:SMZ),以后逐渐下降至1:10-1:20。

本药两种成分清除半衰期相近,均以原形和代谢产物从尿中排泄。24小时内SMZ及TMP各有约50%的给药量随尿液排泄。

相关参考

复方磺胺甲噁唑的使用注意事项

复方磺胺甲噁唑的使用注意事项1.交叉过敏(1)对一种磺胺类药过敏者对其它磺胺类药也可能过敏。(2)对呋塞米、砜类、噻嗪类利尿药、磺脲类、碳酸酐酶抑制药过敏者,对磺胺类药也可能过敏。2.禁忌症(1)对磺

复方磺胺甲噁唑的不良反应

复方磺胺甲噁唑的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药疹较为常见,较为严重者可发生渗出性多形性红斑、剥脱性皮炎、大疱表皮松解萎缩性皮炎等;也可表现为光敏反应、药物热、关节及肌肉疼痛、发热等血清病样反应,偶见过敏性休克

复方磺胺甲噁唑的用法与用量

复方磺胺甲噁唑的用法与用量成人常规剂量·口服给药1.治疗细菌感染:一次1g(SMZ:800mg,TMP:160mg),每12小时1次。2.治疗寄生虫感染(如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一次用药含甲氧苄啶3.7

复方磺胺甲噁唑的临床应用

复方磺胺甲噁唑的临床应用1.适用于治疗敏感的流感杆菌、肺炎链球菌所致的成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儿童急性中耳炎。2.适用于治疗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奇异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和摩根菌敏感菌株

复方磺胺甲噁唑的给药说明

复方磺胺甲噁唑的给药说明1.本药使用时不易产生耐药,对磺胺类耐药的菌株所致感染使用本药仍有较好疗效,但因不易清除细菌,所以本药不宜用于中耳炎的预防或长程治疗以及治疗A组溶血性链球菌扁桃体炎和咽炎。2.

磺胺甲噁唑的药理

磺胺甲噁唑的药理1.药效学·作用机制本药属全身应用的中效磺胺类药,是一种广谱抑菌剂。其抗菌作用机制是在结构上类似对氨基苯甲酸(PABA),可与PABA竞争性作用于细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阻止细菌二氢

磺胺甲噁唑的使用注意事项

磺胺甲噁唑的使用注意事项1.交叉过敏(1)对一种磺胺类药过敏者对其它磺胺类药也可能过敏。(2)对呋塞米、砜类、噻嗪类利尿药、磺脲类、碳酸酐酶抑制药过敏者,对磺胺类药也可能过敏。2.禁忌症(1)对本药或

磺胺甲噁唑的用法与用量

磺胺甲噁唑的用法与用量成人常规剂量·口服给药:一般感染,首次剂量为2g,以后一日2g,分2次服用。治疗尿路感染时疗程至少为7-10日。肾功能不全时剂量肾功能不全患者用量应调整为常用量的1/2。儿童常规

磺胺甲噁唑的临床应用

磺胺甲噁唑的临床应用1.治疗敏感菌所致的急性单纯性尿路感染。2.与甲氧苄啶联用,治疗对其敏感的流感杆菌、肺炎链球菌和其它链球菌所致的中耳炎。3.与乙胺嘧啶联用,治疗鼠弓形虫引起的弓形虫病。4.治疗星形

磺胺甲噁唑的给药说明

磺胺甲噁唑的给药说明1.目前许多临床常见病原菌对本药呈现耐药,故本药仅用于敏感细菌及其它敏感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对A组溶血性链球菌所致扁桃体炎或咽炎、志贺菌感染、立克次体病、结核病、放线菌病、支原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