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帕沙星的药理

Posted 浓度

篇首语: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司帕沙星的药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司帕沙星的药理

1.药效学

·作用机制 本药为第三代长效喹诺酮类药,通过作用于细菌DNA旋转酶,抑制细菌DNA复制而起杀菌作用。对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的作用明显增强,为环丙沙星的2-4倍,比氧氟沙星、依诺沙星和诺氟沙星强4-16倍;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与环丙沙星相当;对厌氧菌的作用比环丙沙星强2-32倍,比氧氟沙星、依诺沙星和诺氟沙星强2-128倍;对军团菌的作用与环丙沙星相当,比氧氟沙星、依诺沙星和诺氟沙星强8-62倍;对人型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的作用比上述对照强16-250倍;对各型结核分枝杆菌同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比利福霉素强8-1250倍;对青霉素、头孢菌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仍然有效。

·抗菌谱 对革兰阳性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粪肠球菌等有明显抗菌作用。对革兰阴性菌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变形杆菌属、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奈瑟菌属(淋球菌等)等以及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厌氧菌包括脆弱类杆菌和分枝杆菌属也有很好的抗菌作用。

2.药动学

本药口服后主要在小肠吸收,胃内几乎不吸收。健康成人空腹服用200mg和400mg后约4小时左右血药浓度达峰值,分别为0.58μg/ml和(1.47±0.15)μg/ml;高龄者单次口服150mg,血药浓度峰值为1.72μg/ml。本药组织穿透力强,吸收后可迅速进入多种组织和体液,主要分布于胆囊(约为血药浓度的7倍);其次为皮肤、前列腺、子宫、卵巢、耳鼻喉组织、痰液、前列腺液、尿液及乳汁中(约为血药浓度的1.5倍);再次为唾液、泪液(约为血药浓度的70%-80%);脑脊液中浓度也可达到血药浓度的24%。血浆蛋白结合率为42%-44%。清除半衰期约16小时,高龄者平均清除半衰期约为26小时。健康成人单次口服本药200mg后72小时,给药量的12%以原形、29%以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形式从尿中排泄,51%以原形从粪便中排泄。

相关参考

司帕沙星的不良反应

司帕沙星的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含光敏反应,可有瘙痒、皮疹、局部发红、水肿、水疱、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征、过敏综合征(呼吸困难、浮肿、声音嘶哑、潮红等)等。个别患者可出现重度反应。2

司帕沙星的用法与用量

司帕沙星的用法与用量成人常规剂量·口服给药:一次100-300mg,一日1次,疗程5-10日,可根据病情调整剂量,每日最大量不超过400mg。老年人剂量高龄患者应用本药时应适当减量。[国外用法用量参考

司帕沙星的临床应用

司帕沙星的临床应用用于由敏感菌所致的下列感染:1.呼吸系统感染:如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肺炎等。2.肠道感染:如细菌性痢疾、伤寒、感染性肠炎、沙门氏菌肠

司帕沙星的给药说明

司帕沙星的给药说明1.本药的液体制剂为较弱的有机酸盐,不能与碱性较强的液体制剂(如氨茶碱、碳酸氢钠)配伍,否则易析出沉淀。2.用药期间及停药后数日应避免接触日光及紫外光、防暴晒,以免发生光敏反应;如有

司帕沙星的使用注意事项

司帕沙星的使用注意事项1.交叉过敏本药与其它喹诺酮类药之间存在交叉过敏。2.禁忌症(1)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2)孕妇。(3)哺乳妇女。(4)儿童。3.慎用(1)肝、肾功能不全者。(2)有癫痫病史及

司帕沙星的药物相互作用

司帕沙星的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药物相互作用1.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如芬布芬、丙酸衍生物)合用可引起痉挛。2.与可导致QT间期延长和(或)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如酚噻嗪类、三环类抗抑郁药及抗心律失

巴洛沙星的药理

巴洛沙星的药理1.药效学本药为氟喹诺酮类药,是一种DNA旋转酶抑制剂,具有广谱抗菌活性。本药对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大于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与托氟沙星和司氟沙星相同,对耐环丙沙星和司氟沙星的葡

洛美沙星的药理

洛美沙星的药理1.药效学本药为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其对繁殖期细菌和蛋白质合成抑制期细菌均显示迅速杀菌作用,并具有明显的抗菌药物后效应(PAE)。体外抗菌活性与氧氟沙星相近,体内抗菌活性较诺氟沙星、氧氟

曲伐沙星的药理

曲伐沙星的药理1.药效学本药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与早期同类药物(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相比,本药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活性(尤其是肺炎链球菌)的作用更强。·抗菌谱本药对多数葡萄球菌、链球菌(包括肺炎链球菌

依诺沙星的药理

依诺沙星的药理1.药效学·作用机制本药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作用机制同环丙沙星,通过作用于细菌DNA旋转酶的A亚单位,抑制细菌DNA合成和复制而杀菌。对需氧革兰阳性球菌、支原体、衣原体、分枝杆菌等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