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丙沙星的药理
Posted 浓度
篇首语: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环丙沙星的药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环丙沙星的药理
1.药效学本药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所用注射制剂为本药乳酸盐,其盐酸盐用于口服及经眼、耳给药等。本药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革兰阴性杆菌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对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军团菌、淋病奈瑟菌及流感杆菌的抗菌活性,也不低于于其它同类药物;对某些耐氨基糖苷类及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的耐药菌株仍有抗菌活性;但对链球菌的抗菌作用不如青霉素类。
近年来细菌对本药的耐药性明显增加(大肠埃希菌多见,也可见于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且与其它氟喹诺酮类药之间存在交叉耐药。
·作用机制 本药通过作用于细菌DNA旋转酶的A亚单位,抑制细菌DNA的合成及复制,而起杀菌作用。
·抗菌谱 本药对肠杆菌科的大部分细菌(包括枸橼酸杆菌属、阴沟杆菌、产气杆菌等肠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等)、弧菌属、耶尔森菌、淋球菌、产酶流感嗜血杆菌、莫拉菌属有高度抗菌活性;对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具有良好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等假单胞菌属的多数菌株、葡萄球菌、分枝杆菌也有抗菌作用;对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粪肠球菌仅具中等抗菌活性;对厌氧菌的抗菌作用差。
2.药动学本药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约70%。口服250mg、500mg和750mg后,1-2小时内达血药浓度峰值,分别为1.2-1.4mg/L、2.4-2.6mg/L和3.4-4.3mg/L;静脉滴注本药200mg和400mg后,约1小时达血药浓度峰值,分别为2.1mg/L和4.6mg/L。吸收后广泛分布至各组织、体液(包括脑脊液)中,在组织中的浓度常超过血药浓度,在胆汁中浓度可达血药浓度的10倍以上,在脑脊液中的浓度为血药浓度的30%以上,也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蛋白结合率为20%-40%,表观分布容积为2-3L/kg。部分药物在肝脏代谢,代谢产物活性较弱。口服250mg后,起始2小时尿中药物浓度可达200mg/L。口服给药24小时内给药量的40%-50%以原形经肾脏排出(主要为肾小管分泌),约15%以代谢物形式排出。静脉给药后50%-70%的药物以原形从尿液排出,约14%经胆汁及粪便排出。本药也可分泌入乳汁。半衰期约4-6小时,肾功能减退时延长。透析可少量清除本药(少于10%)。
相关参考
司帕沙星的药理1.药效学·作用机制本药为第三代长效喹诺酮类药,通过作用于细菌DNA旋转酶,抑制细菌DNA复制而起杀菌作用。对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的作用明显增强,为环丙沙星的2-4倍,比氧氟沙星
曲伐沙星的药理1.药效学本药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与早期同类药物(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相比,本药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活性(尤其是肺炎链球菌)的作用更强。·抗菌谱本药对多数葡萄球菌、链球菌(包括肺炎链球菌
诺氟沙星的药理1.药效学·作用机制本药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作用机制同环丙沙星,通过作用于细菌DNA旋转酶的A亚单位,抑制细菌DNA的合成和复制而致其死亡。本药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抗菌
依诺沙星的药理1.药效学·作用机制本药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作用机制同环丙沙星,通过作用于细菌DNA旋转酶的A亚单位,抑制细菌DNA合成和复制而杀菌。对需氧革兰阳性球菌、支原体、衣原体、分枝杆菌等作
培氟沙星的药理1.药效学·作用机制本药为第二代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通过作用于细菌DNA旋转酶,抑制细菌DNA的复制而起到杀菌作用。其体外抗菌作用较诺氟沙星差,但体内活性优于诺氟沙星。·抗菌谱对大肠杆
左氧氟沙星的药理1.药效学·作用机制本药为氧氟沙星的左旋异构体,通过作用于细菌DNA旋转酶的A亚单位,抑制细菌DNA合成及复制而杀菌。其抗菌活性是氧氟沙星的2倍,对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抗菌活性通常是环丙
洛美沙星的药理1.药效学本药为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其对繁殖期细菌和蛋白质合成抑制期细菌均显示迅速杀菌作用,并具有明显的抗菌药物后效应(PAE)。体外抗菌活性与氧氟沙星相近,体内抗菌活性较诺氟沙星、氧氟
芦氟沙星的药理1.药效学·作用机制本药为长效广谱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的DNA旋转酶,从而抑制细菌DNA的合成。其抗菌谱与诺氟沙星相似,抗菌作用较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稍差。酸性条件
普卢利沙星的药理1.药效学普卢利沙星(NM441)为氟喹诺酮类前体物,口服后被迅速水解为具有活性的代谢产物羧酸噻唑托奎啉衍生物(NM394),后者在体内外都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作用机制本药主要作用于细
吉米沙星的药理1.药效学本药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是一种含吡咯烷取代基的羧酸氟萘化物(fluoronaphthyridone),其独特的化学结构,使其在增强抗革兰阳性菌活性的同时,对革兰阴性菌保持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