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及锭

Posted 麝香

篇首语:知识是头上的花环,而财产是颈上的枷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白及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白及锭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7味。

白及锭的基本资料

白及锭(《理瀹》)

处方生南星3两,生半夏3两,海藻1两,昆布1两,冰片2钱,麝香2钱,红花2两,牡蛎2两,青盐6钱(共生研末)。

制法白及半斤,切片,熬膏,和药为锭,听用。

功能主治瘰疬。

白及锭相关中药材

1、昆布

别名纶布,海昆布。

来源为海带科植物海带、或翅藻科植物昆布、裙带菜的叶状体。夏、秋采收,由海中捞出,晒干。

性状①海带的干燥叶状体,卷曲折叠成团,或缠结成把。全体呈绿褐色或黑褐色,表面附有白霜。用水浸软则膨胀成扁平的带状,长50~150厘米,宽10~50厘米,中部较厚,边缘较薄而呈波状。质厚,革质状而粘滑。用手捻之不分层。残存柄部扁圆柱状。有腥气,味咸。产于山东、辽宁等地。②昆布的干燥叶状体,卷曲皱缩成不规则团状。全体呈黑色,表面附有白霜,质较薄。用水浸软则膨胀呈扁平的叶状,长宽均为15~26厘米,厚约1.5毫米。两侧羽状深裂,裂片长舌形,边缘有小齿。质柔滑,用手捻之可剥离为二层。有腥气,味咸。产福建。③裙带菜的形态与昆布相似,但全体呈棕绿色,质薄而跪,多已破碎。用水浸软后即膨胀呈扁平的叶状,中央有一筋肋,并溶出大量粘液如琼脂样,极易剥离为二层。气腥,味咸。产浙江。以上三种均以整齐、质厚、无杂质者为佳。

功能主治软坚,行水。治瘰疬,瘿瘤,噎膈,水肿,睾丸肿痛,带下。①《别录》:“主十二种水肿,瘿瘤聚结气,痿疮。”②《药性论》:“利水道,去面肿,去恶疮鼠瘘。”③《本草拾遗》:“主颓卵肿。”④崔禹锡《食经》:“治九瘘风热,热瘅,手脚疼痹,以生啖之益人。”⑤《本草通玄》:“主噎膈。”⑥姚可成《食物本草》:“裙带菜,主女人赤白带下,男子精泄梦遗。”⑦《玉楸药解》:“泄水去湿,破积软坚。”“清热利水,治气臌水胀,瘰疬瘿瘤,癫疝恶疮,与海藻、海带同功。”⑧《现代实用中药》:“治水肿,淋疾,湿性脚气。又治甲状腺肿,慢性气管炎,咳嗽。”

2、冰片

别名合成龙脑,梅片,艾粉,结片。

来源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树脂的加工品,或为樟脑、松节油等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加工制成品。龙脑冰片:从龙脑香树干的裂缝处,采取干燥的树脂,进行加工。或砍下树干及树枝,切成碎片,经水蒸气蒸馏升华,冷却后即成结晶。

生境分布分布南洋群岛一带。

性状①龙脑冰片 又名:龙脑(《别录》),脑子(《海上方》),瑞龙脑(《本草图经》),梅花脑子(《小儿药证直诀》),梅花片脑(《夷坚志》),片脑(《寿域神方》),梅花脑、冰片脑(《纲目》),梅片、梅冰。为龙脑香树脂的加工品。呈半透明块状、片状或颗粒状结晶,直径1~7毫米,厚约1毫米,类白色至淡灰棕色。气清香,昧清凉,嚼之则慢慢溶化。微量升华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晶为棒状或多角形。燃烧时无黑烟或微有黑烟。以片大而薄、色洁白、质松、气清香纯正者为佳。主产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等地。②机制冰片 为化学方法合成的加工制成品。呈半透明薄片状结晶,直径5~15毫米,厚约2~3毫米。白色,表面有如冰的裂纹。质松脆有层,可以剥离成薄片,手捻即粉碎。气清香,味辛凉。燃烧时有黑烟,无残迹遗留。产于上海、天津、南京、广州等地。另有菊科植物艾纳香的叶提取的结晶,习称艾片。在商品中亦作为冰片之一种,详“艾片”条。

功能主治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亦翳膜,蛲虫病。①《别录》:“妇人难产,取龙脑研末少许,以新汲水调服。”②《唐本草》:“主心腹邪气,风湿积聚,耳聋。明目,去目赤肤翳。”③《海药本草》:“主内外障眼,三虫,治五痔,明目,镇心,秘精。”④张元素:“治大肠脱。”⑤李杲:“治骨痛。”⑥王好古:“散心盛有热。”⑦《纲目》:“疗喉痹,脑痛,鼻息,齿痛,伤寒舌出,小儿痘陷。通诸窍,散郁火。”⑧《本草备要》:“治惊痫痰迷。”⑨《会约医镜》:“治肢节疼痛。”

3、红花

别名草红花,红蓝花,刺红花,草红花。

来源为菊科植物红花的花。5~6月当花瓣由黄变红时采摘管状花,晒干、阴干或烘干。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多有栽培。主产河南、浙江、四川等地。

性状干燥的管状花,长约1.5厘米,橙红色,花管狭细,先端5裂,裂片狭线形,长5~7毫米,雄蕊5枚,花药黄色,联合成管,高出裂片之外,其中央有柱头露出。具特异香气,味微苦。以花片长、色鲜红、质柔软者为佳。

功能主治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治经闭,症瘕,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痈肿,跌扑损伤。①《唐本草》:“治口噤不语,血结,产后诸疾。”②《开宝本草》:“主产后血运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蛊毒下血。”③《本草蒙筌》:“喉痹噎塞不通,捣汁咽。”④《纲目》:“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⑤《本草正》:“达痘疮血热难出,散斑疹血滞不消。”⑥《本草再新》:“利水消肿,安生胎,堕死胎。”

4、半夏

别名地文,水玉,守田,示姑,羊眼半夏,和姑,蝎子草,地珠半夏,麻芋果,三步跳,泛石子,地鹧鸪,地茨菇,老黄嘴,老和尚头,野芋头,老鸹头,捉嘴豆子,地巴豆,无心菜根,天落星,老鸹眼,麻芋子,地雷公,老瓜蒜,狗芋头,珠半夏,裂刀菜,麻草子,三叶半夏,三叶老,麻玉果,燕子尾,地文,害田。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7~9月间采挖,洗净泥土,除去外皮,晒干或烘干。

生境分布野生于山坡、溪边阴湿的草丛中或林下。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河南,浙江等地;以四川产量大、质量好。

性状干燥块茎呈圆球形、半圆球形或偏斜状,直径0.8~2厘米。表面白色,或浅黄色,未去净的外皮呈黄色斑点。上端多圆平,中心有凹陷的黄棕色的茎痕,周围密布棕色凹点状须根痕,下面钝圆而光滑。质坚实,致密。纵切面呈肾脏形,洁白,粉性充足;质老或干燥过程不适宜者呈灰白色或显黄色纹。粉末嗅之呛鼻,味辛辣,嚼之发粘,麻舌而刺喉。以个大、皮净、色白、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以个小、去皮不净、色黄白、粉性小者为次。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1)燥湿化痰:用于痰清稀而多之湿痰、寒痰,常配陈皮。(2)降逆止呕:降逆止呕之功颇着,可用于各种呕吐,尤宜于湿浊中阻所致的脘闷呕吐,常配生姜、茯苓。热证呕吐,应配清热泻火药。(3)消肿止痛:外用治疮疡肿毒、毒蛇咬伤。①《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②《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③《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⑤《本草图经》:“主胃冷,呕哕。”⑥《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钦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阳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⑦朱震亨:“治眉棱骨痛。”⑧《纲目》:“治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

备注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同属植物掌叶半夏的块茎,在江苏、河南、河北、山西等地亦作半夏使用。与半夏的主要区别点为:掌叶半夏的块茎较大,通常直径3~4厘米;叶片掌状,有小叶9~11枚。参见“掌叶半夏”条。

5、海藻

别名落首,海萝,乌菜,海带花,落首,海藻菜。

来源为马尾藻科植物羊栖菜或海蒿子的全草。夏、秋季由海中捞取或割取,去净杂质,用淡水洗净,晒干。

性状①小叶海藻:为羊栖菜的干燥全草,呈卷曲的团状物。黑棕色,表面有白色盐霜,质脆易碎。浸软后肉质、粘滑、柔韧。主轴圆柱状,上有短枝,叶状突起呈棍棒状,略扁,有时先端膨大,中空成气泡,或成盾状。腋间有纺锤形的气囊,长5~10毫米,丛生。气腥,味咸。主产福建、浙江、广东等地。②大叶海藻:为海蒿子的干燥全草,呈卷曲的团状物,与羊栖菜相似,浸软后,粘滑、柔韧,叶状突起略呈革质。主轴圆柱状,表面有多数短小的刺状突起。分枝多。叶状突起呈披针形、倒披针形、倒卵形及线形,表面有黑棕色略突起的斑点。最终分枝上有气囊.球形或椭圆形,较上种为小,有柄,有时顶端具尖突起。气腥,味咸。主产山东、辽宁等地。

功能主治软坚,消痰,利水,泄热。治瘰疬,瘿瘤,积聚,水肿,脚气,睾丸肿痛。①《本经》:“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痈肿症瘕坚气,腹中上下鸣,下十二水肿。”②《别录》:“疗皮间积聚,暴癀,留气,热结,利小便。”③《药性论》:“治气痰结满,疗疝气下坠,疼痛核肿,去腹中雷鸣,幽幽作声。”④孟诜:“主起男子阴气,常食之,消男子癀疾。”⑤《海药本草》:“主宿食不消,五鬲痰壅,水气浮肿,脚气,奔豚气。”⑥《本草蒙筌》:“治项间瘰疬,消颈下瘿囊,利水道,通癃闭成淋,泻水气,除胀满作肿。”⑦《现代实用中药》:“治慢性气管炎等症。”

备注此外,少数地区尚用三角藻海黍子、鼠尾藻等的全草作海藻入药。

6、牡蛎

别名蛎蛤,古贲,左顾牡蛎,牡蛤,蛎房,蚝莆,蚝壳,海蛎子壳,海蛎子皮,左壳,蛎蛤,蚝山,左牡蛎。

来源为牡蛎科动物近江牡蛎、长牡蛎或大连湾牡蛎等的贝壳。全年可采集。取得后,去肉、取壳,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主产江苏、福建、广东、浙江、河北、辽宁及山东等沿海一带。

性状为不规则的卵圆形、三角形或长圆形贝壳,大小不等,通常长10~30厘米,宽5~10厘米,厚1~3厘米;外表灰色、浅灰棕色或灰蓝色,呈层状,并有弯曲的粗糙层纹。壳内面多为乳白色,平滑而有光泽,基部有横纹,无光泽,边缘有波状层纹。左壳较右壳厚而大,不平坦,壳外面常有海螺、苔藓等附着,表面并常有洞,洞内有小贝壳;右壳薄而小,较平坦。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白色,层状。气无,味微咸。以个大、整齐、里面光洁者为佳。

功能主治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治惊痫,眩晕,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崩漏,带下,瘰疬,瘿瘤。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疠痰核,瘕痞块,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泛酸。煅牡蛎收敛固涩。用于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吞酸。(1)益阴潜阳:生用治阴虚阳亢之潮热盗汗、头痛眩晕、烦躁失眠等症。(2)软坚散结:生用治瘰疬、肿块。(3)固涩:煅用治多汗、遗精、带下、崩漏、泄泻等,常与龙骨配伍。(4)也可用于胃酸过多,常配乌贼骨。①《本经》:“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②《别录》:“除留热在关节荣卫,虚热去来不定,烦满;止汗,心痛气结,止渴,除老血。涩大小肠,止大小便,疗泄精,喉痹,咳嗽,心胁下痞热。”③《药性论》:“主治女子崩中。止盗汗,除风热,止痛。治温疟。又和杜仲服止盗汗。病人虚而多热,加用地黄、小草。”④《本草拾遗》:“捣为粉,粉身,主大人小儿盗汗,和麻黄根、蛇床子、干姜为粉,去阴汗。”⑤《海药本草》:“主男子遗精,虚劳乏损,补肾正气,止盗汗,去烦热,治伤寒热痰,能补养安神,治孩子惊痫。”⑥《珍珠囊》:“软痞积。又治带下,温疟,疮肿,为软坚收涩之剂。”⑦《纲目》:“化痰软坚,清热除湿,止心脾气痛,痢下,赤白浊,消疝瘕积块,瘿疾结核。”⑧《医学衷中参西录》:“止呃逆。”⑨《现代实用中药》:“为制酸剂,有和胃镇痛作用,治胃酸过多,身体虚弱,盗汗及心悸动惕、肉瞤等。对于怀孕妇及小儿钙质缺乏与肺结核等有效。”

7、麝香

别名当门子,脐香,麝脐香,四味臭,臭子,腊子,香脐子,遗香,心结香,当门子,生香,元寸香,原麝香,寸草。

来源为鹿科动物麝的雄兽香腺囊中的分泌物。活麝取香:选3岁以上的壮年雄麝,缚在取麝台上,腹部向上。取香者以左手固定麝香囊(香腺囊),并分开囊口,右手持经过消毒的取香匙,徐徐插入,深度视麝香囊大小而定,防止损伤香囊。插入后,轻轻转动取香匙,并向外掏取麝香,用盘盛取。取香后,用消炎药涂搽囊口,然后将麝放回。一般每年冬、春取香1次,也有每年3、4月和7、8月取香2次。过去多猎麝取香,在冬、春季猎取雄麝,连腹皮割下麝香囊,阴干。将毛剪短,即为“整麝香”,又称“毛香”。挖取囊中的麝香颗粒,称为“麝香仁”,又称“散香”。

生境分布分布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西藏、云南、贵州、广西、湖北、河南、安徽等地。现在多人工饲养。主产四川、西藏、云南、陕西、甘肃、内蒙古;此外,东北、河南、安徽、湖北、广西、贵州、青海等地亦产。

性状①整麝香:呈球形、椭圆形或扁圆形,直径3~7厘米。开口面略平坦,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的细短毛,呈旋涡状排列,中央有一小孔(囊口),直径约2~3毫米,去毛后显棕色的革质皮。另一面为黑棕色的皮膜,无毛,手捏略有弹性。用剪刀剪开,可见中层皮膜,呈银灰色且透明,习称“银皮”,内层皮膜呈棕红色,习称“油皮”,再内包含有颗粒状及粉末状的麝香仁。质较柔软,有特异的香气。②麝香仁:鲜时呈稠厚黑褐色软膏状,干后为棕黄色或紫红色的粉末,并偶尔夹有细毛。其中呈块状颗粒者习称“当门子”,为不规则圆形或扁平状,多呈紫黑色,微有麻纹,油润光亮。质柔有油性,手捻成团而不粘手、不结块,手放开立即松散弹起。有强烈而特异的香气,味微苦而略辣。均以质柔软、有油性、当门子多、香气浓烈者为佳。

功能主治开窍,辟秽,通络,散瘀。治中风,痰厥,惊痫,中恶烦闷,心腹暴痛,症瘕癖积,跌打损伤,痈疽肿毒。①《本经》:“主辟恶气,温疟,痫痓,去三虫。”②《别录》:“疗中恶,心腹暴痛,胀急痞满,风毒,妇人难产,堕胎,去面鼠,目中肤翳。”③陶弘景:“疗蛇毒。”④《药性论》:“除心痛,小儿惊痫、客忤,镇心安神。以当门子一粒,细研,熟水灌下,止小便利。能蚀一切痈疮脓。”⑤《日华子本草》:“杀脏腑虫,制蛇、蚕咬,沙虱、溪、瘴毒,吐风痰。纳子宫暖水脏,止冷带疾。”⑥《仁斋直指方》:“能化阳通腠理。”“能引药透达。”⑦王好古:“疗鼻窒不闻香臭。”⑧《纲目》:“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积。治中风,中气,中恶,痰厥,积聚癥瘕。”⑨《本草正》:“除一切恶疮痔漏肿痛,脓水腐肉,面酐斑疹。凡气滞为病者,俱宜用之。若鼠咬、虫咬成疮,以麝香封之。”⑩《本草备要》:“治耳聋,目翳,阴冷。”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白及丸

白及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味。白及丸的基本资料白及丸(《外科大成》卷三)处方白及末。制法酒糊为丸。功能主治鼻渊。用法用量每服3钱,黄酒送下。半月愈。白及丸相关中药材1、白及别名白根,地螺丝,白鸡儿

白及片

白及片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味。白及片的基本资料白及片(现代标准)名称白及片拼音BaijiPian成份白及性状本品为灰白色的片;味苦、微甘。功能主治收敛止血,生肌定痛。用于久咳伤肺,咯血吐血;外用治

白及膏

白及膏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9味。白及膏的基本资料白及膏(现代标准)名称白及膏拼音BaijiGao成份白及1两,白蔹1两,白蜡各1两,黄耆(锉)1分,乳香(研)1分,牡丹皮1分,芍药1分,丁香1分,麻

白及颗粒

白及颗粒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0味。白及颗粒的基本资料白及颗粒(现代标准)名称白及颗粒拼音BaijiKeli成份百部、百合、浙贝母、桔梗、紫菀、功劳木、白及、海浮石、三七、甘草。性状本品为黄棕色的颗

白及粥

白及粥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4味。白及粥的基本资料白及粥(《民间方》)处方白及粉15克糯米100克大枣5个蜂蜜25克制法用糯米、大枣、蜂蜜加水煮粥至将熟时,将白及粉入粥中,改文火稍煮片刻,待粥汤稠粘时

白及肺

白及肺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白及肺的基本资料白及肺(《喉科心法》卷下)处方白叶猪肺1具,白及片1两。功能主治肺痿肺烂。用法用量猪肺挑去血筋血膜,洗净,同白及入瓦罐,加酒淡煮熟,食肺饮汤;或稍用盐

白及糖

白及糖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4味。白及糖的基本资料白及糖浆(现代标准)名称白及糖浆拼音BaijiTangjiang成份黄连2、9g琥珀2、9g苦地胆3g三七7、2g五倍子57g猪胆汁膏1、5g石榴皮

白及汤

白及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白及汤的基本资料白及汤(《古今医彻》卷二)处方白及1钱,茜草1钱,生地1钱,丹皮1钱,牛膝1钱,广皮1钱,归尾1钱。功能主治内伤吐血。用法用量加荷叶蒂5个,水煎服。白

白及糖浆

白及糖浆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2味。白及糖浆的基本资料白及糖浆(现代标准)名称白及糖浆拼音BaijiTangjiang成份黄连2、9g琥珀2、9g苦地胆3g三七7、2g五倍子57g猪胆汁膏1、5g石

白及枇杷丸

白及枇杷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白及枇杷丸的基本资料白及枇杷丸(《准绳·类方》卷三引戴氏方)处方白及1两,枇杷叶5钱(去毛,蜜炙),藕节5钱。制法上为细末,另以阿胶5钱锉如豆大,蛤粉(炒成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