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饮

Posted 苍术

篇首语: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除湿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除湿饮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2味。

除湿饮的基本资料

除湿饮(《揣摩有得集》)

处方苍术(炒)白术(炒)地骨皮 白鲜皮 白附子 五加皮 僵蚕(炒)秦艽 连翘 白芷 羌活各3克 防风3克 蝉蜕9克 生草3克

功能主治燥湿清热,祛风止痒。主身受潮湿,遍体瘙痒,或起疙瘩,或成疥疮。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除湿饮相关中药材

1、白鲜皮

别名白藓皮,八股牛,山牡丹,羊鲜草,北鲜皮,藓皮,野花椒根皮,臭根皮。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根皮。北方于春、秋二季采收,南方于夏季采收。挖出后,洗净泥土,除去须根及粗皮,乘鲜时纵向剖开,抽去木心,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及丛林中。分布东北、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江西、四川、贵州、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主产辽宁、河北、四川、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性状干燥根皮,呈卷筒状或双卷简状,长7~12厘米,直径1~2厘米,厚2~5毫米,表面黄白色至淡棕色,稍光滑,有时有纵皱和侧根痕。内表面淡黄色,光滑而具侧根形成的圆孔。质松脆,易折断,断面乳白色,呈层状。在日光或灯光下,可见闪烁的白色细小结晶物。气膻,味微苦。以卷筒状、无木心、皮厚、块大者佳。

功能主治祛风,燥湿,清热,解毒。治风热疮毒,疥癣,皮肤痒疹,风湿痹痛,黄疸。①《本经》:“主头风,黄疸,咳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②《别录》:“疗四肢不安,时行腹中太热,饮水、欲走、大呼,小儿惊痫,妇人产后余痛。”③《药性论》:“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眉发脱脆,皮肌急,壮热恶寒;主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等。”④《兵部手集方》:“疗肺嗽。”⑤《日华子本草》:“通关节,利九窍及血脉,并一切风痹筋骨弱乏,通小肠水气,天行时疾,头痛眼疼。根皮良,花功用同上。”⑥《本草原始》:“治一切疥癞、恶风、疥癣、杨梅、诸疮热毒。”

备注新疆地区尚以同属植物狭叶白鲜的根皮作白鲜入药。

2、五加皮

别名南五加皮,刺五加,刺五甲,五谷皮,红五加皮。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五加或无梗五加、刺五加、糙叶五加、轮伞五加等的根皮。夏、秋采挖,剥取根皮,晒干。

生境分布主产湖北、河南、安徽、陕西、四川、江苏、广西、浙江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根皮呈卷筒状,单卷或双卷,长7~10厘米,筒径约6毫米,厚约1~2毫米。夕表面灰褐色,有横向皮孔及纵皱,内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淡灰黄色。气微香,味微苦涩。以粗长、皮厚、气香、无木心者为佳。

功能主治祛风湿,壮筋骨,活血去瘀。治风寒湿痹,筋骨挛急,腰痛,阳痿,脚弱,小儿行迟,水肿,脚气,疮疽肿毒,跌打劳伤。①《本经》:“主心腹疝气,腹痛,益气疗躄,小儿不能行,疽疮阴蚀。”②《别录》:“疗男子阴痿,囊下湿,小便余沥,女人阴痒及腰脊痛,两脚疼痹风弱,五缓虚羸,补中益精,坚筋骨,强志意。”③《药性论》:“能破逐恶风血,四肢不遂,贼风伤人,软脚,臀腰,主多年瘀血在皮肌,治痹湿内不足,主虚羸,小儿三岁不能行。”④《日华子本草》:“明目,下气,治中风骨节挛急,补五劳七伤。”⑤《纲目)):“治风湿痿痹,壮筋骨。”⑥《本草再新》:“化痰除湿,养肾益精,去风消水,理脚气腰痛,治疮疥诸毒。”⑦《陕西中草药》:“活血消肿。治风湿关节痛,阴囊湿疹,跌打损伤,水肿,小便不利。”⑧《云南中草药》:“治跌打损伤,骨折,疮毒,疟疾。”

备注此外,五加科下列同属植物的茎皮或根皮,在少数地区亦作五加皮使用:①红毛五加的茎皮,使用于四川,参见“红毛五加皮”条。②白竻的根皮,使用于西南地区民间,参见“刺三甲”条。③乔木五加的根皮,使用于西藏地区。④蜀五加和藤五加的根皮,使用于陕西等地。考诸《本草》记载,五加皮当以上述五加科植物五加的根皮为正。但市场上使用较广者,为萝藦科植物杠柳的根皮,商品习称“香加皮”或“北五加皮”。其性状不同,应予区。参见“香加皮”条。

3、地骨皮

别名杞根,地骨,地辅,地节,枸杞根,苟起根,枸杞根皮,山杞子根,甜齿牙根,红耳堕根,山枸杞根,狗奶子根皮,红榴根皮,狗地芽皮。

来源为茄种植物枸杞等的根皮。春初或秋后采挖,洗净泥土,剥下根皮,晒干。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生产。

性状干燥根皮为短小的筒状或槽状卷片,大小不一,一般长3~10厘米,宽0.6~1.5厘米,厚约3毫米。外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粗糙,有错杂的纵裂纹,易剥落。内表面黄白色,较平坦,有细纵纹。质轻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棕黄色,内层灰白色。臭微。味微甘。以块大、肉厚、无木心与杂质者为佳。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治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压,痈肿,恶疮。①《本经》:“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②《别录》:“主风湿,下胸胁气,客热头痛,补内伤大劳嘘吸,坚筋,强阴,利大小肠,耐寒暑。”③《药性论》:“细锉,面拌熟煮吞之,主治肾家风。”④《食疗本草》:“去骨热消渴。”⑤《本草别说》:“治金疮。”⑥李杲:“治在表无定之风邪,传尸有汗之骨蒸。”⑦王好古:“泻肾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退热,补正气。”⑧《日用本草》:“治上膈吐血;煎汤漱口,止齿血,治骨槽风。”⑨《纲目》:“去下焦肝肾虚热。”⑩《本草述》:“主治虚劳发热,往来寒热,诸见血证、鼻衄、咳嗽血,咳嗽、喘,消瘅,中风,眩晕,痉痼,腰痛,行痹,脚气,水肿,虚烦,悸,健忘,小便不通,赤白浊。”

4、羌活

别名蚕羌,竹节羌,大头羌,狗引子花,曲药,羌青,护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退风使者,黑药。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羌活、宽叶羌活或川羌活的根及根茎。春、秋挖取根及根茎,去净茎叶细根、泥土,晒干或烘干。

性状羌活药材因药用部分和形态不同而有蚕羌、竹节羌、大头羌、条羌等数种。①蚕羌:又名:螺丝羌。为干燥的根茎部,形态似蚕。呈圆柱状或略弯曲,长约4~10厘米,直径约1~2厘米。顶端有茎叶残基。表面棕褐色,有多数紧密而隆起的环节。节上密生疣状突起的须根痕。质轻松易折断,断面不齐,有明显的菊花纹和多数裂隙,皮部棕红色;木质部淡黄色,中央有黄白色髓,均有朱砂点(油管)。具特殊香气,味微苦而麻。②竹节羌:根茎的环节较稀,如竹节状,似蚕羌而略大。③大头羌:根茎的环节特别膨大,呈不规则团块状,大小不等,顶端具多数残留茎基,余皆与蚕羌相同。④条羌:为干燥的根及支根。呈圆柱形或分枝,长3~17厘米,直径约0.7~1.7厘米,顶端偶可见有根茎,表面棕褐色,有纵纹及疣状突起的须根痕,上端较粗大,有稀疏隆起的环节,质疏松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有菊花纹,朱砂点不明显,中央无髓。气味较淡薄。以上均以条粗壮、有隆起曲折环纹、断面质紧密、朱砂点多、香气浓郁者为佳。一般认为蚕羌的品质最优,竹节羌次之,大头羌最次。主产于四川(称川羌活)、甘肃、青海(称西羌活)。此外,陕西、云南、新疆、西藏等地亦产。

功能主治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治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证。本品有较强的发散风寒和止痛效果。常与防风、白芷、细辛等同用,如九味羌活汤。2、用于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肢节疼痛、肩背酸痛,尤以上半身疼痛更为适用。本品能祛风胜温,散寒止痛。常与防风、同用,如蠲痹汤。①《药性论》:“治贼风、失音不语,多痒血癞,手足不遂,口面歪邪,遍身顽痹。”②《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并气,筋骨拳挛,四肢羸劣,头旋眼目赤疼及伏梁水气,五劳七伤,虚损冷气,骨节酸疼,通利五脏。”③《珍珠囊》:“太阳经头痛,去诸骨节疼痛,亦能温胆。”④《品汇精要》:“主遍身百节疼痛,肌表八风贼邪,除新旧风湿,排腐肉疽疮.”⑤《本草备要》:“泻肝气,搜肝风,治风湿相搏,本经(太阳)头痛,督脉为病,脊强而厥,刚痉柔痉,中风不语,头旋目赤。”⑥《会约医镜》:“治邪闭憎寒,壮热无汗。”

5、白术

别名山蓟,杨抱蓟,山芥,天蓟,山姜,乞力伽,山精,山连,冬白术,山蓟,杨枹蓟,于术,冬术,浙术,种术。

来源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霜降至立冬采挖,除去茎叶和泥土,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即可。烘干者称“烘术”;晒干者称“生晒术”,亦称“冬术”。

生境分布原生于山区丘陵地带,野生种在原产地几已绝迹。现广为栽培,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均有,而以浙江栽培的数量最大。主产浙江、安徽。此外,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地亦产。以浙江嵊县、新昌地区产量最大;于潜所产品质最佳,特称为“于术”。

性状干燥的根茎,呈拳状团块,有不规则的瘤状突起,长5~8厘米,直径2~5厘米。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有浅而细的纵皱纹。下部两侧膨大似如意头,俗称“云头”。向上则渐细,或留有一段地上茎,俗称“白术腿”。在瘤状突起的顶端,常有茎基残迹或芽痕,须根痕也较明显。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烘术的断面淡黄白色,角质,中央时有裂隙。生晒术的断面皮部类白色,本质部淡黄色至黄色,有油点。气香,味甜微辛,略带粘液性。以个大、表面灰黄色、断面黄白色、有云头、质坚实、无空心者为佳。野于术是产于浙江於潜、吕化、天目山一带的野生白术,一名为“天生术”,该种商品早巳绝迹。现售之於术,系将新昌的白术种子,播种在於潜山区的栽培品,折断面黄白色,有黄色放射状纹理。气清香,甜味强而辣味少。一般认为於潜白术的品质较新昌白术为佳。

功能主治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①《本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②《别录》:“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③《药性论》:“主大风顽痹,多年气痢,心腹胀痛,破消宿食,开胃,去痰诞,除寒热,止下泄,主面光悦,驻颜去皯,治水肿胀满,止呕逆,腹内冷痛,吐泻不住,及胃气虚冷痢。”④《唐本草》:“利小便。”⑤《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疾,五劳七伤,冷气腹胀,补腰膝,消痰,治水气,利小便,止反胃呕逆,及筋骨弱软,痃癖气块,妇人冷癥瘕,温疾,山岚瘴气,除烦长肌。”⑥《医学启源》:“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和胃,生津液,主肌热,四肢困倦,目不欲开,怠惰嗜卧,不思饮食,止渴,安胎。”⑦李杲:“去诸经中湿而理脾胃。”⑧王好古:“理中益脾,补肝风虚,主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身体重,心下急痛,心下水痞,冲脉为病,逆气里急,脐腹痛。”⑨《本草衍义补遗》:“有汗则止,无汗则发。能消虚痰。”

6、附子

别名附片,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栽培品)的旁生块根(子根)。夏至至小暑间挖取附于母根旁的子根,洗净泥土,称为泥附子,按大小分别加工:①盐附子 选取较大的泥附子洗净泥土,浸入盐卤和食盐的混合液中,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的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并体质变硬为止。②黑顺片 选取中等大小的泥附子,洗净后浸入盐卤水液中数日,并与盐卤水同煮沸,捞出,水漂,切成厚片,再浸入稀盐卤水液中,并加入黄糖及菜油制成的调色剂,使附片染成浓茶色,用水漂冼至口尝无麻辣感时,取出蒸熟,烘至半干,再晒干。③白附片 选取较小的泥附子,洗净后浸入盐卤水液中数日,并与盐卤水同煮至透心为度,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薄片,用水漂洗至口尝无辣感时,取出蒸熟,晒至半干,以硫黄熏后,晒干。

性状①盐附子,呈圆锥形,长约5~8厘米,直径约3~4厘米。顶端宽大,中央有凹陷的芽痕,上身肥满,周围生有瘤状隆起的分支,习称“钉角”,表面灰黑色,被盐霜。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具不整齐的筋脉或中心有小空隙,其中充满盐霜。无臭,味咸而麻辣。以个大、坚实、表面起盐霜者为佳。②黑顺片,又名:黑附子(《简要济众方》)。呈不规则形的纵切片,上宽下窄,周边略翘起,长2.5~4厘米,宽1.5~2.5厘米,厚约5毫米。外皮黑褐色,内部暗黄色半透明状,油润而有光泽,并可见有纵走的筋脉。质硬而脆,破碎面角质状。无臭,味淡。以片均匀,表面油润光泽者为佳。③白附片,又名:明附片、雄片。形状与黑顺片相同,唯全体均为黄白色半透明状,片较薄,厚约3毫米。气味同黑顺片。以片匀、黄白色、油润、半透明状者为佳。以上均主产于四川、陕西等地。

功能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拘挛,阳萎,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1)回阳救逆:有较强之回阳作用。用于畏寒、肢冷、脉微欲绝之虚脱,常配伍人参,或干姜、甘草)。(2)补益阳气:附子辛热,其性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经,故凡阳气不足之证均可用之,尤能补益肾阳。补肾阳常配肉桂。(3)祛寒止痛:本品大热,祛寒力强,故能治寒邪内侵之胃腹疼痛、泄泻,以及寒湿阻络之痹痛。①《本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②《别录》:“脚疼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又堕眙,为百药长。”③《本草拾遗》:“醋浸削如小指,纳耳中,去聋。去皮炮令坼,以蜜涂上炙之,令蜜入内,含之,勿咽其汁,主喉痹。”④《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去脏腑沉寒;补助阳气不足,温热脾胃。”⑤李杲:“除脏腑沉寒,三阴厥逆,湿淫腹痛,胃寒蛔动;治经闭;补虚散壅。”⑥王好古:“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⑦《纲目》:“治三阴伤寒,阴毒寒疝,中寒中风,痰厥气厥,柔痓癫痫,小儿慢惊,风湿麻痹,肿满脚气,头风,肾厥头痛,暴泻脱阳,久痢脾泄,寒疟瘴气,久病呕哕,反胃噎膈,痈疽不敛,久漏冷疮。合葱涕,塞耳治聋。”⑧《本草备要》:“补肾命火,逐风寒湿。”⑨《本草从新》:“治痘疮灰白,一切沉寒痼冷之证。”

7、防风

别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屏风,风肉,铜芸,茴芸,茴草,闾根,百蜚。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春、秋均可采挖,将根挖出后,除去茎叶及泥土,先晒至八成干,捆把后,再晒至足干。

生境分布野生于丘陵地带山坡草丛中,或田边、路旁,高山中、下部。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湖南等地。

性状干燥的根,呈圆锥形或纺锤形,稍弯曲,长20~30厘米,根头部直径约1厘米,中部直径1~1.5厘米。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根头部有密集的细环节,节上有棕色粗毛,顶端有茎的残痕;根部外皮皱缩而粗糙,有不整齐的纵皱及细横纹,除散生污黄色的横长皮孔外,点状突起的须根痕也随处可见。质松而软,易折断,断而不平坦,木部淡黄色,皮部黄棕色有裂隙,射线呈放射状。气微香,味微甘。以条粗壮、皮细而紧、无毛头、断面有棕色环、中心色淡黄者为佳。外皮粗糙、有毛头,带硬苗者质次。主产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此外,辽防风药材宁、山东、山西、陕西等地亦产。以黑龙江产量最大。在商品中,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所产的称"关防风"或"东防风",品质最佳;内蒙古(西部)、河北(承德、张家口)所产的"口防风"和山西所产的"西防风"品质次于关防风;河北(保定、唐山)及山东所产的称"山防风",又称"黄防风"、"青防风",品质亦较次。

鉴别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5~30列细胞。皮层窄,有较大的椭圆形油管。韧皮部较宽,有多数类圆形油管,周围分泌细胞4~8个,管内可见金黄色分泌物;射线多弯曲,外侧常成裂隙。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甚多,呈放射状排列。根头处有髓,薄壁组织中偶见石细胞。粉末淡棕色。油管直径17~60μm,充满金黄色分泌物。叶基维管束常伴有纤维束。网纹导管直径14~85μm。石细胞少见,黄绿色,长圆形或类长方形,壁较厚。

功能主治发表,祛风,胜湿,止痛。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①《本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②《本草经集注》:“杀附子毒。”③《别录》:“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④《日华子本草》:“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风赤眼,止泪及瘫缓,通利五脏关脉,五劳七伤,羸损盗汗,心烦体重,能安神定志,匀气脉。”⑤《珍珠囊》:“身:去上风,梢:去下风。”⑥《药类法象》:“治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⑦王好占:“搜肝气。”⑧《长沙药解》:“行经络,逐湿淫,通关节,止疼痛,舒筋脉,伸急挛,活肢节,起瘫痪,敛自汗、盔汗,断漏下、崩中。”⑨《本草求原》:“解乌头、芫花、野菌诸热药毒。”

备注除上述正品防风外,尚有以下几种,均为地区习惯用药。①川防风为同科植物短裂藁本的根,详"川防风"条。②竹叶防风 为同科植物竹叶防风的根,详"竹叶防风"条。③云防风 为同科植物松叶防风的根,产云南、四川。植物高30~100厘米,茎有细条纹。叶为2回或3回成三数分裂,裂片狭线形或线状披针形,中部以上茎生叶有叶鞘。伞形花序,花序柄延长,坚硬;无总苞或仅有叶状总苞1片;伞辐6~8,长短不一;小总苞片约10片;萼缺;花冠黄色。果卵形。④新疆防风 为同科植物细叶防风的根。产新疆。植物高1~2米。基生叶多数,3回羽状全裂,裂片线形;茎生叶较小。伞形花序,伞辐少数,不等长,被短柔毛;总苞有5~10片披针形苞片,背面被短柔毛;小伞形花序有花多数,集成头状,小总苞有6~7片小苞片;萼齿短,丝状;花瓣白色。果近圆柱形,密生柔毛。

8、白芷

别名芳香,苻蓠,泽芬,白茞,香白芷,芳香,白茝。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兴安白芷、川白芷、杭白芷或云南牛防风的根。秋播种植的,次年7~9月间茎叶枯黄时采挖。春播种植的,当年10月采挖。择晴天,先割去地上部分,再挖出根部。除净残茎、须根及泥土(不用水洗),晒干或微火烘干。置干燥不通风处保存,防虫蛀或霉烂。

性状①川白芷(《济生方》)为植物兴安白芷或川白芷的干燥根。类圆锥形而无明显的棱脊,长约7~24厘米,直径约1.5~2厘米。有时附有支根。顶端有凹洼的茎痕,也有多数同心环状的纹理。表面黄色或淡棕色,有众多皱纹,分布有少数长0.5~1厘米的皮孔样横向突起,突起处色较深,有时有支根切除的痕迹,显淡棕色。质坚硬而较轻。断面粉质,全部淡棕色,随处密布棕色油点,形成层环状,棕色而明显,木质部约占横断面的1/3强,射线紧密,自中心向四周辐射。气微香,味苦辛。以独支、皮细,外表土黄色、坚硬、光滑、香气浓者为佳。主产四川。产于河北者称祁白芷;产于河南者称禹白芷、会白芷。此外,湖南、湖北、山西、安徽、山东等地亦产。②杭白芷 为植物杭白芷的干燥根。类圆锥形而具四棱,长约10~20厘米,直径约1.5~2.5厘米,顶端有凹洼的茎痕。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有较少的纵皱纹,布有多数长0.5~1厘米的皮孔样横向突起,习称“疙瘩丁”,多排列成四纵行,体形因之而具四棱,突起处色较深,有时也有支根切除的痕迹。质坚硬。断面粉质,白色或类白色,皮部有多数棕色油点,形成层环状棕色,明显;木质部淡棕灰色,约占横断面1/2强,射线紧密,自中心向四周辐射。气芳香,味苦辛。以根条粗大、皮细、粉性足、香气浓者为佳。条小或过大,体轻松、粉性小、香气淡者质次。主产浙扛。③滇白芷 为植物云南牛防风的干燥根。直径0.2~1.5厘米,分枝或不分枝,下部细。外表棕黄色,多深纵纹,时有支根痕,上部有横皱纹。质脆。断面皮部类白色,散有棕色油点及裂隙,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淡黄色,占全径1/3。商品多已切成厚约1厘米以下的厚片。气芳香,味辣而苦。主产云南。

功能主治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①《本经》:“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头风)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②《别录》:“疗风邪久渴(久渴或疑作「久泻」),呕吐,两胁满,风痛头眩,目痒。”③《药性论》:“治心腹血刺痛,除风邪,主女人血崩及呕逆,明目、止泪出,疗妇人沥血、腰腹痛;能蚀脓。”④《日华子本草》:“治目赤胬肉,及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瘰疬、肠风、痔瘘,排脓,疮痍、疥癣,止痛生肌,去面皯疵瘢。”⑤《滇南本草》:“祛皮肤游走之风,止胃冷腹痛寒痛,周身寒湿疼痛。”⑥《纲目》:“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大肠风秘,小便出血,妇人血风眩运,翻胃吐食;解砒毒,蛇伤,刀箭金疮。”

9、连翘

别名旱连子,大翘子,空壳,旱连子,空翘,落翘,连壳,黄花条,黄链条花,黄奇丹,青翘。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果实。果实初熟或熟透时采收。初熟的果实采下后,蒸熟,晒干,尚带绿色,商品称为“青翘”;熟透的果实,采下后晒干,除去种子及杂质。称为“老翘”;其种子称“连翘心”。

生境分布多丛生于山野荒坡间,各地亦有栽培。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湖北、江西、云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主产山西、河南、陕西、山东。此外,湖北、河北、四川、甘肃亦产。

性状干燥的果实呈长卵形,长1.5~2厘米,直径0.6~1厘米。顶端锐尖,基部有小柄,或已脱落。表面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多数凸起的小斑点,两侧各有1条明显的纵沟。青翘多不开裂,绿褐色,表面凸起的灰白色小斑点较少,种子多数,细长,一侧有翅,黄绿色。老翘自尖端开裂或裂成两瓣,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内表面多为浅黄棕色,种子棕色,多已脱落。气微香,味苦。青翘以色青绿、无枝梗者为佳;老翘以色黄、壳厚、无种子、纯净者为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①《本经》:“主寒热,鼠痿,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②《别录》:“去白虫。”③《药性论》:“主通利五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热。”④《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排脓。治疮疖,止痛,通月经。”⑤李杲:“散诸经血结气聚;消肿。”⑥王好古:“治耳聋浑浑焞焞。”

10、蝉蜕

别名蝉退,蝉衣,虫蜕,蝉壳,蚱蟟皮,知了皮,金牛儿,蜩甲,伏壳,枯蝉,蝉甲,蜩蟟退皮,蝉退壳,蝉退,蝉脱,催米虫壳,唧唧猴皮,唧唧皮,热皮,麻儿鸟皮,仙人衣,伏蜟。

来源为蝉科昆虫黑蚱羽化后的蜕壳。夏、秋采集,除净泥土,晒干。

生境分布主产山东、河南、河北、湖北、江苏、四川等地。以山东产量较大。

性状全角似蝉而中空,稍弯曲。长约3~4厘米,宽约1.5~2厘米。表面呈茶棕色,半透明,有光泽,被黑棕色或黄棕色细毛。头部触角1对,呈丝状,多已断落;复眼突出,透明;额部突出;上唇宽短,下唇延长成管状。胸的背面纵裂或呈十字形纵横裂开;左右具小翅两对,前对较长,后对较短;腹面足3对,前足腿节及胫节先端具锯齿,肘节先端有2个小刺,齿刺皆呈黑棕色;中足及后足均细长。腹部扁圆;共分9节,尾端呈三角状钝尖。体轻,膜质,中空,易碎。气微弱,味淡。以色黄、体轻、完整、无泥砂者为佳。

功能主治散风热,宣肺,定痉。治外感风热,咳嗽音哑,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小儿惊痫,目赤,翳障,疔疮肿毒,破伤风。①《别录》:“主小儿痫;灰服之主久痢。”②《药性论》:“治小儿浑身壮热惊痫,兼能止渴。”③《本草拾遗》:“研,一钱匕,井花水服,主哑病。”④《本草衍义》:“治目昏翳。又水煎壳汁,治小儿出疮疹不快。”⑤《纲目》:“治头风眩运,皮肤风热,痘疹作痒,破伤风及疗肿毒疮,大人失音,小儿噤风天吊,惊哭夜啼,阴肿。”

11、苍术

别名赤术,马蓟,青术,仙术,赤术,枪头菜,山精。

来源为菊科植物南苍术或北苍术等的根茎。春、秋均可采挖,以秋季为好。挖取根茎后,除去残茎、须根及泥土,晒干。

性状①南苍术 为植物南苍术的干燥根茎,呈类圆柱形,连珠状,有节,弯曲拘挛,长约3~10厘米,直径1~1.5厘米。表面灰褐色,有根痕及短小的须根,可见茎残痕。质坚实,折断面平坦,黄白色,有明显的棕红色油腺散在,习称“朱砂点”。断面暴露稍久,可析出白霉样的微细针状结晶,气芳香,味微甘而辛苦。以个大、坚实、无毛须、内有朱砂点,切开后断面起白霜者佳。主产江苏、湖北、河南。此外,浙江、安徽、江西亦产。以产于江苏茅山一带者质量最好,故称“茅术”或“茅山苍术”,集散于南京者,亦称“京茅术”、“京苍术”。湖北、江西所产,多集散于汉口,故亦称“汉苍术”。②北苍术 为植物北苍术的干燥根茎,呈类圆柱形,常分歧或成疙瘩块状,不规则弯曲,长约4~10厘米,直径1.5~3厘米。栓皮多已除去,可见较多圆形茎基或茎痕,或有毛茸状芽附着,下方有小根脱落痕迹或短的小根附着。表面棕褐色,粗糙。质轻,易折断,断面纤维状,极不平坦。断面黄白色,有红黄色或黄色油腺散在,并有明显的木质纤维束。气芳香,味微辛苦。以个肥大、坚实、无毛须、气芳香者为佳。本种较南苍术体轻质松,油腺少,切断面不析出白霉样结晶,香气亦较弱。质量较南苍术为次。主产内蒙古、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此外,山东、陕西、甘肃等地亦产。河北各地所产的多集散于天津,故有“津苍术”之称。

功能主治健脾,燥湿,解郁,辟秽。治湿盛困脾,倦怠嗜卧,脘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痢疾,疟疾,痰饮,水肿,时气感冒,风寒湿痹,足痿,夜盲。①陶弘景:“除恶气。”②刘完素:“明目,暖水脏。”③《珍珠囊》:“能健胃安脾,诸湿肿非此不能除。”④李杲:“除湿发汗,健胃安脾,治痿要药。”⑤朱震亨:“散风益气,总解诸郁。”⑥《纲目》:“治湿痰留饮,或挟瘀血成窠囊,及脾湿下流,浊沥带下,滑泻肠风。”⑦《玉楸药解》:“燥土利水,泄饮消痰,行瘀,开郁,去漏,化癣,除癥,理吞酸去腐,辟山川瘴疠,回筋骨之痿软,清溲溺之混浊。”⑧《本草求原》:“止水泻飧泄,伤食暑泻,脾湿下血。”

备注此外,尚有以下几种同属植物在少数地区有时也作苍术使用。㈠东苍术,又名:关苍术。多年生草本,高达70厘米。根茎肥大,结节状。叶柄长2.5~3厘米;茎下部叶3~5羽裂,侧裂片长圆形、倒卵形或椭圆形,先端短尖,边缘刺齿平伏或内弯,顶裂片较大;茎上部叶3裂至不分裂。头状花序径1~1.5厘米,基部叶状苞2列,羽状深裂;总苞片7~8层,先端带紫色;花冠管状,白色。瘦果长圆形,密生向上的银白色毛,冠毛羽状,灰褐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分布我国东北。㈡朝鲜苍术,茎先端的叶超出顶端的花,头状花序下的苞叶边缘有栉齿状刺齿。分布东北。㈢全叶苍术,叶不分裂,长圆形,先端钝尖,全缘。分布华北、东北一带。㈣赤峰苍术,叶5~7裂,裂片急尖,叶缘有不规则齿状锯齿。分布东北赤峰。㈤辽东苍术,叶长卵形,稍小,质较硬,全缘;头状花序下的叶状苞多数,密集。分布辽东半岛一带。

12、秦艽

别名麻花艽,小秦艽,大艽,西大艽,左扭,左拧,西秦艽,左秦艽,萝卜艽,辫子艽,秦胶,秦纠,秦爪,左宁根,秦札,瓣子艽,鸡腿艽,山大艽,曲双。

来源为龙胆科植物大叶龙胆、粗茎龙胆或西藏龙胆的根。春、秋采挖,挖取后,除去茎叶、须根及泥土,晒干,或堆晒至颜色成红黄色或灰黄色时,再摊开晒干。

性状①鸡腿艽 为植物大叶龙胆的干燥根。略呈圆锥形,上粗下细,长10~20厘米,上部直径1.5~4厘米。表面棕黄色或灰黄色,根头部由一个单生或数个合生而成,顶端残存茎基部并附有黄色纤雌状残叶,中部多具螺旋状扭曲的皱纹及须根痕,下部或有分枝。质松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显油性,外层黄白色或棕黄色,中心木质部黄色。气特殊,味苦而涩。以粗大、肉厚、色棕黄者为佳。主产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等地。②罗卜艽 为植物粗茎龙胆或西藏龙胆的干燥根。形如鸡腿艽而较长,微扭曲。主产四川、云南、西藏。商品秦艽,除上述主要品种外,尚有麻花艽和小秦艽。麻花艽主要为龙胆科植物麻花艽的根,较粗大,常数个交错缠绕,呈辫子、状或扭曲呈麻花状;质轻而疏松,内部常有腐朽的空心。产四川、青海、甘肃等地。小秦艽为达乌里龙胆、北方龙胆、狭翅龙胆、天山龙胆及管花龙胆等的根。形细长而小,多分歧;质稍疏松,脆而易断。产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青海、新疆等地。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和血舒筋,清热利尿。治风湿痹痛,筋骨拘挛,黄疸,便血,骨蒸潮热,小儿疳热,小便不利。①《本经》:“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②《别录》:“疗风,无问久新;通身挛急。”③《药性论》:“利大小便,瘥五种黄病,解酒毒,去头风。”④《四声本草》:“疗酒黄,黄疸。”⑤《日华子本草》:“主骨蒸,治疳及时气。”⑥《珍珠囊》:“去阳明经风湿痹,仍治口疮毒。”⑦《医学启源》:“治口噤,肠风泻血。《主治秘要》云,养血荣筋,中风手足不遂者用之。去手足阳明下牙痛,以去本经风湿。”⑧王好古:“泄热,益胆气。”⑨《纲目》:“治胃热,虚劳发热。”⑩《本草正》:“解温疫热毒,骨蒸发热,潮热烦渴及妇人胎热,小儿疳热瘦弱。”

备注(1)祛风湿:用于全身性风湿痛,常配羌活、防风。(2)退虚热:用于阴虚发热,常配鳖甲、地骨皮。1、用于风湿痹痛、周身或关节拘挛,及手足不遂等。秦艽能祛风湿,舒筋络。风湿痹证无问新久、或偏寒偏热,均可配伍应用。本品性微寒,兼能清热,痹证见发热、关节红肿等热象者尤为适宜。一般偏热者,可配防已、知母、忍冬藤等;属寒者,配羌、独活、桂枝、附子等。对于中风手足不遂者,亦适用本品。2、用于骨蒸潮热。本品清虚热,为治疗阴骨蒸潮热的常用药。可与青蒿、鳖甲、知母、地骨皮等配伍,如秦艽鳖甲散。此外,本品尚能利湿退黄。治疗湿热黄疸,可与茵陈、栀子等配伍。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含有鸡雪莲的处方

鸡雪莲(别名披针新月蕨、地苏木、过山龙、蕨萁钻石黄),苦、涩,凉。散瘀血,除湿。主治跌打腰痛,血凝,气滞。本文介绍了含有鸡雪莲的处方4个。处方1、麻黄饮处方石蚕1两,海风藤1两,秦艽1两,地苏木1两,

含有姜味草的处方

姜味草(别名小香草、小姜草、小香薷),辛,温。祛风解表,温中除湿。用于感冒咳嗽,胃痛,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疝气痛,预防痢疾。本文介绍了含有姜味草的处方7个。处方1、茴香草饮处方生茴香草不

含有白皮的处方(二十四)

处方1、多皮饮处方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桑白皮15克干姜皮6克大腹皮9克白鲜皮15克粉丹皮9克赤苓皮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川槿皮9克功能主治健脾除湿,疏风和血。主亚急性、慢性荨麻疹。用法用量水煎

除湿止痒洗液

除湿止痒洗液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3味。除湿止痒洗液的基本资料除湿止痒洗液(现代标准)名称除湿止痒洗液拼音chushizhiyangxiye成份蛇床子、黄连、黄柏、白鲜皮、苦参、虎杖、紫花地丁、地肤

除湿白带丸

除湿白带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6味。除湿白带丸的基本资料除湿白带丸(现代标准)名称除湿白带丸拼音ChushiBaidaiWan成份党参、炒白术、山药、白芍、芡实、车前子(炒)、当归、苍术、陈皮、白

除湿养荣汤

除湿养荣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6味。除湿养荣汤的基本资料除湿养荣汤(《医学传灯》)处方当归、川芎、白芎、熟地、牛膝、杜仲、木瓜、苡仁、续断、黄芩、石斛、五加皮。功能主治除湿养荣。主湿从下受,微肿而

健脾除湿汤

健脾除湿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7味。健脾除湿汤的基本资料健脾除湿汤(《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处方茯苓皮、白术、黄芩、山栀、泽泻、茵陈、枳壳、生地、竹叶、灯心、甘草。功能主治健脾除湿。主脾虚湿盛而致

化毒除湿汤

化毒除湿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5味。化毒除湿汤的基本资料化毒除湿汤(《疡科心得集·方汇》卷上)处方归尾、泽兰、苡仁、牡丹皮、赤芍、金银花、枳壳、川通草。功能主治湿热下注。化毒除湿汤相关中药材1、金银

除湿木瓜汤

除湿木瓜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7味。除湿木瓜汤的基本资料除湿木瓜汤(《医部全录》卷一九五)处方苍术、白茯苓、白术、甘草、木瓜、薄桂、泽泻、薏苡仁、柴胡、青皮、蝉蜕、当归、白芍、生地黄、乌药、牛膝、

除湿丹

除湿丹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1条,相关中药材8味。除湿丹的基本资料除湿丹(《准绳·类方》卷二)处方神佑丸加乳香、没药。功能主治水肿。用法用量考原书此处神佑丸指三花神佑丸,即大戟、甘遂、芫花、牵牛、大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