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味降压汤
Posted 蒺藜
篇首语: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八味降压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八味降压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8味。
八味降压汤的基本资料
八味降压汤(来春茂方)处方紫丹参30克,怀牛膝15克,夏枯草30克,丹皮15克,马兜铃30克,钩藤15克,刺蒺藜15克,代赭石30克(碾细)。
功能主治清肝熄风,活血散瘀。主肝经热盛,痰浊中阻。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八味降压汤相关中药材
1、刺蒺藜别名蒺藜,蒺藜子,旁通,屈人,止行,豺羽,升推,即藜,白蒺藜子,社蒺藜土蒺藜,白蒺藜,旱草,三角蒺藜,三角刺,八角刺,蒺骨子,野菱角,地菱,硬蒺黎,蒺黎蓇葖,蒺藜狗子,七里丹,陀罗刺,菱角刺,蒺藜,屉人,杜蒺藜,休羽,硬蒺藜,蒺藜蓇葖。
来源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将全株割下,晒干,打下果实,碾去硬刺,簸净杂质。
生境分布生于砂丘、路旁。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地。此外,四川、江苏,云南、陕西、新疆、青海、吉林、辽宁、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湖北、湖南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果实由5个小果聚合而成,呈放射状五棱形,直径6~10毫米,有的单独存在。小果表面绿白色或灰白色,背部隆起,有许多网纹及小刺,并有一对长刺和一对短刺,经碾除硬刺者,则可见有残存的断痕及表面的网纹。质坚硬,刺手,切断面可见白色或黄白色有油性的种仁。无臭,味苦辛。以颗粒均匀、饱满坚实,色灰白者为佳。
功能主治散风,明目,下气,行血。治头痛,身痒,目赤肿翳,胸满,咳逆,症瘕,乳难,痈疽,瘰疬。①《本经》:“主恶血,破瘫结积聚,喉痹,乳难。”②《别录》:“主身体风痒,头痛、咳逆伤肺,肺痿,止烦、下气;小儿头疮,痈肿阴癀,可作摩粉。”③《药性论》:“治诸风疬疡,破宿血,疗吐脓,主难产,去躁热。”④《日华子本草》:“治奔豚肾气,肺气胸膈满,催生并堕胎。”⑤《本草图经》:“主痔漏,阴汗,及妇人发乳,带下。”⑥《纲目》:“治风秘及蛔虫心腹痛。”⑦《会约医镜》:“泻肺气而散肝风,除目赤翳膜,肺痈,乳岩,湿疮。”⑧《本草再新》:“镇肝风,泻肝火,益气化痰,散湿破血,消痈疽,散疮毒。”⑨《南京民间药草》:“治红白痢疾。”⑩《江苏植药志》:“治胁痛,疗诸疡,去风活血。”
2、代赭石别名须丸,赤土,代赭,血师,紫朱,赭石,土朱,铁朱,红石头,赤赭石,须丸,丁头代赭,钉头赭石,钉赭石。
来源为氧化物类矿物赤铁矿的矿石。挖出后去净泥土杂质。产山西、河北、广东、河南、山东、四川、湖南等地。
性状为不规则的扁平块状,大小不一。全体棕红色或铁青色,用手抚摸,则有红棕色粉末沾手,表面有圆形乳头状的突起,习称“钉头代赭”,另一面与突起相对处有同样大小的凹窝。质坚硬,不易砸碎。断面显层叠状,且每层均依钉头而呈波涛状弯曲。无臭,无味。在砖上摩擦显红色。以色棕红、断面显层叠状,每层均有钉头者为佳。能溶于浓盐酸,其溶液显铁化合物的各种特殊反应。
功能主治平肝镇逆,凉血止血。治噫气呕逆,噎膈反胃,哮喘,惊痫,吐血,鼻衄,肠风,痔瘘,崩漏带下。①《本经》:“主贼风蛊毒,腹中毒邪气,女子赤沃漏下。”②《别录》:“主带下百病,产难,胞衣不出,堕胎,养血气,除五脏血脉中热,血痹,血瘀,大人小儿惊气入腹,及阴痿不起。”③《药性论》:“治女子崩中淋沥不止,疗生子不落。”④《日华子本草》:“止吐血、鼻衄,肠风痔瘘,月经不止,小儿惊痫,疳疾,反胃,止泻痢脱精,尿血遗溺,金疮长肉,安胎健脾,又治夜多小便。”⑤《本草正》:“下气降痰,清火。”⑥《长沙药解》:“驱浊下冲,降摄肺胃之逆气,除哕噫而泄郁烦,止反胃呕吐,疗惊悸哮喘。”⑦《本草再新》:“平肝降火,治血分去瘀生新,消肿化痰,治五淋崩带,安产堕胎。”
3、夏枯草别名棒槌草,铁色草,大头花,夏枯头,夕句,乃东,燕面,麦穗夏枯草,麦夏枯,铁线夏枯,棒柱头花,灯笼头,羊肠菜,榔头草,白花草,胀饱草,棒槌草,干叶叶,锣锤草,东风,牛枯草,地枯牛,广谷草,六月干,棒头柱,牛牯草,灯笼草,古牛草,牛佤头,丝线吊铜钟。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果穗。夏季当果穗半枯时噪下,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荒地、路旁及山坡草丛中。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性状干燥果穗呈长圆柱形或宝塔形,长2.5~6.5厘米,直径1~1.5厘米,棕色或淡紫褐色,宿萼数轮至十数轮,作覆瓦状排列,每轮有5~6个具短柄的宿萼,下方对生苞片2枚。苞片肾形,淡黄褐色,纵脉明显,基部楔形,先端尖尾状,背面生白色粗毛,宿萼唇形,上唇宽广,先端微3裂,下唇2裂,裂片尖三角形,外面有租毛。花冠及雄蕊都已脱落。宿萼内有小坚果4枚,棕色,有光泽。体轻质脆,微有清香气,味淡。以色紫褐、穗大者为佳。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河南等地,其他各省亦产。
功能主治清肝,散结。治瘰疬,瘿瘤,乳痈,乳癌,目珠夜痛,羞明流泪,头目眩晕,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结核,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血崩,带下。(1)清肝明目:用于肝热目赤肿痛,及肝阳上亢之头痛、目眩(如高血压病),可配苦丁茶、野菊花。(2)清热散结:用于乳腺炎、腮腺炎,可配柴胡、赤芍、浙贝母。用于瘰疬(如淋巴腺结核)、瘿瘤(如单纯性甲状腺肿大),常配牡蛎、浙贝母。①《本经》:“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②《本草衍义补遗》:“补养血脉。”③《滇南本草》:“祛肝风,行经络,治口眼歪斜。行肝气,开肝郁,止筋骨疼痛、目珠痛,散瘰窃、周身结核。”④《生草药性备要》:“去痰消脓,治瘰疬,清上补下,去眼膜,止痛。”⑤《本草从新》:“治瘰疬、鼠瘘、瘿瘤、癥坚、乳痈、乳岩。”⑥《科学的民间药草》:“有利尿杀菌作用。煎剂可洗创口,治化脓性外症,洗涤阴道,治阴户及子宫粘膜炎。”⑦《现代实用中药》:“为利尿药,对淋病、子宫病有效;并能治高血压,能使血压下降。”
备注西藏、云南尚以刚毛夏枯草的花穗及果穗同等入药。
4、马兜铃别名臭铃铛,葫芦罐,臭罐罐,万丈龙,兜铃,马兜零,马兜铃,水马香果,臭铃档,蛇参果,马兜苓,臭铃铛。
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或马兜铃的干燥成熟果实。9~10月果实由绿变黄时连柄摘下,晒干。
生境分布主产河北、山东、陕西、辽宁、山西,河南、黑龙江等地。甘肃、江西、内蒙古、吉林、江苏、湖南、湖北、四川、浙江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的果实,卵圆形或长圆形,长3~5厘米,直径2~3厘米。外皮灰绿色或灰黄色,有6条凸起的波状纵棱,其间夹有6条顺纹及横向的细脉纹。一端较平,有小脐,一端有细柄。果皮轻脆,易裂为6瓣,果柄亦随着分裂为6条线。果内包有6排平叠的种子。种子扁平三角形或扇形片状,边缘淡棕色,中心棕色,一面附有薄膜。种仁乳白色,有油性。气特异,味苦。以个大、完整、灰绿色者为佳。
功能主治清肺降气,化痰止咳。用于肺热喘咳、痰中带血,咯血,失音,痔瘘肿痛。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用于肺热咳喘,可配桑白皮、贝母。亦用于肺阴虚有热之咳喘,可配阿胶。①《药性论》:“主肺气上急,坐息不得,咳逆连连不可。”②《日华子本草》:“治痔瘘疮,以药于瓶中,烧熏病处。”③《开宝本草》:“主肺热咳嗽,痰结喘促,血痔瘘疮。”④《珍珠囊》:“利小便。主肺热,安肺气,补肺。”⑤《本草求原》:“治肺中湿热,声音不清,痰喘咳嗽。小儿麻疹内陷,喘满声暗,宜加用之。”⑥《现代实用中药》:“治咯血。”
备注此外,在甘肃尚用大叶马兜铃的果实作马兜铃入药。
5、丹参别名红根,大红袍,血参根,血山根,红丹参,紫丹参,郄蝉草,赤参;木羊乳,逐马,奔马草,山参,红根,山红萝卜,活血根,靠山红,红参,精选酒壶根,野苏子根,山苏子根,蜜罐头,朵朵花根,蜂糖罐,亦参,木羊乳,紫党参,烧酒壶根。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自11月上旬至第二年3月上旬均可采收,以11月上旬采挖最宜。将根挖出,除去泥土、根须,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阳处。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贵州、山西、陕西、甘肃、广西等地。主产安徽、山西、河北、四川、江苏等地。此外,湖北、甘肃、辽宁、陕西、山东、浙江、河南、江西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根茎顶部常有茎基残余,根茎上生1至多数细长的榀。根略呈长圆柱形,微弯曲,有时分支,其上生多数细须根,根长约10~25厘米,直径约0.8~1.5厘米,支根长约5~8厘米,直径约2~5毫米,表面棕红色至砖红色,粗糙,具不规则的纵皱或栓皮,多呈鳞片状剥落.质坚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带角质或纤维性,皮部色较深,呈紫黑色或砖红色,木部维管束灰黄色或黄白色,放射状排列。气弱,味甘微苦。以条粗、内紫黑色,有菊花状白点者为佳。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安神宁心,排脓,止痛。治心绞痛,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血崩带下,症瘕,积聚,瘀血腹痛,骨节疼痛,惊悸不眠,恶疮肿毒。①《本经》:“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②《吴普本草》:“治心腹痛。”③《别录》:“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④陶弘景:“渍酒饮之,疗风痹。”⑤《药性论》:“治脚弱,疼痹,主中恶;治腹痛,气作声音呜吼。”⑥《日华子本草》:“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骨节疼痛,四肢不遂;排脓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补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毒,丹毒;头痛,赤眼,热温狂闷。”⑦《滇南本草》:“补心定志,安神宁心。治健忘怔冲,惊悸不寐。”⑧《纲目》:“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⑨《云南中草药选》:“活血散瘀,镇静止痛。治月经不调,痛经,风湿痹痛,子宫出血,吐血,乳腺炎,痈肿。”
备注此外,尚有下列几种植物的根,有些地区亦作丹参使用:①甘肃丹参,根呈圆锥形。叶多基生或生于茎的下部,十片三角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心形或戟形。使用于甘肃,宁夏、青海、云南、西藏。②褐毛丹参,叶背面密生褐色柔毛。使用于甘肃、宁夏、青海、云南。③滇丹参,根肉质,肥厚,纺锤形,数个簇生。叶根生,单叶或羽状复叶,单叶叶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基部微心形,两面多皱纹及微柔毛,边缘有圆齿;羽状复叶有小叶3~5。轮伞花序有花4~6,于茎顶排成疏生的总状花序;花冠青紫色。使用于云南地区。
6、蒺藜别名刺蒺藜,白蒺藜,硬蒺藜,蒺骨子,刺蒺藜。
来源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生境分布生于田野、路旁及河边草丛。各地均产。主产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川、山西、陕西。
性状果实由5个分果瓣组成,呈放射状排列,直径7~12mm。常裂为单一的分果瓣,分果瓣呈斧状,长3~6mm;背部黄绿色,隆起,有纵棱及多数小刺,并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1对。质坚硬。味苦、辛。
功能主治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
7、钩藤别名钓藤,吊藤,钩藤钩子,钓钩藤,莺爪风,嫩钩钩,金钩藤,挂钩藤,钩丁,倒挂金钩,钩耳,钓藤,双钩藤,鹰爪风,倒挂剌,吊风根,金钩草,倒挂刺。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钩藤或华钩藤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带钩枝条。春、秋采收带钩的嫩枝,剪去无钩的藤茎,晒干,或置锅内蒸后再晒干。
性状①钩藤 为干燥的带钩茎枝,茎枝略呈方柱形,长约2厘米,直径约2毫米,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一端有一环状的茎节,稍突起,节上有对生的两个弯钩,形如船锚,尖端向内卷曲,亦有单钩的,钩大小不一,基部稍圆,径2~3毫米,全体光滑,略可见纵纹理。质轻而坚,不易折断,断面外层呈棕红色,髓部呈淡黄色而疏松如海绵状。气无,味淡。以双钩形如锚状、茎细、钩结实、光滑、色红褐或紫褐者为佳。主产广西、江西、湖南、浙江、广东。②华钩藤 性状与钩藤大致相同。惟茎枝呈方柱形,径约2~3毫米,表面灰棕色,钩基部稍阔。主产四川,贵州、云南、湖北等地亦产。
功能主治清热平肝,熄风定惊。治小儿惊痫瘈疭,大人血压偏高,头晕、目眩,妇人子痫。①《别录》:“主小儿寒热,惊痫。”②《药性论》:“主小儿惊啼,瘈疭热壅。”③《日华子本草》:“治客忤胎风。”④《纲目》:“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除心热,小儿内钓腹痛,发斑疹。”⑤《本草征要》:“舒筋除眩,下气宽中。”⑥《本草述》:“治中风瘫痪,口眼歪斜,及一切手足走注疼痛,肢节挛急。又治远年痛风瘫痪,筋脉拘急作痛不已者。”
备注尚有多种同属植物的带钩茎枝亦作钩藤使用,主要的有以下几种:①披针叶钩藤,枝有狭翅;钩光滑。②类钩藤,钩光滑,托叶裂片狭三角形。③大叶钩藤,参见“大叶钩藤”条。④毛钩藤,枝、钩及叶下面被粗毛。⑤无柄果钩藤,花冠管无毛,裂片外面密被绢毛,枝、钩被疏毛。⑥攀茎钩藤,枝、钩密被柔毛,叶下面被长柔毛。
8、牛膝别名百倍,怀牛膝,鸡胶骨,百倍,牛茎,脚斯蹬,铁牛膝,杜牛膝,怀夕,真夕,怀膝,土牛膝,淮牛膝,红牛膝,牛磕膝,牛克膝,牛盖膝,粘草子根,牛胳膝盖,野牛充膝,接骨丹,牛盖膝头,牛髁膝,山苋菜,对节草。
来源为苋科植物牛膝的根。牛膝的根,于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去净须根,泥土,晒至干皱后,用硫黄熏数次,然后将顶端切齐、晒干。
生境分布栽培或野生于山野路旁。分布河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主产河南。
性状干燥根呈细长圆柱形,有时稍弯曲,上端较祖,下端较细,长约30~90匣米,直径约0.5~1厘米。表面呈土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微的纵皱纹和稀疏的侧根痕。质坚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微呈角质状。气特殊,味微甜而涩。以根粗长,皮细坚实,色淡黄者为佳。
功能主治生用散瘀血,消痈肿。治淋病,尿血,经闭,症瘕,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喉痹,痈肿,跌打损伤。熟用补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四肢拘挛,痿痹。①《本经》:“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②《别录》:“疗伤中少气,男肾阴消,老人失溺,补中续绝,填骨髓,除脑中痛及腰脊痛,妇人月水不通,血结,益精,利阴气,止发白。”③《药性论》:“治阴痿,补肾填精,逐恶血流结,助十二经脉。”④《日华子本草》:“治腰膝软怯冷弱,破癥结,排脓止痛,产后心腹痛并血运,落胎,壮阳。”⑤《本草衍义》:“与苁蓉浸酒服,益肾;竹木刺入肉,捣烂罨之,即出。”⑥张元素:“强筋。”⑦《本草衍义补遗》:“能引诸药下行。”⑧《滇南本草》:“止筋骨疼,强筋舒筋,止腰膝酸麻,破瘀坠胎,散结核,攻瘰疬,退痈疽、疥癞、血风、牛皮癣、脓窠。”⑨《纲目》:“治久疟寒热,五淋尿血,茎中痛,下痢,喉痹,口疮,齿痛,痈肿恶疮,伤折。”⑩《本草正》:“主手足血热瘙痹,血燥拘挛,通膀胱涩秘,大肠干结,补髓填精,益阴活血。”⑾《本草备要》:“酒蒸则益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足痿筋挛,阴痿失溺,久疟,下痢,伤中少气,生用则散恶血,破癥结,治心腹诸痛,淋痛尿血,经闭难产,喉痹齿痛,痈疽恶疮。”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八味加味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0味。八味加味汤的基本资料八味加味汤(《证因方论集要》卷三引汪蕴谷方)处方熟地、萸肉、茯苓、山药、丹皮、附子、肉桂、泽泻、人参、黄耆(炙)、白术(上炒)、菟丝子、枸杞
八味紫菀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6味。八味紫菀汤的基本资料八味紫菀汤(《幼幼新书》卷十六引《婴孺方》)处方紫菀2两,细辛2两,甘草(炙)2两,款冬花3两,桂心1两,牡蛎1两,豉1两,竹叶1把。功能主治
八味茯苓补心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8味。八味茯苓补心汤的基本资料八味茯苓补心汤(《保婴撮要》卷十一)处方茯苓2钱,酸枣仁(炒)2钱,五味子(炒)1钱,当归1钱,人参1钱5分,白术(炒)1钱,菖蒲5分
处方1、清脑降压汤处方珍珠母20克,石决明25克,何首乌50克,白菊花15克,钩藤15克。功能主治平肝熄风,育阴潜阳。主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张成思方处方2、八味
降压汤2号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9味。降压汤2号的基本资料降压汤2号(《临证医案医方》)处方白芍20g,生地12g,元参15g,首乌9g,杜仲12g,牛膝12g,桑寄生30g,灵磁石30g(先煎),牡
降压汤1号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0味。降压汤1号的基本资料降压汤1号(《临证医案医方》)处方紫贝齿15g(先煎),紫石英9g(先煎),磁石30g(先煎),生石决明30g(先煎),夏枯草15g,菊花9
八味顺气散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3条,相关中药材7味。八味顺气散的基本资料八味顺气散(《医方类聚》卷二十一引《济生》)别名乌药顺气散、八物顺气汤、顺气。处方白术1两,白茯苓(去皮)1两,青皮(去白)1两
菝葜八味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8味。菝葜八味汤的基本资料菝葜八味汤(《外台》卷二十七引《许仁则方》)别名菝(艹吉瓜)散、黄耆汤、菝葜饮、菝葜汤。处方菝葜3两,土瓜根3两,黄耆4两,地骨皮4两,五味子
泻热半夏千里流水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5味。泻热半夏千里流水汤的基本资料泻热半夏千里流水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处方半夏宿姜各9克生地黄15克酸枣仁9克黄芩3克远志茯苓各6克秫米6克制法上药八味
八味茴香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味。八味茴香丸的基本资料八味茴香丸(《医略六书》卷二十四)处方八味丸加茴香。功能主治肾虚,寒疝疼痛。八味茴香丸相关中药材1、茴香别名蘹香,小茴香,土茴香,野茴香,大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