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虫丸

Posted 牛黄

篇首语: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出虫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出虫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6味。

出虫丸的基本资料

出虫丸(《圣惠》卷八十七)

处方朱砂1分(细研),麝香1分,牛黄1分,蟾酥半钱,熊胆1分,蜗牛子1分(炒微黄),夜明沙1分(微炒)。

制法上为细末,以面糊和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五疳久不愈,羸瘦极甚。

用法用量每服3丸,以温水送下;更别以水研1丸,滴向鼻中,得嚏5-7声,良久当有虫随汁出。

出虫丸相关中药材

1、熊胆

别名狗熊胆,黑瞎子胆,黑熊,猪熊,狗熊,黑瞎子,登仓,狗驼子,黄熊,豭罴,马熊,人熊。

来源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胆囊。一般于冬季捕捉,捕获后,剖腹取胆,割时先将胆口扎紧,割取后小心剥去胆囊外附着的油脂,用木板夹扁,悬挂于通风处阴干,或置石灰缸中干燥。不宜晒干或烘干,以防腐臭。

生境分布主产云南、黑龙江、吉林。此外,贵州、四川、青海、西藏、新疆、甘肃、湖北、湖南、陕西、福建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胆囊呈长扁卵形,上部狭细,下部膨大,长10~20厘米,宽5~8厘米。表面灰黑色或棕黑色,显光泽,有皱褶,囊皮薄,迎光视之,上部常呈半透明。质坚硬,破开后,断面纤维性。囊内藏有干燥胆汁,习称“胆仁”,呈块状、颗粒状、粉末状或稠膏状。有光泽,颜色不一,金黄色透明光亮如琥珀,质松脆,味苦回甜者习称“金胆”或“铜胆”;黑色、质坚而脆或呈稠膏状者,习称“墨胆”或“铁胆”;黄绿色、光亮较差、质亦较脆者,习称“菜花胆”。气微清香或微腥,入口溶化,味极苦,清凉而不粘牙。以个大、胆仁金黄色、明亮、味苦回甜者为佳。以云南所产的“云胆”品质最优;黑龙江、吉林所产的“东胆”产量最大。

鉴别1.取胆仁少量,直火加热,只起泡而无腥气。2.取胆仁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黄白色荧光。3.取胆仁约0.1g,加甲醇10ml加热溶解,放冷,过滤;滤液置水治上蒸干,加入20%氢氧化钠溶液5ml,于水浴中水解约5小时(注意补充散失水分),放冷;加盐酸呈酸性,加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5ml,提取液浓缩至约5ml,作供试品溶液。另取熊脱氧胆酸1mg,加甲醇1ml溶解,作对照品溶液。采用薄层层析法,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以异辛烷-异戊醚-冰醋酸-正丁醇-水(10:5:5:3:1)的上层液为展开剂,展跟18cm,取出,晾干;喷以30%硫酸溶液(v/v),于105度加热约10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色斑。

功能主治清热,镇痉,明目,杀虫。治热黄,暑泻,小儿惊痼,疳疾,蛔虫痛,目翳,喉痹,鼻蚀,疔痔恶疮。①《药性论》:“主小儿五疳,杀虫,治恶疮。”②《唐本草》:“疗时气热盛变为黄疸,暑月久利,疳匿心痛。”③《日华子本草》:“治疳疮,耳鼻疮,及诸疳疾。”④《医学入门》:“点眼去翳开盲。涂恶疮、痔瘘。”⑤《纲目》:“退热,清心,平肝,明目去翳,杀蛔、蛲虫。”⑥《本草述》:“治喉痹。”⑦《本草求原》:“治蓄血,血淋。”⑧《随息居饮食谱》:“治疔疽。”

2、朱砂

别名丹砂,辰砂,丹粟,丹砂,赤丹,汞沙,朱丹,真朱,光明砂。

来源为天然的辰砂矿石。劈开辰砂矿石,取出岩石中夹杂的少数朱砂。可利用浮选法,将凿碎的矿石放在直径约尺余的淘洗盘内,左右旋转之,因其比重不同,故砂沉于底,石浮于上。除去石质后,再将朱砂劈成片、块状。其片状者称为“镜面砂”,块状者称“豆瓣砂”,碎末者称“朱宝砂”。

生境分布主产贵州、湖南、四川、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为大小不一的片状、块状或细小颗粒状。鲜红色或暗红色,有光泽。体重,无臭,无味。商品有以下几种。①朱宝砂 又名:洋尖砂、泽光砂。呈细小片块状或颗粒状,色红明亮,触之不染手。②镜面砂(《雷公炮炙论》)又名:劈砂、片砂。呈斜方形或长条形的片状,厚薄不一,边缘不齐,色红而鲜艳,光亮如镜面微透明,质较松脆,易破碎。③豆瓣砂 又名:豆砂(陶弘景),个砂。呈块状,较大,方圆形或多角形,颜色发暗或现灰黑,体重质坚而不易碎。上述药材以色红鲜艳、有光泽、微透明、无杂质者为佳。不溶于水、硝酸及硫酸,但能溶于王水和硫化钠溶液。

功能主治安神,定惊,明日,解毒。治癫狂,惊悸,心烦,失眠:眩晕,目昏,肿毒,疮疡,疥癣。①《本经》:“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②《别录》:“通血脉,止烦满、消渴,益精神,悦泽人面,除中恶腹痛,毒气疥瘘诸疮。”③《药性论》:“镇心,主抽风。”④《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治疮疥痂息肉,服并涂用。”⑤《珍珠囊》:“心热非此不能除。”⑥李杲:“纳浮溜之火而安神明。”⑦《医学入门》:“痘疮将出,服之解毒,令出少。治心热烦跺。润肺止渴,清肝明目,兼辟邪恶瘟疫,破癥瘕,下死胎。”⑧《纲目》:“治惊痫,解胎毒、痘毒,驱邪疟,能发汗。”⑨《本草从新》:“定颠狂,止牙疼。”

3、牛黄

别名丑宝,天然牛黄,犀黄,各一旺。

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的结石,全年均产。于宰牛时注意牛的胆囊、胆管及肝管中有无硬块,如有即为牛黄,应立即滤去胆汁,将牛黄取出(迟则为胆汁浸润而变黑)。除净外部薄膜,先裹以灯心草或通草丝,外面再包以白布或毛边纸,置阴凉处阴干。干燥时,切忌风吹、日晒、火烘,以防破裂或变色。本品大多取于胆囊,形较圆,商品称为“胆黄”或“蛋黄”。取于胆管、肝管者,呈管状,称为“管黄”。

性状①胆黄(《本经逢原》)完整者呈卵形,方圆形或三角形,直径0.5~3厘米。表面金黄色或棕黄色,深浅不一,细腻而稍有光泽;有时外部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表面有裂纹,亦有呈麻面而不光滑的。质轻松脆,易于破碎。断面棕黄或金黄色,深浅不等,亦显光泽,有排列整齐的环状层纹,重重相叠。气清香,味先微苦,后微甜。入口芳香清凉,嚼之不粘牙,可慢慢溶化。以少许粉末,和以清水,涂于指甲上能染黄色,经久不褪,习称“透甲”或“挂甲”。②管黄 呈管状或破碎的小片,表面不平或有横曲纹。长约3厘米,直径约0.5~1.5厘米,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不光滑,有裂纹及小突起。断面也有很少的层次,内心多有空隙,色较深。上述牛黄以表面光泽细腻,质轻松脆,断面层纹薄而齐整,无白膜,味先苦后甘,清香而凉者为佳。主产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河南。此外,四川、西藏、青海、广西、江苏、上海等地亦产。以西北、东北的产量较大。商品产于西北者,称“西牛黄”或“西黄”;产于东北者,称“东牛黄”或“东黄”;产于北京、天津等地者,称“京牛黄”。进口的牛黄,产于加拿大、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智利、玻利维亚等地者,称“金山牛黄”;产于印度者,称“印度牛黄”。进口牛黄的色泽、气味,均不及国产牛黄。牛黄除来源于黄牛、水牛外,牛科动物的牦中及野牛的牛黄亦可入药。其外形与断面层纹与黄牛、水牛的牛黄同,所不同者外表为乌黑色;另有人工牛黄,为牛胆汁或猪胆汁经人工提取制造而成。大多呈粉末状,或不规则的球形、方形,表面浅棕色或金黄色。质轻松,气微清香而略腥,味微甜而苦,入口后无清凉感。涂于指甲亦能染成黄色,主产天津及北京。

功能主治清心,化痰,利胆,镇惊。治热病神昏、谵语,癫痫发狂,小儿惊风抽搐,牙疳,喉肿,口舌生疮,痈疽,疔毒。①《本经》:“主惊痫,寒热,热盛狂庢。”②《别录》:“疗小儿诸痫热,口不开;大人狂癫。又堕胎。”③《药性论》:“小儿夜啼,主卒中恶。”④孙思邀:“益肝胆,定精神,除热,止惊痢,辟恶气。”⑤《日华子本草》:“疗中风失音,口噤,妇人血噤,惊悸,天行时疾,健忘虚乏。”⑥《日用本草》:“治惊病搐搦烦热之疾,清心化热,利痰凉惊。”⑦《纲目》:“痘疮紫色,发狂谵语者可用。”⑧《会药医镜》:“疗小儿急惊,热痰壅塞,麻疹余毒,丹毒,牙疳,喉肿,一切实证垂危者。”

4、蜗牛

别名仆累,小牛螺,黄犊,蚹蠃,鼠蝓,蜗蠃,蜾蠃,蠡蠃,陵螺,山蜗,瓜牛,蠡牛,负壳蜒蚰,海羊,蜓蚰蠃,土牛儿,负壳蛞蝓,天螺,圆螺虫,天螺蛳,无靥螺,肌母螺,仆累,蚹赢,蜗赢,蜾赢,彘赢,彘牛,蜒蚰赢,士牛儿,里牛。

来源为蜗牛科动物蜗牛及其同科近缘种的全体。夏季捕捉,捕得后用沸水烫死,晒干。

性状干燥的蜗牛,全体已缩入螺壳内。螺壳直径约1厘米许,外面灰褐色,有光泽,质脆易碎。破碎后,内部为乳白色。以完整不破碎、干净无泥者为佳。

功能主治清热,消肿,解毒。治风热惊痫,消渴,喉痹,痄腮,瘰疬,痈肿,痔疮,脱肛,蜈蚣咬伤。①《别录》:“主贼风歪僻腕跌,大肠下脱肛,筋急及惊痫。”②《药性论》:“生研取服,止消渴。”③《品汇精要》:“祛风热,消疮肿。”④《纲目》:“治小儿脐风撮口,利小便,消喉痹,止鼻衄,通耳聋,治诸种毒痔漏,制蜈蚣蝎虿毒。”⑤《本草新编》:“善杀虫,以活者投麻油中,自化为油。涂虫疮。”⑥《玉楸药解》:“利水泄火,消肿败毒,去湿清热。”⑦《医韩纂要》:“治血风疮及杨梅疮。”⑧《黑龙江中药》:“通乳。”

5、蟾酥

别名蟾蜍眉脂,蟾蜍眉酥,癞蛤蚂浆,蛤蟆酥,蛤蟆浆,癞蛤蟆酥。

来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夏、秋季捕得蟾蜍后,将体表洗净,晾干,然后刺激其耳后腺及皮肤腺,使之分泌浆液。浆液须盛于瓷器内,忌与铁器接触,否则易变黑色;并须立即加工,以免时间过久而变质。

生境分布产河北、山东、四川、湖南、江苏、浙江等地。此外,辽宁、湖北、新疆亦产。

性状干燥的蟾酥呈扁圆形团块状、饼状、棋子状或片状。表面光亮,有的不平而具有皱纹,淡黄色、紫红色或棕黑色。团块状或饼状者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茶褐色,如胶质状而有光泽。片状者质脆易折断,红棕色,半透明。气微腥,嗅之作嚏,味麻辣。遇水即起泡沫,并泛出白色乳状液;用锡纸包碎块少许,烧之即熔为油状。以质明亮、紫红色、断面均一、沾水即泛白色者为佳。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强心,止痛。治疔疮,痈疽,发背,瘰疬,慢性骨髓炎,咽喉肿痛,小儿疳积,心衰,风、虫牙痛。①《药性论》:“脑疳,以奶汁调滴鼻中。”②《日华子本草》:“治脱溃团K帜Γ恢窝隼洌⒅羝晕廛镙敲缰鞣笱鄄⒁跄摇!雹邸侗静菅芤濉罚骸俺莘熘醒觯灾嚼佔诱焊审杆稚傩恚谘龃Π粗!雹堋兑窖朊拧罚骸爸饔妇茵壑遵ю撸磺卸翊缪ⅰ!雹荨陡倌俊罚骸爸畏⒈仇鄞磺卸裰住!雹蕖侗静菡罚骸爸畏纭⒊嫜劳矗灾侥檎荷傩淼愠莘熘小!

相关参考

出虫膏

出虫膏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味。出虫膏的基本资料出虫膏(《普济方》卷二八四)处方自死虾蟆1枚,头发1把。制法以猪膏1斤半,纳2物煎之,消尽下之,欲冷,纳盐1合搅和。功能主治痈疽败证及骨疽。用法用量以

出虫芦荟散

出虫芦荟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7味。出虫芦荟散的基本资料出虫芦荟散(《圣惠》卷八十七)处方芦荟半两(细研),胡黄连半两,雄黄1分(细研),熊胆半两(研入),朱砂半两(细研),代赭1分,麝香半分(细研

钓虫丸

钓虫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4味。钓虫丸的基本资料钓虫丸(《圣济总录》卷九十三)处方磁石(细研,生用)2两,硇砂(汤熬令熟)2两,龙骨3两,腻粉半两,麝香(取末)7两。制法上为细末,以黄蜡4两为丸,如

下虫丸

下虫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9味。下虫丸的基本资料下虫丸(《征治准绳·类方》卷八)处方苦楝皮(去外粗皮,用根皮为上,树皮次之)制法上一味为末,面糊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治虫积。用法用量如欲服药,宜戒

蒿虫丸

蒿虫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蒿虫丸的基本资料蒿虫丸(《慈幼新书》卷七)处方朱砂1钱,轻粉1钱。制法上为细末,取青蒿节内虫(须七月初旬取,迟则生翅飞去)同研,丸如麻子大,晒干,瓷罐收贮。功能主治小

安虫丸

安虫丸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1条,相关中药材20味。安虫丸的基本资料安虫丸(《续名家方选》)处方黄柏5两,苦参3两,槟榔1两半,杨梅皮1两,黄连3两,黄芩1两,莪术1两。制法上为细末,为丸如梧桐子大。功

大虻虫丸

大虻虫丸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1条,相关中药材13味。大虻虫丸的基本资料大虻虫丸(《千金》卷四)处方虻虫400枚,蛴螬1升,干地黄4两,牡丹4两,干漆4两,芍药4两,牛膝4两,土瓜根4两,桂心4两,吴茱

大黄蟅虫丸

大黄蟅虫丸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1条,相关中药材13味。大黄蟅虫丸的基本资料大黄蟅虫丸(《中国药典》)处方熟大黄300g土鳖虫(炒)30g水蛭(制)60g虻虫(去翅足,炒)45g蛴螬(炒)45g干漆(煅

含有雄黄的处方(三)

处方1、猎虫丸处方芜荑、雷丸、桃仁、干漆(炒烟尽)、雄黄(微炒)、锡灰、皂角(烧烟尽)、槟榔、使君子各等分,轻粉减半,细榧肉加倍。制法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诸虫积,胀痛,黄瘦。用法用

含有莪术的处方(三)

处方1、大黄(庶虫)虫丸处方生锦纹、荆三棱、(庶虫)虫、蓬莪术、干漆、元明粉。功能主治腹胀血蛊,先有积块化胀,或石瘕肠蕈,脉实形壮者。用法用量为丸服。摘录《镐京直指》卷二处方2、莪术散处方香附3两,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