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草双参酒
Posted 性状
篇首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虫草双参酒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虫草双参酒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2味。
虫草双参酒的基本资料
虫草双参酒(现代标准)名称虫草双参酒
拼音chong cao shuang shen jiu
成份冬虫夏草、人参、丹参、地黄、黄芪、淫羊藿、黄精、何首乌、枸杞子、山茱萸、鸡血藤等21味。
性状本品为棕红色的澄清液体;气香、味苦。
功能主治补肾健脾,益气活血。用于脾肾亏虚,气虚血瘀所致的腰膝酸软,倦怠乏力,头晕目眩,气短懒言,食欲不振,肢体疼痛,麻木。
规格每瓶装500毫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毫升,一日2次。疗程10天。
禁忌儿童、孕妇禁用;对酒精过敏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禁服。
注意事项1.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本品含洒精45%~60%,不胜酒者慎服。3.本品宜饭前服用;久置可产生微量沉淀,振摇后服用。4.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服药2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8.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9.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包装玻璃瓶;1瓶/盒。
执行标准WS-5251(B-0251)-2002
虫草双参酒相关中药材
1、冬虫夏草别名虫草,冬虫草,夏草冬虫,虫草。
来源为麦角菌科植物冬虫夏草菌的子座及其寄主蝙蝠蛾科昆虫虫草蝙蝠蛾等的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夏至前后,当积雪尚未溶化时入山采集,此时子座多露于雪面,过迟则积雪溶化,杂草生长,不易找寻,且土中的虫体枯萎,不合药用。挖起后,在虫体潮湿未干时,除去外层的泥土及膜皮,晒干。或再用黄酒喷之使软,整理平直,每7~8条用红线扎成小把;用微火烘干。
生境分布主产四川、青海、贵州、云南,以四川产量最大。此外,西藏、甘肃等地亦产。
性状冬虫夏草为虫体与菌座相连而成,全长9~12厘米。虫体如三眠老蚕,长约3~6厘米,粗约0.4~0.7厘米。外表呈深黄色,粗糙,背部有多数横皱纹,腹面有足8对,位于虫体中部的4对明显易见。断面内心充实,白色,略发黄,周边显深黄色。菌座自虫体头部生出,呈棒状,弯曲,上部略膨大。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长可达4~8厘米,径约0.3厘米。折断时内心空虚,粉白色。臭微,味淡。以虫体色泽黄亮、丰满肥大、断面黄白色、菌座短小者为佳。
功能主治补虚损,益精气,止咳化痰。治痰饮喘嗽,虚喘,痨嗽,咯血,自汗盗汗,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病后久虚不复。①《本草从新》:“保肺益肾,止血化痰,已劳嗽。”②《药性考》:“秘精益气,专补命门。”③《柑园小识》:“以酒浸数枚啖之,治腰膝间痛楚,有益肾之功。”④《纲目拾遗》:“潘友新云治膈症,周兼士云治蛊胀。”⑤《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肺结核、老人衰弱之慢性咳嗽气喘,吐血、盗汗、自汗;又用于贫血虚弱,阳痿遗精,老人畏寒,涕多泪出等证。”⑥《云南中草药》:“补肺,壮肾阳。治痰次喘咳。”
2、枸杞子别名苟起子,枸杞红实,甜菜子,西枸杞,狗奶子,红青椒,枸蹄子,枸杞果,地骨子,枸茄茄,红耳坠,血枸子,枸地芽子,枸杞豆,血杞子,津枸杞,苟起子,杞子,构蹄子。
来源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成熟果实。夏、秋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柄,置阴凉处晾至果皮起皱纹后,再暴晒至外皮干硬、果肉柔软即得。遇阴雨可用微火烘干。
性状①西枸杞 为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呈椭圆形或纺锤形,略压扁,长1.5~2厘米,直径4~8毫米。表面鲜红色至暗红色,具不规则的皱纹,略有光泽,一端有白色果柄痕。肉质柔润,内有多数黄色种子;扁平似肾脏形。无臭,味甜,嚼之唾液染成红黄色。以粒大、肉厚、种子少、色红、质柔软者为佳。主产宁夏。甘肃有少量生产。②津枸杞 又名:津血杞、杜杞子。为植物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呈椭圆形或圆柱形,两端略尖,长1~1.5厘米,直径3~5毫米。表面鲜红色或暗红色;具不规则的皱纹,无光泽。质柔软而略滋润,内藏多数种子,种子形状与上种略同。无臭,味甜。以粒大、肉厚、种子少、色红、质柔软者为佳。粒小、肉薄、种子多、色灰红老质次。主产河北。此外,河南、陕西、四川、山西、江苏等地亦产。
功能主治滋肾,润肺,补肝,明目。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①陶弘景:“补益精气,强盛阴道。”②《药性论》:“能补益精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③《食疗本草》:“坚筋耐老,除风,补益筋骨,能益人,去虚劳。”④王好古:“主心病嗌干,心痛,渴而引饮,肾病消中。”⑤《纲目》:“滋肾,润肺,明目。”⑥《本草述》:“疗肝风血虚,眼赤痛痒昏翳。”“治中风眩晕,虚劳,诸见血证,咳嗽血,痿、厥、挛,消瘅,伤燥,遗精,赤白浊,脚气,鹤膝风。”
备注除上述品种外,尚有甘肃产的“甘州子”,为植物土库曼枸杞和西北枸杞的果实;新疆产的“古城子”,为毛蕊枸杞的果实,当地都作枸杞子使用。干燥果实为长圆形或卵圆形,长6~9毫米,直径2~4毫米,表面暗红色,有不规则的皱纹,无光泽。质略柔软,内有种子多数。无臭,味甘而酸。
3、何首乌别名地精,亦敛,首乌,陈知白,红内消,马肝石,黄花乌根,小独根,赤首乌,铁秤砣,地精,赤敛,疮帚,山奴,山哥,山伯,山翁,山精,夜交藤根,黄花污根,血娃娃,田猪头,铁称陀,山首乌,药首乌,何相公。
来源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栽后3~4年春、秋采挖,洗净,切去两端,大者对半剖开,或切厚片,晒干、烘干或煮后晒干。
生境分布生长于草坡、路边、山坡石隙及灌木丛中。分布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主产河南、湖北、贵州、四川、江苏、广西等地。此外,浙江、安徽、广东、山东、江西、湖南亦产。
性状何首乌(赤首乌)干燥块根呈纺锤形或块状,长约6~15厘米,膨大部直径3~12厘米,外表红褐色或紫褐色,有不整齐的纵沟,凹凸不平,两端各有一根痕。质坚,显粉性。横断面淡红棕色或淡黄棕色,中心为一个较大的木心,周围有数个类圆形的异形维管束,形成云锦状花纹;干后收缩而有稍突起的皱纹。气无,味苦涩。以质重、坚实、显粉性者为佳。
功能主治补肝,益肾,养血,祛风。治肝肾阴亏,发须早白,血虚头晕,腰膝软弱,筋骨酸痛,遗精,崩带,久疟,久痢,慢性肝炎,痈肿,瘰疬,肠风,痔疾。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壮筋骨;用于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神经衰弱、高血脂症。①《何首乌录》:“主五痔,腰腹中宿疾冷气,长筋益精,能食,益气力,长肤,延年。”②《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冷气及肠风。”③《开宝本草》:“主瘰疬,消痈肿,疗头面风疮,五痔,止心痛,益血气,黑髭鬓,悦颜色,亦治妇人产后及带下诸疾。”④王好古:“泻肝风。”⑤《滇南本草》:“涩精,坚肾气,止赤白便浊,缩小便,入血分,消痰毒。治办白癜风,疮疥顽癣,皮肤瘙庠。截疟,治痰疟。”⑥《药品化义》:“益肝,敛血,滋阴。治腰膝软弱,筋骨酸痛,截虚疟,止肾泻,除崩漏,解带下。”⑦《本草述》:“治中风,头痛,行痹,鹤膝风,痫证,黄疸。”⑧《本草再新》:“补肺虚,止吐血。”⑨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神经衰弱,慢性肝炎。”⑩《江西草药》:“通便,解疮毒;制熟补肝肾,益精血。”
备注《开宝本草》记载,何首乌有赤、白之分。现代药材,除上述蓼科之赤首乌外,少数地区亦有应用白首乌者。白首乌主要为萝藦科植物大根牛皮消的块根,参见“白首乌”条。此外,江苏(南京)亦有用耳叶牛皮消之块根者,参见“隔山消”条。
4、鸡血藤别名血风,血藤,大血藤,血风藤,三叶鸡血藤,九层风,马鹿藤,紫梗藤,猪血藤,红藤,活血藤,血龙藤,过岗龙,五层血。
来源为豆科植物密花豆、白花油麻藤、香花岩豆藤或亮叶岩豆藤等的藤茎。全年可采,或9~10月采收,截成长约40厘米的段,晒干。
性状①密花豆的藤茎呈扁圆柱形,稍弯曲,直径2~7厘米。表面灰棕色,栓皮脱落处呈红褐色,有明显的纵沟及小形点状皮孔。横切面可见小形的髓,偏向一侧,木质部淡红色,导管呈孔洞状不规则排列,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褐色或黑棕色。二者相间排列呈偏心性半圆形的环。质坚实,难折断,折断面呈不整齐的裂片状。气微,味涩。产于广西。②白花袖麻藤的干燥藤茎,呈扁圆柱形,稍弯曲,长约40厘米,长径约4.5厘米,短径约3厘米。表面灰棕色,栓皮剥落处现红棕色,有明显纵沟及横向皮孔,节处微突起,有时具分枝痕。横切面中央有偏心性的小髓(中心性者极罕见),木质部淡红棕色,韧皮部呈赤褐色至棕黑色的圆环,韧皮部外方为木质部与韧皮部相间排列的同心半圆环。新鲜时亦褐色的环状部位有鲜红色液汁流出,形如鸡血。液汁干后凝成亮黑色胶丝状斑点。质坚,折断时片裂状。气微,味涩。以条匀、切面有赤褐色层圃、并有渗出物者为佳。主产于广西。③香花岩豆藤的干燥藤茎,又名:丰城鸡血藤。呈圆柱形,表面灰褐色,有纵纹。横断面皮部占半径的1/4,密布红棕色胶状斑点,向外渐疏,木质部黄色,导管呈细孔状。质坚实。气微、味微苦涩。以外皮灰褐、内色淡黄、五层圈者为佳。产江西、福建、云南、四川等地。④亮叶岩豆藤的干燥藤茎与上种相似。产广西。鸡血藤药材除上述,品种外,尚有下列几种:①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藤茎,产于河南、福建、广东,使用地区较广。参见“大血藤”条。②豆科植物常绿油麻藤的藤茎。其药材呈圆柱形,直径3~15厘米.表面灰褐色,粗糙,具有纵向的陷沟、横环纹和疣状凸起的皮孔,尚可见瘤状凸起的侧枝痕迹。横切面皮部薄,韧皮部具树脂状分泌物呈棕褐色,本质部灰黄色,导管呈孔洞状,多放射性整齐排列。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数层同心性环,髓部细小,射线致密呈放射状。质坚体重,难折断,折断面呈纤维性。气微弱,味涩而微甜。产福建。参见“牛马藤”条。③豆科植物昆明鸡血藤的藤茎,产广东、广西、甘肃等地。参见“昆明鸡血藤”条。
功能主治活血、舒筋。治腰膝酸痛,麻木瘫痪,月经不调。①《纲目拾遗》:“活血,暖腰膝,已风瘫。”②《本草再新》:“补中燥胃。”③《饮片新参》:“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治暑痧,风血痹症。”④《现代实用中药》:“为强壮性之补血药,适用于贫血性之神经麻痹症,如肢体及腰膝酸痛,麻木不仁等。又用于妇女月经不调,月经闭止等,有活血镇痛之效。”
5、山茱萸别名蜀枣,鬾实,鼠矢,鸡足,山萸肉,实枣儿,肉枣,枣皮,药枣,红枣皮,蜀枣,萸肉。
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肉。10~11月间果实成熟变红后采摘,采后除去枝梗和果柄,用文火烘焙,冷后,取下果肉,再晒干或用文火烘干。宜放置阴暗干燥处,以防霉蛀变质。
生境分布杂生于山坡灌木林中。有栽培。分布陕西、河南、山西、山东、安徽、浙江、四川等地。产浙江、河南、安徽、陕西、山西、四川等地。
性状肉质果皮破裂皱缩,不完整或呈扁简状,长约1.5厘米,宽约o.5厘米。新货表面为紫红色,陈久者则多为紫黑色,有光泽,基部有时可见果柄痕,顶端有一四形宿萼痕迹。质柔润不易碎。无臭,味酸而涩苦。以无核、皮肉肥厚、色红油润者佳。
功能主治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治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肝虚寒热,虚汗不止,心摇脉散。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温肝补肾,除一切风,止月经过多,治老人尿频。①《本经》:“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②《雷公炮炙论》:“壮元气,秘精。”③《别录》:“肠胃风邪,寒热疝瘕,头风,风气去来,鼻塞,目黄,耳聋,面疱,温中,下气,出汗,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利,明目,强力。”④《药性论》:“治脑骨痛,止月水不定,补肾气;兴阳道,添精髓,疗耳鸣,除面上疮,主能发汗,止老人尿不节。”⑤《日华子本草》:“暖腰膝,助水脏,除一切风,逐一切气,破癥结,治酒皶。”⑥《珍珠囊》:“温肝。”⑦《本草求原》:“止久泻,心虚发热汗出。”
6、淫羊藿别名刚前,仙灵脾,仙灵毗,放杖草,弃杖草,千两金,干鸡筋,黄连祖,三枝九叶草,牛角花,铜丝草,铁打杵,三叉骨,肺经草,铁菱角,刚前,三叉风,桂鱼风,铁铧口,铁耙头,鲫鱼风,羊藿叶,羊角风,三角莲,乏力草,鸡爪莲。
来源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心叶淫羊藿或箭叶淫羊藿的茎叶。夏、秋采收,割取茎叶,除去杂质,晒干。
生境分布产陕西、辽宁、山西、湖北、四川、广西等地。
性状①淫羊藿(又名:大叶淫羊藿)干燥茎细长圆柱形,中空,长20~30厘米.棕色或黄色,具纵棱,无毛。叶生茎顶.多为一茎生三枝,一枝生三叶。叶片呈卵状心形,先端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细刺状锯齿,上面黄绿色,光滑,下面灰绿色,中脉及细脉均突出。叶薄如纸而有弹性。有青草气,味苦。②心叶淫羊藿(又名:小叶淫羊藿)叶片为圆心形,先端微尖。其他与淫羊藿同。③箭叶淫羊藿 叶片为箭状长卵形,革质;叶端渐尖呈刺状,叶基箭形。其他与淫羊藿同。以上药材均以梗少、叶多、色黄绿、不破碎者为佳。
功能主治补肾壮阳,祛风除湿。治阳痿不举,小便淋沥,筋骨挛急,半身不遂,腰膝无力,风湿痹痛,四肢不仁。①《本经》:“主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②《别录》:“坚筋骨。消瘰疬、赤痈;下部有疮,洗,出虫。”③《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冷风劳气,补腰膝,强心力,丈夫绝阳不起,女子绝阴无子,筋骨挛急,四肢不任,老人昏耄,中年健忘。”④《医学入门》:“补肾虚,助阳。治偏风手足不遂,四肢皮肤不仁。”
7、丹参别名红根,大红袍,血参根,血山根,红丹参,紫丹参,郄蝉草,赤参;木羊乳,逐马,奔马草,山参,红根,山红萝卜,活血根,靠山红,红参,精选酒壶根,野苏子根,山苏子根,蜜罐头,朵朵花根,蜂糖罐,亦参,木羊乳,紫党参,烧酒壶根。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自11月上旬至第二年3月上旬均可采收,以11月上旬采挖最宜。将根挖出,除去泥土、根须,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阳处。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贵州、山西、陕西、甘肃、广西等地。主产安徽、山西、河北、四川、江苏等地。此外,湖北、甘肃、辽宁、陕西、山东、浙江、河南、江西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根茎顶部常有茎基残余,根茎上生1至多数细长的榀。根略呈长圆柱形,微弯曲,有时分支,其上生多数细须根,根长约10~25厘米,直径约0.8~1.5厘米,支根长约5~8厘米,直径约2~5毫米,表面棕红色至砖红色,粗糙,具不规则的纵皱或栓皮,多呈鳞片状剥落.质坚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带角质或纤维性,皮部色较深,呈紫黑色或砖红色,木部维管束灰黄色或黄白色,放射状排列。气弱,味甘微苦。以条粗、内紫黑色,有菊花状白点者为佳。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安神宁心,排脓,止痛。治心绞痛,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血崩带下,症瘕,积聚,瘀血腹痛,骨节疼痛,惊悸不眠,恶疮肿毒。①《本经》:“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②《吴普本草》:“治心腹痛。”③《别录》:“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④陶弘景:“渍酒饮之,疗风痹。”⑤《药性论》:“治脚弱,疼痹,主中恶;治腹痛,气作声音呜吼。”⑥《日华子本草》:“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骨节疼痛,四肢不遂;排脓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补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毒,丹毒;头痛,赤眼,热温狂闷。”⑦《滇南本草》:“补心定志,安神宁心。治健忘怔冲,惊悸不寐。”⑧《纲目》:“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⑨《云南中草药选》:“活血散瘀,镇静止痛。治月经不调,痛经,风湿痹痛,子宫出血,吐血,乳腺炎,痈肿。”
备注此外,尚有下列几种植物的根,有些地区亦作丹参使用:①甘肃丹参,根呈圆锥形。叶多基生或生于茎的下部,十片三角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心形或戟形。使用于甘肃,宁夏、青海、云南、西藏。②褐毛丹参,叶背面密生褐色柔毛。使用于甘肃、宁夏、青海、云南。③滇丹参,根肉质,肥厚,纺锤形,数个簇生。叶根生,单叶或羽状复叶,单叶叶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基部微心形,两面多皱纹及微柔毛,边缘有圆齿;羽状复叶有小叶3~5。轮伞花序有花4~6,于茎顶排成疏生的总状花序;花冠青紫色。使用于云南地区。
8、血藤别名大血藤,活血藤,黄皮血藤,紫金血藤,气藤,香石藤,铁骨散,小血藤。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翼梗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藤茎或根。3~6月间,砍取藤茎,锯段晒干。
生境分布主产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干燥藤茎呈圆柱形,粗壮;少有分枝。一般锯成长约30~60厘米的段落,径约2~6厘米不等。表面棕褐色微带黄色,皮质粗糙,但少里鳞片状者。质坚实,木质性强,切断面皮部呈棕红色或棕紫色,与木心紧密结合,木心坚硬,淡棕红色,有多数排列散乱的细孔。气味微弱。以条大、色红身干、无杂质者为佳。
功能主治养血消瘀,理气化湿。治痨伤吐血,肢节酸疼,心胃气痛,脚气痿痹,月经不调,跌打损伤。①《草木便方》:“入血分,破瘀生新。疗损伤积血,止痰血,鼻衄,臌胀,金疮。”②《分类草药性》:“治一切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吐血;通气,又治恶毒。”③《贵州民间方药集》:“舒筋活络,通经破瘀。治跌打损伤,风湿麻木,调月经。”④《贵州民间药物》:“治心气痛。”⑤《四川中药志》:“通经活血,强筋壮骨。治五痨七伤,跌打损伤,风湿血痹,筋骨肢节酸痛及脚气,痿躄。”⑥《贵州草药》:“除湿,理气止痛。治胃气痛。”
9、黄精别名老虎姜,龙衔,白及,兔竹,垂珠,鸡格,米脯,菟竹,鹿竹,重楼,救穷,戊已芝,萎蕤,苟格,马箭,仙人余粮,气精,生姜,野生姜,米餔,野仙姜,山生姜,玉竹黄精,白及黄精,阳誉蕻,土灵芝,老虎姜,山捣臼,鸡头参,赖姜,太阳草,笔菜,黄芝,笔管菜,白芨黄精,阳雀蕻,黄鸡菜,山姜。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黄精、囊丝黄精、热河黄精、滇黄精、卷叶黄精等的根茎。春、秋采收,以秋采者质佳。挖取根茎,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洗去泥土,置蒸笼内蒸至呈现油润时,取出晒干或烘干。或置水中煮沸后,捞出晒干或烘干。
生境分布主产贵州、湖南、浙江、广西、河北、内蒙古、辽宁、山西。
性状干燥根茎,呈不规则的圆锥状,形似鸡头(习称“鸡头黄精”),或呈结节块状似姜形(习称“姜形黄精”)。分枝少而短粗,长3~10厘米,直径1~3厘米。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半透明,全体有细皱纹及稍隆起呈波状的环节,地上茎痕呈圆盘状,中心常凹陷,根痕多呈点状突起,分布全体或多集生于膨大部分。干燥者质硬,易折断,未完全干燥者质柔韧;断面淡棕色,呈半透明角质样或蜡质状,并有多数黄白色小点。无臭,味微甜而有粘性。以块大、色黄、断面透明、质润泽、习称“冰糖渣”者为佳。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润心肺,强筋骨。治虚损寒热,肺痨咳血,病后体虚食少,筋骨软弱,风湿疼痛,风癞癣疾。①《别录》:“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②《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助筋骨,止饥,耐寒暑,益脾胃,润心肺。”③《滇南本草》:“补虚添精。”④《纲目》:“补诸虚,止寒热,填精髓,下三尸虫。”⑤《本草从新》:“平补气血而润。”⑥《现代实用中药》:“用于间歇热、痛风、骨膜炎、蛔虫、高血压。”⑦《四川中药志》:“补肾润肺,益气滋阴。治脾虚面黄,肺虚咳嗽,筋骨酸痹无力,及产后气血衰弱。”⑧《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补肾健脾,强筋壮骨,润肺生津。”
10、人参别名棒锤,山参,园参,参叶,人街,鬼盖,黄参,玉精,血参,土精,地精,金井玉阑,孩儿参,棒锤,人衔,神草,百尺杵,海腴,棒棰。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①园参9~10月间采挖生长6年以上的人参。用镐细心的刨起,防止断根和伤根,去掉泥土,再行加工。新鲜品称“园参水子”。新鲜的移山参称“移山参水子”。②野山参5~9月间采挖。用骨针拨松泥土,将根及须根细心拔出,防止折断,去净泥土,茎叶。新鲜品称“野山参水子”。
性状①园参 又名秧参。主根(参体)呈圆柱形,表面淡黄色,上部有断续的横纹。根茎(芦头)长约2~6厘米,直径约0.5~1.6厘米,有稀疏的碗状茎痕(芦碗)及一至数条不定根(参艼)。支根2~6条,末端多分歧,有许多细长的须状根,其上生有细小疣状突起(珍珠点)。由于加工方法不同,商品园参主要有以下几种:㈠红参:主根长约5~20厘米,直径约0.7~2厘米。表面棕红色,半透明,有大纵皱,环纹不明显,有支根痕。根茎土黄色,上有碗状茎痕4~6个。质硬而脆,断面平坦,角质,棕红色,中有浅色圆心。气香,味微苦。㈡边条参:性状同红参,惟一般以根茎较长,身长径圆,支根较长为特点。㈢糖参:主根长约3.5~12厘米,直径0.6~2厘米。表面淡黄白色,上端有较多的断续环纹,遍体有点状表皮剥落及细根痕迹。断面平坦,粉质,黄白色,有时韧皮部附近有淡黄色圈,中心部常有放射状裂隙。气香,味甘而微苦。㈣白人参:性状同糖参,形体较好,和野山参相似,但多为顺直体,根茎较红参长,须根分散,短而脆。㈤生晒参:主根长约3~10厘米,直径约0.3~2厘米。表面土黄色,有黑棕色横纹及纵皱,细支根及须根均已除去,而仅留痕迹。质脆,体轻,断面平坦,白色,有放射状裂隙。气香,味苦。有完整的根茎及须根者,称“全须生晒参”。㈥白干参:主根表皮均已除去,体表淡黄色或类白色,上端横纹不明显,但可见浅纵皱及支根痕。其它性状与生晒参近似。㈦掐皮参:主根长约6~15厘米,直径约1.2~2.5厘米,表面淡黄色,上端环纹不明显,但可见许多加工所致的凹点。支根浅棕色,支根与须根用线扎成牛尾状。断面白色。气香,味甘微苦。㈧大力参:主根长5~15厘米,表面淡黄色,半透明,有明显纵皱,上端有棕色横纹。细支根及须根均已除去。质硬而脆。断面平坦,透明角质状。气香,味苦。园参商品,均以身长、支大、芦(根茎)长者为佳。支瘦小,芦短、糖重者为次。主产吉林,其次为辽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地。②野山参 又名山参。主根短租,与根茎等长或较短,多具二个主要支根,形似人体。上端有细而深的横环纹。根茎细长,一般长3~9厘米,上部扭曲,习称“雁脖芦”,芦碗密集,下部无芦碗而较光滑,俗称“圆芦”。须根稀疏,长约为主根的1~2倍,柔韧不易折断,有明显的疣状突起(珍珠点)。全体呈淡黄白色,皮细、光润。气香浓厚,味甘微苦。由于加工不同,商品野山参有生晒参、糖参、掐皮参3种。其性状除全形外,均与相应的园参商品相似:以支大、浆足、纹细、芦长、碗密、有圆芦及珍珠点者为佳。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③移山参 体形似野山参,但主根下部往往较肥大,纹粗而浅,常延续到主根中部,须根珍珠点较少。加工商品同野山参。④朝鲜人参 产于朝鲜的人参,习称朝鲜人参,又名别直参、高丽参。商品有朝鲜红参、朝鲜白参之分,而以红者为优。㈠朝鲜红参 加工法与国产红参相同。体较足壮,上生双马蹄芦与肩齐,单芦的名“独碗芦”,中部皆深陷,边缘甚整齐,质坚硬。主根长约6~10厘米,直径约1~2厘米。表面红棕色,有顺纹,上部或显黄衣,全体显纵棱。支根多弯曲交叉。质坚体重。断面角质发亮,有菊花纹。香气浓厚,味甘微苦。㈡朝鲜白参 芦头与园参相似,体呈圆柱形。表面黄白色,有浅棕色细纹。须根大部除去,质松泡。断面有圆心。稍有香气,味甘微酸。此外,日本栽培的人参,习称东洋参,始载于《纲目拾遗》,商品因加工不同,分为白参与红参两种。
功能主治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①《本经》:“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②《别录》:“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③《药性论》:“主五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瘦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乱烦闷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主肺痿吐脓及痫疾,冷气逆上,伤寒不下食,患人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调中治气,消食开胃。”⑤《珍珠囊》:“养血,补胃气,泻心火。”⑥《医学启源》:“治脾胃阳气不足及肺气促,短气、少气,补中缓中,泻肺脾胃中火邪。《主治秘要》:补元气,止泻,生津液。”⑦《滇南本草》:“治阴阳不足,肺气虚弱。”⑧《本草蒙筌》:“定喘嗽,通畅血脉,泻阴火,滋补元阳。”⑨《纲目》:“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痎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
11、黄芪别名绵黄芪,绵芪,绵黄芪。
来源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 var.mongholicus(Bge.)Hsiao的根。春、秋季采挖,除去泥土、须根及根头,晒至六七成干,理直扎捆后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草地及山坡。主产内蒙古、山西及黑龙江;现广为栽培。
性状根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略扭曲,长30~90cm,直径0.7~3.5cm。表面淡棕黄色至淡棕褐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栓皮易剥落而露出黄白色皮部,有的可见网状纤维束。质坚韧,断面强纤维性。气微,味微甜,有豆腥味。
功能主治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12、鸡血来源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血。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通络。治小儿惊风,口面歪斜,痿痹,折伤,目赤流泪,痈疽疮癣。①《别录》:“乌雄鸡血:主踒折骨痛及痿痹。黑雌鸡血:主中恶腹痛及踒折骨痛,乳难。乌雄鸡冠血:主乳难。”②孟诜:“目泪出不止者,以三年乌雄鸡冠血敷目睛上,日三度。”③《本草拾遗》:“马咬疮及剥驴马伤手,热鸡血及热浸之。”“雄鸡胁血:涂白癜风,疬疡风。”④《痘疹正宗》:“鸡冠血和酒服,发痘最佳。”⑤《纲目》:“热血服之,主小儿下血及惊风,解丹毒,安神定志。”“乌雄鸡冠血亦点暴赤目。丹鸡者并疗经络间风热;涂颊治口歪不正;卒饮之治小儿卒惊客忤;涂诸疮癣、蜈蚣、蜘蛛毒,马啮疮,百虫入耳。”⑥《本草再新》:“治心血枯,肝火旺,利关节,通经络。”“鸡冠血兼理血分气分,无血可生,血多可破;气弱可补,气逆可舒;补中益肾,利水通经。”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茯蚁参酒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9味。茯蚁参酒的基本资料茯蚁参酒(现代标准)名称茯蚁参酒拼音FuyishenJiu成份茯苓卷柏当归千年健天麻党参黑蚂蚁黄芪竹节参三七甜菊素功能主治彝医:中医:益肾健脾,养
双参益神颗粒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8味。双参益神颗粒的基本资料双参益神颗粒(现代标准)名称双参益神颗粒拼音ShuangshenYishenKeli成份西洋参、蜂王浆、枸杞子、五味子、蜂花粉、蜂胶、杜仲
双参补肾口服液的基本资料。双参补肾口服液的基本资料双参补肾口服液(现代标准)名称双参补肾口服液拼音shuangshenbushenkoufuye功能主治补肾,填精,益气。适用于肾虚、正气不足引起的畏冷
双参补肾助阳胶囊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9味。双参补肾助阳胶囊的基本资料双参补肾助阳胶囊(现代标准)名称双参补肾助阳胶囊拼音shuangshenbushenzhuyangjiaonang成份红参、黄芪、
双参刺五加口服液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双参刺五加口服液的基本资料双参刺五加口服液(现代标准)名称双参刺五加口服液拼音ShuangshenCiwujiaKoufuye成份人参、党参、刺五加、蜂王浆
虫草洋参胶囊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味。虫草洋参胶囊的基本资料虫草洋参胶囊(现代标准)名称虫草洋参胶囊拼音ChongCaoYangShenJiaoNang成份虫草发酵菌粉,西洋参。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
虫草川贝膏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虫草川贝膏的基本资料虫草川贝膏(现代标准)名称虫草川贝膏拼音chongcaochuanbeigao成份发酵虫草菌粉(Cs-4)、川贝母、枇杷叶、蜂蜜。性状本品为棕
复方虫草补肾口服液的基本资料。复方虫草补肾口服液的基本资料复方虫草补肾口服液(现代标准)名称复方虫草补肾口服液拼音fufangchongcaobushenkoufuye成份虫草功能主治补肾益精。用于肾
虫草清肺胶囊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1味。虫草清肺胶囊的基本资料虫草清肺胶囊(现代标准)名称虫草清肺胶囊拼音ChongcaoQingfeiJiaonang成份沙棘膏冬虫夏草南五味子百部白及百合枇杷叶甘
虫草参芪膏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0味。虫草参芪膏的基本资料虫草参芪膏(现代标准)名称虫草参芪膏拼音chongcaoshenqigao成份冬虫夏草、鹿茸、人参、党参、黄芪、麦冬、丹参、当归、五味子、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