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石脂禹余粮汤
Posted 赤石脂
篇首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赤石脂禹余粮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赤石脂禹余粮汤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8条,相关中药材2味。
赤石脂禹余粮汤的基本资料
赤石脂禹余粮汤(《妇科切要》卷二。为《圣惠》卷七十三“禹余粮散”之异名)赤石脂禹余粮汤(《伤寒论》)处方赤石脂30克(碎)禹余粮30克(碎)
功能主治收敛固脱,涩肠止泻。主久泻、久痢,肠滑不能收摄者。
用法用量上二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注意急性肠炎及痢疾初起不宜使用。
赤石脂禹余粮汤古籍论述
赤石脂禹余粮汤《伤寒寻源》赤石脂(一斤碎)禹余粮(一斤碎)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 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粮汤主之.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按此段经文.本已自解明白.利在下焦.关闸尽撤.急当固下焦之脱.石脂余粮固涩之品.性皆重坠.直走下焦.拦截谷道.修其关闸.此以土胜水之法.若复利不止.则又当通支河水道.以杀其下奔之势.而关闸始得完固.
赤石脂禹余粮汤《伤寒括要》赤石脂 禹余粮 下利心下痞硬.服泻心已.复以它药下之.利不止.治以理中.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与赤石脂禹余粮汤.复下利.当利小便.
赤石脂禹余粮汤《医方论》赤石脂 禹余粮 等分 杵碎煎。利在下焦者,小肠之水不从膀胱化出也。故仲景有“服此汤,复利不止,当利其小便”之训。
赤石脂禹余粮汤《备急千金要方》伤寒服汤药而下利不止,心下痞坚,服泻心汤。竟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而利益甚,理中治中焦,此利在下焦治之方:禹余粮 赤石脂(各一斤,碎)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治伤寒后下利脓血方:阿胶(一两)黄柏(二两)黄连(四两)栀子仁(十四枚)上四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纳阿胶更煎,令消,分为三服。(《甲乙》方无黄柏,有黄芩。)治赤白下脓,小儿得之三日皆死,此有 虫在下部方:麝香 矾石 巴豆附子 真珠 雄黄(等分)上六味治合,取桑条如箭竿长三寸,以绵缠头二寸,唾濡绵展,取药着绵上,纳谷道中半日,复易之,日再,神效。
赤石脂禹余粮汤《医方考》赤石脂 禹余粮(各一斤)伤寒下之利不止,病在下焦者,此方主之。下之利不止者,下之虚其里,邪热乘其虚,故利;虚而不能禁固,故不止;更无中焦之证,故曰病在下焦。涩可以固脱,故用赤石脂;重可以镇固,故用禹余粮。然惟病在下焦者可以用之。若病在中焦而误与焉!虚者则二物之寒,益坏中气;实者固而涩之,则邪无自而泄,必增腹胀且痛矣。慎之!
赤石脂禹余粮汤《医宗金鉴》治久痢不止,大肠虚脱,服理中丸而利益甚者。赤石脂(捣碎)一斤 禹余粮(捣碎)一斤,右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集注】柯琴曰:甘姜,参,术可以补中宫元气之虚,而不足以固下焦脂膏之脱。此痢在下焦,故不得以理中之剂收功矣。然大肠之不固,仍责在胃,关门之不闭,仍责在脾。二石皆土之棈气所结,实胃而涩肠,急以治下焦之标者,实以培中宫之本也。要知此证土虚而火不虚,故不宜于姜,附。若湿甚而虚不甚,复痢不止者,故又当利小便也。
赤石脂禹余粮汤《删补名医方论》治久利不止,大肠虚脱,服理中丸而利益甚者。赤石脂(捣碎,一斤)禹余粮(捣碎,一斤)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集注】柯琴曰∶甘、姜、参、术可以补中宫元气之虚,而不足以固下焦脂膏之脱。此利在下焦,故不得以理中之剂收功矣。然大肠之不固,无责在胃,关门之不闭,无责在脾,二石皆土之精气所结,实胃而涩肠,急以治下焦之标者,实以培中宫之本也。要知此证土虚而火不虚,故不宜于姜、附。若湿甚而虚不甚,复利不止者,故又当利小便也。
赤石脂禹余粮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赤石脂 禹余粮 若痞而下利不止,服理中其利益甚者,病在下焦,不能收涩,不可温补中气。宜用赤石脂禹余粮以收涩下焦也。
赤石脂禹余粮汤相关中药材
1、赤石脂别名赤符,红高岭,赤石土,吃油脂,红土。
来源为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土的一种红色块状体。挖出后,选择红色滑腻如脂的块状体,拣去杂石、泥土。
生境分布产福建、河南、江苏、陕西、湖北、山东、安徽、山西等地。
性状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表面粉红色、红色至紫红色,或有红白相间的花纹,光滑如脂。质细腻,易砸碎,断面平滑,吸水性强,用舌舔之粘舌。有泥土气,味淡。以色红,光滑细腻,易碎,舌舔之粘性强者为佳。
功能主治涩肠,止血,收湿,生肌。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遗精,崩漏,带下,溃疡不敛。①《本经》:“主黄疸,泄痢,肠澼脓血,阴蚀下血赤白,邪气痈肿,疽痔恶疮,头疡疥瘙。”②《别录》:“主养心气,明目,益精,疗腹痛泄澼,下痢赤白,小便利,及痈疽疮痔,女子崩中、漏下、产难、胞衣不出。”③《药性论》:“补五脏虚乏。”④《日华子本草》:“治泻痢,血崩带下,吐血衄血,并涩精淋沥,安心,镇五脏,除烦,疗惊悸,排脓,治疮疖痔瘘,养脾气,壮筋骨,补虚损。”⑤《珍珠囊》:“固脱。”⑥《纲目》:“补心血,生肌肉,厚肠胃,除水湿,收脱肛。”⑦《本草汇言》:“渗停水,去湿气,敛疮口,固滑脱,止泻痢肠澼,禁崩中淋带。”
2、禹余粮别名太一余粮,石脑,禹哀,太一禹余粮,白余粮,石中黄子,天师食,山中盈脂,石饴饼,石中黄,白禹粮,禹粮石,余粮石,禹粮土,太一余粮。
来源为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的一种矿石。采挖后去净杂石即可。
生境分布分布很广。产河南、江苏、浙江、四川等地。
性状为不规则的斜方块状,一般长6~10厘米,厚1~3厘米,表面淡棕色或红棕色,多凹凸不平,或覆有黄色粉末。断面显深棕色与淡棕色相间的层次,深棕色的部分质坚硬,但可砸碎,砸碎面不整齐而光滑;浅棕色的部分质较松,用指甲可以划动,其黄色粉末极易附着他物。有土腥气,味淡,嚼之无砂粒感。以整齐不碎、赭褐色、断面显层纹无杂石者为佳。部分溶于盐酸。其溶液显铁化合物的各种特殊反应。
功能主治涩肠止血。治久泻久痢,妇人崩漏带下,痔漏。①《本经》:“主咳逆,寒热烦满,下利赤白,血闭症瘕,大热。”②《雷公炮炙论》:“益脾,安脏气。”③《别录》:“疗小腹痛结烦疼。”“肢节不利,大饱绝力身重。”④《药性论》:“主治崩中。”⑤《日华子本草》:“治邪气及骨节疼,四肢不仁,痔漏等疾。”⑥《纲目》:“催生,固大肠。”⑦《医林纂要》:“补脾,敛固胃气,泻肝,去瘀血,厚大肠。”⑧《现代实用中药》:“外用为撒布剂,治溃疡。配合他种强壮药,作补血剂。”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肠炎汤2号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1味。肠炎汤2号的基本资料肠炎汤2号(《临证医案医方》)处方禹余粮9g,赤石脂9g,制附片9g,肉桂2g(后下),干姜9g,煨诃子12g,煨肉豆蔻9g,米壳6g,补骨
地黄余粮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地黄余粮汤的基本资料地黄余粮汤(《湿病条辨》卷三)处方熟地黄、禹余粮、五味子。功能主治久痢,阴伤气陷,肛坠尻酸。各家论述肛门坠而尻脉酸,肾虚而津液消亡之象,故以熟
处方1、伏龙肝散处方伏龙肝、赤石脂、余粮、当归、熟地、川断、附子、艾炭、侧柏叶。功能主治崩中。摘录《顾氏医径》卷四处方2、白茅根散处方伏龙肝4两,禹余粮4两,白芍药4两,熟地黄4两,地榆4两,白茅根4
处方1、禹余粮丸处方禹余粮乌贼骨吴茱萸桂心蜀椒各75克当归白术细辛干地黄人参芍药芎藭前胡各38克干姜90克矾石8克白薇紫菀黄芩各23克蟅虫30克制法上十九味,研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
处方1、侧柏丸处方侧柏1两,芍药1两,代赭(研)半两,黄耆(锉)半两,木贼(锉,炒)半两,芎䓖半两,禹余粮(煅)半两。制法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妊娠胎动,脐腹(疒丂)
处方1、干柿煎丸处方好干柿10个(去盖,细切),沉香1两(杵为末,用好酒3升,浸沉香、柿子两伏时,入银器中,文武火熬成膏,乳钵内研如糊,次入下诸药),禹余粮4两(紫色者,烧通赤,入头醋内淬十度,杵为末
八味丹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4味。八味丹的基本资料八味丹(《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处方朱砂1两,磁石1两,赤石脂1两,代赭石1两,人中黄1两,禹余粮1两,乳香1两,没药1两。制法上为极细末
处方1、鹿茸丸处方禹余粮石(煅,米醋淬7次,别研)2两,熟干地黄(洗,炒)2两,当归(去芦,炒)2两,白艾叶(洗,醋浸炒)半两,卷柏叶(醋浸炒)半两,麒麟蝎(别研)半两,没药半两(别研),赤石脂(煅,
处方1、白石脂丸处方白石脂18铢,乌贼骨18铢,禹余粮18铢,牡蛎18铢,赤石脂半两,干地黄半两,干姜半两,龙骨半两,桂心半两,石韦半两,白蔹半两,细辛半两,芍药半两,黄连半两,附子半两,当归半两,黄
处方1、大牛角中人散处方牛角人1枚(烧),续断3两,干地黄3两,桑耳3两,白术3两,赤石脂3两,矾石3两,干姜3两,附子3两,龙骨3两,当归3两,人参1两,蒲黄2两,防风2两,禹余粮2两。制法上药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