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金散

Posted 生境

篇首语:不要以为你的努力可以一劳永逸,权当做你始终一无所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八金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八金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7味。

八金散的基本资料

八金散(《准绳·类方》卷五)

处方金精石、银精石、阳起石、玄精石、磁石、石膏、滑石、禹余粮石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入金、银钳锅子内盛之,用盐泥固济口,以文、武火煅炼红透,放冷,研如粉,入水银半两,轻粉1钱,研令不见星子,却入余药,再研匀。

功能主治癞病。

用法用量令患人先洗疮,拭干,便用小油调稠硬作剂子,于有疮处擦上药。2次药了,用贯众汤嗽其口,不可咽下药汁,两手便洗净,不可近口、鼻、耳、目,第4日1伏时,依前上药。第7日不可更用,见效即止。

注意擦药之后,大忌饮水;宜禁身静坐至3日,口中涎出为度。

八金散相关中药材

1、阳起石

别名白石,石生,白石,羊起石,阳石,起阳石。

来源为硅酸盐类矿物阳起石或阳起石石棉的矿石。采得后,去净泥土、杂石。

生境分布主产于湖北、河南等地。

性状为长条形或扁长条形,大小不一。全体乳白色、青白色至青灰色,或形成青白色与青灰色相间的纵花纹,有时带黄棕色,具光泽。体重而质地松软,易剥离,断面呈纤维状,易纵向裂开,捻碎后呈丝状,其丝棉软而光滑。富弹性,粘在皮肤上则发痒,且不易去掉。气味均无。以针束状、灰白色有光泽、易捻碎者为佳。置火焰中烧之变红色而不熔,离火后,烧过的部分略变黄,吹管灼烧时难熔,不导热。不溶于酸。

功能主治温补命门。治下焦虚寒,腰膝冷痹,男子阳痿,女子宫冷,症瘕崩漏。①《本经》:“主崩中漏下,破子脏中血,症瘕结气,寒热腹痛,阴痿不起,补不足。”②《别录》:“疗男子茎头寒,阴下湿痒,去臭汗,消水肿。”③《药性论》:“补肾气精乏,腰疼膝冷,湿痹,能暖女子子宫久冷,冷症寒瘕,止月水不定。”④《日华子本草》:“治带下,温疫,冷气,补五劳七伤。”⑤王好古:“补命门不足。”⑥《医学入门》:“能助人阳气,主男子下虚阳衰乏。”⑦《纲目》:“散诸热肿。”⑧《玉楸药解》:“治寒疝。”

备注除上述正品外,在四川、湖北、山东、河南以及北京等部分地区,尚有用阴起石作阳起石者。阴起石的矿物形态为滑石片岩,是一种短纤维的石棉类矿石,呈致密的细鳞片状到粗鳞片状。一般为绿色或由灰色到白色。硬度特别小,触之有滑感。是层带的产物,常与刚起石相伴生。这种矿石差不多全由滑石组成。此外也往往含有碳酸盐(菱铁矿)、绿泥石、云母及少量其他矿物。药材商品呈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全体银白色而微绿。具光泽,表面光滑而不平坦,断面显层状纹。质软而疏松,易碎,用手可捻成薄鳞片状或短纤维状。粉末附于手上有光滑感,且不易掉落。以火烧之不变红,而易传热。气微,味淡。入药煅红研细用。

2、玄精石

别名太阴玄精,太阴玄精石,太乙玄精石,阴精石,玄英石,太阴玄精,龟背玄精石,元精石,银精石。

来源为年久所结的小形片状石膏矿石。全年可采,除去泥土、杂石。

生境分布产内蒙古阿拉善旗的盐池附近,以及青海、四川、云南、陕西等地。

性状为椭圆形、菱形或不规则的片状,多边薄中厚,大小不一,一般长1.5~2厘米,宽0.5~1厘米,厚1~2毫米,边缘为灰白色,中心为青灰色,形似龟版,半透明。质硬而脆,易砸散成不整齐的菱形或柱状小块.微带土腥气。味微咸。以片片如龟甲、色青白、无杂质者为佳。

功能主治滋阴,降火,软坚,消痰。治阳盛阴虚,壮热烦渴,头风脑痛,目赤障翳,重舌,木舌,咽喉生疮。①《开宝本草》:“除风冷邪气湿痹,益精气,妇人痼冷漏下,心腹积聚冷气,止头痛,解肌。”②《本草衍义》:“合他药,涂大风疾。别有法,阴证伤寒,指甲面色青黑,六脉沉细而疾,心下胀满结硬,躁渴,虚汗不止,或时狂言,四肢逆冷,咽喉不利,腹疼,亦须佐他药兼之。”③《本草述》:“治上盛下虚,疗痰结,目障翳,木舌,咽喉疮。”④《医林纂要》:“补心消暑,去邪热,略同朴消。”⑤《得配本草》:“汤火伤,调油敷,已破者干掺。”

3、金精石

别名金晶石,水金云母,蛭石,猫金,金星石,金晶石。

来源为硅酸盐类矿物水金云母。采得后,除去泥沙、杂石,挑选纯净的块片。

生境分布产河南、山东、山西、四川等地。

性状为不规则的片状,一般长2~6厘米,厚约5毫米。色金黄、或暗棕色至墨绿棕色。表面光滑,有网状纹理,具金属光泽。质柔软,可用指甲刻划并留浅色痕迹。断面呈层状,无光泽,易剥离成薄层。薄层具可塑性,可随意挠屈,甚易用手撕断。灼热后迅速膨胀。气微,味淡。煅过的金精石表面有黄色无光的斑点,质较脆。以块大、色金黄,质柔软、无杂质者为佳。微溶于盐酸,其溶液呈浅黄色,加10%亚铁氰化钾试液,即变为碧蓝色,同时有白色沉淀生成,此沉淀继而变为蓝色。

功能主治①《纲目拾遗》:“去翳明目。”②《四川中药志》:“镇惊安神,明目去翳。治目疾翳障,心悸怔忡和夜不安眠。”

4、禹余粮

别名太一余粮,石脑,禹哀,太一禹余粮,白余粮,石中黄子,天师食,山中盈脂,石饴饼,石中黄,白禹粮,禹粮石,余粮石,禹粮土,太一余粮。

来源为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的一种矿石。采挖后去净杂石即可。

生境分布分布很广。产河南、江苏、浙江、四川等地。

性状为不规则的斜方块状,一般长6~10厘米,厚1~3厘米,表面淡棕色或红棕色,多凹凸不平,或覆有黄色粉末。断面显深棕色与淡棕色相间的层次,深棕色的部分质坚硬,但可砸碎,砸碎面不整齐而光滑;浅棕色的部分质较松,用指甲可以划动,其黄色粉末极易附着他物。有土腥气,味淡,嚼之无砂粒感。以整齐不碎、赭褐色、断面显层纹无杂石者为佳。部分溶于盐酸。其溶液显铁化合物的各种特殊反应。

功能主治涩肠止血。治久泻久痢,妇人崩漏带下,痔漏。①《本经》:“主咳逆,寒热烦满,下利赤白,血闭症瘕,大热。”②《雷公炮炙论》:“益脾,安脏气。”③《别录》:“疗小腹痛结烦疼。”“肢节不利,大饱绝力身重。”④《药性论》:“主治崩中。”⑤《日华子本草》:“治邪气及骨节疼,四肢不仁,痔漏等疾。”⑥《纲目》:“催生,固大肠。”⑦《医林纂要》:“补脾,敛固胃气,泻肝,去瘀血,厚大肠。”⑧《现代实用中药》:“外用为撒布剂,治溃疡。配合他种强壮药,作补血剂。”

5、磁石

别名吸铁石,活磁石,灵磁石,磁铁石,玄石,磁君,处石,延年沙,续未石,拾针,绿秋,伏石母,玄武石,帝流浆,席流浆,瓷石,熁铁石,元武石,吸铁石,吸针石,慈石,雄磁石,摄石,铁石,戏铁石,熁石。

来源为氧化物类矿物磁铁矿的矿石。开采后,除去杂石,选择吸铁能力强者(称“活磁石”或“灵磁石”)入药,磁石采集后放置日久,发生氧化,其磁性便会减退,乃至失去吸铁能力(称“死磁石”或“呆磁石”),影响药效,故应经常用铁屑或泥土包埋之,以保持其磁性,如已失去磁性,则可与活磁石放在一起,磁性可逐渐恢复。

生境分布产江苏、山东,辽宁、广东、安徽、河北等地。

性状为不规则的块状,多具棱角,大小不一。表面铁黑色至棕褐色,不透明,有金属样光泽;有的无光泽或覆有少许棕色粉末;有的粗糙并具少许针眼状孔隙;有的含黄色或其他颜色的杂质。体重,质坚硬,难破碎,断面不整齐。有土样气味。活磁石具吸铁能力。死磁石不具吸铁能力,色较红棕,通常有孔隙,杂质较多,并较易砸碎。以黑色、有光泽、吸铁能力强者为佳。加热480℃后,磁性突然消失,冷却后又恢复。不溶于水及硝酸。溶于浓盐酸,溶液呈橙黄色,其溶液显铁化物的各种特殊反应。

功能主治潜阳纳气,镇惊安神。治头目眩晕,耳鸣耳聋,虚喘,惊痫,怔忡。①《本经》:“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痟,除大热烦满及耳聋。”②《别录》:“养肾藏,强骨气,益精除烦,通关节,消痈肿鼠瘘,颈核喉痛,小儿惊痫。”③《药性论》:“补男子肾虚风虚,身强、腰中不利,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治眼昏,筋骨羸弱,补五劳七伤,除烦躁,消肿毒。”⑤《本草衍义》:“肾虚耳聋目昏者皆用之。”⑥《纲目》:“明目聪耳,止金疮血。”⑦《玉楸药解》:“治阳痿,脱肛,金疮,肿毒,敛汗止血。”⑧《本草从新》:“治恐怯怔忡。”⑨《本草求原》:“治瞳神散大及内障。”⑩《本草便读》:“纳气平喘。”

6、石膏

别名大石膏,玉大石,白虎,冰石,细理石,细石,软石膏,寒水石。

来源为硫酸盐类矿物石膏的矿石。一般于冬季采挖,挖出后,去净泥土及杂石。

生境分布产湖北、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湖南、广西、广东、云南、新疆等地。

性状为长块状或不规则形纤维状的结晶集合体,大小不-。全体白色至灰白色。大块者上下二面平坦,无光泽及纹理。体重质松,易分成小块,纵断面具纤维状纹理,并有绢丝样光泽。无臭,味淡。以块大色白、质松、纤维状、无杂石者为佳。烧之,染火焰为淡红黄色,能熔成白色磁状的碱性小球。烧至120℃时失去部分结晶水即成白色粉末状或块状的煅石膏。

功能主治生用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煅敷生肌敛疮。外治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①《本经》:“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产乳,金疮。”②《别录》:“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作浴汤。”③《药性论》:“治伤寒头痛如裂,壮热,皮如火燥,烦渴,解肌,出毒汗,主通胃中结,烦闷,心下急,烦躁,治唇口干焦。和葱煎茶去头痛.”④《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狂,下乳,头风旋,心烦躁,揩齿益齿。”⑤《珍珠囊》:“止阳明头痛,止消渴,中暑,潮热。”⑥《用药心法》:“胃经大寒药,润肺除热,发散阴邪,缓脾益气。”⑦《本草衍义补遗》:“研为末,醋研丸如绿豆大,以泻胃火、痰火、食积。”⑧杨士瀛:“煅过最能收疮晕,不至烂肌。”⑨《本草蒙筌》:“胃脘痛甚,吞服。”⑩《长沙药解》:“清心肺,治烦躁,泄郁热,止燥渴,治热狂,火嗽,收热汗,消热痰,住鼻衄,调口疮,理咽痛,通乳汁,平乳痈,解火灼,疗金疮。”⑩《本草再新》:“治头痛发热,目昏长翳,牙痛,杀虫,利小便。”

7、滑石

别名画石,液石,共石,脱石,番石,夕冷,脆石,留石,画石,活石。

来源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的块状体。采得后,去净泥土、杂石。或将滑石块刮净,用粉碎机粉碎,过细筛后即成滑石粉。

生境分布产江西、山东、江苏、陕西、山西、河北、福建、浙江、广东、广西、辽宁等地。

性状呈扁平形、斜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全体白色、蛋青色或黄白色,表面有珍珠样光泽,半透明或不透明。质软而细致,手摸有滑润感,用指甲即可刮下白粉。无臭,无味,有微凉感。以整洁、色青白、滑润、无杂石者为佳。

功能主治清热,渗湿,利窍。治暑热烦渴,小便不利,水泻,热痢,淋病,黄疸,水肿,衄血,脚气,皮肤湿烂。①《本经》:“主身热泄澼,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②《别录》:“通九窍六腑津液,去留结,止渴,令人利中。”③《药性论》:“能疗五淋,主难产,除烦热心躁,偏主石淋。”④《日华子本草》:“治乳痈,利津液。”⑤《本草衍义补遗》:“燥湿,分水道,实大肠,化食毒,行积滞,逐凝血,解燥渴,补脾胃,降心火之要药。”⑥《纲目》:“疗黄疸,水肿脚气,吐血衄血,金疮出血,诸疮肿毒。”⑦《本草通玄》:“利窍除热,清三焦,凉六府,化暑气。”⑧《本草再新》:“清火化痰,利湿消暑,通经活血,止泻痢呕吐,消水肿火毒。”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粉金散

粉金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味。粉金散的基本资料粉金散(《医学纲目》卷十九)处方黄柏、草乌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瘰疬溃与未溃。用法用量蜜调敷之。粉金散相关中药材1、黄柏别名檗木,檗皮,黄檗,元

槐金散

槐金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槐金散的基本资料槐金散(《圣济总录》卷九十六)处方槐花(炒)1两,郁金(锉)1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小便出血。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煎木通汤调下,不拘时候。槐金散相关

博金散

博金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1味。博金散的基本资料博金散(《卫生总微》卷十八)处方白药子半两,黄芩1钱半。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眼赤,肿痛不可忍。用法用量每用1字,沸汤点洗之。博金散(《医方类聚》卷一

解表清金散

解表清金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0味。解表清金散的基本资料解表清金散(现代标准)名称解表清金散拼音JiebiaoQingjinSan成份川贝母、黄芩、麻黄、薄荷、前胡、桔梗、清半夏、橘红、紫苏叶、石

保赤一粒金散

保赤一粒金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7味。保赤一粒金散的基本资料保赤一粒金散(现代标准)名称保赤一粒金散拼音BaochiYilijinSan成份牛黄天竺黄朱砂山楂(炒焦)麦芽(炒焦)鸡内金六神曲(炒焦

补金散

补金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补金散的基本资料补金散(《卫生宝鉴》卷十四)处方鹤虱(生)、雷丸、定粉、锡灰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腹中诸虫。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心、食前油调下。又用猪肉1两烧熟

碧金散

碧金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9味。碧金散的基本资料碧金散(《鸡峰》卷二十二)处方蜈蚣1对(全者,1雌1雄,其雌者小,雄者大),麝香半钱,铜绿2钱,绿矾1钱。制法上为末,先将铜绿、蜈蚣同研7分细,续入麝

倍金散

倍金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倍金散的基本资料倍金散(《普济方》卷四○四)处方恶实子(炒)2两,神曲(炒)半两,虎杖花1两,山果子(和核)1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小儿疮疹倒靥黑色。用法用量每服

备金散

备金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备金散的基本资料备金散(《卫生宝鉴》卷十八)处方香附4两(炒),当归尾1两2钱(炒,用尾),五灵脂1两(炒)。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妇人血崩不止。用法用量每服5钱,醋汤

分金散

分金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分金散的基本资料分金散(《幼幼新书》卷十引《吉氏家传》)处方硼砂半钱,马牙消半钱,脑1字,麝1字,人参半两,甘草(炙)各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四时惊风。用法用量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