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纸丸

Posted 甘草

篇首语:所谓一见钟情不过见色起意,所谓日久生情不过权衡利弊。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蚕纸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蚕纸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5味。

蚕纸丸的基本资料

蚕纸丸(《异授眼科》)

处方晚蚕蛾、蝉蜕、菊花、羌活、谷精草、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左右目互相赤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茶送下。

蚕纸丸相关中药材

1、谷精草

别名戴星草,文星草,流星草,移星草,珍珠草,鱼眼草,天星草,佛顶珠,灌耳草,耳朵刷子,挖耳朵草,鼓槌草,衣钮草,谷精珠。

来源为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的带花茎的花序。8~9月采收,将花茎拔出,除去泥杂,晒干。

生境分布生长于水稻田或池沼边潮湿处。分布安徽、扛苏、浙江、台湾、广东、江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陕西等地。主产江苏,浙江。此外,湖北、安徽、江西等地亦产。

性状为带花茎的头状花序。花序呈扁圆形,直径4~5毫米;底部有鳞片状浅黄色的总苞片,紧密排列呈盘状;小花30~40朵,灰白色,排列甚密,表面附有白色的细粉;用手搓碎后,可见多数黑色小粒及灰绿色小形种子。花序下连一细长的花茎,长约15~18厘米,黄绿色,有光泽;质柔,不易折断。臭无,味淡,久嚼则成团。以珠大而紧、灰白色,花茎短、黄绿色,无根、叶及杂质者为佳。

功能主治祛风散热,明目退翳。治目翳,雀盲,头痛,齿痛,喉痹,鼻衄。①《开宝本草》:“主疗喉痹,齿风痛,及诸疮疥。”②《纲目》:“治头风痛.目盲翳膜,痘后生翳,止血。”

备注同属植物赛谷精草及白珠谷精草的带花茎的头状花序亦同等入药。头状花序较小,直径2~4毫米,灰黄色,小花十几朵,较疏松排列,花茎细而柔软,有时带有叶片。产于江苏、浙江、四川等地。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习惯使用华南谷精草及毛谷精草的头状花序,通称“谷精珠”。

2、羌活

别名蚕羌,竹节羌,大头羌,狗引子花,曲药,羌青,护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退风使者,黑药。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羌活、宽叶羌活或川羌活的根及根茎。春、秋挖取根及根茎,去净茎叶细根、泥土,晒干或烘干。

性状羌活药材因药用部分和形态不同而有蚕羌、竹节羌、大头羌、条羌等数种。①蚕羌:又名:螺丝羌。为干燥的根茎部,形态似蚕。呈圆柱状或略弯曲,长约4~10厘米,直径约1~2厘米。顶端有茎叶残基。表面棕褐色,有多数紧密而隆起的环节。节上密生疣状突起的须根痕。质轻松易折断,断面不齐,有明显的菊花纹和多数裂隙,皮部棕红色;木质部淡黄色,中央有黄白色髓,均有朱砂点(油管)。具特殊香气,味微苦而麻。②竹节羌:根茎的环节较稀,如竹节状,似蚕羌而略大。③大头羌:根茎的环节特别膨大,呈不规则团块状,大小不等,顶端具多数残留茎基,余皆与蚕羌相同。④条羌:为干燥的根及支根。呈圆柱形或分枝,长3~17厘米,直径约0.7~1.7厘米,顶端偶可见有根茎,表面棕褐色,有纵纹及疣状突起的须根痕,上端较粗大,有稀疏隆起的环节,质疏松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有菊花纹,朱砂点不明显,中央无髓。气味较淡薄。以上均以条粗壮、有隆起曲折环纹、断面质紧密、朱砂点多、香气浓郁者为佳。一般认为蚕羌的品质最优,竹节羌次之,大头羌最次。主产于四川(称川羌活)、甘肃、青海(称西羌活)。此外,陕西、云南、新疆、西藏等地亦产。

功能主治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治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证。本品有较强的发散风寒和止痛效果。常与防风、白芷、细辛等同用,如九味羌活汤。2、用于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肢节疼痛、肩背酸痛,尤以上半身疼痛更为适用。本品能祛风胜温,散寒止痛。常与防风、同用,如蠲痹汤。①《药性论》:“治贼风、失音不语,多痒血癞,手足不遂,口面歪邪,遍身顽痹。”②《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并气,筋骨拳挛,四肢羸劣,头旋眼目赤疼及伏梁水气,五劳七伤,虚损冷气,骨节酸疼,通利五脏。”③《珍珠囊》:“太阳经头痛,去诸骨节疼痛,亦能温胆。”④《品汇精要》:“主遍身百节疼痛,肌表八风贼邪,除新旧风湿,排腐肉疽疮.”⑤《本草备要》:“泻肝气,搜肝风,治风湿相搏,本经(太阳)头痛,督脉为病,脊强而厥,刚痉柔痉,中风不语,头旋目赤。”⑥《会约医镜》:“治邪闭憎寒,壮热无汗。”

3、菊花

别名甘菊花,白菊花,黄甘菊,药菊,白茶菊,茶菊,怀菊花,滁菊,毫菊,杭菊,贡菊,节华,金精,甘菊,真菊,金蕊,家菊,馒头菊,簪头菊,甜菊花,日精,女节,女华,女茎,更生,周盈,傅延年,阴成,镘头菊。

来源为菊科植物菊的头状花序。霜降前花正盛开时采收,其加工法因各产地的药材种类而不同。白菊:割下花枝,捆成小把,倒挂阴干。然后摘取花序。滁菊:摘取花序。经硫黄熏过,晒至六成干时,用筛子筛成球状,晒干。贡菊:摘取花序,烘干。杭菊:有杭白菊、杭黄菊两种,杭白菊摘取花序,蒸后晒干;杭黄菊则用炭火烘干。

生境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性状干燥头状花序,外层为数层舌状花,呈扁平花瓣状,中心由多数管状花聚合而成,基部有总苞,系由3~4层苞片组成。气清香,味淡微苦。以花朵完整、颜色鲜艳、气清香、无杂质者为佳。各种菊花商品,其性状互有差异:①白菊 呈不规则的球状或压扁状,直径约2厘米,瓣多紧密。花序的绝大部分为白色舌状花,长约18毫米,宽约3毫米,中央为极少数短小的淡黄色管状花。主产安徽亳县,称亳菊,品质最佳。另有怀菊(河南)、祁菊(河北)、川菊(四川)也属白菊一类。但质量较次。②滁菊 呈球状,形较小,瓣紧密。舌状花白色,长约15毫米,宽约3毫米,中央管状花黄色。主产安徽滁县,品质亦佳。③贡菊 形似滁菊,瓣细而厚。舌状花白色,长10~12毫米,宽约2毫米,中央有少数黄色管状花。主产安徽歙县,亦称徽菊。过去浙江德清亦产,称德菊。④杭菊 ㈠杭白菊,又名白茶菊(《纲目拾遗》)。呈不规则压扁状,朵大,瓣宽而疏。舌状花较少,类白色,长约22毫米,宽约6毫米,中央有少数深黄色管状花。㈡杭黄菊,又名黄甘菊(《圣惠方》)。形与杭白菊相似,但舌状花黄色至淡棕色。均产浙江。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明目,解毒。治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①《本经》:“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利血气。”②《别录》:“疗腰痛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③陶弘景:“白菊:主风眩。”④《药性论》:“能治热头风旋倒地,脑骨疼痛,身上诸风令消散。”⑤《日华子本草》:“利血脉,治四肢游风,心烦,胸膈壅闷,并痈毒,头痛;作枕明目。”⑥《珍珠囊》:“养目血。”⑦《用药心法》:“去翳膜,明目。”⑧王好古:“主肝气不足。”⑨《纲目拾遗》:“专入阳分。治诸风头眩,解酒毒疔肿。”“黄茶菊:明目祛风,搜肝气,治头晕目眩,益血润容,入血分;白茶菊:通肺气,止咳逆,清三焦郁火,疗肌热,入气分。”

4、甘草

别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状茎。秋季采挖,除去茎基、枝叉、须根等,截成适当长短的段,晒至半干,打成小捆,再晒至全干。也有将外面栓皮削去者,称为“粉草”。置干燥通风处,防霉蛀。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干燥的钙质草原、河岸砂质土等地。分布东北、西北、华北等地。主产内蒙古、甘肃;其次为陕西、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青海、新疆等地。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所产品质最优。

性状干燥根呈长圆柱形,不分枝,多截成长30~120厘米的段,直径0.6~3.3厘米。带皮的甘草,外皮松紧不等,显红棕色、棕色或灰棕色,具显着的皱纹、沟纹及稀疏的细根痕,皮孔横生,微突起,呈暗黄色。两端切面平齐,切面中央稍陷下。质坚实而重。断面纤维性,黄白色,粉性,有一明显的环纹和菊花心,常形成裂隙.微具特异的香气,味甜而特殊。根状茎形状与根相似,但表面有芽痕,横切面中央有髓。粉草外表平坦,淡黄色,纤维性,有纵裂纹。带皮甘草以外皮细紧、有皱沟、红棕色、质坚实、粉性足、断面黄白色者为佳;外皮粗糙,灰棕色、质松、粉性小、断面深黄色者为次;外皮棕黑色、质坚硬、断面棕黄色、味苦者不可入药。粉草较带皮甘草为佳。

功能主治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⑤《珍珠囊》:“补血,养胃。”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备注除上述主要品种外,尚有以下向属植物亦入药用。①光果甘草,又名:欧甘草。其特征为局部被有白霜和疏柔毛,不具腺毛,小叶长椭圆形或狭长卵形。荚果长圆形,扁而直或略弯曲。分布新疆。②黄甘草,其特征茎上部被微毛或近无毛.荚果略作镰状弯曲,膨胀,具腺毛。分布甘肃。③胀果甘草,其特征小叶3~5片,稀达7片,下面中脉无毛。荚果长圆形而直,膨胀。分布新疆、甘肃等地。

5、蝉蜕

别名蝉退,蝉衣,虫蜕,蝉壳,蚱蟟皮,知了皮,金牛儿,蜩甲,伏壳,枯蝉,蝉甲,蜩蟟退皮,蝉退壳,蝉退,蝉脱,催米虫壳,唧唧猴皮,唧唧皮,热皮,麻儿鸟皮,仙人衣,伏蜟。

来源为蝉科昆虫黑蚱羽化后的蜕壳。夏、秋采集,除净泥土,晒干。

生境分布主产山东、河南、河北、湖北、江苏、四川等地。以山东产量较大。

性状全角似蝉而中空,稍弯曲。长约3~4厘米,宽约1.5~2厘米。表面呈茶棕色,半透明,有光泽,被黑棕色或黄棕色细毛。头部触角1对,呈丝状,多已断落;复眼突出,透明;额部突出;上唇宽短,下唇延长成管状。胸的背面纵裂或呈十字形纵横裂开;左右具小翅两对,前对较长,后对较短;腹面足3对,前足腿节及胫节先端具锯齿,肘节先端有2个小刺,齿刺皆呈黑棕色;中足及后足均细长。腹部扁圆;共分9节,尾端呈三角状钝尖。体轻,膜质,中空,易碎。气微弱,味淡。以色黄、体轻、完整、无泥砂者为佳。

功能主治散风热,宣肺,定痉。治外感风热,咳嗽音哑,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小儿惊痫,目赤,翳障,疔疮肿毒,破伤风。①《别录》:“主小儿痫;灰服之主久痢。”②《药性论》:“治小儿浑身壮热惊痫,兼能止渴。”③《本草拾遗》:“研,一钱匕,井花水服,主哑病。”④《本草衍义》:“治目昏翳。又水煎壳汁,治小儿出疮疹不快。”⑤《纲目》:“治头风眩运,皮肤风热,痘疹作痒,破伤风及疗肿毒疮,大人失音,小儿噤风天吊,惊哭夜啼,阴肿。”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含有桔梗的处方(十一)

处方1、大通真丸处方蚕纸10张(烧灰),防风1两(去芦头),白芍药3分,桔梗1两(去芦头),石膏1两(细研,水飞过),白芷3分,当归1两(锉碎,微炒),干姜半两(炮裂,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

含有细辛的处方(十)

处方1、琥珀丸处方马鸣退(生了早蚕纸,隔纸炙令黄,刮取壳)半两,寒水石(太山者)半两(煅过,出火毒,研),人参半两,赤茯苓3分(去皮),当归半两(洗),菌桂半两(生用),牡丹皮3分,牛膝半两(酒浸1夕

蚕香散

蚕香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味。蚕香散的基本资料蚕香散(《圣济总录》卷—一四)处方蚕纸(已出者,烧灰)1钱,乌贼鱼骨(去甲)1钱,染胭脂1钱,麝香(研)半钱。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耳脓久不

大通真丸

大通真丸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1条,相关中药材20味。大通真丸的基本资料大通真丸(《圣惠》卷七十)处方蚕纸10张(烧灰),防风1两(去芦头),白芍药3分,桔梗1两(去芦头),石膏1两(细研,水飞过),白

含有红花木莲的处方(四十四)

处方1、大通真圆处方苍术(米泔浸一宿.微炒)、蝉壳(去嘴.脚.微炒)、甘草(微炙赤)、白芜荑(微炒)、白术、白薇、芎䓖(微炒)、干姜(炮),各半两;蚕纸(烧灰)二两半,人参(去苗)、川椒

含有蚕退纸的处方

蚕退纸(别名蚕子故纸、蚕纸、蚕布纸、蚕蜕纸、蚕连、蚕连纸、蚕沙纸),味甘;性平,止血;止痢;解毒消肿。主吐血;衄血;崩漏;肠痔下血;赤白痢疾;咽喉肿痹;牙疳;口疮;聤耳;疮疡;疔肿,本文介绍了含有蚕退

狗宝丸

狗宝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5味。狗宝丸的基本资料狗宝丸(《济生》卷八)别名寸金丸、返魂丹、再生丸、追命丹、延寿丸、来苏丸、知命丸、得道丸、寸金丹、来苏丹、知命丹、黍米寸金丹、延寿丹、百生丸。处方狗

参芪丸

参芪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参芪丸的基本资料参芪丸(现代标准)名称参芪丸拼音ShenqiWan成份党参、黄芪。性状本品为棕黄色的浓缩丸;味甘。功能主治补益元气。用于气虚体弱,四肢无力。规格每8丸

大麻丸

大麻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2味。大麻丸的基本资料大麻丸(《医方类聚》卷九十六引《千金月令》)别名大黄丸、搜风顺气丸、顺气丸、消风顺气丸、镇风润气丸。处方大黄15两,枳壳3两(炒),槟榔5两,郁李仁

茯苓白术丸

茯苓白术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0味。茯苓白术丸的基本资料茯苓白术丸(党参白术丸)(现代标准)名称茯苓白术丸(党参白术丸)拼音FulingBaishuWan成份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炒)、莲子、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