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散

Posted 白芷

篇首语:与理想平等交易,同喧嚣保持距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碧云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碧云散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2条,相关中药材40味。

碧云散的基本资料

碧云散(《魏氏家藏方》卷九)

处方明净白矾(为末,瓦上熔成汁)1钱,巴豆(去壳)1粒。

制法入巴豆在矾内,候矾干为度,细研,分作四服。

功能主治喉闭。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证治要诀类方》引作“碧雪散。”

碧云散(《玉案》卷六)

处方象牙(泥裹,煅存性)1钱,雄黄(煅)1钱,凤凰衣(煅)1钱,鸡肫皮5个(煨),南枣(煅)2钱,面粉2钱,珍珠2钱,茶叶(煅灰)2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蛀筋疳。

用法用量先用杏仁煎汤洗,后以此散搽患处。

碧云散(《外科大成》卷四)

处方杏仁49粒(去皮尖,去油,为粉),银朱2钱,轻粉5钱,儿茶4钱,冰片2分,麝香1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杨梅疮,已服药至根脚不红,疮势已退者。

用法用量猪胆汁调搽。

碧云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呼和浩特方))

处方薄荷3两,青黛1两,细辛5钱,川芎1两,鹅不食草1两5钱,冰片2分。

制法共为细面。

功能主治散风清热。主风热上攻引起的头痛目眩,鼻塞声重,眼红眵粘,眼睑肿胀,羞明发涩。

用法用量《中药制剂手册》本方用法:冰片、青黛,各另研,鹅不食草等四味,共为细粉,混合。每用少许,搐入鼻内。

碧云散(《外科大成》卷四)

处方石膏(煅)1两,轻粉1两,铜绿5钱,胆矾5钱。

制法共为细末,罐收。

功能主治杨梅疮。已服药至根脚不红,疮势已退者。

用法用量湿疮干掺;干疮用公猪胆汁调点,1日1次,3日自干而愈。

碧云散(《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鹅不食草2钱,川芎2钱,薄荷2钱,白芷2钱,青黛2钱。

制法上为细粉,每1两细粉兑冰片5分,研细混和均匀,装瓶重4分。

功能主治通关散风。主风热上攻,头痛目眩,眼睛红赤风痒。

用法用量用少许,嗅入鼻内。

碧云散(《医学纲目》卷十三)

处方麻黄根1两,归身1钱,乳香少许,麝香少许。

制法将当归、麻黄为粗末,炒黑色,入乳、麝,研极细。

功能主治目外障。

用法用量噙化,搐入鼻中。

碧云散(《保婴撮要》卷四)

处方柏叶2分,南星、姜蚕、全蝎、郁金、雄黄1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浑身壮热,夜啼。

用法用量每服1字,用薄荷汤入蜜调服。

碧云散(《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处方南薄荷1钱,菊花1钱,川芎1钱,白芷1钱,鹅不食草3分,青黛3分,冰片2分。

制法上研细末,过重罗。

功能主治上焦风热久蕴,鼻孔燥痛,觉有气味,或见涕有黑丝。

用法用量闻鼻少许。

碧云散(《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处方鹅不食草3钱,细辛1钱5分,苏薄荷3钱,青黛3钱(飞净)。

制法上研极细面,以瓶盛之,勿令泄气,分装2瓶。

功能主治头痛脑酸,眵沮稠粘,及风痒鼻塞。

碧云散(《金鉴》卷六十三)

处方川芎1两,鹅不食草1两,细辛2钱,辛荑2钱,青黛1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头风,眉棱酸痛。脑漏,常流浊涕。

用法用量患者口噙凉水,令人以芦筒吹入左右鼻孔内,取嚏为效;或每用少许,鼻常吸之,其效缓。

碧云散(《普济方》卷三七○引《全婴方》)

处方石绿4钱,轻粉1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急惊风;卒中,涎潮气粗,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每服1字,薄荷汤入酒少许同调下。良久先吐后利。

碧云散(《宣明论》卷十四)

处方胆矾(研)半两,铜青(研)1分,粉霜1钱,轻粉1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惊风有涎。

用法用量每服1字,薄荷汤送下;中风,浆水送下;如吐多不定,煎葱白汤送下。

碧云散(《疫喉浅论》卷下)

处方西牛黄3分,冰片2分,硼砂2钱,甘草5分,黄连1钱,黄柏1钱,青黛1钱,青鱼胆2个(晒干,如无鱼胆,以青果核灰代之)。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疫喉腐烂甚,红紫痛甚者。

用法用量吹患处。

碧云散(《慈幼新书》卷六)

处方冰片5分,铜绿5分。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痘风眼。

用法用量用蜜调粘入钟子内,以柏木板1小块,艾1小丸,安放板上烧烟,将钟子内药,向烟熏之,俟烟尽,再取井水滴数点,入药调匀。用新笔缓缓蘸抹眼皮红处数次,勿见风。

碧云散(《医宗金鉴》卷六十三)

处方川芎 鹅不食草各30克 细辛 辛夷各6克 青黛3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头风日久,连及眉棱骨酸痛,眼皮跳动,渐起蓝云遮睛,多致损目。

用法用量患者口含凉水,令人将药末吹人左右鼻孔内,取嚏为效。或以鼻嗅药,则效缓。

碧云散(《兰室秘藏》卷中)

处方细辛 郁金 芒消各3克 蔓荆子 川芎各3.6克 石膏3.9克 青黛4.5克 薄荷叶6克 红豆1个

制法上药研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主头痛。

用法用量口中含水,将药搐于鼻内。

碧云散古籍论述

碧云散《串雅内外编》

治目赤肿胀,羞明昏暗,隐涩疼痛,眵泪风痒,鼻塞头痛,外翳扳睛诸症。鹅不食草(晒干)二钱 青黛 川芎各一钱 上为细末,噙水一口,每以米汁搐入鼻中,泪出为度。

碧云散《儒门事亲》

治小儿惊风有涎。胆矾(半两)铜青(一分)粉霜(一钱)轻粉(一分)上研为细末。每服一字,薄荷汤调下用之,如中风用浆水调服。

碧云散相关中药材

1、鹅不食草

别名球子草,石胡蒌,地胡椒,三牙戟,食胡荽,野园荽,鸡肠草,鹅不食,地芫荽,满天星,沙飞草,大救驾,三节剑,山胡椒,连地稗,球子草,二郎戟,小救驾,杜网草,猪屎草,砂药草,白地茜,猪屎潺,通天窍,雾水沙,猫沙,小拳头,铁拳头,散星草,地杨梅,三牙钻,蚊子草,白珠子草,二郎剑。

来源为菊科植物石胡荽的带花全草。花开放时采收,去净泥杂,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稻田或阴湿处、路旁。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川、贵州、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主产浙江、湖北、江苏、广东等地。此外,广西、河南、江西、福建、安徽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的全草,相互缠成团,灰绿色或棕褐色。茎细而多分枝,颜色较深,质脆易断,断面黄白色,中央有白色的髓或日形成空洞。叶小,多皱折、破碎不全,完整的叶片呈匙形,边缘有3~5个锯齿,叶脉不明显,质极脆,易碎落。头状花序小,球形,黄色或黄褐色。微有香气,久嗅有刺激性,味苦、微辛。以灰绿色、有花序、无杂质、嗅之打喷嚏者为佳。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胜湿,去翳,通鼻塞。治感冒,寒哮,喉痹,百日咳,痧气腹痛,阿米巴痢,疟疾,疳泻,鼻渊,鼻息肉,目翳涩痒,臁疮,疥癣,跌打。①《本草拾遗》:“去目翳,按塞鼻中,翳膜自落。”②《四声本草》:“通鼻气,利九窍,吐风痰。”③《纲目》:“解毒,明目,散目赤肿、云翳,耳聋,头痛脑酸,治痰疟齁蛤,鼻塞不通,塞鼻息自落,又散疮肿。”④《生草药性备要》:“理跌打折骨,上痛消肿。”⑤《医林纂要》:“通郁,去寒,截疟,止痢。以于末搐鼻,可发嚏去寒郁。”⑥《植物名实图考》:“治痧症。”⑦《广西药植图志》:“治疳积。”⑧《广西中药物》:“治喉毒。”⑨《广东中药》Ⅱ:“治百日咳。”⑩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风湿性腰腿痛。”

2、青鱼胆

来源为鲤科动物青鱼的胆或胆汁,青鱼剖腹后,割取胆囊,悬挂通风处阴干。鲜用随时采集。

功能主治泻热,明目。治目赤肿痛,翳障,喉痹,热疮。①《食疗本草》:“益人眼。取汁注目中,主目闇,亦涂热疮。”②《纲目》:“消目赤肿痛,吐喉痹痰涎。”③《本草汇言》:“胆汁干收,点一切目赤翳障。”④《本经逢原》:“水磨点喉痹、痔疮,与熊胆同功。”

3、凤凰衣

别名鸡卵中白皮,鸡子白皮,凤凰退,鸡蛋膜衣,鸡蛋衣,鸡卵中白皮。

来源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蛋壳内膜。春,秋采收,将孵出小鸡后的蛋壳敲碎,剥取内膜,洗净阴干。

性状为辕折状的薄膜,碎片大小不等,边缘不整齐,一面白色无光泽;另一面淡黄色,略有光泽,并附有棕色线状血丝。质轻松,略有韧性,易破碎。气微,味淡。以身干,色白、宪整、无碎壳及杂质者为佳。

功能主治养阴,清肺.治久咳,咽痛失音,瘰疬结核,溃疡不敛。①《别录》:“主久咳结气,得麻黄,紫菀和服之。”②《医学入门》:“治小儿头身诸疮,烧灰猪脂调敷。”③《分类草药性》:“治小儿惊风肚痛;煅研涂疮,生皮。”④《饮片新参》:“清肺热,开声喑,治虚咳,生滓。”⑤《浙江中药手册》:“清肺火,化燥痰。治咽痛失音。”⑥《中药志》:“治头晕、目翳。”

4、麻黄根

别名苦椿菜。

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或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根及根茎。立秋后采挖,去净须根及茎苗,晒干。

生境分布主产内蒙古、辽宁、江西、河北、陕西、甘肃等地。

性状干燥根弯曲不整,长约20厘米,粗约2厘米,表面红棕色,有明显的纵沟,根茎有突起的节。质坚硬,纵劈之,内部有众多之纵行纤维;横断面木质部有很多空隙,从中心向外放射,色淡黄。

功能主治治体虚自汗、盗汗。①陶弘景:“止汗,夏月杂粉用之。”②《滇南本草》:“止汗,实表气,固虚,消肺气、梅核气。”③《四川中药志》:“敛汗固表。治阳虚自汗,阴虚盗汗。”

5、蔓荆子

别名白背木耳,白背杨,水捻子,白布荆,蔓荆实,荆子,万荆子,蔓青子。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去净杂质,贮干燥处,防止潮湿霉烂。

生境分布主产山东、浙江、江西、福建。此外,河南、江苏、安徽、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果实圆球形,直径4~6毫米。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有4条纵沟;用放大镜观察,密布淡黄色小点。底部有薄膜状宿萼及小果柄,宿萼包被果实的1/3~2/3,边缘5齿裂,常深裂成两瓣,灰白色,密生细柔毛。体轻,质坚韧,不易破碎,横断面果皮灰黄色,有棕褐色油点,内分四室,每室有种子1枚,种仁白色,有油性。气特异而芳香,味淡微辛。以粒大、饱满、气芳香、无杂质者为佳。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治风热感冒,正、偏头痛,齿痛,赤眼,目睛内痛,昏暗多泪,湿痹拘挛。①《本经》:“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齿,利九窍,去白虫。”②《本草经集注》:“主发秃落。”③《别录》:“去长虫,主风头痛,脑鸣,目泪出;益气,令人光泽脂致。”④《药性论》:“治贼风,能长髭发。”⑤《日华子本草》:“利关节,治赤眼,痫疾。”⑥《珍珠囊》:“凉诸经血,止头痛,主目睛内痛。”⑦王好古:“搜肝风。”⑧《医林纂要》:“散热,祛风,兼能燥湿。”⑨《广西中药志》:“治胃痛。”⑩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疏风散热,平肝止痛。治感冒发热,眼痛眩晕,风湿筋骨痛,消化不良,肠炎腹泻,跌打肿痛。”

6、菊花

别名甘菊花,白菊花,黄甘菊,药菊,白茶菊,茶菊,怀菊花,滁菊,毫菊,杭菊,贡菊,节华,金精,甘菊,真菊,金蕊,家菊,馒头菊,簪头菊,甜菊花,日精,女节,女华,女茎,更生,周盈,傅延年,阴成,镘头菊。

来源为菊科植物菊的头状花序。霜降前花正盛开时采收,其加工法因各产地的药材种类而不同。白菊:割下花枝,捆成小把,倒挂阴干。然后摘取花序。滁菊:摘取花序。经硫黄熏过,晒至六成干时,用筛子筛成球状,晒干。贡菊:摘取花序,烘干。杭菊:有杭白菊、杭黄菊两种,杭白菊摘取花序,蒸后晒干;杭黄菊则用炭火烘干。

生境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性状干燥头状花序,外层为数层舌状花,呈扁平花瓣状,中心由多数管状花聚合而成,基部有总苞,系由3~4层苞片组成。气清香,味淡微苦。以花朵完整、颜色鲜艳、气清香、无杂质者为佳。各种菊花商品,其性状互有差异:①白菊 呈不规则的球状或压扁状,直径约2厘米,瓣多紧密。花序的绝大部分为白色舌状花,长约18毫米,宽约3毫米,中央为极少数短小的淡黄色管状花。主产安徽亳县,称亳菊,品质最佳。另有怀菊(河南)、祁菊(河北)、川菊(四川)也属白菊一类。但质量较次。②滁菊 呈球状,形较小,瓣紧密。舌状花白色,长约15毫米,宽约3毫米,中央管状花黄色。主产安徽滁县,品质亦佳。③贡菊 形似滁菊,瓣细而厚。舌状花白色,长10~12毫米,宽约2毫米,中央有少数黄色管状花。主产安徽歙县,亦称徽菊。过去浙江德清亦产,称德菊。④杭菊 ㈠杭白菊,又名白茶菊(《纲目拾遗》)。呈不规则压扁状,朵大,瓣宽而疏。舌状花较少,类白色,长约22毫米,宽约6毫米,中央有少数深黄色管状花。㈡杭黄菊,又名黄甘菊(《圣惠方》)。形与杭白菊相似,但舌状花黄色至淡棕色。均产浙江。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明目,解毒。治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①《本经》:“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利血气。”②《别录》:“疗腰痛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③陶弘景:“白菊:主风眩。”④《药性论》:“能治热头风旋倒地,脑骨疼痛,身上诸风令消散。”⑤《日华子本草》:“利血脉,治四肢游风,心烦,胸膈壅闷,并痈毒,头痛;作枕明目。”⑥《珍珠囊》:“养目血。”⑦《用药心法》:“去翳膜,明目。”⑧王好古:“主肝气不足。”⑨《纲目拾遗》:“专入阳分。治诸风头眩,解酒毒疔肿。”“黄茶菊:明目祛风,搜肝气,治头晕目眩,益血润容,入血分;白茶菊:通肺气,止咳逆,清三焦郁火,疗肌热,入气分。”

7、粉霜

别名白雪,水银霜,白灵砂,白粉霜。

来源为轻粉的精制品。

生境分布产湖北、浙江、河北等地。

性状完整者成馒头形之块状;色白而有光泽,背面较平坦而粗糙,结晶形状不明显;顶部为簇生的针状结晶,质重而脆。研成粉末为白色。

功能主治攻毒,利水,通便。治牙疳,梅毒恶疮,水肿,臌胀,大小便闭。①张元素:“能洁净府,去膀胱中垢腻。”②《品汇精要》:“主急风口噤,手足搐搦,涎潮作声,止痢脓血,消瘰疬。”③《纲目》:“下痰涎,消积滞,利水,与轻粉同功。”

8、冰片

别名合成龙脑,梅片,艾粉,结片。

来源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树脂的加工品,或为樟脑、松节油等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加工制成品。龙脑冰片:从龙脑香树干的裂缝处,采取干燥的树脂,进行加工。或砍下树干及树枝,切成碎片,经水蒸气蒸馏升华,冷却后即成结晶。

生境分布分布南洋群岛一带。

性状①龙脑冰片 又名:龙脑(《别录》),脑子(《海上方》),瑞龙脑(《本草图经》),梅花脑子(《小儿药证直诀》),梅花片脑(《夷坚志》),片脑(《寿域神方》),梅花脑、冰片脑(《纲目》),梅片、梅冰。为龙脑香树脂的加工品。呈半透明块状、片状或颗粒状结晶,直径1~7毫米,厚约1毫米,类白色至淡灰棕色。气清香,昧清凉,嚼之则慢慢溶化。微量升华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晶为棒状或多角形。燃烧时无黑烟或微有黑烟。以片大而薄、色洁白、质松、气清香纯正者为佳。主产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等地。②机制冰片 为化学方法合成的加工制成品。呈半透明薄片状结晶,直径5~15毫米,厚约2~3毫米。白色,表面有如冰的裂纹。质松脆有层,可以剥离成薄片,手捻即粉碎。气清香,味辛凉。燃烧时有黑烟,无残迹遗留。产于上海、天津、南京、广州等地。另有菊科植物艾纳香的叶提取的结晶,习称艾片。在商品中亦作为冰片之一种,详“艾片”条。

功能主治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亦翳膜,蛲虫病。①《别录》:“妇人难产,取龙脑研末少许,以新汲水调服。”②《唐本草》:“主心腹邪气,风湿积聚,耳聋。明目,去目赤肤翳。”③《海药本草》:“主内外障眼,三虫,治五痔,明目,镇心,秘精。”④张元素:“治大肠脱。”⑤李杲:“治骨痛。”⑥王好古:“散心盛有热。”⑦《纲目》:“疗喉痹,脑痛,鼻息,齿痛,伤寒舌出,小儿痘陷。通诸窍,散郁火。”⑧《本草备要》:“治惊痫痰迷。”⑨《会约医镜》:“治肢节疼痛。”

9、白芷

别名芳香,苻蓠,泽芬,白茞,香白芷,芳香,白茝。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兴安白芷、川白芷、杭白芷或云南牛防风的根。秋播种植的,次年7~9月间茎叶枯黄时采挖。春播种植的,当年10月采挖。择晴天,先割去地上部分,再挖出根部。除净残茎、须根及泥土(不用水洗),晒干或微火烘干。置干燥不通风处保存,防虫蛀或霉烂。

性状①川白芷(《济生方》)为植物兴安白芷或川白芷的干燥根。类圆锥形而无明显的棱脊,长约7~24厘米,直径约1.5~2厘米。有时附有支根。顶端有凹洼的茎痕,也有多数同心环状的纹理。表面黄色或淡棕色,有众多皱纹,分布有少数长0.5~1厘米的皮孔样横向突起,突起处色较深,有时有支根切除的痕迹,显淡棕色。质坚硬而较轻。断面粉质,全部淡棕色,随处密布棕色油点,形成层环状,棕色而明显,木质部约占横断面的1/3强,射线紧密,自中心向四周辐射。气微香,味苦辛。以独支、皮细,外表土黄色、坚硬、光滑、香气浓者为佳。主产四川。产于河北者称祁白芷;产于河南者称禹白芷、会白芷。此外,湖南、湖北、山西、安徽、山东等地亦产。②杭白芷 为植物杭白芷的干燥根。类圆锥形而具四棱,长约10~20厘米,直径约1.5~2.5厘米,顶端有凹洼的茎痕。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有较少的纵皱纹,布有多数长0.5~1厘米的皮孔样横向突起,习称“疙瘩丁”,多排列成四纵行,体形因之而具四棱,突起处色较深,有时也有支根切除的痕迹。质坚硬。断面粉质,白色或类白色,皮部有多数棕色油点,形成层环状棕色,明显;木质部淡棕灰色,约占横断面1/2强,射线紧密,自中心向四周辐射。气芳香,味苦辛。以根条粗大、皮细、粉性足、香气浓者为佳。条小或过大,体轻松、粉性小、香气淡者质次。主产浙扛。③滇白芷 为植物云南牛防风的干燥根。直径0.2~1.5厘米,分枝或不分枝,下部细。外表棕黄色,多深纵纹,时有支根痕,上部有横皱纹。质脆。断面皮部类白色,散有棕色油点及裂隙,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淡黄色,占全径1/3。商品多已切成厚约1厘米以下的厚片。气芳香,味辣而苦。主产云南。

功能主治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①《本经》:“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头风)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②《别录》:“疗风邪久渴(久渴或疑作「久泻」),呕吐,两胁满,风痛头眩,目痒。”③《药性论》:“治心腹血刺痛,除风邪,主女人血崩及呕逆,明目、止泪出,疗妇人沥血、腰腹痛;能蚀脓。”④《日华子本草》:“治目赤胬肉,及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瘰疬、肠风、痔瘘,排脓,疮痍、疥癣,止痛生肌,去面皯疵瘢。”⑤《滇南本草》:“祛皮肤游走之风,止胃冷腹痛寒痛,周身寒湿疼痛。”⑥《纲目》:“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大肠风秘,小便出血,妇人血风眩运,翻胃吐食;解砒毒,蛇伤,刀箭金疮。”

10、茶叶

别名苦茶,苦梌,腊茶,茶芽,芽茶,细茶,酪奴,苦荼,郭璞注,苦瑹。

来源为山茶科植物茶的芽叶。茶树通常种植三年以上即可采叶。以清明前后枝端初发嫩叶时,采摘其嫩芽最佳(清明前采摘者称“明前”,谷雨前采摘者称“雨前”)。此后约一个月,第二次采收其成长之嫩叶,再一月第三次采收。亦有在立秋后第四次采收者,惟采摘时间愈迟,品质愈次。鲜叶采集后,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精制等加工过程,则为成品“绿茶”。若鲜叶经过萎雕、揉捻、发酵、干燥、精制等加工过程,则为成品“红茶”。本品宜密藏于干燥处,以防发霉变质。

生境分布原产我国南部山地。现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地均有栽培。

功能主治清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治头痛,目昏,多睡善寐,心烦口渴,食积痰滞,疟,痢。①《本草经集注》:“(主)好眠。”②《千金·食治》:“令人有力,悦志。”③《唐本草》:“主瘘疮,利小便,去淡(痰)热渴。主下气,消宿食。”④《食疗本草》:“利大肠,去热,解痰。”⑤《本草拾遗》:“破热气,除瘴气。”⑥《本草别说》:“治伤暑,合醋治泄泻甚效。”⑦张洁古:“清头目。”⑧《汤液本草》:“治中风昏愤,多睡不醒。”⑨《日用本草》:“除烦止渴,解腻清神。”“炒煎饮,治热毒赤白痢;同芎藭、葱白煎饮,止头痛。”⑩《纲目》:“浓煎,吐风热痰涎。”⑾《本草通玄》:解炙煿毒、酒毒。⑿《随息居饮食谱》:“清心神,凉肝胆,涤热,肃肺胃。”

11、硼砂

别名大朋砂,蓬砂,鹏砂,月石,盆砂。

来源为矿物硼砂经精制而成的结晶。一般于8~11月间采挖矿砂,将矿砂溶于沸水中,滤净后,倒入缸内,在缸上放数条横棍,棍上系数条麻绳,麻绳下端吊一铁钉,使绳垂直沉入溶液内。冷却后在绳上与缸底都有结晶析出,取出干燥。结在绳上者名“月石坠”,在缸底者称“月石块”。

生境分布主产青海、西藏。此外,云南、新疆、四川、陕西、甘肃等地亦产。

性状由菱形、柱形或粒状结晶组成的不整齐块状,大小不一,无色透明或白色半透明,有玻璃样光泽。日久则风化成白色粉末,不透明,微有脂肪样光泽。体轻,质脆易碎。气无,味咸苦。以无色透明洁净的结晶为佳。可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中,溶液显碱性。燃之易熔融,初则体积膨大酥松如絮状,继则熔化成透明的玻璃球状。

功能主治清热消痰,解毒防腐。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翳障,骨哽,噎膈,咳嗽痰稠。①《日华子本草》:“消痰止嗽,破症结喉痹。”②《本草衍义》:“含化咽津,治喉中肿痛,膈上痰热。”③《纲目》:“治上焦痰热,生津液,去口气,消障翳,除噎膈反胃,积块结瘀肉,阴癀,骨哽恶疮及口齿诸病。”④《本草通玄》:“杀劳虫。”⑤《本草求原》:“生则化腐,煅枯则生肌。”

12、甘草

别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状茎。秋季采挖,除去茎基、枝叉、须根等,截成适当长短的段,晒至半干,打成小捆,再晒至全干。也有将外面栓皮削去者,称为“粉草”。置干燥通风处,防霉蛀。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干燥的钙质草原、河岸砂质土等地。分布东北、西北、华北等地。主产内蒙古、甘肃;其次为陕西、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青海、新疆等地。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所产品质最优。

性状干燥根呈长圆柱形,不分枝,多截成长30~120厘米的段,直径0.6~3.3厘米。带皮的甘草,外皮松紧不等,显红棕色、棕色或灰棕色,具显着的皱纹、沟纹及稀疏的细根痕,皮孔横生,微突起,呈暗黄色。两端切面平齐,切面中央稍陷下。质坚实而重。断面纤维性,黄白色,粉性,有一明显的环纹和菊花心,常形成裂隙.微具特异的香气,味甜而特殊。根状茎形状与根相似,但表面有芽痕,横切面中央有髓。粉草外表平坦,淡黄色,纤维性,有纵裂纹。带皮甘草以外皮细紧、有皱沟、红棕色、质坚实、粉性足、断面黄白色者为佳;外皮粗糙,灰棕色、质松、粉性小、断面深黄色者为次;外皮棕黑色、质坚硬、断面棕黄色、味苦者不可入药。粉草较带皮甘草为佳。

功能主治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⑤《珍珠囊》:“补血,养胃。”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备注除上述主要品种外,尚有以下向属植物亦入药用。①光果甘草,又名:欧甘草。其特征为局部被有白霜和疏柔毛,不具腺毛,小叶长椭圆形或狭长卵形。荚果长圆形,扁而直或略弯曲。分布新疆。②黄甘草,其特征茎上部被微毛或近无毛.荚果略作镰状弯曲,膨胀,具腺毛。分布甘肃。③胀果甘草,其特征小叶3~5片,稀达7片,下面中脉无毛。荚果长圆形而直,膨胀。分布新疆、甘肃等地。

13、胆矾

别名石胆,毕石,君石,黑石,铜勒,基石,立制石,石液,制石浓,鸭嘴胆矾,翠胆矾,蓝矾,制石液,胆子矾。

来源为硫酸盐类矿物胆矾的晶体,或为人工制成的含水硫酸铜。可于铜矿中挖得,选择蓝色透明的结晶,即得。人工制造者,可用硫酸作用于铜片或氧化铜而制得。本品易风化,应密闭贮藏。

生境分布主产云南、山西。江西、广东、陕西、甘肃等地亦产。

性状为不规则的块状结晶体,大小不一。深蓝或浅蓝色,半透明。似玻璃光泽。质脆,易碎,碎块呈棱柱形,断面光亮。无臭,味涩,能令人作呕。以块大、深蓝色、透明、无杂质者为佳。露置干燥空气中,缓缓风化。加热烧之,则失去结晶水,变成白色,遇水则又变蓝色。易溶于水及甘油,不溶于乙醇。水溶液显铜盐及硫酸盐的各种特殊反应。

功能主治催吐,祛腐,解毒。治风痰壅塞,喉痹,癫痫,牙疳,口疮,烂弦风眼,痔疮,肿毒。①《本经》:“主明目,目痛,金疮,诸痫痉,女子阴蚀痛,石淋,寒热,崩中下血,诸邪毒气。”②《别录》:“散症积、咳逆上气及鼠瘘恶疮。”③《药性论》:“破热毒。”④《唐本草》:“主下血赤白,面黄,女子脏寒。”⑤《日华字本草》:“治脱溃悄谙⑷狻!雹蕖侗静萃季罚骸巴路缣怠!雹摺侗静菝审堋罚骸爸魏矶甓尽!雹唷侗静莼阊浴罚骸跋肀裕瞥蒺狯咐谩!雹帷队耖币┙狻罚骸爸谓啪摇⒅甜⒀蠲贰⒔鸫遵埃磺兄淄矗隆⒈乐校掀厶巯依茫韫芬耍俪嫒攵赶潞簟!雹狻兑搅肿胍罚骸靶懈畏纾焊位穑卜纹宸涡埃嗉娌剐模砑崛ザ尽9τ寐酝追!

相关参考

碧雪散

碧雪散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1条,相关中药材3味。碧雪散的基本资料碧雪散(《奇效良方》卷六十一)别名碧云散。处方灯芯灰2钱,硼砂1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咽喉闭塞,一时不能言语,痰涎壅盛。用法用量碧云

含有象牙的处方

象牙,味甘;性寒,清热镇惊;解毒生肌。主癫痫;惊风;骨蒸劳热;痈肿疮毒;咽喉肿痛;痔漏,本文介绍了含有象牙的处方56个。处方1、碧云散处方象牙(泥裹,煅存性)1钱,雄黄(煅)1钱,凤凰衣(煅)1钱,鸡

含有灯台树的处方

灯台树(别名六角树、梾木、鸡肫皮、乌牙树、伞柄树、猫猫头),味微苦;性凉,清热平肝;消肿止痛。主头痛;眩晕;咽喉肿痛;关节酸痛;跌打肿痛,本文介绍了含有灯台树的处方11个。处方1、碧云散处方象牙(泥裹

拔云散眼药

拔云散眼药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8味。拔云散眼药的基本资料拔云散眼药(现代标准)名称拔云散眼药拼音BoyunsanYanyao成份牛黄麝香冰片朱砂琥珀硇砂硼砂炉甘石性状本品为淡棕色的粉末;气香,味凉。

拔云散

拔云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8味。拔云散的基本资料拔云散眼药(现代标准)名称拔云散眼药拼音BoyunsanYanyao成份牛黄麝香冰片朱砂琥珀硇砂硼砂炉甘石性状本品为淡棕色的粉末;气香,味凉。功能主治

八宝拨云散

八宝拨云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5味。八宝拨云散的基本资料八宝拨云散(现代标准)名称八宝拨云散拼音BabaoBoyunSan成份冰片麝香珍珠熊胆牛黄海螵蛸琥珀朱砂蕤仁硼砂硇砂炉甘石性状本品为淡棕红色

吹云散

吹云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味。吹云散的基本资料吹云散(《古今医鉴》卷十四)处方黄丹(水飞)1钱,轻粉3分,片脑1厘。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痘疮眼生翳障,或红或白,肿痛。用法用量鹅毛管吹耳内,如左眼患

揭云散

揭云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5味。揭云散的基本资料揭云散(《普济方》卷八十六)处方当归半两,赤芍药半两,秦皮半两,滑石半两,铜青半分,甘草半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一切眼疾。用法用量每用半钱,汤泡,澄

黑云散

黑云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0味。黑云散的基本资料黑云散(《准绳·类方》卷八)处方五倍子(炒)、百药煎、生胡桃皮、青石榴皮、诃子肉、青木瓜皮、青柿子皮、何首乌、猪牙皂角(炒黑)、青矾、细辛、水银各等

八宝退云散

八宝退云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2味。八宝退云散的基本资料八宝退云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大同方))处方白甘石12两,黄甘石6两,梅片4两,硼砂5钱,熊胆2钱,青黛8分,麝香5分,黄连面6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