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急丹

Posted 大黄

篇首语: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备急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备急丹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2条,相关中药材4味。

备急丹的基本资料

备急丹(《普济方》卷三六六)

处方青黛3两,芒消2两,白僵蚕1两,甘草4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腊月牛胆有黄者,盛药其中,阴49日,多时为妙。

功能主治咽喉肿疼。

用法用量腮肿喉闭,用皂角子研碎,以竹筒子吹入咽喉内。

备急丹(《博济》卷四)

别名千金备急丹。

处方锦纹新大黄1两。

制法上为末,用酽醋半斤,同熬成膏,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恶血冲心,胎衣不下,腹中血块;及马坠内损者。

用法用量千金备急丹(《准绳·类方》卷五)。

备急丹(《博济方》卷四)

处方锦纹新大黄30克

制法上药杵罗为末,用头醋250克同熬成膏,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产后恶血冲心,或胎衣不下,腹中血块,跌打损伤,瘀血不下。

用法用量用温醋汤100毫升化5丸服之。须臾血下即愈。

备急丹古籍论述

备急丹《博济方》

治产后恶血冲心,或胎衣不下,腹中血块等症。用锦文新大黄(一两,杵罗为末,用头醋半斤,同熬成膏,丸如梧桐子。患者用温醋汤七

备急丹《妇人大全良方》

治产后恶血冲心,胎衣不下,腹中血块等。备急丹(出《产乳》)。上以锦纹大黄一两,杵为细末,用酽醋半升,同熬成膏,丸如梧桐子大。患者用醋七分盏,化五丸至七丸服之。须臾血下即愈。亦治坠马内损,恶血不出,神效。此药难用,大 虚弱,不可服。仍调药,醋不宜太酸,便损肺脏,全在医者斟酌。

备急丹相关中药材

1、白僵蚕

别名僵蚕,天虫,僵虫,僵蚕,白僵虫。

来源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干燥全虫。收集病死的僵蚕,倒入石灰中拌匀,吸去水分,晒干或焙干。

性状呈圆柱形,多弯曲而皱缩。长约2~5厘米,直径4~7毫米。表面灰白色或现浅棕色,多被有白色粉霜。头、足及各节均清晰可辨。体外常杂有丝团缠绕。头部黄褐色,类圆形。足8对,呈突起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色棕、黑不一,多光亮,外层为白色,显粉性,内有4个褐色的亮圈。微有腐臭气,味微咸。以条直肥壮,质坚,色白,断面光者为佳。

功能主治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治中风失音,惊痫,头风,喉风。喉痹,瘰疬结核。风疮瘾疹,丹毒,乳腺炎。①《本经》:“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灭黑黚,男子阴疡病。”②《别录》:“女子崩中赤白,产后余痛,灭诸疮瘢痕。”“未之,封疔肿,根当自出。”③《药性论》:“治口噤,发汗,主妇人崩中下血不止。”④《日华子本草》:“治中风失音,并一切风疾,小儿客忤,男子阴痒痛,女子带下。”⑤《本草图经》:“治中风,急喉痹,捣筛细末,生姜自然汁调灌之。”⑥《医学启源》:“去皮肤间诸风。”⑦《纲目》:“散风痰结核,瘰疬,头风,风虫齿痛,皮肤风疮,丹毒作痒,痰疟癥结,妇人乳汁不通,崩中下血,小儿疳蚀鳞体,一切金疮,疔肿风痔。”⑧《本草正》:“治小儿疳蚀,牙龈溃烂,重舌,木舌。”⑨《玉楸药解》:“活络通经,驱风开痹。治头痛胸痹,口噤牙疼,瘾疹风瘙;烧研酒服,能溃痈破顶,又治血淋崩中。”

备注此外,用白僵菌接种于蚕蛹,使发病而成僵蛹,可代白僵蚕供药用,参见“僵蛹”条。

2、甘草

别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状茎。秋季采挖,除去茎基、枝叉、须根等,截成适当长短的段,晒至半干,打成小捆,再晒至全干。也有将外面栓皮削去者,称为“粉草”。置干燥通风处,防霉蛀。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干燥的钙质草原、河岸砂质土等地。分布东北、西北、华北等地。主产内蒙古、甘肃;其次为陕西、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青海、新疆等地。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所产品质最优。

性状干燥根呈长圆柱形,不分枝,多截成长30~120厘米的段,直径0.6~3.3厘米。带皮的甘草,外皮松紧不等,显红棕色、棕色或灰棕色,具显着的皱纹、沟纹及稀疏的细根痕,皮孔横生,微突起,呈暗黄色。两端切面平齐,切面中央稍陷下。质坚实而重。断面纤维性,黄白色,粉性,有一明显的环纹和菊花心,常形成裂隙.微具特异的香气,味甜而特殊。根状茎形状与根相似,但表面有芽痕,横切面中央有髓。粉草外表平坦,淡黄色,纤维性,有纵裂纹。带皮甘草以外皮细紧、有皱沟、红棕色、质坚实、粉性足、断面黄白色者为佳;外皮粗糙,灰棕色、质松、粉性小、断面深黄色者为次;外皮棕黑色、质坚硬、断面棕黄色、味苦者不可入药。粉草较带皮甘草为佳。

功能主治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⑤《珍珠囊》:“补血,养胃。”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备注除上述主要品种外,尚有以下向属植物亦入药用。①光果甘草,又名:欧甘草。其特征为局部被有白霜和疏柔毛,不具腺毛,小叶长椭圆形或狭长卵形。荚果长圆形,扁而直或略弯曲。分布新疆。②黄甘草,其特征茎上部被微毛或近无毛.荚果略作镰状弯曲,膨胀,具腺毛。分布甘肃。③胀果甘草,其特征小叶3~5片,稀达7片,下面中脉无毛。荚果长圆形而直,膨胀。分布新疆、甘肃等地。

3、大黄

别名黄良,火参,肤如,将军,锦纹大黄,川军,黄良,蜀大黄,牛舌大黄,锦纹,生军,香大黄,马蹄黄。

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9~10月间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株,挖取根茎,切除茎叶、支根,刮去粗皮及顶芽,风干、烘干或切片晒干。

性状①北大黄 为掌叶大黄及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根茎。商品有两类:㈠西宁大黄:多加工成圆锥形或腰鼓形,俗称“蛋吉”,长约6~17厘米,直径约3~10厘米;外皮巳除去或有少量残留,外表黄棕色或红棕色,可见到类白色菱形的网状纹理,俗称“锦纹”(系由灰白色薄壁组织与棕红色射线交错而成),有时可见菊花状螺旋形“星点”,一端常有绳孔。质地坚硬,横断面黄棕色,显颗粒性(习称高粱碴),微有油性,近外围有时可见暗色形成层及半径放射向的橘红色射线,髓部中有紫褐色星点,紧密排列成圈环状,并有黄色至棕红色的弯曲线纹,亦称“锦纹”。气特殊,味苦而微涩。主产于青海同仁、同德等地。此外,尚有凉州大黄、河州大黄和岷县大黄,亦皆属西宁大黄一类。其中凉州大黄又名凉黄、狗头大黄,因其整个的形有如狗头,顶端平圆;下部渐细而钝圆,品质亦佳,产于甘肃武威、永登等地。㈡铨水大黄 一般为长形,切成段块,个大形圆者常纵剖成片,质地较松,内色较西宁大黄淡,锦纹不甚明显,断面星点亦排成圈环状,其它与西宁大黄相似。主产于甘肃铨水、西礼等地。属于铨水大黄型的商品,尚有文县大黄、清水大黄、庄浪大黄等数种,产于甘肃文县,成县、清水等地。②南大黄 又名:四川大黄、马蹄大黄。为药用大黄的干燥根茎。多横切成段,一端稍大,形如马蹄,少数亦呈圆锥形或腰鼓形,长约6~12厘米,直径约5~8厘米,栓皮已除去,表面黄棕色或黄色,有微弯曲的棕色线纹(锦纹)。横断面黄褐色,多空隙,星点较大,排列不规则,质较疏松,富纤维性。气味较弱。商品有雅黄、南川大黄等,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及雅安、南川等地。此外,陕西、湖北、贵州、云南、西藏等地亦产。以上各种大黄,均以外表黄棕色、锦纹及星点明显、体重、质坚实、有油性、气清香、味苦而不涩、嚼之发粘者为佳。

功能主治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症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①《本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水谷」一作「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②《别录》:“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③《药性论》:“主寒热,消食,炼五脏,通女子经候,利水肿,破痰实,冷热积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破留血。”④《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塑滞、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痰,利大小便,并敷-切疮疖痈毒。”⑤《纲目》:“主治下痢亦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备注另有一种山大黄为同属植物波叶大黄的根茎及根,又称苦大黄。常呈不规则圆柱形,外表红褐色而黄,无横纹,质坚而轻,断面无星点,无锦纹,有细密而直的红棕色射线。气不香,味苦而涩。质次。服后有腹痛感。

4、青黛

别名靛花,靛沫,蓝靛,靛花,青蛤粉,青缸花,蓝露,淀花,靛沫花。

来源为爵床科植物马蓝、豆科植物木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草大青或蓼科植物蓼蓝叶中的干燥色素。

性状本品为极细的粉末,灰蓝色或深蓝色,质轻,易飞扬,可粘手粘纸。具草腥气,味微酸。以体轻、粉细,能浮于水面,燃烧时生紫红色火焰者为佳。如质重坚实,呈团块状,有白色小点,置水中有颗粒状下沉者品质为次。主产于福建、云南、江苏、安徽等地。此外,江西、河南、四川等地亦产。福建所产的品质最佳,称建青黛。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治温病热盛,斑疹,吐血、咯血,小儿惊痫,疮肿,丹毒,蛇虫咬伤。①《药性论》:“解小儿疳热、消瘦,杀虫。”②《本草拾遗》:“解毒。小儿丹热,和水服之。”③《开宝本草》:“主解诸药毒,小儿诸热,惊痫发热,天行头痛寒热,煎水研服之。亦摩敷热疮、恶肿、金疮、下血、蛇犬等毒。”④《本草蒙筌》:“泻肝,止暴注,消上膈痰火,驱时疫头痛,敛伤寒亦斑,水调服之。”⑤《纲目》:“去热烦,吐血,咯血,斑疮,阴疮,杀恶虫。”⑥《本草述》:“治中风、头风、胁痛、瘈疭、颤振、眩晕、咳嗽、久嗽、呕吐、舌衄、咳嗽血,颓疝。”⑦《本经逢原》:“治温毒发斑及产后热痢下重。”⑧《要药分剂》:“除热解毒,兼能凉血。”⑨《岭南采药录》:“可涂疮及痄腮。又治眼热有膜及吐血,内服之。”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保急丹

保急丹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5味。保急丹的基本资料保急丹(《良方集腋》卷上)处方真西黄1钱,冰片1钱,北细辛2钱,当门麝香1钱,闹阳花3钱,蟾酥2钱,灯心灰1两,牙皂2钱。制法上为极细末,瓷瓶收贮。功

备急涂顶膏

备急涂顶膏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备急涂顶膏的基本资料备急涂顶膏(《圣惠》卷八十五)处方川鸡头末1钱,芸苔子末3钱。功能主治小儿天吊。用法用量上取新汲水调。涂、贴在顶上。备急涂顶膏相关中药材1、芸

备急圆

备急圆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备急圆的基本资料备急圆(《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处方干姜(炮)一两,巴豆(去皮.油.研)、大黄,各二两。炮制上件为末,炼蜜为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心腹

备急散

备急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5味。备急散的基本资料备急散(《鸡峰》卷十六)处方百草霜2两,荆芥穗2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妇人冲任血气不实,虚弱心忪,头眩,脐腹(疒丂)疼,血海虚冷,漏下赤白及月水

备急膏

备急膏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味。备急膏的基本资料备急膏(《圣惠》卷十九)处方川鸡头半两(烧为灰),腻粉1分,龙脑1分。制法上为末。以黄牛胆汁调成膏,以瓷器盛。功能主治中风口噤不开。用法用量每服1钱,

备急丸

备急丸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12条,相关中药材15味。备急丸的基本资料备急丸(《惠直堂方》卷二)处方真茅术(去皮尖)6分,母丁香6分,雄黄6分,朱砂(各净末)6分,蟾酥6分。制法将蟾酥火酒开化,共研成丸

备急如圣散

备急如圣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4味。备急如圣散的基本资料备急如圣散(《卫生宝鉴》卷十一)别名如圣散(《杂类名方》)。处方雄黄(研,生用)白矾(飞)藜芦(厚者,去皮用仁,生用)猪牙皂角(去皮、弦)各等

备急沉香散

备急沉香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7味。备急沉香散的基本资料备急沉香散(《圣济总录》卷六十二)处方沉香半两,丁香(半生半炒)半两,干姜(炮)半两,京三棱(煨,锉)半两,蓬莪术(煨,锉)半两,藿香(用叶

备急五嗽圆

备急五嗽圆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备急五嗽圆的基本资料备急五嗽圆(《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处方肉桂(去粗皮)、干姜(炮)、皂荚(去皮.子.炙黄),各等分。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圆,如梧桐

备急朝真丹

备急朝真丹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备急朝真丹的基本资料备急朝真丹(《政和本草》卷四引《孙尚药方》)处方硫黄60克牛角(研令极细)枯白矾各15克制法共研细末,和匀,水浸蒸饼和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