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急五嗽圆

Posted 肉桂

篇首语: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备急五嗽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备急五嗽圆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

备急五嗽圆的基本资料

备急五嗽圆(《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肉桂(去粗皮)、干姜(炮)、皂荚(去皮.子.炙黄),各等分。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五种咳嗽,一曰上气嗽;二曰饮嗽;三曰躁嗽;四曰冷嗽;五曰邪嗽。皆由肺受风寒,气不宣通所致。无问久新轻重,以至食饮不下,语声不出,坐卧不安,昼夜不止,面目浮肿,胸胁引痛,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十五圆,温酒下,米饮亦得,食后服。

备急五嗽圆相关中药材

1、皂荚

别名鸡栖子,皂角,大皂荚,长皂荚,悬刀,长皂角,大皂角,鸡栖子,乌犀。

来源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热时采摘,晒干。

生境分布生长于村边,路旁,向阳温暖的地方。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河北、山西、河南、山东。此外,东北地区及江苏、浙扛、湖北、广西、四川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荚果呈长条形而扁,或稍弯曲,长15~25厘米,宽2~3.5厘米,厚0.8~1.4厘米。表面不平,红褐色或紫红色,被灰白色粉霜,擦去后有光泽。两端略尖,基部有短果柄或果柄断痕,背缝线突起成棱脊状。质坚硬,摇之有响声。剖开后呈浅黄色,内含多数种子。种子扁椭圆形,外皮黄棕色而光滑,质坚。气味辛辣,嗅其粉末则打喷嚏。以肥厚、饱满、质坚者为佳。

功能主治祛风痰,除湿毒,杀虫。治中风口眼歪斜,头风头痛,咳嗽痰喘,肠风便血,下痢噤口,痈肿便毒,疮癣疥癞。《本草图经》:“疏风气。”

2、干姜

别名白姜,均姜,白姜,干生姜。

来源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时挖取,去净茎叶、须根、泥沙,晒干或微火烘干。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干燥根茎为扁平、不规则的块状,有指状分枝。长4~6厘米,厚0.4~2厘米。表面灰白色或灰黄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在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质坚实,断面颊粒性,灰白色或淡黄色,质松者则显筋脉,有细小的油点及一明显的环纹。气芳香,味辛辣。以质坚实,外皮灰黄色、内灰白色、断面粉性足、少筋脉者为佳。

功能主治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次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吐、衄、下血。①《本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潞下痢。生者尤良。”②《别录》:“治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③《药性论》:“治腰肾中疼冷,冷气,破血,去风,通四肢关节,开五脏六腑,去风毒冷痹,夜多小便。治嗽,主温中,霍乱不止,腹痛,消胀满冷痢,治血闭。病人虚而冷,宜加用之。”④《唐本草》:“治风,下气,止血,宣诸络脉,微汗。”⑤《日华子本草》:“消痰下气,治转筋吐泻,腹藏冷,反胃干呕,瘀血,扑损,止鼻洪,解冷热毒,开胃,消宿食。”⑥《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通心气,助阳,去脏腑沉寒,发诸经之寒气,治感寒腹痛。”⑦王好古:“主心下寒痞,目睛久亦。”“经炮则温脾燥胃。”⑧《医学入门》:“炮姜,温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肠澼,久疟,霍乱;心腹冷痛胀满,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⑨《药品化义》:“炮姜,退虚热。”⑩《长沙药解》:“燥湿温中,行郁降浊,下冲逆,平咳嗽,提脱陷,止滑泄。”

3、肉桂

别名菌桂,牡桂,大桂,筒桂,辣桂,玉桂,紫桂,桂皮。

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皮及枝皮。一般于8~10月间,选择桂树,按一定阔度剥取树皮,加工成不同的规格,主要有下列几种:①官桂:剥取栽培5~6年的幼树干皮和粗枝皮,晒1~2天后,卷成圆筒状,阴干。②企边桂:剥取十余年生的干皮,两端削齐,夹在木制的凸凹板内,晒干。③板桂:剥取老年桂树的干皮,在离地30厘米处作环状割口,将皮剥离,夹在桂夹内晒至九成干时取出,纵横堆叠,加压,约1个月后即完全干燥。至于“桂心”,即肉桂加工过程中检下的边条,除去栓皮者。各种肉桂商品均宜贮藏于干燥阴凉处,或入锡盒内,密闭保存。

生境分布栽培于砂土及斜坡山地。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等地。

性状①官桂(《本草图经》)又名:菌桂(《本经》一作箘桂),筒桂(《唐本草》),桂尔通、桂通、条桂。呈半槽状或圆筒形,长约40厘米,宽约1.5~3厘米,皮厚1~3毫米。外表面灰棕色,有细皱纹及小裂纹,皮孔椭圆形,偶有凸起横纹及灰色花斑;刮去栓皮者,表面较平滑,红棕色,通称“桂心”。内表面暗红棕色,颗粒状。质硬而脆,断面紫红色或棕红色,可见浅色石细胞群,断纹成环状。气芳香,味甜辛。②企边桂 又名;清化桂。呈长片状,左右两边向内卷曲,中央略向下凹,长40~50厘米,宽4.5~6厘米,厚3~6毫米。外表面灰棕色,内表面红棕色,用指甲刻划时则现棕色油纹。香气浓烈,其它与官桂相似。③板桂(《本草图经》)又名:桂楠。呈板片状,通常长30~40厘米,宽5~12厘米,厚约4毫米,两端切面较粗糙。以上均以皮细肉厚,断面紫红色,油性大,香气浓,味甜微辛,嚼之无渣者为佳。

功能主治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①《本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②《别录》:“主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汗。”“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止唾,咳嗽,鼻齆:能堕胎,坚骨节,通血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无所畏。”③《药性论》:“主治:几种心痛,杀三虫,主破血,通利月闭,治软脚,痹、不仁,胞衣不下,除咳逆,结气、痈痹,止腹内冷气,痛不可忍,主下痢,鼻息肉。杀草木毒。”④《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通九窍,利关节,益精,明目,暖腰膝,破痃癖癥瘕,消瘀血,治风痹骨节挛缩,续筋骨,生肌肉。”⑤《珍珠囊》:“去卫中风邪,秋冬下部腹痛。”⑥《医学启源》:“补下焦不足,治沉寒肩冷及表虚自汗。《主治秘要》:渗泄,止渴。”⑦《用药心法》:“敌寒邪,治奔豚。”⑧王好古:“补命门不足,益火消阴。”⑨《纲目》:“治寒痹,风瘖,阴盛失血,泻痢,惊痢。”“治阳虚失血,内托痈疽痘疮,能引血化汗化脓,解蛇蝮毒。”

备注《本经》有牡桂、菌桂,《名医别录》又另立“桂”条。《本草纲目》认为桂即牡桂,并将两者合为一条。又云:“桂即肉桂也”,可见牡桂、肉桂为同一物。至于菌桂,陶弘景称其“正圆如竹”,《图经》称:“树皮青黄,薄卷若简,亦名筒桂”。据此,菌桂当即今之官桂。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备急圆

备急圆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备急圆的基本资料备急圆(《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处方干姜(炮)一两,巴豆(去皮.油.研)、大黄,各二两。炮制上件为末,炼蜜为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心腹

备急散

备急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5味。备急散的基本资料备急散(《鸡峰》卷十六)处方百草霜2两,荆芥穗2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妇人冲任血气不实,虚弱心忪,头眩,脐腹(疒丂)疼,血海虚冷,漏下赤白及月水

备急膏

备急膏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味。备急膏的基本资料备急膏(《圣惠》卷十九)处方川鸡头半两(烧为灰),腻粉1分,龙脑1分。制法上为末。以黄牛胆汁调成膏,以瓷器盛。功能主治中风口噤不开。用法用量每服1钱,

备急丸

备急丸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12条,相关中药材15味。备急丸的基本资料备急丸(《惠直堂方》卷二)处方真茅术(去皮尖)6分,母丁香6分,雄黄6分,朱砂(各净末)6分,蟾酥6分。制法将蟾酥火酒开化,共研成丸

备急丹

备急丹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2条,相关中药材4味。备急丹的基本资料备急丹(《普济方》卷三六六)处方青黛3两,芒消2两,白僵蚕1两,甘草4两。制法上为细末,用腊月牛胆有黄者,盛药其中,阴49日,多时为妙。

备急如圣散

备急如圣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4味。备急如圣散的基本资料备急如圣散(《卫生宝鉴》卷十一)别名如圣散(《杂类名方》)。处方雄黄(研,生用)白矾(飞)藜芦(厚者,去皮用仁,生用)猪牙皂角(去皮、弦)各等

备急沉香散

备急沉香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7味。备急沉香散的基本资料备急沉香散(《圣济总录》卷六十二)处方沉香半两,丁香(半生半炒)半两,干姜(炮)半两,京三棱(煨,锉)半两,蓬莪术(煨,锉)半两,藿香(用叶

备急朝真丹

备急朝真丹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备急朝真丹的基本资料备急朝真丹(《政和本草》卷四引《孙尚药方》)处方硫黄60克牛角(研令极细)枯白矾各15克制法共研细末,和匀,水浸蒸饼和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备急压气散

备急压气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备急压气散的基本资料备急压气散(《医方类聚》卷一九七引《医林方》)处方大槟榔4个,紫苏穗2钱半,生姜1斤(取自然汁)。制法上为细末,分作2服。功能主治奔豚气上至,

备急治白丹

备急治白丹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备急治白丹的基本资料备急治白丹(《普济方》卷四○六)处方苎麻根3斤(连叶),赤小豆4升。功能主治小儿诸疮肿毒。用法用量上以水3斗煮,浴,1日3-4遍浸洗。看冷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