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急丸
Posted 大黄
篇首语:卧疾丰暇豫,翰墨时间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备急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备急丸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12条,相关中药材15味。
备急丸的基本资料
备急丸(《惠直堂方》卷二)处方真茅术(去皮尖)6分,母丁香6分,雄黄6分,朱砂(各净末)6分,蟾酥6分。
制法将蟾酥火酒开化,共研成丸,如芥子大。
功能主治解毒镇痛。主痧肚痛。各种痧症,心腹暴痛,憎寒壮热,斑痧内闷,温毒瘴疠,毒气内侵。
用法用量每用1粒,置舌尖上。药化痛止,重者2服。
注意忌食辣物。
备急丸(《幼科释谜》卷六)处方煨大黄、巴霜、葛根各等分。
制法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便秘。
用法用量每服1丸,米饮送下。壮盛小儿或用1丸半,以大便快利为度。
备急丸(《活人方》卷三)处方延胡索3钱,木香1钱5分,五灵脂1钱5分,沉香1钱,巴霜7分。
制法上为末,蜜为丸,如芥子大。
功能主治中寒脾弱,复伤生冷,肉食不能腐熟,停滞肠胃,心腹绞结为痛,大便塞结不通,精神素旺者。
用法用量10丸起,5丸止,空心生姜汤吞服。
备急丸(《圣济总录》卷三十八)处方干姜(炮)1两,大黄(炮)1两,巴豆(去皮心,炒干,别研)半两。
制法上为末,与巴豆和匀,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霍乱卒暴心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2丸,橘皮汤下。得利为效,痛止勿服。
备急丸(《丹溪心法附馀》卷二十二引《应验方》)处方地龙数条(5月5日取)。
制法上用竹刀分中截作两段,看地龙跳得急者,慢者各另一处研烂,用朱砂末同研,和匀得所,丸如小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急慢惊风。
用法用量急惊用急跳者,慢惊用慢跳者,用金钱薄荷汤送下。
备急丸(《医方类聚》卷一三六引《经验秘方》)处方大黄1两,巴豆10个(去壳,另研),干白姜1两(2味净,去皮及石灰,为细末)。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腹痛,大便结,心腹百病,气虚不散。
用法用量每服3丸,温酒送下。
备急丸(《痘疹心法》卷二十二)处方木香2钱半,大黄5钱,牵牛末5钱。
制法上为细末,神曲糊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痘后多食,胃弱不能胜谷,食蒸发搐,潮热,大便酸臭,秘泄不调,或呕吐腹痛;痘后余毒已解,大便未通,燥屎作痛者;疹毒目胞肿而右颊有青筋,发热头额腹肚最甚,或兼呕吐腹疼,伤食之热者。
用法用量每服5-7丸,食前山楂煎汤送下。
备急丸(《医心方》卷六引《极要方》)处方大黄5两,干姜2两,巴豆3两(去心,熬),芒消3两。
制法以蜜为丸。
功能主治忽然心腹胀满,急痛气绝,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4丸,平晓饮下,不利更加1-2丸。取得4-5度利,利如不止,取醋饮止之。
备急丸(《医心方》卷六引《拯要方》)处方大黄150克 干姜60克 巴豆90克(去心,熬)芒消90克
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主忽然心腹胀满急痛,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先服4丸,如不利下,更加1~2丸。取得四五度利。利如不止,取醋饮之即止。
备急丸古籍论述
备急丸《时方歌括》治寒气冷食稽留胃中.心腹满痛.大便不通者. 姜豆大黄备急丸.(干姜大黄各二两.巴豆一两.去皮研如脂.和蜜丸如豆大.密藏勿泄气候用.每服三四丸.滚水或酒下.)专攻闭痛及停寒.兼疗中恶人昏倒.阴结垂危得此安. 柯韵伯曰.大便不通.当分阳结阴结.阳结有承气更衣之剂.阴结又制备急.白散之方.金匮用此治中恶.当知寒邪卒中者宜之.若用于温暑热邪.速其死矣.是方允为阴结者立.干姜散中焦寒邪.巴豆逐肠胃冷积.大黄通地道.又能解巴豆毒.是有制之师也.然白散治寒结在胸.故用桔梗佐巴豆.用吐下两解法.此则治寒结肠胃.故用大黄佐干姜巴豆.以直攻其寒.世徒知有温补之法.而不知有温下之法.所以但讲虚寒.而不议及寒实也.
备急丸《脾胃论》治心腹百病,卒痛如锥刺,及胀满不快,气急并治之。锦纹川大黄(为末)干姜(炮,为末)巴豆(先去皮膜心,研如泥霜,出油用霜)上件三味等分,同一处研匀,炼蜜成剂,臼内杵千百下,丸如大豌豆大。夜卧温水下一丸;如气实者,加一丸。如卒病,不计时候服。妇人有孕不可服。如所伤饮食在胸膈间,兀兀欲吐,反复闷乱,以物探吐去之。
备急丸《串雅内外编》治心腹诸疾,猝暴百病。大黄、巴豆、干姜各一两 捣筛蜜和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丸。凡客中恶心,腹胀满痛如错刀,气急口噤猝死,以暖水或酒服之,或灌之。不愈再服三丸,腹中自然鸣转,但吐即愈。若口已噤者,灌之即愈。
备急丸《医方考》大黄 巴豆(去皮膜油)干姜(各等分)共为末作丸。每服六分,以利为度。饮食自倍,冷热不调,腹中急痛欲死者,急以此方主之。脾胃以饮食而养,亦以饮食而伤,故饮食自倍,填塞至阴,上焦不行,下脘不通,则令人腹痛欲死。经曰∶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是也。以平药与之,性缓无益于治,故用大黄、巴豆
备急丸《仁术便览》治饮食过多,心腹胀满,或疼痛皆治。大黄 干姜 巴豆(去皮油。各一两)炼蜜丸,捣千杵,小豆大,量大小人与之,酒下。
备急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心腹诸卒暴百病,中恶客忤,心腹胀满,卒痛如刀所刺,气急口噤。干姜(炮,一两)巴豆(去皮、油,研)大黄(各二两)上件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温水下,不拘时。
备急丸《医述》大便不通,当分阳结、阴结。阳结已有承气、更衣之剂;阴结又制备急、白散之方。然白散治寒结在胸,故用桔梗佐巴豆,为吐、下两解法;此丸治寒结肠胃,故用大黄佐姜、巴,以直攻其寒。世徒知有温补之法,而不知有温下之法;但讲寒虚,不议及寒实也。(柯韵伯)还魂汤,治寒结在胸之表,以散无形之邪气也;白散治寒结在胸之里,以攻有形之痰饮也;备急丸治寒结在肠胃,以攻不化之糟粕也。(《医宗金鉴》)
备急丸《仁术便览》治心腹大痛。干姜 川大黄 巴豆(去皮。各等分)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丸,温酒下。
备急丸《儒门事亲》巴豆(去皮油)大黄 干姜(炮,以上各一两)上为细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丸,温水下,不拘时服之。
备急丸《医宗金鉴》治寒气冷食,稽留胃中,心腹满痛,大便不通者。大黄二两 干姜二两 巴豆(去皮,研如脂)一两先捣大黄,干姜为末,纳巴豆合捣千杵,和蜜丸,如豆大,藏密器中,勿泄气,候用。每服三,四丸,暖水或酒下。『金匮』主中恶心腹胀满,猝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如猝死者,捧头起,灌令下咽,须臾当瘥,不瘥更与三丸,当腹中鸣,即吐利便瘥。若口噤者,须化开,从?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0/251943.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强子梦艽等耄韵掠谘省!炯ⅰ靠虑僭唬捍蟊悴煌ǎ狈盅艚嵋踅帷Q艚嵊谐衅轮粒踅嵊种票讣保咨⒅健!航鹭选挥么酥沃卸瘢敝扳е姓咭酥粲糜谖率钊刃埃倨渌酪印J欠皆饰踅嵴吡ⅲ山⒅薪购埃投怪鸪ξ咐浠蠡仆ǖ氐溃帜芙獍投苟荆怯兄浦σ病H话咨⒅魏嵩谛兀视媒酃W舭投梗猛孪铝浇夥ā4嗽蛑魏岢ξ福视么蠡谱艚停灾惫テ浜J劳街形虏怪ǎ恢形孪轮ǎ缘埠椋灰榧昂狄病!景础渴廊酥椋┲菲叮恢坊觯蚱淦兑庞谢觥2∪酥橐喽嗳缡牵┲沸椋恢凡。蚱湫橥洳 J獠恢橛唐兑玻∮袒鲆病P槎胁。谭蚱墩哂谢鲆玻テ浠龆叮炭砂惨病J刀胁。谭蚋徽哂谢鲆玻蝗テ浠觯涓晃纯杀R病W羁尚φ撸乐搅僬锊〖遥忖列⌒模写娌痪觥G亿醚孕椴豢晒ィ菔共∪ィ迅础2∪宋肪澹匀焕执樱懿∏痴咝叶杂璨挥撸硌右街痢Z≌呦纫饽讶耄ゲ≈┥形慈肟冢谝檫葸荩旅魍ㄖ浚餍涠ィ校詹晃蛭构ぶ笠病R秸呔蒙闷涫酰跣脑匀癫恢埽弥嗑挂晕∥埽ゲ∥荆偈乐≌撸悦撩劣谥尾∫病3⒖妓锼煎阋灾倬奥榛疲穑樱什葜够晏溃吴е谢杳埃卩湮展蹋焕铌揭灾倬鞍投梗蠡疲山讣蓖瑁吴е斜┧溃雇绰眨卵柿⑿АF穸瞬恢槭狄扛巧瞎ぶ剑凑锊∈保⒉幌却嬉饧嗖簧淖匀惺遣〉檬且┒?虑僭唬罕讣蓖柚魏岢ξ福咨⒅魏嵩谛亍S诖擞挚芍够晏乐魏嵩谛刂恚陨⑽扌沃捌玻话咨⒅魏嵩谛刂铮怨ビ行沃狄玻槐讣蓖柚魏嵩诔ξ福怨ゲ换闫梢病?/p>备急丸《备急千金要方》
治卒中恶风,气忤迷绝不知人(方见前第十二卷,胆腑门中。)
备急丸《删补名医方论》治寒气冷食稽留胃中,心腹满痛,大便不通者。大黄(二两)干姜(二两)巴豆(去皮,研如脂,一两)先捣大黄、干姜为末,内巴豆合捣千杵,和蜜丸,如豆大,藏密器中,勿泄气,候用。每服三四丸,暖水或酒下。《金匮》主中恶心腹胀满,卒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如卒死者,捧头起,灌令下咽,须臾当差,不差更与三丸,当腹中鸣,即吐利便差。若口噤者,须化开,从鼻孔用苇管吹入,自下于咽。【集注】柯琴曰∶大便不通,当分阳结阴结。阳结有承气、更衣之剂,阴结又制备急、白散之方。《金匮》用此治中恶,当知寒邪卒中者宜之。若用于温暑热邪,速其死矣。是方允为阴结者立,干姜散中焦寒邪,巴豆逐肠胃冷积,大黄通地道,又能解巴豆毒,是有制之师也。然白散治寒结在胸,故用桔梗佐巴豆,用吐下两解法。此则治寒结肠胃,故用大黄佐姜、巴,以直攻其寒。世徒知有温补之法,而不知有温下之法,所以但讲寒虚,不议及寒实也。【按】世人之情,惟知畏贫,不知畏祸,因其贫遗其祸。病患之情亦多如是,惟知畏虚,不知畏病,因其虚忘其病。殊不知虚犹贫也,病犹祸也。虚而有病,犹夫贫者有祸也,去其祸而但贫,犹可安也。实而有病,犹夫富者有祸也,不去其祸,而其富未可保也。最可笑者,近世之医临诊病家,外饬小心,中存不决。且诿言虚不可攻,纵使病去,正气难复。病患畏惧,自然乐从,受病浅者幸而自愈,设不愈者,另延医至。讵病者先意难入,攻病之药尚未入口,众议咻咻,致明通之士,拂袖而去,坐而待毙,终不悟为庸工之所误也。医者久擅其术,初心原为自全,恬不知耻,久之亦竞以为养病为能,攻病为拙,而举世之病者,皆昧昧于治病也。尝考孙思邈以仲景麻黄、桂、杏、甘草之还魂汤,治卒中昏冒,口噤握固;李杲以仲景巴豆、大黄、干姜之备急丸,治卒中暴死,腹痛满闭,下咽立效。岂二人不知虚实耶?盖上工之医,未诊病时,并不先存意见,亦不生心自全,有是病但用是药耳。柯琴曰∶备急丸治寒结肠胃,白散治寒结在胸。于此又可知还魂汤治寒结在胸之表,以散无形之邪气也;白散治寒结在胸之里,以攻有形之痰饮也;备急丸治寒结在肠胃,以攻不化之糟粕也。
备急丸相关中药材
1、母丁香别名鸡舌香,亭炅独生,雌丁香。
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果实。果实将成熟时采收,晒干。
性状干燥果实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长约2~3厘米,直径约0.6~1厘米。外表呈褐色,或带有土红色粉末,粗糙,多细皱纹,上端宿萼有4裂片。质坚脆,破之常纵裂为2瓣,内藏少数种子(因种子来成熟,故多已干瘪,不易察见)。气微香,味辛辣。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治暴心气痛,胃寒呕逆,风冷齿痛,牙宣,口臭,妇人阴冷,小儿疝气。①《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②陶弘景:“疗恶核毒肿。”③《蜀本草》:“疗呕逆甚验。”④《本耳图经》:“疗口臭最良,治气亦效。”
2、延胡索别名玄胡素,元胡,延胡,玄胡索,元胡索。
来源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块茎。5~6月间当茎叶枯萎时采挖。挖取后,搓掉外面浮皮,洗净,分别大小,放入开水中烫煮,随时翻动,至内部无白心呈黄色时,捞出晒干,置于干燥通风处,防潮及虫蛀。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下,或为栽培。分布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地。主产浙江。
性状干燥块茎,呈不规则扁球形,直径1~2厘米,表面黄色或褐黄色,顶端中间有略凹陷的茎痕,底部或有疙瘩状凸起。质坚硬而脆,断面黄色,角质,有蜡样光泽。无臭,味苦。以个大、饱满、质坚、色黄、内色黄亮者为佳。个小、色灰黄、中心有白色者质次。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理气,止痛。治心腹腰膝诸痛,月经不调,症瘕,崩中,产后血晕,恶露不尽,跌打损伤。①《雷公炮炙论》:“治心痛欲死。”②《日华子本草》:“除风,治气,暖腰膝,破症癖,扑损瘀血,落胎,及暴腰痛。”③《开宝本草》:“主破血,产后诸病,因血所为者。妇人月经不调,腹中结块,崩中淋露,产后血运,暴血冲上,因损下血,或酒摩及煮服。”④《医学启源》:“治脾胃气结滞不散,主虚劳冷泻,心腹痛,下气消食。”⑤《纲目》:“活血,利气,止痛,通小便。”
备注东北辽宁等地产一种山延胡索,为同属植物东北延胡索的块茎。在《本草》中最早捉及的即为此种,如《本草拾遗》云:“延胡索生奚国,从安东来,根如半夏,色黄。”东北地区所产的山延胡索,除上述品种外,还有同属植物迷延胡索和齿瓣延胡索的块茎。江苏所产的苏延胡,为同属植物土延胡的块茎,药材直径0.5~1.2厘米,表面黄色至土黄色;断面黄白色,粉状,中间多已裂或空隙,品质较差,产量极小。
3、五灵脂别名灵脂,糖灵脂,灵脂米,灵脂块,药本,寒号虫粪,寒雀粪。
来源为鼯鼠科动物橙足鼯鼠和飞鼠等的干燥粪便。全年可采,但以春、秋为多,春采者品质较仕。采得后,拣净砂石、泥土等杂质,按形状分别为“灵脂块”和“灵脂米”两类。
性状①灵脂块 又名:糖灵脂。系由许多粪粒凝结而成,呈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表面黑棕色,黄棕色、红棕色或灰棕色,凹凸不平,有的有油润性光泽;粪粒呈长椭圆柱形,其表面常碎裂,呈纤维性。体轻,质较硬,但较易破碎,断面不平坦,可模糊地看出粪粒的形状,有时呈纤维性。气腥臭,味苦。以块状、黑棕色、有光泽、油润而无杂质者佳。②灵脂米 又名:散灵脂。呈长椭圆形圆柱状,两端钝圆,长5~15毫米,直径3~6毫米。表面黑棕色,较平滑残微祖糙,常可见浅色的斑点,有的具有光泽。体轻而松,易折断,断面黄色,黄绿色或黑棕色,呈纤维性。气微弱,味微苦咸。以表面粗糙,外黑棕色、内黄绿色,体轻无杂质者佳。品质较灵脂块为差。以上2种药材主产河北、山西。此外,甘肃、吉林、新疆、北京郊区亦产。
功能主治生用行血止痛。治心腹血气诸痛,妇女经闭,产后瘀血作痛;外治蛇、蝎、蜈蚣咬伤。炒用止血。治妇女血崩,经水过多,赤带不绝。①《开宝本草》:“主疗心腹冷气,小儿五疳,辟疫,治肠风,通利气脉,女子月闭。”②《本草图经》:“治伤冷积聚及小儿女子方中多用之。”③《本草衍义补遗》:“能行血止血。治心腹冷气,妇人心痛,血气刺痛。”④《本草蒙筌》:“行血宜生,止血须炒,通经闭及治经行不止;定产妇血晕,除小儿疳蛔。”⑤《纲目》:“止妇人经水过多,赤带不绝,胎前产后,血气诸痛;男女一切心腹、胁肋。少腹诸痛,疝痛,血痢、肠风腹痛;身体血痹刺痛,肝疟发寒热,反胃,消渴及痰涎挟血成窠,血贯疃子,血凝齿痛,重舌,小儿惊风,五痫,癫疾;杀虫,解药毒及蛇蝎蜈蚣伤。”⑥《本草述》:“主损伤接骨。”⑦《现代实用中药》:“涂敷疮疥。”
4、葛根别名干葛,甘葛,粉葛,葛葛根,葛麻茹,葛子根,葛条根,鸡齐根,干葛,葛于根,黄葛根,葛藤,葛麻藤。
来源为豆科植物葛的块根。春、秋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切片,晒干或烘干。广东、福建等垃切片后,用盐水、白矾水或淘米水浸泡,再用硫黄熏后晒干,色较白净。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丛中或路旁及较阴湿的地方。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全国大部地区有产,主产河南、湖南、浙江、四川等地。
性状干燥块根呈长圆柱形,药材多纵切或斜切成板状厚片,长短不等,约长20厘米左右,直径5~10厘米,厚0.7~1.3厘米。白色或淡棕色,表面有时可见残存的棕色外皮,切面粗糙,纤维性强。质硬而重,富粉性,并含大量纤维,横断面可见由纤维所形成的同心性环层,纵切片可见纤维性与粉质相间,形成纵纹。无臭,味甘。以块肥大、质坚实、色白、粉性足、纤维性少者为佳;质松、色黄、无粉性、纤维性多者质次。
功能主治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温。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①《本经》:“主消渴,身太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②《别录》:“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痛。”“生根汁,疗消渴,伤寒壮热。”③《本草经集注》:“杀野葛、巴豆、百药毒。”④陶弘景:“生者捣取汁饮之,解温病发热。葛根为屑,疗金疮断血,亦疗疟及疮。”⑤《药性论》:“治天行上气,呕逆,开胃下食,主解酒毒,止烦渴。熬屑治金疮,治时疾解热。”⑥《唐本草》:“末服之,主猘狗啮,并饮其汁良。”⑦《本草拾遗》:“生者破血,合疮,堕胎,解酒毒,身热赤,酒黄,小便赤涩。”⑧《日华子本草》:“治胸膈热,心烦闷热狂,止血痢,通小肠,排脓破血,敷蛇虫啮。”⑨《开宝本草》:“小儿热痞,以葛根浸捣汁饮之。”⑩《医学启原》:“除脾胃虚热而渴。”⑾张元素:“发散表邪,发散小儿疮疹难出。”⑿《纲目》:“散郁火。”
备注除上述正品外,尚有同属植物食用葛藤、峨嵋葛藤、甘葛藤、三裂叶野葛藤等的块根,在少数地区亦作葛根使用。
5、丁香别名丁子香,支解香,雄丁香,公丁香,母丁香。
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通常在9月至次年3月间,花蕾由青转为鲜红色时采收。采下后除去花梗,晒干。
生境分布分布马来群岛及非洲,我国广东、广西等地有栽培。主产于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我国广东有少数出产。
性状干燥的花蕾略呈短棒状,长1.5~2厘米,红棕色至暗棕色。下部为圆柱状略扁的萼管,长1~1.3厘米,宽约5毫米,厚约3毫米,基部渐狭小,表面粗糙,刻之有油渗出,萼管上端有4片三角形肥厚的萼。上部近圆球形;径约6毫米,具花瓣4片,互相抱合。将花蕾剖开,可见多数雄蕊,花丝向中心弯曲,中央有一粗壮直立的花柱。质坚实而重,入水即沉;断面有油性,用指甲划之可见油质渗出。气强烈芳香,味辛。以个大,粗壮、鲜紫棕色、香气强烈、油多者为佳。
功能主治温中,暖肾,降逆。治呃逆,呕吐,反胃,泻痢,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疾。①《药性论》:“治冷气腹痛。”②《海药本草》:“主风疳匿,骨槽劳臭。治气,乌髭发,杀虫,疗五痔,辟恶去邪。治奶头花,止五色毒痢,正气,止心腹痛。”③《日华子本草》:“治口气,反胃,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杀酒毒,消痃癖,除冷劳。”④《开宝本草》:“温脾胃,止霍乱。(治)壅胀,风毒诸肿,齿疳匿。”⑤《本草蒙筌》:“止气忒、气逆。”⑥《纲目》:“治虚哕,小儿吐泻,痘疮胃虚灰白不发。”⑦《本草正》:“温中快气。治上焦呃逆,除胃寒泻痢,七情五郁。”⑧《本草汇》:“疗胸痹、阴痛,暖阴户。”⑨《医林纂要》:“补肝、润命门,暖胃、去中寒,泻肺、散风湿。”⑩《本草再新》:“开九窍,舒郁气,去风,行水。”⑾《药材学》:“治慢性消化不良,胃肠充气及子宫疝痛。”
6、干姜别名白姜,均姜,白姜,干生姜。
来源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时挖取,去净茎叶、须根、泥沙,晒干或微火烘干。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干燥根茎为扁平、不规则的块状,有指状分枝。长4~6厘米,厚0.4~2厘米。表面灰白色或灰黄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在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质坚实,断面颊粒性,灰白色或淡黄色,质松者则显筋脉,有细小的油点及一明显的环纹。气芳香,味辛辣。以质坚实,外皮灰黄色、内灰白色、断面粉性足、少筋脉者为佳。
功能主治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次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吐、衄、下血。①《本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潞下痢。生者尤良。”②《别录》:“治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③《药性论》:“治腰肾中疼冷,冷气,破血,去风,通四肢关节,开五脏六腑,去风毒冷痹,夜多小便。治嗽,主温中,霍乱不止,腹痛,消胀满冷痢,治血闭。病人虚而冷,宜加用之。”④《唐本草》:“治风,下气,止血,宣诸络脉,微汗。”⑤《日华子本草》:“消痰下气,治转筋吐泻,腹藏冷,反胃干呕,瘀血,扑损,止鼻洪,解冷热毒,开胃,消宿食。”⑥《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通心气,助阳,去脏腑沉寒,发诸经之寒气,治感寒腹痛。”⑦王好古:“主心下寒痞,目睛久亦。”“经炮则温脾燥胃。”⑧《医学入门》:“炮姜,温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肠澼,久疟,霍乱;心腹冷痛胀满,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⑨《药品化义》:“炮姜,退虚热。”⑩《长沙药解》:“燥湿温中,行郁降浊,下冲逆,平咳嗽,提脱陷,止滑泄。”
7、木香别名蜜香,青木香,五香,五木香,南木香,广木香,云木香。
来源为菊科物木香Auckiandialappa Decne.的根。秋、冬季采挖,除去杂质,切段,干燥后撞去粗皮。
生境分布多栽培于海拔2500m以上的高山。主产云南、四川。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8、巴豆别名巴菽,刚子,江子,老阳子,双眼龙,猛子仁,巴果,巴米,双眼虾,红子仁,豆贡,毒鱼子,銮豆,贡仔,八百力,大叶双眼龙,巴仁,芒子,巴菽,巴贡,药子仁,芦麻子,腊盘子,大风子,泻果,猛子树。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种子。8~9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后,除去果壳,收集种子,晒干。
生境分布多为栽培植物;野生于山谷、溪边、旷野,有时亦见于密林中。分布四川、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江苏。
性状干燥种子呈椭圆形或卵形,略扁,长约1~1.5厦米,直径约6~9毫米,厚约4~7毫米,表面灰棕色至棕色,平滑而少光泽。种阜在种脐的-端,为一细小突起,易脱落。合点在另一端,合点与种阜间有种脊,为一略隆起的纵棱线。横断面略呈方形,种皮薄而坚脆,剥去后,可见种仁,外包膜状银白色的外胚乳。内胚乳肥厚,淡黄色,油质。中央有菲薄的子叶2枚。胚根细小,朝向种阜的一端。气无,味微涩,而后有持久辛辣感。以个大、饱满、种仁色白者佳。粒较空、种仁泛油变色者质次。主产四川、广西、云南、贵州。以四川产量最大,质量较佳。此外,广东、福建等地亦产。
功能主治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外用治喉风,喉痹,恶疮疥癣。①《本经》:“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水肿。荡练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②《别录》:“疗女子月闭,烂胎,金疮脓血不利,丈夫阴颓,杀斑螫毒。”③《药性论》:“主破心腹积聚结气,治十种水肿,痿痹,大腹。”④《本草拾遗》:“主症癖,痃气,痞满,腹内积聚,冷气血块,宿食不消,痰饮吐水。”⑤《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病,泄壅滞,除风补劳,健脾开胃,消痰破血,排脓消肿毒,杀腹藏虫。治恶疮息肉及疥癞疔肿。”⑥《医学启源》:“导气消积,去脏腑停寒,消化寒凉及生冷硬物所伤,去胃中寒湿。”⑦《汤液本草》:“可以通肠,可以止泄。”⑧《纲目》:“治泻痢,惊痫,心腹痛,疝气,风歪,耳聋,喉痹,牙痛,通利关窍。”
备注本植物的根(巴豆树根)、叶(巴豆叶)、种皮(巴豆壳)以及种仁之脂肪油(巴豆油)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9、石灰别名垩灰,希灰,石垩,染灰,散灰,白灰,味灰,锻石,石锻,矿灰,垩灰,五味,白虎。
来源为石灰岩经加热煅烧而成。
性状①生石灰 为不规则的块状物,白色或灰白色,不透明。质硬。粉末白色。易溶于酸,微溶于水。暴露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后,则逐渐风化而成熟石灰。②熟石灰 又名:消石灰。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偶见块状物。
功能主治燥湿,杀虫,止血,定痛,蚀恶肉。治疥癣,湿疮,创伤出血,汤火烫伤,痔疮,脱肛,赘疣。内服止泻痢,崩带。①《本经》:“主疽疡疥瘙,热气恶疮,癞疾死肌堕眉,杀痔虫,去黑子息肉。”②《别录》:“疗髓骨疽。”③《药性论》:“治瘑疥,蚀恶肉,不入汤服,止金疮血,和鸡于白、败船茹甚良。”④《日华子本草》:“生肌长肉,止血,并主白癜、疬疡、瘢疵等,疗冷气,痔瘘疽疮,瘿瘤疣子。又治产后阴不能合,浓煎汁熏洗。治酒毒,暖水脏。”⑤《纲目》:“散血定痛,止水泻血肉,白带白淫,收脱肛阴挺,消积聚结核,贴口喝,黑须发。”⑥《医林纂要》:“泻心坚肾,破瘀攻积,敛肺清金,杀虫解毒。”
10、沉香别名蜜香,沉水香,蜜香,栈香。
来源为瑞香科植物沉香或白木香的含有树脂的木材。国产沉香的采集:选择树干直径30厘米以上的大树,在距地面1.5~2米处的树干上,用刀顺砍数刀,深约3~4厘米,待其分泌树脂,经数年后,即可割取沉香。割取时造成的新伤口,仍可继续生成沉香。又法:在距离地面约1米处的树干上,凿成深3~6厘米,直径约3~10厘米的数个小口(俗称“开香门”),然后用泥土封好,待伤口附近的木质部分泌树脂,数年后生成沉香,即可割取。又枯死的白木香树,有时亦可觅得沉香,此香因年代较久,含脂量高,品质较好,但产量不多。采得沉香后,再用小刀剔除不含树脂的部分,晒干后即为成品。须贮藏于密闭的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防止走油、干枯。
性状①进口沉香 为植物沉香的含有树脂的木材,多呈盔帽形、棒状或片状,外形极不规则,长7~20厘米,直径1.5~6厘米。表面褐色,常有黑色与黄色交错的纹理,平滑光润。质坚实,沉重,难折断,用刀劈开,破开面呈灰褐色。能沉于水或半沉半浮。有特殊香气,味苦。燃烧时有油渗出,香气浓烈。主产印度、马来西亚等地。②国产沉香 又名:海南沉香。为植物白木香的含有树脂的木材,多呈不规则块状或片状,长3~15厘米,直径3~6厘米。表面凹凸不平,有加工的刀痕。可见黑褐色的含树脂部分与黄色的木部相间,形成斑纹。其孔洞及凹窝的表面呈朽木状。质较轻,折断面刺状,棕色。大多不能沉水。有特殊香气,味苦。燃烧时有油渗出,发浓烟,香气浓烈。主产海南。广西亦产。沉香中油性足、体质重而性糯者,经精选加工后即为伽喃香,参见“伽喃香”条。
功能主治降气温中,暖肾纳气。治气逆喘息,呕吐呃逆,脘腹胀痛,腰膝虚冷,大肠虚秘,小便气淋,男子精冷。①《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②陶弘景:“疗恶核毒肿。”③《海药本草》:“主心腹痛、霍乱、中恶,清神,并宜酒煮服之;诸疮肿宜入膏用。”④《日华子本草》:“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暖腰膝,去邪气。止转筋、吐泻、冷气,破症癖,(治)冷风麻痹,骨节不任,湿风皮肤痒,心腹痛,气痢。”⑤《珍珠囊》:“补肾,又能去恶气,调中。”⑥《纲目》:“治上热下寒,气逆喘息,大肠虚闭,小便气淋,男子精冷。”⑦《医林纂要》:“坚肾,补命门,温中、燥脾湿,泻心、降逆气,凡一切不调之气皆能调之。并治噤口毒痢及邪恶冷风寒痹。”⑧《本草再新》:“治肝郁,降肝气,和脾胃,消湿气,利水开窍。”
11、朱砂别名丹砂,辰砂,丹粟,丹砂,赤丹,汞沙,朱丹,真朱,光明砂。
来源为天然的辰砂矿石。劈开辰砂矿石,取出岩石中夹杂的少数朱砂。可利用浮选法,将凿碎的矿石放在直径约尺余的淘洗盘内,左右旋转之,因其比重不同,故砂沉于底,石浮于上。除去石质后,再将朱砂劈成片、块状。其片状者称为“镜面砂”,块状者称“豆瓣砂”,碎末者称“朱宝砂”。
生境分布主产贵州、湖南、四川、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为大小不一的片状、块状或细小颗粒状。鲜红色或暗红色,有光泽。体重,无臭,无味。商品有以下几种。①朱宝砂 又名:洋尖砂、泽光砂。呈细小片块状或颗粒状,色红明亮,触之不染手。②镜面砂(《雷公炮炙论》)又名:劈砂、片砂。呈斜方形或长条形的片状,厚薄不一,边缘不齐,色红而鲜艳,光亮如镜面微透明,质较松脆,易破碎。③豆瓣砂 又名:豆砂(陶弘景),个砂。呈块状,较大,方圆形或多角形,颜色发暗或现灰黑,体重质坚而不易碎。上述药材以色红鲜艳、有光泽、微透明、无杂质者为佳。不溶于水、硝酸及硫酸,但能溶于王水和硫化钠溶液。
功能主治安神,定惊,明日,解毒。治癫狂,惊悸,心烦,失眠:眩晕,目昏,肿毒,疮疡,疥癣。①《本经》:“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②《别录》:“通血脉,止烦满、消渴,益精神,悦泽人面,除中恶腹痛,毒气疥瘘诸疮。”③《药性论》:“镇心,主抽风。”④《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治疮疥痂息肉,服并涂用。”⑤《珍珠囊》:“心热非此不能除。”⑥李杲:“纳浮溜之火而安神明。”⑦《医学入门》:“痘疮将出,服之解毒,令出少。治心热烦跺。润肺止渴,清肝明目,兼辟邪恶瘟疫,破癥瘕,下死胎。”⑧《纲目》:“治惊痫,解胎毒、痘毒,驱邪疟,能发汗。”⑨《本草从新》:“定颠狂,止牙疼。”
12、大黄别名黄良,火参,肤如,将军,锦纹大黄,川军,黄良,蜀大黄,牛舌大黄,锦纹,生军,香大黄,马蹄黄。
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9~10月间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株,挖取根茎,切除茎叶、支根,刮去粗皮及顶芽,风干、烘干或切片晒干。
性状①北大黄 为掌叶大黄及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根茎。商品有两类:㈠西宁大黄:多加工成圆锥形或腰鼓形,俗称“蛋吉”,长约6~17厘米,直径约3~10厘米;外皮巳除去或有少量残留,外表黄棕色或红棕色,可见到类白色菱形的网状纹理,俗称“锦纹”(系由灰白色薄壁组织与棕红色射线交错而成),有时可见菊花状螺旋形“星点”,一端常有绳孔。质地坚硬,横断面黄棕色,显颗粒性(习称高粱碴),微有油性,近外围有时可见暗色形成层及半径放射向的橘红色射线,髓部中有紫褐色星点,紧密排列成圈环状,并有黄色至棕红色的弯曲线纹,亦称“锦纹”。气特殊,味苦而微涩。主产于青海同仁、同德等地。此外,尚有凉州大黄、河州大黄和岷县大黄,亦皆属西宁大黄一类。其中凉州大黄又名凉黄、狗头大黄,因其整个的形有如狗头,顶端平圆;下部渐细而钝圆,品质亦佳,产于甘肃武威、永登等地。㈡铨水大黄 一般为长形,切成段块,个大形圆者常纵剖成片,质地较松,内色较西宁大黄淡,锦纹不甚明显,断面星点亦排成圈环状,其它与西宁大黄相似。主产于甘肃铨水、西礼等地。属于铨水大黄型的商品,尚有文县大黄、清水大黄、庄浪大黄等数种,产于甘肃文县,成县、清水等地。②南大黄 又名:四川大黄、马蹄大黄。为药用大黄的干燥根茎。多横切成段,一端稍大,形如马蹄,少数亦呈圆锥形或腰鼓形,长约6~12厘米,直径约5~8厘米,栓皮已除去,表面黄棕色或黄色,有微弯曲的棕色线纹(锦纹)。横断面黄褐色,多空隙,星点较大,排列不规则,质较疏松,富纤维性。气味较弱。商品有雅黄、南川大黄等,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及雅安、南川等地。此外,陕西、湖北、贵州、云南、西藏等地亦产。以上各种大黄,均以外表黄棕色、锦纹及星点明显、体重、质坚实、有油性、气清香、味苦而不涩、嚼之发粘者为佳。
功能主治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症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①《本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水谷」一作「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②《别录》:“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③《药性论》:“主寒热,消食,炼五脏,通女子经候,利水肿,破痰实,冷热积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破留血。”④《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塑滞、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痰,利大小便,并敷-切疮疖痈毒。”⑤《纲目》:“主治下痢亦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备注另有一种山大黄为同属植物波叶大黄的根茎及根,又称苦大黄。常呈不规则圆柱形,外表红褐色而黄,无横纹,质坚而轻,断面无星点,无锦纹,有细密而直的红棕色射线。气不香,味苦而涩。质次。服后有腹痛感。
13、木香别名蜜香,青木香,五香,五木香,南木香,广木香,云木香。
来源为菊科物木香Auckiandialappa Decne.的根。秋、冬季采挖,除去杂质,切段,干燥后撞去粗皮。
生境分布多栽培于海拔2500m以上的高山。主产云南、四川。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14、蟾酥别名蟾蜍眉脂,蟾蜍眉酥,癞蛤蚂浆,蛤蟆酥,蛤蟆浆,癞蛤蟆酥。
来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夏、秋季捕得蟾蜍后,将体表洗净,晾干,然后刺激其耳后腺及皮肤腺,使之分泌浆液。浆液须盛于瓷器内,忌与铁器接触,否则易变黑色;并须立即加工,以免时间过久而变质。
生境分布产河北、山东、四川、湖南、江苏、浙江等地。此外,辽宁、湖北、新疆亦产。
性状干燥的蟾酥呈扁圆形团块状、饼状、棋子状或片状。表面光亮,有的不平而具有皱纹,淡黄色、紫红色或棕黑色。团块状或饼状者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茶褐色,如胶质状而有光泽。片状者质脆易折断,红棕色,半透明。气微腥,嗅之作嚏,味麻辣。遇水即起泡沫,并泛出白色乳状液;用锡纸包碎块少许,烧之即熔为油状。以质明亮、紫红色、断面均一、沾水即泛白色者为佳。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强心,止痛。治疔疮,痈疽,发背,瘰疬,慢性骨髓炎,咽喉肿痛,小儿疳积,心衰,风、虫牙痛。①《药性论》:“脑疳,以奶汁调滴鼻中。”②《日华子本草》:“治脱溃团K帜Γ恢窝隼洌⒅羝晕廛镙敲缰鞣笱鄄⒁跄摇!雹邸侗静菅芤濉罚骸俺莘熘醒觯灾嚼佔诱焊审杆稚傩恚谘龃Π粗!雹堋兑窖朊拧罚骸爸饔妇茵壑遵ю撸磺卸翊缪ⅰ!雹荨陡倌俊罚骸爸畏⒈仇鄞磺卸裰住!雹蕖侗静菡罚骸爸畏纭⒊嫜劳矗灾侥檎荷傩淼愠莘熘小!
相关参考
备急涂顶膏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备急涂顶膏的基本资料备急涂顶膏(《圣惠》卷八十五)处方川鸡头末1钱,芸苔子末3钱。功能主治小儿天吊。用法用量上取新汲水调。涂、贴在顶上。备急涂顶膏相关中药材1、芸
备急圆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备急圆的基本资料备急圆(《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处方干姜(炮)一两,巴豆(去皮.油.研)、大黄,各二两。炮制上件为末,炼蜜为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心腹
备急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5味。备急散的基本资料备急散(《鸡峰》卷十六)处方百草霜2两,荆芥穗2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妇人冲任血气不实,虚弱心忪,头眩,脐腹(疒丂)疼,血海虚冷,漏下赤白及月水
备急膏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味。备急膏的基本资料备急膏(《圣惠》卷十九)处方川鸡头半两(烧为灰),腻粉1分,龙脑1分。制法上为末。以黄牛胆汁调成膏,以瓷器盛。功能主治中风口噤不开。用法用量每服1钱,
备急丹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2条,相关中药材4味。备急丹的基本资料备急丹(《普济方》卷三六六)处方青黛3两,芒消2两,白僵蚕1两,甘草4两。制法上为细末,用腊月牛胆有黄者,盛药其中,阴49日,多时为妙。
备急如圣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4味。备急如圣散的基本资料备急如圣散(《卫生宝鉴》卷十一)别名如圣散(《杂类名方》)。处方雄黄(研,生用)白矾(飞)藜芦(厚者,去皮用仁,生用)猪牙皂角(去皮、弦)各等
备急沉香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7味。备急沉香散的基本资料备急沉香散(《圣济总录》卷六十二)处方沉香半两,丁香(半生半炒)半两,干姜(炮)半两,京三棱(煨,锉)半两,蓬莪术(煨,锉)半两,藿香(用叶
备急五嗽圆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备急五嗽圆的基本资料备急五嗽圆(《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处方肉桂(去粗皮)、干姜(炮)、皂荚(去皮.子.炙黄),各等分。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圆,如梧桐
备急朝真丹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备急朝真丹的基本资料备急朝真丹(《政和本草》卷四引《孙尚药方》)处方硫黄60克牛角(研令极细)枯白矾各15克制法共研细末,和匀,水浸蒸饼和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备急压气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备急压气散的基本资料备急压气散(《医方类聚》卷一九七引《医林方》)处方大槟榔4个,紫苏穗2钱半,生姜1斤(取自然汁)。制法上为细末,分作2服。功能主治奔豚气上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