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骨追风膏

Posted 植物

篇首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豹骨追风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豹骨追风膏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7味。

豹骨追风膏的基本资料

豹骨追风膏(现代标准)

名称豹骨追风膏

拼音Baogu Zhuifeng Gao

成份豹骨 海风藤 青风藤 骨碎补 五加皮 防风 当归 老鹳草 木瓜 麻黄 牛膝 红花 功劳叶 乳香 没药 冰片 丁香

性状本品为摊于布上或纸上的黑膏药。

功能主治散风治血,活络止痛。用于风寒湿痹,筋骨疼痛,手足麻木,关节酸痛。

规格每张净重15g

用法用量加温软化,贴于穴位或患处。

注意事项孕妇忌贴肚腹。

贮藏密闭,置阴凉处。

执行标准WS3-B-0383-90

豹骨追风膏相关中药材

1、骨碎补

别名猴姜,胡狲姜,石毛姜,石庵闾,过山龙,石岩姜,石良姜,毛姜,申姜,毛贯仲,马猬姜,碎补,毛生姜,鸡姜,猴姜,猢狲姜,石庵 (艹闾),爬岩姜,树蜈蚣,地蜈蚣,黄爬山虎,麻鸡翅膀,搜山虎,肉碎补,猴掌姜,石连,石巴掌,岩姜,岩连姜。

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中华槲蕨、石莲姜槲蕨、崖姜、光亮密网蕨以及骨碎补科植物大叶骨碎补、海州骨碎补等的根茎。冬、舂采挖,除去叶片及泥砂,晒干或蒸熟后晒干,用火燎去毛茸。

性状①槲蕨、中华槲蕨及石莲姜槲蕨的干燥根茎呈扭曲的扁平长条状,常多分歧,长6~20厘米,直径0.5~1~2厘米,厚约2~4毫米。表面淡棕色至暗棕色,密被细小鳞片,黄棕色至棕色,柔软如毛;用火燎过则残留鳞片成棕色至深棕色,两侧及上表面具突起或凹下的圆形叶痕。质硬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红棕色,有黄白色散在的维管束,成圆圈状排列。气无、味淡而微涩。以粗壮扁平为佳。槲蕨主产于浙江、湖北、广东、广西、四川,此外,贵州、江西、福建等地亦产。中华槲蕨产于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石莲姜槲蕨产于四川、云南。②崖姜的干燥根茎呈圆柱形或扁条状,粗大,略弯曲而扭曲,不分枝,长7~15厘米,直径1~2厘米,表面棕黑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沟纹和皱纹,在沟纹、皱纹及叶基处可见黄棕色细密的鳞片,上面有哭起的圆形叶痕,直径约1厘米。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呈红棕色,有众多的黄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凹”形。气微弱,味微涩。产于广东,在辽宁、广东使用。③光亮密网蕨的干燥根茎详“猪毛蕨”条。④大叶骨碎补的干燥根茎呈扭曲的圆柱形,或略扁,长4~13厘米,直径7~9毫米,表面棕褐色,有纵沟纹及皱纹,残留少量黄棕色鳞片。上侧有突起的圆形叶基痕。质坚硬。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红棕色,有多数黄色点状维管束,排成环状,中央有两个维管束较大,呈新月形。气微弱,味微涩。产于广西、广东,在辽宁、广西、广东使用。

功能主治补肾,活血,止血。治肾虚久泻及腰痛,风湿痹痛,齿痛,耳鸣,跌打闪挫、骨伤,阑尾炎,斑秃,鸡眼。①《药性论》:“主骨中毒气,风血疼痛,五劳六极,口(一作「足」)手不收,上热下冷。”②《日华子本草》:“治恶疮,蚀烂肉,杀虫。”③《开宝本草》:“主破血,止血,补伤折。”④《本草正》:“疗骨中邪毒,风热疼痛,或外感风湿,以致两足痿弱疼痛。”⑤《本草述》:“治腰痛行痹,中风鹤膝风挛气证,泄泻,淋,遗精,脱肛。”⑥《广西中药志》:“治小儿疳积。”⑦《四川中药志》:“泄湿,通经。”

2、五加皮

别名南五加皮,刺五加,刺五甲,五谷皮,红五加皮。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五加或无梗五加、刺五加、糙叶五加、轮伞五加等的根皮。夏、秋采挖,剥取根皮,晒干。

生境分布主产湖北、河南、安徽、陕西、四川、江苏、广西、浙江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根皮呈卷筒状,单卷或双卷,长7~10厘米,筒径约6毫米,厚约1~2毫米。夕表面灰褐色,有横向皮孔及纵皱,内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淡灰黄色。气微香,味微苦涩。以粗长、皮厚、气香、无木心者为佳。

功能主治祛风湿,壮筋骨,活血去瘀。治风寒湿痹,筋骨挛急,腰痛,阳痿,脚弱,小儿行迟,水肿,脚气,疮疽肿毒,跌打劳伤。①《本经》:“主心腹疝气,腹痛,益气疗躄,小儿不能行,疽疮阴蚀。”②《别录》:“疗男子阴痿,囊下湿,小便余沥,女人阴痒及腰脊痛,两脚疼痹风弱,五缓虚羸,补中益精,坚筋骨,强志意。”③《药性论》:“能破逐恶风血,四肢不遂,贼风伤人,软脚,臀腰,主多年瘀血在皮肌,治痹湿内不足,主虚羸,小儿三岁不能行。”④《日华子本草》:“明目,下气,治中风骨节挛急,补五劳七伤。”⑤《纲目)):“治风湿痿痹,壮筋骨。”⑥《本草再新》:“化痰除湿,养肾益精,去风消水,理脚气腰痛,治疮疥诸毒。”⑦《陕西中草药》:“活血消肿。治风湿关节痛,阴囊湿疹,跌打损伤,水肿,小便不利。”⑧《云南中草药》:“治跌打损伤,骨折,疮毒,疟疾。”

备注此外,五加科下列同属植物的茎皮或根皮,在少数地区亦作五加皮使用:①红毛五加的茎皮,使用于四川,参见“红毛五加皮”条。②白竻的根皮,使用于西南地区民间,参见“刺三甲”条。③乔木五加的根皮,使用于西藏地区。④蜀五加和藤五加的根皮,使用于陕西等地。考诸《本草》记载,五加皮当以上述五加科植物五加的根皮为正。但市场上使用较广者,为萝藦科植物杠柳的根皮,商品习称“香加皮”或“北五加皮”。其性状不同,应予区。参见“香加皮”条。

3、老鹳草

别名老鹳嘴,老鸦嘴,贯筋,老贯筋,老牛筋,五叶草,老官草,五瓣花,老贯草,天罡草,五叶联,破铜钱,老鸹筋,五齿粑,老鸹嘴,鹌子嘴,生扯拢,五齿耙。

来源为槐牛儿苗科植物牻牛儿苗或老鹳草、尼泊尔老鹳草、西伯利亚老鹤草及野老鹳草、块根者鹳草等带有果实的全草。夏秋季果实将成熟时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或连根拔起,除去泥土杂质,晒干。

性状老鹤草的药材商品,主要可分为长嘴老鹳草和短嘴老鹤草两类,以长嘴老鹳草应用较广。①长嘴老鹳草 为植物牻牛儿苗的干燥全草。多数不带根,长30~50厘米,或已截成长6~8厘米的小段。茎粗2~5毫米,节明显膨大,节间长5~12厘米,多分枝,表面灰绿色,基部或带紫红色,有纵纹,并被稀疏的白毛,质较坚脆,折断时粗纤维性,有空心。叶对生,有长柄,叶片卷曲皱缩,质脆易碎,润湿展平后,可见为羽状深裂,裂片很细。果实长圆形,长约6~10毫米,深黄棕色或暗紫色,有宿存的长花柱,通称“长嘴”,嘴长2.5~4厘米;成熟后5裂,各与1枚种子相连,并向外反卷或卷曲成螺旋形。无臭,味淡。以灰绿色、果实多、无根及泥土者为佳。主产于河北、山西、山东。此外,河南、陕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亦产。②短嘴老鹳草 为植物老鹳草、尼泊尔老鹳草、西伯利亚老鹳草等的干燥全草。茎较纤细,长约30厘米,直径约1~2毫米。节间短,多在5厘米以下。叶片裂片较宽。果实较小,花长3~5毫米,嘴长1~1.5厘米。其余与长嘴老鹳草同。无臭,味淡。以灰绿色、果实多、无根及泥土者为佳。主产于云南、四川、湖北。此外,东北及新疆等地亦产。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清热解毒。治风湿疼痛,拘挛麻木,痈疽,跌打,肠炎,痢疾。①《滇南本草》:“祛诸风皮肤发痒。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软,手足筋挛,麻木,利小便,泻膀胱积热,攻散诸疮肿毒,退痨热发烧,治风火虫牙,痘疹疥癞等症。”②《纲目拾遗》:“去风,疏经活血,健筋骨,通络脉。治损伤,痹症,麻木,皮风,浸酒常饮。”③《现代实用中药》:“止久痢,厚肠胃,调中健脾。”④《贵州民间方药集》:“治跌打损伤,止刀伤出血,又可止咳,益肺气。”⑤《药材学》:“清热解毒。治热病消渴,痈疽疮肿。”

4、海风藤

别名风藤,巴岩香,满坑香,老藤,大风藤,岩胡椒,爬岩香,风藤。

来源为胡椒科植物细叶青蒌藤的藤茎。8~10月割取藤茎,除去根及叶,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海岸或深山的树林中。分布浙江、福建、广东、台湾等地。主产福建、浙江及台湾等地。

性状干燥藤茎呈长圆柱形而扁,微弯曲,长15~60厘米,直径3~7毫米。表面粗糙,灰褐色或褐色,有纵向纹理。节膨大,节间长4.5~9厘米,节上不定根长短不等。横断面韧皮部窄,木质部与射线相间放射状排列,木部灰黄色,有许多小孔,射线灰白色,木质部与韧皮部交界处有小洞,故横切面边缘可见小洞成环状,中央有灰褐色髓。质轻而脆,折断时纤维状。气清香,味辛。以茎条粗壮、均匀、气香者为佳。

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理气。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哮喘,久咳。①《本草再新》:“行经络,和血脉,宽中理气,下湿除风,理腰脚气,治疝,安胎。”②《浙江中药手册》:“宣痹,化湿,通络舒筋。治腿膝痿痹,关节疼痛。”

备注浙江、福建、湖南等地尚有以山蒟的藤茎作海风藤用。

5、青风藤

别名大风藤,吹风散,黑防己,排风藤,青防己,清风藤,青藤,寻风藤。

来源为防己科植物青藤、华防己或清风藤科植物清风藤等的藤茎。青藤及华防己夏、秋采割藤茎,晒干,或润透切段,晒干。清风藤秋冬采老藤,切段,晒干。

性状①青藤的干燥藤茎呈细长圆柱形,直径5~20毫米,外表灰褐色或棕褐色,有纵皱及横向皮孔,节处膨大。体轻,质坚实而脆,易折断,断面灰黄色或淡灰棕色,不平坦,横切面韧皮部很窄,木质部导管与射线呈放射状排列,导管较大,中央为圆形的髓。气弱,味苦。产江苏、浙江、湖北等地。②华防己的干燥藤茎呈圆柱形,长10~30厘米。表面灰棕色,有不规则的沟纹、裂隙和疤痕。质极坚硬,不易折断。切断面导管明显,维管束呈放射状,且显清晰的多层环纹,一般2~7圈,偏心性。气微弱,味微苦。产湖南。③清风藤的干燥老藤呈圆柱形,灰黑色,光滑,外表有纵皱纹及叶柄残基。横断面皮部较薄,灰黑色,木质部黄白色,射线不明显。味微苦。产浙江。青风藤的原植物,《本草》记载简略,殊难确定为何种,据目前药用情况,主要为上述防己科的青藤。此外,四川所用者为防己科植物木防己的茎(参见“青檀香”条);福建所用者为茜草科植物鸡矢藤的茎(参见“鸡矢藤”条);浙江尚有用五加科植物常春藤的茎(参见“常春藤”条)。

功能主治祛风湿,利小便。治风湿痹痛,鹤膝风,水肿,脚气。①《本草图经》:“治风。”②《纲目》:“治风湿流注,历节鹤膝,麻痹瘙痒,损伤疮肿,入酒药中用。”③《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行水利尿,泻下焦血分湿热。治风水肿,脚气,风湿关节疼痛,口眼歪斜,痈肿恶疮。”④《中国药植志》:“除湿,祛风,行气,利水。治膀胱水肿,风肿,脚气湿肿。”⑤《温岭县药物资源名录》:“驱风湿,通经络。治风寒湿痹,鹤膝风,肢节肿痛。”

6、当归

别名干归,马尾当归,秦哪,马尾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一般须培育3年才可采收。秋末挖取根部,除净茎叶、泥土,放在通风处阴干几天,按大小分别扎成小把,用微火熏于令透即得。本品带油性,易霉败、虫蛀,必须贮存干燥处。逢霉雨季节,须用硫黄熏过或适当的烘透。

生境分布分布甘肃、四川、云南、陕西、贵州、湖北等地。各地均有栽培。主产于甘肃、云南。此外,陕西、四川、湖北、贵州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的根,可分为3部:根头部称“归头”,主根称“归身”,支根及支根梢部称“归尾”。全长约10~25厘米,身长约3~10厘米。归头直径2~4厘米,支根直径0.3~1厘米。外表灰棕色或棕褐色,全体具纵皱纹,支根部尤多,归头顶端圆平,有茎叶残基,常有不显着的环形皱纹,归身略呈圆柱形,身面凹凸不平,其下生有3~5条或更多的归尾,归尾上粗下细,多扭曲,表面有小疙瘩状的须根痕迹。质多柔韧,断面黄白色,有裂隙,中层有浅棕色环纹,并有多数棕色油点。气清香浓厚,味甘微苦辛。以主根大、身长、支根少、断面黄白色、气味浓厚者为佳。主根短小、支根多、气味较弱及断面变红棕色者质次。

功能主治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症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窃,跌扑损伤。①《本经》:“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煮饮之。”②《别录》:“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痉、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藏,生肌肉。”③《药性论》:“止呕逆、虚劳寒热,破宿血,主女子崩中,下肠胃冷,补诸不足,止痢腹痛。单煮饮汁,治温疟,主女人沥血腰痛,疗齿疼痛不可忍。患人虚冷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及主癥癖。”⑤《珍珠囊》:“头破血。身行血,尾止血。(《汤液本草》引作「头止血,身和血,梢破血」)”⑥李杲:“当归梢,主癥癖,破恶血,并产后恶血上冲,去诸疮疡肿结,治金疮恶血,温中润燥止痛。”⑦王好古:“主痿躄嗜卧,足下热而痛。冲脉为病,气逆里急;带脉为病,腹痛,腰溶溶如坐水中。”⑧《本草蒙筌》:“逐跌打血凝,并热痢括疼滞住肠胃内。”⑨《纲目》:“治头痛,心腹诸痛,润肠胃筋骨皮肤。治痈疽,排脓止痛,和血补血。”⑩《本草再新》:“治浑身肿胀,血脉不和,阴分不足,安生胎,堕死胎。”

备注下列植物的根,在部分地区有时也作当归入药,但质量较差。①东当归的根,又名:延边当归、日本当归。根肥大柔软,分枝较多,呈马尾状。质脆,油性较少。产吉林延边。②粉绿当归的根,又名:野秦归、云南野当归。根圆锥形,长5~10厘米,根头部径约1~2厘米,外表棕色或黑褐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产云南。③欧当归,我国有栽培,曾试代当归入药。

7、冰片

别名合成龙脑,梅片,艾粉,结片。

来源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树脂的加工品,或为樟脑、松节油等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加工制成品。龙脑冰片:从龙脑香树干的裂缝处,采取干燥的树脂,进行加工。或砍下树干及树枝,切成碎片,经水蒸气蒸馏升华,冷却后即成结晶。

生境分布分布南洋群岛一带。

性状①龙脑冰片 又名:龙脑(《别录》),脑子(《海上方》),瑞龙脑(《本草图经》),梅花脑子(《小儿药证直诀》),梅花片脑(《夷坚志》),片脑(《寿域神方》),梅花脑、冰片脑(《纲目》),梅片、梅冰。为龙脑香树脂的加工品。呈半透明块状、片状或颗粒状结晶,直径1~7毫米,厚约1毫米,类白色至淡灰棕色。气清香,昧清凉,嚼之则慢慢溶化。微量升华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晶为棒状或多角形。燃烧时无黑烟或微有黑烟。以片大而薄、色洁白、质松、气清香纯正者为佳。主产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等地。②机制冰片 为化学方法合成的加工制成品。呈半透明薄片状结晶,直径5~15毫米,厚约2~3毫米。白色,表面有如冰的裂纹。质松脆有层,可以剥离成薄片,手捻即粉碎。气清香,味辛凉。燃烧时有黑烟,无残迹遗留。产于上海、天津、南京、广州等地。另有菊科植物艾纳香的叶提取的结晶,习称艾片。在商品中亦作为冰片之一种,详“艾片”条。

功能主治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亦翳膜,蛲虫病。①《别录》:“妇人难产,取龙脑研末少许,以新汲水调服。”②《唐本草》:“主心腹邪气,风湿积聚,耳聋。明目,去目赤肤翳。”③《海药本草》:“主内外障眼,三虫,治五痔,明目,镇心,秘精。”④张元素:“治大肠脱。”⑤李杲:“治骨痛。”⑥王好古:“散心盛有热。”⑦《纲目》:“疗喉痹,脑痛,鼻息,齿痛,伤寒舌出,小儿痘陷。通诸窍,散郁火。”⑧《本草备要》:“治惊痫痰迷。”⑨《会约医镜》:“治肢节疼痛。”

8、红花

别名草红花,红蓝花,刺红花,草红花。

来源为菊科植物红花的花。5~6月当花瓣由黄变红时采摘管状花,晒干、阴干或烘干。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多有栽培。主产河南、浙江、四川等地。

性状干燥的管状花,长约1.5厘米,橙红色,花管狭细,先端5裂,裂片狭线形,长5~7毫米,雄蕊5枚,花药黄色,联合成管,高出裂片之外,其中央有柱头露出。具特异香气,味微苦。以花片长、色鲜红、质柔软者为佳。

功能主治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治经闭,症瘕,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痈肿,跌扑损伤。①《唐本草》:“治口噤不语,血结,产后诸疾。”②《开宝本草》:“主产后血运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蛊毒下血。”③《本草蒙筌》:“喉痹噎塞不通,捣汁咽。”④《纲目》:“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⑤《本草正》:“达痘疮血热难出,散斑疹血滞不消。”⑥《本草再新》:“利水消肿,安生胎,堕死胎。”

9、防风

别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屏风,风肉,铜芸,茴芸,茴草,闾根,百蜚。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春、秋均可采挖,将根挖出后,除去茎叶及泥土,先晒至八成干,捆把后,再晒至足干。

生境分布野生于丘陵地带山坡草丛中,或田边、路旁,高山中、下部。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湖南等地。

性状干燥的根,呈圆锥形或纺锤形,稍弯曲,长20~30厘米,根头部直径约1厘米,中部直径1~1.5厘米。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根头部有密集的细环节,节上有棕色粗毛,顶端有茎的残痕;根部外皮皱缩而粗糙,有不整齐的纵皱及细横纹,除散生污黄色的横长皮孔外,点状突起的须根痕也随处可见。质松而软,易折断,断而不平坦,木部淡黄色,皮部黄棕色有裂隙,射线呈放射状。气微香,味微甘。以条粗壮、皮细而紧、无毛头、断面有棕色环、中心色淡黄者为佳。外皮粗糙、有毛头,带硬苗者质次。主产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此外,辽防风药材宁、山东、山西、陕西等地亦产。以黑龙江产量最大。在商品中,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所产的称"关防风"或"东防风",品质最佳;内蒙古(西部)、河北(承德、张家口)所产的"口防风"和山西所产的"西防风"品质次于关防风;河北(保定、唐山)及山东所产的称"山防风",又称"黄防风"、"青防风",品质亦较次。

鉴别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5~30列细胞。皮层窄,有较大的椭圆形油管。韧皮部较宽,有多数类圆形油管,周围分泌细胞4~8个,管内可见金黄色分泌物;射线多弯曲,外侧常成裂隙。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甚多,呈放射状排列。根头处有髓,薄壁组织中偶见石细胞。粉末淡棕色。油管直径17~60μm,充满金黄色分泌物。叶基维管束常伴有纤维束。网纹导管直径14~85μm。石细胞少见,黄绿色,长圆形或类长方形,壁较厚。

功能主治发表,祛风,胜湿,止痛。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①《本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②《本草经集注》:“杀附子毒。”③《别录》:“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④《日华子本草》:“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风赤眼,止泪及瘫缓,通利五脏关脉,五劳七伤,羸损盗汗,心烦体重,能安神定志,匀气脉。”⑤《珍珠囊》:“身:去上风,梢:去下风。”⑥《药类法象》:“治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⑦王好占:“搜肝气。”⑧《长沙药解》:“行经络,逐湿淫,通关节,止疼痛,舒筋脉,伸急挛,活肢节,起瘫痪,敛自汗、盔汗,断漏下、崩中。”⑨《本草求原》:“解乌头、芫花、野菌诸热药毒。”

备注除上述正品防风外,尚有以下几种,均为地区习惯用药。①川防风为同科植物短裂藁本的根,详"川防风"条。②竹叶防风 为同科植物竹叶防风的根,详"竹叶防风"条。③云防风 为同科植物松叶防风的根,产云南、四川。植物高30~100厘米,茎有细条纹。叶为2回或3回成三数分裂,裂片狭线形或线状披针形,中部以上茎生叶有叶鞘。伞形花序,花序柄延长,坚硬;无总苞或仅有叶状总苞1片;伞辐6~8,长短不一;小总苞片约10片;萼缺;花冠黄色。果卵形。④新疆防风 为同科植物细叶防风的根。产新疆。植物高1~2米。基生叶多数,3回羽状全裂,裂片线形;茎生叶较小。伞形花序,伞辐少数,不等长,被短柔毛;总苞有5~10片披针形苞片,背面被短柔毛;小伞形花序有花多数,集成头状,小总苞有6~7片小苞片;萼齿短,丝状;花瓣白色。果近圆柱形,密生柔毛。

10、丁香

别名丁子香,支解香,雄丁香,公丁香,母丁香。

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通常在9月至次年3月间,花蕾由青转为鲜红色时采收。采下后除去花梗,晒干。

生境分布分布马来群岛及非洲,我国广东、广西等地有栽培。主产于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我国广东有少数出产。

性状干燥的花蕾略呈短棒状,长1.5~2厘米,红棕色至暗棕色。下部为圆柱状略扁的萼管,长1~1.3厘米,宽约5毫米,厚约3毫米,基部渐狭小,表面粗糙,刻之有油渗出,萼管上端有4片三角形肥厚的萼。上部近圆球形;径约6毫米,具花瓣4片,互相抱合。将花蕾剖开,可见多数雄蕊,花丝向中心弯曲,中央有一粗壮直立的花柱。质坚实而重,入水即沉;断面有油性,用指甲划之可见油质渗出。气强烈芳香,味辛。以个大,粗壮、鲜紫棕色、香气强烈、油多者为佳。

功能主治温中,暖肾,降逆。治呃逆,呕吐,反胃,泻痢,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疾。①《药性论》:“治冷气腹痛。”②《海药本草》:“主风疳匿,骨槽劳臭。治气,乌髭发,杀虫,疗五痔,辟恶去邪。治奶头花,止五色毒痢,正气,止心腹痛。”③《日华子本草》:“治口气,反胃,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杀酒毒,消痃癖,除冷劳。”④《开宝本草》:“温脾胃,止霍乱。(治)壅胀,风毒诸肿,齿疳匿。”⑤《本草蒙筌》:“止气忒、气逆。”⑥《纲目》:“治虚哕,小儿吐泻,痘疮胃虚灰白不发。”⑦《本草正》:“温中快气。治上焦呃逆,除胃寒泻痢,七情五郁。”⑧《本草汇》:“疗胸痹、阴痛,暖阴户。”⑨《医林纂要》:“补肝、润命门,暖胃、去中寒,泻肺、散风湿。”⑩《本草再新》:“开九窍,舒郁气,去风,行水。”⑾《药材学》:“治慢性消化不良,胃肠充气及子宫疝痛。”

11、木瓜

别名木瓜实,铁脚梨,木瓜实,秋木瓜,酸木瓜,贴梗海棠,皱皮木瓜,宣木瓜。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果实。9~10月采收成熟果实,置沸水中煮5~10分钟,捞出,晒至外皮起皱时,纵剖为2或4块,再晒至颜色变红为度。若日晒夜露经霜,则颜色更为鲜艳。

生境分布栽培或野生,分布华东、华中及西南各地。主产安徽、浙江、湖北、四川等地。此外,湖南、福建、河南、陕西、江苏亦产。安徽宣城产者,习称宣木瓜,质量较佳。

性状木瓜,又名:皱皮木瓜。为干燥果实,呈长圆形,常纵剖为卵状半球形,长4~8厘米,宽3.5~5厘米,厚2~8毫米。外皮棕红色或紫红色,微有光泽,常有皱折,边缘向内卷曲。质坚硬,剖开面呈棕红色,平坦或有凹陷的子房室,种子大多数脱落,有时可见子房隔壁。种子三角形,红棕色,内含白色种仁1粒。果肉味酸涩,气微。以个大、皮皱、紫红色者为佳。

功能主治平肝和胃,去湿舒筋。治吐泻转筋,湿痹,脚气,水肿,痢疾。①《雷公炮炙论》:“调营卫,助谷气。”②《别录》:“主湿痹邪气,霍乱大吐下,转筋不止。”③《食疗本草》:“治呕畹风气,吐后转筋,煮汁饮之。”④《本草拾遣》:“下冷气,强筋骨,消食,止水痢后渴不止,作饮服之。又脚气冲心,取一颗去子,煎服之,嫩者更佳。又止呕逆,心膈痰唾。”⑤《海药本草》:“敛肺和胃,理脾伐肝,化食止渴。”⑥《日华子本草》:“止吐泻奔豚及脚气水肿,冷热痢,心腹痛,疗渴。”⑦王好古:“去湿和胃,滋脾益肺。治腹胀善噫,心下烦痞。”⑧《日用本草》:“治脚气上攻,腿膝疼痛,止渴消肿。”⑨《本草再新》:“敛肝和脾胃,活血通经。”

备注此外,在少数地区尚有以下列同属植物的果实作木瓜使用:①榠栌的果实,使用于华东,西南和河南等地,商品称“光皮木瓜”,干燥后果皮光滑不皱,参见“榠栌”条。②木桃的果实,使用于西南和陕西等地,参见“栌子”条。③木瓜海棠的果实。使用于甘肃。④西藏木瓜的果实。使用于西藏。

12、乳香

别名滴乳香,熏陆香,乳头香,塌香,马思答吉,天泽香,摩勒香,杜噜香,多伽罗香,浴香,马尾香,西香。

来源为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的胶树脂。春、夏均可采收,以春季为盛产期。采收时,干树干的皮部由下向上顺序切伤,并开一狭沟,使树脂从伤口渗出,流入沟中,数天后凝成干硬的固体,即可采取。落于地面者常粘附砂土杂质,品质较次。本品性粘,宜密闭,防尘;遇热则软化变色,故宜贮藏于阴凉处。

生境分布分布红海沿岸至利比亚、苏丹、土耳其等地。主产于红海沿岸的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

性状干燥胶树脂,多呈小形乳头状、泪滴状颗粒或不规则的小块,长0.5~3厘米,有时粘连成团块。淡黄色,常带轻微的绿色、蓝色或棕红色。半透明。表面有一层类白色粉尘,除去粉尘后,表面仍无光泽。质坚脆,断面蜡样,无光择,亦有少数呈玻璃样光泽。气微芳香,味微苦。嚼之,初破碎成小块,迅即软化成胶块,粘附牙齿,唾液成为乳状,并微有香辣感。遇热则变软,烧之微有香气(但不应有松香气),冒黑烟,并遗留黑色残渣。与少量水共研,能形成白色乳状液。以淡黄色、颗粒状、半透明、无砂石树皮杂质、粉末粘手、气芳香者为佳。

功能主治调气活血,定痛,追毒。治气血凝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痛经,产后瘀血刺痛。①《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风瘾疹痒毒。”②《本草拾遗》:“疗耳聋,中风口噤,妇人血气,能发酒,理风冷,止大肠泄澼,疗诸疮令内消。”③《日华子本草》:“止霍乱,心腹痛。煎膏止痛长肉。”④《证类本草》:“治不眠。”⑤《珍珠囊》:“定诸经之痛。”⑥《纲目》:“消痈疽诸毒,托里护心,活血定痛,伸筋,治妇人难产,折伤。”⑦《本草从新》:“治癫狂,止泄痢。”⑧《要药分剂》:“赤白痢腹痛不止者,加入乳香无不效。”

备注此外,尚有同属植物鲍达乳香树及野乳香树等数种。所产乳香,形状均与上种相似。

13、豹骨

别名川四腿,金钱豹骨。

来源为猫科动物豹的骨胳。全年可捕,冬春较多。捕杀后,剥去皮肉,留下四脚爪上皮毛,再剔净残肉,晒干或烘干。

生境分布主要栖居在山区,亦见于丘陵地带。喜栖树上或森林里,有固定巢穴。善爬树,夜间活动,性凶猛。以捕捉野羊、鹿、野猪,以及猿猴、兔、野禽、家禽等为食。分布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陕西、湖北、四川、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主产四川、云南、贵州。此外,新疆、甘肃、湖南、湖北、安徽等地亦产。

性状头骨呈长圆形,骨质稍薄,颧骨凸起,吻部较长,顶骨无槽。上颚骨生有门齿3对、犬齿1对、臼齿4对;下颗骨生有门齿3对,犬齿1对、臼齿3对;犬齿垂直,较虎的犬齿略小,色老而多锈。脊椎共有24节,尾椎较长,约有36节。肋骨每边有13根,均为圆形。四肢骨与虎相似,略瘦长;前肢尺骨内侧窝(凤眼)呈条形;膝盖骨呈椭圆形,前端厚,后端薄,其外面中央部隆起,两侧外斜度大;帮骨较粗大,略与胫骨相近。足掌较瘦,留有灰黄色杂有黑色圆环的皮毛,趾爪内弯,曲度较虎爪为甚。市场商品多用四肢骨,其他少见,长骨骨色呈呆滞白色,干枯,不如虎骨光泽油润,断面白色,骨腔约占骨粗的1/2,骨腔内网状骨髓较虎骨为少,色泽亦浅。以四肢骨体重、质坚、去净筋肉者为佳。

功能主治追风定痛,强壮筋骨。治筋骨疼痛,风寒湿痹,四肢拘挛、麻木,腰膝酸楚。①孟诜:“豹头骨,烧灰淋汁,去头风白屑。”②《医林纂要》:“功用略同虎骨。”③《药材学》:“定痛镇惊,健骨强筋。”④《四川中药志》:“追风定痛,强筋壮骨。治筋骨疼痛,风寒湿痹,四肢痉挛屈伸不得。”

备注豹骨除上述品种外,尚有雪豹(分布四川、青海、新疆、青藏高原)及云豹(分布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的骨胳,亦同等入药。

14、牛膝

别名百倍,怀牛膝,鸡胶骨,百倍,牛茎,脚斯蹬,铁牛膝,杜牛膝,怀夕,真夕,怀膝,土牛膝,淮牛膝,红牛膝,牛磕膝,牛克膝,牛盖膝,粘草子根,牛胳膝盖,野牛充膝,接骨丹,牛盖膝头,牛髁膝,山苋菜,对节草。

来源为苋科植物牛膝的根。牛膝的根,于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去净须根,泥土,晒至干皱后,用硫黄熏数次,然后将顶端切齐、晒干。

生境分布栽培或野生于山野路旁。分布河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主产河南。

性状干燥根呈细长圆柱形,有时稍弯曲,上端较祖,下端较细,长约30~90匣米,直径约0.5~1厘米。表面呈土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微的纵皱纹和稀疏的侧根痕。质坚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微呈角质状。气特殊,味微甜而涩。以根粗长,皮细坚实,色淡黄者为佳。

功能主治生用散瘀血,消痈肿。治淋病,尿血,经闭,症瘕,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喉痹,痈肿,跌打损伤。熟用补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四肢拘挛,痿痹。①《本经》:“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②《别录》:“疗伤中少气,男肾阴消,老人失溺,补中续绝,填骨髓,除脑中痛及腰脊痛,妇人月水不通,血结,益精,利阴气,止发白。”③《药性论》:“治阴痿,补肾填精,逐恶血流结,助十二经脉。”④《日华子本草》:“治腰膝软怯冷弱,破癥结,排脓止痛,产后心腹痛并血运,落胎,壮阳。”⑤《本草衍义》:“与苁蓉浸酒服,益肾;竹木刺入肉,捣烂罨之,即出。”⑥张元素:“强筋。”⑦《本草衍义补遗》:“能引诸药下行。”⑧《滇南本草》:“止筋骨疼,强筋舒筋,止腰膝酸麻,破瘀坠胎,散结核,攻瘰疬,退痈疽、疥癞、血风、牛皮癣、脓窠。”⑨《纲目》:“治久疟寒热,五淋尿血,茎中痛,下痢,喉痹,口疮,齿痛,痈肿恶疮,伤折。”⑩《本草正》:“主手足血热瘙痹,血燥拘挛,通膀胱涩秘,大肠干结,补髓填精,益阴活血。”⑾《本草备要》:“酒蒸则益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足痿筋挛,阴痿失溺,久疟,下痢,伤中少气,生用则散恶血,破癥结,治心腹诸痛,淋痛尿血,经闭难产,喉痹齿痛,痈疽恶疮。”

15、没药

别名末药,明没药。

来源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或爱伦堡没药树的胶树脂。11月至翌年2月或6~7月采收。本品多由树皮的裂缝处自然渗出;或将树皮割破,使胶树脂从伤口渗出。初呈黄白色的液体,接触空气后逐渐凝固而成红棕色硬块。采得后去净树皮及杂质,置干燥通风处保存。

生境分布主产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及阿拉伯半岛南部。以索马里所产者最佳。

性状干燥的胶树脂呈不规则颗粒状或粘结成团块,大小不一,一般直径约2.5厘米,有的可达10厘米,红棕色或黄棕色,表面祖糙,覆有粉尘。质坚脆,破碎面呈不规则颗粒状,带棕色油样光泽,并伴有白色小点或线纹,薄片半透明。与水共研则成黄色乳状液。气微弱而芳香,味苦微辛。以块大、棕红色、香气浓而杂质少者为佳。

功能主治散血去瘀,消肿定痛。治跌损,金疮,筋骨,心腹诸痛,症瘕,经闭,痈疽肿痛,痔漏,目障,①《药性论》:“主打搕损,心腹血瘀,伤折踒跌,筋骨瘀痛,金刃所损,痛不可忍,皆以酒投饮之。”②《海药本草》:“主折伤马坠,推陈置新,能生好血,研烂,以热酒调服。堕胎.心腹俱痛及野鸡漏痔、产后血气痛,并宜丸、散中服。”③《日华子本草》:“破症结宿血,消肿毒。”④《开宝本草》:“主破血止痛。疗杖疮、诸恶疮、痔漏卒下血、目中翳晕痛肤赤。”⑤王好古:“治心胆虚,肝血不足。”⑥《纲目》:“散血消肿,定痛生肌。”⑦《本草述》:“久服舒筋膜,通血脉,固齿牙,长须发。”

16、麻黄

别名龙沙,卑相,卑盐,狗骨,龙沙,色道麻,结力根。

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草质茎。8~10月间割取绿色细枝,或连根拔起,去净泥土及根部,放通风处晾干或晾至6成干时,再晒干。放置干燥通风处,防潮防霉。

生境分布主产山西、河北、甘肃、辽宁、内蒙古、新疆、陕西、青海、吉林等地。

性状①草麻黄 又名:田麻黄。茎呈细长圆柱形而微扁,少分枝,直径约1~2毫米,通常切成长约2~3厘米的小段。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走棱线,手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5~6厘米。节上有膜质鳞叶2片(稀3片),长约3~4毫米,上部灰白色,锐长,三角形,尖端反曲,基部棕红色,连合成筒状。茎质脆,易折断,断面略纤维性,外圈为绿黄色,中央髓部呈红棕色。气微香,味微苦涩。②木贼麻黄 茎呈细长圆柱形,多分枝,较草麻黄稍细,直径约1~1.5毫米。表面草绿色至黄绿色,有纵走棱线,手触之无粗糙感,节间长1.5~3厘米。节上有2片(稀3片)膜质鳞叶,长约1~2毫米,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尖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至黑棕色,连合成筒状。其他与上种相似。③中麻黄 呈细长圆柱形,直径为1.5~3毫米,全草呈黄绿色,节上的膜质鳞叶为3片轮生,长约2~3毫米。灰白色,先端锐尖,节间长2~6厘米,手触之有粗糙感。三者均以干燥、茎粗、淡绿色、内心充实、味苦涩者为佳。

功能主治发汗,平喘,利水。治伤寒表实,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骨节疼痛;咳嗽气喘;风水浮肿,小便不利;风邪顽痹,皮肤不仁,风疹瘙痒。①《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②《别录》:“主五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③《药性论》:“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肉不仁。”④《日华子本草》:“通九窍,调血脉,御山岚瘴气。”⑤《珍珠囊》:“泄卫中实,去营中寒,发太阳、少阴之汗。”⑥《滇南本草》:“治鼻窍闭塞不通、香臭不闻,肺寒咳嗽。”⑦《纲目》:“散赤目肿痛,水肿,风肿,产后血滞。”⑧《科学的民间药草》:“治气喘,干草热,百日咳,气管支炎等。”⑨《现代实用中药》:“对关节疼痛有效。”J⑩《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治腹痛,下痢,疝气,目疾及感冒。”

备注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同属植物矮麻黄(分布四川、西藏、云南)、丽江麻黄(分布云南、四川)、膜果麻黄(分布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双穗麻黄(分布东北、新矗)等的草质茎,亦作麻黄使用。

17、风藤

别名小叶风绳,小木莲。

来源为桑科植物爬藤榕的根、茎。

生境分布常攀援在山间树干上、溪边岩石上或屋墙上。分布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等地。

功能主治《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风湿。”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蜈蚣追风膏

蜈蚣追风膏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1味。蜈蚣追风膏的基本资料蜈蚣追风膏(现代标准)名称蜈蚣追风膏拼音WugongZhuifengGao成份蜈蚣黄连乳香玄参大黄白芷独活蓖麻仁冰片当归猪牙皂防风密陀僧五倍

豹骨木瓜酒

豹骨木瓜酒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5味。豹骨木瓜酒的基本资料豹骨木瓜酒(现代标准)名称豹骨木瓜酒拼音BaoguMuguajiu成份豹骨防风秦艽天麻当归红花川芎茄根续断玉竹五加皮木瓜川牛膝桑枝性状本品为

豹骨活络丸

豹骨活络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1味。豹骨活络丸的基本资料豹骨活络丸(现代标准)名称豹骨活络丸拼音BaoguHuoluoWan成份豹骨木瓜当归白芷威灵仙青风藤海风藤川芎牛膝制川乌制草乌人参性状本品为

豹骨木瓜丸

豹骨木瓜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6味。豹骨木瓜丸的基本资料豹骨木瓜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禹县方))处方豹骨4两,木瓜6两,黄耆8两,白芍8两,黄柏8两,当归8两,山药4两,锁阳4两,枸杞子4两

含有豹骨的处方

豹骨,味辛;咸;性温,祛风湿;强筋骨;镇惊安神。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四肢拘挛麻木;腰膝酸楚;小儿惊风抽搐,本文介绍了含有豹骨的处方3个。处方1、豹骨木瓜丸处方豹骨4两,木瓜6两,黄耆8两,白芍8两,

寄生追风液

寄生追风液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1味。寄生追风液的基本资料寄生追风液(现代标准)名称寄生追风液拼音JishengZhuifengYe成份独活、槲寄生、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桂枝、防风、细辛、杜仲

参茸追风酒

参茸追风酒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7味。参茸追风酒的基本资料参茸追风酒(现代标准)名称参茸追风酒拼音ShenrongZhuifengjiu成份制川乌制草乌红花当归陈皮生晒参薄荷鹿茸淡竹叶炮姜甘草性状本品

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

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的基本资料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现代标准)名称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拼音HeigutengZhuifengHuoluoJiaonang成份青风

豹骨的作用和功效

作用1、抗炎作用金钱豹骨醇提取物30g(生药)/kg和60g(生药)/kg灌胃,12h为1次,共3次,对二甲苯诱发的小白鼠耳部肿胀有非常显着的抑制作用;对小鼠角又菜胶所致足肿虽也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与对

大追风散

大追风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9味。大追风散的基本资料大追风散(《张氏医通》卷十四)处方川乌头(炮)1两,防风1两,羌活1两,川芎1两,全蝎(去毒,醋泡,炒黄)5钱,地龙(去土,炒脆)5钱,南星(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