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元化滞汤
Posted 木质部
篇首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保元化滞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保元化滞汤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1条,相关中药材2味。
保元化滞汤的基本资料
保元化滞汤(《医林改错》卷下)处方黄耆1两,滑石末1两。
功能主治小儿痘疹5-6日后,痢疾或白或红,或红白相杂,及大人初痢、久痢。
用法用量大人初痢,滑石用一两五线、白糖一两,不用黄耆;久痢,加黄耆,滑石仍用一两五钱。
保元化滞汤古籍论述
保元化滞汤《医林改错》治痘五、六日后,痢疾或白、或红、或红白相杂,皆治。黄耆一两煎汤冲 滑石一两末 晚服加白沙糖五钱更妙。此方乃余之心法,不独治小儿痘症、痢疾,大人初痢、久痢,皆有奇效。然在人初痢,滑石用一两五钱,白糖一两,不必用黄耆;久痢加黄耆,滑石仍用一两五钱。【方歌】 保元化滞补攻方,一两黄耆煎作汤,为末滑石须一两,冲服痢止气无伤。
保元化滞汤相关中药材
1、滑石别名画石,液石,共石,脱石,番石,夕冷,脆石,留石,画石,活石。
来源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的块状体。采得后,去净泥土、杂石。或将滑石块刮净,用粉碎机粉碎,过细筛后即成滑石粉。
生境分布产江西、山东、江苏、陕西、山西、河北、福建、浙江、广东、广西、辽宁等地。
性状呈扁平形、斜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全体白色、蛋青色或黄白色,表面有珍珠样光泽,半透明或不透明。质软而细致,手摸有滑润感,用指甲即可刮下白粉。无臭,无味,有微凉感。以整洁、色青白、滑润、无杂石者为佳。
功能主治清热,渗湿,利窍。治暑热烦渴,小便不利,水泻,热痢,淋病,黄疸,水肿,衄血,脚气,皮肤湿烂。①《本经》:“主身热泄澼,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②《别录》:“通九窍六腑津液,去留结,止渴,令人利中。”③《药性论》:“能疗五淋,主难产,除烦热心躁,偏主石淋。”④《日华子本草》:“治乳痈,利津液。”⑤《本草衍义补遗》:“燥湿,分水道,实大肠,化食毒,行积滞,逐凝血,解燥渴,补脾胃,降心火之要药。”⑥《纲目》:“疗黄疸,水肿脚气,吐血衄血,金疮出血,诸疮肿毒。”⑦《本草通玄》:“利窍除热,清三焦,凉六府,化暑气。”⑧《本草再新》:“清火化痰,利湿消暑,通经活血,止泻痢呕吐,消水肿火毒。”
2、黄耆别名戴糁,戴椹,独椹,蜀脂,百本,王孙,百药绵,绵黄耆,黄芪,箭芪,土山爆张根,独根,二人抬。
来源为豆科植物黄耆或内蒙黄耆等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净泥土,切去根头部及支根,晒干后分别打捆。或晒至六、七成干,捆成小捆,再晒干。
生境分布主产山西、甘肃、黑龙江、内蒙古、辽宁、吉林、河北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的根呈圆柱形,极少有分枝,上端较粗,下端较细,两端平坦,长20~70厘米,粗1~3厘米。一般在顶端常带有较粗大的根头,并有茎基残留。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褐色,全体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皮孔横向,细长,略突起。质硬略韧,坚实有粉性,折断面纤维性甚强,呈毛状;皮部黄白色,有放射状弯曲的裂隙,较疏松;木质部淡黄色至棕黄色,有多少不等的放射状弯曲的裂隙;老根断面木质部有时枯朽而呈黑褐色,甚至脱落而成空洞。气微弱而特异,味微甜,嚼之有豆腥气。以根条粗长、皱纹少、质坚而绵、粉性足、味甜者为佳。根条细小、质较松、粉性小及顶端空心大者质次。
功能主治生用: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炙用:补中益气。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气虎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证。①《本经》:“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②《别录》:“主妇人子脏风邪气,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③《药性论》:“治发背。内补,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生陇西者下补五脏。蜀白水赤皮者,治客热。”④《日华子本草》:“黄耆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破癥癣,治瘰疬,瘿赘,肠风,血崩,带下,赤白痢,产前后一切病,月候不匀,消渴,痰嗽;并治头风,热毒,赤目等。”“白水耆,排脓治血,及烦闷,热毒,骨蒸劳,功次黄耆;赤水耆,治血,退热毒,余功用并同上;木耆治烦,排脓力微宁黄耆,遇缺即倍用之。”⑤《医学启源》:“治虚劳自寒(「寒」一作「汗」),补肺气,实皮毛,泻肺中火,脉弦自汗,善治脾胃虚弱,内托阴证疮疡必用之药。”⑥王好古:“主太阴疟疾。”⑦《本草备要》:“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痈圣药。痘症不起,阳虚无热者宜之。”
备注此外,尚有多种黄耆属植物在各产地亦同供药用。如春黄耆(又名藏黄耆)(西藏)、云南黄耆(西藏、云南)、弯齿黄耆(云南)、阿克苏黄耆(新疆)等。甘肃、河北、青海所产的小白耆(又称小黄耆),为植物金翼黄耆的根;甘肃、青海所产的白大耆,为植物塘谷耳黄耆的根;四川所产的川耆,主要为塘谷耳黄耆及多花黄耆的根。此等商品外形与上述相近,但较细小,质量亦较差,产量也少。黄耆除上述品种外,尚有一种红耆。为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耆的根,产量较大。药材呈长圆柱形,少分枝,上粗下细,长10~50厘米,粗6~20毫米。表面棕黄色或近于棕红色,有纵皱及少数支根痕;皮孔横向,浅黄色或暗黄色,略凸出;栓皮易剥落。质柔韧,断面纤维性且富粉质,皮部棕白色,形成层成棕色的环,木质部淡黄棕色,中心颜色较浅,有细致的类白色放射状纹理。气微弱而特异,味微甜。产甘肃南部。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顺气消滞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0味。顺气消滞汤的基本资料顺气消滞汤(《寿世保元》卷三)处方陈皮6克半夏(姜炒)6克白茯苓(去皮)9克丁香0,9克柿蒂2个黄连(姜炒)0.6克神曲(炒)6克香附6克白
化滞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4味。化滞汤的基本资料化滞汤(《诚书》卷六)处方枳壳、瓜蒌仁、香附(制)、陈皮、甘草(炙)、莱菔子、山楂肉、紫苏、厚朴(炒)各等分。功能主治唇肿。用法用量水煎服。化滞汤(
调滞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7味。调滞汤的基本资料调滞汤(《证治宝鉴》卷八)处方黄连、半夏、干姜、茯苓、白术、甘草、白芍。功能主治久痢腹痛不止。用法用量水煎服。调滞汤相关中药材1、白术别名山蓟,杨抱蓟
导痰消滞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7味。导痰消滞汤的基本资料导痰消滞汤(《症因脉治》卷一)处方南星、半夏、枳实、橘红、厚朴、石菖蒲、竹沥、生姜。功能主治豁痰利窍。主内伤,口噤不语。导痰消滞汤相关中药材1
家秘消滞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5味。家秘消滞汤的基本资料家秘消滞汤(《症因脉治》券二)处方平胃散加莱菔子、枳实、山楂、麦芽。功能主治食滞。家秘消滞汤相关中药材1、莱菔子别名萝卜子,芦菔子。来源为十字
柴陈化滞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7味。柴陈化滞汤的基本资料柴陈化滞汤(《医学传灯》卷下)处方柴胡、黄芩、半夏、甘草、陈皮、白茯、枳壳、厚朴、山楂、赤芍。功能主治疟疾发散之后,痰与食积,痰食在胃,荣卫从
分利化滞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1味。分利化滞汤的基本资料分利化滞汤(《幼科直言》卷四)处方柴胡、薄荷、厚朴、陈皮、甘草、猪苓、枳壳、归尾、红花、黄芩、木香、山楂肉。功能主治痢疾初起,体壮滞多者。用
柴胡化滞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5味。柴胡化滞汤的基本资料柴胡化滞汤(《医学传灯》卷上)处方柴胡、黄芩、半夏、甘草、枳壳、厚朴、山楂、苏子、桔梗。功能主治饮食郁遏,少阳三焦之气不得宣通,日晡寒热,头
补血行滞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7味。补血行滞汤的基本资料补血行滞汤(《胎产心法》卷二)别名催生汤。处方当归(酒浸)1钱,川芎1钱,白芍(炒)1钱,熟地1钱,香附(制)1钱,桃仁(去皮尖)7分,枳壳(
当归导滞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8味。当归导滞汤的基本资料当归导滞汤(《寒温条辨》卷五)处方当归1两,白芍1两,莱菔子4钱,车前子(炒,研)1钱,枳壳(麸炒)1钱,槟榔1钱,甘草(炙)1钱。功能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