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膏

Posted 甘草

篇首语:凡我们所为之事,从未被人理解;一直是这样:要么被赞美,要么被指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百草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百草膏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1条,相关中药材5味。

百草膏的基本资料

百草膏(《囊秘喉书》卷下)

处方薄荷8分,玉丹5分,川贝1钱,灯草灰5厘,柿霜8分,甘草1分5厘,天花粉1钱,冰片2分,草霜1分。

制法上为末,用白蜜调膏。

功能主治喉癣及喉菌。

用法用量频咽噙之。若症重,兼服煎剂,并用吹丹。

注意如治喉刺,玉丹、薄荷忌用;如见劳病已重,津竭火炎之候,亦不宜用。

百草膏(《万氏家抄方》卷四)

处方百草。

制法5月5日采凡可治病草木100种,洗净捣汁,砂锅内熬成膏。每草膏5斤,配麻油10斤,再熬至滴水成珠为度;每油2斤,入黄、白蜡各2两,飞丹8两,松香4两溶化,用铅粉半斤收成膏,加乳香、没药、樟脑各5钱,槐枝搅匀收用。必惯识草药人采取,不治病野草勿用。

功能主治活血祛风败毒。主一切疮肿,风气,跌打损伤。

百草膏(《三因》卷十五)

别名百草霜。

处方羊屎不拘多少。

制法上一味,上下以瓦盛盖,柴木烧令烟尽,末之,麻油调膏。

功能主治一切恶疮,不问干湿痛痒,日近年深者。

用法用量外敷。痒者,加轻粉少许;痛者,加麝香少许。

百草膏古籍论述

百草膏《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治一切恶疮,不问干湿痛痒,日近年深,百药不瘥。羊屎(不拘多少)上一味,上下以瓦盛盖,柴木烧令烟尽,末之,麻油调敷。痒者,入轻粉少许;痛者,入麝香少许神效。一法,用杏仁、轻粉,最杀虫。

百草膏相关中药材

1、天花粉

别名栝楼根,白药,瑞雪,天瓜粉,花粉,屎瓜根,栝蒌粉,萎粉,栝楼根,蒌根,蒌粉。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栝楼的根。春、秋均可采挖,以秋季采者为佳。挖出后,洗净泥土,刮去粗皮,切成段,粗大者再纵切为两,晒干。然后撞去外表的黄色层使成白色;或用硫黄熏白。此外,尚有同属植物双边栝楼的根,在广西地区亦作天花粉使用。植物形态详“栝楼子”条。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河南、广西、山东、江苏、贵州、安徽等地。

性状干燥根呈不规则的圆柱形,长5~10厘米,直径2~5厘米,表面黄白色至淡棕色,皱缩不平,具有陷下的细根痕迹。质结实而重,粉质,不易折断。纵剖面白色,有黄色条状的维管束;横断面白色,散有淡棕色导管群条痕。气微,味淡后微苦。以色洁白、粉性足、质细嫩、体肥满者为佳;色棕、纤维多者为次。以河南产量大、质量优,习称“安阳花粉”。

功能主治生津,止渴,降火,润燥,排脓,消肿。治热病口渴,消渴,黄疸,肺燥咳血,痈肿,痔瘘。①《本经》:“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②《别录》:“除肠胃中痼热,八疸身面黄,唇干,口燥,短气。通月水,止小便利。”③《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排脓,消肿毒,生肌长肉,消扑损瘀血。治热狂时疾,乳痈,发背,痔瘘疮疖。”④《滇南本草》:“治痈疮肿毒,并止咳嗽带血。”⑤《本草蒙筌》:“治偏疝。”⑥《本草正》:“凉心肺,解热渴。降膈上热痰,消乳痈肿毒。”⑦《医林纂要》:“补肺,敛气,降火,宁心,兼泻肝郁,缓肝急,清膀胱热,止热淋小便短数,除阳明湿热。”⑧《现代实用中药》:“作撒布剂,治皮肤湿疹,汗斑,擦伤。”

2、冰片

别名合成龙脑,梅片,艾粉,结片。

来源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树脂的加工品,或为樟脑、松节油等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加工制成品。龙脑冰片:从龙脑香树干的裂缝处,采取干燥的树脂,进行加工。或砍下树干及树枝,切成碎片,经水蒸气蒸馏升华,冷却后即成结晶。

生境分布分布南洋群岛一带。

性状①龙脑冰片 又名:龙脑(《别录》),脑子(《海上方》),瑞龙脑(《本草图经》),梅花脑子(《小儿药证直诀》),梅花片脑(《夷坚志》),片脑(《寿域神方》),梅花脑、冰片脑(《纲目》),梅片、梅冰。为龙脑香树脂的加工品。呈半透明块状、片状或颗粒状结晶,直径1~7毫米,厚约1毫米,类白色至淡灰棕色。气清香,昧清凉,嚼之则慢慢溶化。微量升华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晶为棒状或多角形。燃烧时无黑烟或微有黑烟。以片大而薄、色洁白、质松、气清香纯正者为佳。主产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等地。②机制冰片 为化学方法合成的加工制成品。呈半透明薄片状结晶,直径5~15毫米,厚约2~3毫米。白色,表面有如冰的裂纹。质松脆有层,可以剥离成薄片,手捻即粉碎。气清香,味辛凉。燃烧时有黑烟,无残迹遗留。产于上海、天津、南京、广州等地。另有菊科植物艾纳香的叶提取的结晶,习称艾片。在商品中亦作为冰片之一种,详“艾片”条。

功能主治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亦翳膜,蛲虫病。①《别录》:“妇人难产,取龙脑研末少许,以新汲水调服。”②《唐本草》:“主心腹邪气,风湿积聚,耳聋。明目,去目赤肤翳。”③《海药本草》:“主内外障眼,三虫,治五痔,明目,镇心,秘精。”④张元素:“治大肠脱。”⑤李杲:“治骨痛。”⑥王好古:“散心盛有热。”⑦《纲目》:“疗喉痹,脑痛,鼻息,齿痛,伤寒舌出,小儿痘陷。通诸窍,散郁火。”⑧《本草备要》:“治惊痫痰迷。”⑨《会约医镜》:“治肢节疼痛。”

3、柿霜

来源为柿科植物柿的果实(柿子)制成“柿饼”时外表所生的白色粉霜。

性状柿霜:为白色粉状,易潮解。柿霜饼:呈扁圆形,底平,上面微隆起,直径约6厘米,厚约6毫米,灰白色,平滑,易碎裂。气弱,味甜,并有清凉感。

功能主治清热,润燥,化痰。治肺热燥咳,咽干喉痛,口舌生疮,吐血,咯血,消渴。①《滇南本草》:“治气膈不通。”②《滇南本草图说》:“消痰止嗽。”③《本草蒙筌》:“治劳嗽。”④《纲目》:“清上焦心肺热,生津止渴,化痰宁嗽,治咽喉口舌疮痛。”⑤《本草求真》:“治肠风痔漏。”⑥《随息居饮食谱》:“清肺。治吐血、咯血,劳嗽,上消。”

4、甘草

别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状茎。秋季采挖,除去茎基、枝叉、须根等,截成适当长短的段,晒至半干,打成小捆,再晒至全干。也有将外面栓皮削去者,称为“粉草”。置干燥通风处,防霉蛀。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干燥的钙质草原、河岸砂质土等地。分布东北、西北、华北等地。主产内蒙古、甘肃;其次为陕西、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青海、新疆等地。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所产品质最优。

性状干燥根呈长圆柱形,不分枝,多截成长30~120厘米的段,直径0.6~3.3厘米。带皮的甘草,外皮松紧不等,显红棕色、棕色或灰棕色,具显着的皱纹、沟纹及稀疏的细根痕,皮孔横生,微突起,呈暗黄色。两端切面平齐,切面中央稍陷下。质坚实而重。断面纤维性,黄白色,粉性,有一明显的环纹和菊花心,常形成裂隙.微具特异的香气,味甜而特殊。根状茎形状与根相似,但表面有芽痕,横切面中央有髓。粉草外表平坦,淡黄色,纤维性,有纵裂纹。带皮甘草以外皮细紧、有皱沟、红棕色、质坚实、粉性足、断面黄白色者为佳;外皮粗糙,灰棕色、质松、粉性小、断面深黄色者为次;外皮棕黑色、质坚硬、断面棕黄色、味苦者不可入药。粉草较带皮甘草为佳。

功能主治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⑤《珍珠囊》:“补血,养胃。”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备注除上述主要品种外,尚有以下向属植物亦入药用。①光果甘草,又名:欧甘草。其特征为局部被有白霜和疏柔毛,不具腺毛,小叶长椭圆形或狭长卵形。荚果长圆形,扁而直或略弯曲。分布新疆。②黄甘草,其特征茎上部被微毛或近无毛.荚果略作镰状弯曲,膨胀,具腺毛。分布甘肃。③胀果甘草,其特征小叶3~5片,稀达7片,下面中脉无毛。荚果长圆形而直,膨胀。分布新疆、甘肃等地。

5、薄荷

别名蕃荷菜,菝蕑,吴菝蕑,南薄荷,猫儿薄苛,野薄荷,升阳菜薄苛,蔢荷,夜息药,仁丹草,见肿消,水益母,接骨草,土薄荷,鱼香草,香薷草,蕃荷菜,菝蔺,吴菝蔺,升阳菜,薄苛,夜息花。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的全草或叶。大部分产区每年收割2次,第1次(头刀)在小暑至大暑间。第2次(二刀)于寒露至霜降间,割取全草,晒干。广东,广西温暖地区1年可收割3次。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江苏、浙江、江西。

性状干燥全草,茎方柱形,长15~35厘米,直径2~4毫米,黄褐色带紫,或绿色,有节,节间长3~7厘米,上部有对生分枝,表面被白色绒毛,角棱处较密,质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中空。叶对生,叶片卷曲面皱缩,多破碎。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具有白色绒毛;质脆。枝顶常有轮伞花序,黄棕色,花冠多数存在。气香,味辛凉。以身干、无根、叶多、色绿、气味浓者为佳。

功能主治疏风,散热,辟秽,解毒。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①《药性论》:“去愤气,发毒汗,破血止痢,通利关节。”②《千金·食治》:“却肾气,令人口气香洁。主辟邪毒,除劳弊。”③孙思邀:“煎汤洗漆疮。”④《唐本草》:“主贼风,发汗。(治)恶气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⑤《食疗本草》:“杵汁服,去心脏风热。”⑥《食性本草》:“能引诸药入营卫。疗阴阳毒、伤寒头痛。”⑦《日华子本草》:“治中风失音,吐痰。除贼风。疗心腹胀。下气、消宿食及头风等。”⑧《本草图经》:“治伤风、头脑风,通关格,小儿风涎。”⑨《本草衍义》:“小儿惊风,壮热,须此引药;治骨蒸劳热,用其汁与众药为膏。”⑩李杲:“主清利头目。”⑾王好古:“能搜肝气。又主肺盛有余,肩背痛及风寒汗出。”⑿《滇南本草》:“治一切伤寒头疼,霍乱吐泻,痈、疽、疥、癫诸疮。“又:”野薄荷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眩晕、发热,去风痰,治伤风咳嗽、脑漏鼻流臭涕,退虚痨发热。”⒀《纲目》:“利咽喉、口齿诸病。治瘰疬,疮疥,风瘙瘾疹。”⒁《本草述》:“治中风,癫痫,伤燥热郁。”⒂《医林纂要》:“愈牙痛,已热嗽,解郁暑,止烦渴,止血痢,通小便。”⒃《本草再新》:“消目翳。”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桐油膏

桐油膏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4味。桐油膏的基本资料桐油膏(《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九)处方桐油百草霜发灰黄丹乳香鹿角灰各9克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熬膏。功能主治治臁疮生于内臁,初起势甚重者。用法用量涂油纸上

疔疮立效膏

疔疮立效膏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8味。疔疮立效膏的基本资料疔疮立效膏(《中国医学大辞典》)别名疔毒膏。处方松香(制)4两,黄蜡2两,没药(去油)6钱,乳香(去油)6钱,百草霜1两,铜绿1两,白蜡4钱,

大散方

大散方的基本资料。大散方的基本资料大散方(《圣惠》卷六十八)别名百草散、备急百灵膏。处方草木茎叶(5月5日平旦在方圆5里内采)每种各半把。制法日正午时切,礁捣,用石灰1斗,捣令极烂,仍先选拣大实桑树2

含有烟油的处方

烟油[别名烟膏、太极膏、气泥、五行丹(《纲目拾遗》)],治蛇虫咬伤,恶疮,顽癣。①《百草镜》:凡蛇咬有蛇齿留肉内者,烟油涂之。②《纲目拾遗》:解蛇毒,涂恶疮顽癣。本文介绍了含有烟油的处方2个。处方1、

含有串铃的处方

串铃(别名万年、小羊芋。),辛;温,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寒感冒;喉蛾;风湿骨痛;经闭;骨折,本文介绍了含有串铃的处方9个。处方1、隔纸膏处方乳香5分,没药5分,无名异5分,血竭5分,轻粉5分,百草

含有蜂蜡的处方(三)

处方1、拔疔散别名拔疔黑膏处方白蜡2两(切为粗末),乳香3两(去油,研极细),黄蜡10两(刮为粗片),没药3两(去油,研极细),铜绿5两(研细,过绢筛,再研至无声为度),百草霜5两(须先刮净锅底,专烧

百草霜方

百草霜方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味。百草霜方的基本资料百草霜方(《圣济总录》卷一一九)别名百草霜散。处方百草霜半两,好盐半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舌忽紧硬,逡巡能塞杀人。用法用量百草霜散(《医方类聚》

百草霜膏

百草霜膏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百草霜膏的基本资料百草霜膏(《圣济总录》卷一三一)处方百草霜、生蛴螬各等分。制法上同研如膏。功能主治发背痈疽,一切疮,热痛不可忍。用法用量贴之。如冰,痛即止。百草霜

百草丸

百草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4味。百草丸的基本资料养荣百草丸(现代标准)名称养荣百草丸拼音YangrongBaicaoWan成份白芍、熟地黄、当归、香附(醋制)、川芎、阿胶、杜仲(炭)、桑寄生等13

百草煎

百草煎的基本资料。百草煎的基本资料百草煎(《景岳全书》卷五十一)处方百草(凡田野山间者,无论诸品皆可取用;然尤以山草为胜,辛香者佳;冬月可用干者,须预为收采之)。功能主治百般痈毒,诸疮损伤疼痛,腐肉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