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喉丹

Posted 黄连

篇首语:时间会告诉我们,简单的喜欢,最长远;平凡中的陪伴,最安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吹喉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吹喉丹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

吹喉丹的基本资料

吹喉丹(《种痘新书》卷四)

处方黄连、青黛、儿茶。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痘疮咽烂成坑。

用法用量吹之。

吹喉丹相关中药材

1、黄连

别名王连,灾连,王连,支连,云连,雅连,川连,味连,鸡爪连。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峨嵋野连或云南黄连的根茎。以立冬后(11月)采收为宜。掘出后除去茎叶、须根及泥土,晒干或烘干,撞去粗皮。

性状黄连商品,因原植物与产地的不同,大致可分如下几种:①味连,又名:川连(《本草蒙筌》),鸡爪连、鸡爪黄连、光连。为植物黄连的干燥根茎,多分枝,常3~6枝成束,稍弯曲,形如鸡爪,长约3~7厘米,单枝直径3~8毫米。外表黄褐色,栓皮剥落处呈红棕色;分枝上有间断横纹,结节膨大,形如连珠,着生多数坚硬的细须根及须根痕,有的表面无横纹而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江枝”或“过桥杆”;上部多有褐色鳞片残留,顶端有未去净的残茎或叶柄。质坚实而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暗棕色,木部金黄色,射线有裂隙,中央髓部红黄色,偶有空心。无臭,味极苦,嚼之唾液可染为红黄色。以条肥壮、连珠形、质坚实、断面红黄色、无残茎及须根者为佳。均属栽培品,主产四川、湖北。陕西(平利)亦产。②雅连(《本草从新》),又名:峨嵋连、嘉定连、刺盖连。为植物三角叶黄连的干燥根茎。多为单枝,少有分枝,略呈圆柱形,微弯曲呈蚕状,长约4~8厘米,直径约3~9毫米。外表褐色或黄棕色,间断横纹多,结节明显,有多数须根残痕、叶柄残基及鳞片,“过江枝”较味连为少。质坚实,断面不齐,皮部暗棕色,木部深黄色,射线明显,髓部时有空心。无臭,味极苦。以条肥壮、连珠形、质坚实、断面黄色、无残茎及须根者为佳。均属栽培品,主产四川(峨嵋、洪雅)。③野黄连,又名:凤尾连。为植物峨嵋野连的干燥根茎。外形与雅连相近,惟顶端多留有长6~10厘米的叶柄,作为野生的标记;根茎多单枝或有2分枝,略弯曲,长约5~6厘米,直径4~6毫米,外表呈黑褐色,结节紧密成连珠状,无“过江枝”;残留的鳞片较多,须根较硬。断面木部鲜黄色。均属野生。主产四川(峨嵋、洪雅、峨边),产量极小,但一般认为品质最优。④云连(《本草从新》)主要为植物云南黄连的干燥根茎。较细小,多弯曲,拘挛,多为单枝,形如蝎尾。长约1.5~8厘米,直径约2~4毫米。外皮黄绿色或灰黄色。其余特征与以上品种大致相同。栽培或野生。主产云南(德钦、维西、腾冲、碧江)。

功能主治泻火,燥湿,解毒,杀虫。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①《本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辩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②《本草经集注》:“解巴豆毒。”③《别录》:“主五脏冷热,久下泄辩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④《药性论》:“杀小儿疳虫,点赤眼昏痛,镇肝去热毒。”⑤《本草拾遗》:“主羸瘦气急。”⑥《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益气,止心腹痛。惊悸烦躁,润心肺,长肉,止血;并疮疥,盗汗,天行热疾;猪肚蒸为丸,治小儿疳气。”⑦《仁斋直指方》:“能去心窍恶血。”⑧《珍珠囊》:“泻心火,心下痞。酒炒、酒浸,上颈已上。”⑨王好古:“主心病逆而盛,心积伏梁。”⑩《本草衍义补遗》:“以姜汁炒,辛散除热有功。”⑾《纲目》:“解服药过剂烦闷及轻粉毒。”⑿《本草新编》:“止吐利吞酸,解口渴,治火眼,安心,止梦遗,定狂躁,除痞满。”⒀《本草备要》:“治痈疽疮疥,酒毒,胎毒。除疳,杀蛔。”

备注此外,尚有短萼黄连(分布广西、广东、福建、安徽、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少有栽培),五裂黄连(分布云南东南部),亦同供药用。此外,植物短萼黄连的根,商品多称为“土黄连”或“土川连”,各地有少量生产;植物五裂黄连的根,在云南亦作“云连”使用。黄连加工过程的剩余部分-黄连须(须根)、剪口连(叶柄基部)、千子连(全部叶柄)、黄连叶(叶片)、黄连渣(撞笼中撞下的渣子)在少数地区亦代黄连使用。

2、青黛

别名靛花,靛沫,蓝靛,靛花,青蛤粉,青缸花,蓝露,淀花,靛沫花。

来源为爵床科植物马蓝、豆科植物木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草大青或蓼科植物蓼蓝叶中的干燥色素。

性状本品为极细的粉末,灰蓝色或深蓝色,质轻,易飞扬,可粘手粘纸。具草腥气,味微酸。以体轻、粉细,能浮于水面,燃烧时生紫红色火焰者为佳。如质重坚实,呈团块状,有白色小点,置水中有颗粒状下沉者品质为次。主产于福建、云南、江苏、安徽等地。此外,江西、河南、四川等地亦产。福建所产的品质最佳,称建青黛。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治温病热盛,斑疹,吐血、咯血,小儿惊痫,疮肿,丹毒,蛇虫咬伤。①《药性论》:“解小儿疳热、消瘦,杀虫。”②《本草拾遗》:“解毒。小儿丹热,和水服之。”③《开宝本草》:“主解诸药毒,小儿诸热,惊痫发热,天行头痛寒热,煎水研服之。亦摩敷热疮、恶肿、金疮、下血、蛇犬等毒。”④《本草蒙筌》:“泻肝,止暴注,消上膈痰火,驱时疫头痛,敛伤寒亦斑,水调服之。”⑤《纲目》:“去热烦,吐血,咯血,斑疮,阴疮,杀恶虫。”⑥《本草述》:“治中风、头风、胁痛、瘈疭、颤振、眩晕、咳嗽、久嗽、呕吐、舌衄、咳嗽血,颓疝。”⑦《本经逢原》:“治温毒发斑及产后热痢下重。”⑧《要药分剂》:“除热解毒,兼能凉血。”⑨《岭南采药录》:“可涂疮及痄腮。又治眼热有膜及吐血,内服之。”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吹喉药

吹喉药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1条,相关中药材6味。吹喉药的基本资料吹喉药(《串雅内编》卷一)处方白矾3钱,巴豆5粒(去壳)。制法用铁杓将矾化开,投豆在内,俟矾干,取出巴豆,将矾收贮。功能主治急缠喉风,乳

吹喉散

吹喉散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3条,相关中药材42味。吹喉散的基本资料吹喉散(《普济方》卷六十)处方白研半两,半夏7个,巴豆7个。制法上熔白矾,锉半夏、巴豆在汁中,候干研细。功能主治喉痹肿硬,水浆不下。用

吹喉祛风散

吹喉祛风散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1条,相关中药材6味。吹喉祛风散的基本资料吹喉祛风散(《仙传外科集验方》)处方胆矾(鸭嘴者,炒)、脑子一字,碧雪、白僵蚕(炒去丝)、苦丁香(即甜瓜蒂,不用多)、灯草(米糊

吹喉朴消散

吹喉朴消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8味。吹喉朴消散的基本资料吹喉朴消散(《圣济总录》卷一一七)别名朴消散。处方朴消、消石、胆矾、白矾、芒消(五味皆枯干)、寒水石(烧)、白僵蚕(直者,炒)、甘草(炙,锉)

吹喉七宝散

吹喉七宝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5味。吹喉七宝散的基本资料吹喉七宝散(《金鉴》卷四十三)别名七宝散。处方火消、牙皂、全蝎、雄黄、硼砂、白矾、胆矾。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咽喉肿痛,单双乳蛾,喉痹,缠喉。

吹喉珠黄散

吹喉珠黄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吹喉珠黄散的基本资料吹喉珠黄散(《喉科家训》卷四)处方真犀黄、飞朱砂、净珍珠、上滴乳石、西月石、真原寸、飞雄精、粉儿茶、煅中白、大梅片。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喉痧

吹喉化腐丹

吹喉化腐丹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吹喉化腐丹的基本资料吹喉化腐丹(《喉科家训》卷四)处方煅月石、煅中白、西瓜霜、飞明雄、天竺黄、真尖黄、大濂珠、三梅片、飞朱砂。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喉痧。用法用

吹喉十宝丹

吹喉十宝丹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9味。吹喉十宝丹的基本资料吹喉十宝丹(《喉科集腋》卷下)处方牛黄3分,大贝3分,人中白(煅)5分,琥珀5分,青鱼胆5分(大者),珍珠6分,梅片5厘,人指甲4分,马勃3分

吹喉八宝丹

吹喉八宝丹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1味。吹喉八宝丹的基本资料吹喉八宝丹(《喉科紫珍集》卷下)处方大梅片5钱,月石2钱,辰砂1钱,人中白2钱(煅),石膏2钱,儿茶2钱,苏薄荷2钱,青黛1钱(用红者加西牛

吹喉瓜霜散

吹喉瓜霜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吹喉瓜霜散的基本资料吹喉瓜霜散(《喉科家训》卷三)处方西瓜霜2钱,上辰砂4分,上冰片2分,煅中白2钱,明雄精2厘。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白喉有外邪夹杂者。用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