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散

Posted 大黄

篇首语:怀抱观古今,寝食展戏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大豆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豆散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2条,相关中药材3味。

大豆散的基本资料

大豆散(《千金》卷二十一)

处方乌豆1斗。

制法熬令香,勿令大熟,去皮,为细末,筛下。

功能主治久水,腹肚如大鼓者。

用法用量饧、粥皆得服之,初服1合。稍加之。若服初多,后即嫌臭。服尽则更造,取愈止。

注意不得食肥腻,渴则饮羹汁;慎酒、肉、猪、鸡、鱼、生冷、酢滑、房室。得食浆、粥、牛、羊、兔、鹿肉,此据大饥渴得食之,可忍,亦勿食也。其所禁之食,常须少噉,莫恣意咸物、诸杂食等。

各家论述《干金方衍义》:黑大豆粥虽有清热解毒之功,毕竟气味壅浊,如何可治水肿腹大?以意推之,当是百药毒发,乃为合剂。

大豆散(《圣济总录》卷八十)

处方大豆黄(醋拌,炒干)1两,大黄(微煨,去皮)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水病通身肿满,喘急,大小便涩。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临卧时煎葱、橘皮汤调下。平明以利大肠为度。

大豆散(《鸡峰》卷十九)

处方大豆1升(炒焦,去皮),白术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消滞气,去湿。主水气。

用法用量米饮调下2钱,不拘时候。

大豆散(《医心方》卷三引《效验方》)

处方大豆2两(熬令焦),姜2两,蜀椒2两(去目,汗)。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卒中风欲死,口不开,身不得着席。

用法用量《圣济总录》本方用法:作“每服一钱匕,温酒调下,日夜各二次,汗出即愈。”

大豆散古籍论述

大豆散《备急千金要方》

治风水,通身大肿,眼合不得开,短气欲绝方。大豆(一升)杏仁(一升)麻黄 木防己 防风 猪苓(各四两)泽泻 黄 乌头(各三两)半夏(六两)生姜(七两)茯苓 白术(各五两)甘遂 甘草(各二两)清酒(一升)上十六味 咀,以水一斗四升煮豆,取一斗,去豆,纳药及酒合煎,取七升,分七服,日四夜三,得小便快利为度。肿消停药,不必尽剂。若不利小便者,加生大戟一升,葶苈二两,无不快利,万不失一。(深师方无猪苓、泽泻、乌头、半夏、甘遂)。治风水肿方:大豆(三升)桑白皮(五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纳后药)风橘皮 半夏 生姜(各五两)鳖甲 当归 防己 麻黄 猪苓(各三两)大戟(一两)葵子(一升)上十三味 咀,纳前汁中,煮取五升,每服八合,日三。相去如人行十里久,再服。

大豆散《备急千金要方》

治久水,腹肚如鼓者方。乌豆一斗,熬令香,勿令大熟,去皮为细末筛下饧粥,皆得服之,初服一合,稍加之,若初服多,后即嫌臭,服尽更作取瘥止。不得食肥腻,渴则饮羹汁,慎酒肉猪鸡鱼、生冷醋滑、房室。得食浆粥,牛羊兔鹿肉。此病难治,虽诸大药丸散汤膏,当时暂瘥,过后复发,惟此散瘥后不发,终生服之,终生不发矣。其所禁食物(常须少啖,莫随意食咸物,诸杂食等)。又方 葶苈末 苍耳子灰(各二十匕)上二味水调和服之,日二。又方 椒目沉水者取熬,捣如膏,酒服方寸匕。又方 水煮马兜铃服之。治水气肿鼓胀,小便不利方:莨菪子(一升),羊肺(一具,青羊亦佳)。上二味先洗羊肺,汤微渫之,薄切曝干作末。以三年大醋渍莨菪子一 时,出熬令变色,熟捣如泥,和肺末蜜合,捣三千杵为丸,如梧子大,食后一食久,以麦门冬饮服四丸,日三。以喉中干、口粘,浪语为候,数日小便大利,佳。山连治韦司业得瘥,司业侄云表所送云∶数用神验。

大豆散相关中药材

1、白术

别名山蓟,杨抱蓟,山芥,天蓟,山姜,乞力伽,山精,山连,冬白术,山蓟,杨枹蓟,于术,冬术,浙术,种术。

来源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霜降至立冬采挖,除去茎叶和泥土,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即可。烘干者称“烘术”;晒干者称“生晒术”,亦称“冬术”。

生境分布原生于山区丘陵地带,野生种在原产地几已绝迹。现广为栽培,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均有,而以浙江栽培的数量最大。主产浙江、安徽。此外,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地亦产。以浙江嵊县、新昌地区产量最大;于潜所产品质最佳,特称为“于术”。

性状干燥的根茎,呈拳状团块,有不规则的瘤状突起,长5~8厘米,直径2~5厘米。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有浅而细的纵皱纹。下部两侧膨大似如意头,俗称“云头”。向上则渐细,或留有一段地上茎,俗称“白术腿”。在瘤状突起的顶端,常有茎基残迹或芽痕,须根痕也较明显。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烘术的断面淡黄白色,角质,中央时有裂隙。生晒术的断面皮部类白色,本质部淡黄色至黄色,有油点。气香,味甜微辛,略带粘液性。以个大、表面灰黄色、断面黄白色、有云头、质坚实、无空心者为佳。野于术是产于浙江於潜、吕化、天目山一带的野生白术,一名为“天生术”,该种商品早巳绝迹。现售之於术,系将新昌的白术种子,播种在於潜山区的栽培品,折断面黄白色,有黄色放射状纹理。气清香,甜味强而辣味少。一般认为於潜白术的品质较新昌白术为佳。

功能主治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①《本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②《别录》:“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③《药性论》:“主大风顽痹,多年气痢,心腹胀痛,破消宿食,开胃,去痰诞,除寒热,止下泄,主面光悦,驻颜去皯,治水肿胀满,止呕逆,腹内冷痛,吐泻不住,及胃气虚冷痢。”④《唐本草》:“利小便。”⑤《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疾,五劳七伤,冷气腹胀,补腰膝,消痰,治水气,利小便,止反胃呕逆,及筋骨弱软,痃癖气块,妇人冷癥瘕,温疾,山岚瘴气,除烦长肌。”⑥《医学启源》:“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和胃,生津液,主肌热,四肢困倦,目不欲开,怠惰嗜卧,不思饮食,止渴,安胎。”⑦李杲:“去诸经中湿而理脾胃。”⑧王好古:“理中益脾,补肝风虚,主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身体重,心下急痛,心下水痞,冲脉为病,逆气里急,脐腹痛。”⑨《本草衍义补遗》:“有汗则止,无汗则发。能消虚痰。”

2、豆黄

别名大豆黄。

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的种皮黑色的种子(黑大豆)蒸罨加工而成。

功能主治①孟诜:“主湿痹、膝痛,五藏不足气,胃气结积;益气,润肌肤。末之收盛,炼猪膏为丸服之,能肥健人。”②《纲目》:“生嚼涂阴痒汗出。”

3、大黄

别名黄良,火参,肤如,将军,锦纹大黄,川军,黄良,蜀大黄,牛舌大黄,锦纹,生军,香大黄,马蹄黄。

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9~10月间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株,挖取根茎,切除茎叶、支根,刮去粗皮及顶芽,风干、烘干或切片晒干。

性状①北大黄 为掌叶大黄及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根茎。商品有两类:㈠西宁大黄:多加工成圆锥形或腰鼓形,俗称“蛋吉”,长约6~17厘米,直径约3~10厘米;外皮巳除去或有少量残留,外表黄棕色或红棕色,可见到类白色菱形的网状纹理,俗称“锦纹”(系由灰白色薄壁组织与棕红色射线交错而成),有时可见菊花状螺旋形“星点”,一端常有绳孔。质地坚硬,横断面黄棕色,显颗粒性(习称高粱碴),微有油性,近外围有时可见暗色形成层及半径放射向的橘红色射线,髓部中有紫褐色星点,紧密排列成圈环状,并有黄色至棕红色的弯曲线纹,亦称“锦纹”。气特殊,味苦而微涩。主产于青海同仁、同德等地。此外,尚有凉州大黄、河州大黄和岷县大黄,亦皆属西宁大黄一类。其中凉州大黄又名凉黄、狗头大黄,因其整个的形有如狗头,顶端平圆;下部渐细而钝圆,品质亦佳,产于甘肃武威、永登等地。㈡铨水大黄 一般为长形,切成段块,个大形圆者常纵剖成片,质地较松,内色较西宁大黄淡,锦纹不甚明显,断面星点亦排成圈环状,其它与西宁大黄相似。主产于甘肃铨水、西礼等地。属于铨水大黄型的商品,尚有文县大黄、清水大黄、庄浪大黄等数种,产于甘肃文县,成县、清水等地。②南大黄 又名:四川大黄、马蹄大黄。为药用大黄的干燥根茎。多横切成段,一端稍大,形如马蹄,少数亦呈圆锥形或腰鼓形,长约6~12厘米,直径约5~8厘米,栓皮已除去,表面黄棕色或黄色,有微弯曲的棕色线纹(锦纹)。横断面黄褐色,多空隙,星点较大,排列不规则,质较疏松,富纤维性。气味较弱。商品有雅黄、南川大黄等,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及雅安、南川等地。此外,陕西、湖北、贵州、云南、西藏等地亦产。以上各种大黄,均以外表黄棕色、锦纹及星点明显、体重、质坚实、有油性、气清香、味苦而不涩、嚼之发粘者为佳。

功能主治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症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①《本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水谷」一作「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②《别录》:“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③《药性论》:“主寒热,消食,炼五脏,通女子经候,利水肿,破痰实,冷热积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破留血。”④《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塑滞、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痰,利大小便,并敷-切疮疖痈毒。”⑤《纲目》:“主治下痢亦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备注另有一种山大黄为同属植物波叶大黄的根茎及根,又称苦大黄。常呈不规则圆柱形,外表红褐色而黄,无横纹,质坚而轻,断面无星点,无锦纹,有细密而直的红棕色射线。气不香,味苦而涩。质次。服后有腹痛感。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大豆种子贮藏的“四不宜”

大豆种子贮藏时,应注意“四不宜”:一是种温高时不宜入库;二是阴雨潮湿天气不宜入库;三是种子不宜堆放过高;四是不宜与化肥或农药同贮。贮期管理做好“两个及时”:一是及时进行通风散湿;二是及时进行低温密封。

大豆种子贮藏的“四不宜”

大豆种子贮藏时,应注意“四不宜”:一是种温高时不宜入库;二是阴雨潮湿天气不宜入库;三是种子不宜堆放过高;四是不宜与化肥或农药同贮。贮期管理做好“两个及时”:一是及时进行通风散湿;二是及时进行低温密封。

大调经散

大调经散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3条,相关中药材2味。大调经散的基本资料大调经散(《三因》卷十七)处方大豆(炒,去皮)1两半,茯神1两,真琥珀1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产后血虚,恶露未消,气血未平,气为败

滑胎当归散

滑胎当归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7味。滑胎当归散的基本资料滑胎当归散(《圣济总录》卷一五七)处方当归(切,焙)1两,麻子仁1合,吴茱萸(汤洗,去涎,焙干,再与大豆同炒香)半两,干姜(炮)半两,知母(锉

矾名白术散

矾名白术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6味。矾名白术散的基本资料矾名白术散(《千金》卷二十三)处方矾石2分,白术2分,空青2分,当归2分,细辛1两,猥皮1分,斑蝥1分,枸杞1分,地胆1分,干乌脑3大豆许。制

含有黑大豆的处方(七)

处方1、达生散处方大苏梗1钱,当归(酒洗)1钱,白芍(酒洗)1钱,广皮1钱,川芎7分,炙甘草5分,大腹皮8分(黑豆汁洗净,晒干)(1方加车前子、黄芩)。功能主治安胎利产。用法用量水1钟,加生姜3片,煎

含有穞豆的处方(八)

处方1、大豆散处方大豆黄(醋拌,炒干)1两,大黄(微煨,去皮)1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水病通身肿满,喘急,大小便涩。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临卧时煎葱、橘皮汤调下。平明以利大肠为度。摘录《圣济总录》卷八

含有干姜的处方(四十八)

处方1、甘草散别名预服散处方甘草8分(炙),黄芩2分,大豆黄卷梗米2分,麻子仁2分,干姜2分,桂心2分,吴茱萸2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令易生,母无疾病,未生1月,日前预服,过30日,行步动作如故,儿

棘针散

棘针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棘针散的基本资料棘针散(《普济方》卷二七四引《肘后方》)别名棘刺散。处方棘针(倒勾多年者)32枚,大豆黄(生用)40枚,绯绢3条(每条阔1寸),乱发(如鸡子大)3团。

含有血余的处方(四)

处方1、丁香散处方丁香7枚,绯帛方1尺,曲头1两,棘刺1两,腊月1两,大豆黄1两,母猪屎3块(如鸡子大),盐1分,乱发1团(如鸡子大),苍耳子半两。制法上8味,将7味以绯帛裹,于熨斗内火烧令烟尽,细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