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连丸
Posted 黄连
篇首语: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葛连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葛连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
葛连丸的基本资料
葛连丸(《医学入门》卷七)别名葛黄丸、葛花丸。
处方葛花4两,黄连4两。
制法上为末,用大黄末熬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饮酒过多,热蕴胸膈,以致吐、衄。时令酷暑,上焦积热,忽然吐血垂死者。
用法用量葛黄丸(《古今医鉴》卷四)、葛花丸(《保命歌括》卷八)。本方改为散剂,名“葛黄散”(见《类证治裁》)。
葛连丸相关中药材
1、黄连别名王连,灾连,王连,支连,云连,雅连,川连,味连,鸡爪连。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峨嵋野连或云南黄连的根茎。以立冬后(11月)采收为宜。掘出后除去茎叶、须根及泥土,晒干或烘干,撞去粗皮。
性状黄连商品,因原植物与产地的不同,大致可分如下几种:①味连,又名:川连(《本草蒙筌》),鸡爪连、鸡爪黄连、光连。为植物黄连的干燥根茎,多分枝,常3~6枝成束,稍弯曲,形如鸡爪,长约3~7厘米,单枝直径3~8毫米。外表黄褐色,栓皮剥落处呈红棕色;分枝上有间断横纹,结节膨大,形如连珠,着生多数坚硬的细须根及须根痕,有的表面无横纹而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枝”或“过桥杆”;上部多有褐色鳞片残留,顶端有未去净的残茎或叶柄。质坚实而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暗棕色,木部金黄色,射线有裂隙,中央髓部红黄色,偶有空心。无臭,味极苦,嚼之唾液可染为红黄色。以条肥壮、连珠形、质坚实、断面红黄色、无残茎及须根者为佳。均属栽培品,主产四川、湖北。陕西(平利)亦产。②雅连(《本草从新》),又名:峨嵋连、嘉定连、刺盖连。为植物三角叶黄连的干燥根茎。多为单枝,少有分枝,略呈圆柱形,微弯曲呈蚕状,长约4~8厘米,直径约3~9毫米。外表褐色或黄棕色,间断横纹多,结节明显,有多数须根残痕、叶柄残基及鳞片,“过桥枝”较味连为少。质坚实,断面不齐,皮部暗棕色,木部深黄色,射线明显,髓部时有空心。无臭,味极苦。以条肥壮、连珠形、质坚实、断面黄色、无残茎及须根者为佳。均属栽培品,主产四川(峨嵋、洪雅)。③野黄连,又名:凤尾连。为植物峨嵋野连的干燥根茎。外形与雅连相近,惟顶端多留有长6~10厘米的叶柄,作为野生的标记;根茎多单枝或有2分枝,略弯曲,长约5~6厘米,直径4~6毫米,外表呈黑褐色,结节紧密成连珠状,无“过桥枝”;残留的鳞片较多,须根较硬。断面木部鲜黄色。均属野生。主产四川(峨嵋、洪雅、峨边),产量极小,但一般认为品质最优。④云连(《本草从新》)主要为植物云南黄连的干燥根茎。较细小,多弯曲,拘挛,多为单枝,形如蝎尾。长约1.5~8厘米,直径约2~4毫米。外皮黄绿色或灰黄色。其余特征与以上品种大致相同。栽培或野生。主产云南(德钦、维西、腾冲、碧江)。
功能主治泻火,燥湿,解毒,杀虫。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①《本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辩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②《本草经集注》:“解巴豆毒”③《别录》:“主五脏冷热,久下泄辩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④《药性论》:“杀小儿疳虫,点赤眼昏痛,镇肝去热毒”⑤《本草拾遗》:“主羸瘦气急”⑥《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益气,止心腹痛。惊悸烦躁,润心肺,长肉,止血;并疮疥,盗汗,天行热疾;猪肚蒸为丸,治小儿疳气”⑦《仁斋直指方》:“能去心窍恶血”⑧《珍珠囊》:“泻心火,心下痞。酒炒、酒浸,上颈已上”⑨王好古:“主心病逆而盛,心积伏梁”⑩《本草衍义补遗》:“以姜汁炒,辛散除热有功”⑾《纲目》:“解服药过剂烦闷及轻粉毒”⑿《本草新编》:“止吐利吞酸,解口渴,治火眼,安心,止梦遗,定狂躁,除痞满”⒀《本草备要》:“治痈疽疮疥,酒毒,胎毒。除疳,杀蛔”
备注此外,尚有短萼黄连(分布广西、广东、福建、安徽、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少有栽培),五裂黄连(分布云南东南部),亦同供药用。此外,植物短萼黄连的根,商品多称为“土黄连”或“土川连”,各地有少量生产;植物五裂黄连的根,在云南亦作“云连”使用。黄连加工过程的剩余部分-黄连须(须根)、剪口连(叶柄基部)、千子连(全部叶柄)、黄连叶(叶片)、黄连渣(撞笼中撞下的渣子)在少数地区亦代黄连使用。
2、葛花别名葛条花。
来源为豆科植物葛的花。立秋后当花未全放时采收,去掉梗叶,晒干。
生境分布主产湖南、河南、广东、广西、浙江、四川、安徽等地。
性状干燥花蕾呈不规则的扁长圆形或略成扁肾形,长5~15毫米,宽2~6毫米,厚2~3毫米。萼片灰绿色,基部连合,先端5齿裂,裂片披针形,其中2齿合生,表面密被黄白色毛茸。基部有两片披针钻形的小苞片。花瓣5片等长,突出于萼外或被花萼包被,蓝紫色,外部颜色较浅,呈淡蓝紫色或淡棕色。雄蕊10枚,其中9枚连合,雌蕊细长,微弯曲,外面被毛。气微弱,味淡。以朵大、淡紫色、未开放者为佳。
功能主治解酒醒脾。治伤酒发热烦渴,不思饮食,呕逆吐酸,吐血,肠风下血。①《别录》:“消酒”②《滇南本草》:“治头晕,憎寒,壮热,解酒醒脾,酒痢,饮食不思,胸膈饱胀,发呃,呕吐酸痰,酒毒伤胃,吐血,呕血,消热”③《纲目》:“治肠风下血”④《医林纂要》:“清肺”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独连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味。独连丸的基本资料独连丸(《普济方》卷二一五)别名大脏丸、脏连丸。处方黄连末4两(或5两)。制法于猪大肠头内煮熟,去肠,将药末用糕并米饮汤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血淋
葛根芩连丸的基本资料。葛根芩连丸的基本资料葛根芩连丸(现代标准)名称葛根芩连丸功能主治解肌透表,清热解毒,利湿止泻。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泄泻腹痛、便黄而黏、肛门灼热;及风热感冒所致的发热恶风、头痛身痛。
瓜蒌杏连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瓜蒌杏连丸的基本资料瓜蒌杏连丸(《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五引《丹心》)别名瓜连丸。处方瓜蒌仁、杏仁、黄连各等分。制法上为末,以竹沥、姜汤煮糊为丸功能主治酒痰嗽。用法
白附子香连丸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1条,相关中药材3味。白附子香连丸的基本资料白附子香连丸(《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别名白附子黄连丸、白附香连丸。处方黄连1分,木香1分,白附子(大者)2个。制法上为末,粟
五味香连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6味。五味香连丸的基本资料五味香连丸(现代标准)名称五味香连丸拼音WuweiXianglianWan成份木香黄连吴茱萸(甘草炙)白芍延胡索性状本品为黄色至黄褐色的水丸;
肠连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味。肠连丸的基本资料肠连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武汉方))处方黄连8两(酒炒),鲜公猪大肠8两(洗净)。制法将大肠填入黄连细粉煮烂,打匀,烤干,再为细末,照净粉量加淀
苍连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6味。苍连丸的基本资料苍连丸(《医学入门》卷七)处方苍术60克香附75克片芩黄连(炒)各15克制法上药研末,栝楼瓤为丸。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行气化痰。主湿痰发热。用法用量每次
槟连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0味。槟连丸的基本资料槟连丸(《丹溪治法心要》卷三)处方白术1两,黄连1两,砂仁1两,陈皮1两,半夏曲1两,神曲1两,蓬术1两,藿香5钱,槟榔5钱,青皮5钱,丁香5钱,麦
地连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味。地连丸的基本资料地连丸(《履霜集》卷一)处方生地黄(取自然汁)1升,白藕(取自然汁)1升,牛乳1升。制法熬成青,炒黄连末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甘辛降火。主中消,善食
桂连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味。桂连丸的基本资料桂连丸(《普济方》卷三九七)处方桂心、黄连各等分。制法上为末,白糊为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小儿下利赤白,腹痛不可食。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汤送下。桂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