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霜散
Posted 瘰疬
篇首语:宁可身骨苦,不叫面皮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粉霜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粉霜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1味。
粉霜散的基本资料
粉霜散(《中医皮肤病学简编》)处方粉霜6g,砒霜1g,黄丹(飞过)10g,天南星10g。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足跟溃疡。
用法用量用菜油20毫升,调敷患处。
粉霜散(《圣济总录》卷一五九)处方粉霜半两,消石半两,蛇蜕灰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子死腹中,或渐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醋汤亦得。渐渐连并2-3服,如更未下,即服丹砂散。
粉霜散(《洞天奥旨》卷十)处方羊蹄根3钱,轻粉1钱,白矾1钱,天花粉2钱,冰片1分,儿茶1钱。
制法上药各为末。
功能主治温奶疮,白壳疮。
用法用量醋调搽之。1-2次即效。
粉霜散(《圣惠》卷八十六)处方粉霜1两,天南星末1分,黄丹半两(炒紫色),麝香半两,淀粉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走马疳疮。
用法用量先用盐浆水洗过,以纸捻子揾药,扫在疮上,每日3-4次。
粉霜散相关中药材
1、天南星别名半夏精,鬼南星,虎膏,蛇芋,野芋头,蛇木芋,山苞米,蛇包谷,山棒子,虎掌,半夏精,蛇头天南星,南星,虎掌南星,三棒子,药狗丹,大扁老鸦芋头,斑杖,蛇六谷,白南星。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东北天南星或异叶天南星等的块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及外皮,晒干。或晒至半干时,用硫黄熏一次,则色白,易干。亦有用明矾水浸泡,待色白后去皮晒干者,此法外皮易于脱落。
生境分布主产四川、河南、贵州、云南、广西等地。此外。山东、河北、江苏、浙江、安徽、陕西、甘肃、辽宁、吉林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的块茎,呈扁圆形块状。直径2~7厘米,厚1~2厘米。表面乳白色或棕色,皱缩或较光滑,茎基处有凹人痕迹,周围有麻点状须根痕。块茎的周围具球状侧芽的,习称“虎掌南星”,亦有不带侧芽的。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不平坦,色白,粉性。微有辛气,味辣而麻。以体大、色白、粉性足、有侧芽者为佳。未去外皮者不宜入药。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治中风痰塑,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风痰眩晕,喉痹,瘰疬,痈肿,跌扑折伤,蛇虫咬伤。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祛风痰,解痉痫:用于风痰壅盛之中风眩晕、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惊痫,常配半夏、天麻。也可用于破伤风。①《本经》:“主心痛,寒热,结气,积聚,伏梁,伤筋,痿,拘缓,利水道。”②《别录》:“除阴下湿,风眩。”③《药性论》:“治风眩目转,主疝瘕肠痛,伤寒时疾,强阴。”④《本草拾遗》:“主金疮伤折瘀血。碎敷伤处。”⑤《日华子本草》:“窨蛇、虫咬、疥癣恶疮。”⑥《开宝本草》:“主中风,除痰,麻痹,下气,破坚积,消痈肿,利胸膈,散血堕胎。”⑦《医学启源》:“去上焦痰及头眩晕。”⑧李杲:“主破伤风,口噤身强。”⑨王好古:“补肝风虚。治痰功同半夏。”⑩《纲目》:“治惊痫,口眼歪斜,喉痹,口舌疮糜,结核,解颅。”
2、天花粉别名栝楼根,白药,瑞雪,天瓜粉,花粉,屎瓜根,栝蒌粉,萎粉,栝楼根,蒌根,蒌粉。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栝楼的根。春、秋均可采挖,以秋季采者为佳。挖出后,洗净泥土,刮去粗皮,切成段,粗大者再纵切为两,晒干。然后撞去外表的黄色层使成白色;或用硫黄熏白。此外,尚有同属植物双边栝楼的根,在广西地区亦作天花粉使用。植物形态详“栝楼子”条。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河南、广西、山东、江苏、贵州、安徽等地。
性状干燥根呈不规则的圆柱形,长5~10厘米,直径2~5厘米,表面黄白色至淡棕色,皱缩不平,具有陷下的细根痕迹。质结实而重,粉质,不易折断。纵剖面白色,有黄色条状的维管束;横断面白色,散有淡棕色导管群条痕。气微,味淡后微苦。以色洁白、粉性足、质细嫩、体肥满者为佳;色棕、纤维多者为次。以河南产量大、质量优,习称“安阳花粉”。
功能主治生津,止渴,降火,润燥,排脓,消肿。治热病口渴,消渴,黄疸,肺燥咳血,痈肿,痔瘘。①《本经》:“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②《别录》:“除肠胃中痼热,八疸身面黄,唇干,口燥,短气。通月水,止小便利。”③《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排脓,消肿毒,生肌长肉,消扑损瘀血。治热狂时疾,乳痈,发背,痔瘘疮疖。”④《滇南本草》:“治痈疮肿毒,并止咳嗽带血。”⑤《本草蒙筌》:“治偏疝。”⑥《本草正》:“凉心肺,解热渴。降膈上热痰,消乳痈肿毒。”⑦《医林纂要》:“补肺,敛气,降火,宁心,兼泻肝郁,缓肝急,清膀胱热,止热淋小便短数,除阳明湿热。”⑧《现代实用中药》:“作撒布剂,治皮肤湿疹,汗斑,擦伤。”
3、羊蹄别名东方宿,连虫陆,鬼目,败毒菜根,羊蹄大黄,土大黄,牛舌根,牛舌大黄,鸡脚大黄,东方宿,牛蹄,野萝卜,野菠菱,癣药,山萝卜,牛舌头,牛大黄,羊舌头,野菠菜,羊蹄叶。
来源为蓼科植物羊蹄或尼泊尔羊蹄的根。8~9月采取。
功能主治清热,通便,利水,止血,杀虫。治大便燥结,淋浊,黄疸,吐血,肠风,功能性子宫出血,秃疮,疥癣,痈肿,跌打损伤。清热解毒,杀虫止痒,通便。用于皮肤病、疥癣、各种出血、肝炎及各种炎症。①《本经》:“主头秃疥瘙,除热,女子阴蚀。”②《别录》:“主浸淫疽痔,杀虫。”③《日华子本草》:“治癣,杀一切虫肿毒,醋摩贴。”④《滇南本草图说》:“晒干为末,敷马刀,石痈,疔毒,癣疮,疥癞,痈疽,瘘疬等症,用醋为使,破烂用油调搽。”⑤《滇南本草》整理本:“治诸热毒,泻六腑实火,泻六经客热,退虚痨发烧,利小便,治热淋。杀虫,搽癣疮、癞疮。”
4、粉霜别名白雪,水银霜,白灵砂,白粉霜。
来源为轻粉的精制品。
生境分布产湖北、浙江、河北等地。
性状完整者成馒头形之块状;色白而有光泽,背面较平坦而粗糙,结晶形状不明显;顶部为簇生的针状结晶,质重而脆。研成粉末为白色。
功能主治攻毒,利水,通便。治牙疳,梅毒恶疮,水肿,臌胀,大小便闭。①张元素:“能洁净府,去膀胱中垢腻。”②《品汇精要》:“主急风口噤,手足搐搦,涎潮作声,止痢脓血,消瘰疬。”③《纲目》:“下痰涎,消积滞,利水,与轻粉同功。”
5、冰片别名合成龙脑,梅片,艾粉,结片。
来源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树脂的加工品,或为樟脑、松节油等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加工制成品。龙脑冰片:从龙脑香树干的裂缝处,采取干燥的树脂,进行加工。或砍下树干及树枝,切成碎片,经水蒸气蒸馏升华,冷却后即成结晶。
生境分布分布南洋群岛一带。
性状①龙脑冰片 又名:龙脑(《别录》),脑子(《海上方》),瑞龙脑(《本草图经》),梅花脑子(《小儿药证直诀》),梅花片脑(《夷坚志》),片脑(《寿域神方》),梅花脑、冰片脑(《纲目》),梅片、梅冰。为龙脑香树脂的加工品。呈半透明块状、片状或颗粒状结晶,直径1~7毫米,厚约1毫米,类白色至淡灰棕色。气清香,昧清凉,嚼之则慢慢溶化。微量升华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晶为棒状或多角形。燃烧时无黑烟或微有黑烟。以片大而薄、色洁白、质松、气清香纯正者为佳。主产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等地。②机制冰片 为化学方法合成的加工制成品。呈半透明薄片状结晶,直径5~15毫米,厚约2~3毫米。白色,表面有如冰的裂纹。质松脆有层,可以剥离成薄片,手捻即粉碎。气清香,味辛凉。燃烧时有黑烟,无残迹遗留。产于上海、天津、南京、广州等地。另有菊科植物艾纳香的叶提取的结晶,习称艾片。在商品中亦作为冰片之一种,详“艾片”条。
功能主治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亦翳膜,蛲虫病。①《别录》:“妇人难产,取龙脑研末少许,以新汲水调服。”②《唐本草》:“主心腹邪气,风湿积聚,耳聋。明目,去目赤肤翳。”③《海药本草》:“主内外障眼,三虫,治五痔,明目,镇心,秘精。”④张元素:“治大肠脱。”⑤李杲:“治骨痛。”⑥王好古:“散心盛有热。”⑦《纲目》:“疗喉痹,脑痛,鼻息,齿痛,伤寒舌出,小儿痘陷。通诸窍,散郁火。”⑧《本草备要》:“治惊痫痰迷。”⑨《会约医镜》:“治肢节疼痛。”
6、白矾别名明矾,矾石,石涅,羽涅,羽泽,涅石,理石,白君,明矾,雪矾,云母矾,生矾。
来源为矿物明矾石,经加工提炼而成的结晶。
性状为不规则的结晶体,大小不一。无色,透明或半透明,表面略平滑或凹凸不平,具细密纵棱,有玻璃样光泽。质硬而脆,易砸碎。气微,味微甜而涩。以色白、透明、质硬而脆、无杂质者为佳。易溶于水或甘油,不溶于酒精。水溶液显铝盐、钾盐与硫酸盐的各种反应。产甘肃、安徽、山西、湖北、浙江等地。
功能主治消痰,燥湿,止泻,止血,解毒,杀虫。治癫痫,喉痹,疚涎壅甚,肝炎,黄疸,黄肿,胃、十二指肠溃疡,子宫脱垂,白带,泻痢,衄血,口舌生疮,疮痔疥癣,水、火、虫伤。①《本经》:“主寒热泄痢,白沃,阴蚀恶疮,目痛,坚骨齿。”②《别录》:“除固热在骨髓,去鼻中息肉。”③《药性论》:“治鼠漏,瘰疬,疗鼻衄,治齆鼻,生含咽津,治急喉痹。”④《日华子本草》:“除风去劳,消痰止渴,暖水藏。治中风失音,疥癣。和桃人、葱汤浴,可出汗。”⑤《本草衍义》:“火枯为粉,贴嵌甲,牙缝中血出如衄者,贴之亦愈。”⑥《本草蒙筌》:“禁便泻,塞齿疼,洗脱肛涩肠。敷脓疮收水。”⑦《医学入门》:“治耳卒肿出脓,目赤,目翳,胬肉,口舌生疮,牙齿肿痛出血,历久碎坏欲尽,急喉风痹,心肺烦热,风涎壅盛,作渴泄痢。兼治蛇蝎、恶犬、壁镜、驴涎,马汗毒伤。”⑧《纲目》:“吐下痰涎饮磷,燥湿解毒,追涎,止血定痛,蚀恶肉,生好肉,治痈疽疔肿,恶疮,癫痫,疸疾,通大小便,口齿眼目诸病,虎犬蛇蝎百虫伤。”⑨《医林纂要》:“生用解毒,煅用生肌却水。”
7、蛇蜕别名龙子衣,蛇符,龙子单衣,弓皮,龙皮,龙单衣,蛇筋,蛇附,蛇皮,龙子皮,蛇退,蛇壳,龙退,龙衣,青龙衣,长虫皮,白龙衣,龙子衣,蛇蜕皮。
来源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锦蛇、乌梢蛇、赤链蛇等多种蛇蜕下的皮膜。全年皆可收集,但以3~4月间为最多。取得后抖去泥沙,晒干或晾干。
生境分布主产浙江、广西、四川、江苏、福建、安徽、陕西、云南等地。
性状干燥的蜕皮为圆筒形的半透明皮膜,常压扁或稍皱缩,或有碎断。完整者长达1米以上。背侧银灰色,有光泽具菱形或椭圆形的半透明鳞片。腹部乳白色或略显黄色,鳞片呈长方形,作覆瓦状排列。质轻柔,易破碎,抚之有滑润感。气微腥,味淡或微咸。以色白、皮细、条长、粗大、整齐不碎、无泥沙杂质者为佳。
功能主治祛风,定惊,退翳,消肿,杀虫。治小儿惊痫,喉风口疮,木舌重舌,目翳内障,疔疮,痈肿,瘰疬,腮腺炎,痔漏,疥癣。①《本经》:“主小儿惊痫瘈疭,癫疾,寒热,肠痔,虫毒蛇痫。”②《别录》:“主弄舌摇头,大人五邪言语僻越,恶疮,呕咳,明目。”③《药性论》:“治喉痹。”④《日华子本草》:“止呕逆。治小儿惊悸客忤,催生,疬疡,白癜风。”⑤《用药心法》:“去翳膜。”⑥《纲目》:“祛风,杀虫。烧末服,治妇人吹奶,大人喉风,退目翳,消木舌,敷小儿重舌,重腭,唇紧,解颅,面疮,月蚀,天泡疮,大人疔肿,漏疮肿毒,煮汤洗诸恶虫伤。”⑦《医林纂要》:“缓肝保心,去毒热,除风湿。”⑧《分类草药性》:“治眼胀头风,煅研涂疮,汤火伤,收湿疮干水,治疮疾。”
8、消石别名芒消,苦消化金石,水石,焰消,火消,芒消,硝石,苦消,北帝元珠,化金石,地霜,生消,银消。
来源为矿物硝石经加工炼制而成的结晶。
生境分布多产于污秽之地,亦常覆于地面、墙脚或岩石的表面。在石灰岩、盐沼地带及沙漠区域亦多见之。产于山东、江苏、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为无色透明六角斜方形的柱状晶体,或为白色晶状粉末。质脆易断。气无,味咸且凉。易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水溶液呈中性反应。易熔融。烧时有爆炸性。
功能主治破坚散积,利尿泻下,解毒消肿。治痧胀,心腹疼痛,吐泻。黄疸,淋病,便秘,目亦,喉痹,疔毒,痈肿。①《本经》:“主五脏积热,胃胀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②《雷公炮炙论》:“头痛者,以消石作末,纳鼻中。”③《别录》:“疗暴伤寒,腹中大热,止烦满消渴,利小便及瘘蚀疮。”④《药性论》:“主项下瘰疬,泻得根出,破血,破积,散坚结,治腹胀。”⑤《日华子本草》:“含之治喉闭。”⑥《本草蒙筌》:“润燥软坚,泻实。”⑦《纲目》:“治伏暑伤冷,霍乱吐利,五种淋疾,女劳黑疸,心肠疞痛,赤眼肿痛,牙痛。”⑧《医学衷中参西录》:“与皂矾同用,善治内伤黄疸,消胆中结石、膀胱中结石及钩虫病。”
9、砒霜别名白砒。
来源为砒石经升华而得的精制品,参见“砒石”条。
性状为白色粉末,无臭,无味,能溶于水、乙醇、酸类及碱类。加热则升散而发蒜臭。
功能主治劫痰截疟,杀虫,蚀恶肉。治寒痰哮喘,疟疾,休息痢,梅毒,痔疮,瘰疬,走马牙疳,癣疮,溃疡腐肉不脱。①《日华子本草》:“治妇人血气冲心痛,落胎。”②《开宝本草》:“主诸疟,风痰在胸膈,可作吐药。”③《本草蒙筌》:“截疟除吼,膈上风痰可吐;溃坚磨积,腹内宿食能消。”④《医学入门》:“主恶疮瘰疬,腐肉,和诸药敷之,自然蚀落。又治蛇尿着人手足,肿痛肉烂,指节脱落。为末,以胶清调涂。”⑤《纲目》:“蚀痈疽败肉,枯痔,杀虫。”⑥《玉楸药解》:“治寒痰冷癖,久疟积痢,疗痔漏瘰疬,心疼呴喘,蚀痈疽腐肉,平走马牙疳。”
10、麝香别名当门子,脐香,麝脐香,四味臭,臭子,腊子,香脐子,遗香,心结香,当门子,生香,元寸香,原麝香,寸草。
来源为鹿科动物麝的雄兽香腺囊中的分泌物。活麝取香:选3岁以上的壮年雄麝,缚在取麝台上,腹部向上。取香者以左手固定麝香囊(香腺囊),并分开囊口,右手持经过消毒的取香匙,徐徐插入,深度视麝香囊大小而定,防止损伤香囊。插入后,轻轻转动取香匙,并向外掏取麝香,用盘盛取。取香后,用消炎药涂搽囊口,然后将麝放回。一般每年冬、春取香1次,也有每年3、4月和7、8月取香2次。过去多猎麝取香,在冬、春季猎取雄麝,连腹皮割下麝香囊,阴干。将毛剪短,即为“整麝香”,又称“毛香”。挖取囊中的麝香颗粒,称为“麝香仁”,又称“散香”。
生境分布分布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西藏、云南、贵州、广西、湖北、河南、安徽等地。现在多人工饲养。主产四川、西藏、云南、陕西、甘肃、内蒙古;此外,东北、河南、安徽、湖北、广西、贵州、青海等地亦产。
性状①整麝香:呈球形、椭圆形或扁圆形,直径3~7厘米。开口面略平坦,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的细短毛,呈旋涡状排列,中央有一小孔(囊口),直径约2~3毫米,去毛后显棕色的革质皮。另一面为黑棕色的皮膜,无毛,手捏略有弹性。用剪刀剪开,可见中层皮膜,呈银灰色且透明,习称“银皮”,内层皮膜呈棕红色,习称“油皮”,再内包含有颗粒状及粉末状的麝香仁。质较柔软,有特异的香气。②麝香仁:鲜时呈稠厚黑褐色软膏状,干后为棕黄色或紫红色的粉末,并偶尔夹有细毛。其中呈块状颗粒者习称“当门子”,为不规则圆形或扁平状,多呈紫黑色,微有麻纹,油润光亮。质柔有油性,手捻成团而不粘手、不结块,手放开立即松散弹起。有强烈而特异的香气,味微苦而略辣。均以质柔软、有油性、当门子多、香气浓烈者为佳。
功能主治开窍,辟秽,通络,散瘀。治中风,痰厥,惊痫,中恶烦闷,心腹暴痛,症瘕癖积,跌打损伤,痈疽肿毒。①《本经》:“主辟恶气,温疟,痫痓,去三虫。”②《别录》:“疗中恶,心腹暴痛,胀急痞满,风毒,妇人难产,堕胎,去面鼠,目中肤翳。”③陶弘景:“疗蛇毒。”④《药性论》:“除心痛,小儿惊痫、客忤,镇心安神。以当门子一粒,细研,熟水灌下,止小便利。能蚀一切痈疮脓。”⑤《日华子本草》:“杀脏腑虫,制蛇、蚕咬,沙虱、溪、瘴毒,吐风痰。纳子宫暖水脏,止冷带疾。”⑥《仁斋直指方》:“能化阳通腠理。”“能引药透达。”⑦王好古:“疗鼻窒不闻香臭。”⑧《纲目》:“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积。治中风,中气,中恶,痰厥,积聚癥瘕。”⑨《本草正》:“除一切恶疮痔漏肿痛,脓水腐肉,面酐斑疹。凡气滞为病者,俱宜用之。若鼠咬、虫咬成疮,以麝香封之。”⑩《本草备要》:“治耳聋,目翳,阴冷。”
11、轻粉别名汞粉,峭粉,水银粉,腻粉,银粉,扫盆。
来源为粗制氯化亚汞结晶。
生境分布产湖北、河北、湖南、云南等地。
性状为片状结晶,状似雪花。色白,有银色光泽。体轻,手捻易碎成白色粉末。以洁白、片大、明亮、呈针状结晶、质轻、无水银珠者为佳。不溶于水与酸,放在铁片上加热,则逐渐变为黄色,最后化为青烟,不留痕迹。加氢氧化钾液,析出黑色氧化亚汞,加氨水振摇之,则变为黑色。
功能主治杀虫,攻毒,利水,通便。治疥癣,瘰疬,梅毒,下疳,皮肤溃疡,水肿,臌胀,大小便闭。①《本草拾遗》:“通大肠,转小儿疳并瘰疬,杀疮疥癣虫及鼻上酒齄,风疮瘙痒。”②《本草衍义》:“下涎药并小儿涎潮、瘈疭多用。”③张元素:“洁净府,去膀胱中垢腻。”④《医学入门》:“消水肿,止血痢,吐风涎。”⑤《纲目》:“治痰涎积滞,水肿臌胀,毒疮。”⑥《本草正》:“治瘰疬诸毒疮,去腐肉,生新肉。”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草霜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味。草霜散的基本资料草霜散(《青囊秘传》)处方灯草、壁钱。制法上同入细青竹筒内,黄泥包固,麦穗火煨之一周时,去泥竹筒,将药研细,每1钱加冰片2分。功能主治走马牙疳。草霜散
蜂霜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味。蜂霜散的基本资料蜂霜散(《杂病源流犀烛》卷三十)处方蜂壳粉、百草霜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跌仆损伤。用法用量每服2钱,糯米饮调下。蜂霜散相关中药材1、百草霜别名锅
赤霜散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2条。赤霜散的基本资料赤霜散(《外科全生集》卷四)别名枣信丹、金枣丹。处方红枣1枚(去核),红砒(如黄豆大)1粒。制法红枣去核,入红砒扎好,放瓦上炭炙,烟尽为度,闷熄冷透,研
蚌霜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蚌霜散的基本资料蚌霜散(《医学入门》卷八)处方蚌粉、百草霜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伤损大吐血;或因酒食饱,低头掬损,吐血过多;并血妄行,口鼻俱出,舌衄,灸疮出血,
鹫霜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鹫霜散的基本资料鹫霜散(《中国接骨图说》)处方鹭1只1两,红花1两,人参1两。制法鹭去嘴、足、翅、肠,以红花、人参填入腹中,纳土器内,盐泥封固,烧存性,为细末。功能主
瓜霜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4味。瓜霜散的基本资料瓜霜散(《时疫白喉捷要》)处方西瓜霜1两,人中白1钱(火煅),辰砂2钱,雄精2分,冰片1钱。制法上为细末,再乳无声,用瓷瓶紧贮。功能主治白喉,喉蛾及一
吹喉瓜霜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吹喉瓜霜散的基本资料吹喉瓜霜散(《喉科家训》卷三)处方西瓜霜2钱,上辰砂4分,上冰片2分,煅中白2钱,明雄精2厘。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白喉有外邪夹杂者。用法用
粉霜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0味。粉霜丸的基本资料粉霜丸(《普济方》卷二—一)处方粉霜2钱,腻粉1钱,砒霜1钱。制法上为末,以烧饭为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赤白痢,诸药不效者。用法用量每服
粉霜半夏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4味。粉霜半夏丸的基本资料粉霜半夏丸(《鸡峰》卷十八)处方半夏4两,白矾3两,黑牵牛子2两,粉霜1两。制法上为细末,以生姜自然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功能主治
处方1、分涎散处方藿香叶、蝎稍、白附子(炮),各一分。南星(炮.半两)、丹砂(研.一两)、腻粉(研.一两)、粉霜(研.一两)。炮制上先将四味捣罗为末,次入丹砂、腻粉、粉霜同研匀。功能主治治急风口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