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儿糕

Posted 茯苓

篇首语: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肥儿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肥儿糕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9味。

肥儿糕的基本资料

肥儿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处方白茯苓(去皮)4两,怀山药4两,芡实仁4两,莲肉(去心皮)4两(共为细面),陈仓米半升,糯米半升,白沙糖1斤半。

制法先将药面盛麻布袋,放入甑内蒸极熟;取出,再入白糖同搅极匀,掺作一块用小木印,印作饼子,晒干收用。

功能主治养元气,健胃肠,进饮食。主腹胀泄泻,虚劳羸怯。

用法用量随意服用。

肥儿糕(《青囊秘传》)

别名茶糕(《青囊秘传》)。

处方苏叶30克 苏梗30克 霜桑叶60克 茅术(炒)90克 广湘黄(炒)150克 楂炭150克 麦芽(炒)150克 红茶叶60克 砂糖250~500克

制法上药研末,后入砂糖,制如印糕法。

功能主治主治小儿体弱,乳食少进。

用法用量每次服适量。

肥儿糕相关中药材

1、陈仓米

别名陈禀米,陈米,火米,老米,红粟,陈廪米。

来源为储存年久的粳米。

功能主治养胃,渗湿,除烦。治病后脾胃虚弱,烦渴,泄泻,反胃,噤口痢。①《别录》:“主下气,除烦渴,调胃,止泄。”②《食疗本草》:“炊作干饭食之,止痢,补中益气,坚筋骨,通血脉,起阳道。又毒肿恶疮,久陈者蒸作饭,和酢封肿上。卒心痛,研取汁服之。北人炊之于瓮中,水浸令酸,食之,暖五脏六腑之气。”③《日华子本草》:“补五脏,涩肠胃。”④《纲目》:“调肠胃,利小便,止渴除热。”

2、白沙糖

别名石蜜,白糖,糖霜,白霜糖。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茎汁,经精制而成的乳白色结晶体。

功能主治润肺,生津。治肺燥咳嗽,口干燥渴,中虚脘痛。①《唐本草》:“主心腹热胀,口干渴。”②孟诜:“治目中热膜,明目。”③《纲目》:“润心肺燥热,治嗽消痰,解酒和中,助脾气,缓肝气。”

3、糯米

别名稻米,江米,元米。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稻(糯稻)的种仁。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治消渴溲多,自汗,便泄。①《别录》:“温中,令人多热,大便坚。”②孙思邈:“脾病宜食,益气止泄。”③孟诜:“治霍乱后吐逆不止,清水研一碗,饮之。”④《本草拾遗》:“主消渴。”⑤《四产本草》:“主痔疾,(糯米)以骆驼脂作煎饼服之,空腹与服。”⑥《食性本草》:“能行荣卫中血积。解芫菁毒。”⑦《纲目》:“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

4、茶叶

别名苦茶,苦梌,腊茶,茶芽,芽茶,细茶,酪奴,苦荼,郭璞注,苦瑹。

来源为山茶科植物茶的芽叶。茶树通常种植三年以上即可采叶。以清明前后枝端初发嫩叶时,采摘其嫩芽最佳(清明前采摘者称“明前”,谷雨前采摘者称“雨前”)。此后约一个月,第二次采收其成长之嫩叶,再一月第三次采收。亦有在立秋后第四次采收者,惟采摘时间愈迟,品质愈次。鲜叶采集后,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精制等加工过程,则为成品“绿茶”。若鲜叶经过萎雕、揉捻、发酵、干燥、精制等加工过程,则为成品“红茶”。本品宜密藏于干燥处,以防发霉变质。

生境分布原产我国南部山地。现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地均有栽培。

功能主治清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治头痛,目昏,多睡善寐,心烦口渴,食积痰滞,疟,痢。①《本草经集注》:“(主)好眠。”②《千金·食治》:“令人有力,悦志。”③《唐本草》:“主瘘疮,利小便,去淡(痰)热渴。主下气,消宿食。”④《食疗本草》:“利大肠,去热,解痰。”⑤《本草拾遗》:“破热气,除瘴气。”⑥《本草别说》:“治伤暑,合醋治泄泻甚效。”⑦张洁古:“清头目。”⑧《汤液本草》:“治中风昏愤,多睡不醒。”⑨《日用本草》:“除烦止渴,解腻清神。”“炒煎饮,治热毒赤白痢;同芎藭、葱白煎饮,止头痛。”⑩《纲目》:“浓煎,吐风热痰涎。”⑾《本草通玄》:解炙煿毒、酒毒。⑿《随息居饮食谱》:“清心神,凉肝胆,涤热,肃肺胃。”

5、麦芽

别名大麦蘖,麦蘖,大麦毛,大麦芽,大麦糵,麦糵。

来源为发芽的大麦颖果。

生境分布各地均产。

性状果实呈梭形,长8~12毫米.直径2.5~3.5毫米。上端有长约3毫米的黄棕色幼芽,下端有须根数条,纤细而弯曲,长0.2~2.0厘米,少数无须根。表面黄色或淡黄棕色,背面为外稃包围,具5脉,腹面为内稃包围,有腹沟1条。剥除内外稃后,即为果皮。果皮淡黄色,膜质,种皮薄与果皮难分离,背面基部有长椭圆形的胚,淡黄白色,长3~5毫米,腹面中央有褐色纵沟1条。胚乳很大,乳白色,粉质。气无,味微甜。以色黄粒大,饱满,芽完整者为佳。

功能主治消食,和中,下气。治食积不消,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泄泻,乳胀不消。①《药性论》:“消化宿食,破冷气,去心腹胀满。”②《千金·食治》:“消食和中,熬末令赤黑,捣作麨,止泄利,和清酢浆服之,日三夜一服。”③《日华子本草》:“温中,下气,开胃,止霍乱,除烦,消痰,破癥结,能催生落胎。”④《医学启源》:“补脾胃虚,宽肠胃,捣细炒黄色,取面用之。”⑤《滇南本草》:“宽中,下气,止呕吐,消宿食,止吞酸吐酸,止泻,消胃宽膈,并治妇人奶乳不收,乳汁不止。”

6、芡实

别名鸡头米,鸡头,卵菱,鸡瘫,鸡头实,雁喙实,雁头,乌头,艻子,鸿头,水流黄,水鸡头,肇实,刺莲藕,刀芡实,鸡头果,苏黄,黄实,鸡咀莲,鸡头苞,刺莲蓬实,鸡癕,蔿子。

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芡的成熟种仁。9~10月种子成熟时,割取果实,击碎果皮,取出种子,除去硬壳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池沼湖泊中。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台湾、广西、湖南、湖北、四川、广东、云南及贵州等地。主产江苏、湖南、湖北、山东。此外,福建、河北、河南、江西、浙江、四川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种仁呈圆球形,直径约6毫米。一端呈白色,约占全体1/3,有圆形凹陷,另一端为棕红色,约占全体2/3。表面平滑,有花纹。质硬而脆,破开后,断面不平,色洁白,粉性。无臭,味淡。以颗粒饱满均匀、粉性足、无碎末及皮壳者为佳。

功能主治固肾涩精,补脾止泄。治遗精,淋浊,带下,小便不禁,大便泄泻。①《本经》:“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②《日华子本草》:“开胃助气。”③《纲目》:“止渴益肾。治小便不禁,遗精,白浊,带下。”④《本草从新》:补脾固肾,助气涩精。治梦遗滑精,解暑热酒毒,疗带浊泄泻,小便不禁。

7、山药

别名薯藇,署预,薯蓣,山芋,诸署,署豫,玉延,修脆,山薯,王薯,薯药,怀山药,蛇芋,白苕,九黄姜,野白薯,山板薯,扇子薯,佛掌薯,土薯,山薯蓣,淮山,白山药,土蓣,藷藇,几草,山藷,延草,王芋薯药,淮山药,野山豆,山板术,白药子。

来源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块茎。11~12月采挖,切去根头,洗净泥土,用竹刀刮去外皮,晒干或烘干,即为毛山药。选择粗大的毛山药,用清水浸匀,再加微热,并用棉被盖好,保持湿润闷透,然后放在木板上搓揉成圆柱状,将两头切齐,晒干打光,即为光山药。

生境分布生山野向阳处。现各地皆有栽培。

性状①毛山药: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约15~30厘米,直径1.5~6匣米,表面黄白色或棕黄色,有明显纵皱及未除尽之栓皮,并少数根痕。质较硬,断面白色,颗粒状,粉质。气微,味甘微酸,嚼之发粘。②光山药:呈平滑的圆柱形,长10~20厘米,直径2~4厘米。表面淡黄白色,光滑。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质。气微,微甘味酸,嚼之发粘。以质坚实,粉性足,色洁白者为佳。主产河南。此外,湖南、湖北、山西、云南、河北、陕西、江苏、浙江、江西、贵州、四川等地亦产。一般以河南博爱,沁阳、武陟、温县等地(古怀庆所属)所产质量最佳,习称“怀山药”。除上述正品山药外,在少数地区尚有以日本薯蓣(长江以南各省多有野生,其块茎习称野山药,土山药,原植物参见“风车儿”条)、三角叶薯蓣(分布云南、四川、西藏)等多种薯蓣属植物的块茎也作山药使用。

功能主治健脾,补肺,固肾,益精。治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带下,小便频数。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①《本经》:“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②《别录》:“主头面游风,风头(一作「头风」)眼眩,下气,止腰痛,治虚劳羸瘦,充五脏,除烦热,强钥。”③《药性论》:“补五劳七伤,去冷风,止腰痛,镇心神,补心气不足,患人体虚羸,加而用之。”④《食疗本草》:“治头疼,助阴力。”⑤《日华子本草》:“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主泄精健忘。”⑥朱震亨:“生捣贴肿硬毒,能消散。”⑦《伤寒蕴要》:“补不足,清虚热。”⑧《纲目》:“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

8、茯苓

别名茯苓个,茯苓皮,茯苓块,赤茯苓,白茯苓,茯菟,茯灵,茯蕶,伏苓,伏菟,松腴,绛晨伏胎,云苓,茯兔,松薯,松木薯,松苓,不死面。

来源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野生茯苓一般在7月至次年3月间到马尾松林中采取。生有茯苓的地面,一般具有以下特征:㈠松林中树桩周围地面有裂隙,敲之发出空响;㈡松树附近地面有白色菌丝(呈粉白膜或粉白灰状);㈢树桩头烂后,有黑红色的横线裂口;㈣小雨后树桩周围干燥得快,或有不长草的地方。栽培的茯苓一般在接种后第二、三年采收,以立秋后采收的质量最好,过早则影响质量和产量。加工:茯苓出土后洗净泥土,堆置于屋角不通风处,亦可贮放于瓦缸内,下面先铺衬松毛或稻草一层,并将茯苓与稻草逐层铺迭,最上盖以厚麻袋,使其“发汗”,析出水分。然后取出,将水珠擦去,摊放阴凉处,待表面干燥后再行发汗。如此反复3~4次,至表面皱缩,皮色变为褐色,再置阴凉干燥处晾至全干,即为“茯苓个”。切制:于发汗后趁湿切制,亦可取干燥茯苓以水浸润后切制。将茯苓菌核内部的白色部分切成薄片或小方块,即为白茯苓;削下来的黑色外皮部即为茯苓皮;茯苓皮层下的赤色部分,即为赤茯苓;带有松根的白色部分,切成正方形的薄片,即为茯神。切制后的各种成品,均需阴干,不可炕晒,并宜放置阴凉处,不能过于干燥或通风.以免失去粘性或发生裂隙。

生境分布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深入地下20~30厘米。分布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等地。主产安徽、湖北、河南、云南。此外贵州、四川、广西、福建、湖南、浙江、河北等地亦产。以云南所产品质较佳,安徽、湖北产量较大。

性状茯苓个呈球形,扁圆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重量由数两至十斤以上。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外皮薄而粗糙,有明显隆起的皱纹,常附有泥土。体重,质坚硬,不易破开;断面不平坦,呈颗粒状或粉状,外层淡棕色或淡红色,内层全部为白色,少数为淡棕色,细腻,并可见裂隙或棕色松根与白色绒状块片嵌镶在中间。气味无,嚼之粘牙。以体重坚实、外皮呈褐色而略带光泽、皱纹深、断面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佳。白茯苓均已切成薄片或方块,色白细腻而有粉滑感。质松脆,易折断破碎,有时边缘呈黄棕色。

功能主治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①《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②《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③《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④《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⑤《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⑥《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⑦王好古:“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⑧《药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9、桑叶

别名铁扇子,蚕叶。

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叶。10~11月间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有栽培。以江苏、浙江一带为多。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南部育蚕区产量较大。

性状干燥叶片多卷缩破碎,完整者呈卵形或宽卵形,长8~13厘米,宽7~11厘米。先端尖,边缘有锯齿,有时作不规则分裂,基部截形、圆形或心脏形。上面黄绿色,略有光泽,沿叶脉处有细小毛茸;下面色稍浅,叶脉突起,小脉交织成网状,密生细毛。质脆易碎。气微,味淡,微苦涩。以叶片完整、大而厚、色黄绿、质脆、无杂质者为佳。习惯应用桑叶以经霜者为好,称“霜桑叶”或“冬桑叶”。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凉血明目。治风温发热,头痛,目赤,口渴,肺热咳嗽,风痹,瘾疹,下肢象皮肿。①《本经》:“除寒热,出汗。”②《唐本草》:“水煎取浓汁,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③孟诜:“炙煎饮之,止渴,一如茶法。”④《本草拾遗》:“主霍乱腹痛吐下,冬月用干者浓煮服之。细锉,大釜中煎取如赤糖,去老风及宿血。”⑤《日华子本草》:“利五脏,通关节,下气,煎服;除风痛出汗,并扑损瘀血,并蒸后罯;蛇虫蜈蚣咬,盐挼敷上。”⑥《本草图经》:“煮汤淋渫手足,去风痹。”⑦《丹溪心法》:“焙干为末,空心米饮凋服,止盗汗。”⑧《本草蒙筌》:“煮汤,洗眼去风泪,消水肿脚浮,下气,利关节。”⑨《纲目》:“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⑩《本草从新》:“滋燥,凉血,止血。”⑾《百草镜》:“治肠风。”⑿《本草求真》:“清肺泻胃,凉血燥湿。”⒀《本草求原》:“止吐血、金疮出血。”⒁《山东中药》:“治喉痛,牙龈肿痛,头面浮肿。”

备注下列同属植物.在少数地区亦同等入药。鸡桑,具细长2裂的花柱(参见“小叶桑”条);蒙桑,叶缘锯齿常具刺毛;华桑,叶缘具钝圆锯齿,幼叶两面密生细毛。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肥儿糖浆

肥儿糖浆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1味。肥儿糖浆的基本资料肥儿糖浆(现代标准)名称肥儿糖浆拼音Fei'erTangjiang成份山药、芡实、莲子、白扁豆(炒)、白术(炒)、茯苓、薏苡仁(炒)、北

肥儿散

肥儿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6味。肥儿散的基本资料肥儿散(现代标准)名称肥儿散拼音Fei’erSan成份白术(麸炒)、山药、茯苓、鸡内金(醋炙)、南山楂、炙甘草。性状本品为淡黄色的粉末;味微甜、酸。功

肥儿片

肥儿片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6味。肥儿片的基本资料肥儿片(现代标准)名称肥儿片拼音Fei’erPian成份使君子仁、胡黄连、六神曲(炒)、槟榔、肉豆蔻(煨)、麦芽(炒)、木香。性状本品为淡棕褐色片;

肥儿疳积颗粒

肥儿疳积颗粒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1味。肥儿疳积颗粒的基本资料肥儿疳积颗粒(现代标准)名称肥儿疳积颗粒拼音Fei'erGanjiKeli成份使君子(炒去壳)、山药(炒)、白术、蓝花参、乌梅(

肥儿宝颗粒

肥儿宝颗粒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0味。肥儿宝颗粒的基本资料肥儿宝颗粒(现代标准)名称肥儿宝颗粒拼音feierbaokeli成份使君子、党参、广山楂、稻芽(炒)、鸡内金、夜明砂、山药(炒)、莲子、海螵

肥儿宝冲剂

肥儿宝冲剂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0味。肥儿宝冲剂的基本资料肥儿宝冲剂(小儿疳积冲剂)(现代标准)名称肥儿宝冲剂(小儿疳积冲剂)拼音Fei'erbaoChonji成份稻芽广山楂甘草鸡内金夜明砂

集成肥儿丸

集成肥儿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8味。集成肥儿丸的基本资料集成肥儿丸(《幼幼集成》卷四)别名百选肥儿丸。处方建莲肉2两4钱(去心皮,炒),西砂仁6钱(炒),漂白术1两(土炒),人参1钱(焙,切),京楂

肥儿口服液

肥儿口服液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0味。肥儿口服液的基本资料肥儿口服液(现代标准)名称肥儿口服液拼音Fei'erKoufuye成份山药芡实莲子北沙参薏苡仁(炒)白扁豆(炒)山楂白术(炒)麦芽(

消积肥儿丸

消积肥儿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9味。消积肥儿丸的基本资料消积肥儿丸(现代标准)名称消积肥儿丸拼音XiaojiFei'erWan成份茯苓白术白芍陈皮香附麦芽六神曲山药白扁豆甘草党参使君子仁鸡

肥儿圆

肥儿圆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8味。肥儿圆的基本资料肥儿圆(《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处方神曲(炒)、黄连(去须),各十两;肉豆蔻(面裹.煨)、使君子(去皮)、麦蘖(炒),各五两;槟榔(不见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