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黄散

Posted 雄黄

篇首语: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飞黄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飞黄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1味。

飞黄散的基本资料

飞黄散(《外台》卷三十引《广济方》)

处方曾青1两,雌黄1两,白矾石1两,磁石1两,雄黄1两,丹砂1两。

制法上药各为细末,依四方色以药置色处,曾青东方,丹砂南方,白矾石西方,磁石北方,雄黄中央,瓦瓮2枚,以黄泥下再三过,使厚5-6分,以雌黄屑着下,合筛诸药着上,后以半雌黄屑覆上,以泥密涂际,勿令气泄。土须厚,一宿如常点火,点火用2年陈芦作樵中调火,以新布沉水中,覆釜上,干复易,90沸止,若日暮,77沸亦足止;太熟1斛米饭顷发出药,恶肉青黑干,不复出汗,愈。以土釜2枚,如上法也。

功能主治诸恶疮肿。

飞黄散(《外台》卷二十四引《范汪方》)

处方丹砂2两,雌黄2两,磁石2两,曾青2两,白石英2两,礜石2两,石膏2两,钟乳2两,雄黄2两,云母2两。

制法上为末,取丹砂着瓦盆南,雌黄着中央,磁石北,曾青东,白石英西,礜石上,石膏次,更下钟乳、雄黄,覆云母,薄布下,以一盆覆上,羊毛泥令厚,作三隅灶,烧之以陈苇,1日成。取其飞者使之。

功能主治蚀恶肉。主缓疽恶疮。

飞黄散(《外台》卷二十四引《范汪方》)

处方雄黄1两,鸡白屎1两,藜芦1两,丹砂1两,干鳗鲡鱼1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蚀恶肉。主缓疽。

用法用量青布裹之,熏经3日乃止。止毕,要以蛇衔膏摩之良。

飞黄散相关中药材

1、白石英

来源为氧化物类矿物石英的矿石。采得后,拣选纯白的石英。

生境分布产江苏、广东、湖北、河北、福建、陕西等地。

性状为不规则的块状,多具棱角,大小不一。全体呈白色或乳白色,有的微带黄色。表面不平坦而光滑,透明至不透明,具玻璃光泽或脂肪光泽。质坚硬而重,砸断面不整齐,边缘较锋利,可刻划玻璃。无气味。以色白、明洁、有光泽、无杂色、杂质者为佳。溶于氢氟酸,不溶于其他酸,但可溶于强碱。上海及北京地区所用的白石英为水晶。水晶与白石英为同一矿物,即石英无色透明的结晶体。

功能主治温肺肾,安心神,利小便。治肺寒咳喘,阳痿,消渴,心神不安,惊悸善忘,小便不利,黄疸,石水,风寒湿痹。①《本经》:“主消渴,阴痿不足,咳逆(一作「呕逆」),胸膈间久寒,益气,除风湿痹。”②《别录》:“疗肺痿,下气,利小便,补五脏。”③《药性论》:“能治肺痈吐脓,治嗽逆上气,疸黄。”④王好古:“实大肠。”

2、鳗鲡鱼

别名白鳝,蛇鱼,风鳗,鳗鱼,白鳗,青鳝,鯬鯠,鳗鯠,鳗鯬,白鳝,黑耳鳗,黑鳗鱼。

来源为鳗鲡科动物鳗鲡的全体或肉。

生境分布分布长江、闽江、珠江流域及海南岛。

功能主治补虚羸,祛风湿,杀虫。治虚劳骨蒸,风湿痹痛,脚气,风疹,小儿疳积,妇女崩漏,肠风,痔漏,疮疡。①《别录》:“主五痔疮瘘,杀诸虫。”②《食疗本草》:“疗妇人带下百病,一切风瘙如虫行。”③孟诜:“熏痔。患诸疮瘘及疬疡风,长食之甚验。腰肾间湿风痹常如水洗者,可取五味、米煮,空腹食之,甚补益。湿脚气人服之良。”④《日华子本草》:“治劳,补不足,杀虫毒恶疮,暖腰膝,起阳,疗妇人产户疮虫痒。”⑤《日用本草》:“补五藏。治一切风疾,肠风下血。”⑥《纲目》:“治小儿疳劳及虫心痛。”

3、藜芦

别名葱苒,葱葵,山葱,丰芦,蕙葵,公苒,葱苒,葱炎,藜卢,鹿白藜芦,鹿葱,憨葱,葱芦,葱管藜芦,旱葱,人头发,毒药草,七厘丹,梨卢,葱菼,葱白藜芦,山棕榈,山白菜,芦莲,药蝇子草,山苞米,黑藜芦,大叶藜芦,棕包头。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黑藜芦的根及根茎。5~6月未抽花茎时采挖,除去苗叶,晒干或用开水浸烫后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林内或灌木丛间。分布山西、河北、河南、山东、辽宁、陕西、四川、江苏等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性状干燥根茎,短粗,表面褐色。上端残留叶基及棕色毛状的维管束。须根多数,簇生于根茎四周,长12~20厘米,粗约3毫米,表面黄白色或灰褐色,有细密的横皱,下端多纵皱。质脆易折断,断面白色、粉质,中心有一淡黄色纤细的木质部,易与皮部分离,味苦辛。以根粗坚实,断面粉性者为佳。

功能主治吐风痰,杀虫毒。治中风痰涌,风痫癫疾,黄疸,久疟,泄痢,头痛,喉痹,鼻息,疥癣,恶疮。用于中风、癫痫、喉痹症见痰涎涌盛。用于疥癣秃疮。此外,以本品研末外渗,有灭虱功效。又近用以杀灭蚊蝇及其幼虫,也作农药杀虫剂及兽医作催吐药使用。①《本经》:“主蛊毒,咳逆,泄痢,肠澼,头疡,疥瘙,恶疮,杀诸虫毒,去死肌。”②《别录》:“疗哕逆,喉痹不通,鼻中息肉,马刀,烂疮。”③《药性论》:“主上气,去积年脓血泄痢。治恶风疮、疥癣、头秃,杀虫。”④《本草图经》:“大吐上膈风涎,暗风痫病,小儿鰕齁;用钱匕一字则恶吐人,又用通顶,令人嚏。”⑤《四川武隆药植图志》:“治毒蛇咬伤及杀虫用。”

备注此外。尚有下列几种同属植物,亦同供药用:①毛穗藜芦,基部叶长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上部叶线状披针形,长约30厘米,宽1~5厘米。圆锥花序,花较稀疏;小花梗长1.5~2.5厘米;花被片6,黑紫色,椭圆形至长圆形,长5~6毫米,先端钝圆。分布辽宁、吉林等地.②毛叶藜芦,又名:岩棕、小棕。基部叶广卵形至广卵圆形,长达25厘米以上,宽达10厘米以上,茎部叶渐小,为披针形;叶背具灰白色绵毛。小花梗长2~5毫米;花被6,白色,椭圆形或矩圆形,长约10毫米,边缘有细锯齿及细柔毛。生于高山草坡。分布湖北、四川、贵州等地。③兴安藜芦,叶卵状椭圆形,下面密被白色绒毛。圆锥花序下枝较长,全形呈金字塔形;小花梗较花被短,花被淡黄绿色。分布东北、内蒙古、新疆等地。④天目藜芦,基生叶阔长卵形至椭圆形,长28~36厘米,宽4~10厘米,茎部叶披针形,两面无毛。圆锥花序,花少数,褐绿色或褐黑色,花被片矩圆形或线状卵形。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⑤蒜藜芦,叶广椭圆形至卵状矩圆形,长20~30厘米,宽7~12厘米,下面被短毛。小花梗与花被略等长,基部有卵形或椭圆形的小苞片;花被绿白色。生溪边、林下、山谷湿地。分布长江流域各地。⑥小藜芦,参见“小天蒜”条。

4、磁石

别名吸铁石,活磁石,灵磁石,磁铁石,玄石,磁君,处石,延年沙,续未石,拾针,绿秋,伏石母,玄武石,帝流浆,席流浆,瓷石,熁铁石,元武石,吸铁石,吸针石,慈石,雄磁石,摄石,铁石,戏铁石,熁石。

来源为氧化物类矿物磁铁矿的矿石。开采后,除去杂石,选择吸铁能力强者(称“活磁石”或“灵磁石”)入药,磁石采集后放置日久,发生氧化,其磁性便会减退,乃至失去吸铁能力(称“死磁石”或“呆磁石”),影响药效,故应经常用铁屑或泥土包埋之,以保持其磁性,如已失去磁性,则可与活磁石放在一起,磁性可逐渐恢复。

生境分布产江苏、山东,辽宁、广东、安徽、河北等地。

性状为不规则的块状,多具棱角,大小不一。表面铁黑色至棕褐色,不透明,有金属样光泽;有的无光泽或覆有少许棕色粉末;有的粗糙并具少许针眼状孔隙;有的含黄色或其他颜色的杂质。体重,质坚硬,难破碎,断面不整齐。有土样气味。活磁石具吸铁能力。死磁石不具吸铁能力,色较红棕,通常有孔隙,杂质较多,并较易砸碎。以黑色、有光泽、吸铁能力强者为佳。加热480℃后,磁性突然消失,冷却后又恢复。不溶于水及硝酸。溶于浓盐酸,溶液呈橙黄色,其溶液显铁化物的各种特殊反应。

功能主治潜阳纳气,镇惊安神。治头目眩晕,耳鸣耳聋,虚喘,惊痫,怔忡。①《本经》:“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痟,除大热烦满及耳聋。”②《别录》:“养肾藏,强骨气,益精除烦,通关节,消痈肿鼠瘘,颈核喉痛,小儿惊痫。”③《药性论》:“补男子肾虚风虚,身强、腰中不利,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治眼昏,筋骨羸弱,补五劳七伤,除烦躁,消肿毒。”⑤《本草衍义》:“肾虚耳聋目昏者皆用之。”⑥《纲目》:“明目聪耳,止金疮血。”⑦《玉楸药解》:“治阳痿,脱肛,金疮,肿毒,敛汗止血。”⑧《本草从新》:“治恐怯怔忡。”⑨《本草求原》:“治瞳神散大及内障。”⑩《本草便读》:“纳气平喘。”

5、白矾

别名明矾,矾石,石涅,羽涅,羽泽,涅石,理石,白君,明矾,雪矾,云母矾,生矾。

来源为矿物明矾石,经加工提炼而成的结晶。

性状为不规则的结晶体,大小不一。无色,透明或半透明,表面略平滑或凹凸不平,具细密纵棱,有玻璃样光泽。质硬而脆,易砸碎。气微,味微甜而涩。以色白、透明、质硬而脆、无杂质者为佳。易溶于水或甘油,不溶于酒精。水溶液显铝盐、钾盐与硫酸盐的各种反应。产甘肃、安徽、山西、湖北、浙江等地。

功能主治消痰,燥湿,止泻,止血,解毒,杀虫。治癫痫,喉痹,疚涎壅甚,肝炎,黄疸,黄肿,胃、十二指肠溃疡,子宫脱垂,白带,泻痢,衄血,口舌生疮,疮痔疥癣,水、火、虫伤。①《本经》:“主寒热泄痢,白沃,阴蚀恶疮,目痛,坚骨齿。”②《别录》:“除固热在骨髓,去鼻中息肉。”③《药性论》:“治鼠漏,瘰疬,疗鼻衄,治齆鼻,生含咽津,治急喉痹。”④《日华子本草》:“除风去劳,消痰止渴,暖水藏。治中风失音,疥癣。和桃人、葱汤浴,可出汗。”⑤《本草衍义》:“火枯为粉,贴嵌甲,牙缝中血出如衄者,贴之亦愈。”⑥《本草蒙筌》:“禁便泻,塞齿疼,洗脱肛涩肠。敷脓疮收水。”⑦《医学入门》:“治耳卒肿出脓,目赤,目翳,胬肉,口舌生疮,牙齿肿痛出血,历久碎坏欲尽,急喉风痹,心肺烦热,风涎壅盛,作渴泄痢。兼治蛇蝎、恶犬、壁镜、驴涎,马汗毒伤。”⑧《纲目》:“吐下痰涎饮磷,燥湿解毒,追涎,止血定痛,蚀恶肉,生好肉,治痈疽疔肿,恶疮,癫痫,疸疾,通大小便,口齿眼目诸病,虎犬蛇蝎百虫伤。”⑨《医林纂要》:“生用解毒,煅用生肌却水。”

6、礜石

别名青分石,立制石,固羊石,白礜石,鼠乡,泽乳,太白石,石盐,青分石,食盐,苍礜石,苍石,鼠毒,白虎,白龙,制石,秋石,固羊,太石,盐仓石膏,细石。

来源为硫化物类矿物毒砂的矿石。

功能主治消冷积,祛寒湿,蚀恶肉,杀虫。治痼冷腹痛,积聚坚癖,风冷湿痹,痔瘘息肉,恶疮癣疾。①《本经》:“主寒热鼠瘘,蚀疮死肌,风痹,腹中坚癖邪气。”②《吴普本草》:“李氏:主温热。”③《别录》:“除热,明目,下气,除膈中热,止消渴,益肝气,破积聚,痼冷腹痛,去鼻中息肉。”④《药性论》:“除胸膈间积气,去冷湿风痹瘙痒皆积年者。”

7、雌黄

别名黄安,黄金石,武都仇池黄,昆仑黄,石黄,天阳石,黄石,鸡冠石,砒黄。

来源为硫化物类矿物雌黄的矿石。采挖后,除去杂石、泥土。

生境分布产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四川、陕西等地。

性状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全体呈柠檬黄色,杂有灰绿色。表面常覆有一层黄色粉末,微有光泽,不平坦。体较重,质脆易碎,断面不平坦。结晶块呈柱状,半透明,有树脂样光泽;含夹杂物则呈灰绿色,不透明,无光泽,微有特异臭气。有毒,勿用口尝。以块大、透明、质脆、黄色鲜明、有树脂样光泽者为佳。不溶于水及盐酸,可溶于硝酸,溶液呈黄色;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呈棕色。燃之易熔融,成红黑色液体,生黄白色烟,有强烈的蒜臭气,冷却后熔融物凝结成红黑色固体。

功能主治燥湿,杀虫,解毒。治疥癣,恶疮,蛇虫螫伤,癫痫,寒痰咳喘,虫积腹痛。①《本经》:“主恶疮头秃痂疥,杀毒虫虱、身痒、邪气诸毒。”②《别录》:“蚀鼻中息肉,下部匿疮,身面白驳,散皮肤死肌及恍惚邪气,杀蜂蛇毒。”③《医学入门》:“治乌癞,肺劳久嗽,妇人血气久冷,心痛不止。”④《纲目》:“治冷痰劳嗽,血气虫积,心腹痛,癫痫,解毒。”

备注本品与雄黄的性状比较相似,但雄黄呈红色或橘红色,雌黄则为黄色,可以区别。

8、石膏

别名大石膏,玉大石,白虎,冰石,细理石,细石,软石膏,寒水石。

来源为硫酸盐类矿物石膏的矿石。一般于冬季采挖,挖出后,去净泥土及杂石。

生境分布产湖北、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湖南、广西、广东、云南、新疆等地。

性状为长块状或不规则形纤维状的结晶集合体,大小不-。全体白色至灰白色。大块者上下二面平坦,无光泽及纹理。体重质松,易分成小块,纵断面具纤维状纹理,并有绢丝样光泽。无臭,味淡。以块大色白、质松、纤维状、无杂石者为佳。烧之,染火焰为淡红黄色,能熔成白色磁状的碱性小球。烧至120℃时失去部分结晶水即成白色粉末状或块状的煅石膏。

功能主治生用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煅敷生肌敛疮。外治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①《本经》:“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产乳,金疮。”②《别录》:“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作浴汤。”③《药性论》:“治伤寒头痛如裂,壮热,皮如火燥,烦渴,解肌,出毒汗,主通胃中结,烦闷,心下急,烦躁,治唇口干焦。和葱煎茶去头痛.”④《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狂,下乳,头风旋,心烦躁,揩齿益齿。”⑤《珍珠囊》:“止阳明头痛,止消渴,中暑,潮热。”⑥《用药心法》:“胃经大寒药,润肺除热,发散阴邪,缓脾益气。”⑦《本草衍义补遗》:“研为末,醋研丸如绿豆大,以泻胃火、痰火、食积。”⑧杨士瀛:“煅过最能收疮晕,不至烂肌。”⑨《本草蒙筌》:“胃脘痛甚,吞服。”⑩《长沙药解》:“清心肺,治烦躁,泄郁热,止燥渴,治热狂,火嗽,收热汗,消热痰,住鼻衄,调口疮,理咽痛,通乳汁,平乳痈,解火灼,疗金疮。”⑩《本草再新》:“治头痛发热,目昏长翳,牙痛,杀虫,利小便。”

9、云母

别名云珠,云华,云英,云液,云砂,璘石,云粉石,千层玻,云珠,银精石,云母石,千层纸,金星石,老鸦金。

来源为硅酸盐类矿物白云母。采得后洗净泥土,除去杂石。

生境分布产内蒙古、西藏、辽宁、吉林、云南、山东、山西、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地。

性状呈不规则的片状,大小不一,为多数薄片叠成,一般长2~6厘米。无色透明或呈白色,具玻璃样光泽。质韧,不易折断,但可片片剥离,薄片表面平滑,透明如玻璃纸,有弹性,能曲折,断面不平坦。有泥土气,无味。以易剥离、片大、透明者为佳。不溶于酸类,加碳酸钾烧之能溶解。

功能主治纳气坠痰,止血敛疮。治虚喘,眩晕,惊悸,癫痫,寒疟,久痢,金创出血,痈疽疮毒。①《本经》:“主身皮死肌,中风寒热,如在车船上,除邪气,安五脏,益子精,明目。”②《别录》:“下气坚肌,续绝补中,疗五劳七伤,虚损少气,止痢。”③《药性论》:“主下痢肠澼,补肾冷。”④《本草衍义》:“合云母膏,治一切痈疽毒疮等。”⑤《医林纂要》:“补肺下气,坚固肌理,去热解毒。”⑥《国药的药理学》:“为利尿消毒药,治淋疾及妇人带下。又治慢性肠炎、小儿下痢、猩红热等。外用治火伤、刀伤、湿疹等糜烂症。”⑦《药材学》:“镇怯,治心悸。”

10、雄黄

别名黄金石,石黄,天阳石,黄石,鸡冠石,黄食石,熏黄,黄金石,明雄黄。

来源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的矿石。雄黄在矿中质软如泥,见空气即变坚硬,一般用竹刀剔取其熟透部分,除去杂质泥土。

生境分布产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性状为不规则的坎状,大小不一。全体呈深红色或橘红色,表面常覆有橙黄色粉末。体重,质松易碎,断面粗糙,红色,明亮。微有特异的臭气。其中颜色鲜艳、半透明、有光泽者习称“明雄”、“雄精”或“腰黄”。以色红、块大、质松、无石性者为佳。不溶于水及盐酸;可溶于硝酸,溶液成黄色;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呈棕色。燃之易熔融成红紫色液体,并生黄白色烟,有强烈的蒜臭气;冷却后熔融物凝成红紫色固体,质纯者凝成橘红色固体。雌黄与雄黄的性状比较相似,但雌黄为黄色,雄黄则呈红色或橘红色,可以区别。

功能主治燥湿,祛风,杀虫,解毒。治疥癣,秃疮,痈疽,走马牙疳,缠腰蛇丹,破伤风,蛇虫蟹伤,腋臭,臁疮,哮喘,喉痹,惊痫,痔瘘。①《本经》:“主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杀百虫毒。”②《别录》:“疗疥虫,匿疮,目痛,鼻中息肉及绝筋破骨。百节中大风,积聚,癖气,中恶腹痛,杀诸蛇虺毒,解藜芦毒。”③《日华子本草》:“治疥癣,风邪,癫痫,岚瘴,一切蛇虫犬兽咬伤。”④王好古:“搜肝气,泻肝风,消涎积。”⑤《纲目》:“治疟疾寒热,伏暑泄痢,酒饮成癖,惊痫,头风眩晕,化腹中瘀血,杀劳虫疳虫。”⑥《本草正》:“治痈疽腐肉,并鼠痿,疽、痔等毒。”

11、曾青

别名朴青,层青,朴青,赤龙翘,青龙血,黄云英。

来源为碳酸盐类矿物蓝铜矿的矿石成层状者。

功能主治明目,镇惊,杀虫。治风热目赤,疼痛,涩痒,眵多赤烂,头风,惊痫,风痹。①《本经》:“主目痛,止泪出,风痹。利关节,通九窍,破症坚积聚。”②《别录》:“养肝胆,除寒热,杀白虫,疗头风,脑中寒,止烦渴,补不足,盛阴气。”③《玉楸药解》:“明目去翳。”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含有白石英的处方(一)

处方1、飞黄散处方丹砂2两,雌黄2两,磁石2两,曾青2两,白石英2两,礜石2两,石膏2两,钟乳2两,雄黄2两,云母2两。制法上为末,取丹砂着瓦盆南,雌黄着中央,磁石北,曾青东,白石英西,礜石上,石膏次

含有礜石的处方(一)

处方1、飞黄散处方丹砂2两,雌黄2两,磁石2两,曾青2两,白石英2两,礜石2两,石膏2两,钟乳2两,雄黄2两,云母2两。制法上为末,取丹砂着瓦盆南,雌黄着中央,磁石北,曾青东,白石英西,礜石上,石膏次

蛾黄散

蛾黄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蛾黄散的基本资料蛾黄散(《济生》卷五)处方黄柏(去皮)、寒水石(烧)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口疮,赤白疼痛,唇破;兼治热疮。用法用量干贴患处。蛾黄散相关中药材1

独黄散

独黄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独黄散的基本资料独黄散(《杨氏家藏方》卷十二)处方硫黄(研细)。功能主治紫癜风。用法用量上以茄蒂蘸药少许,擦良久,以温汤洗去。独黄散(《方症会要》卷三)处方大黄(酒炒

小儿珠黄散

小儿珠黄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1味。小儿珠黄散的基本资料小儿珠黄散(现代标准)名称小儿珠黄散拼音Xiao’erZhuhuangSan成份大黄牵牛子槟榔黄连化橘红珍珠牛黄琥珀朱砂冰片性状本品为棕黄色

白黄散

白黄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4味。白黄散的基本资料白黄散(《医统》卷六十二引《易简》)处方白矾1钱,雄黄1钱,细辛1钱,瓜蒂1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鼻齆,瘜肉,鼻痔。用法用量以雄大胆汁为剂,如枣核

巴黄散

巴黄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巴黄散的基本资料巴黄散(《中医皮肤病学简编》)处方巴豆(去外壳)15g,雄黄1g。制法上为细末,用3-4层纱布包装。功能主治神经性皮炎。用法用量每日涂患部3-4次,每

川黄散

川黄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5味。川黄散的基本资料川黄散(《幼幼新书》卷十八引张涣方)处方川大黄(麸炒)1两,川芎1两,甘草半两,黄芩(微炒)半两,枳壳(麸炒)半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麸疮、斑疮,大

补黄散

补黄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4味。补黄散的基本资料补黄散(《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处方人参1钱,白术(炒)1钱,白芍药(炒黄)5分,陈皮5分,甘草(炙)5分。功能主治妇人脾胃虚热,口舌生疮,畏冷饮食

冰黄散

冰黄散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2条,相关中药材23味。冰黄散的基本资料冰黄散(《医学心悟》卷四)别名止痛散。处方牙消3钱,硼砂3钱,明雄黄2钱,冰片1分5厘,麝香5厘。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牙痛。用法用量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