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实酒
Posted 枳壳
篇首语:少年意气强不羁,虎胁插翼白日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恶实酒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恶实酒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5味。
恶实酒的基本资料
恶实酒(《圣济总录》卷八十三)处方恶实根(细切)半斤,枳壳(去瓤)4两,磁石(生捣末)半斤,薏苡仁半升,玄参3两,乌蛇(酒浸,炙,去皮骨)3两,生地黄(切)1升,小黑豆半升。
制法上为粗末,以绢袋盛,无灰酒2斗浸3日。
功能主治干湿脚气。
用法用量然后任性多少下前漏芦丸,更以后白敛汤洗之。
恶实酒相关中药材
1、薏苡仁别名解蠡,起实,赣米,感米,薏珠子,回回米,草珠儿,菩提子,赣珠,必提珠,芑实,薏米,米仁,薏仁,苡仁,苡米,草珠子,六谷米,珠珠米,胶念珠,尿塘珠,老鸦珠,菩提珠,药玉米,水玉米,沟子米,解蠡,起英,玉秣,裕米,益米,薏苡,薏仁米。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秋季果实成热后,割取全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外壳及黄褐色外皮,去净杂质,收集种仁,晒干。
生境分布多生于屋旁、荒野、河边、溪涧或阴湿山谷中。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一般多为栽培品。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福建、河北、辽宁。
性状干燥的种仁,呈圆球形或椭圆球形,基部较宽而略平,顶端钝圆,长5~7毫米,宽约3~5毫米,表面白色或黄白色,光滑或有不明显纵纹,有时残留黄褐色外皮,侧面有1条深而宽的纵沟,沟底粗糙,褐色,基部凹入,其中有一棕色小点。质坚硬,破开后,内部白色,有粉性。气微,味甘淡。以粒大、饱满、色白、完整者为佳。
功能主治健脾,补肺,清热,利湿。治泄泻,湿痹,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水肿,脚气,肺痿,肺痈,肠痈,淋浊,白带。①《本经》:“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②《别录》:“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③《药性论》:“主肺痿肺气,吐脓血,咳嗽涕唾上气。煎服之破五溪毒肿。”④《食疗本草》:“去干湿脚气。”⑤《本草拾遗》:“温气,主消渴。”“杀蛔虫。”⑥《医学入门》:“主上气,心胸甲错。”⑦《纲目》:“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炊饭食,治冷气;煎饮,利小便热淋。”⑧《国药的药理学》:“治胃中积水。”⑨《中国药植图鉴,:“治肺水肿,湿性肋膜炎,排尿障碍,慢性胃肠病,慢性溃疡。”
备注变种植物川谷同供药用。
2、枳壳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枸橘、酸橙、香圆或玳玳花等将近成熟的果实。7~8月间采收,从中部横切成两半,阴干、风干或微火烘干。
性状①绿衣枳壳 为植物枸橘的近成熟果实,呈半圆球形,直径约2~3.5厘米。外皮橙褐色或绿黄色,散有众多小油点及网状隆起的皱纹,密被细柔毛。果实顶端的一面有明显的花柱残基,基部的一面有果柄痕或残留短果柄。横切面果皮厚4~6毫米,黄白色,沿外缘有1~2列棕黄色油点;瓤囊6~8瓣,干缩呈棕褐色;中心柱宽4~6毫米。气香,汁胞味微酸苦。产福建、陕西等地。②酸橙枳壳 又名:川枳壳、江枳壳。为植物酸橙的近成熟果实,多横切成半圆球形,直径4.5~5.5厘米。表面绿褐色或绿棕色,略粗糙,散生多数油点。顶端一面有花柱残基,基部一面有果柄痕。横切面果皮厚约6~12毫米,中果皮黄白色,边缘有1~2列棕黄色油点;瓤囊10~13瓣,棕褐色,每瓤囊中常有种子数粒;中心柱宽7~11毫米。气香,汁胞味苦而后酸。产四川、江西、浙江等地。③香圆枳壳 又名:江枳壳、川枳壳。为植物香圆的近成熟果实,外形与酸橙枳壳相似。表面褐色或棕褐色,花柱残基的周围通常有一圈金钱环。横断面果皮厚7~13毫米,中果皮呈灰白色或白色;瓤囊10~12瓣;中心柱宽4~7毫米。气香,汁胞味酸而后苦。产四川、江西、浙江等地。④玳玳花枳壳 又名:苏枳壳。为植物玳玳花的近成熟果实,通常横切为二,呈半圆球形,直径3~4厘米。表面青黄色或橙黄色,有众多细小的油点及网状皱纹。顶端一面有微小凸起的花柱残基,基部的一面有残存的宿萼及果柄痕。横断面果皮厚5~10毫米,棕黄色;瓤囊9~12瓣;中心柱宽4~8毫米。气香,汁胞味苦而后酸。产江苏。商品枳壳,除上述四种外,尚有以甜橙(福建、贵州、云南),枸橼(云南)等的近成熟果实作枳壳使用。参见“甜橙”、“香橼”条。
功能主治破气,行痰,消积。治胸膈痰滞,胸痞,胁胀,食积,噫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①《药性论》:“治遍身风疹,肌中如麻豆恶痒,主肠风痔疾,心腹结气,两胁胀虚,关膈拥塞。”②《日华子本草》:“健脾开胃,调五脏,下气,止呕逆,消痰。治反胃,霍乱泻痢,消食,破症结痃癖,五膈气,除风明目及肺气水肿,利大小肠,皮肤痒。痔肿可炙熨。”③《开宝本草》:“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大肠风,安胃,止风痛。”④《珍珠囊》:“破气,泄肺中不利之气。”⑤《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破心下坚痞,利胸中气,化痰,消食。”⑥《纲目》:“治里急后重。”⑦《现代实用中药》:“治咳嗽,水肿,便秘,子宫下垂,脱肛。”
3、磁石别名吸铁石,活磁石,灵磁石,磁铁石,玄石,磁君,处石,延年沙,续未石,拾针,绿秋,伏石母,玄武石,帝流浆,席流浆,瓷石,熁铁石,元武石,吸铁石,吸针石,慈石,雄磁石,摄石,铁石,戏铁石,熁石。
来源为氧化物类矿物磁铁矿的矿石。开采后,除去杂石,选择吸铁能力强者(称“活磁石”或“灵磁石”)入药,磁石采集后放置日久,发生氧化,其磁性便会减退,乃至失去吸铁能力(称“死磁石”或“呆磁石”),影响药效,故应经常用铁屑或泥土包埋之,以保持其磁性,如已失去磁性,则可与活磁石放在一起,磁性可逐渐恢复。
生境分布产江苏、山东,辽宁、广东、安徽、河北等地。
性状为不规则的块状,多具棱角,大小不一。表面铁黑色至棕褐色,不透明,有金属样光泽;有的无光泽或覆有少许棕色粉末;有的粗糙并具少许针眼状孔隙;有的含黄色或其他颜色的杂质。体重,质坚硬,难破碎,断面不整齐。有土样气味。活磁石具吸铁能力。死磁石不具吸铁能力,色较红棕,通常有孔隙,杂质较多,并较易砸碎。以黑色、有光泽、吸铁能力强者为佳。加热480℃后,磁性突然消失,冷却后又恢复。不溶于水及硝酸。溶于浓盐酸,溶液呈橙黄色,其溶液显铁化物的各种特殊反应。
功能主治潜阳纳气,镇惊安神。治头目眩晕,耳鸣耳聋,虚喘,惊痫,怔忡。①《本经》:“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痟,除大热烦满及耳聋。”②《别录》:“养肾藏,强骨气,益精除烦,通关节,消痈肿鼠瘘,颈核喉痛,小儿惊痫。”③《药性论》:“补男子肾虚风虚,身强、腰中不利,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治眼昏,筋骨羸弱,补五劳七伤,除烦躁,消肿毒。”⑤《本草衍义》:“肾虚耳聋目昏者皆用之。”⑥《纲目》:“明目聪耳,止金疮血。”⑦《玉楸药解》:“治阳痿,脱肛,金疮,肿毒,敛汗止血。”⑧《本草从新》:“治恐怯怔忡。”⑨《本草求原》:“治瞳神散大及内障。”⑩《本草便读》:“纳气平喘。”
4、乌蛇别名剑脊乌梢,黑花蛇,乌峰蛇,青蛇,乌风蛇,黄风蛇,青大将,剑脊蛇,黑乌梢,三棱子。
来源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除去内脏的全体。4~11月间捕捉。捕得后,将蛇摔死,剖腹除去内脏;盘成圆形,用柴火熏干,熏时频频翻动,至表面略呈黑色为度,再晒干或炕干。
生境分布生活于丘陵地带及田野草丛或水边。以蛙类、鱼类为食。无毒。分布华东、华南、西南和湖南、湖北、山西、河北等地。产于浙江、江苏、湖北、安徽、四川等地。
性状干燥品多卷成圆盘状,盘径约16厘米。头扁圆形,略似龟头,盘于中央,口内有多数刺状小牙。尾部渐细,尾端插入外缘的腹腔内,脊部高耸呈屋脊状,俗称剑脊。通体乌黑色,表面可见菱形细鳞,腹部剖开,边缘内卷,内表面黄白色或熏成灰黑色;可见到排列整齐的肋骨。质坚韧,气腥,味淡。以身干、皮黑褐色、肉黄白色、脊背有棱、质坚实者为佳。
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治风湿顽痹,肌肤不仁,骨、关节结核,风疹疥癣,麻风,破伤风,小儿麻痹症。①《药性论》:“治热毒风,皮肤生疮,眉须脱落,瘑痒疥等。”②《开宝本草)):“主诸风瘙瘾疹,疥癣,皮肤不仁,顽痹诸风。”③《纲目》:“功与白花蛇同而性善无毒。”④《医林纂要》:“滋阴明目。”
5、玄参别名元参,乌元参,黑参,重台,鬼藏,正马,鹿肠,玄台,逐马,馥草,野脂麻,元参,山当归,水萝卜。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根。立冬前后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刷净泥沙,曝晒5~6天,并经常翻动,每晚须加盖稻草防冻(受冻则空心),晒至半干时,堆积2~3天,使内部变黑,再行日晒,并反复堆、晒,直至完全干燥。阴雨天可采取烘干法。本品易反潮,应贮于通风干燥处,防止生霉和虫蛀。
生境分布生长在山坡林下。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贵州、陕西等地。浙江有大量栽培,其他各地也有栽培。主产浙江、四川、湖北。此外,贵州、湖南、江西等地亦产。以浙江产量大,质量好。
性状干燥根圆柱形,有的弯曲似羊角。中部肥满,两头略细。长约10~20厘米,中部直径约1.5~3厘米。表面灰黄色或棕褐色,有顺纹及抽沟,间有横向裂隙(皮孔)及须根痕。顶端有芦头均已修齐,下部钝尖。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微有光泽,无裂隙。无臭或微有焦糊气,味甘,微苦咸,嚼之柔润。以支条肥大、皮细、质坚、芦头修净、肉色乌黑者为佳。支条小、皮粗糙、带芦头者质次。
功能主治滋阴,降火,除烦,解毒。治热病伤阴,舌绎烦渴,发斑,骨蒸劳热,夜寐不宁,自汗盗汗,津伤便秘,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痈肿,瘰疬,温毒发斑、目赤、白喉、疮毒。①《本经》:“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明目。”②《别录》:“主暴中风,伤寒身热,支满狂邪,忽忽不知人,温疟洒洒,血瘕下寒血,除胸中气,下水,止烦渴,散颈下核、痈肿、心腹痛、坚症,定五藏。”③《药性论》:“能治暴结热,主热风头痛,伤寒劳复,散瘤瘿瘰疬。”④《日华子本草》:“治头风热毒游风,补虚劳损,心惊烦躁,劣乏骨蒸,传尸邪气,止健忘,消肿毒。”⑤《医学启源》:“治心懊憹烦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小便不利。”⑥《品汇精要》:“消咽喉之肿,泻无根之火。”⑦《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⑧《本草正义》:“疗胸膈心肺热邪,清膀胱肝肾热结。疗风热之咽痛,泄肝阳之目赤,止自汗盗汗,治吐血衄血。”
备注此外,在我国北方地区尚有北玄参的根也常作玄参应用。其区别特征在花序紧缩成穗状;花冠黄绿色;叶较窄。喜生于湿润土壤中。分布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趁痛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8味。趁痛汤的基本资料趁痛汤(《圣济总录》卷八十一)处方鲮鲤甲1两(用蛤粉1两同炒黄色,去蛤粉),地龙(去土,炒)2两,恶实2两,小蓟根叶(锉)1两,五灵脂1两,乳香(研)
倍金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倍金散的基本资料倍金散(《普济方》卷四○四)处方恶实子(炒)2两,神曲(炒)半两,虎杖花1两,山果子(和核)1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小儿疮疹倒靥黑色。用法用量每服
参牛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参牛散的基本资料参牛散(《医统》卷九十一)处方人参、牛蒡子。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痘疮入目。用法用量每服2钱,古米薄荷汤调服。参牛散相关中药材1、牛蒡子别名大力子,恶实
枸杞浸酒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0味。枸杞浸酒的基本资料枸杞浸酒(《圣济总录》卷八)别名枸杞防风酒。处方枸杞子半升,晚蚕沙(炒)半升,恶实(炒)1升,苍耳子(炒)1升,防风(去叉)2升,大麻子(炒)2
天麻浸酒方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7味。天麻浸酒方的基本资料天麻浸酒方(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处方天麻、骨碎补、龙骨、虎骨(酒炙)、乌蛇(酒浸、.去皮骨.炙)、白花蛇(酒浸.去皮骨)、恶实
处方1、通气丸处方木通(锉)射干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恶实(微炒)昆布(洗去咸,焙)词黎勒(煨,去核)海藻(洗去戊,焙)黄耆(锉)各30克白茯苓(去黑皮)23克制法上九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
鸡苏人参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5味。鸡苏人参汤的基本资料鸡苏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二四)处方鸡苏叶1两,恶实(炒)1两,玄参1两,甘草(炙,锉)1两,防风(去叉)半两,人参半两,天门冬(去心,焙)
处方1、菊花散处方菊花2两,旋覆花1两,芎䓖半两,恶实半两(炒),白蒺藜半两(炒去角),石膏(水飞)半两。制法上药除石膏外,为散。功能主治风毒攻入系头,目风眼寒及昏涩。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
钩藤紫草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5味。钩藤紫草汤的基本资料钩藤紫草汤(《治痘全书》卷十四)处方钩藤、紫草茸、牛蒡子。功能主治痘疹惊狂。用法用量水煎服。钩藤紫草汤相关中药材1、牛蒡子别名大力子,恶实,鼠
处方1、连翘散处方连翘半两,白药子3分,丹参半两,山栀子仁半两,柴胡(去苗)半两,甘草(炙,锉)1分,恶实半两,黄柏(去粗皮,蜜炙)半两。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伤寒热毒未解,咽喉壅塞,口内生疮。用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