疔疮丸

Posted 大黄

篇首语: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疔疮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疔疮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

疔疮丸的基本资料

疔疮丸(《疡医大全》卷三十四)

别名神验疔毒丸、疔疮走黄丸。

处方巴豆仁(去皮膜)3钱,明雄3钱,生大黄3钱。

制法上为细末,加飞面醋糊为丸,如金凤花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疔疮;湿痰流注,梅疮初起。

用法用量神验疔毒丸(《古方汇精》卷二)、疔疮走黄丸(《外科方外奇方》卷三》。

疔疮丸相关中药材

1、巴豆

别名巴菽,刚子,江子,老阳子,双眼龙,猛子仁,巴果,巴米,双眼虾,红子仁,豆贡,毒鱼子,銮豆,贡仔,八百力,大叶双眼龙,巴仁,芒子,巴菽,巴贡,药子仁,芦麻子,腊盘子,大风子,泻果,猛子树。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种子。8~9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后,除去果壳,收集种子,晒干。

生境分布多为栽培植物;野生于山谷、溪边、旷野,有时亦见于密林中。分布四川、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江苏。

性状干燥种子呈椭圆形或卵形,略扁,长约1~1.5厦米,直径约6~9毫米,厚约4~7毫米,表面灰棕色至棕色,平滑而少光泽。种阜在种脐的-端,为一细小突起,易脱落。合点在另一端,合点与种阜间有种脊,为一略隆起的纵棱线。横断面略呈方形,种皮薄而坚脆,剥去后,可见种仁,外包膜状银白色的外胚乳。内胚乳肥厚,淡黄色,油质。中央有菲薄的子叶2枚。胚根细小,朝向种阜的一端。气无,味微涩,而后有持久辛辣感。以个大、饱满、种仁色白者佳。粒较空、种仁泛油变色者质次。主产四川、广西、云南、贵州。以四川产量最大,质量较佳。此外,广东、福建等地亦产。

功能主治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外用治喉风,喉痹,恶疮疥癣。①《本经》:“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水肿。荡练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②《别录》:“疗女子月闭,烂胎,金疮脓血不利,丈夫阴颓,杀斑螫毒。”③《药性论》:“主破心腹积聚结气,治十种水肿,痿痹,大腹。”④《本草拾遗》:“主症癖,痃气,痞满,腹内积聚,冷气血块,宿食不消,痰饮吐水。”⑤《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病,泄壅滞,除风补劳,健脾开胃,消痰破血,排脓消肿毒,杀腹藏虫。治恶疮息肉及疥癞疔肿。”⑥《医学启源》:“导气消积,去脏腑停寒,消化寒凉及生冷硬物所伤,去胃中寒湿。”⑦《汤液本草》:“可以通肠,可以止泄。”⑧《纲目》:“治泻痢,惊痫,心腹痛,疝气,风歪,耳聋,喉痹,牙痛,通利关窍。”

备注本植物的根(巴豆树根)、叶(巴豆叶)、种皮(巴豆壳)以及种仁之脂肪油(巴豆油)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2、大黄

别名黄良,火参,肤如,将军,锦纹大黄,川军,黄良,蜀大黄,牛舌大黄,锦纹,生军,香大黄,马蹄黄。

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9~10月间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株,挖取根茎,切除茎叶、支根,刮去粗皮及顶芽,风干、烘干或切片晒干。

性状①北大黄 为掌叶大黄及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根茎。商品有两类:㈠西宁大黄:多加工成圆锥形或腰鼓形,俗称“蛋吉”,长约6~17厘米,直径约3~10厘米;外皮巳除去或有少量残留,外表黄棕色或红棕色,可见到类白色菱形的网状纹理,俗称“锦纹”(系由灰白色薄壁组织与棕红色射线交错而成),有时可见菊花状螺旋形“星点”,一端常有绳孔。质地坚硬,横断面黄棕色,显颗粒性(习称高粱碴),微有油性,近外围有时可见暗色形成层及半径放射向的橘红色射线,髓部中有紫褐色星点,紧密排列成圈环状,并有黄色至棕红色的弯曲线纹,亦称“锦纹”。气特殊,味苦而微涩。主产于青海同仁、同德等地。此外,尚有凉州大黄、河州大黄和岷县大黄,亦皆属西宁大黄一类。其中凉州大黄又名凉黄、狗头大黄,因其整个的形有如狗头,顶端平圆;下部渐细而钝圆,品质亦佳,产于甘肃武威、永登等地。㈡铨水大黄 一般为长形,切成段块,个大形圆者常纵剖成片,质地较松,内色较西宁大黄淡,锦纹不甚明显,断面星点亦排成圈环状,其它与西宁大黄相似。主产于甘肃铨水、西礼等地。属于铨水大黄型的商品,尚有文县大黄、清水大黄、庄浪大黄等数种,产于甘肃文县,成县、清水等地。②南大黄 又名:四川大黄、马蹄大黄。为药用大黄的干燥根茎。多横切成段,一端稍大,形如马蹄,少数亦呈圆锥形或腰鼓形,长约6~12厘米,直径约5~8厘米,栓皮已除去,表面黄棕色或黄色,有微弯曲的棕色线纹(锦纹)。横断面黄褐色,多空隙,星点较大,排列不规则,质较疏松,富纤维性。气味较弱。商品有雅黄、南川大黄等,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及雅安、南川等地。此外,陕西、湖北、贵州、云南、西藏等地亦产。以上各种大黄,均以外表黄棕色、锦纹及星点明显、体重、质坚实、有油性、气清香、味苦而不涩、嚼之发粘者为佳。

功能主治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症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①《本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水谷」一作「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②《别录》:“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③《药性论》:“主寒热,消食,炼五脏,通女子经候,利水肿,破痰实,冷热积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破留血。”④《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塑滞、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痰,利大小便,并敷-切疮疖痈毒。”⑤《纲目》:“主治下痢亦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备注另有一种山大黄为同属植物波叶大黄的根茎及根,又称苦大黄。常呈不规则圆柱形,外表红褐色而黄,无横纹,质坚而轻,断面无星点,无锦纹,有细密而直的红棕色射线。气不香,味苦而涩。质次。服后有腹痛感。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疔疮立效膏

疔疮立效膏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8味。疔疮立效膏的基本资料疔疮立效膏(《中国医学大辞典》)别名疔毒膏。处方松香(制)4两,黄蜡2两,没药(去油)6钱,乳香(去油)6钱,百草霜1两,铜绿1两,白蜡4钱,

疔疮呼脓膏

疔疮呼脓膏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4味。疔疮呼脓膏的基本资料疔疮呼脓膏(《顾氏医径》卷六)别名绿云膏、千捶膏。处方麻油3两(以萆麻子49粒置麻油内,拈楝,去萆麻子),松脂8钱(即葱煮松),樟脑5钱,猪胆

疔疮塞鼻丹

疔疮塞鼻丹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疔疮塞鼻丹的基本资料疔疮塞鼻丹(《集成良方三百种》)处方小枣3个(烧熟去核),巴豆仁3个,银朱3分,雄黄3分。制法上捣为长丸。功能主治疗疮。用法用量绵纸包裹,当中

疔疮走黄

疔毒迅速走散内陷,入于血分;,现神识不清等症,局部肿势漫溢者,称为“疔疮走黄”。多由热毒炽盛或早期失治,或挤压碰伤,或过早切开,邪毒扩散所致。主要表现为疮顶黑陷,无脓,肿势散漫,迅速向四周扩散。伴有寒

反唇疔

疔疮疾患之一。以疔生在唇上,致使唇肿胀而向外翻出,故名。由脾经热毒郁发或胃火炽盛所致。参见“疔疮”条。

锁口疔

疔疮疾患之一。以疔生在口角影响口的张开,故名。是由于心脾二经火毒郁发而成。参见“疔疮”条。

足疔

疔疮疾患之一。生在足部的疔疮的总称。其部位不同,名称亦异。如长在脚趾上的,叫“趾疔”;长在脚丫的,叫“足丫疔”;长在脚底涌泉穴处的,叫“涌泉疔”,长在脚根部的,叫“跟疔”又称“足底疔”。均由湿火下注或

指疔

疔疮疾患之一。是生在手指上的疔疮的总称。以其部位不同,名称亦异。如生在手指头的叫“蛇头疔”;生于指甲两旁,形如蛇眼的,叫“蛇眼疔”;长在指甲根后面的,叫“蛇背疔”;长在手指中节的,叫“蛀节疔”;生而指

面疔

疔疮疾患之一。以其生在面部,故名。多发于颧、额、颊等处。由于热毒蓄结所致。切忌用指强力挤压,否则容易变生险证。参见“疔疮”条。

野菊的功效

《中药大辞典》中认为野菊有以下功效:清热解毒。治痈肿,疔疮,目赤,瘰疬,天疱疮,湿疹。《中华本草》中认为野菊有以下功效:清热解毒。主感冒;气管炎;肝炎;高血压病;痢疾;痈肿;疔疮;目赤肿痛;瘰疬;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