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涤饮

Posted 知母

篇首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荡涤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荡涤饮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7味。

荡涤饮的基本资料

荡涤饮(《喉科种福》卷三)

处方生地5钱,麦冬3钱,知母1钱,僵蚕1钱(酒炒),黄芩1钱,浙贝2钱,花粉2钱,天冬2钱,黄柏1钱,甘草1钱,玉竹6钱,云苓3钱。

功能主治瘟疫白喉初起。

荡涤饮相关中药材

1、玉竹

别名萎蕤,玉参,尾参,铃当菜,小笔管菜,甜草根,靠山竹,委萎,女萎,萎yi,葳蕤,王马,节地,虫蝉,乌萎,青粘,黄芝,地节,萎蕤,马熏,葳参,玉术,山玉竹,笔管子,十样错,竹七根,竹节黄,黄脚鸡,百解药,山姜,黄蔓菁,连竹,西竹,萎莎,女草,娃草,丽草,萎香,山铃子草,铃铛菜,灯笼菜,山包米,芦莉花。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根茎。春、秋二季都可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和泥土,晾晒至外表有粘液渗出,轻撞去毛,分开大小个,继续晾晒至微黄色,进行揉搓、晾晒,如此反复数次,至柔润光亮、无硬心,再晒至足干:或将鲜玉竹蒸透后,边晒边揉,至柔软而透明时再晒干。收贮于干燥通风处,防霉蛀走油。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林下或石隙间,喜阴湿处。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并有栽培。主产河南、江苏、辽宁、湖南、浙江。此外,安徽、江西、山东、陕西、广西、广东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根茎,呈细长圆柱形残略扁,多不分枝,长5~15厘米,直径0.5~1厘米。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稍粗糙,有细纵皱纹,节明显,呈稍隆起的波状环,节间长度多数在l厘米以下,节上有多数不规则散在的细根痕,较大的根痕呈疣状突起,有时可见圆盘状的地上茎痕迹。干燥者质坚硬,角质样而脆,受潮则变柔软。折断面带颗粒性,黄白色。气微弱,味略甜,有粘性。以条长、肉肥、黄白色,光泽柔润者为佳。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除烦,止渴。治热病阴伤,咳嗽烦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小便频数。①《本经》:“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黑野,好颜色,润泽。”②《别录》:“主心腹结气虚热,湿毒腰痛,茎中寒,及目痛眦烂泪出。”③《药性论》:“主时疾寒热,内补不足,去虚劳客热,头痛不安。”④《本草拾遗》:“主聪明,调血气,令人强壮。”⑤《四声本草》:“补中益气。”⑥《日华子本草》:“除烦闷,止渴,润心肺,补五劳七伤,虚损,腰脚疼痛,天行热狂。”⑦李杲:“润肝,除热。”“主风淫四末。”⑧《滇南本草》:“补气血,补中健脾。”⑨《纲目》:“主风温自汗灼热,及劳疟寒热,脾胃虚乏,男子小便频数,失精,一切虚损。”⑩《广西中药志》:“养阴清肺润燥。治阴虚,多汗,燥咳,肺痿。”

备注玉竹还有肥玉竹,明玉竹,尾参等别外。本品味甘,多脂,柔润可食,长于养阴,主要作用于脾胃,故久服不伤脾胃,主治肺阴虚所致的干咳少痰,咽舌燥和温热病后期,或因高烧耗伤津液而出现的津少口渴,食欲不振,胃部不适等症。本品补而不腻,不寒不燥,故有“补益五脏,滋养气血,平补而润,兼除风热”之功,有滋养镇静神经和强心的作用。适用于心悸、心绞痛。经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玉竹还有降血糖作用,还有润泽皮肤,消散皮肤慢性炎症和治疗跌伤扭伤的功效。

2、天冬

别名大当门根,天门冬,明天冬,天冬草,倪铃,丝冬,赶条蛇,多仔婆。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LouH)Merr.的根。秋、冬季采挖,除去须根人沸水中煮或蒸,除去外皮,微火烘干或用硫磺熏后再烘干。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亦栽培于庭园。分布我国中部、西北、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

性状块根长圆纺锤形,长6~20cm,中部直径0.5~2cm。表面黄白色或浅黄棕色,呈油润半透明状。干透者质坚硬而脆,未干透者质柔软,有粘性,断面蜡质样。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白喉。

3、黄芩

别名腐肠,黄文,妒妇,虹胜,经芩,印头,内虚,空肠,子芩,宿芩,条芩,元芩,土金茶根,山茶根,黄金条根,腐肠,黄芩茶。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春季至夏初采收(秋季亦可)。选生长3~4年的植株。将根挖出后除去茎苗、须根及泥土,晒至半干时撞去栓皮,再晒至全干。

生境分布生于草原、高燥砾质的山坡。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四川、云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

性状干燥根呈倒圆锥形,扭曲不直,长7~27厘米,径约1~2厦米。表面深黄色或黄棕色。上部皮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纹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皮细,有顺纹或细皱纹,上下均有稀疏的疣状支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深黄色,中间有棕红色圆心。老根断面中央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朽片状,习称“枯黄芩”或“枯芩”;或因中空而不坚硬,呈劈破状者,习称“黄芩瓣”。根遇潮湿或冷水则变为黄绿色。无臭,味苦。以条粗长、质坚实、色黄、除净外皮者为佳。条短、质松、色深黄、成瓣状者质次。主产河北、内蒙古、山西、山东、陕西等地。此外,辽宁、黑龙江亦产。四川、云南所产的黄芩,为植物滇黄芩的根。药材外形相似,但较细,直径一般约0.5~1厘米,常有分枝,断面为极明显的黄绿色,质量较差。

功能主治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①《本经》:“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治)恶疮,疽蚀,火疡。”②《别录》:“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③陶弘景:“治奔豚,脐下热痛。”④《药性论》:“能治热毒,骨蒸,寒热往来,肠胃不利,破壅气,治五淋,令人宣畅,去关节烦闷,解热渴,治热腹中疞痛,心腹坚胀。”⑤《日华子本草》:“下气,主天行热疾,疔疮,排脓。治乳痈,发背。”⑥《珍珠囊》:“除阳有余,凉心去热,通寒格。”⑦李杲:“治发热口苦。”⑧《滇南本草》:“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胱火,(治)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调经清热,胎有火热不安,清胎热,除六经实火实热。”⑨《纲目》:“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腥,诸失血。”⑩《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嗽,止失血,退往来寒热,风热湿热,头痛,解瘟疫,清咽,疗肺痿肺痈,乳痈发背,尤祛肌表之热,故治斑疹、鼠瘘,疮疡、赤眼;实者凉下焦之热,能除赤痢,热蓄膀胱,五淋涩痛,大肠闭结,便血、漏血。”⑾《科学的民间药草》:“外洗创口,有防腐作用。”

备注下列同属植物亦同供药用:①粘毛黄芩,又名:黄花黄芩。形态与黄芩相似,唯植株较矮,高仅10~27厘米。花淡黄色,花萼密被腺毛及柔毛。小坚果被长柔毛。生砂砾地、荒地或草坡。分布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地。②滇黄芩,又名:西南黄芩。植株矮小,高10~25厘米。茎直立,每节间密被两纵列白色柔毛及腺毛。叶片长椭圆形或广披针形,长达3.5厘米,宽约1.2厘米,全缘或稍具疏齿,两面疏被微柔毛;无柄。总状花序顶生;花冠蓝紫色,外面密被柔毛及腺毛。小坚果椭圆形,棕褐色,被柔毛。生于山区林边或疏林间。分布四川、云南等地。③甘肃黄芩,形态与滇黄芩相近,但叶较宽,呈卵状三角形,叶缘有不等的锯齿,叶柄显著。多生于石山地向阳草坡上。分布甘肃、陕西及山西。④薄叶黄芩,植株较小,高约35厘米。叶较薄,上面无毛或散生短毛,下面叶脉及边缘具短毛,散生腺点。分布东北至宁夏等地。⑤丽江黄芩,茎高20~36厘米,被倒向小疏柔毛。叶近无柄,椭圆状卵形或椭圆形。花冠黄白色、黄色至绿黄色,常带紫斑。生灌丛、草坡或松林下。分布云南西北部。⑥川黄芩,茎高10~30厘米。叶片大多为卵形。花冠白色、绿白色至紫色、紫蓝色。小坚果卵球形,具瘤。生于草坡、高山森林林缘。分布四川西部。

4、甘草

别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状茎。秋季采挖,除去茎基、枝叉、须根等,截成适当长短的段,晒至半干,打成小捆,再晒至全干。也有将外面栓皮削去者,称为“粉草”。置干燥通风处,防霉蛀。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干燥的钙质草原、河岸砂质土等地。分布东北、西北、华北等地。主产内蒙古、甘肃;其次为陕西、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青海、新疆等地。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所产品质最优。

性状干燥根呈长圆柱形,不分枝,多截成长30~120厘米的段,直径0.6~3.3厘米。带皮的甘草,外皮松紧不等,显红棕色、棕色或灰棕色,具显着的皱纹、沟纹及稀疏的细根痕,皮孔横生,微突起,呈暗黄色。两端切面平齐,切面中央稍陷下。质坚实而重。断面纤维性,黄白色,粉性,有一明显的环纹和菊花心,常形成裂隙.微具特异的香气,味甜而特殊。根状茎形状与根相似,但表面有芽痕,横切面中央有髓。粉草外表平坦,淡黄色,纤维性,有纵裂纹。带皮甘草以外皮细紧、有皱沟、红棕色、质坚实、粉性足、断面黄白色者为佳;外皮粗糙,灰棕色、质松、粉性小、断面深黄色者为次;外皮棕黑色、质坚硬、断面棕黄色、味苦者不可入药。粉草较带皮甘草为佳。

功能主治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⑤《珍珠囊》:“补血,养胃。”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备注除上述主要品种外,尚有以下向属植物亦入药用。①光果甘草,又名:欧甘草。其特征为局部被有白霜和疏柔毛,不具腺毛,小叶长椭圆形或狭长卵形。荚果长圆形,扁而直或略弯曲。分布新疆。②黄甘草,其特征茎上部被微毛或近无毛.荚果略作镰状弯曲,膨胀,具腺毛。分布甘肃。③胀果甘草,其特征小叶3~5片,稀达7片,下面中脉无毛。荚果长圆形而直,膨胀。分布新疆、甘肃等地。

5、知母

别名蚳母,连母,野蓼,地参,水参,水浚,货母,蝭母,芪母,提母,女雷,女理,鹿列,韭逢,儿踵草,东根,苦心,儿草,水须,昌支,蒜瓣子草,兔子油草,山韭菜,羊胡子根,穿地龙,虾草,马马草,淮知母,蚔母,蒜辫子草。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茎。春、秋均可采挖,以秋季采者较佳。栽培三年后开始收获。挖出根茎,除去茎苗及须根,保留黄绒毛和浅黄色的叶痕及茎痕晒干者,为“毛知母”;鲜时剥去栓皮晒干者为“光知母”。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干燥的丘陵地及固定的砂丘上。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地。

性状①毛知母为带皮的干燥根茎,呈扁圆柱形,微弯曲,一端较粗,一端较细,偶有2~3分歧,长3~17厘米,直径0.8~2厘米。根头部有浅黄色的叶痕及茎痕残留,俗称“金包头”;上面中央有一道下陷的纵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密生金黄色扁平的绒毛,由两侧向根茎上方集中;另一面较皱缩,并有多数凹陷或突起的小圆点状根痕,黄绒毛少或无。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平坦。无臭,味甘而苦,带粘性。以肥大、质硬、表面被金黄色绒毛、断面黄白色者为佳。瘦长、形扁、外毛灰黑、内色暗者为质次。②光知母 又名:知母肉。为去皮的干燥根茎。较毛知母瘦小,长约3~13厘米,直径约1厘米。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扭曲的纵沟,一侧可见多数不规则散在的小形根痕。质硬,易折断,断面白色或黄白色,有的显筋脉点,水浸后有粘液。气味同毛知母。以肥大、滋润、质硬、色黄白、嚼之发粘者为佳。主产河北、山西。此外,河南、内蒙古、甘肃、陕西以及东北等地亦产。以河北易县所产品质最佳,称“西陵知母”。西南及中南都销毛知母;华北,东北销光知母。

功能主治滋阴降火,润燥滑肠。治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大便燥结,小便不利。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知母有清热泻火除烦的作用。与石膏配伍有协同之效,如白虎汤。用于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痰稠等证。本品有清泻肺火,滋阴润肺之效,常与贝母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即二母散。用于阴虚火旺,肺肾亏所致的骨节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知母有滋阴降火的作用。常同黄柏相须为用,配入养阴药中,如知柏地黄丸。可用于阴虚消渴,症见口渴、饮多、尿多者。本品有滋阴润澡、生津止渴功效。同天花粉、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强疗效,如玉液汤。清热泻火:用于高热烦渴,常配生石膏;用于肺热咳嗽,常配贝母。滋阴降火:用于阴虚之发热、盗汗,常配黄柏、地黄。①《本经》:“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②《别录》:“疗伤寒久疟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及风汗内疸。”③陶弘景:“甚疗热结,亦主疟热烦。”④《药性论》:“主治心烦躁闷,骨热劳往来,生产后蓐劳,肾气劳,憎寒虚损,患人虚而口干,加而用之。”⑤《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消痰止嗽,润心肺,补虚乏,安心止惊悸。”⑥张元素:“凉心去热,治阳明火热,泻膀胱肾经火,热厥头痛,下痢腰痛,喉中腥臭。”⑦王好古:“泻肺火,滋肾水,治命门相火有余。”⑧《纲目》:“安胎,止子烦,辟射工溪毒。”⑨《本草求原》:“治嗽血,喘,淋,口病,尿血,呃逆,盗汗,遗精,痹痿,瘈疭。”

6、黄柏

别名檗木,檗皮,黄檗,元柏,檗木。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柏或黄皮树的树皮。3~6月间采收。选十年以上的黄柏,轮流剥取部分树皮。不能一次剥尽,以保持原树继续生长。剥去后,即自行生长新皮,未割部分可在下年采收。将剩下的树皮晒至半干,压平,刮净粗皮(栓皮),至显黄色为度,不可伤及内皮,刷净晒干,放置干燥通风处,防霉变色。

性状①东黄柏 又名:关柏、关黄柏。为植物黄柏的干燥树皮。呈稍弯曲的板片状,边缘不整齐,长宽不一,厚约2~4毫米。栓皮留存或已剥离,栓皮较厚,表面灰白色;栓皮剥离者,表面棕黄色,平坦或有抽皱及皮孔;内表面灰黄色。质较松,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淡黄色稍带绿。气微,味苦。粉末遇水即带粘性,并使水染成黄色。以片张厚大、鲜黄色、无栓皮者为佳。主产辽宁、吉林、河北。此外,黑龙江、内蒙古亦产。以辽宁产量最大。②川黄柏(《得配本草》)为植物黄皮树及其变型变种的干燥树皮。呈稍弯曲的板片状,边缘不整齐,长宽不一,厚约3~5毫米,栓皮多已剥离。外表面深黄色,较平坦,有纵棱线及棕色皮孔;内表面灰黄色或黄色。质坚硬而轻,易折断,折断面纤维性,呈片状分裂,鲜黄色。气微,味苦,嚼之有粘滑性,能使水染黄色。以片张厚大、鲜黄色、无栓皮者为佳。主产四川、贵州、湖北、云南。此外,湖南、甘肃、广西亦产。以四川、贵州产量最大。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热痢,泄泻,消渴,黄疸,痿躄,梦遗,淋浊,痔疮,便血,亦白带下,骨蒸劳热,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①《本经》:“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②《别录》:“疗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③《药性论》:“主男子阴痿。治下血如鸡鸭肝片;及男子茎上疮,屑末敷之。”④《本草拾遗》:“主热疮疱起,虫疮,痢,下血,杀蛀虫;煎服,主消渴。”⑤《日华子本草》:“安心除劳,治骨蒸,洗肝,明目,多泪,口干,心热,杀疳虫,治蛔心痛,疥癣,蜜炙治鼻洪,肠风,泻血,后分急热肿痛。”⑥《珍珠囊》:“治肾水。膀胱不足,诸痿厥,腰膝无力。”⑦《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泻膀胱龙火,利结小便,下焦湿肿,痢疾先见血,脐中痛,补肾水不足。”⑧《用药心法》:“治疮痛不可忍者。”⑨《兰室秘藏》:“泻冲脉之邪。治夏月气上冲咽不得息而喘息有音不得卧。”⑩《纲目》:“敷小儿头疮。”⑾《现代实用中药》:“打扑挫筋等,磨粉调如泥状涂贴。”

备注黄皮树的变种秃叶黄皮树(分布湖北、四川、贵州、陕西)、峨嵋黄皮树(分布四川)、云南黄皮树(分布云南)、镰刀叶黄皮树(分布云南)等也同等入药。

7、麦冬

别名麦门冬,沿阶草。

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用于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阴不足之心悸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证。配沙参、川贝可治肺阴虚干咳。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荡涤水

荡涤水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0味。荡涤水的基本资料荡涤水(《喉科家训》卷一)处方香白芷2钱3分,三奈片2钱,广藿香3钱,地骨皮3钱,二宝花4钱,北细辛3钱,荆芥穗2钱,川柏片3钱,青防风3钱,生甘草

在美妙乐曲声中荡涤身心

早在古埃及时代,已有人把音乐称为“灵魂之药”,我国古代亦有“以戏代药”、“乐疗”等以音乐养生的方法。音乐疗疾源远流长。《礼记》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古籍《吕氏春秋》之《适

急方

是治疗急病重病的方剂。有四种意义:病势危急,应迅速救治的;用汤剂荡涤的作用较速;药性剧烈,气味都很雄厚;急则治标的方。急方如温法中回阳救逆的“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即是。参见“热剂”条。

哪些中药可引起腹泻?

可引起腹泻的中药主要是泻下药:  (1)大黄:本品苦寒沉降,善荡涤胃肠,峻下实热,走而不守,有斩关夺隘之功,主入阳明大肠经,攻积导滞,泻热通便。现代研究认为,大黄所含结合蒽醌为泻下主要成分,能刺激大肠

哪些中药可引起腹泻?

可引起腹泻的中药主要是泻下药:  (1)大黄:本品苦寒沉降,善荡涤胃肠,峻下实热,走而不守,有斩关夺隘之功,主入阳明大肠经,攻积导滞,泻热通便。现代研究认为,大黄所含结合蒽醌为泻下主要成分,能刺激大肠

含有风化硝的处方

风化硝,咸、苦,寒。荡涤肠垢,破结消肿。主治时行热病,六腑积热,大便坚秘,目赤头痛等症。本文介绍了含有风化硝的处方1个。处方1、立效散处方赤小豆、赤芍药、枳壳、风化硝、商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坐

知识大全 杨梅饮的做法,杨梅饮怎么做好吃,杨梅饮的家常做法

杨梅饮的做法,杨梅饮怎么做好吃,杨梅饮的家常做法主料杨梅500g辅料冰糖15g饮用水600ml步骤1.将杨梅清洗干净,用盐水泡15分钟左右,沥干。2.锅里加入杨梅、冰糖。3.加入600ml饮用水。4.

知识大全 洛夫《烟之外》表达什么意思

洛夫《烟之外》表达什么意思诗人洛夫自喻是漂泊异乡的云,《烟之外》隐藏了诗人在“潮起潮落”的夜幕中那种远离故土的如纱似烟的深深思恋,让读者心头泛起层层涟漪,并尽情地荡涤开去。《烟之外》是台湾最著名的现代

葱油饮

葱油饮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葱油饮的基本资料葱油饮(《不知医必要》卷二)处方葱白汁1酒杯,真芝麻油1酒杯。功能主治脾胃虫痛,渴或饮水,口吐清水者。用法用量上先饮葱汁,随即饮麻油。葱油饮(《卫生鸿

白马饮

白马饮的基本资料。白马饮的基本资料白马饮(方出《千金》卷十一,名见《仙拈集》卷一)处方白马尿(铜器中承取)。功能主治伏梁气,酒鳖攻心者。用法用量《本草纲目》:马尿治症瘕有验。白马饮(《仙拈集》卷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