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枣散
Posted 芫花
篇首语:行为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大枣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枣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
大枣散的基本资料
大枣散(《圣济总录》卷八十)处方芫花(微炒)1分,甘遂(炙)半两,大戟(煨,去皮)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遍体浮肿,腹胀上气,不得卧,大小便涩。太阳中风,下利,呕逆,短气,不恶寒,热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引胁下痛。兼及水肿,腹胁胀,酒食积,肠垢积滞,痃癖肾积,蓄热极痛,上气久不已。并风热燥甚,结于下焦,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以大枣10枚,水1盏半,煮枣20沸,去枣调药,空心顿服。当利勿止。如此3服后,可服海蛤丸。
注意愈后3年,不得食肉、入房。不尔,病必重发。
大枣散相关中药材
1、甘遂别名猫儿眼,化骨丹,甘泽,肿手花,萱根子,主田,重泽,甘藁,陵藁,苦泽,白泽,鬼丑,陵泽,肿手花根,九头狮子草,头痛花,猫儿眼,陵津。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根。春季开花前或秋末茎苗枯萎后采挖根部,除去泥土、外皮,以硫黄熏后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山沟荒地。分布陕西、河南、山西、甘肃、河北等地。主产陕西、山东、甘肃、河南等地。
性状干燥根呈连珠状纺锤形、长椭圆形,长3~9厘米,直径0.6~1.5厘米;亦有细长呈不规则的棒状者,略弯曲或扭曲,长3~10厘米,直径2~5毫米。表面白色或浅黄白色,常残留少数淡黄色的须根或末去净的赤褐色栓皮。质轻,易折断,断面粉性,皮部白色,约占半径的1/2,本部浅黄色。气微,味微甘而有持久的刺激性。以肥大饱满,表面白色或黄白色,细腻,断面粉性足,无纤维者为佳。根细长,黄棕色,粉性少,断面纤维性强者为次。
功能主治泻水饮,破积聚。通二便。治水肿胀满,留饮,结胸,痢痫,噎膈,症瘕积聚,二便不通。①《本经》:“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症坚积聚,利水谷道。”②《别录》:“下五水,散膀胱留热,皮中痞,热气肿满。”③《药性论》:“能泻十二种水疾,治心腹坚满,下水,去痰水,主皮肤浮肿。”④《纲目》:“泻肾经及隧道水湿,脚气,阴囊肿坠,痰迷癫痫,噎膈痞塞。”
2、大戟别名邛巨,红芽大戟,紫大戟,下马仙,京大戟。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大戟或茜草科植物红芽大戟的根。春季未发芽前,或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晒干。
性状①京大戟 为植物大戟的干燥根。呈圆柱形或圆锥形,长16~20厘米,直径可达4厘米,表面灰棕色至深棕色,粗糙而具侧根,顶端多膨大,上有许多圆形的地上茎痕,向下渐细,有纵直沟纹及横生皮孔与支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面纤维性,类白色至灰棕色。气无,味苦涩。以根条均匀,肥嫩、质软无须者为佳。主产江苏。此外,四川、江西、广西等地亦产。②红大戟 为植物红芽大戟的干燥根。又名:红毛大戟、红芽戟、南大戟。呈长圆锥形至纺锤形,多不分歧,偶有分歧者,长6~8~14厘米,直径O.6~1厘米。表面灰棕色至红棕色;多扭转的皱纹,有时可见横生皮孔及支根残基或支根痕;顶端有地上茎痕。质坚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呈红褐色至棕黄色。气微,味辣刺喉。以条大,肥壮,色紫红、坚实无须根者为佳。主产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地。此外,大戟科植物准噶尔大戟的根,在新疆亦作大戟使用。
功能主治泻水沈,利二便。治水肿,水臌,痰饮,瘰疬,痈疽肿毒。①《本经》:“主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厢,吐逆。”②《别录》:“主颈腋痈肿,头痛,发汗,利大小肠。”③《药性论》:“下恶血癖块,腹内雷鸣,通月水,善治瘀血,能堕胎孕。”④《日华子本草》:“泻毒药,泄天行黄病、温疟,破症瘕。”⑤《本草图经》:“治隐疹风及风毒脚肿。”⑥《医学启源》:“泻肺。”⑦《本草正》:“性峻利,善逐水邪痰涎,泻湿热胀满。”⑧《药征》:“主利水,旁治掣痛,咳烦。”⑨《现代实用中药》:“用于壮实体质之腹水,全身水肿。胸肋膜积水等。”⑩《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杀虫。”
备注历代《本草》所载大戟,品种亦不止一种,但大多数是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如《蜀本草》中所述的大戟,《本草图经》的“滁州大戟”、“并州大戟”以及《植物名实图考》中的“大戟”所述的形态都和大戟科大戟近似。此外,《本草图经》中的“河中府大戟”,似为豆科植物;《纲目》所称的“北方绵大戟”,似即今之绵大戟(参见“狼毒”条);至于茜草科的红芽大戟,《本草》中未见收载,但为目前大戟药材中使用最广的一种。
3、芫花别名南芫花,芫花条,药鱼草,莞花,头痛花,闷头花,老鼠花,癞头花,金腰带,浮胀草,去水,败花,赤芫,儿草,毒鱼,杜芫,闹鱼花,棉花条,大米花,芫条花,野丁香花,九龙花,地棉花,银腰带,小叶金腰带,南芫花,毒老鼠花,紫金花。
来源为瑞香科植物芫花的花蕾。春季花未开放前采摘,拣去杂质,晒干或烘干。
生境分布生于路旁、山坡,或栽培于庭园。分布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等地。产安徽、江苏、浙江、四川、山东、福建、湖北等地。
性状干燥花蕾呈弯曲或稍压扁的棒锤状,长约1厘米,直径约0.3厘米,常单朵或3~7朵成簇。上端稍膨大,裂为4片,淡黄棕色,下端较细,灰棕色,密布白色绒毛。花心较硬,呈紫红色。全花质软。气微香,久嗅能致头痛,味微甘。嚼之有辣感。以花蕾多而整齐。淡紫色者为佳。
功能主治逐水,涤痰。治痰饮癖积,喘咳,水肿,胁痛,心腹症结胀满,食物中毒,疟母,痈肿。①《本经》:“主咳逆上气,喉鸣喘,咽肿短气,鬼疟,疝瘕,痈肿。”②《别录》:“消胸中痰水,喜唾,水肿,五水在五藏皮肤及腰痛,下寒毒、肉毒。”③《药性论》:“治心腹胀满,去水气,利五脏寒痰,涕唾如胶者。主通利血脉,治恶疮风痹湿,一切毒风,四肢挛急,不能行步,能泻水肿胀满。”④《日华子本草》:“疗嗽,瘅疟。”⑤《纲目》:“治水饮痰辩,胁下痛。”⑥《本草原始》:“煎汁渍丝线,系痔易落,(并能)系瘤。”
备注除上述品种外,尚有黄芫花,为同科植物河朔芫花的干燥花蕾。与芜花相似而略小,长约0.3~1厘米。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有白色细绒毛。产于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亦同等使用。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处方1、锦灰散处方锦帛(烧灰,微存性)1钱,雄鼠粪(微炒)7粒,大枣(去核)3分,麝香(研)少许。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小儿初生至7日,脐风发肿,欲落者。用法用量看脐欲落不落时,即用药封之。注意忌外风入
草果子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8味。草果子散的基本资料草果子散(《幼幼新书》卷十七引《吉氏家传方》)处方草果子半两,半夏半两,柴胡1两,厚朴1两,甘草(炙)1两,乌梅1两,大枣1两,常山1分。制法上为
回浆合宜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7味。回浆合宜散的基本资料回浆合宜散(《救偏琐言·备用良方》卷十)处方白芍、防风、米仁、甘草、茯苓、山楂、扁豆、大枣。功能主治痘疹血收浆足,别无燥热之证者。回浆合宜散相
调脾内托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7味。调脾内托散的基本资料调脾内托散(《痘疹传心录》卷十五)处方人参、黄耆、甘草、陈皮、白术、藿香、大枣、煨姜、陈仓米。功能主治益气调脾。主痘疹。调脾内托散相关中药材1
四味枳实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四味枳实散的基本资料四味枳实散(《医学入门》卷七)处方枳实30克人参川芎芍药各15克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治肝气不足,两胁疼痛。用法用量每服6克,生姜、大枣汤调服
黄耆当归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9味。黄耆当归散的基本资料黄耆当归散(《普济方》卷三五○)处方黄耆2两,当归2两,芍药2两,人参2两,桂心8分,甘草8分,川芎8分,生姜8分,大枣12枚。制法上为散。功
加料五加皮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4味。加料五加皮散的基本资料加料五加皮散(《朱氏集验方》卷四)处方五加皮饮加泽泻、生姜、大枣。制法水煎,先服3服。次用大戟、甘遂等分为末,面糊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
处方1、防风散处方羌活、防风、枳实、川芎、粉草、大黄(煨)、赤芍各等分。功能主治小儿风热痰壅,大便不通。用法用量上每服2钱,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五处方2、白鲜皮散处方白鲜皮半两
血虚感冒常用中成药为: (1)当归川芎煎汤送服风寒表虚感冒冲剂本方可散风解肌,养血和营。方中桂枝解肌祛风,芍药敛阴和营,桂、芍为伍,可调和营卫;生姜辛散,助桂枝解表散寒,大枣益阴和营,姜、枣同用,亦
血虚感冒常用中成药为: (1)当归川芎煎汤送服风寒表虚感冒冲剂本方可散风解肌,养血和营。方中桂枝解肌祛风,芍药敛阴和营,桂、芍为伍,可调和营卫;生姜辛散,助桂枝解表散寒,大枣益阴和营,姜、枣同用,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