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毒汤

Posted 苍术

篇首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却毒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却毒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0味。

却毒汤的基本资料

却毒汤(《医宗金鉴》卷六十九)

处方瓦松 马齿苋 甘草(生)各15克 川文蛤 川椒 苍术 防风 葱白 枳壳 侧柏叶各9克 焰消30克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杀虫止痒。治肛门、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水1.25升,煎至750毫升。先熏后洗,日用三次。

却毒汤相关中药材

1、马齿苋

别名马齿菜,马苋菜,猪母菜,瓜仁菜,瓜子菜,长寿菜,马蛇子菜,马齿草,马苋,马齿菜,马齿龙芽,五方草,长命菜,九头狮子草,灰苋,马踏菜,酱瓣草,安乐菜,酸苋,豆板菜,长命苋,酱瓣豆草,蛇草,酸味菜,狮子草,地马莱,蚂蚁菜,耐旱菜,五行草,地马菜。

来源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全草。夏、秋两季当茎叶茂盛时采收,割取全草,洗净泥土,用沸水略烫后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田野、荒芜地及路旁。我国大部地区都有分布。全国各地均产。

性状干燥全草皱缩卷曲,常缠结成团。茎细而扭曲,长约15厘米。表面黄褐色至绿褐色,有明显的纵沟纹。质脆,易折断,折断面中心黄白色。叶多皱缩或破碎,暗绿色或深褐色。枝顶端常有椭圆形蒴果或其裂丬残留,果内有多数细小的种子。气微弱而特殊,味微酸而有粘性。以棵小、质嫩、叶多、青绿色者为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血消肿。治热痢脓血,热淋,血淋,带下,痈肿恶疮,丹毒,痕疬。用于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常配黄连、木香。内服或捣汁外敷,治痈肿。亦用于便血、子宫出血,有止血作用。①《唐本草》:“主诸肿瘘疣目,捣揩之;饮汁主反胃,诸淋,金疮血流,破血癖症癖,小儿尤良;用汁洗紧唇、面疱、马汗、射工毒涂之瘥”②孟姺:“湿癣白秃,以马齿膏和灰涂敷。治疳痢及一切风,敷杖疮”③《食疗本草》:“明门。亦治疳痢”④《本草拾遗》:“止消渴”⑤《蜀本草》:“主尸脚(人脚无冬夏常拆裂)、阴肿”⑥《开宝本草》:“主目盲白霄,利大小便,去寒热,杀诸虫,止渴,破癥结痈疮。又烧为灰,和多年醋滓,先灸丁肿。以封之,即根出.生捣绞汁服,当利下恶物,去白虫”⑦《日用本草》:“凉肝退翳”⑧《滇南本草》:“益气,消暑热,宽中下气,润肠,消积滞,杀虫,疗疮红肿疼痛”⑨《纲目》:“散血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治产后虚汗”⑩《生草药性备要》:“治红痢症,清热毒,洗痔疮疳疔”

备注马齿苋所主诸病,皆只取其散血消肿之功,但现在本品已成为治菌痢的要药。近年来,又用以治百日咳、肺结核及化脓性疾病。此外本品还有利尿的作用。

2、侧柏叶

别名柏叶,扁柏叶,丛柏叶,柏叶,扁柏,香柏,柏树,柏子树。

来源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嫩枝与叶。夏、秋采收,剪取小枝,晾干。

生境分布喜生湿润肥沃的山坡。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性状干燥枝叶,长短不一,分枝稠密。叶为细小鳞片状,贴伏于扁平的枝上,交互对生,青绿色。小枝扁平,线形,外表棕褐色。质脆,易折断。微有清香气,味微苦,微辛。以叶嫩、青绿色,无碎末者为佳。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祛风湿,散肿毒。治吐血、衄血、尿血、血痢、肠风、崩漏,风湿痹痛,细菌性痢疾,高血压,咳嗽,丹毒,痄腮,烫伤。①《别录》:“主吐血、衄血、痢血、崩中赤白。轻身益气,令人耐寒暑,去湿痹,生肌”②《药性论》:“止尿血,能治冷风历节疼痛”③《日华子本草》:“炙窨冻疮”④《本草图经》:“杀五藏虫”⑤《本草正》:“善清血凉血,去湿热湿痹,骨节疼痛。捣烂可敷火丹,散痄腮肿痛热毒”⑥《生草药性备要》:“散血敷疮,同片糖捶敷。亦治跌打”⑦《医林纂要》:“泄肺逆,泻心火,平肝热,清血分之热”⑧《岭南采药录》:“凉血行气,祛风,利小便,散瘀”

备注西藏地区所用的侧柏叶,为喜马拉雅柏木和曲枝柏的叶。上述植物的种仁,在当地亦作柏子仁入药。

3、葱白

别名葱茎白,葱白头,大葱。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葱的鳞茎。采挖后切去须根及叶,剥除外膜。

生境分布我国各地均有栽植。

功能主治发表,通阳,解毒。治伤寒寒热头痛,阴寒腹痛,虫积内阻,二便不通,痢疾,痈肿。①《本经》:“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②《别录》:治“伤寒骨肉痛,喉痹不通,安胎。”③孟诜:“通关节,止衄血,利大小便”④《日华子本草》:“治天行时疾,头痛热狂,通大小肠,霍乱转筋及责豚气,脚气,心腹痛,目眩及止心迷闷”⑤《用药心法》:“通阳气,发散风邪”⑥李杲:“治阳明下痢下血”⑦《日用本草》:“能达表和里,安胎止血”⑧《本草蒙筌》:“蛇伤、蚯蚓伤,和盐罯即解”⑨《纲目》:“除风湿,身痛麻痹,虫积心痛,止大人阳脱,阴毒腹痛,小儿盘肠内钓,妇人妊娠溺血,通奶汁,散乳痈,利耳鸣,涂猘犬毒”

4、防风

别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屏风,风肉,铜芸,茴芸,茴草,闾根,百蜚。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春、秋均可采挖,将根挖出后,除去茎叶及泥土,先晒至八成干,捆把后,再晒至足干。

生境分布野生于丘陵地带山坡草丛中,或田边、路旁,高山中、下部。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湖南等地。

性状干燥的根,呈圆锥形或纺锤形,稍弯曲,长20~30厘米,根头部直径约1厘米,中部直径1~1.5厘米。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根头部有密集的细环节,节上有棕色粗毛,顶端有茎的残痕;根部外皮皱缩而粗糙,有不整齐的纵皱及细横纹,除散生污黄色的横长皮孔外,点状突起的须根痕也随处可见。质松而软,易折断,断而不平坦,木部淡黄色,皮部黄棕色有裂隙,射线呈放射状。气微香,味微甘。以条粗壮、皮细而紧、无毛头、断面有棕色环、中心色淡黄者为佳。外皮粗糙、有毛头,带硬苗者质次。主产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此外,辽防风药材宁、山东、山西、陕西等地亦产。以黑龙江产量最大。在商品中,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所产的称"关防风"或"东防风",品质最佳;内蒙古(西部)、河北(承德、张家口)所产的"口防风"和山西所产的"西防风"品质次于关防风;河北(保定、唐山)及山东所产的称"山防风",又称"黄防风"、"青防风",品质亦较次。

鉴别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5~30列细胞。皮层窄,有较大的椭圆形油管。韧皮部较宽,有多数类圆形油管,周围分泌细胞4~8个,管内可见金黄色分泌物;射线多弯曲,外侧常成裂隙。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甚多,呈放射状排列。根头处有髓,薄壁组织中偶见石细胞。粉末淡棕色。油管直径17~60μm,充满金黄色分泌物。叶基维管束常伴有纤维束。网纹导管直径14~85μm。石细胞少见,黄绿色,长圆形或类长方形,壁较厚。

功能主治发表,祛风,胜湿,止痛。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①《本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②《本草经集注》:“杀附子毒。”③《别录》:“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④《日华子本草》:“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风赤眼,止泪及瘫缓,通利五脏关脉,五劳七伤,羸损盗汗,心烦体重,能安神定志,匀气脉。”⑤《珍珠囊》:“身:去上风,梢:去下风。”⑥《药类法象》:“治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⑦王好占:“搜肝气。”⑧《长沙药解》:“行经络,逐湿淫,通关节,止疼痛,舒筋脉,伸急挛,活肢节,起瘫痪,敛自汗、盔汗,断漏下、崩中。”⑨《本草求原》:“解乌头、芫花、野菌诸热药毒。”

备注除上述正品防风外,尚有以下几种,均为地区习惯用药。①川防风为同科植物短裂藁本的根,详"川防风"条。②竹叶防风 为同科植物竹叶防风的根,详"竹叶防风"条。③云防风 为同科植物松叶防风的根,产云南、四川。植物高30~100厘米,茎有细条纹。叶为2回或3回成三数分裂,裂片狭线形或线状披针形,中部以上茎生叶有叶鞘。伞形花序,花序柄延长,坚硬;无总苞或仅有叶状总苞1片;伞辐6~8,长短不一;小总苞片约10片;萼缺;花冠黄色。果卵形。④新疆防风 为同科植物细叶防风的根。产新疆。植物高1~2米。基生叶多数,3回羽状全裂,裂片线形;茎生叶较小。伞形花序,伞辐少数,不等长,被短柔毛;总苞有5~10片披针形苞片,背面被短柔毛;小伞形花序有花多数,集成头状,小总苞有6~7片小苞片;萼齿短,丝状;花瓣白色。果近圆柱形,密生柔毛。

5、瓦松

别名瓦花,瓦塔,狗指甲,昨叶荷草,屋上无根草,向天草,瓦花,石莲花,厝莲,干滴落,猫头草,天蓬草,瓦霜,瓦葱,酸塔,塔松,兔子拐杖,干吊鳖,石塔花,狼爪子,酸溜溜,瓦宝塔,瓦莲花,岩松,屋松,岩笋,瓦玉,松笋,松玉,岩脂,瓦莲。

来源为景天科植物瓦松或晚红瓦松等的全草。夏、秋采收,将全株连根拔起,除去根及杂质,反复晒几次至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性状干燥的全草,茎呈黄褐色或暗棕褐色,长12~20厘米,上有多数叶脱落后的疤痕,交互连接成棱形花纹。叶灰绿色或黄褐色,皱缩卷曲,多巳脱落,长12~15毫米,宽约3毫米,茎上部叶间带有小花,呈红褐色,小花柄长短不一。质轻脆,易碎。气微,味酸。以花穗带红色、老者为佳。此外,同属植物黄花瓦松的全草亦同供药用,分布西藏、新疆、内蒙古、吉林等地。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利湿,消肿。治吐血,鼻衄,血痢,肝炎,疟疾,热淋,痔疮,湿疹,痈毒,疔疮,汤火灼伤。①《唐本草》:“主口中干痛,水谷血痢,止血”②《本草图经》:“行女子经络”③《纲目》:“大肠下血,烧灰,水服一钱,又涂诸疮不敛”④《本草再新》:“治百毒,疗火疮,消肿杀虫”⑤《分类草药性》:“治一切痔疮肿痛出血,煎水熏洗”⑥《科学的民间药草》:“通便”⑦《河北药材》:“治水臌”⑧《泉州本草》:“清热,解毒,利小便”

6、枳壳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枸橘、酸橙、香圆或玳玳花等将近成熟的果实。7~8月间采收,从中部横切成两半,阴干、风干或微火烘干。

性状①绿衣枳壳 为植物枸橘的近成熟果实,呈半圆球形,直径约2~3.5厘米。外皮橙褐色或绿黄色,散有众多小油点及网状隆起的皱纹,密被细柔毛。果实顶端的一面有明显的花柱残基,基部的一面有果柄痕或残留短果柄。横切面果皮厚4~6毫米,黄白色,沿外缘有1~2列棕黄色油点;瓤囊6~8瓣,干缩呈棕褐色;中心柱宽4~6毫米。气香,汁胞味微酸苦。产福建、陕西等地。②酸橙枳壳 又名:川枳壳、江枳壳。为植物酸橙的近成熟果实,多横切成半圆球形,直径4.5~5.5厘米。表面绿褐色或绿棕色,略粗糙,散生多数油点。顶端一面有花柱残基,基部一面有果柄痕。横切面果皮厚约6~12毫米,中果皮黄白色,边缘有1~2列棕黄色油点;瓤囊10~13瓣,棕褐色,每瓤囊中常有种子数粒;中心柱宽7~11毫米。气香,汁胞味苦而后酸。产四川、江西、浙江等地。③香圆枳壳 又名:江枳壳、川枳壳。为植物香圆的近成熟果实,外形与酸橙枳壳相似。表面褐色或棕褐色,花柱残基的周围通常有一圈金钱环。横断面果皮厚7~13毫米,中果皮呈灰白色或白色;瓤囊10~12瓣;中心柱宽4~7毫米。气香,汁胞味酸而后苦。产四川、江西、浙江等地。④玳玳花枳壳 又名:苏枳壳。为植物玳玳花的近成熟果实,通常横切为二,呈半圆球形,直径3~4厘米。表面青黄色或橙黄色,有众多细小的油点及网状皱纹。顶端一面有微小凸起的花柱残基,基部的一面有残存的宿萼及果柄痕。横断面果皮厚5~10毫米,棕黄色;瓤囊9~12瓣;中心柱宽4~8毫米。气香,汁胞味苦而后酸。产江苏。商品枳壳,除上述四种外,尚有以甜橙(福建、贵州、云南),枸橼(云南)等的近成熟果实作枳壳使用。参见“甜橙”、“香橼”条。

功能主治破气,行痰,消积。治胸膈痰滞,胸痞,胁胀,食积,噫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①《药性论》:“治遍身风疹,肌中如麻豆恶痒,主肠风痔疾,心腹结气,两胁胀虚,关膈拥塞。”②《日华子本草》:“健脾开胃,调五脏,下气,止呕逆,消痰。治反胃,霍乱泻痢,消食,破症结痃癖,五膈气,除风明目及肺气水肿,利大小肠,皮肤痒。痔肿可炙熨。”③《开宝本草》:“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大肠风,安胃,止风痛。”④《珍珠囊》:“破气,泄肺中不利之气。”⑤《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破心下坚痞,利胸中气,化痰,消食。”⑥《纲目》:“治里急后重。”⑦《现代实用中药》:“治咳嗽,水肿,便秘,子宫下垂,脱肛。”

7、甘草

别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状茎。秋季采挖,除去茎基、枝叉、须根等,截成适当长短的段,晒至半干,打成小捆,再晒至全干。也有将外面栓皮削去者,称为“粉草”。置干燥通风处,防霉蛀。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干燥的钙质草原、河岸砂质土等地。分布东北、西北、华北等地。主产内蒙古、甘肃;其次为陕西、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青海、新疆等地。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所产品质最优。

性状干燥根呈长圆柱形,不分枝,多截成长30~120厘米的段,直径0.6~3.3厘米。带皮的甘草,外皮松紧不等,显红棕色、棕色或灰棕色,具显着的皱纹、沟纹及稀疏的细根痕,皮孔横生,微突起,呈暗黄色。两端切面平齐,切面中央稍陷下。质坚实而重。断面纤维性,黄白色,粉性,有一明显的环纹和菊花心,常形成裂隙.微具特异的香气,味甜而特殊。根状茎形状与根相似,但表面有芽痕,横切面中央有髓。粉草外表平坦,淡黄色,纤维性,有纵裂纹。带皮甘草以外皮细紧、有皱沟、红棕色、质坚实、粉性足、断面黄白色者为佳;外皮粗糙,灰棕色、质松、粉性小、断面深黄色者为次;外皮棕黑色、质坚硬、断面棕黄色、味苦者不可入药。粉草较带皮甘草为佳。

功能主治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⑤《珍珠囊》:“补血,养胃”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备注除上述主要品种外,尚有以下向属植物亦入药用。①光果甘草,又名:欧甘草。其特征为局部被有白霜和疏柔毛,不具腺毛,小叶长椭圆形或狭长卵形。荚果长圆形,扁而直或略弯曲。分布新疆。②黄甘草,其特征茎上部被微毛或近无毛.荚果略作镰状弯曲,膨胀,具腺毛。分布甘肃。③胀果甘草,其特征小叶3~5片,稀达7片,下面中脉无毛。荚果长圆形而直,膨胀。分布新疆、甘肃等地。

8、马齿

别名马牙。

来源马科动物马的牙齿。

功能主治治惊痫,疔疮,牙痛。①《别录》:“主小儿马痫”②《本草拾遗》:“烧作灰,唾和,绯帛贴丁肿上,根出”③《日华子本草》:“水磨(服)治惊痫”

9、苍术

别名赤术,马蓟,青术,仙术,赤术,枪头菜,山精。

来源为菊科植物南苍术或北苍术等的根茎。春、秋均可采挖,以秋季为好。挖取根茎后,除去残茎、须根及泥土,晒干。

性状①南苍术 为植物南苍术的干燥根茎,呈类圆柱形,连珠状,有节,弯曲拘挛,长约3~10厘米,直径1~1.5厘米。表面灰褐色,有根痕及短小的须根,可见茎残痕。质坚实,折断面平坦,黄白色,有明显的棕红色油腺散在,习称“朱砂点”。断面暴露稍久,可析出白霉样的微细针状结晶,气芳香,味微甘而辛苦。以个大、坚实、无毛须、内有朱砂点,切开后断面起白霜者佳。主产江苏、湖北、河南。此外,浙江、安徽、江西亦产。以产于江苏茅山一带者质量最好,故称“茅术”或“茅山苍术”,集散于南京者,亦称“京茅术”、“京苍术”。湖北、江西所产,多集散于汉口,故亦称“汉苍术”。②北苍术 为植物北苍术的干燥根茎,呈类圆柱形,常分歧或成疙瘩块状,不规则弯曲,长约4~10厘米,直径1.5~3厘米。栓皮多已除去,可见较多圆形茎基或茎痕,或有毛茸状芽附着,下方有小根脱落痕迹或短的小根附着。表面棕褐色,粗糙。质轻,易折断,断面纤维状,极不平坦。断面黄白色,有红黄色或黄色油腺散在,并有明显的木质纤维束。气芳香,味微辛苦。以个肥大、坚实、无毛须、气芳香者为佳。本种较南苍术体轻质松,油腺少,切断面不析出白霉样结晶,香气亦较弱。质量较南苍术为次。主产内蒙古、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此外,山东、陕西、甘肃等地亦产。河北各地所产的多集散于天津,故有“津苍术”之称。

功能主治健脾,燥湿,解郁,辟秽。治湿盛困脾,倦怠嗜卧,脘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痢疾,疟疾,痰饮,水肿,时气感冒,风寒湿痹,足痿,夜盲。①陶弘景:“除恶气”②刘完素:“明目,暖水脏”③《珍珠囊》:“能健胃安脾,诸湿肿非此不能除”④李杲:“除湿发汗,健胃安脾,治痿要药”⑤朱震亨:“散风益气,总解诸郁”⑥《纲目》:“治湿痰留饮,或挟瘀血成窠囊,及脾湿下流,浊沥带下,滑泻肠风”⑦《玉楸药解》:“燥土利水,泄饮消痰,行瘀,开郁,去漏,化癣,除癥,理吞酸去腐,辟山川瘴疠,回筋骨之痿软,清溲溺之混浊”⑧《本草求原》:“止水泻飧泄,伤食暑泻,脾湿下血”

备注此外,尚有以下几种同属植物在少数地区有时也作苍术使用。㈠东苍术,又名:关苍术。多年生草本,高达70厘米。根茎肥大,结节状。叶柄长2.5~3厘米;茎下部叶3~5羽裂,侧裂片长圆形、倒卵形或椭圆形,先端短尖,边缘刺齿平伏或内弯,顶裂片较大;茎上部叶3裂至不分裂。头状花序径1~1.5厘米,基部叶状苞2列,羽状深裂;总苞片7~8层,先端带紫色;花冠管状,白色。瘦果长圆形,密生向上的银白色毛,冠毛羽状,灰褐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分布我国东北。㈡朝鲜苍术,茎先端的叶超出顶端的花,头状花序下的苞叶边缘有栉齿状刺齿。分布东北。㈢全叶苍术,叶不分裂,长圆形,先端钝尖,全缘。分布华北、东北一带。㈣赤峰苍术,叶5~7裂,裂片急尖,叶缘有不规则齿状锯齿。分布东北赤峰。㈤辽东苍术,叶长卵形,稍小,质较硬,全缘;头状花序下的叶状苞多数,密集。分布辽东半岛一带。

10、文蛤

别名花蛤,黄蛤,圆蛤,白利壳。

来源为帘蛤科动物文蛤的贝壳。4~10月间采捕,去肉,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生活于浅海泥沙中,通常分泌胶汁带或囊状物,使身体悬浮水中,借潮流而迁移。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产广东、山东、福建、江苏等地。

性状贝壳略呈三角形,向外隆起,外面灰白色,近壳顶处或全部布有棕色或银灰色轮纹,或被棕色薄膜,平滑而有光泽。内面乳白色或略带青紫,平滑,亦有光泽。质坚硬而重,断面显层状。气无,味淡。以光滑,黄白色,无泥垢者为佳。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化痰,软坚。治口渴烦热,咳逆胸痹,瘰疬,痰核,崩漏,痔瘘。①《本经》:“主恶疮蚀,五痔”②《别录》:“咳逆胸痹,腰痛胁急,鼠痿,大孔出血,崩中漏下”③《汤液本草》:“能利水。治急疳蚀口鼻,烧灰腊猪脂和涂之”④《长沙药解》:“清金利水,解渴除烦,化痰止嗽,软坚消痞”

备注本品和青蛤的贝壳,药材通称为海蛤壳。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金线却毒丹

金线却毒丹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味。金线却毒丹的基本资料金线却毒丹(《疡科选粹》卷七)处方金线重楼。功能主治蛇咬伤。用法用量水磨少许,敷咬处;仍为细末,酒调服。金线却毒丹相关中药材1、重楼别名七叶一

萆薢化毒汤

萆薢化毒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5味。萆薢化毒汤的基本资料萆薢化毒汤(《疡科心得集·方汇》卷中)处方萆薢、归尾、丹皮、牛膝、防己、木瓜、苡仁、秦艽。功能主治湿热气血实者。萆薢化毒汤(《疡科心得集》卷中

导赤化毒汤

导赤化毒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5味。导赤化毒汤的基本资料导赤化毒汤(《痘疹全书》卷下)别名导神化毒汤。处方木通、麦冬、甘草、辰砂(研,调)、灯心、栀子、酸枣仁(炒)。功能主治痘疮已成浆,脓血绷急而胀

回阳化毒汤

回阳化毒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5味。回阳化毒汤的基本资料回阳化毒汤(《万氏家抄方》卷六上)别名回灵化毒汤。处方人参、官桂、茯苓、白术、附子(制)、甘草。功能主治痘疹阴燥,曾吐泻,脉沉弱,手足宜冷而反

补中化毒汤

补中化毒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5味。补中化毒汤的基本资料补中化毒汤(《痘疹全书》卷下)处方陈皮、白术、砂仁、神曲、甘草、山楂肉。功能主治痘后伤食腹胀。用法用量水煎服。补中化毒汤相关中药材1、白术别名

大补化毒汤

大补化毒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5味。大补化毒汤的基本资料大补化毒汤(《痘疹全书》卷下)处方人参、白术、甘草、黄耆、桂、当归、赤芍。功能主治痘色灰白,因于气血不足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大补化毒汤相关中药

当归化毒汤

当归化毒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6味。当归化毒汤的基本资料当归化毒汤(《万氏家抄方》卷六)处方升麻、当归、麻仁、枳壳、红花、生地、桃仁、槟榔。功能主治燥屎不解而腹结痛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当归化毒汤相关

救乳化毒汤

救乳化毒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救乳化毒汤的基本资料救乳化毒汤(《洞天奥旨》卷十五)处方金银花5钱,蒲公英5钱,当归1两。功能主治乳痈、乳吹初起。用法用量水煎服。救乳化毒汤相关中药材1、金银花别

攻毒汤

攻毒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4味。攻毒汤的基本资料攻毒汤(《痘疹传心录》卷十五)处方鲫鱼(活者,不论大小)1个,丹雄鸡头(去毛)1个,穿山甲3钱(煅),生姜5片,鲜笋尖头1两。功能主治痘不易起发。用法

保元化毒汤

保元化毒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6味。保元化毒汤的基本资料保元化毒汤(《金鉴》卷五十六)处方人参、黄耆(蜜炙)、甘草(炙)、当归、南山楂、穿山甲(炒)、白芷、木香、僵蚕(炒、研)、川芎。功能主治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