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姜汤

Posted

篇首语:知识是心灵的眼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归姜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归姜汤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1条,相关中药材2味。

归姜汤的基本资料

归姜汤(《医学心悟》卷五)

处方当归9克 黑姜2.1克 枣仁4.5克(炒)大枣5枚(去核)。

功能主治治产后心慌自汗。

用法用量上药加大枣5枚,去核,水煎服。若服后自汗仍多,心慌无主,恐其晕脱,即加人参6克、熟附子3克,先顾根本。方内重用当归,则瘀血不得停留。

归姜汤古籍论述

归姜汤《医学心悟》

治产后心慌自汗,用此安之。当归(三钱)黑姜(七分)枣仁(炒,一钱五分)大枣五枚去核,水煎服。若服后,自汗仍多,心慌无主,恐其晕脱,即加人参二钱,熟附子一钱,先顾根本。方内重用当归,则瘀血不得停留。人参可用,世人狐疑不决,多致误事。予尝治新产大虚之人,有用人参数两而治愈者,更有用十全大补加附子,数十剂而治愈者。倘瘀血作痛即以失笑丸间服,攻补并行,不相妨也。十全大补汤(见虚损。

归姜汤相关中药材

1、当归

别名干归,马尾当归,秦哪,马尾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一般须培育3年才可采收。秋末挖取根部,除净茎叶、泥土,放在通风处阴干几天,按大小分别扎成小把,用微火熏于令透即得。本品带油性,易霉败、虫蛀,必须贮存干燥处。逢霉雨季节,须用硫黄熏过或适当的烘透。

生境分布分布甘肃、四川、云南、陕西、贵州、湖北等地。各地均有栽培。主产于甘肃、云南。此外,陕西、四川、湖北、贵州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的根,可分为3部:根头部称“归头”,主根称“归身”,支根及支根梢部称“归尾”。全长约10~25厘米,身长约3~10厘米。归头直径2~4厘米,支根直径0.3~1厘米。外表灰棕色或棕褐色,全体具纵皱纹,支根部尤多,归头顶端圆平,有茎叶残基,常有不显着的环形皱纹,归身略呈圆柱形,身面凹凸不平,其下生有3~5条或更多的归尾,归尾上粗下细,多扭曲,表面有小疙瘩状的须根痕迹。质多柔韧,断面黄白色,有裂隙,中层有浅棕色环纹,并有多数棕色油点。气清香浓厚,味甘微苦辛。以主根大、身长、支根少、断面黄白色、气味浓厚者为佳。主根短小、支根多、气味较弱及断面变红棕色者质次。

功能主治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症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窃,跌扑损伤。①《本经》:“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煮饮之”②《别录》:“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痉、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藏,生肌肉”③《药性论》:“止呕逆、虚劳寒热,破宿血,主女子崩中,下肠胃冷,补诸不足,止痢腹痛。单煮饮汁,治温疟,主女人沥血腰痛,疗齿疼痛不可忍。患人虚冷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及主癥癖”⑤《珍珠囊》:头破血。身行血,尾止血。(《汤液本草》引作“头止血,身和血,梢破血”)⑥李杲:“当归梢,主癥癖,破恶血,并产后恶血上冲,去诸疮疡肿结,治金疮恶血,温中润燥止痛”⑦王好古:“主痿躄嗜卧,足下热而痛。冲脉为病,气逆里急;带脉为病,腹痛,腰溶溶如坐水中”⑧《本草蒙筌》:“逐跌打血凝,并热痢括疼滞住肠胃内”⑨《纲目》:“治头痛,心腹诸痛,润肠胃筋骨皮肤。治痈疽,排脓止痛,和血补血”⑩《本草再新》:“治浑身肿胀,血脉不和,阴分不足,安生胎,堕死胎”

备注下列植物的根,在部分地区有时也作当归入药,但质量较差。①东当归的根,又名:延边当归、日本当归。根肥大柔软,分枝较多,呈马尾状。质脆,油性较少。产吉林延边。②粉绿当归的根,又名:野秦归、云南野当归。根圆锥形,长5~10厘米,根头部径约1~2厘米,外表棕色或黑褐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产云南。③欧当归,我国有栽培,曾试代当归入药。

2、大枣

别名干枣,美枣,良枣,红枣,木蜜,干枣,干赤枣,胶枣,南枣,白蒲枣,半官枣,刺枣,枣子。

来源为鼠李科植物枣的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拣净杂质,晒干。或烘至皮软,再行晒干。或先用水煮一滚,使果肉柔软而皮未皱缩时即捞起,晒干。

生境分布一般多为栽培。分布全国各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于河北、河南、山东、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果实略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长约2~3.5厘米,直径约1.5~2.5厘米。表面暗红色,带光泽,有不规则皱纹,果实一端有深凹窝,中具一短丽细的果柄,另一端有一小突点。外果皮薄,中果皮肉质松软,如海绵状,黄棕色。果核纺锤形,坚硬,两端尖锐,表面暗红色。气微弱,味香甜。以色红、肉厚、饱满、核小、味甜者为佳。

功能主治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营卫,解药毒。治胃虚食少,脾弱便溏,气血津液不足,营卫不和,心悸怔忡。妇人赃躁。①《本经》:“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②《本草经集注》:“煞乌头毒”③《别录》:“补中益气,强力,除烦闷,疗心下悬,肠僻澼”④《药对》:“杀附子、天雄毒”⑤孟诜:“主补津液,洗心腹邪气,和百药毒,通九窍,补不足气,煮食补肠胃,肥中益气第一,小儿患秋痢,与虫枣食,良”⑥《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止嗽。补五脏,治虚劳损,除肠胃癣气”⑦《珍珠囊》:“温胃”⑧李杲:“温以补脾经不足,甘以缓阴血,和阴阳,调营卫,生津液”⑨《药品化义》:“养血补肝”⑩《本草再新》:“补中益气,滋肾暖胃,治阴虚”⑾《中国药植图鉴》:“治过敏性紫斑病、贫血及高血压”

备注大枣因加工的不同,而有红枣、黑枣之分。入药一般以红枣为主。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艾姜汤

艾姜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味。艾姜汤的基本资料艾姜汤(《直指》卷二十六)处方艾叶1握,黑豆100粒。功能主治大便下脓血。用法用量新水1大盏,煎至6分,入生姜汁3大匙,稍热服。艾姜汤相关中药材1、艾

独姜汤

独姜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味。独姜汤的基本资料独姜汤(《魏氏家藏方》卷二)处方生姜自然汁1小盏。功能主治痰厥不省,语音不出。用法用量温服。独姜汤相关中药材1、生姜别名姜根,百辣云,勾装指,因地辛,

甘草干姜汤

甘草干姜汤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5条,相关中药材3味。甘草干姜汤的基本资料甘草干姜汤(《疝气证治论》)处方甘草5分,干姜5分,蜀椒3分,附子3分。功能主治诸疝泄利者。用法用量水煎服。甘草干姜汤(《直指》

橘姜汤

橘姜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橘姜汤的基本资料橘姜汤(《圣济总录》卷四十)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生姜2两。功能主治霍乱后,烦躁,卧不安。小儿痢后虚,手足心热,痢纵未断。用法用量上(口父

参姜汤

参姜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7味。参姜汤的基本资料参姜汤(《叶氏女科》卷三)处方人参(另炖,冲药服)1钱,白芍(酒炒)1钱,淮山药1钱,当归身2钱,干姜(炮)5分,甘草(炙)5分。功能主治子宫脱出。用

附姜汤

附姜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附姜汤的基本资料附姜汤(《法律》卷二)处方附子(炮,去皮脐)5钱,干姜(炮)5钱。功能主治腠理素虚,卒暴中寒,自汗淋漓,身冷,手足厥逆;或阴盛于内,逼其阳亡于外,外显

二姜汤

二姜汤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1条,相关中药材7味。二姜汤的基本资料二姜汤(《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烟霞圣效方》)处方干姜1两(炮),良姜1两(生)。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疟疾;脓血泻利。用法用量每服2钱

豆姜汤

豆姜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味。豆姜汤的基本资料豆姜汤(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见《圣济总录》卷四十)处方黑豆1合(拣择紧者,拭令净),生姜半两。功能主治霍乱吐利,心烦壮热。霍乱后,烦躁卧不安。用法

桂姜汤

桂姜汤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2条,相关中药材9味。桂姜汤的基本资料桂姜汤(《外科全生集》卷四)处方肉桂5分,炮姜5分,甘草5分。制法上药各为极细末。功能主治喉痛顷刻而起,前无毫恙者,此虚寒阴火之症;并治

茴姜汤

茴姜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茴姜汤的基本资料茴姜汤(《得效》卷四)处方茴香2两半,青皮1两,良姜1两(酒浸,炒),天台乌药(泔浸1日夜,炒黄为度)。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男子、妇人一切心腹胀满,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