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桂二合汤

Posted 枳壳

篇首语:知识可羡,胜于财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姜桂二合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姜桂二合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

姜桂二合汤的基本资料

姜桂二合汤(《陈素庵妇科补解》卷四)

处方平胃散(苍、朴、陈、甘)合佛手散(芎、归)加乌药、枳壳、红花、桂心、炮姜。

功能主治临产催生。主孕妇双胎,一生一死。

各家论述下死胎,可用朴消与平胃散,此就一胎而言也。若同时坐草,而胎有一死一生,用朴消则伤生胎,去朴消则死胎不下,治法当以佛手散合平胃散,加肉桂、黑姜、乌药、红花、枳壳则无伤于生胎,而死胎可以随而出矣,不至有胀满难产之患也。

姜桂二合汤相关中药材

1、红花

别名草红花,红蓝花,刺红花,草红花。

来源为菊科植物红花的花。5~6月当花瓣由黄变红时采摘管状花,晒干、阴干或烘干。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多有栽培。主产河南、浙江、四川等地。

性状干燥的管状花,长约1.5厘米,橙红色,花管狭细,先端5裂,裂片狭线形,长5~7毫米,雄蕊5枚,花药黄色,联合成管,高出裂片之外,其中央有柱头露出。具特异香气,味微苦。以花片长、色鲜红、质柔软者为佳。

功能主治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治经闭,症瘕,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痈肿,跌扑损伤。①《唐本草》:“治口噤不语,血结,产后诸疾”②《开宝本草》:“主产后血运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蛊毒下血”③《本草蒙筌》:“喉痹噎塞不通,捣汁咽”④《纲目》:“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⑤《本草正》:“达痘疮血热难出,散斑疹血滞不消”⑥《本草再新》:“利水消肿,安生胎,堕死胎”

2、枳壳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枸橘、酸橙、香圆或玳玳花等将近成熟的果实。7~8月间采收,从中部横切成两半,阴干、风干或微火烘干。

性状①绿衣枳壳 为植物枸橘的近成熟果实,呈半圆球形,直径约2~3.5厘米。外皮橙褐色或绿黄色,散有众多小油点及网状隆起的皱纹,密被细柔毛。果实顶端的一面有明显的花柱残基,基部的一面有果柄痕或残留短果柄。横切面果皮厚4~6毫米,黄白色,沿外缘有1~2列棕黄色油点;瓤囊6~8瓣,干缩呈棕褐色;中心柱宽4~6毫米。气香,汁胞味微酸苦。产福建、陕西等地。②酸橙枳壳 又名:川枳壳、江枳壳。为植物酸橙的近成熟果实,多横切成半圆球形,直径4.5~5.5厘米。表面绿褐色或绿棕色,略粗糙,散生多数油点。顶端一面有花柱残基,基部一面有果柄痕。横切面果皮厚约6~12毫米,中果皮黄白色,边缘有1~2列棕黄色油点;瓤囊10~13瓣,棕褐色,每瓤囊中常有种子数粒;中心柱宽7~11毫米。气香,汁胞味苦而后酸。产四川、江西、浙江等地。③香圆枳壳 又名:江枳壳、川枳壳。为植物香圆的近成熟果实,外形与酸橙枳壳相似。表面褐色或棕褐色,花柱残基的周围通常有一圈金钱环。横断面果皮厚7~13毫米,中果皮呈灰白色或白色;瓤囊10~12瓣;中心柱宽4~7毫米。气香,汁胞味酸而后苦。产四川、江西、浙江等地。④玳玳花枳壳 又名:苏枳壳。为植物玳玳花的近成熟果实,通常横切为二,呈半圆球形,直径3~4厘米。表面青黄色或橙黄色,有众多细小的油点及网状皱纹。顶端一面有微小凸起的花柱残基,基部的一面有残存的宿萼及果柄痕。横断面果皮厚5~10毫米,棕黄色;瓤囊9~12瓣;中心柱宽4~8毫米。气香,汁胞味苦而后酸。产江苏。商品枳壳,除上述四种外,尚有以甜橙(福建、贵州、云南),枸橼(云南)等的近成熟果实作枳壳使用。参见“甜橙”、“香橼”条。

功能主治破气,行痰,消积。治胸膈痰滞,胸痞,胁胀,食积,噫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①《药性论》:“治遍身风疹,肌中如麻豆恶痒,主肠风痔疾,心腹结气,两胁胀虚,关膈拥塞。”②《日华子本草》:“健脾开胃,调五脏,下气,止呕逆,消痰。治反胃,霍乱泻痢,消食,破症结痃癖,五膈气,除风明目及肺气水肿,利大小肠,皮肤痒。痔肿可炙熨。”③《开宝本草》:“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大肠风,安胃,止风痛。”④《珍珠囊》:“破气,泄肺中不利之气。”⑤《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破心下坚痞,利胸中气,化痰,消食。”⑥《纲目》:“治里急后重。”⑦《现代实用中药》:“治咳嗽,水肿,便秘,子宫下垂,脱肛。”

3、乌药

别名旁其,天台乌药,鳑魮,矮樟,矮樟根,铜钱柴,土木香,鲫鱼姜,鸡骨香,白叶柴,天台乌,台乌,香桂樟,班皮柴。

来源为樟科植物乌药的根。冬、春二季采挖;以初夏采者粉性大,质量好。挖取后,除去须根,洗净晒干,商品称为“乌药个”。如刮去栓皮,切片,烘干者,称为“乌药片”。

生境分布生于荒山灌木林中或高草丛中阳光充足、土壤肥沃处。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北、湖南、陕西等地。

性状①乌药个 呈纺锤形,略弯曲,两头稍尖,中部膨大,或成连珠状,长10~15厘米;膨大部直径1~2厘米。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须根残痕,具纵皱及横裂纹,质坚硬,不易折断,横切面类圆形,浅棕色而微红,稍显粉性,中心色较深,外层皮部棕色,甚薄;木质部有放射状纹理及环纹。气微香,味微辛苦.以连珠状、质嫩、粉性大、横断面浅棕色者为佳。②乌药片 分薄片与厚片,均为类圆形片状,厚片有时斜切成椭圆形,直径1~2厘米,厚约1.5毫米;薄片厚1毫米以下。平整而有弹性。切面黄白色至淡棕色而微红,有放射状纹理及环纹。以平整不卷、色淡、无黑斑、不破碎者为佳。主产浙江、湖南、安徽、广东、广西。此外,湖北、江西、陕西、四川、云南、福建等地亦产。习惯以浙江天台所产者品质最佳,故称“天台乌药”或“台乌药”。

功能主治顺气,开郁,散寒,止痛。治气逆胸腹胀痛,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寒疝,脚气,小便频数。①《本草拾遗》:“主中恶心腹痛,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背膂,妇人血气,小儿腹中诸虫”②《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除一切冷,霍乱及反胃吐食.泻痢,痈疖疥癞,并解冷热”③王好古:“理元气”④《纲目》:“治中气,脚气,疝气,气厥头痛,肿胀喘息,止小便数及白浊”⑤《本草通玄》:“理七情郁结,气血凝停,霍乱吐泻,痰食稽留”⑥《玉楸药解》:“破瘀泄满,止痛消胀”

备注广西地区另有一种乌药,植物为白胶木,形态与本种相似,主要区别:其老叶下面密生金黄色或锈色贴伏柔毛,有光泽。参见“千打锤”条。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姜桂散

姜桂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0味。姜桂散的基本资料姜桂散(《圣济总录》卷七十八)别名姜桂饮。处方干姜(炮)3两,甘草1两(锉,2味用砂糖2两,水微化开,同炒干),桂(去粗皮)1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

姜桂大顺散

姜桂大顺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4味。姜桂大顺散的基本资料姜桂大顺散(《症因脉治》卷二)处方干姜、肉桂、杏仁、甘草。功能主治呕吐酸水,脉弦迟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姜桂大顺散相关中药材1、甘草别名美草,蜜

姜桂丸

姜桂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5味。姜桂丸的基本资料姜桂丸(《直指》卷十八)处方良姜(碎片)半两,巴豆肉21粒(截断,同炒焦,去巴豆),桂心半两。制法上为末,醋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肾冷寒疝。用

姜桂汤

姜桂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2味。姜桂汤的基本资料姜桂汤(《朱氏集验方》卷四)处方白姜(炮)半两,红豆半两,肉桂半两,丁香半两,粉草半两,缩砂仁(炒)半两,败姜(用灶心土炒)半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

姜桂六君子汤

姜桂六君子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姜桂六君子汤的基本资料姜桂六君子汤(《症因脉治》卷二)处方六君子汤加干姜、肉桂。功能主治寒气呕吐。用法用量水煎服。姜桂六君子汤相关中药材1、干姜别名白姜,均姜,

参术姜桂饮

参术姜桂饮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7味。参术姜桂饮的基本资料参术姜桂饮(《幼科证治大全》引《医述》)处方人参5分,白术(炒)6分,干姜(炒)6分,桂6分,茯苓6分,扁豆(姜汁炒)6分,山药(炒)6分,陈

姜桂苓砂汤

姜桂苓砂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5味。姜桂苓砂汤的基本资料姜桂苓砂汤(《四圣心源》卷十)处方茯苓3钱,甘草2钱,干姜3钱,桂枝3钱,芍药3钱,砂仁1钱。功能主治饮食不消。用法用量煎大半杯,入砂仁末,温

姜桂苓参汤

姜桂苓参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5味。姜桂苓参汤的基本资料姜桂苓参汤(《四圣心源》卷十)处方甘草2钱,人参3钱,茯苓3钱,干姜3钱,桂枝3钱,丹皮3钱。功能主治木郁土困,胎妊失养而欲堕。主用法用量煎大

姜桂二陈汤

姜桂二陈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8味。姜桂二陈汤的基本资料姜桂二陈汤(《医醇剩义》卷三)处方炮姜5分,桂枝5分,橘红1钱,半夏1钱,葶苈子2钱,当归1钱5分,茯苓2钱,白术1钱,苏子1钱5分,杏仁3钱

补中益气加姜桂汤

补中益气加姜桂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7味。补中益气加姜桂汤的基本资料补中益气加姜桂汤(《不知医必要》卷三)处方炙耆1钱5分,白术(净炒)1钱5分,当归1钱5分,升麻(蜜炙)3分,柴胡5分,党参(去芦